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进展_吴普照
内镜超声介入应用现状及新进展

内镜超声介入应用现状及新进展关键词:内镜超声;介入;现状;进展在目前消化医学中,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内镜超声,线阵超声可以随时对存在于超声影像平面活检孔伸出的穿刺针进行观察,内镜医师也可以针对消化管道的病变部位用细针进行抽吸,对胰腺囊肿引流与腹腔神经丛阻滞进行介入操作,也使得内镜超声的适应证范围扩大。
1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从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的适应证来看,主要包括胰腺肿瘤、食管癌、粘膜下病变、腹腔淋巴结、非小细胞肺癌、肝脏肿块、腹水、左肾上腺包块、直肠周围淋巴结及包括等[1]。
不管是内镜超声检查或其他检查方法,都能进行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进行细胞学检查,但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内镜超声对病灶能够显示的更为清晰;穿刺路线能够避开气管、大血管等重要结构。
如果有组织条,能够做病理切片,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做电镜、免疫组化、微生物培养等。
1.1胰腺实质病变针对小于2cm的胰腺肿瘤,内镜超声影响比其它影响更加的敏感,经我院多次实践验证以及采用细胞学验证,对2cm大小的肿瘤,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的效果非常好,在内镜超声的引导下,介导细针抽吸能够更加接近病变部位,可以童工临近肠壁对病变取样,并且这部分病变也可以被切除,降低了肿瘤经过针道种植的风险[2]。
1.3食管癌在食管癌患者的处理中,应该先采用CT及正电子射线扫描检查将远处转移排除以后再考虑用内镜超声检查。
如果单纯采用内镜超声诊断恶性淋巴结,其敏感性为49%~99%,特异性为33%~99%,而采用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检查,其敏感性为85%~93%,特异性为93%~100%。
针对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可以采用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进行局部区域分级,在对腹腔淋巴结及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的检查方面,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要不CT扫面的效果好,能够有效的防止对患者进行无效的手术,在实际诊治过程中,最经济且获取高质量信息最多的方法是CT扫描结合内镜超声介导细针抽吸[4-5]。
替吉奥联合介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效果观察

替吉奥联合介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效果观察于洪波;李拥军;张卫华【摘要】目的:探讨替吉奥(S-1)胶囊联合介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效果.方法:对46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介入方案治疗(观察组);22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Kaplan 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临床受益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明显高于对照组(45.8% vs 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75.0%vs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受益率(70.8% vs 45.5%)、6个月生存率(70.8%vs 59.1%)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时间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胰腺癌,替吉奥胶囊联合介入治疗与单纯介入治疗相比较,在临床疗效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患者受益明显,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晚期胰腺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期刊名称】《交通医学》【年(卷),期】2015(029)006【总页数】3页(P621-623)【关键词】晚期胰腺癌;替吉奥;介入治疗【作者】于洪波;李拥军;张卫华【作者单位】南通市肿瘤医院介入科,江苏226361;南通市肿瘤医院介入科,江苏226361;南通市肿瘤医院介入科,江苏2263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7胰腺癌是临床常见且恶性程度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病死率高,胰腺癌死亡人数已占肿瘤死亡第4位,居消化道癌症死因的第2位[1]。
胰腺癌起病隐匿,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数已属中晚期[2],手术根治率低。
通常诊断时只有20%患者有手术机会,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也仅为1%~3%。
CT与介入影像观察胰腺癌晚期身体特征与疼痛程度发展特性分析

CT与介入影像观察胰腺癌晚期身体特征与疼痛程度发展特性分析目的:通过CT与介入影像与放射来观察胰腺癌晚期的发展特性、程度。
方法:对2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行CT、磁共振成像观察胰腺各期腫瘤大小、变化,采用CTCAE v3.0分级标准评价患者术中及术后住院期间身体的各项检查。
结果:25例手术顺利进行,其中患者前期体温正常,在后期4例出现体温无汗型升高,体重术前均有5-15kg的下降,术后体重趋于稳定或有少量上升,血糖值含10例在术前术后趋于稳定,15例患者血糖值偏高,在注入胰岛素等其他处理后均有好转,只有3例出现Ⅰ度腹泻,给予医治后有所好转。
结论:胰腺癌的病变发展有其特有的变化,在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有一定特点,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标签:胰腺;CT检查;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肿瘤;X线计算机胰腺癌的发病部位是指位于胰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恶化较快、预后较差、手术切除率低、早期易出现误诊、医治效果不尽人意,曾被称为癌中之王。
临床主要特征体现于腹部及腿部剧烈疼痛、食欲下降、体型变得瘦弱和黄疸。
绝大对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胰腺是人体十分重要的消化腺,多数患者是在患有糖尿病时不注意饮食,加重了肝胆功能的压力,从而导致3年内的生存率不足5%,一般通过化疗和超声透析治疗来尽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众多研究报导,严重的癌性疼痛伴随着超过40%的胰腺癌患者,十分影响着其生存质量,并对患者造成非常大的生理负担。
影像学综合检查除了对制定治疗方案,还包括肿瘤定位、定性诊断,及手术后随访都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于2019年-2020年在我市三甲医院影像科、超声科、肿瘤科中接受调查的晚期胰腺癌病人25例,男17例,女8例,多为高龄人,平均年龄处在(57±8)岁;在患诊前期患者的精神状况下降,体重下降,说话语言程度及次数下降,中期体型发生大幅度变化,明显特征为消瘦;每日均以吗啡类药物以止痛,25位患者在进行手术切除,化疗等治疗后,1-3周内身体特征趋于稳定,但数周后情况渐渐恶化。
胰腺癌综合治疗的现状和进展ppt课件

扩大手术增加手术创伤?
死亡率是否增加?
研究 Pedrazzoli (欧洲81例) 椰野正人 日本系中心101例(2003, 14所机构) Yeo John Hopkins(294例) 手术方式 手术死亡
标准 40
扩大 41 标准 51 扩大 50 标准 146 扩大 148
5%
5% 0% 2% 4% 2%
日本胰腺协会胰腺癌登录委员会资料
国内外水平比较
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唯一能获得长期生存机会的方法。 国内外手术疗效差距很大,我们的治疗水平有待提高。
John Hopkins center
胰腺癌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癌 已成 为 美 国 男 性 第 四位 癌 症 死 亡 原 因… 。在 欧
洲, 胰腺癌在恶性肿瘤死亡病 因中排第 五位 , 每年 胰 腺 癌 的发 病 率接 近 9 1 /0万 , 约有 4 0 大 00 0人 死
幽 门的 Whp l 术 理 论 上保 留幽 门可 以改 善 胃 ipe手
1 胰 腺 癌 的 外 科 治 疗
目前 国 内各 主要 肝 胆 外 科 中心 均 建立 了胰 腺 外科 专业 组 , 手术 技 术 不断 提高 , 验 更加 丰 富 , 使 经 嗣 手术 期 病 死 率 明 显 下 降 ,由 2 0世 纪 7 0年代 的 2 %以上 降 至 目前 的 3 0 %以下 。另外 许 多 积极 的治 疗 手段 的采 用 ,使胰 腺 癌 的长期 生 存 率得 以提 高 ,
病人术后并发症 ( 括死亡 ) 多[ 包 增 。相 反 地 , MD
C ne i UJ — i O a ha acr7 nr UBo u O i u H
Ke r s a c e t e p a ms c mp e e sv h r p y wo d :p n r ai n o ls ; o rh n ie t e a y c
21 00年 6月
循证医学
T eJun l f ie c — ae dcn h o ra d n eB s dMe iie o Ev
Jn 2 l u.00
V 11 N . o .0 o3
第 l卷 第 3 0 期
・
述
评 ・
胰 腺 癌 综 合 治 疗 研 究进 展
胰 腺 癌术 前 是否 需要 胆 道 引流 、 么条 件 下引 什 流等 问题 , 目前 仍然 存 在争 议 。术 前 胆道 引 流 的 主 要 目的是 为 了减轻 瘙 痒 、胆 管 炎 症 状 以及 通 过 术 前 改 善肝 功 能而 降低 手 术风 险 。有 研 究表 明 , 高 在 胆 红 素状 态 下行 Whpl 术 . ipe手 围手 术期 死 亡 率 增 高 。 19 99年 M m r l l nK ur g 瘤 中心 回 e oi o .eei 肿 aSa n 顾 性 分析 了 2 0例 Whp l 的患 者 , 中有 5 % 4 ipe术 其 3 手术前 行 胆 道减 压 。研 究发 现 , 接行 手 术 治疗 的 直
胰腺癌的介入治疗现状

胰腺癌的介入治疗现状张争运;晋江涛;王交运【摘要】介入治疗已成为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目前胰腺癌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影像导向下放射粒子的永久植入、经皮穿刺消融术、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经口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及腹腔神经节阻滞术等.联合多种介入治疗方法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缓解或解除病人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期刊名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3)005【总页数】5页(P69-73)【关键词】胰腺癌;放射粒子植入;经导管化疗灌注;胆道内外引流;腹腔神经节阻滞【作者】张争运;晋江涛;王交运【作者单位】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62;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山西晋城048000;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山西晋城0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胰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2]。
以上海地区为例,1978年-1982年发病率为5.5例/10万人口,1995年升至9.4例/10万人口[3]。
由于胰腺特殊的解剖和独特的生理功能,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隐匿,使得其早期诊断异常困难。
此外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易转移,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差,死亡率与发病率几乎一致,目前胰腺癌在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列第4位[4-5]。
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明确诊断时均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根治机会。
而介入治疗因其操作简便、适应证广、可重复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胰腺癌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胰腺癌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影像导向下放射粒子的永久植入、经皮穿刺消融术、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PTCD)、经口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及腹腔神经节阻滞术等。
现就胰腺癌的介入治疗予以综述。
1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胰腺的血供较复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胰头部的血供,即肝总动脉发出的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分支——胰十二指肠前上动脉、后上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形成的前后动脉弓。
介入治疗对胰腺癌并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介入治疗对胰腺癌并肝转移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胰腺动脉局部灌注化疗对胰腺癌肝转移的疗效。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对52例胰腺癌伴肝转移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胰腺动脉灌注化疗。
通过影像学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CA19-9)的变化评估患者对介入治疗的反应。
结果 52例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9例患者肿瘤对治疗有部分反应,10例患者对治疗有轻微反应,26例患者肿瘤无明显变化,7例患者肿瘤进展。
术后肿瘤标记物CA19-9降为85-1123U/L之间,平均345.6U/L,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5)结论介入治疗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使胰腺癌患者肿瘤缩小,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胰腺癌肝转移介入治疗灌注化疗胰腺癌是高度恶性的消化道肿瘤之一。
胰腺癌对全身化疗反应性较差,疗效有限,所以介入治疗已经逐渐成为腺腺癌肝转移的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而且已经有一些研究发现胰腺癌肝转移患者在经过介入治疗后生存时间显著延长。
我们自2007年开展此项工作,已治疗52例晚期胰腺癌并肝转移患者,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相关肿瘤标志物(CA19-9)的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现就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给予介入治疗的胰腺癌伴有肝转移患者52例,所有病例根据B超、CT、MRI、ERCP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作出定性诊断。
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45~76岁,平均62岁。
肿瘤位于胰头20例,胰头体部19例,胰体尾13例,均伴有肝转移;其中门脉癌栓4例,局部浸润15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9例。
临床表现为胃纳差、腹部胀满,不同程度左上腹痛和腰背部痛,体重不同程度减轻。
术前均检测血中CA19-9含量,在103-1879U/L之间,平均1025.6U/L。
1.2 治疗方法所用设备为东芝公司Infinix-i INFX-8000F血管减影机,以改良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导入5F动脉鞘,插入4F肝动脉导管行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腹腔动脉—肝动脉造影、脾动脉造影。
胰腺癌综合治疗研究的进展

【 关键词 】 胰腺癌 ;术前评估 ;综合治疗 ;根治性切除 ;新辅助放化疗
临京 医 程 21年9 第1卷 期 学工 0 2 月 9 第9
・63 12 ・
・
综述 ・
左 朝 晖 ,林 劲冠 ,朱海珍 。
(湖南省肿瘤医院 胃胰腺外科 ,湖南 长沙 40 1 ;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 癌症研究中心 ,湖南 长沙 4 0 8 ) 103 10 2
【 摘要 】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综合治疗研究的进展。方法 复 习相关文献 ,对 国内外胰腺癌综合 治疗进行 综述。结果 准确 的胰
w rte t nto uc ep o r s n ompr he sv e t e tofpa c e tc c nc ri m e tc a i tr ai na ie aur s R e ul A o e itn o i r d et r g e so c h e n ie t a m n r n r a i a e n do si nd n e to lltr t e . s t n s m r
万 ,居 恶性肿瘤 死 因第 1 O位 …。美 国胰腺 癌死亡率 居恶性肿 的P D手术主要适用 于胰头部肿瘤 和周 围无 淋 巴结转移 的胰头 瘤死 因第 4位 2 l 。胰腺癌早期无特异症 状 ,确诊时 ,大部分 已 癌 ,但胰腺头部 与门静 脉和肠 系膜上静脉有非 常邻 近的特殊解 属于晚期 ,5年生存率一直低于 5 %,手术切除仍然是 目前治疗 剖关系 ,加上胰腺癌恶性程度 高的特殊生物学行 为 ,胰 腺癌早 胰腺癌 的最有效 的方法 ,但手术切 除率低 于 2 %,并 且术后并 期即可穿破胰腺管壁 向周 围组织浸润 和向远处器官及周 围淋 巴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于胰腺癌的特殊生物学行为、解剖学位置和生理特点,其对传统的化疗、放疗不敏感,疗效欠佳、预后差。
近年来,晚期胰腺癌治疗所取得的进展,除新药研发、放疗设备及技术等方面外,大多与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相关,特别是介入介导的生物治疗可能是今后发展的方向[1]。
现就胰腺癌介入治疗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胰腺癌血管介入治疗胰腺癌介入治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化疗药物可直接到达肿瘤所在区域并浓聚,由病灶中心向外周循环,药物浓度分布梯度与肿瘤细胞的分布梯度相吻合,起到杀灭小癌灶及潜在转移灶、降低肿瘤分期、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等作用。
化疗药物的疗效与其和肿瘤直接接触的时间呈正相关[2]。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 )是晚期胰腺癌主要介入治疗方法。
根据胰腺解剖特点,经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给药能够覆盖整个胰腺。
Avital [3]报道的895例胰腺癌TAI Ⅲ~Ⅳ期临床研究显示:经腹腔干灌注法应用最多,占51.1%;超选择动脉灌注法,占23.8%;低氧断流腹腔灌注占28.6%。
常用灌注化疗药有5-Fu (51.1%)、丝裂霉素C (47.6%)、顺铂(38.1%)、吉西他滨(23.8%)、米托蒽醌(19%)、表柔比星、卡铂(14.3%)和甲氨蝶呤(4.8%)等;治疗后随访,平均反应率为25.9%,1年平均生存率为38.9%,胰腺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进展吴普照,张跃伟·综述General review ·DOI :10.3969/j.issn.1008-794X.2014.05.022作者单位:563000贵州遵义遵义医学院(吴普照);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张跃伟)通信作者:张跃伟E -mail :zhangyuewei1121@【摘要】胰腺癌是消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低、预后极差,近年发病率趋于增高。
目前,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的唯一根治性方法,但在确诊时仅20%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术后5年生存率仅15%~20%。
因此,进一步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具有迫切现实意义。
综合性介入治疗具有安全、微创、近期疗效显著等特点,现已成为胰腺癌治疗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介入治疗胰腺癌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胰腺癌;介入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 73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4X (2014)-05-0452-04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pancreatic cancer :current progress WU Pu -zhao ,ZHANGYue -wei.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Province 563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Yue -wei ,E -mail :zhangyuewei1121@【Abstract 】Pancreatic cancer is a common malignant neoplasm of digestive system with a fairly poorprognosis ,the diagnosis rate in its early stage is low ,and in recent years its incidence rat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high.Surgical remove is the only radical means ,whereas only 20%of patients can get the oppotunity of surgery when the diagnosis is confirmed.More unfortunately ,the five -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after the surgery is as low as 15-20%.Therefore ,it is of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to prolong survival prehensiv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s many advantages ,as the technique is safe and mini -invasive with satisfactory short -term efficacy.Nowaday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s become the hot point in the research of pancreatic cancer.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review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J Intervent Radiol ,2014,23:452-455)【Key words 】pancreatic canc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urrent progress中位总生存期(mOS)为9个月。
国内常用灌注化疗药有吉西他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顺铂、四氢叶酸等;给药方式分持续性灌注化疗和单次冲击灌注化疗2种方法,常单药或联合用药[4]。
介入介导的胰腺癌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Takamori等[5]于术前、术后给予5-FU TAI及吉西他滨静脉给药,术中联合放疗,入组44例患者的mOS为36.5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30.5%。
TAI除了对胰腺癌原发病灶有治疗优势外,对转移灶同样有治疗作用[6]。
另外,一些血管介入改良方法及技术已应用于临床。
包括:①热灌注化疗,将化疗药物溶于60℃生理盐水中经导管灌注。
热灌注化疗可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选择的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伤及正常胰腺组织,延长患者生存期。
研究表明介入热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优于常规介入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7]。
②经导管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法(CTAI),Ikeda 等[8]应用此法治疗胰腺癌,入组17例(部分伴有肝转移),随访显示胰腺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的近期疗效分别为35%和55%,生存时间4~18个月。
③改良区域灌注技术,超选择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胰腺供血动脉后用微弹簧圈栓塞,由腹腔动脉及其分支专一供血,其理论依据是关注药物再分配、提高疗效、减少肠道不良反应[9]。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Tanaka等[10]又进行了Ⅰ~Ⅱ期临床研究,评价经动脉灌注药物推荐剂量的疗效及安全性。
5-FU 剂量由700mg/m2升至1000mg/m2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8.8%,mOS为9.8个月,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PFS)为6个月。
还有经血管超选择后,用微弹簧圈栓塞除胰大动脉和胰尾动脉外的所有胰腺供血动脉,将导管置于脾动脉或肝总动脉(有肝转移者),续以体外注射泵连续灌注化疗药[11]。
2胰腺癌非血管介入治疗目前胰腺癌非血管介入治疗主要是针对肿瘤治疗和症状治疗,尤其是在对症、减症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
2.1生物制剂瘤内注射治疗除外最常见的化疗药物(以5-FU为主)和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术,近年来,生物制剂瘤内注射治疗胰腺癌已成为新的亮点,并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1.1溶瘤病毒治疗采用单纯疱疹病毒(HSV)进行的溶瘤病毒治疗日益受到关注。
目前研究最深入的溶瘤病毒包括腺病毒和I型HSV等。
Cherubini 等[12]经胰腺癌动物模型证实AdDeltaDelta联合方案较dl1520(ONYX-015)相同联合方案的疗效高。
AdDeltaDelta能够增敏DNA损伤药物从而杀伤胰腺癌细胞,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有效新方案。
肖斌等[13]在EUS引导下经皮瘤内注射基因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并联合静脉注射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入组19例,治疗后PR3例,SD10例,其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吉西他滨单药。
2.1.2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cytoimplant)免疫治疗其作用机制是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中淋巴细胞接受同种异型抗原的刺激而发生活化、增殖,产生众多的细胞因子,促进NK、CTL和LAK 等杀伤细胞的分化,从而杀伤胰腺癌细胞。
Chang 等[14]在超声内镜导引下瘤内注射cytoimplant治疗胰腺癌取得一定疗效,采取剂量递增方式瘤内注射,8例胰腺癌患者治疗后随访无相关并发症发生,mOS为13.2个月。
因病例较少,疗效需进一步验证。
2.1.3TNFerade治疗是携带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的复制缺陷病毒载体。
Hecht等[15]对TNFerade 瘤内注射联合放化疗的疗效进行评价,多中心共入组50例,治疗后CR1例,PR3例,SD12例,3例生存期超过2年,长期随访表明TNFerade低剂量组(4×109u、4×1010u和4×1011u)耐受性好,反应轻微。
随后Herman等[16]进行的随机Ⅲ期临床研究表明放疗联合氟尿嘧啶及TNFerade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是安全的,但不能够延长生存期。
2.1.4树突状细胞(DC)治疗DC是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能刺激幼稚T淋巴细胞发育成肿瘤特异性的杀伤细胞。
2003年,Akiyama等[17]于胰腺癌的动物模型实验中发现82%小鼠肿瘤生长受抑制。
后来,Irisawa等[18]对前期化疗(吉西他滨)失败的7例胰腺癌患者,改换治疗方案,在超声内镜导引下瘤内注射未成熟DC,治疗后无临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mOS为9.9个月。
Hirooka等[19]用成熟DC 联合吉西他滨作为初始方案治疗5例胰腺癌患者,成果可喜,mOS达到15.9个月,作者认为二者联合治疗方案具有协同作用,并诱导产生肿瘤抗原特异性CTLs,达到治疗胰腺癌的目的。
2.1.5rAd-p53基因治疗研究表明rAd-p53预防性治疗胰腺癌安全可行,具有较好的临床耐受性和有效性。
夏敏等[20]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瘤内注射rAd-p53治疗胰腺癌,并辅以吉西他滨静脉化疗,随访入组的14例患者,PR9例,SD2例,注药后肿瘤进展的mOS为6周;不良反应仅轻微间断低热、寒战、肌痛,术后监测血清淀粉酶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