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湿地保护空缺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分析湿地是指地表覆盖有植物,或地下水位高于地表较长时间形成的土地。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重要载体,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水资源调蓄、灌溉和防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与破坏,这也使得湿地保护成为当今环保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1.法律法规的制定及执行存在局限性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湿地保护条例》,并且在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中也有相关保护湿地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湿地在土地使用上的权益纠纷问题多发,导致保护难度加大,一些地方政府在面对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时难以做出权衡,往往更偏向于经济利益,使得湿地保护法规的执行受到阻碍。
2.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不完善在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主要由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各级政府机构负责,但是由于湿地保护管理的责任划分、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并不完善。
一些地方政府对湿地的管理认识不足,对湿地保护的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导致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着薄弱环节。
3.缺乏有效的监测与评估手段湿地生态系统复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与评估来了解其变化趋势和保护状况。
目前我国在湿地监测与评估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些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更新较为滞后,导致在湿地保护管理决策和实施中缺乏科学依据。
1.生态旅游开发存在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湿地生态旅游逐渐兴起。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地方经济收入,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存在过度开发,盲目追求投资规模和游客数量,而忽视了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2.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存在问题在一些地区,由于对湿地资源的认识不足,导致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过度开垦湿地,大量开发湿地资源,破坏湿地生态环境,使得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湿地保护不足的例子

湿地保护不足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湿地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保护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下面就来看看一些关于湿地保护不足的例子。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湿地保护现状。
中国是湿地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湿地类型,包括沼泽、湖泊、内陆河和河口湿地等。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许多湿地面临开发和污染的压力。
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的湿地已被填埋、开垦用于建设,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减少。
这不仅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除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压力,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导致湿地保护不足。
农业活动的过度开发和化肥农药的使用,都会导致湿地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在一些地区,由于政府管理不善、监管不力,导致湿地被不法开发商非法占用,进而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威胁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全球气候变暖也对湿地保护构成了挑战。
据科学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这些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湿地的退化和沿海城市的水患,而极端天气事件则可能导致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为了解决湿地保护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政府需要加大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湿地保护法规和政策体系,确保湿地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
需要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需要积极开展湿地保护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共同参与湿地保护工作。
湿地保护不足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湿地保护工作,才能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湿地保护问题,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二篇示例: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处,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摘要】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湿地面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本文通过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管理不到位、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监管、制定科学规划等建议。
未来应加强湿地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通过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评估和总结,为未来湿地保护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湿地保护管理, 湿地利用, 现状分析, 问题分析, 建议, 效果评估,总结, 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 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湿地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各国纷纷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和措施。
当前湿地保护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监管不力、生态恢复效果不佳、利益驱使过强等。
通过深入研究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对于更好地实现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推动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2 研究目的湿地是珍贵的生态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本文旨在通过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政策、提升湿地保护水平提供借鉴和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探讨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其成因和影响;二、剖析当前湿地利用的现状,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三、总结国内外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四、评估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效果,为未来政策调整和决策提供依据。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水体、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一种自然生态系统,是稀缺而珍贵的自然资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将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湿地保护管理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面积在不断缩小,湿地景观逐渐破碎化。
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湿地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但由于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湿地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到破坏和减少。
湿地利用方式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湿地资源的经济利益,并忽视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育。
针对湿地保护管理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湿地保护意识的普及。
通过宣传教育和媒体报道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管理的认识,增强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湿地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更加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湿地的合法保护。
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保育。
通过湿地生态水系的修复和改善,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在湿地利用方面,我们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推动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
在湿地利用规划中,充分考虑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确保湿地的合理利用,并减少对湿地的破坏。
加强湿地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
将湿地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产业,发展湿地旅游、湿地农业等产业,提高湿地的经济效益,并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推动跨界湿地合作,加强国际间的湿地保护与管理合作,共同保护湿地资源,促进全球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湿地保护意识,加强湿地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保育,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才能实现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具有浸润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及特定植被的生态系统,是稀有和珍贵的自然资源。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不当利用,湿地面临严重威胁和破坏。
本文将分析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目前,湿地保护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 法律和政策不完善:湿地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导致湿地面临更多的破坏。
2. 缺乏有效的监测与评估:湿地的监测与评估工作不够完善,导致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了解不足,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
3. 基础设施建设与湿地利用冲突:由于湿地一般地势较低,易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常常与湿地的生态功能相冲突,导致湿地的水文条件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4. 公众的环境意识不足:大多数人对湿地的认识有限,缺乏湿地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导致对湿地的不当利用。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湿地保护法律和政策:加强对湿地保护的立法工作,制定更具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法律和政策,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良性循环。
3. 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的跨部门合作机制:湿地保护管理需要不同部门的合作,如水利、环保、林业等,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共同制定湿地保护管理措施,确保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4. 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升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
5. 促进湿地可持续利用: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推动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开展科学的湿地经济开发,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加强立法、监测与评估、跨部门合作、公众教育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实现湿地保护管理的目标,并保护好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及保护空缺分析研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3、优化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强对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统一管理和监管力度,确保 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4、加强科学规划:在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 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同时,要 根据湿地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规划方案,确保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 性。
保护空缺分析
1、保护意识不足:由于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多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居 民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忽视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此外,一些 政府和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于短期利益,忽视了对湿地的保护。
保护空缺分析
2、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针对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一些破坏湿地环境的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此外,在湿地保护与开发的权衡 中,往往存在法律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严等问题。
保护空缺分析
3、管理体制不顺畅: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涉及多个部门的管理,如林业、水 利、环保等。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畅,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不足,导致保护工 作难以形成合力。
保护空缺分析
4、缺乏科学规划:在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 划也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保护区在设立和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 虑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导致保护效果不佳。
谢谢观看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以下解 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提高保护意识:加强对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 湿地价值的认识。通过开展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活动,增强公众对湿地的了解 和重视程度。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湿地资源是地球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对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我国湿地资源正处于严重的退化和破坏状态。
保护湿地资源、实施湿地管理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湿地面积减少。
人类活动导致湿地被填埋、垦殖、围垦等,湿地面积日益减少。
二是湿地生态系统破坏。
湿地是复杂的生态系统,不仅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也是具有自净能力的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导致湿地的污染和破坏,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是湿地物种濒危。
湿地是许多重要以及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湿地的破坏导致很多湿地物种濒临灭绝。
针对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需要采取以下管理对策:一是加强湿地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
制定和完善湿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实施和监督,提高湿地保护的法律效力。
二是加强湿地监测和评估工作。
建立湿地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湿地的变化情况,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植被恢复、土壤修复等手段,恢复湿地的原始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四是推行可持续利用湿地的经济发展模式。
积极探索湿地可持续利用的经济模式,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五是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严峻,但通过加强湿地法律制度建设、湿地监测和评估、湿地生态修复、推行可持续利用湿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和教育工作等管理对策,可以实现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为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湿地是指由于气候湿润或地下水位高而积聚并滞留水分的特定地理区域。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包括水质净化、保护物种多样性、防洪抗旱等等。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我国湿地资源正面临不同程度的威胁和破坏。
保护湿地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并不乐观。
目前,我国湿地面积总量在全球位居前列,但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开发等因素,在过去几十年中,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许多湿地已被填塞、围垦或污染,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湿地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我国有相关的湿地保护法规,如《湿地保护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包括法律执行力度不够、执法效果不显著等。
湿地保护的政策配套和经济激励机制也有待完善。
在管理对策方面,加强湿地保护意识和教育宣传非常重要。
公众对湿地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缺乏了解,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和行动是必要的。
加强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更加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湿地保护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对湿地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管理。
珍稀湿地生物栖息地的恢复和保护,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保护湿地的植被、水质等环境要素,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
加强跨部门的合作和联防联控机制。
湿地资源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需要形成多部门协作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湿地资源的管理、监督和保护。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但通过加强湿地保护意识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管理以及加强跨部门的合作,可以有效促进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理区上的空缺
我国西北(西北区和华北区 等内陆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如 新疆、甘肃、宁夏和陕西等地的 内陆湿地非常独特,拥有一定数 量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但 基本是空白区,但有相当的潜 力!
4、大小规模配置上的 缺陷
由于受制于申报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的最小面积限制,我国国 际重要湿地大多为大中型湿地, 缺少小型湿地类型。
17、甘肃(2/8/20个)
18、四川(1/5/30个)
19、香港(1/特区)
20、山东(1/4/7个)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1、国际重要湿地在各大区的分布:数量多少依次排列是(按照占 比多少排名):
东北区>华东区>华南区、华中区>青藏区、西南区>西北区
反映了我国东北区、中国沿海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湿地集中三个分 布区的地理分布格局,说明中国政府申报的国际重要湿地的空间布局基本合理。
挑选候选名单的五条原则
1、尽可能在空缺的行政区里补缺:
在下述行政区内补缺:北京、河北、天津、安徽、山西、宁夏、河南、 陕西、新疆、重庆、贵州等。
2、尽可能在空缺的地理区里补缺:
在我国西北的西北区和华北区等内陆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内陆湿分布区 区里补缺。
3、尽可能在空缺的湿地类型上补缺:
如内陆干旱和半干旱区的湿地类型、河流湿地类型和两栖类和水生植物 等的栖息地和生境。
22、北京(0/0/2个) 23、河北(0/2/13个) 24、天津(0/1/3个) 25、安徽(0/3/7个) 26、山西(0/0/7个) 27、宁夏(0/1/9个)
9、内蒙古(2/7/29个)
28、河南(0/3/12个)
10、上海(2/2/2,,其中一个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29、陕西(0/4/22个)
4、生物多样性特征极为丰富
4)主要栽 培植物、家养 动物和淡水鱼 类种质资源丰 富,是世界上 八大农作物起 源中心之一
influence
四、长江经济带的自然资本
自然资本(水系、水和水能资源)
长6300公里,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水资源总量 96.16亿立方,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 倍,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逊河和刚果河。
科学发现2:发现生产力与温度相关
经济生产力会随着年平均温度先上升,并在13摄 氏度时达到顶峰,当年均温度超过13摄氏度并继续 升高时,经济生产力就会下降。
美国斯坦福大学M. Burke团队通过分析1960年到 2010年间166个国家的经济数据发现,生产力和温度 之间的关系是全球适用的,自1960~2010年以来一直 保持不变,而且在富裕国家、贫穷国家、农业生产 部门和非农业生产部门都表现出了同样的规律。
自然资本(航运资源)
总通航程7万公里,占全国70%以上,通航里程居世界之首; 长江干支流航道与京杭大运河共同组成中国最大的内河水运网。
自然资本(土地资源与主要产粮区)
耕地2460多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1/4,农业生产值占全国 农业总产值的40%,粮食产量占全国的40%,水稻产量占全国的70%。
自然资本(水系、水和水能资源)
上游:岗托水电站、岩比水电站、波罗水电站、叶巴滩水电站、拉 哇水电站、巴塘水电站、苏哇龙水电站和昌波水电站八个梯级电站 中游:上虎跳峡、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 和观音岩八座梯级水电站 下游: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和向家坝水电 站四座世界级巨型梯级水电站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历史研究》(1934—1961)
中华文明:长江流域的文明
(在中国的历史地位)
长江流域的文明(旧石器时代早期—元谋人为例)
旧石器时代(170万年):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 早属于“猿人”阶段的人类化石,是长江流域人类活动悠久历史的 有力证明。
长江流域的文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长阳人为例)
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空间分布的空缺分析
1、行政区上的空缺
一共有11省市自治区没有国际重 要湿地,包括北京、河北、天津、安 徽、山西、宁夏、河南、陕西、新疆、 重庆、贵州等,也就是说大于三分之 一的行政区内,没有国际重要湿地分 布。
3、湿地类型上的空缺:
1)中国西北和华北区的内陆干 旱和半干旱去有非常非常独特的湿 地类型,特别是新疆全境、甘肃大 部、宁夏黄河流域和内蒙古西部;2) 河流类型的国际重要湿地严重空缺; 3)如两栖类和水生植物等的栖息地 和生境。
长江流域的文明(史前文明-盘龙城为例)
4000至6000年间:长江中游地区的原始人已经过着以稻作农业 为主、渔猎为辅的定居生活,创造出较高水平的原始社会文化。
商代遗址(3000年前):江西清江美城和湖北黄陂盘龙城,已 发展了和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基本相同的文化。
长江流域的文明(古代文明的多样性)
楚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吴文化、越文化、徽文 化、赣文化、江淮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闽文化、 潮州文化、客家文化
中国分省国际重要湿地名称、批次、管理
部门与数量排行
1、黑龙江(8/19/32)
2、云南(4/5/21个,四个中三个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3、广东(3/6/13个,三个中一个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4、湖南(3/3/23个,其中二个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5、湖北(3/7/18个,三个中一个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6、青海(3/4/7个,其中二个在同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7、吉林(2/9/18个) 8、辽宁(2/4/17个)
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地位(中国城市群格局)
长江流域湿地面临巨大威胁
各种形式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寒草甸放牧过度
influence
干流和支流水电站密布
城市化过程加剧
沿江布局大量需水而排污企业
肆无忌惮的挖沙
围湖造田和江湖阻隔
滥捕与大规模养殖
大规模基本建设(如铁路,公路和港口)
五、中国国际重要湿地 空缺分析
我国列入名录的数量与全球总量之比的 巨大差距
(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7年中国生物多样 性的价值为39.33万亿元,而GDP为7.94万亿元)
重要启示
至今迄今为止,人类生存与发展主要 还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巨大服务功能, 而不是人类创造的财富!
人类享受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时,并没 有支付任何费用,导致我们不懂的尊重自 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自然》,2015年
经济生产力与温度相关
经济生产力与温度相关
地表四大类资源与空间分布
生态资源—光照、温度、降水、大气、土壤、风 和地热等
生物多样性资源—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 矿产资源—能源、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 空间资源—领空、领海、海岸线,港口、航道、
路由等
世界地形的空间分布
世界年降雨量的空间分布
南宋以后,
长江流域更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三、长江流域的自然特征
长江流域的自然特征(一)
1、 多样地形地貌,包括高原、峡谷、山地、丘陵、河流和 湖泊。
2、世界上同纬度最大的通江、浅水和草型湖泊群以及密集 的支流。
长江流域的自然特征(二)
3、生物多样性特征极为丰富
1)具有国际意义 的生物多样性地区 多,包括:
什么是长江大保护 的科学依据?
—兼论中国湿地保护空缺分析
陈家宽 李 琴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 南昌大学 流域生态学研究所
2016.11.03
我们不但需要大保护的热情, 更需要大保护的智慧。
陈家宽
雍怡
一、重大科学发现 对长江大保护的启示
科学发现1: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远大于GNP
——《自然》,1997
2、我国国际重要湿地主要集中三大类型湿地:
1)湖泊湿地17个 2)滨海湿地15个 3)沼泽湿地13个 4)河流湿地1个
说明了中国政府申报的国际重要湿地较为充分的反映了我国湿地最有特 色的三种类型,其中青藏高原的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为世界最为独特的湿地 类型。
3、我国的国际重要湿地都是大中型湿地类型:
证据2:工业文明
证据3:中国重要经济区格局
京津唐——渤海湾经济区
东北经济区
中国重要湿地分布
渝蓉经济区
长三角经济区
武汉-长沙经济区
珠三角经济区
中国重要经济区分布
二、中华文明的溯源
—长江流域的重要地位
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 文明形态,但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 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种强大 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influence
青藏高原高寒湿地 秦岭太白山地区 川西高山峡谷地区 两湖平原湿地区域 长江河口湿地等。
长江流域的自然特征(三)
3、生物多样性特征极为丰富
influence
2)各种生物类 群中的关键类群 都有。
3)三个层次 (生态系统、物 种、遗传)上生 物多样性程度极 高
长江流域的自然特征(四)
4、我国的国际重要湿地都有对应的确有保障的保护与管理机构:
已经批准的47个国际重要湿地中,分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33个,占 71.7%,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有8个,占17.4%,国家湿地公园的3个,占6.5%, 特别行政区的1个,没有查到的对应机构的国际重要湿地有1个。
46个国际重要湿地中,有林业系统主管的有37个,环保系统主管的3个, 农业系统主管的有3个,海洋系统主管的有2个,香港特别行政区主管的有1个。 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相对集中管理。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10万——1万多年前):在长江上、中游 地区有云南“丽江人”、四川“资阳人”、湖北“长阳人”的化石 和石器。
长江流域的文明(史前文明—河姆渡文明为例)
环太湖(现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太湖流域,上海等区域) 马家浜文化(主要遗址:罗家角遗址、马家浜遗址、圩墩新石器遗址、常州 果园遗址等) 崧泽文化(主要遗址:崧泽遗址) 良渚文化(主要遗址:良渚遗址、三皇庙村寺墩遗址) 浙江东部 河姆渡文化(主要遗址: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 江西 吴城遗址 湖南 炭河里遗址 彭头山文化 玉蟾岩遗址 湖北 屈家岭文化 石家河文化 四川 大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