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治疗新进展
晚期胰腺癌二线治疗的研究进展

mg/(m2・d),可评价35例,疾病控制率
综
为37%,至疾病进展时间为2.2个月,从接受 卡培他滨治疗开始计算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 主要副作用为手足综合征、贫血、腹泻、恶心 呕吐及中性粒细胞减少【9J。卡培他滨亦联合其 他药物被广泛使用,在不同的Ⅱ期临床试验中, 卡培他滨的用量为800—2500 mg/(m2・d)不 等。Xiong等对41例患者使用卡培他滨联合草 酸铂(XELOX)二线治疗晚期胰腺癌,39例可 评价,疾病控制率为28.2%,无进展生存期为 9.9周,中位生存期为23周,主要副作用为乏 力,无严重血液学及神经方面毒副作用¨0|,也
癌症进展杂志2009年5月第7卷第3期
275
为止,VEGF抑制剂在一线治疗上的数据令人 失望,贝伐单抗联合吉西他滨的Ⅲ期临床试验 及索拉非尼的1项小型初步研究均未证实其一 线治疗疗效优于单药吉西他滨[31,32]。其他联合 方案及新药希望能在相对传统化疗副作用更小 方面显示优势。据治疗其他肿瘤的经验,吉西 他滨不是联合贝伐单抗的理想药物,FOLFOX、 5一Fu、卡培他滨、紫杉醇或伊立替康和VEGF 抑制剂联合使用可能有协同抗肿瘤作用,有关 试验正在设计或进行中。
1.2铂类药物
西紫杉醇‘圳及上述的G—FLIP方案[61在二线治 疗上均未显示生存优势,且副作用大。 卢比替康作为口服喜树碱类药物的疗效让 人失望。在1项开放的Ⅱ期临床试验中,单药 卢比替康的有效率仅为7%,中位生存期为3个 月[25】。在1项Ⅲ期临床试验中,409例二线治 疗患者被分为口服卢比替康组及最佳选择组 (其中使用其他方案化疗的患者占89%,支持 治疗占11%),无进展生存期为58天傩.48天 (P=0.003),中位生存期为108天傩.94天 (P=0.626),口服卢比替康组副作用明显,其 中Ⅲ~Ⅳ度副作用主要为粒细胞减少(28%傩. 14%)、贫血(2l%掷.9%)、恶心(14%傩.
不能切除的胰腺癌35例诊治体会

经络 穴位 经皮 给药 系统 的机理研 究 .
河北 中医药 学报
2 李 风玲 , 美娟 , 王 陈
19 ;34 :6 98 1 ()3
霞 . 皮 给 药 多 功 能 肺 炎 治疗 仪 治 经
棍 台 而 成 。作 用 于肺 俞 穴 , 具有 宣 肺解 表 、 咳平 止
喘、 理气化 痰 的功 效 。根 据 不 同 的年 龄 段 选择 不 同 的治疗 时 问 、 电场 强 度 、 度 及相 关 穴位 。这 样 , 温 经 皮治 疗时 可 以 同 时 起到 药疗 、 疗 、 疗 的多 种 作 热 灸
疗小儿肺 炎的疗效 观察 . 现代康复
杂 志 19 :2 8 :5 97 3 ()45
报道 , 据其 机 理预 测 这种 给药方 式 在 临床 治 疗 肿 根
瘤和其 它慢 性 病方 面有 广 阔的前 景 …。然 而 , 国 我 在临床使 用经 皮 给 药 的报 道 较 少 , 见 偶有 用 于 佐 仅 治儿童 呼 吸道 、 消化道 的 , 否与我 国的这方 面 的有 是
关 技术 尚未 成 熟 有关 , 需 进 一 步 研 制 出 高效 、 如 安
的峰谷 变 化 ; 电极 作 用 在疾 病 相 关 的穴 位 上 , 产热 3 ~4 。 可 达热疗作 用 , 改善 血液循环 、 8 2c 能 增加药 物 的吸收 , 到疏 通经 脉 、 血 化 瘀 的 功 效 ; 达 活 电流 对穴
考
文
献
位 的刺激 可起 针灸 的作用 。中药 帖片的 主要成分 是
年不 能切 除的胰 腺癌 3 5例 的治 疗情 况报 告如下 。
1 临床资 料 11 一般 资料 : 组男 性 2 , . 本 5例 女性 l , 0例 年龄 3 5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指南

对RPC治疗策略
RPC患者可接受2—4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体能状态较好的 患者可采用联合治疗方案,体能状态较差的患者可采用以吉 西他滨为基础的单药放化疗方案。
新辅助对临界可切除胰腺癌
对于临界可切除胰腺癌(BRPC)患者,新辅助治疗有助于 提高R0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新辅助治疗在BRPC中的优势已获得认可,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其有 助于肿瘤降期,缓解血管侵犯,提高R0切除率;同时控制肿瘤微转移灶 ,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
中国胰腺新辅助治疗指南
胰腺癌
2021年美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新发病例4位。
2021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男性恶性 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第11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 的第6位。
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
胰腺癌MDT
拟行新辅助治疗的胰腺癌患者常规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 作组(MDT)讨论,MDT模式应贯穿新辅助治疗全程。
新辅助治疗后无疾病进展者,应在新辅助治疗结束4—8周 进行腹腔镜探查,无远处转移者争取根治性切除,术前应评 估全身营养状况及手术耐受性。
新辅助治疗可能增加手术难度及出血风险,但并未增加围 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建议由经验丰富的胰腺外科 医师开展手术断。
新辅助治疗对胰腺肿瘤细胞的改变是多样的,以变性坏死、炎症反应 、肿瘤周围组织纤维化为主。增加了手术过程中分离难度,进而增加了 术中出血及临近组织损伤的风险,但纤维化也降低了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
对BRPC治疗策略
体能状态允许的BRPC患者,均应接受新辅助治疗。 体能状态较好的BRPC患者可接受FOLFIRINOX/改良 FOLFIRINOX、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替吉奥为 新辅助治疗方案;体能状态较差的患者可以吉西他滨或氟尿 嘧啶类单药为基础开展新辅助治疗,一般推荐2—4个周期。 新辅助治疗后因肿瘤进展无法手术切除的BRPC患者应按照 不可切除胰腺癌治疗。
胰腺癌成功案例

胰腺癌成功案例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往往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难以被及早发现。
然而,在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胰腺癌成功案例,这给了患者和医生们希望和信心。
李先生,45岁,是一位胰腺癌的幸存者。
在他被确诊患有晚期胰腺癌时,医生告诉他只有不到10%的存活率。
然而,李先生并没有放弃治疗,他接受了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进行了化疗和放疗。
在经过艰苦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后,李先生终于战胜了胰腺癌,如今已经过去了5年,他的身体状况良好,工作和生活都恢复了正常。
除了手术和化疗放疗,胰腺癌成功案例中还有一位患者是通过靶向药物治疗获得了好转。
王女士,50岁,被诊断患有转移性胰腺癌,医生建议她接受靶向药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王女士的肿瘤得到了明显的缩小,她的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如今,王女士的身体状况稳定,她可以正常地工作和生活,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胰腺癌成功案例中还有一些患者选择了中医治疗。
张先生,60岁,被诊断患有早期胰腺癌,他选择了中医治疗,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他的肿瘤得到了控制,症状得到了缓解。
如今,张先生的身体状况良好,他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些胰腺癌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无论患有什么样的疾病,都不要放弃治疗的希望。
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患者们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当面临疾病的困扰时,患者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胰腺癌成功案例的背后,是医生们的辛勤付出和患者们的坚强意志。
医生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努力提高治疗成功率,而患者们也不断挑战疾病,坚定地走向康复之路。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胰腺癌将不再是绝症,更多的患者将能够获得康复的希望,重返健康的生活。
让我们为胰腺癌患者们祈福,愿所有的患者都能够战胜疾病,重获新生。
胰腺癌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呢

胰腺癌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呢胰腺癌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呢?对于胰腺癌发病率逐渐增加的现状,很多胰腺癌患者都想对于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胰腺癌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呢?下面由我院专家为大家介绍胰腺癌的治疗方法。
1.胰腺癌的外科治疗手术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等。
但因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五年生存率也低。
对梗阻性黄疸又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可选择胆囊或胆管空肠吻合术,以减轻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在内镜下放置支架,缓解梗阻。
2.胰腺癌的姑息治疗(1)外科姑息手术的指征:对于胰腺癌姑息治疗是重要的。
因为大约88%的病人由于肿瘤局部扩散和转移而不能实施根治性手术,当原发肿瘤不能切除时,外科医师必须决定采取何种姑息性措施来减轻胆道或十二指肠的梗阻。
此外,还需要内外科配合以处理黄疸、疼痛、体重丢失、胰腺功能不足,甚至抑郁和衰竭等。
还有就是内科放胆道支架或引流失败,或放入支架后重新梗阻甚至发生胆管炎等情况,亦需要外科处理。
选择姑息减黄手术,不仅在手术前要做出判断,而且在开腹后应详细探查腹腔,探查的方法及顺序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通常如肿瘤侵犯肠系膜根部或门静脉即认为不适合做根治性切除,而行姑息手术,必要时还需细针穿刺细胞学或活体组织检查证实后方能实行。
(2)外科姑息手术的方法:对于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的病例,常常需要解除梗阻性黄疸,一般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无条件者可做外瘘(胆囊造瘘或胆管外引流)减黄手术,多数病人能够短期内减轻症状,改善周身状态,一般生存时间约在半年左右。
3.胰腺癌的综合治疗胰腺癌由于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
尽管手术仍然是首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胰腺癌常常发现较晚,而丧失根治的机会,因此需要对胰腺癌进行综合治疗。
而最新的传统手术、放化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是目前最有希望实现延长胰腺癌晚期生命周期的方法。
最新: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要点(全文)

最新: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要点(全文)摘要胰腺导管腺癌生物学行为不良、预后较差,如何规范诊疗以进一步提高术后生存率和长期生存质量是胰腺外科医生长久以来所面临的难题。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于2023年6月19日发表了本年度第2版胰腺癌诊治指南。
相较于前版,新版指南做出如下更新:NALIRIFOX 方案正式进入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胰腺癌的一线全身治疗中;功能状态评分细分为良好(0~1分),中等(2分)和较差(3~4分);以及某些新型药物纳入了胰腺癌靶向治疗的范畴,整体治疗趋于精准化、综合化、实效化。
NCCN指南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权威的影响力,期待未来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面世,从而使胰腺癌的治疗更加规范。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是一种预后不佳、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
随着外科、肿瘤科、病理科等科室诊断水平不断进步、外科干预技术不断升级、局部治疗手段不断涌现以及新型抗肿瘤药物不断问世,胰腺癌的诊治已初见曙光。
但据2021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胰腺癌病人死亡率仍逐年攀升,占美国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第4位[1],在我国这一数值为第6位[2]。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形成了由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等数十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结合最新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出版了2023年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2版)[3],以期进一步规范胰腺癌诊治流程,提高病人生存率和总体生活质量。
新版指南较前版在体能评分、联合用药方案和免疫治疗等方面有所更新,本文将就以上更新点对新版指南进行解读。
1 胰腺癌病人的临床检查和危险因素筛查当临床可疑胰腺癌或存在胰胆管扩张/狭窄证据时,新版指南建议通过腹部CT或MRI行横断面扫描。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应作为核心理念贯穿诊疗全程,必要时加做增强CT、肝脏MRI、超声胃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等方式评估可切除性及是否转移,指导肿瘤分期。
胰腺癌免疫治疗现状与展望完整版

胰腺癌免疫治疗现状与展望完整版摘要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且治疗手段有限的恶性肿瘤,开展新的治疗策略,延长病人生存迫在眉睫。
免疫治疗在诸多实体瘤中已取得显著疗效,但其在胰腺癌中的效果仍有限。
胰腺癌的致密基质及高度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可能是影响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逆转胰腺癌免疫抑制状态,重塑肿瘤微环境有望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放疗等的联合治疗已经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尚处于探索阶段。
过继细胞治疗、溶瘤病毒及肿瘤疫苗等新型疗法初显潜力,但仍存在局限性。
全面解析胰腺癌复杂的肿瘤生态是提升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
个体化、精准化的联合治疗将是胰腺癌免疫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胰腺癌是一种起病隐匿、进展迅速且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1]。
手术切除是其唯一的根治手段,但由于切除率不足20%,系统治疗在胰腺癌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的化疗方案仅能提供有限的生存获益,因此,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以延长病人生存期尤为迫切[2]。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多种实体瘤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使其在胰腺癌治疗中备受期待。
然而,胰腺癌因固有的免疫逃逸特性及高度抑制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导致既往免疫治疗效果欠佳。
深入研究胰腺癌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的原因与关键机制势在必行。
本文综述了胰腺癌TME的特性及其对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影响,旨在为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 胰腺癌TME特性胰腺癌TME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肿瘤细胞、免疫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及基质等。
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影响胰腺癌的进展、转移及其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3]。
胰腺癌TME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免疫原性。
胰腺癌的基因突变发生率较低,具备高微卫星不稳定性或高肿瘤突变负荷等免疫治疗有效性特征的病人仅占1%[4]。
(2)CAFs及基质成分。
胰腺癌治疗的新进展及其评价

1 手 术 治 疗
个 月、7 8 0 6 %和 0 5 8 非手术 治疗 中位生存时 间为 1 .%、 .7 ;3 例
3个 月, 、 、 13 5年存活率均为 0 。Al a i等 认 为, 1 e ks x 近 0年来 人们对胰腺 癌病 人的 治疗普遍 采取 积极 态度 , 手术禁 忌证 元
teDan io atc sae nVi []G srit t aE d c— h i o s f s r es I v J . at ne i l n o o g s G iD i s o o s n s P ,0 56 ( )AB 3 Y 20 ;15 : 2 1
mi o ̄p [ ]Gat it t a E d soy 2 0 ; 15 : B O c s )y J . s one i l n ocp ,0 5 6 ( ) A I 1 rr o aY ,e 1 o f c s rEn o c p r 2. t a a eS, waY Hi k o t .C n o a La @ d s o y f a l o
rt’ etSE∞ p a u n s cae o lsa y Co fc lL s rEn o h g sa d Aso itd Ne pa isB n a ae d — o
肠吻合术的病死率低 、 并发症 较少 , 宜于推荐 临床应用 。张群 华等 分析 了近 1 年 230例胰腺癌 临床病例 资料 , 8 2 0 4 1 0 例 (7 行外科手术治疗 , 中根治性切 除 2 . %、 7 %) 其 7 1 姑息性 手术
4 . %; 治性手术组 中位生存 时间为 1 . 个月 , 、 、 58 根 71 1 3 5年存 活率分别为 5 . %、3 4 4 3 1 . %和 8 4 姑息 性手 术组分别 为 9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治疗新进展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非常高的恶性肿瘤,占全世界新发癌症的3%。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和化疗,根治性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法。相比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可切除的胰腺癌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达到20%。对于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采取化疗治疗方法,1年生存率不到20%。对于晚期不可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病程发展阶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文就对此进行论述。
标签: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 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恶性度较高,早期即可出现远处转移,死亡率高达84.4%,总体生存期小于1年,是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受到病因和诊断技术的限制,早期诊断胰腺癌非常困难,早期诊断并适合手术切除治疗的仅有15%左右。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为局部晚期或出现远处转移。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通常采取姑息性化学疗法,即化疗。通常的化疗方案为含吉西他滨的联合化疗或标准剂量(1000mg/m2)单药化疗,相对于氟尿嘧啶化疗,含吉西他滨化疗方案总体生存期可达到8个月,1年生存率可超过20%。如果患者化疗采用多药联合,并不能延长患者的1年生存率。但临床实践表明,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厄洛替尼,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FOLFIRINOX)方案能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生存时间。因此,针对晚期胰腺癌患者,可直接采用多药联合化疗。但是对于不耐受全身化疗的晚期患者,还需要以营养支持为主的姑息治疗。
1 全身化疗 1.1术后辅助性化疗 根治性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法,相对于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且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国外胰腺癌研究人员指出,在患者手术后实行辅助性化疗可有效减少胰腺癌复发和全身性转移。与此同时,也有学者在此后进行研究论证,表明手术后展开辅助性化疗可明显提高无病生存期、中位生存期以及5年总生存期。日本的胰腺癌辅助治疗小组认为III期临床研究吉西他滨治疗总生存期达到25个月[1]。这种研究结果与其他国家相类似[2]。与此同时,患者采用替吉奥治疗,2年总生存率可以达到70%。该数据明显高于吉西他滨治疗。也就是说,在胰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可将替吉奥作为辅助性治疗的措施。与此同时,替吉奥是一种氟尿嘧啶口服药物,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明显的效果。
1.2单药全身化疗 根据用药指南,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织评价多药联合化療的时候,0~1分表示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评分超过2分的表示患者对毒物的耐受程度[4]。如果患者采用全身化疗,应当使用吉西他滨单药姑息化疗。当前临床单药吉西他滨、FOLFIRINOX、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常用化疗方案。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对比单药氟尿嘧啶与吉西他滨用于晚期胰腺癌全身化疗的临床研究显示,单药标准剂 量吉西他滨(1000mg/m2),可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1个多月,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可以提高19%。在随后的研究中,有研究人员就表示单纯的加大吉西他滨单药的剂量,对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限并无明显的作用,反而会减少III/IV级血小板[3]。
1.3多药联合化疗 多药联合化疗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常规多药联合化疗[5]。针对单药全身化疗,采用吉西他滨多药联合化疗并不一定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与应答率,有的时候还有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在经过多个联合用药临床实验后,表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NMOX)及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GEM-CAP)的方案并不能有效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这种联合用药方法只能延长患者的PFS。研究人员在研究的时候,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EMCis)治疗晚期胰腺癌,结果显示这种治疗方法不仅不会延长患者的中位的PFS和中位总的生存期,还会增加患者血液毒性。即使吉西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的Ⅱ期临床研究显示,晚期胰腺癌患者联合用药,生存期可延长8个多个月,但是在随后的III期研究中发现,并不能在II期获得相应的临床结果,也就是说这种治疗临床试验并不理想。经过更多患者数据显示,吉西他滨联合伊立替康、培美曲塞、多西他赛、西妥昔单抗并不能提高临床疗效[6]。针对难治性胰腺癌患者,有的数据显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方案(FGS)的客观有效率为13%,疾病控制率达49%,中位PFS为2.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6个月,并认为CA-199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其次是替代的系统治疗方法[7]。多药联合化疗并不能获得实质性的临床效果,促使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分析替代系统性治疗方法。在2011年的时候,Prodige 4-ACCORD 11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 ECOG 评分0~2 分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给予 FOLFIRINOX 方案治疗可提高中位生存期达 11.1个月,中位PFS达6.4个月,客观有效率可达31.6%(P<0.05),但是有部分患者出现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严重的腹泻症状,发生率高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在2013年的转移性胰腺癌临床研究中,发现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可长达8.5个月,中位PFS相对比单药治疗吉西他滨组提高1.8个月,客观治疗有效率超过20%[8]。这项研究数据表明,该种化疗方法治疗效果高于吉西他滨单药化疗。MPACT研究是继FOLFIRINOX 方案之后晚期胰腺癌一线治疗的新突破。但是同样的有部分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感觉性神经病变。从中可确定的是,联合化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但也同时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由此也进一步说明,ECOG 评分在联合化疗应用中的重要性。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为临床低毒治疗提供多种可能性。采用分子靶向药物可有效降低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吉西他滨联合厄洛替尼克提高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限可达到12个多月。即使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有效率没有双药联合化疗高,但是该种化疗方法不良反应较少,可提高患者耐受性与治疗的依从性。2 个体化姑息治疗
临床实践已经证实,多药联合化疗与分子靶向治疗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经过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替吉奥与白蛋白紫杉醇在胰腺癌辅助性治疗与一线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全身化疗是晚期胰腺癌患者治疗的重要方法与措施。但是临床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及FOLFIRINOX方案提高了患者PFS及中位总生存期,但是相对的1年生存率会比较低。在2013年的ASCO会议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理念已经发生改变。针对ECOG3~4分,预 计生存期为3个月的患者,并没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案。针对该类患者个体化姑息治疗成为一种首要的治疗方案。当前,在临床医学中,普遍认为胰腺癌并不是一种独立性存在的病灶[9]。该种疾病属于全身性病变,会引发全身症状和疾病。临床治疗效果通常将PFS与总生存期作为参考指标,而这并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症状改善情况。ECOG评分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时候关系治疗的成功与否。大部分的晚期患者由于年龄大或者是ECOG评分超过2,不能耐受全身化疗。就当前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来看,姑息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朗。同时临床研究表明,早期介入晚期恶性肿瘤姑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期与生活质量[10]。
3 结语 晚期胰腺癌治疗需要结合多种治疗方案。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程发展阶段不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晚期胰腺癌治疗方法的选择性会越来越多。而患者的生存期也不再是单纯化疗药物的贡献。可为患者建立有力的营养支持、对症治疗以及精神安慰等,从而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Neoptolemos JP,Stocken DD,Bassi C,et al.Adjuvant chemotherapywith fluorouracil plus folinic acid vs gemcitabine followingpancreatic cancer resec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10,304(10):1073-1081.
[2]李兆申.胰腺癌早期診断研究现状及展望[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 26(5):451-453.
[3]楼文辉.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的综合治疗[J].上海医学,2010,33(11):992-994.
[4]Oettle H,Neuhaus P,Hochhaus A,et al.Adjuvant chemotherapywith gemcitabine and long-term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withresected pancreatic cancer: the CONKO-001 randomized trial[J].JAMA,2013,310(14):1473-1481.
[5]李玉升.健择治疗胰腺癌新进展[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12,11(05):78.
[6]刘少朋,李晓勇,陈升阳,等.纳米刀消融术在不可切除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4):542-548.
[7]金燕.不可切除胰腺癌采用内镜技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4,12(10):37-38.
[8]何宗全,王竹云.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综合治疗进展[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