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景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境内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xxxx大圣祖山”xxxx、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藤园”xxxx、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元坑镇,以及“江南第一窟”xxxx佛窟等16处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景名胜,在闽西北绿色三角旅游带和xxxx大武夷生态旅游圈中占有重要位置。
3.加强建设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本项目建设资金较大,要多渠道筹集,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建设资金管理制度,用好管好资金,真正为项目建设发挥作用。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关联范围最广、带动作用最强,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同时,旅游业也是当今世界最庞大的行业之一。根据WTTC的统计,它每年产出4.7万亿美元的收入,直接或间接地为2070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并支持着数以万计的企业的发展。
xxxx省风景资源丰富,从1982年,xxxx省建立第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xxxx以来,目前,全省已有51个省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个,经xxxx省人民政府审定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35个。有数个风景名胜区被列为世界遗产、国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还有一大批风景名胜区后备资源。
旅游业在国际上被誉为永不没落的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进入新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一是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各级地方政府普遍重视旅游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优势的作用,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三是旅游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综合环境。21世纪的世界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上升阶段,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未来几年内全球旅游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我国的旅游业也将呈“跨越式”的加速发展。
旅游示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概况 (1)二、承办单位概况 (3)三、项目区现状 (8)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15)一、项目建设背景 (15)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8)第三章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46)一、建设地址选择原则 (46)二、建设地点 (46)三、建设条件 (47)第四章建设方案 (51)一、建设规模与内容 (51)二、项目区生活垃圾处理方针、原则 (52)第五章项目区环境评价 (57)一、项目地区环境现状 (57)二、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57)三、项目建设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57)四、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58)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与节能规划 (60)一、劳动安全卫生 (60)二、节能规划 (60)第七章项目组织机构与实施计划 (62)一、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62)二、工程建设管理 (62)三、项目工建设计划 (63)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6)一、投资估算 (66)二、资金来源与筹措 (68)第九章环境分析 (69)第十章结论与建议 (77)一、主要结论 (77)二、问题与建议 (77)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旅游示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建设单位##镇片区建设单位:##镇人民政府##镇片区建设单位:##镇人民政府真心镇片区建设单位:真心镇人民政府(三)项目建设地点##镇片区建设地点:高速以南、路以北##镇片区建设地点:##县##镇真心镇片区建设地点:##市##县(四)建设规模与内容##镇片区建设规模:对上岗村北湾塘及两侧道路、排水沟进行综合整治。
建设内容:1、绿化工程:栽植乔木共28株;栽植灌木113.5m22、广场设施:(1)健身器材1套共十件(2)路灯50套(3)防腐木铸铁脚座椅2个(4)仿长城青砖挡墙12.38m3(5)面砖广场600m2(6)砖砌排水沟和预制混凝土沟盖板2300m。
3、池塘美化:(1)衬砌(包含防冲齿槽,砼连锁护坡、砼版封顶等)360m2。
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目录 (4)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项目概述 (1)一、项目名称: (1)二、项目建设单位: (1)三、项目性质:新建 (1)四、项目拟建地点:某某五、项目建设期:22个月 (1)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1)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八、效益分析: (1)第二节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2)一、编制依据 (2)二、编制原则 (3)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与范围 (4)一、研究过程 (4)二、研究范围 (4)第四节研究工作概要 (5)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5)二、项目建设条件 (7)三、设计方案 (7)四、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规模 (8)第五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8)表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8)第六节研究结论 (9)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1)第一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一、旅游资源优势显著 (12)二、政策环境良好 (13)三、项目得到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13)第三章项目区旅游资源分析 (16)第一节旅游资源现状 (16)1、黄洋界 (16)2、龙潭瀑布群 (16)3、五指峰 (17)4、某某革命博物馆 (17)5、某某烈士陵园 (17)6、十里杜鹃长廊 (18)7、五大哨口 (18)8、革命旧址群 (18)9、大井 (18)10、小井 (19)第二节旅游资源分布、类型 (19)一、旅游资源分布、类型 (19)第四章市场需求分析 (20)第一节国内旅游基本特征 (20)1、客源市场构成中以周边近程游客为主; (20)2、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差异、节假日); (20)3、旅游形式上以散客和家庭团体为主。
(20)第二节市场发展现状 (20)一、旅游者时空分布特征 (21)二、旅游者构成特征 (21)三、旅游者行为特征 (21)第三节本地市场分析 (22)第四节远程市场与机会市场 (23)第五章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25)第一节项目建设地点 (25)第二节项目建设条件 (25)一、场址概述 (25)二、自然环境 (26)三、周围环境与交通条件 (28)四、旅游基础条件 (29)第六章项目建设规划 (30)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30)二、项目建设规划 (30)第七章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31)第一节项目设计的原则 (31)第二节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32)第八章项目建设方案 (35)第一节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35)一、总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 (35)第二节建筑工程 (35)一、设计的依据 (35)二、设计的主要内容 (37)表二机动车停车场设计参数 (42)表三车辆纵横向净距 (43)第三节道路工程 (44)一、设计的依据 (44)二、建设规模 (44)三、工程设计 (44)第四节公用工程 (45)一、给水工程 (45)二、电网工程 (47)第九章节能专篇 (49)第一节编制的依据 (49)一、设计依据: (49)第二节采取的措施 (49)一、停车场节能的基本途径 (49)二、本项目在节能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49)第三节节能效果 (51)第十章环境保护工程 (52)一、编制依据 (52)二、设计采用标准 (52)三、环境现状 (53)四、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因素 (53)1、施工阶段环境影响分析 (53)2、运行阶段环境影响分析 (53)五、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 (54)1、项目建设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54)2、项目运行阶段的环境保护 (54)3、生态环境建设 (55)六、环境管理和监测 (55)七、环境影响评价 (55)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56)第一节职业安全卫生 (56)一、设计依据 (56)二、主要防护措施 (56)三、预期效果及评价 (57)第二节消防 (57)一、设计依据 (57)二、消防给水 (58)第十二章项目管理 (60)第一节项目管理 (60)一、实施原则与步骤 (60)二、组织机构与分工 (60)三、项目招投标制 (61)第二节项目施工进度 (65)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7)第一节投资估算 (67)一、编制依据 (67)二、其他费用的取费标准: (67)三、估算范围 (68)四、投资估算 (68)某某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69)第二节资金筹措 (70)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71)一、财务评价依据 (71)二、项目建设期、经营期、计算期 (71)三、营业收入估算 (71)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72)四、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 (73)五、总成本费用估算 (73)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及其它资产摊销估算 (74)生产成本估算表 (7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6)六、财务效益分析 (77)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78)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79)七、不确定性分析 (80)敏感性分析表 (81)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82)第一节结论 (82)第二节建议 (82)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述一、项目名称:某某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单位名称:某某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某某三、项目性质:新建四、项目拟建地点:某某五、项目建设期:22个月六、建设内容及规模:基地面积:79436m2,其中生态停车场:50000m2,停车场进出口道路建设:2000m ,总建筑面积:5320m2其中,游客服务中心3500m2,进出口牌楼360m2,换乘发车区:960m2,下客区长廊:500m2;电子门禁系统(景区监控),排水及其它附属工程。
丁香湖旅游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阜新市高山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丁香湖旅游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资质: 工程咨询甲级证书编号: 10620070014阜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二○一三年一月文 件 签 署院长:赵健总建筑师: 陈改印负责人: 苏东峰编 制 人 员邱晓慧高级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倪贺明高级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蔡立东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王治虎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巩士泽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王金平工程师肖镜池工程师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 (1)1.2建设单位概况 (1)1.3拟建地点 (1)1.4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编制单位 (2)1.6编制依据 (2)1.7编制范围 (2)1.8建设期 (2)1.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1.10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4)2.1项目提出的背景 (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第三章现状分析及建设规模 (7)3.1项目建设现状 (7)3.2建设内容及规模 (7)第四章建设条件 (9)4.1场址所在位置 (9)4.2地形与地质条件 (9)4.3水文条件 (10)4.4气候条件 (10)4.5交通通讯条件 (10)4.6公共设施条件 (11)第五章建设方案 (12)5.1规划依据 (12)5.2规划原则 (12)5.3道路工程 (12)5.4广场工程 (18)5.5绿化方案 (18)5.6其他设施方案 (19)第六章节能 (20)6.1编制依据 (20)6.2编制原则 (20)6.3节能措施 (21)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22)7.1编制依据 (22)7.2项目环境状况 (22)7.3项目施工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23)7.4环境保护措施 (24)7.5环境影响评价 (26)第八章劳动安全设施 (27)8.1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 (27)8.2安全生产制度 (27)8.3防护和监控措施 (27)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29)9.1组织机构及适应性分析 (29)9.2人力资源配置 (29)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标方案 (30)10.1项目进度安排 (30)10.2项目招投标 (30)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4)11.1编制说明 (34)11.2建设投资估算 (34)11.3资金筹措 (36)第十二章社会评价 (37)12.1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 (37)12.2社会评价结论 (37)第十三章风险分析 (39)13.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39)13.2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39)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40)14.1结论 (40)14.2建议 (40)附表1 《投资估算表》附图1 阜新地理位置图附图2 项目区位图附图3 丁香湖风景旅游度假区整体规划图附图4 景区大门平面图附图5 景区大门效果图附件1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丁香湖旅游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 建设单位概况建设单位:阜新市高山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军武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注册资本:人民币叁万元单位地址:阜新市新邱区新邱大街53号企业介绍:阜新市高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二○○九年五月,是一家具有旅游开发、景区经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业务资质的企业。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川红土地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篇 项目背景一、红土地镇基本情况红土地镇是一个新组建的镇。
2005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原法者乡、原新田乡,合并设立红土地镇,因境内拥有世界著名的红土地而得名,位于东川区西南部,距东川主城区75公里,西沿轿子雪山山麓走向与禄劝县转龙镇、乌蒙乡、雪山乡接壤,南与寻甸县凤仪乡、联合乡、金源乡相接。
全镇国土面积322.93平方公里,境内山多谷深,多为河流峡谷地带,全昆明市最高海拔4344.1米的雪岭也雄踞于红土地镇内,全镇最低海拔1450米,相对高差2894米,属典型的立体气候。
全镇现辖15个村民委员会,122个村民小组,134个自然村,2006年末全镇总人口22249人,分布有彝、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39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4.2元;全镇财政收入完成61.85万元。
红土地镇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并存,境内轿子雪山与红土地互为链接,交相辉映。
东川红土地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景象比巴西红土地更为壮美。
近几年来,这里已经成为了中外摄影家捕捉最美的镜头的发烧级摄影胜地。
层层叠叠的梯田里,火红的土壤上,一年四季洋麦花、荞子花、洋芋花、油菜花和萝卜花交替开放,色彩斑斓炫目,鲜艳浓烈的色块一直铺到天边。
奇丽的色彩,映衬着高原上特有的蓝天白云,不断的风云变幻,演绎出无穷无尽的巨幅长轴画卷,令无数游客流连其中,乐不知返。
红土地在网上的知名度日益提高,迄今全国各地的各类网站已发布了近万条有关红土地的图片和文字信息,“让人无数次震撼的红土地”、“无法想象、让人惊叹的奇景”、“色彩的国度”、“红绿交织成的美丽画面”、“东川红土地气势迫人”、“大地原来可以如此绚丽”、“激情燃烧的高原”、“奇异的红土地、大地色彩的律动”、“疑是彩霞落九天”、“那里有世间最美的土地,还有世间最好的乡人,如果不去那就白活了”等等赞美之词不绝于耳,无不证明东川红土地拥有着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xx湖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湖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xx湖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景区的服务品质和游客体验,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本次报告对xx湖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旨在为有关部门和投资人提供决策依据。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xx湖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 项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道路、桥梁、停车场、公厕、游步道、游船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
3. 项目背景:xx湖风景名胜区作为湖南省市级旅游风景区,年接待游客数达数百万人次,每年的旅游收入也十分可观。
但由于景区基础设施落后,游客对景区的评价和满意度有所下降,景区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压力。
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
4. 项目优势:(1)景区资源丰富,吸引大量游客。
(2)投资额度相对较小,投资回报期短。
(3)项目实施周期短,可快速改善景区形象。
(4)政策支持力度大,具有较好的政策环境。
三、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基于成熟的建筑、园林和旅游设施等技术,已经有多个类似项目的先例,技术路线清晰,具有可行性。
2. 经济可行性(1)投资总额:预计投资总额为5000万元。
(2)资金筹措:可以通过政府投资、企业捐赠、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
(3)投资回报期:根据景区的积极推广和广告宣传,预计在3年内即可实现成本回收,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3. 社会可行性(1)项目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和政府营造优美环境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增强城市形象和旅游吸引力,对于地方居民的生活和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2)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环保理念,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保持景区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特色。
四、风险评估1. 投资额度过小,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遭遇资金短缺的风险。
2. 部分建设内容涉及土地征用,可能遭遇部分民众反对,对建设进度造成一定影响。
3. 在运营阶段,景区管理和维护成本可能较高,需要有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否则容易出现亏损或停产的风险。
4A级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A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则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杨凌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A二、项目发起人概况承办单位:某县旅游局主办单位法定代表人:a主管单位:某县人民政府主办单位介绍:县旅游局是县级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是县级人民政府专门负责县级杨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管理工作的机构。
.4A承担景区、景区发展规划,落实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宣传推广、环境保护、绿化等功能。
三、可行性报告的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指导意见》(集办投[2002]15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第三版)2.《江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3、《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年)4.《江西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6)5.《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景观、旅游及相关专业技术规范和标准;8、项目业主应提供相关基本情况。
四、项目原因1、项目建设是县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
根据《江西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6),2005-2010年是一个县旅游发展的重点阶段。
闽湘交界地区生态养生第一县。
重点建设旅游景区和服务设施,即打造南北视觉廊道,突出营造竹村氛围,重点打造杨凌景区、衡水镇、七星湖三大王牌景区景区,形成山、水、镇的最佳景区。
组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休闲健康旅游产品。
尤其要把杨凌风景区打造成修身养性的宝地。
近期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难题,完善现有景区改造,增设景区道路、旅游步行道,完善水电供应等配套设施。
基础设施。
2008年4月25日,某县杨凌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成为某市三大景区之一4A后4A,景区的吸引力大大提高,来杨凌的游客也大大增加。
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完善县域杨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县域旅游规划的需要,也是发展一定旅游产业的需要,也是发展县域旅游的当务之急。
特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特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增加,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选择休闲度假方式的主流。
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景观吸引游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本项目将通过建设一系列特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一个特色文化旅游综合体,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二、项目目标1.建设一系列特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包括景区、博物馆、文化街区等,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打造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旅游综合体,吸引更多的游客。
3.提升本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4.提供多元化的旅游服务和产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三、项目内容1.建设一个主题景区,以其中一独特的文化元素为主题,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景区。
2.建设一个博物馆,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
3.建设一个可供游客购物和休息的文化街区,提供特色商品和餐饮服务。
4.建设交通和停车设施,方便游客的出行。
5.建设宾馆和民宿,提供住宿服务。
6.建设其他配套设施,如游客中心、厕所、娱乐设施等。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1)文化旅游市场规模庞大,需求持续增长。
(2)当地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吸引力较高。
(3)周边地区发展相对欠缺,存在市场空白。
2.技术可行性:(1)目前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借鉴其他成功案例。
(2)相关技术人才较为充足,具备建设和运营的技术实力。
3.经济可行性:(1)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利润潜力。
(2)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4.管理可行性:(1)项目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运营模式,确保项目运营的稳定和长久。
(2)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和服务体系,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五、项目建议1.针对市场需求,选择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主题,打造独特的景区。
2.在项目建设初期,重点投资于核心设施的建设,确保项目具备基本的旅游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川红土地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篇项目背景一、红土地镇基本情况红土地镇是一个新组建的镇。
2005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原法者乡、原新田乡,合并设立红土地镇,因境内拥有世界著名的红土地而得名,位于东川区西南部,距东川主城区75公里,西沿轿子雪山山麓走向与禄劝县转龙镇、乌蒙乡、雪山乡接壤,南与寻甸县凤仪乡、联合乡、金源乡相接。
全镇国土面积322.93平方公里,境内山多谷深,多为河流峡谷地带,全昆明市最高海拔4344.1米的雪岭也雄踞于红土地镇内,全镇最低海拔1450米,相对高差2894米,属典型的立体气候。
全镇现辖15个村民委员会,122个村民小组,134个自然村,2006年末全镇总人口22249人,分布有彝、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39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4.2元;全镇财政收入完成61.85万元。
红土地镇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并存,境内轿子雪山与红土地互为链接,交相辉映。
东川红土地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景象比巴西红土地更为壮美。
近几年来,这里已经成为了中外摄影家捕捉最美的镜头的发烧级摄影胜地。
层层叠叠的梯田里,火红的土壤上,一年四季洋麦花、荞子花、洋芋花、油菜花和萝卜花交替开放,色彩斑斓炫目,鲜艳浓烈的色块一直铺到天边。
奇丽的色彩,映衬着高原上特有的蓝天白云,不断的风云变幻,演绎出无穷无尽的巨幅长轴画卷,令无数游客流连其中,乐不知返。
红土地在网上的知名度日益提高,迄今全国各地的各类网站已发布了近万条有关红土地的图片和文字信息,“让人无数次震撼的红土地”、“无法想象、让人惊叹的奇景”、“色彩的国度”、“红绿交织成的美丽画面”、“东川红土地气势迫人”、“大地原来可以如此绚丽”、“激情燃烧的高原”、“奇异的红土地、大地色彩的律动”、“疑是彩霞落九天”、“那里有世间最美的土地,还有世间最好的乡人,如果不去那就白活了”等等赞美之词不绝于耳,无不证明东川红土地拥有着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轿子雪山以其雄、奇、险、峻、秀、美著称于世,有如玉皇大帝龙椅宝座样的天上轿子,气势磅礴的南国冰雪,古冰川地貌遗址,绚丽的杜鹃花海,秀丽的溪流叠水,神奇的佛光,变幻莫测的云山雾海等,使轿子雪山具有巨大的旅游观光、科普科考价值。
轿子雪山被学术界称为“滇中动植物基因库”,中国泰斗级旅游地理专家陈传康称其为“中国自然派之代表”。
红土地镇沉积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集宗教文化、政治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乡镇。
红土地,同元阳梯田一样,是数千年中国农耕文化、农业文明的杰作和代表。
被称为“木阿落白”的轿子雪山是彝族的发祥地,使轿子雪山具有了宗教文化色彩;唐南诏政权“滇柱东标”、东川禄天佑法戛称王使轿子雪山找到了扎实的政治文化背景,红土地镇各民族群众山歌对唱和口口相传的木柜子、罗音秀才的传说又使轿子雪山具备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点和民族文化色彩。
镇内物产资源丰实,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1%,树木种类繁多,有云南红豆杉、急尖长苞冷杉、大王杜鹃等多种珍稀树种,有雪上一枝蒿、贝母、法落海等珍贵中药材,有汉白玉、墨玉石、磷矿等储量巨大的矿产资源,境内分布的晓光河流域有13万千瓦的水能可供开发。
高山种植业、养殖业是红土地镇的一大优势,种植主产是洋芋、荞麦,独特的气候极有利于肉食品加工,给发展养殖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红土地、轿子雪山的景点、景区建设得到了加强,先后在通讯、电力、景点基础设施、接待、招商等方面投入了资金,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还开展了如“春到乌蒙自架车游”、“轿子山开山仪式”、“相约神轿、拥抱春天赛歌会”等各类体育文化活动,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但离景点开发“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体现在:一是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旅游承载能力低下;二是旅游产品开放尚未形成;三是当地群众参与开发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
旅游开发要紧紧围绕“保护生态是前提,打实基础是关键,旅游开发是重点”的发展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力度结合红土地镇实际,亦农亦旅,农旅结合的复合性开发之路是开发镇内旅游资源的较好选择,充分发挥旅游关联带动效应,促进旅游与农业的深度结合,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加大农家乐扶持及管理力度,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同时通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加速乡村非农化建设,增加农民环保意识,促进乡村城镇化发展。
除自然景观游外,要加快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和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
2、树立东川、禄劝、寻甸共同开发轿子雪山的理念,推出和打造旅游精品环线。
自昆明---寻甸柯渡---禄劝转龙---东川,在方圆上百公里的领域内分布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积极打造自昆明城起,游禄劝、东川的精品旅游环线(环线可采取用时2至3天,红军长征红色之旅,从禄劝轿子雪山片区上山----自东川轿子雪山片区下山----尽情领略彝族风情------畅游东川红土乐园----享受白土地-----见证博大精深古铜文化-----返昆明)。
3、切实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红土地“奇彩家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已进入最后审定阶段;但镇境内轿子雪山、大厂原始森林、彝族文化、农耕文化的开发尚未得到较好规划。
4、以创建“农村旅游特色乡镇”为契机,加大新农村建设步伐(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力时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扎实推进以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化普及为主的力度。
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2)以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为主,促进农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以加大沼气建造、节柴改灶、文明路建设、改厕、改圈力度为主,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
(3)加大农家乐开发力度。
按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全力做好服务指导工作;重视宣传发动,组织实地考察,激发农民内在动力;注重科学规划,确保规范有序推进,重点做好“农家乐”区域总体规划、做好“农家乐”专业村规划、“农家乐”旅游开发配套项目规划等三个规划。
充分挖掘特色,凸现红土农家乡土味。
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乡村度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建议研究出台《关于鼓励发展“农家乐”旅游的补助政策》,明确凡投资乡村旅游业,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项目招标、土地使用、金融信贷等方面享受与农业龙头企业同等待遇;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区级财政还切出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发展。
5、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拟组建专门力量系统开发红土地镇文化资源。
重点做好民间传说的收集整理、奇石文化的挖掘、民族歌舞的开发、“红土彝人”品牌的注册。
二、经济情况2007年,全镇共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571.2万元,同比增长35%;农林牧业总产值3948.7 万元;工业总产值59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541万元,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5.01万元,较去年相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2元。
营业所年底存款余额3038万元,同比增长50%;其中,居民存款2156万元,同比增长60%,贷款余额1360万元。
下一阶段,红土地镇将扎实开展“项目年”活动,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特色农产品开发、招商引资拉动、和谐红土地构建四大战略,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民合作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社会民生和谐、生态环境修复五个方面谋求最大化,千方百计做实做强旅游服务业、农畜产品和石材加工业、经济林产业、水电能源业、特色种养殖业六大产业,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贫困状况红土地镇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小镇、工业零镇、财政穷镇”,虽然拥有美丽的红土地和神秘的轿子雪山两大旅游景点,但仍缺乏明显的经济优势。
其贫困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贫困人口情况。
一是贫困面大。
全镇15个村122个村民小组,共有5506户,村民22228人,其中贫困人口5451户20531人;二是贫困人口多。
低收入贫困户1140户4154人;绝对贫困户608户1638人;残疾人837人,五保户61户;民政救济户149户1837人,返贫人口90人;在校学生3260人,其中小学2400人,贫困学生1000人;中学860人,贫困学生300人。
2、产业结构单一,三大产业差别悬殊。
2007年末,农林牧业总产值3948.7 万元;工业总产值594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仅为28.5万元。
由于陈旧观念和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贫乏,全镇农户种植仍以“老三样”(洋芋、玉米、油菜)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副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所占比重很少,农业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的步伐缓慢。
3、地方财政拮据。
红土地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但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财政收入较少,农村经济积累薄弱,缺乏持久有力的税源支撑。
4、基础设施薄弱。
水利、路面硬化建设的步伐不快;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不利于提高农业增收;农产品流通领域狭小;旅游接待能力较弱,急需提高。
5、村民素质较低。
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识还不够强,思想不够解放,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严重。
尤其是农民宁愿把传统的“老三样”种植调来调去,也不愿冒风险种植新品种,使红土地镇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影响了农民经济收入。
四、实施“红土地旅游项目建设”的意义红土地镇位于东川区的边远山区,自然景观独特、人文资源丰富,乡情民风浓郁,村镇生活悠然,是放松和愉悦身心,回归自然的好地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核心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亲近自然,体验文化,追求健康,享受生活,旅游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强烈。
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旅游小镇,形成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就能不断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旅游小镇开拓了新的旅游空间,有助于培育新的旅游市场。
(一)实现脱贫致富,提高生活质量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注重“三农”工作,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红土地镇位于东川区的边远山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贫困程度深,产业发展能力弱等因素的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仍然十分困难,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与其他地方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建设旅游小镇,对于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破解“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建设旅游小镇,有利于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二是可有效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条件。
建设旅游小镇,可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到旅游小镇居住,拓展农业之外的增收渠道,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