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实验室检测(1)

合集下载

猪蛔虫病的诊断实训报告

猪蛔虫病的诊断实训报告

一、引言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猪寄生虫病,由蛔虫寄生在猪小肠内引起。

该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猪蛔虫病的诊断水平,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猪蛔虫病的病例进行观察、分析,掌握其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猪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2. 学会采集和制备猪蛔虫病病例样本。

3. 掌握猪蛔虫病的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

4. 提高对猪蛔虫病的防治意识。

三、实训内容1. 病例观察本次实训选取了3头疑似患有猪蛔虫病的病猪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病猪的临床表现如下:(1)病猪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

(2)病猪出现腹泻,粪便中带血丝。

(3)病猪精神萎靡,不愿活动。

(4)病猪体重下降,毛发粗糙。

2. 病理变化观察将病猪解剖后,观察其病理变化如下:(1)小肠内发现大量蛔虫,长度可达10-30cm。

(2)蛔虫寄生的部位出现炎症,肠壁充血、水肿。

(3)肝脏表面有散在的小白点,为蛔虫虫卵。

3. 样本采集与制备(1)粪便样本:采集病猪新鲜粪便,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

(2)肝脏样本:取病猪肝脏,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

4. 实验室检查(1)粪便检查:采用漂浮法检查粪便样本,观察是否有蛔虫卵。

(2)肝脏检查:采用贝尔曼法或凝胶法分离肝脏内的幼虫,观察幼虫形态。

5. 临床诊断根据病例观察、病理变化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猪蛔虫病。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病例观察结果病猪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与猪蛔虫病相符,为猪蛔虫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2. 实验室检查结果粪便检查和肝脏检查均发现蛔虫卵或幼虫,进一步证实了猪蛔虫病的诊断。

3. 临床诊断结果结合病例观察、病理变化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猪蛔虫病。

五、实训总结1. 猪蛔虫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例观察、病理变化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2. 病例观察和病理变化观察是诊断猪蛔虫病的重要依据。

3. 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诊猪蛔虫病。

4. 加强猪蛔虫病的防治意识,提高猪蛔虫病的诊断水平,对保障猪的健康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1蛔虫和鞭虫

实验1蛔虫和鞭虫
? 三、实验报告
? 绘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和鞭虫卵图。
鞭虫卵 蛔虫卵
感染期虫卵
受精蛔虫卵
形状:类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中等大小 颜色:黄棕色 卵壳:厚,具有蛋白质膜 卵内容物:卵细胞
未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
似蚓蛔线虫(蛔虫) ——成虫
蛔虫成虫:形似蚯蚓,雌虫长20cm -40cm, 乳白色,两 端略尖,表面光滑,尾部挺直而钝园。雄虫较小,长 15cm -30cm ,尾端向腹侧弯曲,在近尾之泄殖腔开口处, 可见一交合刺。
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鞭虫卵
盖塞
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实验一 蛔虫、鞭虫
? 1.实验室规则 ? 2.显微镜使用方法 ? 3.生物制图要求 ? 4.其他事项 ? 5.本周具体实验内容(蛔虫和鞭虫)
一、实验室规则
? 1.实验课前应预习。上实验课必须穿白大衣,并 带齐实验指导、课本、绘图文具等。
? 2.上实验课前到显微镜室借用显微镜。 ? 3.将书包等与实验无关的东西放到抽屉里。实验
然后绘图。 ? 3、生物标本绘图也称“点线图”,即标本的形态结构均以圆点和
线条绘画。线条表示标本的轮廓、界限和厚度,圆点表示结构的 虚实或颜色的深浅等。线条要求粗细均匀、平滑,圆点要大小较 一致。生物绘图不能涂划或填色。生物绘图既要求美观,也要求 真实、准确。绘图完毕后,要对标本的各部分结构进行标注。一 般用水平线条引向图的右侧进行标注。实验报告纸上的绘图布局 应科学合理,一般可靠纸的左侧绘图。图形名称和放大倍数在图 正下方标明。
? 9.使用实验仪器和标本应登记。
二、显微镜使用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名称 (二)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三)显微镜的使用

人蛔虫实验报告原理(3篇)

人蛔虫实验报告原理(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人蛔虫的生命周期、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态习性,掌握人蛔虫的实验室培养、观察和鉴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1. 人蛔虫的生命周期人蛔虫的生命周期包括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虫卵在人体内发育成熟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孵化出幼虫。

幼虫在土壤中发育,经过几次蜕皮,成为感染期幼虫。

感染期幼虫被人吞食后,在人体内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成虫。

2. 人蛔虫的形态结构人蛔虫呈线状,呈乳白色。

成虫体长20-40厘米,直径0.5-0.6毫米。

虫体前端有口和肛门,后端有生殖孔。

雄虫生殖器官位于虫体前端,雌虫生殖器官位于虫体后端。

虫体表面有纵纹,使虫体呈现节状。

3. 人蛔虫的生理功能人蛔虫以人体内的消化食物为生,吸取人体血液和营养物质,对人体造成损害。

成虫在人体内寄生,可引起营养不良、贫血、消化不良等症状。

4. 人蛔虫的生态习性人蛔虫的虫卵在土壤中孵化出幼虫,经过几次蜕皮,成为感染期幼虫。

感染期幼虫被人吞食后,在人体内继续发育。

成虫在人体内寄生,通过粪便排出虫卵,完成生命周期。

三、实验方法1. 人蛔虫虫卵的采集与培养(1)采集:收集新鲜粪便样本,用筛子筛选出虫卵。

(2)培养:将虫卵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培养液,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孵化。

2. 人蛔虫幼虫的观察与鉴定(1)观察:将孵化出的幼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其形态结构、生长状况等。

(2)鉴定:根据幼虫的形态特征,判断其是否为人蛔虫幼虫。

3. 人蛔虫成虫的观察与鉴定(1)观察:将成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其形态结构、生长状况等。

(2)鉴定:根据成虫的形态特征,判断其是否为人蛔虫成虫。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虫卵的孵化情况观察虫卵孵化情况,记录孵化出的幼虫数量、生长状况等。

2. 人蛔虫幼虫的形态特征观察幼虫的形态结构,记录其长度、直径、颜色、纵纹等特征。

3. 人蛔虫成虫的形态特征观察成虫的形态结构,记录其长度、直径、颜色、纵纹等特征。

人体寄生虫学—似蚓蛔线虫(蛔虫)

人体寄生虫学—似蚓蛔线虫(蛔虫)

肠 道 里 的 蛔 虫
二、虫卵
(一)受精卵
• 蛋白质膜:凹凸不平,棕黄色
• 卵壳:宽椭圆形,中等大小,60× 4 0 μ m。 分三层,由外向
内为:①受精膜②壳质层③蛔苷层(蛔甙层) • 卵细胞:未分裂的 • 新月形空隙:卵细胞与卵壳之间
受精蛔虫卵
脱去蛋白质膜 的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与脱蛋白质膜的受精蛔虫卵
(三)消化道症状
腹部不适,阵发性脐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 或便秘等
(四)并发症
• 胆道蛔虫病:最为常见,侵入部位常在总胆管 • 蛔虫性肠梗阻:发病特点是脐周或右下腹突然阵发性
绞痛 • 蛔虫性胰腺炎 • 蛔虫性阑尾炎 • 蛔虫性肠穿孔
蛔虫钻入胆道与肝脏
第三部分 人体寄生虫学
二、粪便查虫卵
• 直接涂片法(必要时连续涂片3张) • 饱和盐水浮聚法
(一)直接涂片法
• 1、于清洁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1~2滴 • 2、用竹签挑取米粒或绿豆大小(约0.5g)新鲜粪便于生理盐水中涂磨,制
成直径约1cm大小的圆形粪膜,厚薄以透过粪膜还刚可辨认书上字迹为宜 • 3、盖上盖玻片后在低倍镜下顺序观察,必要时用高倍镜观察 • 4、注意事项:涂片应均匀,不宜过厚,注意防止干涸,否则其形态将发生
饱和盐水浮聚法
第三部分 人体寄生虫学
似蚓蛔线虫(蛔虫)—蛔虫的致病
蛔虫的致病
一、幼虫致病
(一)幼虫移行引起组织损伤
• 蛔蚴性肝炎:短暂的肝功能异常 • 蛔蚴性肺炎:咳、痰、喘
(二)变态反应
荨麻疹、哮喘、干咳、胸痛等症状
二、成虫致病
(一)夺取营养
重度感染儿童可出现发育障碍
(二)毒素作用

猪蛔虫病的检疫、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猪蛔虫病的检疫、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猪蛔虫病的检疫、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作者:李岳恒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9期1 流行病学猪蛔虫病能够广泛流行,尤其是仔猪易感性较高,主要是由于虫体生活史比较简单,且具有很强的繁殖力,能够大量产卵,且虫卵也具有很强抵抗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能力。

一般来说,每条雌虫每天能够产出10万- 20万个左右的虫卵,且虫卵耐低温,如在20- - 27℃都能够存活大约3周,在湿润疏松的土壤中能够存活超过1年,且普通的消毒药无法杀死虫卵。

例如,虫卵在2%福尔马林溶液中,既能够正常生存,还能够继续发育,而2%苛性钠溶液、3%克辽林溶液和10%漂白粉溶液都无法将其杀死。

因此在我国农村散养户猪舍、放牧地区普遍会污染虫卵,从而导致猪群中的感染率能够达到50%,进而变成该病感染和流行的疫源地。

2 临床症状通常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比较严重的症状,而成年猪由于具有较强的免疫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一定数量的虫体,从而使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发病症状,但会成为该病的传染源。

感染早期即发病,经过7天患病仔猪会表现出轻微的湿咳,体温能够升高,大约可达到40℃。

幼虫移行期间,病猪会表现出嗜伊红白细胞数量增多的现象,且感染经过14-18天最为明显。

病猪症状比较严重时,会表现出精神沉郁,呼吸急促,心跳加速,食欲减退,存在异嗜,缺乏营养,机体贫血、消瘦,被毛粗乱,或者发生全身性黄疸,有时会长时间阻碍生长发育,最终形成僵猪。

严重感染时,病猪表现出呼吸急促、困难,且没有规律,往往会伴有声音粗哑且沉重的咳嗽声,并伴有流涎、呕吐、腹泻等。

如果感染过多的虫体,且相互绞缠,就会导致肠阻塞,表现出腹痛,停止排粪,甚至由于肠破裂而发生死亡。

如果虫体侵入胆管,会导致停止采食,黄疸,下痢,疝痛,在地上不断滚动,四肢乱蹬,惶恐不安,体温先升高后降低,最终卧地不起,有时还会发生一过性皮疹。

3 宰后剖检发病初期,病猪小肠黏膜发生轻度水肿、出血,渗出浆液性液体,并浸润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肝脏肿胀,存在出血点,且肝组织变得混浊,发生脂肪变性,有时会发生肝脏局灶性坏死,有时还可在肝组织中看见幼虫移行后形成的暗红色的虫道。

蛔虫的显微镜实训报告

蛔虫的显微镜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蛔虫的形态结构,加深对蛔虫生物学特性的理解,提高显微镜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规范和科学思维。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生物实验室四、实训材料1. 蛔虫标本2. 显微镜3. 载玻片、盖玻片4. 洗涤液、酒精5. 显微镜油五、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1)将蛔虫标本用镊子取出,置于载玻片上。

(2)用盖玻片轻轻盖在蛔虫标本上,避免气泡产生。

(3)调整显微镜光源,使视野明亮。

2. 观察蛔虫外形(1)将显微镜调至低倍镜,观察蛔虫的整体形态。

(2)记录蛔虫的长度、直径、颜色等特征。

3. 观察蛔虫内部结构(1)将显微镜调至高倍镜,观察蛔虫的内部结构。

(2)注意观察蛔虫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

(3)记录观察到的结构特点。

4. 蛔虫切片观察(1)将蛔虫标本制成切片。

(2)将切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洗涤液。

(3)用盖玻片盖住切片,调整显微镜,观察切片。

(4)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1. 蛔虫外形观察观察到的蛔虫呈圆柱形,长约为10-20厘米,直径约为0.5-1厘米。

虫体呈乳白色,表面光滑。

2. 蛔虫内部结构观察(1)消化系统:蛔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咽、肠组成。

口位于虫体前端,呈圆筒形,咽部较窄,肠管较长。

(2)生殖系统:蛔虫的生殖系统由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组成。

雄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输精管、阴茎等;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阴道等。

(3)神经系统:蛔虫的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节、神经纤维组成。

脑位于虫体前端,神经节分布在虫体两侧。

3. 蛔虫切片观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主要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

细胞核呈圆形,细胞质均匀,细胞膜较薄。

七、实训总结本次实训通过对蛔虫的显微镜观察,我们了解了蛔虫的形态结构、内部器官及细胞结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显微镜的操作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规范和科学思维。

同时,本次实训也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蛔虫的生物学特性,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蛔虫卵检测标准

蛔虫卵检测标准

蛔虫卵检测标准
一、检测方法
蛔虫卵检测主要采用粪便检查法,通过观察粪便中的蛔虫卵来判断是否存在蛔虫感染。

二、检测试剂
1. 生理盐水:用于将粪便样本稀释,以便更好地观察蛔虫卵。

2. 甲醛溶液:用于固定粪便样本,保持蛔虫卵的形态。

3. 显微镜:用于观察和计数蛔虫卵。

三、检测设备
1. 显微镜:用于观察和计数蛔虫卵。

2. 显微镜操作台:用于放置显微镜和粪便样本。

3. 粪便样本容器:用于收集和处理粪便样本。

四、检测步骤
1. 收集粪便样本:采集患者的新鲜粪便样本,用干净的容器收集,避免污染。

2. 稀释粪便样本:将粪便样本与生理盐水按一定比例稀释,搅拌均匀。

3. 固定粪便样本:将稀释后的粪便样本加入甲醛溶液中,固定蛔虫卵的形态。

4. 制作涂片:将固定后的粪便样本制作成涂片,放置在显微镜操作台上。

5. 观察蛔虫卵:在显微镜下观察涂片,寻找蛔虫卵。

根据蛔虫卵的
形态和特征进行识别和计数。

五、检测结果判定
根据观察到的蛔虫卵数量和形态特征,判断是否存在蛔虫感染。

一般来说,如果粪便样本中存在蛔虫卵,则可以判断为蛔虫感染。

具体的判定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感染情况来确定。

以上是蛔虫卵检测标准的简要介绍,具体的操作和判定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实验室和检测方法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蛔虫卵检测时,应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蛔虫实验——精选推荐

蛔虫实验——精选推荐

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实验目的〕实验课是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在于通过标本观察和技术操作,加深和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诊断、流行和防治,熟悉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寄生虫学诊断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寄生虫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实验室规则〕1.实验课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了解实验内容和要求,复习教科书相关内容,以便有计划地进行实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实验要求。

2.进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带实验指导、实验报告纸、绘图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

3.实验课过程中,保持室内安静。

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按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和标本观察,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切实达到实验目的。

4.爱护显微镜、标本。

实验前要检查显微镜各部件,按操作规程使用,用后将显微镜擦拭干净,整齐放在实验桌上。

实验标本在实验前后要认真清点,按组使用,如有损坏,及时报告老师,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5.实验课结束后,认真做好清洁卫生,桌面、地面打扫干净,桌椅排列整齐,关好门、窗、水、电后离开实验室。

〔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一.显微镜的使用1.调光:将实验台上的光源打开,调节显微镜粗调螺旋,使载物台下降或镜筒上升,旋转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头对准通光孔,打开光阑,调整光线强度使亮度适中。

视野中光线的强弱应根据标本的颜色深浅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进行调节,一般来说,未经染色的标本或用低倍镜观察时应把视野中光线调暗,用高倍或油镜观察时应把光线调强。

光线的强、弱可通过聚光器(上升变强,下降变弱)、光阑(开大变亮,关小变弱)。

2.低倍镜与高倍镜的使用:调节好光源后,将标本置于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

找到所要观察的物体后,如需要用高倍镜观察,应将待观察的物体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头观察(注意转换物镜前应先将载物台下降或镜筒上升,以免损坏镜头和玻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病原学检查:
检获虫卵、幼虫、成虫是确诊的依据。 (1)、直接涂片法:该法的优点是简便、快速;不足是如果粪便 中含虫卵量少,容易造成漏检。一份粪便应做3张涂片,3张涂片应从 粪便表面的不同部位采取样本。
(2)、改良厚涂片法(Kato-Katz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是在加藤
厚涂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粪便通过尼龙绢网或金属丝网的过滤, 除去粪便中粗粪渣,浓集虫卵;透明液中的甘油可使粪质透明,虫卵 在清凉、透明的背景下清晰可见,易于检出;粪便经定量板定量,可 计算出每克粪便虫卵数(EPG)。
3、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4、感染方式:多样性 经食物吃入 经饮水喝入 经苍蝇携带污染—食入
(一)发育过程流程图:
受 精 卵
随粪便排出体外进入 泥土或水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经3周 左右时间发育
经口侵入人体
感染期虫卵
在小肠内受消 化液的作用 管穿 ,过 最肺 终泡 进通 入过 小支 肠气
幼虫
到 达 心 脏 和 肺
2、虫卵形态: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
受精蛔虫卵 大小 形状 颜色 卵壳 内含物 6045m 宽椭圆形 棕黄色 厚(受精膜、壳质层和蛔甙 层),外披蛋白膜,凹凸不平 含一个圆形卵细胞,壳间有新 月形空隙 未受精蛔虫卵 9040m 长椭圆形 棕黄色 薄(受精膜和壳质)和蛋白膜 均薄 含大小不一的折光性卵黄颗粒
(3)、饱和盐水漂浮法: 1)原理:因为钩虫卵、鞭虫卵和受精蛔虫卵等的比重都小于饱 和盐水的比重,所以在盐水中,除未受精蛔虫卵外,其余线虫卵均可 以漂浮到盐水表面。 2)器材与试剂: 漂浮容器:(玻璃小杯、玻璃小管、方口圆底盒等)、竹签、记号笔、 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饱和盐水:称取食盐40g,加入100ml蒸馏水中,加热至沸,冷 冷却后取上清液使用。 3)操作步骤: 自粪便表层不同处挑取粪便样至蚕豆大小(约1克),置于盛有少 量饱和盐水的漂浮容器中。 用竹签将标本充分调匀、乳化,再加饱和盐水至略低于瓶口。 用竹签将漂浮在上面的粗渣挑去,最后加饱和盐水至略高于瓶口, 以不溢出为度。 盖上洁净的载玻片,使之与液面接触,尽量不留气泡,静置1520min。
(3)、引起变态反应 可诱发I型变态反应,表现为荨麻疹、皮 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及结膜炎等。 (4)、常见并发症 蛔虫有钻孔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 发热、胃肠病变、食入过多辛辣食物,使用麻醉剂或不适当的驱虫治 疗时,可刺激虫体使其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引起胆道蛔虫症、 阑尾炎、胰腺炎、肠梗阻等并发症。
五、实验室诊断
1、粪便标本的采集、保存 (1)、采集容器(可用塑料袋、火柴盒、油纸袋等干净密闭的物品)需标 明标本的编号、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及采样地点、时间。 (2)、受检者应直接将粪便排到干净的纸或塑料布上,不能混有 尿液或污物。粪便标本必须新鲜、适量,用竹签转移到容器内送检。 (3)、收集检查用的标本时,粪便要新鲜,原则上是当天的标本 当天处理,要防止日晒与冰冻。天气热来不及检查的粪便标本可暂时 存放在10℃左右冰箱中。 (4)、粪便标本的固定可用10%的福尔马林,用竹签从标本的中 部和边缘各取一部分粪便,按1份粪便,3份10%福尔马林的比例混合 并将粪便打碎,确保与福尔马林混合均匀。
血穿 与过 淋肠 巴壁 循进 环入
成 虫
四、致病
蛔虫的幼虫和成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包括机械损伤、夺取营养、 变态反应和并发症。
1、幼虫致病:
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 (1)病因:幼虫侵入肠粘膜,途经肝、肺时,可引起组织损伤, 并释放抗原性物质,导致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病变处可见出血、 水肿及嗜酸性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以肺部病变最为明显。 (2)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肺部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 肺 炎: (1)病因:幼虫穿过肺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破坏及出血。 (2)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血痰及胸痛。肺部X线检查,可见 浸润性病变。
受精卵与未受精卵有时可脱去蛋白质膜,形成外表光滑、无色透明的
虫卵,称之为脱蛋白膜蛔虫,这种脱蛋白膜的卵应注意与钩虫卵相鉴别。
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
受的过程。
三、生活史
1、寄生部位:小肠 2、卵发育:受精卵
3w
适宜条件
感染期虫卵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俗称蛔虫,是人体最常见
的寄生虫之一。蛔虫病是由蛔虫的幼虫在
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
疾病。
二、蛔虫形态
1、成虫形态: 是寄生人体肠道中最大的线虫 1)、外形: 虫体长圆柱形,头、尾两瑞逐渐变细,似蚯蚓。体表有细横纹和 两条明显的侧线。 2)、颜色:活虫粉红色或微黄色,死后灰白色。 3)、口唇结构: 口孔位于虫体顶端,周围有3个唇瓣,呈“品”字形排列,背唇瓣1 个,大,亚腹唇瓣2个,略小。唇瓣内缘有细齿,外缘有乳。 4)、雌雄区别: 雌虫大小为20~35×0.3~0.6cm,尾端钝圆。消化道末道开口于 肛门。阴门位于虫体腹面前、中1/3交界处,生殖器官为双管型。雄 虫大小为15~31×0.2~0.4cm,尾端向腹面卷曲,消化道末端与射精 管开口于泄殖腔。有交合刺一对。生殖器官为单管型。 5)、蛔虫横切面:蛔虫食管壁比较厚。
蛔虫实验室检测
华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 2012年09月07日
目 录: 一、概述 二、形态
1、成虫形态 2、虫卵形态
三、生活史 四、致病
1、幼虫致病 2、成虫致病
五、实验室诊断
1、标本的采集、保存 2、病原学检查: (1)直接涂片法、 (2)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3)饱和盐水漂浮法
一、概述:
将载玻片向上提起,迅速翻转,覆以盖玻片镜检。
4)注意事项:
载玻片盖在管口时,玻片与液面间要完全接触不能有气泡存在。
在翻转玻片时不能有液体滴漏。
要掌握好漂浮时间,时间不足,则虫卵不能完全上浮,时间过长
可使虫卵变形,甚至下沉。
2、成虫致病: 蛔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主要由成虫引起,可有以下表现: (1)、损伤肠粘膜 蛔虫唇齿的机械作用和代谢产物可损伤肠粘 膜。患者出现间歇性脐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称肠蛔虫病。
(2)、夺取营养 蛔虫在小肠内,掠夺营养,损伤肠粘膜,导致 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影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的吸收, 引起营养不良。重度感染的儿童可导致发育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