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
高一【美术(人美版)】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教学设计 (1)

以德胜门国家汉办旁,掩映于城市玻璃幕墙中的一座古代未知民居遗址的实拍图片作为本课导入。
图片显示的是授课教师偶然亲见的一个场景:四梁八柱的房子,只剩下梁柱构架,一看就是一座传统建筑的遗址。
它的周围都是现代建筑,使它看上去像是一个巨大的盆景,虽然没有被拆除,却也没有被特别保护。
这个现象,令人沉思,这或许曾是一座民居院落的中心建筑。
这类建筑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可能批量消失,被人为拆除;也可能迄今为止依然屹立在某处,孤独而强烈地昭示着它曾经辉煌的存在。
1950年前后,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屡次发出要保护和整理北京文物古迹的呼吁,先生说:“北平的整个形制既是世界上可贵的孤例,而同时又是艺术的杰作,城内外许多建筑物是历史上、建筑史上、艺术史上的至宝。
”提出问题一:传统古建筑,在我们当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何去何从?【设计意图】在当代城镇化进程中,每个人的身边多多少少都会有在过去记忆里屹立至今的传统建筑。
它们历尽时间的磨洗,穿过空间的桎梏,延续至今,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它们或完整或残破,被呵护或被遗忘,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风貌或格格不入,或惊鸿一瞥,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选取身边亲见的一个古建遗址与学生交流,也想要借此传递一个理念:人与环境共生,每个人都应该从关注与思考身边的事物做起,环境变化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提出问题二:衣食住行,与每个人休戚相关。
时间行进到当代,现代人在居家生活中由实用出发而产生的对住宅的通风、采光、用水等要求也比古人更苛刻。
换句话说,古代建筑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居住需求,我们为何还要保存它们呢?(一)技术之巧通过本单元前面两个主题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我国的传统建筑之精工细作、园林之优雅唯美有了清楚的认知了。
我国的木构建筑体系独步世界,并成为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学习范本。
凭借传统建筑中的榫卯连接、木柱承重、立柱位于高出地表的石座之上等工艺技术,屹立千百年而不倒,成为当今国内外不懈研究的课题。
诗意的栖居——中国人的宜居梦想

诗意的栖居——中国人的宜居梦想“诗意的栖居”,最早出自诗人荷尔德林的诗作:“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因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借用并赋予其哲学内涵而闻名。
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的栖居”,是想明白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解释人的“本真”的存在是什么,并非指物质层面上的东西;过分的追求物质的东西就会让人的生活失去“诗意”,从而陷入苦闷。
这里的“栖居”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占有居处,或者是物质性获得的筑居,而是为了获得与心性相通的、使自己心灵得到安置和张扬的精神居所,是关于人生境界的至高情怀。
“人自由地居住在大地上”是一种诗意,这种充满诗意的自由情怀就是人与自然的契合与融合。
2000年,我在《理想家园》一书中,明确的将“诗意的栖居”理念引入人居环境学建设,认为美好的居住就应该是“诗意的栖居”,就应该是满足物质与精神双重生活需求的美好家园,它既能为人们提供生物体所需的寄居空间,更能为人们获得与自然相融相生的精神愉悦创造条件,从而回归中国人追求美好人居环境的矢志不渝的梦想和情怀。
一、“诗意栖居”的文化理想中国人的本性是尚诗的,中国文化始终是充满诗意的文化。
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习惯于“诗性”的思维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诗性智慧”。
众所周知,《诗经》是中国汉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诗经·硕鼠》中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shǔ)!三岁贯女(rǔ),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yuán)得我所!……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作者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
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公开课】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一.传统建筑在城镇化进程中还有保存价值吗
2.“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
苏州 拙政园 明
一.传统建筑在城镇化进程中还有保存价值吗
3.“以人为本”精神内涵
朗香教堂
故宫局部
二.如何协调中国当前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1)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古民居村落
二.如何协调中国当前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2)成功范例
意
大
巴
利
黎
佛
城
罗
市
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轴
萨
线
二.如何协调中国当前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周庄水乡古镇(双桥)苏州
二.如何协调中国当前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二.如何协调中国当前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3)措施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内罗毕建议》对城
2.我们应该怎样建设有自己民族特点的诗意家园呢?
3. 考察家乡城乡建设中一座传统建筑的改造状况,也可 选择我国的一座传统建筑,了解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改造状 况,并完成一份简要的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
艺术世界,是人类世界的美好意 境与思想结晶。建筑艺术 是无声之韵,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载体,在当代 城市发展进程中,建构人、城市和自 然的和谐关系意义重大,愿 诗意地栖 居,让生活更加艺术化。
一.传统建筑在城镇化进程中还有保存价值吗
现代社会对建筑的功能要求: 通风、 采光、 用水、 密封、 安全性等
一.传统建筑在城镇化进程中还有保存价值吗
几百年来,前门 箭楼饱经历史沧 桑,成为历史变 迁、祖国荣辱的 一个见证。
杨保军诗意栖居——人居环境的最高境界

杨保军诗意栖居——人居环境的最高境界30周年学术报告会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在北京市规划院建院3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以“漫谈诗情画意”为题,带来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学术报告。
报告饱含诗人的浪漫与规划人的情怀,表达了对人文素养的追求,对“诗意栖居”的思考。
【诗意栖居——人居环境的最高境界】天地之道,一刚一柔;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城市工作有其理性、科学的一面,同时也有诗情画意的一面。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这意味着城市的中心工作开始从发展经济转向建设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的最高境界可以借用海德格尔的一句话来描述,即“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其哲学内涵是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而非仅指物质层面的追求。
因此,人居环境要关注大多数平常人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的生活需求,建设美好家园,既能为人们提供作为生物体所需的寄居空间,更能为人们获得与自然相融相生的精神愉悦创造条件,从而回归到追求美好人居环境的梦想和情怀。
未来的城市建设,要有诗情画意,才能称之为成功。
【诗情画意的城市典范——杭州】2016年G20峰会使全世界开始关注惊艳亮相的杭州,杭州的好山好水好人文,代表着人们生活追求的梦想,而引领未来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要素,使杭州得以孕育出适合新经济发展的土壤和环境。
“诗情画意”四个字,正是杭州独有的景观风貌特色,而杭州之美,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西湖的湖光山色。
元代有诗云,“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
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现代人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可以用很多科学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而古人则更多凭着审美和诗意来展现城市的形象。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出了一幅画卷般的西湖,令人百游不厌。
【高中美术】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

【设计意图】
探讨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脱节的原因,从而引出学生对传统建筑的保存与否的思考。
小组讨论
1、现代建筑对现代建筑功能的要求?
2、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的矛盾?
在两个发现型问题的提示下,引发学生的疑问点,并展开讨论。
学习任务二
如何协调中国当前城市发展与谷建筑保护的关系?(城市开发过程中传统古建筑保护不当的根源)
3.认识构建人、城市和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陶冶审美情操,唤醒学生保护传统与自然的意识和态度(文化理解)
学习重点
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点,核心是学会认识古建筑的价值。
学习难点
学习处理矛盾,并对保护和建设古建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学习准备
教具:视频放映,经典图片。
学具:绘画工具。素描纸、铅笔等
教研共案
个性调整
小组讨论:
1、探讨开发商如何进行旧区改造与更新
2、讨论两种方案的可行性
a传统材料建现代房子
B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结合
学习任务四
为什么要构建人、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设计意图】
本主题的总结部分,强调了人、城市、自然的和谐发展观。
传统文脉被现代性逐渐溶解,在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完全由技术构造的物质空间里
【设计意图】
探讨传统建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及意义,引起对传统建筑的关注、并引发思考保护传统建筑的目前存在的问题。
城市开发过程中对古建筑保护不妥当,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
1、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关系?
2、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传承与保护中国的传统建筑?(修旧如旧、异地重建、修缮一新、一拆了之、民宿)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课件】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技术之巧
⭐艺术之美
⭐思想之深
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传承 的最主要的载体
古建筑具有技术、艺术、文化 等深层价值,保护它们是我们 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
当今的城市现代化进程 和传统建筑保护之间经 常产生冲突
如何协调当前城市发展与 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1976年的《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对城市发 展和古建筑保护提出了一些措施:
第一,对建筑群首先要鉴定,对其空间演变以及它的考古的、历史 的、建筑的、技术的各种资料要进行整整体体分分析、析鉴定。它是需要拆除,还是保护。 第二,若建筑群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要素,要把这些时期都显示出 来。 第三,要预防过量旅游对建筑群造成的破坏,避免各种污染。 第四,在保护修缮的同时,要采取恢复生命力的行动,使它们能长 期存在下去。
像是吴冠中画笔下的旧时江南水墨 画,白墙黛瓦连绵成片美如画。
③有民族文化特点 ④人、城镇、自然关系和谐
和谐的现代人居环境应该是什么样子?
①适应现代人居生活需求 ②传承当地文化脉络 ③有民族文化特点 ④人、城镇、自然关系和谐
为什么要构建人、城市和自然的 和谐关系?
“钢筋水泥的森林”景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有了更 多的期待。城市不仅仅是工作、居住 的场所,更应该是绿色的城市。 人们生活在城市水泥森林,少了精神 归属感。
忽视历史传统和地方特点,缺乏人文景 观文化。
杭州富阳区古村落——文村
②传承当地文化脉络
杭州富阳区古村落——东梓关村回迁房
深灰色的屋顶及檐口与大片的白色石墙形成鲜明对比
白与灰的对比、线与面的对比 粉墙黛瓦营造出江南独有的文化景观
高一美术《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课件

粮仓改造后北立面和室内展 厅主轴
思考:结合你身边的古建筑和历史城镇,就如何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参 考下表谈一谈你的想法。
谁保护 资源特征 保护观念 形式和方法 形式和特征
民间资本/ 地方政府/ 国家相关部
门
场所/聚落/ 风景区
经济因素/ 美学的考虑 /形式的确
认
遗址公园/ 乡村博物馆 /风景名胜
区
生态旅游/ 景观房产/ 功能混合
现代巴黎的城市面貌
拿破仑三世与塞纳省长奥斯曼
城市空间格局的改造 对其社会职能的改造
巴黎改造前的贫民窟景象
巴黎改造后的下水道管线
巴黎与北京(清末)城市布局
巴黎改造前的贫民窟景象
探究任务
观察深圳地图,思考深圳的城市轴线在哪里?是以什 么形式组织和表现的?给了你怎样的美感体验?
桐城一处修复后的建筑物图片。大家在肯定工作进展后,开始质疑修复得不 专业、草率。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大门和墙壁。
有业内人士分析左家大屋的部分用砖,是装饰砖(假砖)贴上去的,不是砌 的,批评没有修旧如旧。
了解内情的本地人士透露:“整个修复过程并未 请文物部门专家指导和把关,北大街修过的古建筑错乱频 出。比如瓦工基本不了解桐城民居建筑的基本做法,错误 不一而足。这是又一种破坏,叫修复中国当代杰出的建筑学 家、建筑师、建筑教育家。他曾设计过南京原国民 政府外交部大楼、上海大戏院等100多处建筑,所 著的《江南园林志》是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经 典著作。
冯纪忠,建筑师、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的奠 基者,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冯先生的著作 和设计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建筑的一种新文人 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其深邃的建筑哲学思想融入 建筑教育和文化传播系统中,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 具有深远的影响。
《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

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四单元第三课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中第四单元第三课。
现代化进程与我国的人居传统之间存在普遍又繁杂的矛盾与联系,本课涉及问题多,覆盖古建保护、历史城镇保护,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建筑设计等方面,知识容量大,授课时应避免面面俱到,力求做到将有助于解决学生在现代化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问题理清脉络,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深化课本内容。
建议设置2个课时。
课时1,古建筑和历史城镇保护;课时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学生将通过这两课由问题至现象,再在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由浅入深地了解、感受,探索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之间迸发的灵感与火花。
【学生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
作为高中生,已经具备良好的思维和辨析能力,对身边存在的与美有关的问题也十分敏锐,但仍需要掌握正确的美术鉴赏知识才能顺利将问题进行拆解和分析。
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初步的审美感知能力,但在文化理解方面,需要在课程和教师的帮助下,建构新的知识框架,以此为基础,才能增加其探索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古建保护的内容和方式,感受其历史沿革,领悟古建保护的内在精神;宏观把握历史城镇保护的主旨,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身边历史城镇的续存;基本了解北京和巴黎在城市规划的历史,掌握城市轴线的相关知识;感受传统文化在现代人居环境的回归和新发展,联系实际试作相关思考。
【教学设想】1.学生课前完成“学习任务一”,即回忆、收集身边有古建筑或历史城镇的资料,并按其保存状况的四种状态:一拆了之、修缮一新、修旧如旧,异地重建予以分类。
2.教师要掌握以下两点学情:(1)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模糊认知;(2)北京和巴黎城市规划的不同之处宜准备相应视频资料,以保持课堂活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深圳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城市面貌切入,回溯深圳曾经作为历史城镇的起点,并结合课前的“教学任务一”,请同学们考察,了解深圳建设中古建筑和历史城镇的状态,并在课堂上作简单陈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辋川别墅3D复原图
王维在辋川期 间写了很多诗。比 如“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鹿柴》); “独坐幽篁里,弹 琴复长啸”(《竹 里馆》)。这些诗, 在艺术上达到了极 致的高度,为后人 营造出一个清寂疏 旷、淡然天真的美 学境界。
《瑞鹤图》绘彩云缭 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 飞鹤盘旋,鸱尾之上, 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 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 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 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 氛。
城市特点: 1.城市建设以教堂为中心设置。 2.道路以教堂为中心向处放射 成蛛网状。 3.市政广场是城市的中心(政 治权力、经济、市民生活) 4.教堂高楼是城市独立的纪念 碑和标志性建筑。
圣母百花大教堂
圣母百花大教 堂,是世界五大教 堂之一。佛罗伦萨 在意大利语中意为 花之都。教堂位于 意大利佛罗伦萨历 史中心城区,教堂 建筑群由大教堂、 钟塔与洗礼堂构成, 1982年作为佛罗伦 萨历史中心的一部 分被列入世界文化 遗产。
瑞鹤图 绢本设色 51CM×138.2CM 赵佶 宋 辽宁省博物馆
宋徽宗运用界画技巧,将庄严巍峨的 宣德门描绘得细致入微,几乎可以看清殿 脊上整齐排列的块块灰瓦、飞檐上只只瑞 兽的造型和檐下木质斗拱的紧凑结构。
汴梁宣德门是北宋东京皇城的正南 门,是北宋皇宫标志性建筑。宋都开封 历经千年磨砺,黄河水患吞没了北宋皇 宫,宣德门已荡然无存。
辋川别业 [ 唐 ] 王维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辋川图(局部) 纸本设色 29.9CM×480.7CM 王维 唐(宋人摹本) 美国西雅图美术馆
王维44岁左右时,为 供“志求寂静”的母亲 以修行静养,于“蓝田县 营山居一所”,即辋川别 业。此后苦心经营为一 片山水胜地,成为他“诗 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巴黎旧城的围合式布局
放射型城市规划 建林荫大道 限定建筑高度、风格类型和街 景水平线 重建地下排水系统
奥斯曼在1853年受拿破仑三世任命,负责整 个巴黎城的改造工作,拆除了60%的旧巴黎建筑, 重新规划并开辟了放射状的道路系统,使这个中 世纪的核心城市能四通八达。
巴黎从里到外分为五圈,类似北京的 一到六环。
明朝富商沈万三故居
周庄鸟瞰图
2019年,周庄镇总接待游客 602.6万人次。
“科学保护、合理发展”
保护为旅游创造条件 旅游发展为古镇保护提供基础
协调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周庄是怎么做的?
1.建立地方法规 《周庄古镇保护暂行办法》。 2.周庄成立古镇保护委员会和古镇保护专家组,以《内罗毕建议》为指导,进行周庄的古镇保护工作。 3.规定了周庄古镇保护区,对古镇区进行整体性保护。同时在古镇区之外另划辟新区。 4.成立古镇保护基金会。
1862 年 , 意 大 利 佛 罗 伦萨精美绝伦的古建筑和保 存完好的历史街区被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它是世界级的 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作, 既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繁荣的商业和文化重镇的历 史见证,又是充满永恒之美 的举世闻名的浏览胜地。
佛罗伦萨
16世纪的佛罗伦萨城市布局
佛罗伦萨受古罗马的影响,城市布局中的传统因素很强, 建筑中一直保留着稳定,平展,简洁等古典建筑的特点。
宣德门3D复原图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学习任务一
小组合作,通过考察,了解本地城乡建筑中传统建筑的改状况, 并完成简要的调查报告,在课堂上汇报。
“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都城是规则、方正、中 轴对称的城市
根据《考工记》复原的王城图
作为皇城的北京古城始建 于元朝,在明清形成完整的结 构,厚实的城墙沿着如今二环 路前三门大街一线,共有“内 九外七皇城四”20个城门—— 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城 四门。
二、
?
学习任务二
小组合作,探讨城市开发过程中古建筑保护不当的现象,分析问 题产生的根源。
电影《悲惨世界》中描绘的旧巴黎。 革命者占领街道,自制堡垒,等待国王的 军队前来进攻。
故事大致发生在1815年-1832年,巴 黎改造前的法国。
电影《悲惨世界》画面
巴黎这个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优雅最迷人的 城市,并非一直如此具有吸引力。恰恰相反,18世 纪的巴黎,街道狭窄拥挤、昏暗、臭气熏天,是欧 洲最肮脏的城市。甚至太阳王路易十四也受不了巴 黎的恶劣环境,搬到了郊区新建的凡尔赛宫。
践行《内罗毕建议》又一例:
伦敦大英博物馆加建 保留原有古典式建筑主体,将中间的庭院加盖钢架玻璃顶,玻璃顶的重量由老建筑的内侧墙及圆 形图书中心的外侧墙承担。这样不仅将这个著名建筑完整地保留下来,而且增加了博物馆的面积,为 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明亮的广场空间。
巴黎发达的地下排水系统,至今运转良好, 被公认为最完美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工程。由 此,巴黎旧貌换新颜,一改中世纪恶臭、肮脏 的旧面孔。
纪录了奥斯曼重塑巴黎的版画
奥斯曼对巴黎的大手 术至今仍饱受争议,一如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城 的改造。是如梁思成建议 的保护老城区,向外建设 新城;或是推倒重来。我 们如奥斯曼一样选择了后 者,拆毁大面积的胡同、 古建筑,然后重新建设。 雨果的观点——反对去旧 建新,为那些幸存于时间 和战火的老建筑却毁于人 手感到惋惜和痛心。
周庄,是一座江南小镇,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周庄始建 于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 周庄位于苏州昆 山,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于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周庄镇60%以上的民居 仍为明清建筑,仅0.47平方公里的古镇存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
西直门城楼东立面(1951年)
朝阳门箭楼西立面(1955年)
崇文门城楼北立面(1950年)
从1952年起,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以及皇 城四门陆续被拆除。
前门箭楼 明 北京
1950年前后,我国著 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成曾 屡次发出要保护和整理北 京文物古迹的呼吁:“北 京的整个形制既是世界上 可贵的孤例,而同时又是 艺术的杰作,城内外许多 建筑物是历史上、建筑史 上、艺术史上的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