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课程设计

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课程设计
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 2018 -- 2019 年度第 1 学期)

名称:

题目:

院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成绩:

日期:2018年月日

目录

设计任务 (3)

一、概述 (3)

1.1环氧乙烷 (3)

1.1.1环氧乙烷物理性质 (4)

1.1.2环氧乙烷化学性质 (4)

1.2制备方法 (6)

(1)氯醇法 (6)

(2)氧化法 (6)

1.3工艺技术展望与前景 (7)

二、设计方案简介 (8)

2.1反应工艺选择 (8)

2.2反应条件 (8)

2.2.1 反应温度 (9)

2.2.2 反应压力 (9)

2.2.3 空速 (9)

2.3催化剂的选择 (9)

2.4环氧乙烷生产的工艺流程 (9)

三、设计条件 (11)

3.1反应器条件 (12)

3.2 反应原理 (12)

3.3 物料衡算 (12)

3.4 热量衡算 (15)

参考文献 (17)

设计任务

设计年产1000吨环氧乙烷生产工艺,实际工作天数300天。单程转化率、副产物比例、分离过程损失等根据文献合理假设。

一、概述

1.1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epoxyethane)又称为氧化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烃的含氧衍生物,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易燃气体,低温时为无色易流动液体。环氧乙烷是乙烯衍生物中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全球约60%的环氧乙烷用于生产聚酯纤维、树脂以及防冻剂用单体乙二醇,13%的环氧乙烷用于生产其它多元醇和生产洗涤剂乙氧基化合物、乙醇胺、乙二醇醚、熏蒸剂和药物的消毒剂等。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不易长途运输,因此有强烈的地域性。环氧乙烷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以前被用来制造杀菌剂,在化工相关产业可作为清洁剂的起始剂。

环氧乙烷(EO)为一种最简单的环醚,属于杂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石化产品。环氧乙烷在低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在常温下为无色带有醚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气体的蒸汽压高,30℃时可达141kPa,这种高蒸汽压决定了环氧乙烷熏蒸消毒时穿透力较强。

环氧乙烷是继甲醛之后出现的第2代化学消毒剂,至今仍为最好的冷消毒剂之一,也是目前四大低温灭菌技术(低温等离子体、低温甲醛蒸汽、环氧乙烷、戊二醛)最重要的一员。EO是一种简单的环氧化合物,为非特异性烷基化合物,结构式为:-CH2-CH2-O-,分子量为44.06。

1.1.1环氧乙烷物理性质

常温下环氧乙烷为无色、具有甜醚味的气体。在较低的温度下环氧乙烷成为无色、透明、易流动的液体。易溶于水、醚和醇等有机溶剂,沸点为283.5K,熔点161.7K,燃点702K,自燃点844K,爆炸范围为3.6%-78%(体积分数),在空气中允许浓度为150mg/kg,粘度在10℃时为0.28mpa.s,热导率在25℃时

0.0001239J/(cm.s.k),在标准状况下比热容为1.96KJ/kg.K。相对密度为0.8711(水=1),折射率为1.3614(4℃),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为1.52,分子量为44.052,饱和蒸气压为145.91(kPa)(20℃),燃烧热为1262.8(kJ/mol),临界温度为195.8℃,临界压力7.19MPa,自燃点571℃,与水可以任何比例混溶,能溶于醇、醚。

1.1.2环氧乙烷化学性质

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很多化合物进行反应,其反应主要是环氧乙烷开环与其它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放出大量反应热,有的反应进行得非常剧烈,甚至产生爆炸。

(1)分解反应

气体环氧乙烷在约400℃时开始分解,主要生成CO、CH4以及C2H6、C2H4、H2、

C、CH3CHO等

(2)加成反应

环氧乙烷与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生产含-OH的化合物

①与水反应

环氧乙烷与水反应生成乙二醇,这是工业上生产乙二醇的方法。

OH OHCH CH O H O H C 22242→+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为96.3kJ/mol 。反应过程不采用催化剂。

②与醇类反应

环氧乙烷与醇反应生成醚,其反应的最终产品是至少含一个羟基的醚。

H O CH CH X O H nC OH CH XCH n 1224222)((+→+环氧乙烷)

③与苯酚反应

环氧乙烷与苯酚反应生成苯氧基乙醇。

OH CH OCH H C OH H C O H C 22565642→+

(3)氧化还原反应

在钠汞齐及催化剂存在下环氧乙烷加氢还原生成乙醇,此反应没有工业意义。环氧乙烷在铂黑等催化剂存下可以有控制地氧化成羟基乙酸,最终则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及水。

(4)异构化反应

环氧乙烷在三氧化二铝、磷酸、磷酸盐等催化剂存在下可异构化为乙醛。 CHO CH O H C 342→

在一定的条件下银催化剂也有此功能,这是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过程的副反应之一,要极力避免,因为醛的存在增加了环氧乙烷提存净化的难度。

(5)与双键进行加成反应

环氧乙烷和以下一些含双键的化合物可进行加成反应生成环状化合物,例如R 2C=O 、SC=S 、O 2S=O 、RN=CO 、OS=O 等。

(6)与格利雅试剂反应

环氧乙烷与格利雅试剂反应可生成比原来烷基多两个碳原子的醇,这是实验室制备加长碳链醇的一种办法,羟基在链的端部。

(7)齐聚反应

环氧乙烷进行齐聚反应可生成冠醚,催化剂为含氟的路易斯酸。反应在室温、常压下进行。

(8)与二甲醚反应

在BF3作用下环氧乙烷与二甲醚反应生成聚乙二醇二甲醚。该反应在工业上用来生产低分子量的均聚物,其产品广泛用作溶剂。

1.2制备方法

(1)氯醇法

分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将乙烯和氯气通入水中,生成2-氯乙醇。第二步是用碱(通常为石灰乳)与2-氯乙醇反应,生成环氧乙烷。

乙烯经次氯酸化生成氯乙醇,然后与氢氧化钙皂化生成环氧乙烷粗产品,再经分馏,制得环氧乙烷。反应式和工艺流程如下。

_1

(2)氧化法

可分为空气法和氧气法两种。前者以空气为氧化剂,因此必须有空气净化装置,以防止空气中有害杂质带入反应器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通常以低转化率进行操作,保持在20~50%范围内;后者用浓度大于95%(体积)的氧气作为氧化剂,氧气法不需要空气净化系统,而需要空气分离装置或有其它氧源。由于用纯氧作氧化剂,连续引入系统的惰性气体大为减少,未反应的乙烯基本上可完全循环使用。从吸收塔顶出来的气体必须经过脱碳以除去二氧化碳,然后循环返回反应器,不然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mol%),将严重影响催化剂的活性。。氧化法的工业生产流程分为反应、环氧乙烷回收及环氧乙烷精制三个部分。

1.3工艺技术展望与前景

1.3.1催化剂改进

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工业催化剂为银催化剂,其性能评估指标主要有活性、选择性、寿命及稳定性等项内容。目前有三类银催化剂用于环氧乙烷的生产: 一是高选择性银催化剂,这类催化剂最高选择性达到 88~91% ,但要求反应气中 CO2浓度在 1.0% 以下,适用于时空产率相对较低的环氧乙烷生产装置; 二是中等选择性银催化剂,这类催化剂最高选择性约为 85~87%,一般要求反应气中 CO2浓度在 3%甚至 1% 以下; 三是高活性银催化剂,这类催化剂用于负荷较高、CO2浓度较高的早期建成的生产装置,初始选择性80~82%,使用寿命在2~4年。

1.3.2生产技术改进

尽管环氧乙烷生产工艺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在进一步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物耗和能耗及安全操作等方面仍在不断进步。

(1)新型含氯抑制剂应用技术

在银催化剂上生成EO的反应异常剧烈,为了抑制乙烯过度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通常在反应器进料中加入抑制剂。以前Shell等公司的专利均采用二氯乙烷作为抑制剂,尔后多家公司采用一氯乙烷作为抑制剂。采用一氯乙烷具有加入量较大,易于控制,毒性较小,在系统内形成氯化物杂质较少,对设备腐蚀性小等优点,而且添加工艺更为简单,不需要泵或载气加以输送。目前我国有一些EO装置就选用一氯乙烷作抑制剂,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回收乙烯技术

尾气中乙烯的回收是降低原料单耗的重要手段。SD公司提出利用半渗透膜从循环气体中选择抽出氩气,然后把分出氩气后的富乙烯气体循环回反应器,减少乙烯损失。三菱化学公司提出设置三台吸附塔,选用特定的分子筛形碳作为吸附剂,加压吸附排放气体中的乙烯,然后使用真空泵减压解吸,解吸的乙烯经升压返回原料循环气管线。

(3)防止反应气异构化

为了降低EO反应器底封头和管道内温度,从而避免在这些部位达到点火温度的危险性,减少可能由于催化剂粉末的存在而发生EO异构化为乙醛的反应,日本触媒公司所报道的专利中,采用来自气-液分离槽的冷却水在预热和反应区的循环的方法,防止反应气的异构化反应。

(4)反应器大型化和新型化

EO反应器大型化,是其生产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由于EO生产产生大量热量,而且传统反应器存在能耗高、收率低等缺点。日本触媒公司新近开发并投入使用的EO反应器是配置有冷却罐的多管反应器,可以使反应得到的EO气迅速冷却,减少杂质生成。

(5)催化剂装填技术

惰性球对醛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Shell公司为此提出了新的催化剂装填技术,即在催化剂的顶部用催化剂代替惰性球。该技术还具有压力降易调节、催化剂装填所用时间短、废旧催化剂回收无需分离等优点。

(6)生物法生产环氧乙烷

受原油价格影响,乙烯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从而为生物法生产环氧乙烷提供了发展机遇。目前,以乙醇为原料生产环氧乙烷技术已比较成熟,该法以乙醇为原料,经脱水生产乙烯,进而生产环氧乙烷。

二、设计方案简介

2.1反应工艺选择

环氧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氧化法氧化法和氯醇法2种,氯醇法由于技术落后,在国内外早已被淘汰。目前世界上环氧乙烷工业化生产装置几乎全部采用以银为催化剂的乙烯直接氧化法。

2.2反应条件

环氧乙烷的生产受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空间速度与空管线速度、原料配比和循环比、抑制剂等工艺条件的制约。

2.2.1 反应温度

温度直接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在工业生产中,应根据反应过程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当反应温度高时,一是转化率增加,这意味着乙烯氧化的总速率提高,二是生产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即更多的乙烯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这时反应热量的急骤增加,不是使更多的乙烯被氧化,而是使反应过程的选择性降低,副反应增加是更重要的原因。此外,在催化剂使用初期,其活性较高,宜采用较低的操作温度。

2.2.2 反应压力

乙烯直接氧化反应过程,主反应是体积减少的反应,副反应(深度氧化)是体积不变的反应。因此,采用加压操作有利。

2.2.3 空速

空间速度简称空速,所谓空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体积催化剂的反应物的体积数量。通常用每小时每升(或m3)催化剂通过的原料气的升(或m3)数来表示。对于乙烯直接氧化过程,实践证明,提高空速,转化率会略有下降,而选择性将有所上升,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空速可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

2.3催化剂的选择

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虽然大多数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都能使乙烯发生环氧化反应,但是生成环氧乙烷的选择性很差,氧化结果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有银催化剂例外,在银催化剂上乙烯能选择性地氧化成环氧乙烷,该催化剂在选择性、强度、热稳定性和寿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色。近年来国内外对活性组分银的开发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有不少学者试图开发另一类金属取代银,但至今仍认为活性组分银是乙烯氧化生成环氧乙烷的最佳催化剂。

2.4环氧乙烷生产的工艺流程

环氧乙烷生产装置的主要设备有反应器、吸收塔、反应系统的气-气换热器和循环气冷却器。其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1000吨环氧乙烷,设计运转时间为300天/年。

本次设计采用氧气氧化法进行环氧乙烷的生产,以氧气作为氧化剂,乙烯在1MPa、250℃下通过装有银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直接氧化为环氧乙烷。环氧乙烷的生产系统分为三部分:反应系统、回收系统和二氧化碳脱除系统。如图。

(1)原料流程

原料乙烯、氧气和致稳氮气来自界区,他们与循环物料气的混合气体充分混合后,进入气-气换热器与反应生成气换热并预热到指一定温度后,从填充银催化剂

的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上部进入催化床层,在一定温度(220-260℃)和压力

(1Mpa)下,进行氧化反应。

(2)吸收流程

已反应的气体自氧化反应器下部流出,被气冷却后进入环氧乙烷水吸收塔。

在吸收塔中,以水做吸收剂,吸收反应气体中的产物环氧乙烷。吸收剂水自塔上部进入,环氧乙烷吸收液自塔中部流入,进入环氧乙烷精制流程。为提高环氧乙烷的吸收率和避免循环气中二氧化碳的积累,从吸收塔顶部排出的气体,一部分(90%)循环回反应器,另一小部分送至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用热碳酸钾溶液脱除掉副反应所生成的二氧化碳。

从吸收塔顶部出来的吸收气,一部分作为循环气与致稳气氮气进入循环压缩机,加压后,混合气大约有十分之一送至二氧化碳脱除流程,脱除二氧化碳后,再返回

至循环气系统:一部分经添加抑制剂二氯乙烷后,进入氧气混和器,与原料乙烯,氧气混合,成为原料气。

(3)脱二氧化碳循环气流程

经循环压缩机加压后,循环气的一部分进入接触塔,与来自再生塔后由塔顶排出,进入脱二氧化碳冷却器的碳酸钾溶液作用,脱去二氧化碳后又塔顶排出,进入

脱二氧化碳冷却器,经冷却后夹带着冷凝的碳酸钾溶液的循环气进入接触分离罐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液体则送入再生塔进行再生处理。

(4)碳酸钾溶液循环系统

接触塔中,来自再生塔的贫碳酸钾溶液与循环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重用,碳酸钾转化为碳酸氢钾,塔釜的富碳酸钾-碳酸氢钾溶液送至再生塔的上部,再生后由塔釜经碳酸盐溶液泵送入接触塔上部循环使用。为补充循环回路中总的碳酸盐溶液,另设碳酸盐溶液槽及储槽。碳酸盐溶液槽中,脱盐水溶解固体碳酸钾。生成的碳酸钾溶液进入碳酸盐贮槽,再生碳酸盐输送泵送出,与再生后的碳酸盐溶液混合后经碳酸盐溶液泵进入接触塔。

三、设计条件

工艺参数优化包括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两部分。物料衡算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主要计算所需物料量和产品量,还可以算出物料的组成,确定物料中各组分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定量转化关系,并通过衡算求得原料的定额消耗。其计算依据是工艺流程图、在工厂采集的数据及设计时要求的和查得的各种参数。

热量衡算以能量守恒定律及物料衡算为基础,计算传入、传出的热量,从而

确定公用工程的能耗以及传热面积。其计算依据与物料衡算相同。

3.1反应器条件

反应温度为250℃;反应压力为1MPa

氧气转化率为15%;选择性为80%;空速为7000h -1

年工作时间300天,年产量1000吨

反应产物分离后回收率为98%

3.2 反应原理

乙烯和氧气在银催化剂上,于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直接氧化生产环氧乙烷,反应方程式可表为:

(1)主反应:

O H C O H C 422422

1→+ 反应为放热反应。

(2)在主反应进行的同时,还发生其它副反应,其中主要是乙烯的燃烧反应。

副反应:

O H CO O CH CH 22222223+→+= 反应为强放热反应。

3.3 物料衡算

(1)反应部分的工艺参数

环氧乙烷生产能力:1000吨/年; 年操作时间:300d;

反应温度:250℃; 操作压力1MPa ;

乙烯转化率:15%; 选择性:80%;

反应空速:70001-h ; 反应产物分离后回收率:98% .

(2)反应部分的基础计算

①假设原料气组成O 2:C 2H 4:N 2:CO 2=1:2:8:1.2,计算出每小时进入反应器的各种气

体组分的摩尔数,计算结果列于表中。

②根据反应方程式及已知数据,计算反应器出口的气体量。

主反应:

O H C O CH CH 422222

1→+= (1) 副反应:

O H CO O CH CH 22222223+→+= (2) 已知乙烯转化率为15%,选择性为80%,

按年产1000吨环氧乙烷计算,考虑过程损失后每小时生产环氧乙烷量为W G:

h /kmol 22.324

30098.010001000=???=G W 则主反应加入氧气的量F O 为 h kmol O F /42.1380.015.0222.3)(20=??=

假设原料气组成O 2:C 2H 4:N 2:CO 2=1:2:8:1.2,求得原料气中个组分含量为:

h kmol O F /42.13)(20=

h kmol H C F /84.26242.13)(420=?=

h kmol CO F /1.162.142.13)(20=?=

h kmol N F /36.107842.13)(20=?=

出反应器的物料总量:13.42+26.84+16.1+107.36=163.72kmol/h

原料组成如表所,示:

原料组成

原料气的组成

在(1)中消耗氧气量:13.42×0.15×0.8=1.61kmol/h

消耗乙烯量:1.61×2=3.22kmol/h

生成环氧乙烷量:3.22kmol/h

在(2)中消耗氧气量:13.42×0.15×0.2=0.4025kmol/h 消耗乙烯量:0.4025÷3=0.1347kmol/h

生成二碳氧化量:0.1347×2=0.268kmol/h

生成水量:0.268kmol/h

则可知 未反应的氧气量:13.42×0.85=11.41kmol/h

未反应的乙烯量:26.84-3.22-0.1347=23.485kmol/h

出反应器的二氧化碳量:16.1+0.268=16.368kmol/h

出反应器的水量:0.268kmol/h

出反应器的环氧乙烷量:3.22kmol/h

出反应器的物料总量: 11.4+23.485+107.36+16.368+3.22+0.268=162.1kmol/h 氮气量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所以出口气体中各组分的量如表所示。

反应器入口和出口的气体量(mol/%)

组分

42H C 2CO 2O 2N O H C 42 O H 2 入口

16.34 9.8 8.2 65.57 0 0 出口

14.48 10.1 7.04 66.27 1.99 0.16

各组分的分子量如表所示:(《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

各组分的分子量

物料衡算总结

3.4 热量衡算

反应器的热量衡算(基准温度取298K) O H CO O H C O H C O H C 22242422422232

1+→+→+

反应热根据试验数据,在298K 时的标准反应热为

mol kJ H mol kJ H /1.1323;/38.10321-=?-=?ΦΦ。

反应器的热量衡算,设原料气带入的热量为Q 1,氧化气带出的热量为Q 2,反应热为Q r ,反应器的撤热量为Q ,当忽略热损失时,有

Q 1+Q 2=Q r +Q

(1)各组分的比热

①由《化工设计》在热量衡算中可知,在工程计算中,常使用物质的平均定压摩尔热容C Pf 。

假如物质在T 1到T 2范围内的C P -T 关系为一直线,可以证明,此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定压热容C Pf 等于2)(21T T +温度下物质的热容,也等于T 1到T 2温度下物质热容C P1和C P2的算术平均值2)(21P P C C +,一般来说,物质的C P -T 关系不是直线,但他的曲率并不大,只要计算时温度范围不大,常把曲线关系当做直线关系来近似处理,所以上述平均热容的办法可行。

在《物理化学》书中差得不同温度下的比热容,如下表

由2)(21P P Pf C C C +=计算得平均热容如下表

由热量计算式 Q=m ?C Pf (T 1-T 2)

(1)气体原料带入的热量Q 1的计算

()298503)1.1676.4036.10767.2942.1365.3082.2626.53(1-??+?+?+?=Q h mol kJ ??=/101648.16

反应后气体产物带走热量2Q 的计算

()298523)22.392.62268.088.34368.3103.4136.07172.2941.1131.30485.2308.542-??+?+?+?+?+?=Q h mol kJ ??=/102526.16

(3)r Q 反应热的计算

kJ/h 105.1111=471031323.10.13+103103.383.22=Q 5r ?

(4)传给导生油的热量3Q 的计算

按热量衡算原理(忽略散热损失)反应前后热量守恒则 0321=--+Q Q Q Q r

则传热量为kJ/h 102331.45213?=+-=r Q Q Q Q

参考文献

[1]王海蔷,刘昱.环氧乙烷生产技术进展[J].化工科技,2012,20(03):67-70.

[2]赵楠楠.环氧乙烷生产技术进展及产能现状[J].化工时刊,2015,29(05):23-26.

[3]谭捷,钟向宏,李伟.环氧乙烷国内外市场分析[J].当代石油石化,2014,22(02):30-35.

[4]刘成龙.环氧乙烷生产工艺的改进[J].居舍,2018(23):216.

[5]陈光荣.乙烯氧化合成环氧乙烷的甲烷致稳工艺[J].石油化工,1999,28(6): 418~420

课程设计 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目录 一、设计方案简介 (2) 二、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6) 三、物料衡算 (8) 四、计算结果概要 (15) 五、工艺流程说明 (15) 六、工艺流程图 (21) 七、参考文献 (22) 一、设计方案简介 环氧乙烷(沸点10.5℃)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环氧化合物,其用途是制取生产聚酯树脂和聚酯纤维的单体、制备表面活性剂,此外还用于制备乙醇胺类、乙二醇醚类等。 1、反应过程分析:

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是乙烯氧化法,在银催化剂上乙烯用空气或纯氧氧化。乙烯在Ag/α-Al2O3催化剂存在下直接氧化制取环氧乙烷的工艺,可用空气氧化也可以用氧气氧化,氧气氧化法虽然安全性不如空气氧化法好,但氧气氧化法选择性较好,乙烯单耗较低,催化剂的生产能力较大,故大规模生产采用氧气氧化法由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图示可知乙烯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其反应热效应要比乙烯环氧化反应大 十多倍。 副反应的发生不仅使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而且对反应热效应也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性下降热效应明显增加,故反应过程中选择性的控制十分重要。如选择性下降移热慢,反应温度就会迅速上升,甚至产生飞温。 2、催化剂的选择: 由于选择性在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要选择选择性好的催化剂,银催化剂对乙烯环氧化反应较好的选择性,强度、热稳定性、寿命符合要求,所以用银催化剂。催化剂由活性组分银、载体和助催

化剂组成。助催化剂主要有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化合物等。其作用是提高活性、增大稳定性、延长寿命。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非目标产物的形成,主要有硒、碲、氯、溴等。载体的主要功能是负载、分散活性组分,提高稳定性。载体的结构(特别是孔结构)对助剂活性的发挥、选择性控制有极大的影响(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的特殊性要求载体比表面积低并且以大孔为主)。 3、反应压力: 加压对氧化反应的选择性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反应器的生产能力且有利于环氧乙烷的回收,故采用加压氧化法,但压力高对设备的要求高费用增加催化剂易损坏。故采用操作压力为2Mpa左右。 4、反应温度及空速的影响: 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过高,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选择性下降、催化剂活性衰退快、易造成飞温;温度过低,速度慢、生产能力小。所以要控制适宜温度,其与催化剂的选择性有关,一般控制的适宜温度在200-260℃。 另一个因素是空速,与温度相比次因素是次要的,但空速减小,转化率增高,选择性也要降低,而且空速不仅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也影响催化剂得空时收率和单位时间的放热量,故必须全面衡量,现工业上采用的混合起空速一般为7000/h左右,也有更高。以氧气作氧化剂单程转化率控制在12-15%,选择性可达75-80%后更高。 5、原料纯度及配比: 原料其中的杂质可能给反应带来不利影响:使催化剂中毒而活

环氧乙烷的制备

环氧乙烷的制备 环氧乙烷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之一。环氧乙烷在医学消毒和工业灭菌上用途也十分广泛。所以环氧乙烷的制备显得十分重要。 美国新泽西州科学设计有限公司在1989年对其已有了一套较完整的工序。这是用于乙烯与分子氧化反应的一种改性银催化剂,按以下步骤制成:用银化合物与一种新酸在烃溶剂中,回流条件下反应制成的银盐浸渍载体,干燥并在空气中加热活化上述预制的催化剂母体,在基本上惰性的气氛及450-700℃稳态下,加热该催化剂母体0.1-4.5小时,使其再活化。 这项技术是关于乙烯气相氧化制环氧乙烷的一种复合型银催化剂及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具体而言,此技术是关于含有一种碱金属如铯的负载型银催化剂。本技术也涉及制备含这种碱金属、且其活性和选择性得到改进的一种负载型催化剂的方法。 虽然在较早的文献中都已一般地提议用碱金属,但近年来更多的该领域技术人员认为,优先选用钾。铷和铯。如从一系列neilson等专利文献可看到,可用少量这些金属与银共沉淀(US3962136,4010115,4012425)。更接近的现有技术则强调碱金属的协同作用。 现已发现,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方法,可大大减少高温处理时间,如可在600℃下处理2小时,而不是mitsuhata所需的12小时以及rashkin所用的同样时间。用本法制出的催化剂比amstrong和Becker等用新酸制出的催化剂稳定。 由以上可见,催化剂对反应是如此的有价值。该催化剂的载体如下: 以上谈论的是环氧乙烷制备从催化剂角度上的论述。在2002年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也研究了一套制备烯化氧(环氧化物、环氧乙烷)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将含有有机过氧化氢和烯烃的进料通过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含有环氧化催化剂的反应器组并且取出含有反应产物烯化氧和醇的产物流,在反应器组中将进料的温度进行控制,使得运转过程的最后一个反应器的出口温度比第一个反应器的出口温度至少高出4℃。 制备烯化氧的另一种方法是用异丁烷和丙烯作为原料联合制备环氧丙烷和甲叔丁基醚(METE)该方法在本领域内是已知的包括与前述段落所述的制备苯乙烯环氧丙烷的方法相类似的反应步骤。在环氧化步骤中,将叔丁基过氧化氢与丙烯在多相环氧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形成环氧丙烷和叔丁

化工设计说明书格式

《化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乙烯制取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姓 名: 学科、 专业: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苏州科技学院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注:题目,居中,字体:华文细黑,加黑,字号:二号,行距:多倍行距1.25,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注:宋体,小三 注:居中,宋体, 小一号,加黑。

注:标题“目录”,字体:黑体,字号: 小三。章、节标题和页码,字体:宋体, 字号:小四。 目录 1 总论 (1) 1.1 概述 (1) 1.2 设计产品的性能、用途及市场需求 (1) 1.3 设计任务 (1) 2 设计方案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生产工艺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XXXX (1) 2.2 原料及催化剂的选择 (2) 2.2.1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物料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热量衡算 (2) 2.4.1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4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生产流程简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环氧乙烷反应系统的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 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二氧化碳脱除系统的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主要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氧乙烷的生产工艺探究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环氧乙烷的生产工艺探究 学生姓名:张亚鹏 学号:2010014434 所在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化工1001 届别:2014 届 指导教师:李淮芬

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承诺: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环氧乙烷的生产工艺探究》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没有弄虚作假,没有抄袭、剽窃别人的内容; 2.毕业设计(论文)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文中所有引用的他人观点、材料、数据、图表均已标注说明来源; 3. 毕业设计(论文)中无抄袭、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思想和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的情况; 4.本人已被告知并清楚: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将严肃处理,并可能导致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合格,无法正常毕业、取消学士学位资格或注销并追回已发放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等严重后果; 5.若在省教育厅、学校组织的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评比中,被发现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愿意接受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 学生(签名): 日期:年月日

目录 前言 (2) 1 环氧乙烷的介绍 (2) 1.1环氧乙烷的定义 (2) 1.2环氧乙烷的物理性质 (2) 1.3环氧乙烷的主要应用领域 (4) 1.4环氧乙烷的应用发展概况 (4) 1.5环氧乙烷应用技术开发动向 (5) 2 乙烯环氧化反应基本原理[12] (5) 2.1乙烯环氧化法 (5) 2.2平行副反应: (5) 2.3环氧化反应 (6) 3 乙烯氧气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工艺流程 (6) 参考文献: (9)

新版环氧乙烷生产工艺分析模板

环氧乙烷生产工艺分析 4.1环氧乙烷主要生产方法 环氧乙烷的生产主要有氯醇法和乙烯直接氧化法, 其中乙烯直接氧化法又包括空气法和氧气法。由于氯醇法制备环氧乙烷存在污染严重、产品总收率较低且产品中含甲醛较高,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用途, 因此企业不常采用此种方法。当前企业生产环氧乙烷采用较广泛的方法是乙烯直接氧化法。 4.1.1氯醇法 氯醇法生产环氧乙烷, 工业上分两步进行。首先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 乙烯次氯酸化生成氯乙醇, 然后氯乙醇皂化( 皂化剂一般见氢氧化钙) 生成环氧乙烷。此方法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 投资省, 其缺点主要是消耗氯气, 并产生大量污水, 副产物较多, 且产品中含甲醛较高,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产品的用途。 4.1.2乙烯直接氧化法 乙烯直接氧化法又分为空气直接氧化法和氧气直接氧化法。空气直接氧化法是由Lefort在1931年创造的, 她利用乙烯和氧在适当载体的银催化剂上作用制备出了环氧乙烷, 并以此取得了空气直接氧化制得环氧乙烷的专利。氧气直接氧化法是由Shell公司在1958年创造的, 此方法直接以氧气作氧化剂, 减少了反应系统中惰

性气体的吸入量, 可减少反应系统中反应器的台数,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美国的Shell、ScientificDesign(SD)、Dow化学和UCC公司, 日本的触媒化学公司以及意大利的SNAM和Montedison公司都是乙烯直接氧化法制备环氧乙烷技术的拥有者。 1、反应机理 乙烯直接氧化法所用的催化剂为银催化剂。乙烯在银催化剂上气相氧化发生下列反应: 主反应C2H4+1/2O2→+106.9J/mol 副反应C2H4+3O2→2CO2+2H2O+1323KJ/mol +5/2O2→2O2+2H2O+1218KJ/mol C2H4+1/2O2→CH3CHO C2H4+O2→2CH2O →CH3CHO 乙烯在银催化剂上氧化生成环氧乙烷, 人们普遍接受的反应机理是: 银对氧吸附, 在银的表面产生两种吸附状态的氧( 原子氧及分子氧) 。当氧在银表面发生解离吸附时生成原子态吸附氧, 原子态吸附氧与乙烯发生深度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当银表面覆盖有抑制剂氯时, 氧的解离吸附过程则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当氧在银表面发生非解离吸附时则生成分子态吸附氧, 它与乙烯作用生成环氧乙烷, 同时脱出一个氧原子, 这个原子态氧则与乙烯发生深度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拔叉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全套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及关键工序夹具设计 注意: 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拨叉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及关键工序夹具设计 内容: 1.零件图1张 2.毛坯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7张 5.夹具结构设计装配图1张 6.夹具结构设计零件图1张 7.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专业: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一、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2.零件的工艺分析 3.零件的尺寸图 二、确定生产类型

三、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四、工艺规程设计 1.基面的选择 2.制定工艺路线 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 4.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五、夹具设计 1.问题的提出 2.夹具设计 3.绘制夹具零件图 六、参考文献 七、小结 八、附录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Φ25mm通过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两个叉头部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分述如下: 1. 零件孔Φ22mm的上下加工表面及花键孔Φ25mm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孔Φ22mm的上下加工表面,孔Φ22mm的内表面,有粗糙度要求为Ra小于等于6.3um,Φ25mm的六齿花键孔,有粗糙度要求Ra小于等于3.2um,扩两端面孔,有粗糙度要求Ra=6.3um; 加工时以上下端面和外圆Φ40mm为基准面,有由于上下端面须加工,根据“基准先行”的原则,故应先加工上下端面(采用互为基准的原则),再加工孔Φ22mm, 六齿花键孔Φ25mm和扩孔。 2. 孔Φ22mm两侧的拨叉端面 ⑴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右侧距离18mm的上下平面,Ra=3.2um,有精铣平面的要

环氧乙烷课程设计任务书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化工工艺基本原理、重要工艺过程、设备的构造及工程设计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收集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各种技能,通过独立思考和锐意创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工艺的设计任务,并通过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形式正确表述。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设计题目 4.2/7.2/ 9.2万吨/年环氧烷生产工艺设计 2、设计条件 用N2作为惰性致稳气时的原料气组成 反应器的单程转化率: 12.3% 选择性:73.8% 环氧乙烷的吸收率:99.5% O2中夹带Ar 0.00856 mol/mol,循环排放气中含Ar为12.85%(10~15%,可自行调配),产品环氧乙烷中含Ar 0.00631 mol/mol。 年生产7440小时。 3、设计任务 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对反应器和环氧乙烷精馏塔做详细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和设备参数)。3)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 4)工艺流程简图: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流量、能流量和主要化工参数测量点。 5)主要设备工艺条件图: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 6)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与评述、工艺设计及计算、主要设备设计、设计结果汇总表、参考资料等内容,并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三、设计时间进程表 时间:2周(11-12周),时间分配大致如下:

环氧乙烷装置简介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图文),装置简介 (一)EO/EG(环氧乙烷/乙二醇)行业发展史及生产现状 1,EO/EC行业发展史 环氧乙烷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作防冻液、冷却剂以及纤维和塑料生产的原料,还大量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二醇醚、乙醇胺、防腐涂料以及其他多种化工产品。EO EG成为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之后的第三大乙烯衍生物。 世界上发现环氧乙烷这种化学物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859年。当时德国化学家伍兹(Wurtz)用2—氯乙醇与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液相反应时,首先制得了EO这种产物,20世纪 60年代以前生产20的主要方法氯乙醇法a9来自于他的研究成果。 1931年,法国的勒福特(Lefort)成功完成了在银催化剂上用空气直接氧化乙烯制取EO 的实验,并开发了以空气为氧化剂的直接氧化法。1938年,美国联合炭化物公司(UCC)采用 此方法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直接氧化法生产EO的工厂。 1953年,美国科学设计公司(即本装置的专利商SD公司)也开发了以空气为氧化剂的SD 技术,并建成了2。7XI04t/a的生产装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肋的需求量增加,原料乙烯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而廉价易得,纯氧的供应又有来源,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便对直接氧化法加强了改进的研究。1958年,美国壳牌油晶开发公司(ShellOilDevelopmentCo.)最先完成了以纯氧替代空气直接氧化 乙烯制取EO的实验,开发了SheH技术。随即建成了一座2XI04t/a的工业装置。此后,空气法和氧气法就成了世界生产EO的两大主要方法。原先占统治地位的氯乙醇法逐渐被淘汰。 空气法使用空气做氧化剂,氧化反应分为二段或三段完成,系统中因为大量气体循环,需要相应规模的吸收、解吸、空气压缩以及净化等设备,显然,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动力消耗也较大;而且,系统中惰性气体含量多,循环排空量大,乙烯损失也较大。而氧气法由于工艺流程较短,反应物浓度高,虽然反应转化率低一些,但是选择性高,损失乙烯少得多。因此,纯氧直接氧化法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空气直接氧化法。另外,20世纪70年代以后, 随着石油化工工业工程能力和对石油化工产品需求的飞速发展,EO生产装置的规模不断扩 大,空气法生产EO的技术经济指标远远落后于纯氧氧化法。因此世界上空气法生产EO的装 置逐步被淘汰,要么这些装置进行技术改造转变成纯氧氧化法,要么干脆关闭了。 从世界EO/EG的生产技术上,形成了Shell、SD和UCC三家居于统治地位的格局,而且三家均采用乙烯在银催化剂上进行纯氧氧化这一基本化学原理。乙二醇(MEG)及其同系物二乙二醇(DEG)和三乙二醇(TEG)都是非常重要的有机原料。现代乙二醇的生产均是采用EO水合反应生成。一般地,现代生产装置都是联合生产E0和EG产品。 远在1859年,人们就可以通过乙二醇二醋酸酯和氢氧化钾进行水解制取乙二醇。到1860年由环氧乙烷水解法制取乙二醇的试验成功。1904年,用乙二醇又合成了硝化乙二醇酯,

模具制造工艺设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2 1.1零件结构分析 2 1.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2 第二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3 2.1毛胚类型的确定 3 2.2毛胚结构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3 2.3定位基准的选择 4 2.4工艺方案的确定 4 第三章、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4 第四章、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5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9总结10参考文献10

引言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模具制造工艺学》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而进行的,对本人而言,我相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从中锻炼自己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很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及结构分析 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硬度等机械性能要求、结构分析等。 工艺规程设计 毛坯的选择,根据零件的要求,进行毛坯尺寸和公差等零件锻件图的确定。 毛胚制造工艺设计。 加工余量及切屑用量的设计 电火花线切割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路线)包括对零件的铣削和磨削,零件的孔隙加工及工序内容的确定。 工序卡 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根据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加工简图,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及分析 1.零件结构形状分析 该零件从形体上分析其总体结构为平行六面体,上表面有4个直径为8,2个直径为6的凹模通孔,中间为下凹的型腔,因此其结构形状较简单。 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如图可知,该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外形尺寸也不大。要求的尺寸标注采用统一的基准即设计基准,零件内腔各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较高,下凹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0.4。另外,该零件有一个固定孔,其精度要求Ra为0.4,平面部分位Ra0.8。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书--环氧乙烷的制取

设计题目:环氧乙烷的制取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2 二、设计方案简介 3 三、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6 四、物料衡算9 五、计算结果一览表16 六、工艺流程说明17 七、附图20 八、参考文献22

设计任务书 一、基本数据 用 N2 作为惰性致稳气时的原料气组成 反应器的单程转化率:12. 3% 选择性:73.8% 环氧乙烷的吸收率:99.5% O2中夹带的0.00856mol,循环排放气中含Ar为12.85%,产品环氧乙烷中含 Ar0. 00631mol 。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1、对环氧乙烷反应系统的物料衡算; 2、绘制环氧乙烷反应系统的工艺流程图(一张); 3、绘制二氧化碳脱除系统的工艺流程图(一张); 4、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具体要求1、环氧乙烷反应系统的物料衡算方法参考《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 (吴指南主编)一书。2、绘制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必须符合化工制图的规范,并且字 体必须工整。3、编制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对计算过程与工艺流程的选择以及控点 的确定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设计方案简介 环氧乙烷(简称EO)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环氧化合物, 在常温下为气体,沸点10. 5℃。可以与水、醇、醚及大多数有机溶剂 以任意比混合。有毒,易自聚,尤其当有铁,酸,碱,醛等杂质或高 温下更是如此,自聚时放出大量热,甚至发生爆炸,因此存放环氧乙 烷的贮槽必须清洁,并保持在0℃以下。 环氧乙烷是以乙烯为原料产品中的第三大品种,仅次于聚乙烯和苯乙烯。它的用途是制取生产聚酯树脂和聚酯纤维的单体、制备表面活性剂,此外还用于制备乙醇胺类、乙二醇醚类等。一、反应过程分析: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最早采用的方法是氯醇法,该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将乙烯和氯通入水中反应生成2- 氯乙醇,2- 氯乙醇水溶液浓度控制在6%- 7%(质量); 第二步使2- 氯乙醇与Ca ( O H)2反应,生成环氧乙烷。该法的优点是对乙烯的浓度要求不高,反应条件较缓和,其主要缺点是要消耗大量氯气和石灰,反应介质有强腐蚀性,且有大量含氯化钙 的污水要排放。因此开发了乙烯直接氧化法,取代氯醇法。 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是乙烯直接氧化法,在银催化剂上乙 烯用空气或纯氧氧化。乙烯在Ag/α-Al2O3催化剂存在下直接氧化制取环 氧乙烷的工艺,可用空气氧化也可以用氧气氧化,氧气氧化法虽然安 全性不如空气氧化法好,但氧气氧化法选择性较好,乙烯单耗较低, 催化剂的生产能力较大,故大规模生产采用氧气氧化法。主要反应方 程式如下: 主反应 副反应由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可知,乙烯完全氧化生成二氧 化碳和 水,该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其反应热效应要比乙烯环氧化反应大十多倍。故副反应的发生不仅使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而且对反映热效 应也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性下降,热效应就明显增加,如选择性下降 移热慢,反应温度就会迅速上升,甚至产生飞温。所以反应过程中选 择性的控制十分重要。

环氧乙烷工艺概述(经典)

环氧乙烷情况概述 1.1. 装置概况及特点 1.1.1.装置建设规模(反应初期) EO/EG装置能力为20.89万吨/年当量环氧乙烷(EOE)。 工况1: 10万吨/年高纯环氧乙烷(EO),13.89万吨/年一乙二醇(MEG),1.15万吨/年二乙二醇(DEG),0.06万吨/年三乙二醇(TEG)。 工况2: 5.21万吨/年高纯环氧乙烷(EO), 20万吨/年一乙二醇(MEG),1.65万吨/年二乙二醇(DEG),0.087万吨/年三乙二醇(TEG)。 装置乙烯各工况下的反应初期与反应末期年消耗均为150000吨。 1.1. 2.建设性质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1.1.3编制依据 美国科学设计公司(SD)为辽宁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环氧工程项目编制的EO/EG装置工艺包; 《石油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 SHSG-033-2003 其他设计依据参见总说明的编制依据。 1.1.4装置的组成、设计范围和设计分工 EO/EG装置分为环氧乙烷反应和吸收系统、二氧化碳脱除系统、环氧乙烷解吸和再吸收系统、环氧乙烷精制系统、乙二醇反应和蒸发系统、乙二醇脱水和精制系统、多乙二醇分离系统、公用工程蒸汽和凝液系统等单元组成。SD公司负责装置的工艺包设计,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负责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 1.1.5装置的年运行时数、操作班次和装置的定员 1.1.5.1年操作小时数 装置年操作小时数为7560小时。 1.1.5.2操作班次 本装置工作制度为四班三倒。 1.1.5.3装置的定员 装置定员为103人。

1.2 原料、产品及副产品 1.2.1原料的规格、用量、运输方式及来源 EO/EG装置主要原料为乙烯、氧气、甲烷等,其规格见工艺说明部分,乙烯年消耗在各工况下均为150000吨,其余原料用量根据催化剂的活性调整。各原料用量、运输方式及来源情况见表1.2-1。 表1.2-1 原料规格、用量及来源 1.2.2产品和副产品产量、运输方式 装置的主要产品为高纯环氧乙烷、一乙二醇,副产品为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其规格见工艺说明部分,产量与运输方式见表1.2-2。 表1.2-2 产品和副产品产量、运输方式 注:以上表格中的产量为反应初期产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的车、铣、钻夹具中的一种)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

环氧乙烷的制取

《化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乙烯制取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姓名:张正元 学科、专业:应用化学0911 学号: 0920109124 指导教师:刘垚 完成日期: 2012年7月1日 苏州科技学院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1) 1.1基本数据 (1) 1.2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1) 1.2.1内容 (1) 1.2.2具体要求 (1) 2、设计方案简介 (1) 2.1反应过程分析 (2) 2.2催化剂的选择 (2) 2.3反应器及混合器的选择: (3) 2.4影响因素(反应条件)的分析 (3) 3、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5) 3.1 氧化反应部分 (5) 3.1.1 工艺流程草图 (5) 3.1.2 流程草图说明 (5) 3.2 环氧乙烷回收和精制部分 (6) 4、物料衡算 (6) 4.1 由设计任务书已知数据 (6) 4.2乙烯催化氧化制取环氧乙烷得物料衡算框图 (7) 4.3衡算过程 (7) 4.3.1确定反应混合气(RP)组成 (8) 4.3.2确定混合分离气(SP)的组成 (8) 4.3.3确定新鲜原料(FF)和循环气(RC)组成 (9) 的循环气SPC的组成 (10) 4.4.4确定未脱CO 2 4.4.5确定SRC的组成 (11) 5、数据校核及结果评价 (12) 5.1数据校核 (12) 5.2结果评价 (12) 6、计算结果一览表 (13)

7、工艺流程及控制点说明 (13) 7.1工艺流程说明 (13) 7.1.1环氧乙烷反应系统工艺流程 (13) 7.1.2二氧化碳脱除系统工艺流程 (14) 7.2控制点说明 (15) 7.2.1环氧乙烷反应系统控制点 (15) 7.2.2二氧化碳脱除系统控制点 (15) 参考文献 (16)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加工方法。二.设计内容 编制中等复杂程度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三.设计步骤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在编程中,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零件的工艺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因而又有其特点。 1)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序内容复杂。这是因为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若只加工简单的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是在通用机床上难以完成的那些工序。 2)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规程编制复杂。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走刀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数控加工时,这一切都无例外地都变成了固定的程序内容,正由于这个特点,促使对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 2.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根据数控加工的实践,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选择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和确定工序内容; 2)零件图纸的数控工艺性分析; 3)制订数控工艺路线,如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基准选择、与非数控加工工艺的衔接等; 4)数控工序的设计,如工步、刀具选择、夹具定位与安装、走刀路线确定、测量、切削用量的确定等; 5)调整数控加工工艺程序,如对刀、刀具补偿等; 6)分配数控加工中的容差; 7)处理数控机床上部分工艺指令。 3.数控加工零件的合理选择 程序编制前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要有机床说明书、编程手册、切削用量表、标准工具、夹具手册等资料,方能进行如下一些问题的研究。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零件图样和毛坯,要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第二种情况:已经有了数控机床,要选择适合在该机床上加工的零件。无论哪种情况,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毛坯的材料和类型、零件轮廓形状复杂程度、尺寸大小、加工精度、零件数量、热处理要求等。概括起来有三点,即零件技术要求能否保证,对提高生产率是否有利,经济上虽否合算。 根据国内外数控技术应用实践,数控机床通常最适合加工具有以下特点的零件:

聚环氧乙烷 牛继山

高分子材料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聚环氧乙烷 系(院)化学与化工系 专业材料化学 班级2010级1班 学生姓名牛继山 学号1014100429 指导教师张新 职称讲师 2013年 6月 01 日

聚环氧乙烷 【简介】 聚环氧乙烷也叫聚氧化乙烯, 英 文 名 为 p o l y e t h y l e n e o x i d e ,简 称 P E O .聚环氧乙烷的结构为-[-CH2─CH2─O -]-。环氧乙烷开环聚合而成的线型聚醚,其中,分子量在数百到两万之间的液体、油脂状及蜡状物,由于结构与乙二醇缩聚的产物相同,又称为聚乙二醇PEG 。分子量从7万到500万的,称聚氧亚乙基,又称聚氧化乙烯PEO ,其中分子量从数十万到数百万的称为超高分子量聚氧亚乙基,是一种水溶性的热塑性结晶型树脂,用途极为广泛。 它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容易加 工成型, 而且毒性很低, 是一种用途 广泛的高分子化合物, 可用做水溶性薄膜、 水相减阻剂、 纺织浆料、 增稠剂、 絮凝剂、 润滑剂、 化妆品添加剂、抗静电剂等。聚环氧乙烷的合成在国内外都有研究,其性质也使其在造纸工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结构特性】 聚环氧乙烷【PEO】是一类以(CH2CH20)为结构单元的聚醚,其结构 式为H[OCH2CH2]n OH。因为它可以由乙二醇缩聚而成,所以也被叫做聚乙二 醇【PEG】。单甲氧基聚环氧乙烷【mPEO】是一端为甲氧基、另一端为羟基的聚环氧乙烷,其结构式为CH3(OCH2CH2)nOH。 【性能特点】 聚环氧乙烷聚氧化乙烯属醚,具有线性结构。 室温下为白色粉末或颗粒, 无特殊气味,毒性很低。熔点为 6 5—6 7 。 C ,聚氧化乙烯完全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或碱性; 也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如已氰、 三氯乙烯、 氯仿及苯甲醚等。 当其水溶液接近 100 。 C 时,聚合物会发生沉淀。这是因为在该温度下聚氧化乙烯与水中氢离子的缔合作用被破坏。 这个温度称为昙点, 它随着树脂浓度和含盐量的增加而降低; 另外,pH 小于10时,昙点变化平缓; 大于1O 时, 昙点急剧降低。 聚氧化乙烯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既耐酸又耐碱, 由于其分子结构中不具有化学活性基团,除在苛刻条件下发生分解外,其它化学反应很难进行。但由于高分子链中醚氧原子上还有共享电子对,有较强的形成氢键的倾向,可以和多种有机低分子化合物有机聚合物及某些无机电解质形成缔合络合物。无论是聚氧化乙烯固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

编号:No.22课题: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 授课内容: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反应原理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环氧乙烷物理及化学性质、用途、生产方法 ●掌握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反应原理 ●掌握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分析影响反应过程的主要因素 ●分析和判断工艺流程特点 思考与练习: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反应催化剂组成和特点 ●影响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反应过程的主要因素 ●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工艺流程的构成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六章乙烯系产品的生产 乙烯是碳原子数最少的烯烃,由于它具有极其活泼的双键结构,因而其反应能力很强,且成本低、纯度高、易于加工利用,所以是有机化工中最重要的基本原料。通过乙烯的聚合、氧化、卤化、烷基化、水合、羰基化、齐聚等反应的实现,可以得到一系列极有价值的乙烯衍生物,如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醛、醋酸、醋酸乙烯、乙苯、聚乙烯等,由乙烯出发还可生产溶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合成洗涤剂、农药、医药等。乙烯系主要合成产品及其用途如图6-1所示。 目前,乙烯的产量在各种有机产品中居首位。就用途而言,乙烯最大的消费是塑料工业,其中尤以聚乙烯所需乙烯量最大,乙烯的其它消费依次为环氧乙烷、乙苯、乙醛、乙醇,还有醋酸乙烯、α-烯烃、卤代烷等。 第一节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 一、概述 1.环氧乙烷的性质和用途 环氧乙烷(EO)又叫氧化乙烯。它是无色易挥发的具有醚类香味的液体,能与水、醇、醚及其它有机溶剂以任意比例互溶。沸点 10.5℃, 熔点 -111.3℃, 燃点 429℃。环氧乙烷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爆炸范围为 3.6~80%(体积)。 环氧乙烷有毒,如停留于环氧乙烷蒸气的环境中10min,会引起剧烈的头痛、眩晕、呼吸困难、心脏活动障碍等,接触液体E0会被灼伤,尤其是40~80%的EO水溶液,较其它浓度的EO水溶液能更快地引起严重的灼伤。工作环境的空气中EO的允许浓度,美国职业防护与保健局(0SHA)1984年规定:8h的平均允许浓度为1ppm,废除了以前工作环境中最大允许浓度为50ppm的规定。

武器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前言 现代制造工程技术实践在教学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学课。在教学过程中,和其他课程一样,都要完成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这三方面的任务。但要指出,知识、技能和能力是不同的三个概念,而且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不是直接的,要以技能为中介才成。 当代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科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内在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尤其是工程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与此同时,工程实践的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工程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每一项较大的工程实践都不只涉及单一学科,而是要综合运用多个科学的专业知识,往往兼有机械,电气,化学,材料,能源等内容。而信息技术更是当代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包括在工程的内容中,又体现在工程的手段中;二是工程的纵向展开,从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建造),运行,维护直到市场营销都属于工程的内容;三是工程实践离不开经济和管理,没有经济分析论证,工程就没有了基础依据,而缺乏管理,工程实践就寸步难行。 现在制造工程技术实践在教学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和其他课程一样,都要完成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这三方面的任务。在加工工艺教学中,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及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都要学习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对涉及与数控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计算,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目的在于塑造理论充实、技能扎实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本次的课程设计是武器制造工艺的实践教学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工艺知识的理解,锻炼实践能力,增强武器制造加工工艺的制定能力。 设计要求是学生自主画出产品图,毛坯图和工艺简图,给出产品工艺,编排工艺路线,工序和工步等内容。

反应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环氧乙烷的反应器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反应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2012年5月

一、设计时间及地点 1、设计时间:2012年5月28日—— 6月8日 具体安排: 2012年5月28日上午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布置课程设计任务 2012年5月28日下午学生开始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理出设计思路2012年5月29日开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始进行课程设计计算 2012年6月5日开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编写设计说明书并绘制图纸2012年6月8日上午分组进行答辩 2、设计地点:9#楼C—509教室 二、设计目的和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更加熟悉工程设计基本内容,掌握化学反应器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 三、设计题目和内容 设计题目: 年产(5+(学号-25)×0.5)万吨的银催化氧化乙烯合成环氧乙烷的反 应器设计 设计条件:银催化氧化乙烯合成环氧乙烷。 表1 原料气的组成 组分C2H4CO2O2N2 含量 3.47.7 5.683.3 (mol%) 生产规模:(5+(学号-25)×0.5)万吨/年 原料进入反应器的温度为210°C 反应温度为250°C 反应压力为1MPa 乙烯转化率为[12+(学号-20)×0.5]%;选择性为65%;空速为5000h-1年工作时间7200小时 反应产物分离后回收率为90% 四、设计方法和步骤

1、设计方案简介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对比,初步确定工艺流程。对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以及数值积分计算等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①反应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②催化剂床层高度计算 3、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 4、制图: ①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②绘制主体设备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五、设计成果的编制 本课程的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做设计说明书1份、图纸2张。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与顺序: 1、封面(包括题目、学生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 2、设计任务书 3、目录 4、正文 4.1 绪论:工艺生产技术方法及进展,反应动力学概述、设计任务的意义、设计结果简述 4.2 设计方案简介 4.3 物料流程图及说明 4.4 设计计算说明书(包括装置的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反应器床层计算) 4.5 装置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主体设备图)及其说明 4.6 设计结果概要 4.7 设计体会及今后的改进意见 5、参考文献 6、主要符号说明(必须注明意义和单位) 说明书必须书写工整、图文清晰。说明书中所有公式必须写明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