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主题班会(三四年级用)

合集下载

冬至节气 小学主题班会(共21张PPT)

冬至节气 小学主题班会(共21张PPT)

冬至的起源
《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 暖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第三章节
冬至的习俗
冬至的习俗
宁夏:冬至吃“头脑”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 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 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 脑”。
古代人过冬至
娱的活动
九九歌又称九九词,全称为“九九消寒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第四章节
现代人过冬至
现代人过冬至
现 代 人 过 冬 至
冬至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多的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一个出去逛街的日子。
在北方,冬至这天习惯吃饺子,据说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留下的。
冬至的习俗
福建:“冬至暝”搓丸
“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丸子 捧。”这是冬至一首儿歌。 八闽通 志·兴化府风俗·冬至》载:“前期糯 米为丸,是日早熟,而荐之于祖考。” 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 早以熟的“甜丸子”祭祖的民俗。
冬至的习俗
传说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
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 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 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叫做作 “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 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亚岁”,古人对
此有精妙的解释: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此时太阳运行 至南回归线,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日影也达到一年中 最长,故名“冬至”。 早在 2500 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利用土圭观测 太阳,测定出冬至的日期,每年在阳历 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班会主题记录(3篇)

冬至班会主题记录(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标志着冬季的到来。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许多地方都有过冬至的传统习俗。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增进班级的凝聚力,我们班级决定在冬至这一天举行主题班会。

二、班会时间2023年12月21日,星期四,下午2:00三、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班会主题“冬至情,温暖行——传承传统文化,共建和谐班级”五、班会流程1. 主持人开场- 主持人简要介绍冬至的来历、习俗以及本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

2. 传统习俗分享- 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或老师分享冬至的习俗,如包饺子、吃汤圆、祭祖等,让学生们对这一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诗词朗诵- 学生们分组进行诗词朗诵,选择与冬至相关的诗词,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冬至》等,感受古人对冬至的描绘。

4. 手工制作- 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与冬至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手工饺子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饺子制作比赛- 学生们分组进行饺子制作比赛,比拼包饺子的速度和技巧,体验劳动的快乐。

6. 分享心得- 学生们分享在班会中的收获和感受,谈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7. 班主任总结- 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六、班会内容详述1. 主持人开场主持人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冬至的来历和习俗,强调了冬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主持人阐述了本次班会的目的,即通过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

2. 传统习俗分享家长和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们介绍了冬至的习俗。

学生们了解到,在北方,人们有包饺子、吃汤圆的习俗;在南方,则有祭祖、拜师的习俗。

这些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 诗词朗诵学生们分组进行诗词朗诵,选择与冬至相关的诗词,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冬至》等。

浓情冬至主题班会记录(3篇)

浓情冬至主题班会记录(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为了让学生了解冬至的习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校于XX年XX月XX日开展了“浓情冬至”主题班会。

二、班会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至的来历、习俗和传统美食。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班会流程1. 主持人开场主持人简要介绍冬至的来历、习俗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视频观看播放关于冬至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冬至的起源、习俗和传统美食。

3. 互动环节(1)知识问答主持人提问关于冬至的知识,学生抢答,答对者可获得小奖品。

(2)分享习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冬至习俗,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4. 亲手制作汤圆(1)教师讲解制作汤圆的步骤和方法。

(2)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汤圆。

(3)品尝自己制作的汤圆,分享感受。

5. 总结发言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四、班会内容1. 冬至的来历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据《周礼》记载,冬至为“日南至”,意味着太阳到达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换的重要时刻,因此,这一天有着特殊的地位。

2. 冬至的习俗(1)祭祖:冬至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2)吃汤圆:汤圆寓意团圆、美满,冬至吃汤圆,寓意家人团圆、幸福安康。

(3)拜冬:拜冬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人们穿上新衣,拜谢祖先和神灵。

(4)贴春联: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贴上春联,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3. 冬至的传统美食(1)汤圆:汤圆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品,寓意团圆、美满。

(2)饺子:北方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平安、幸福。

(3)年糕:年糕寓意年年高升,是冬至的传统美食。

小学冬至的主题班会记录(3篇)

小学冬至的主题班会记录(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冬至,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节日之一。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于2023年12月21日开展了以“冬至”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

二、班会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冬至的由来、习俗和意义;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班会过程1. 班主任介绍冬至的由来首先,班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冬至的由来。

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

它标志着冬季的到来,意味着寒冷的天气即将来临。

据史书记载,冬至起源于周朝,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2. 了解冬至的习俗接着,班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冬至的习俗。

冬至这天,我国民间有吃汤圆、饺子、馄饨等习俗。

这些习俗寓意着团圆、幸福和吉祥。

此外,还有祭祖、拜神、赏菊等传统习俗。

3. 观看冬至主题视频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冬至,班主任播放了一部关于冬至的专题视频。

视频中,介绍了冬至的由来、习俗以及各地冬至的庆祝方式。

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对冬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互动环节在观看完视频后,班主任组织了一个互动环节。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家乡的冬至习俗。

有的同学说:“我家乡的冬至要吃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有的同学说:“我家乡的冬至要拜神,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5. 制作冬至特色食品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冬至的习俗,班主任组织了制作冬至特色食品的活动。

同学们分成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饺子、汤圆等食品。

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一道道美味的佳肴。

6. 总结与反思最后,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

她强调,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了解了冬至的由来、习俗和意义,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同时,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团队合作,提高了动手能力。

四、班会效果本次主题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了解了冬至的相关知识,还亲身体验了传统习俗,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十四节气冬至日传统》主题班会

《二十四节气冬至日传统》主题班会

03 冬至传统
03 冬至传统
03 冬至传统
03 冬至传统
03 冬至传统
吃赤豆糯米饭驱避疫鬼
04 冬至诗词
04 冬至诗词
04 冬至诗词
目录
壹贰


01 冬至简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 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 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 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02 冬至来源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 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 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 式称大典的日子,第二天就在殿里接受 文武百官的朝贺,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 长祭拜。

关于冬至班会记录(3篇)

关于冬至班会记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12月21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张老师参与人员:全体同学记录人:李同学一、班会背景冬至,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

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270°,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增强文化自信,我校特此召开冬至主题班会。

二、班会流程1. 开场致辞班主任张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冬至的由来和习俗,强调了冬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张老师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班会,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观看视频接下来,同学们观看了关于冬至的短片,了解了冬至的起源、习俗以及各地的庆祝方式。

视频中展示了我国各地冬至的风俗,如吃汤圆、饺子、汤圆等,让同学们对冬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 分享故事随后,同学们分享了关于冬至的故事。

有的同学讲述了家乡的冬至习俗,有的同学分享了与家人一起过冬至的美好时光。

这些故事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冬至的温暖和团圆。

4. 互动游戏为了活跃班会气氛,班主任组织了“猜灯谜”游戏。

同学们积极参与,猜对了灯谜还能获得一份小奖品。

这个游戏不仅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5. 诗歌朗诵在班会的高潮部分,同学们进行了诗歌朗诵。

一首首关于冬至的诗歌,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节日的热爱。

同学们朗诵的诗篇包括《冬至》、《江南逢冬至》等,展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6. 结束语最后,班主任张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

张老师表示,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对冬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下去。

三、班会总结本次冬至班会圆满结束,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了解了冬至的起源和习俗,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下是本次班会的几点收获:1. 增强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了文化自信;2. 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团队精神;3. 培养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艺术素养;4. 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小学冬至的主题班会(精选5篇)

小学冬至的主题班会(精选5篇)

小学冬至的主题班会(精选5篇)小学冬至的主题班会精选篇1活动目标: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1、综合:冬至我知道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

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附儿歌:《冬至到》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扫;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这一夜,最长了;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小学冬至的主题班会精选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窖”,掌握四个要求的生字“窖、蚯、蚓、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冬至后万物萌动的生气勃勃的状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融入作者描绘的情境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

教学方法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在默读中感悟,在交流中体悟。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冬至的资料,了解什么是冬至以及它的特点。

搜集和冬至有关的谚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背诵《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师: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你知道它的含义吗?(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

预设: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

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冬至节主题班会

冬至节主题班会

冬至节主题班会活动名称:《冬至节》活动目标:1、了解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2、了解冬至的由来以及冬至的习俗。

3、能与同伴共同制作冬至美食,体验合作的乐趣。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冬至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

教学难点:领略祖国的传统文化﹣﹣冬至的的无穷魅力,意识到在生活中能够懂得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并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活动准备:准备冬至习俗图片、冬至儿歌、冬至节气文化相关图片等;包饺子食材。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播放儿歌《二十四节气》。

师: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要到了吗?冬至这一天有什么特殊的标志吗?教师小结:冬至,是中国古代24节气之一,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这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

(小故事:相传,周太王后裔泰伯、仲雍奔吴建立吴国后,也承继了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首,也就是今人俗称的"过年",后虽改夏历,但冬至"过年"的旧俗一直流传至今。

)二、了解冬至的习俗。

1、同学们,你们知道冬至有哪些习俗吗?(请学生自主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师出示关于冬至习俗的图片与学生分享讲解。

3、教师播放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冬至到;南馄饨,北方饺;暖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敬祖宗,把墓扫;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这一夜,最长了;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三、制作美食,感受冬至节气。

1、教师准备好食材,讲解包饺子的方法。

2、制作美食,让学生感受到冬至的节气三、延伸活动。

在美工区为学生准备超轻黏土,让学生制作其他相关美食,支持幼儿兴趣。

附:冬至相关知识冬至小故事冬至节,在苏州有吃酒酿酒的习惯,一年只酿造一次的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

自古就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到晚上苏州人都要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作为祭拜祖宗,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见的点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跆拳道精神之明道德,重修养,知廉耻
冬至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 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 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四 (2)班主题班会 ----2012年12月17日
关于冬至...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 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 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 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
请同学们画一幅你家过 冬至的图画!
谢谢观赏
潮汕冬至吃甜丸
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习俗还包 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 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样 做呢?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 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 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 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 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 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 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 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 一个贪心的人,把田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 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 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 “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 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 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 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 三伏”的说法。





饮 福建:“冬至暝”搓丸
食 习
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潮汕冬至吃甜丸

福建:“冬至暝”搓丸
“冬至霜,月娘光;柏叶红,丸子捧。”这是冬至
一首儿歌。 冬至的夜最长,而孩子们爱吃“丸子汤”,睡不着,
天未亮,就吵着妈妈要吃“丸子汤”,故有“爱吃丸子 汤,盼啊天未光”的童谣。主妇把“丸子”倒进锅里, 和生姜、板糖(姜、糖能祛寒开胃)加水一起煮成香、 甜、粘、热的“甜丸子汤”。把它祭祖后,全家人分而 食之。要把“丸子”粘在门框之上,以祀“门丞户尉”, 保一家平安。还要把“(饲)喜鹊丸”丢在屋顶(一般 是12粒,闰年为13粒,寓意全年月月平安),等喜鹊来 争食时,噪声哗然,俗叫“报喜”,寓意五福临门。
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始 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 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 如年”的遗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单”更是考究, 延续着渊远的吴地风情,形成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 的独特意义。
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 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 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 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 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 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 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