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相关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秦汉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秦汉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秦汉知识点总结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迈向强盛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对高三历史秦汉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复习相关内容。

一、秦朝的建立与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建立与统一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嬴政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措施,成功地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统一战争,并建立了大一统的秦朝。

1. 政治制度的改革秦朝实行的主要政治制度是郡县制和郡县制、郡县制及郡县制的改革是秦朝政治制度改革的核心,也是秦朝能够实现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嬴政废除了以前诸侯国的封建制度,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进一步实现了中央集权。

2. 统一法律与文字秦朝对法律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推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如法者独行,秦朝还制定了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标准,使得全国的法律和文字统一,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和统治。

3. 建设工程在秦朝,兴修了烽燧、官道、遮山、长城等一系列的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交通和军事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二、秦汉文化的发展秦汉时期,中国的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传播。

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兴起,文学、艺术等领域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

1. 儒家与法家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兴盛,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的社会思想,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而法家学说则对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文学与艺术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巨匠和名篇。

如《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它以奇特的思想和豪放的文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艺术领域,汉代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秦汉经济与治理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同时,秦汉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一 第6课先秦至秦汉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课件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一 第6课先秦至秦汉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课件

农业模式
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__精__耕__细__作____的农业 技术体系
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1)农业工具。
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制作从打击制作 耕作工具
到_____磨__制_____再到冶炼;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渐推广
原始社会用陶器灌溉;人们已经懂得利用____杠__杆______原理灌 灌溉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末年出现牛耕和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 普遍,铁器时代到来,牛耕得到推广。随着社会发展,犁耕技术不断进步, 尤其是唐代曲辕犁的出现,奠定了后世传统耕犁的基本模式,大大提高了 古代农业生产水平。
史料证史——秦律体现的经济措施 史料 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出现了二十多个《秦律》的律名,如《田律》 《厩苑律》《仓律》等。……秦代规定市场设置有序化,形成了固定的商 品交易市场。《秦律十八种》之《司空律》《金布律》中均出现过 “市”“市肆”“南街”等名词。《金布律》有如下规定:钱十一当一布, 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 有卖及买也,各婴其贾(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在财政会计方面, 确立财政收支的凭证制度和审核制度——“上计制度”。如《田律》规定: “乘马服牛稟,过二月弗稟、弗致者,皆止,勿稟致。”
3.集镇、城市的兴起。 (1)集镇的兴起。 ①原始社会末期:___手__工__业__者___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古代集镇雏形形 成。 ②商朝:____商__人______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 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在商人和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 ______集__镇____。
⑤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⑥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⑦主张和而不同。 (2)特点和价值。 ①特点: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 ②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中国人的___思__维__方__式___和行为方式;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为 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三 中华文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 - 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单元三 中华文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 - 3
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一、从焚书坑儒到 Nhomakorabea尊儒术:
(二)汉初的“黄老之学”
3.表现: 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间里不讼于 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间无夜名之征。犬不 夜吠,乌不夜鸣。老者息于堂,丁男者耕耘于野。
一、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
对政治秩序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 对民族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对学术文化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3)从人道到天道。董仲舒认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明确指出了“人本于天”,天为“人之曾祖父”。他把天地、阴阳、四时和五行都封 建人伦化,他“首推阴阳”,把阴阳五行说纳入了儒家学说,这可以说是董仲舒新儒 学区别于先秦儒学的主要特色之一,甚至是天的核心性质。
总之,西周末至春秋前期,王室政权降落到强大诸侯;春秋后期,诸侯争权又降落到卿大夫之家。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二、秦汉时期的科技:
2.文字: 秦朝把小篆作为官方字体,后来又出现隶书。汉代楷书形成(钟繇)
3.文学: 汉赋出现,是一种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
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和《上林赋》。 4.史学:《史记》、《汉书》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 司马迁;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东汉 班固 5.绘画:秦汉时期,门类的丰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绘画艺术代表作 :有汉代马王堆墓帛画、壁画、《夫妇宴饮图》等 6.宗教:佛教西汉末年传入。道教形成于东汉: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结合 。冲击 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秦汉时期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秦汉时期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秦汉时期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丰台区一模)据里耶秦简记载,秦朝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集簿,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

与之相应,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此对下级进行考课。

该做法()A.实现了对基层组织的有效治理B.有利于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C.促进社会群体共同意识的凝聚D.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2.(2024•赣州模拟)秦汉时期,皇帝的决策一般经过以下程序:皇帝将问题交给有关机构和臣下讨论,提出方案,经皇帝批准,交由御史府拟定诏、制、敕、令,再经丞相副署后传送有关部门执行。

这()A.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C.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3.(2024•江苏模拟)公元前227年秦南郡郡守散发家长式告诫文告。

“古者,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是以圣王作法度,以矫端民心……凡法律令者,以教道(导)民,去其邪避(僻)……而使之之于为善殹(也)。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法家学说在秦朝占据统治地位B.文告维护了儒家主张的价值观C.先秦时期出现德治与法治之争D.出现了法家律令儒家化的趋势4.(2024•丹东模拟)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了博士官职。

这些博士缺乏传世文献记载,今尚知名的只有17人,他们大多是儒生,其职责是“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但不参与政治决策,政治影响甚微。

究其原因是()A.百家争鸣的延续B.治国理念的影响C.太学教育的发展D.制约皇权的需要5.(2024•广西模拟)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到:“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他是在肯定秦朝()A.实行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B.开创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C.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D.进行分类登记的户籍制度6.(2024•唐山二模)据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简记载,公元前215年,一位名叫“尊”的益阳县女子,因在交易活动中拒收法定货币半两钱,被当地县令、县丞与令史集体判处弃市之刑(在闹市处死,并暴尸于众)。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知识点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知识点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知识点高三历史学科中,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

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变和持久影响。

本文将就秦汉时期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一、秦朝的建立与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争时代,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1. 政治改革秦朝实行了严格的法家思想,采取了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建立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此外,还设立三公九卿,推行郡县制以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等。

2. 建设工程秦始皇下令修建的著名建筑是万里长城,用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同时,秦朝还推行了修筑修整灵渠、开凿蜀道等一系列的灌溉工程,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为秦制。

秦始皇以强制的方式统一了六国的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 中央集权秦朝采取了集权制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消除了封建藩国并推行郡县制,以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通过设立三公九卿等官职,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法家思想秦始皇追求一种强大的统一国家,他采取了法家思想,整顿法律制度,统一文字,以及开展焚书坑儒运动,以达到统治的目的。

三、秦朝的经济与农业秦朝将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

1. 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是秦朝经济政策的核心。

秦始皇推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以确保农民有足够的土地种植粮食。

同时,秦朝采取严厉的措施限制商人对农产品的垄断,使得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 流通与交通秦朝推行了标准化的货币制度和统一度量衡,提高了商品交换的便利性。

此外,秦朝还开凿了蜀道、修筑灵渠等交通工程,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内地的发展。

四、汉朝的兴起与政治制度秦朝的统一国家并没有持续很久,不久后就发生了动乱,最终导致了汉朝的兴起。

汉朝相对于秦朝来说,更加重视儒家思想,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秦汉历史知识点总结高考

秦汉历史知识点总结高考

秦汉历史知识点总结高考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对于秦汉历史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对一些重要的秦汉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时期的历史。

一、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朝的建立始于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形成。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政策,包括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以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同时,秦始皇还制定了严苛的法律,例如焚书坑儒,以压制知识分子和思想自由。

二、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朝采用郡县制,将国家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有若干个县。

郡守和县令由中央任命,以保证中央的统治权力。

这一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使得秦朝能够更好地统一和控制地方。

三、秦朝的农业发展在秦朝,农业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

秦始皇实施了土地制度改革,将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并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进行重新分配。

同时,秦朝还推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和灌溉工程,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四、秦朝的长城和修筑工程秦始皇下令修筑了长城,以防御北方的侵略。

长城的修筑过程艰苦,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奇迹。

同时,秦朝还修筑了许多运输和水利工程,以促进交通和农业的发展。

五、汉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汉朝是秦朝的后继者,由刘邦建立。

刘邦实行了“分封制”,将天下分封给功臣和亲信,以确保自己的统治。

此外,汉朝还采取了文武分治的政策,由文臣负责文化教育和政务管理,由武将负责军事事务。

六、汉朝的科举制度汉朝推行了科举制度,即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分别是乡试、省试和殿试。

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可以成为官员,从而实现社会晋升。

这一制度的推行为人才选拔提供了公平机会,并且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进步。

七、汉朝的经济繁荣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

汉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上贸易都得到了较大发展。

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也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机会。

八、汉朝的文化和科技汉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鼎盛时期。

秦汉史知识点总结

秦汉史知识点总结

秦汉史知识点总结一、秦朝1. 秦朝的建立:秦国起初是战国七雄之一,由秦孝公、秦惠文王等君主逐步扩张国土,最终由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封建国家。

2. 统一的手段: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统一全国,包括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守、建立车同轨、量度衡、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筑宫殿城郭、修筑连横长城等。

3. 秦朝的法制: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其中最著名的是《秦法》,对刑法、官职、官制等进行了改革。

4. 秦朝的政治:秦朝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胡服骑射,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5. 秦朝的经济:秦朝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推行土地制度和均田制,用法治的手段来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6. 秦朝的外交:秦朝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对匈奴、楚国、燕国、韩国等进行了征讨。

二、西汉1. 文景之治: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他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统一,治理政治,修筑宫殿城郭,加强中央集权,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

2. 汉初的法制和政治:汉高祖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其中最著名的是刘邦颁布的《泾阳令》,规定了一系列的刑法。

3. 西汉文帝的丰功伟绩:西汉文帝时期开创了西汉的黄金时代,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4. 汉武帝的个人经历:汉武帝李世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征战,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5. 西汉的经济发展:汉代各种织造业都有很大发展,取得了长足和迅猛的进步,同时也在农业和商业、工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三、东汉1. 光武中兴:新朝吕王刘秀在光武中兴后即光武帝,实行均田制及贵族土地改革政策,发展农业,赋税减免,百姓生活得到改善。

2. 十常侍之乱:中期政治集团混战,导致朝政不断动荡,社会权利更加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形成权力的极端集中。

3. 国外交往: 董仲舒、张衡、张骞等人赴外国交流,使中国和外国建立友好的关系。

4. 王莽新政:期间短暂的新朝建立, 经济制度有所改进, 政治混乱,王莽下台,光武帝复辟汉室.5. 社会发展: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形成独立部落,其中南越国最强大,成为东汉对外交往的重要对象。

秦汉时期的知识点总结

秦汉时期的知识点总结

秦汉时期的知识点总结一、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1. 秦朝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年,称帝建立秦朝,国号“中国”。

2. 秦朝政治改革:秦朝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设立县官,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推行行政区划和标准法等,加强了集权。

3. 秦朝的法律制度:秦始皇统一法律制度,颁布《焚书坑儒令》,勒石文字,统一文字、度量衡。

4.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颁布版权,推行货币、衡量的标准。

5. 建设规模宏大的工程:修筑万里长城、以及连接河流的运河,修筑颇有规模的陵墓和宫殿。

6. 兵马俑:秦兵马俑保存至今是古代军事的重要见证,呈现了秦代的军事制度和战争装备。

7. 统一文字:秦朝推行统一文字,建立统一的文字标准,统一文字标准。

二、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1. 刘邦称帝: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2. 三大政策:公元前185年,刘邦颁布了三项政策,实现了土地政策、铸钱政策和科举制度。

3. 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大兴土木,修建水利工程,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中央贵族政治。

4. 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深入实施黄老之术,罢免文帝的元勋,废除汉武帝修的法三章,重用贾谊等,实行降税政策,推行侯国及诸侯消弭之法。

5. 西汉漂:公元前7年,汉景帝时,西汉漂通,开启了中国和西方文明交流的大门。

历元年的金石铭文出现了阿拉米亚文、希腊文则的驰名.6. 西汉朝的灭亡:公元8年,王莽推翻刘姓在公元14年建立了王朝。

公元20年,王莽灭了西汉朝。

7. 东汉朝:刘秀在公元25年建立母朝的东汉朝,推行皇汉政策。

东汉香海国的强卫仓成为东汉朝的内部必然阶段。

在秦汉时期,中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改革,这些事件和改革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秦汉时期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文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相关知识点
秦汉时期相关知识点在近年的命题力度较大,在复习时要引起重视。

这一知识点重点掌握秦统一的条件和意义,一定要注意统一过程中对越族的管理。

重点掌握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措施,并正确分析其积极意义。

对秦的暴政要很好掌握,并能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把握。

对农民战争的情况略作了解即可。

(1)秦朝的统一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试题举例】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后的文字小篆。

在中国古代史复习中,这几种字体是要求掌握: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A 是小篆;B 是楷书;C 是行书;D 是草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

(3)秦末农民战争
2.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导读】这一考点的命题不多,在复习时主要掌握汉初封国制的弊端及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察举制。

编户齐民一知识点略作了解就行。

(1)刺史制度
(2)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3)察举制
(4)编户齐民
3.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导读】此考点近年命题偶有涉及,主要是选择题,非选择题没有,但在复习时还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