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织物之染色技术
黄芩甙对羊毛针织物的染色工艺

黄芩 又名 空心 草 、 黄金茶, 多年 生 草 本 植 物 , 在 各种 黄芩 成分 的研究 中, 已分离 得到 多种黄 酮类 , 甾
醇类 , 黄 芩为唇 形科 黄芩 属植物 的干燥 根 , 是我 国常 用 的大 宗药材 之一 。黄芩 中的化学 成分 主要为 黄酮 类 成分 , 从黄 芩 中获 得黄 酮 和 黄 酮醇 类 化 合 物 四十 多种 , 其 中黄芩 甙 是 最 主 要 的 活性 成 分 。黄 芩
中 图分 类 号 : T S 1 9 3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1 4 5 6 ( 2 0 1 3 ) 0 4  ̄0 5 4 — 0 3
Ef fe c t o f n a t ur a l p l a n t - b a i c a l i n o n wo o l d y e i n g
摘
要: 采 用 黄 芩 甙 对 羊 毛 针织 物进 行 染 色 。利 用 单 因素 实 验 , 选 用不 同黄芩甙染 色浓度 、 不 同染 色 温 度 、 不
同 染 色 时 间 用 浸 渍法 进 行 染 色 , 通 过 测定 染 色 织物 的摩 擦 牢 度 , 日晒 牢 度 , 皂洗 牢度和 K / S值 , 并 综 合 考 虑 确 定 最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e o p t i ma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b a i c a l i n i s 8 %( o wf ),d y e i n g t i me i s 5 0 mi n, t h e b e s t
毛 纺 科 技
.-- — —
5 4 - - - — —
Wo o l Te x t i l e J o u r n a l
毛皮低温染色方法

毛皮低温染色方法羊毛染色常用的染料有酸性染料(包括强酸性染料和弱酸性染料)、酸性媒介染料、金属络合染料、毛用活性染料、蓝那洒脱染料、不同的染料化学结构不同其对应的功能也不一样。
而应用在低温染色上的染料仅仅有几种,其中以酸性染料为主。
低温染色法可降低染色过程对羊毛纤维的损伤。
用氨—羊毛膨松剂ps22预处理—低温染色剂促进DK510法对羊毛进行低温染色,得到了较高的上染率及表面得色率,显著降低了羊毛的强力损伤。
同时,此配方和工艺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易行且清洁无污染,可作为羊皮低温染色的较佳工艺。
关键词:羊毛;预处理;助剂;低温染色为了解决毛纤维高温染色所造成的损伤,采取氨—羊毛膨松剂ps22预处理以实现低温染色。
氨水作为碱剂能促进羊毛纤维表面的二次水解,使胱氨酸含量显著降低,使纤维变得更加疏松。
同时,低温染色促进剂DK510不仅对染料有增溶、解聚的作用,而且对羊毛有润湿、渗透、乳化以及分散作用,表面活性强,能促进染料的吸收与扩散。
引起羊毛染色时强力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高温作用。
而由于常规染色是在长时间煮沸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不但是纤维表面大量的二硫键遭到强力的破坏,而且,长时间加工促使蛋白质分子水解,导致其物理机械性能遭到破坏,因此,强力损伤较氨—羊毛膨松剂ps22预处理量相差不大,确保了氨—羊毛膨松剂ps22预处理—低温染色促进DK510法进行羊毛低温染色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
与未经处理的低温染色相比,该预处理法可在较低温度下获得较高的上染率,从而缩短染色时间,而且,简单易行,没有污染,是实现低温染色的较好途径。
氨水—羊毛膨松剂DK510对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及染透性有较强作用。
经过预处理的羊毛,在低温(80~90)染色过程中添加促染剂能有效的提高活性染料对毛的上染率。
对于浅色染料来说,染料对羊毛的上染率可达到97%以上;对于中性染料来说,上染率可达到95%以上;对于深色染料来说,上染率可达到85%以上。
羊毛织物染色的工艺流程

羊毛织物染色的工艺流程羊毛织物染色的工艺流程分为预处理、染色和后处理三个阶段。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阶段的具体步骤。
1.预处理阶段:在羊毛织物染色之前,首先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污渍、松弛纤维,使纺织品具备更好的染色条件。
(1)脱脂:将羊毛织物浸入碱性溶液中,去除其中的脂肪和油脂,通常使用碱性洗涤剂。
同时,这一步也可以去除部分污渍。
(2)除杂:使用金属棉或其他方法,将羊毛织物表面的杂质、灰尘等物质去除。
(3)预处理剂处理: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预处理剂进行处理。
例如,使用碱性溶液进行碱处理,使纤维更柔软,便于染料渗透。
使用还原剂去除羊毛表面的氧化物等。
2.染色阶段:预处理完成后,开始羊毛织物的染色过程。
染色阶段是整个染色工艺的核心部分。
(1)染料配制:根据染色要求,选择合适的染料,并将其与染料助剂混合。
染料助剂可以提高染料的溶解度和附着性,使染色更加均匀。
(2)染色过程:将混合好的染料浸入羊毛织物中,一般采用浸染或者细鼓染等染色方式。
染色时间、温度和染料浓度等因素需要根据染色要求进行调控。
(3)上色速率控制:这一步是根据染色要求,调整染料的上色速率。
通过控制浸染时间和温度,使染料在纤维内有效地分散和吸附,达到所需要的颜色深浅。
3.后处理阶段:染色完成后,需要进行后处理以固定染色效果,并使染料与纤维更好地结合。
(1)漂洗:将染色后的羊毛织物进行漂洗,使用中性水洗剂,以去除剩余的染料和染料助剂。
(2)酸洗:使用酸性洗涤剂浸泡,使得染料分子和纤维分子发生反应,加强染料和纤维的结合力。
(3)定型:将羊毛织物加热定型,一般在100-120摄氏度范围内进行,以确定染色效果。
定型过程中,纤维表面温度较高,使纤维表面融化,染料分子更容易渗透到纤维内。
(4)洗涤:将定型后的羊毛织物进行洗涤,去除定型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和残留物,使染色后织物达到良好的外观和触感。
综上所述,羊毛织物染色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染色和后处理三个阶段。
实验1.3 羊毛的染色性能

实验1.3 羊毛的染色性能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知道蛋白质纤维的可染性,了解羊毛强酸性染料染的染色原理。
【实验原理】
羊毛、蚕丝几乎含等当量的氨基和羧基
H2N—W—COOH
在水中,氨基和羧基发生离解,形成两性离子:
+H
N—W—COO—
3
酸性染料在染液中电离成带负电的D-SO3-和Na+
羊毛等电点的pH值为4.2~4.8,当染液中pH小于等电点时,羊毛等纤维带正电荷,吸引染料负离子上染,染料主要以静电引力上染羊毛。
【实验过程】
一、实验准备
1、仪器:染杯(1000ml)、烧杯(200ml)、容量瓶(500ml)、量筒、刻度吸管、水浴锅
2、染化料:酸性大红G、硫酸、硫酸钠。
3、实验材料:本色羊毛线(每份重6g)
二、工艺处方、工艺条件及操作步骤
(一)强酸性染料染羊毛
1、工艺处方
2
3、操作步骤
(1)配染液:准确称取染料2.5g,用温水调浆溶解,倾入250ml容量瓶内并稀释到刻度,备用。
(2)按处方中染色浓度规定,用刻度吸管吸取相应染液加入染杯中。
(3)按浴比,用50℃水补满染浴量,再加入规定量的元明粉,搅拌均匀,加硫酸,测染液PH=2-4,然后加热到50℃时,投入预先用温水润湿好并挤干的羊毛,开始计时染色。
(4)按升温曲线要求控制升温染色。
(5)染毕取出,水洗,晾干。
三、注意事项
(1)染杯加盖表面皿,防止染液蒸发。
(2)经常搅拌,避免毛线浮出液面而造成染色不匀。
四、实验报告
1、贴样,评价染色效果。
羊绒制品拔染印花工艺

羊毛 染色废水处 理
滨州职业学院郭利在厌氧 池和 生化 池中设
解 码 恒 源 祥 “ 维 立 体 ” 内 衣 三
置侧流式 S 型跑道 ,在厌氧 池中增设厌氧搅拌
达到快速分离有机质的 目的。 在调节 池和生 20 年 , 源祥集 团联手东华大学一 同确 器 , 02 恒
立 " M服装快速 生产信 息系统”项 目, MT 并联 化 池中设高深度生化曝气器 , 使生化池较好 地 手打造新 中国男性 “ 人体数据库” 通过对体型 氧化分解厌氧反应后 的有机物质 。 , 砂滤 池采用 数据 的整理和归纳 ,将服装版型从原有 的 4 种 下进上 出的工艺 , 向下排除悬浮污 泥。 毛染色 羊 扩展到 5 ,从而改观现有服装版型 ,使服装 废水采用高深度生化曝气器 处理 , 种 与传统 的曝 5 版 型更为适合人体体型 ,更新 了原有人体数据 气方法相 比,该技术 节能 4 %,废水经处理后
改善 精纺羊绒 纱织片 纬斜的工 艺探 讨
精 纺羊绒 三合股纱在针织过程 中经常 出现
美将 强制执 行儿童 用品第三方 检测认证
纬斜现象 , 影响织物 的外观 。 直接 中国石油大庆
近 日, 国消费 品安全委员会( P C 正式 炼化公司纺织厂 的周金凤等人探讨了纺纱工艺 美 C S) 通过一项新 的针对邻苯二 甲酸盐(hh l e) p taa s的 参数 的调整和 成品纱回潮率 的控制对三合 股精 t 第 三方测试及认证要 求 ,以确保儿童玩具和儿 纺羊绒纱纬斜 的影响。 通过试验对 比结果表明:
本次年会上“ 节能环保 助推产 业升级” 为主 的中国羽绒制 品行业标 准修 订会在鸿润集团召
题, 围绕 印染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 型节能环保 开 。 新 设备 、 资源 回收利用技术 以及企业节 能环保管 这次修 订会是关 于羽绒被 、 睡垫 、 羽绒 羽绒 理等 当前行 业热点问题 展开交流 , 并邀请有关 睡袋 、 羽绒枕芯 四项标准的第二次也是最终修
羊毛染色技术的研究全解

4.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
超临界CO2 流体染色优点有:
( 1)染色时不用水, 无废水污染;
( 2)染色结束后可降低压力, 此时CO2 气化不需要进行染后烘 干, 既可缩短工艺流程, 又可缩短染色时间、节省烘干能源;
( 3)上染速度快, 匀染性和透染性好, 染色重现性很好; ( 4) CO2 本身无毒, 不燃, 可重复利用;
1.低温等离子技术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以其清洁、快速和对羊毛损伤少 而倍受关注。等离子体处理只作用于羊毛纤维表面极浅 的一层( 30 ~ 50nm ), 从而使纤维原有的优点几乎不变。 羊毛纤维在等离子体处理时, 受到高能粒子的轰击, 其鳞 片表面分子的部分化学键断开, 与等离子体中的氧自由基、 氮自由基结合, 形成含氧、含氮的极性基团。这就使纤维 分子间力增加,从而提高了纤维的摩擦系数。另外羊毛纤 维表面分子中, 某些碳原子的化学键被打断, 碳原子游离 出来与等离子体中的氧基结合成CO或CO2 被排放, 使鳞 片表面留下空缺而变得坑坑洼洼,这就是等离子体所谓的 “刻蚀”作用。在上述作用过程中, 羊毛纤维被进行了一 次“清洗”, 表面老化的、易脱落的角质细胞被大量“洗 掉”, 相当于除去了纤维间产生滑动摩擦的介质, 使摩擦 力增大
缺点:第二类助剂的包覆作用,就助剂的分子结构而言有相当的难度, 也符合表面活性剂的特点,但在应用方面控制用量要求严格,过少不 能成膜,过多膜层厚影响染料向纤维转移; (4)第四类是对鳞片有乳化表层脂类作用的表面活性剂
4.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
在超临界条件下, CO2 具有非常独特的理化性质: 扩散系数高, 传质速率快; 粘度低, 混合性能好; 密度高(相 对于气体), 介电系数低, 能与有机物完全互溶; 对无机物溶解度 低, 有利于固体分离, 而且理化性质容易通过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来实现连续变化
小议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技术

小议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技术【摘要】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成衣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羊毛混纺被广泛地用作制衣材料,羊毛混纺不仅丰满、美观,而且十分耐用。
本文着重探讨一下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技术。
【关键词】羊毛;混纺织物;染色技术0.引言羊毛混纺即羊绒、涤纶、氨纶、兔毛等其他纤维与羊毛混合纺织而成的材料。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成衣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羊毛混纺被广泛地用作制衣材料,羊毛混纺不仅丰满、美观,而且十分耐用。
本文着重探讨一下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技术。
1.羊毛混纺的主要种类1.1兔毛一般采用一定比例的兔毛与羊毛混纺织制,兔毛衫的特色在于纤维细,手感滑糯、表面绒毛飘拂、色泽柔和、蓬松性好,穿着舒适潇洒,穿着中表面绒毛易脱落,保暖性胜过羊毛服装;如果采用先成衫、后染色的工艺,可使其色泽更纯正、艳丽。
1.2化纤类腈纶与羊毛在特性上互相取长补短,进行混纺,改善了织物的服用性能。
羊毛与腈纶混纺织物经起毛拉绒处理,与皮肤接触时具有温暖感。
同时经过湿热加工,纤维吸湿性能增强,环境温度突变,纤维放出的吸湿积分热会使纤维升温,这些热量将传递到整套服装,对人体的冷热起缓冲保护作用。
如腈纶衫,一般用晴纶膨体纱织制,其毛型感强、色泽鲜艳、质地轻软膨松,纤维断裂强度比毛纤维高,不会虫蛀,但其弹性恢复率低于羊毛,保暖性不及纯羊毛衫,价格便宜,但易起球,适宜于儿童服装。
近来,国际市场上以晴纶、锦纶混纺的仿兔毛纱,变性晴纶仿马海毛纱,其成衫可以与天然兔毛、马海毛服装媲美。
1.3动物毛与化学纤维混纺具有各种动物毛和化学纤维的“互补特性”,其外观有毛感,抗伸强度得到改善,降低了毛衫成本,是物美价廉的产品。
但在混纺毛衫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纤维的上染、吸色能力不同造成染色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2.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技术2.1羊毛与腈纶混纺织物的染色技术羊毛与腈纶混纺织物一般先染腈纶,排液清洗干净后再染羊毛,染色后根据染料用量进行后处理。
蚕丝羊毛复合丝织物同色染色方法

蚕丝羊毛复合丝织物同色染色方法蚕丝和羊毛纤维的物理和化学结构不同,对弱酸性染料染色性能有较大的差别。
羊毛初染速率较慢,而平衡上染率高;蚕丝上染速率快,而平衡上染率较羊毛低。
要使两者得到同色效应,必须从染化料筛选和制定适当染色工艺着手。
(1)弱酸性染料筛选:经筛选,同色性较好的染料有:卡普仑红B、弱酸性黄6G、柴林湖蓝5GM、弱酸性黄RXL、弱酸性品蓝6B、弱酸性果绿3GM、绿5GS、酸性红XG、弱酸性桃红BS、酸性黄3GL、艳红10B、桃红RB等。
筛选所用染色工艺条件为染料3%(按织物重),pH值为5,浴比1∶100,温度95℃,染色时间30min。
(2)促染剂筛选:Na2SO4和NaCI促染效果较小,(NH4)2SO4促染效果居中,CaCI2和CaCI2+NaCI促染效果较大。
从实际使用效果出发,宜采用释酸剂类促进剂硫酸铵。
对蚕丝来说,硫酸铵2g/L以上就有明显效果;对羊毛来说,硫酸铵浓度6g/L以上就有明显效果;对羊毛来说,就酸铵浓度6g/L有明显效果。
(3)染色温度、pH值和时间:当染色温度超过95℃时,羊毛和蚕丝的上染率接近,再升高温度到100℃,羊毛的上染率超过蚕丝纤维。
染液pH值降低,染料在两种纤维上上染率增大。
因此,适当降低pH值,有利于染料上染。
但羊毛的等电点比蚕丝低,染色时对pH值较为敏感,当pH值高于5时,上染率就明显下降。
从两种纤维同色染色出发,pH值宜为5~6。
随着染色时间增长,两种纤维上染率增加。
当染色时间达90min时,两种纤维上染率接近最大值,同色性也较好。
再延长染色时间,则羊毛颜色因上染率偏高而偏深。
综上所述,蚕丝/羊毛复合丝织物的参考工艺:染料x(按织物重量),硫酸铵5~6g/L,pH值为5~6,温度95~98℃,时间约90min,可适当放些匀染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對羊毛進行絲光處理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 化學方法,如氯化法處理陋、生物酶處理、低 溫等離子體處理、氯化/樹脂處理,但都屬於 鱗片剝蝕處理,存在纖維損傷。採用物理方法, 如羊毛加撚拉伸細化等,對羊毛纖維異形化和 鱗片的壓扁,由此產生光澤和羊毛的細化。化 學絲光還可使纖維更易染色,且染色後色澤更 加鮮豔。因此,充分利用絲光處理的有利因素, 減少纖維的損傷,優化絲光羊毛染色以及整理 工藝條件,是絲光羊毛後加工和應用中的實用 問題。[3]
二、研究方法
為了克服嚴重影響染色品的手感及鮮豔度。而採用 了酸性蛋白酶處理與染色同浴進行,利用酸性蛋白 酶破壞羊毛纖維表面的鱗片層,增強染料對羊毛纖 維的穿透能力,以其改善其染色性能,目的是為了 降低羊毛的染色溫度,防止羊毛常規沸染會使羊毛 損傷。
三、羊毛/蠶絲紡織品作為比較
蠶絲和羊毛同屬蛋白質纖維,但它們的化學和物理 結構與性能有很大差別。從蠶絲和羊毛的結構來看, 它們都是天然蛋白質纖維,分子中含有氨基、羧基、 羥基等極性基團,都可以用酸性、金屬錯合、中性、 活性、直接等染料進行染色。又由於它們的極性氨 基酸含量、結晶度和取向度不同,在同浴染色時, 吸收染料性能(如上染速率、擴散速度和平衡上染率 等,有很大差別,要想使它們色澤濃淡和色相一致 難度較大) ,而羊毛纖維中酸、鹼性氨基酸的含量 分別是蠶絲絲素的6倍和4倍。且羊毛的回潮率、比 表面積、內部容積等數值亦比蠶絲大。因此,羊毛 的化學反應活潑性比絲素高。
四、結果
而羊毛經絲光加工處理後,鱗片被部分去除, 減少了染色障壁,使絲光羊毛染色時上染迅 速。最大染色速率可高於未絲光加工處理後 的羊毛10倍。 然而採用酸性蛋白酶處理與染色同浴進行得 知:
1.可以降低染色溫度、節約能源、縮短染色 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羊毛纖維的低溫 短時間染色。
2.可以避免常規處於高溫長時間沸煮、導致 羊毛纖維的受損、可改善羊毛纖維的外觀 品質提高羊毛製品的品質。
一、前言
羊毛織物為人類歷史記載中最古老的織品,距 今至少八千多年的歷史,羊毛具有柔軟與強韌的特 質,纖維彈性佳,觸感舒服,又具良好的還原性。 因此羊毛織物摺疊後,都能很快回復原狀,不易變 形。加上其纖維結構可緊密糾結,其強韌的特性不 需透過針織 、縫製等加工,可完全一體成形。
且羊毛織物的保暖性佳、防水性強、不易燃燒、 不易褪色、涼爽抗熱、染色效果也佳。[1]
[3] 胡玉波,徐衛林,于偉東;絲光羊毛染色性能變化 的對比;毛紡科技;2008年第8期;P10-13
[4] 梅飛;羊毛/ 蠶絲紡織品同色染色技術;染整技術;
3.由於生物酶綠色環保、低溫染色又可以減 少染色時的蒸發,可以改善環境。
五、參考文獻
[1]羊毛氈手創館 /2007/03/b log-post_1227.html
[2] 高樹珍,李祥,馮豔;羊毛纖維染色性能的研究;齊 齊哈爾大學學報;第24卷第6期 2008印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