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变形记论文

合集下载

卡夫卡变形记我的异化时刻作文

卡夫卡变形记我的异化时刻作文

卡夫卡变形记我的异化时刻作文卡夫卡变形记我的异化时刻作文篇一《变形记》里可以看出,卡夫卡是一个很具有同情心的作家。

以下《变形记读后感范文》由读后感网中外名著读后感频道为您提供,希望对您写读后感有所帮助!小说的一开头看起来十分简单:“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作者没有交待任何原因,格里高尔清早一起来就变成一只甲虫,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虚幻的怪事了,在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

奇怪的是,并没学什么法术的格里高尔,对自己的变形似乎早有准备,几乎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异和惶恐。

就象他只是患了头痛脑热一样。

整个过程中,他只说了一句“我出了什么事啦?”尔后,他又象正常人似的想他的差事,想着他五点钟要去赶火车。

当家里人因叫不开门在外面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当他的声音里“有另一种可怕的叽叽喳喳的尖叫声同时发出来”的时候,他似乎没事儿似的,认为“仅仅是重感冒的征兆,是”旅行推销员的职业病“。

看到这里,我很好奇,究竟为什么格里高尔会变形?变形以后的他会有怎样的遭遇?这些都吸引着我迫不及待的看下去。

看完后,我不禁掩卷沉思,格里高尔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惜委屈并彻底牺牲了自己,推销员的工作对格里高尔而言是一种毫无乐趣的负担。

“我若不是为了我父母亲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不仅忍辱负重地工作着,而且在变成了大甲虫的时候,所着急的第一件事也仍然是上班不要迟到。

当父母亲及妹妹自己都把妹妹上音乐学院学习当成一种“不着边际的话”,当成“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美梦时”,“格里高尔却念念不忘这件事”,并“打算在圣诞前夜隆重宣布这件事”。

直到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成为亲人的负担后,格里高尔还要自觉地以自己的死来使亲人获得解脱。

但就是这样一种对亲人的彻底的自我牺牲,其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格里高尔身体健康,每月能拿回工资供养全家的时候,他是这个家庭里一名堂堂正正的而且受人尊敬的长子,但当他一旦患了不治之症,失去了公司里的职务,因而无法与家庭保持这种经济联系的时候,他在家庭里的一切尊严很快被剥夺得一干二净,甚至连维持生命的正常饮食都无人过问。

变形记主题作文卡夫卡

变形记主题作文卡夫卡

变形记主题作文卡夫卡“嘭!”一声巨响,我从睡梦中惊醒。

迷迷糊糊中,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无比沉重,仿佛被一座大山压着。

我试图伸展四肢,却发现自己动弹不得。

我费力地睁开眼睛,眼前的景象让我目瞪口呆。

原本熟悉的房间变得异常巨大,我的床就像一片广阔的平原,而我,竟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我的身体覆盖着坚硬的甲壳,一节一节的,像个会移动的盔甲。

六条细长的腿,此刻也变得粗壮有力,却完全不听我的使唤。

我的脑袋上长着两根长长的触角,不停地晃动着,仿佛在探索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

我试图从床上爬起来,可是我的身体太笨重了,每动一下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

好不容易翻了个身,却“砰”的一声掉到了地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

这一摔,让我头晕目眩,眼冒金星。

“哎呀,这可怎么办呀?”我心里焦急地想着。

我望着那高高的床,感觉就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山峰。

我尝试着用我的六条腿往上爬,可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那床腿就像光滑的柱子,我根本找不到着力点。

无奈之下,我只能在地上慢慢地蠕动。

我发现自己的视力也变得很差,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

我费力地朝着门口爬去,一路上磕磕绊绊,不是撞到了椅子腿,就是被地上的杂物挡住了去路。

“哎呀,我的妈呀!这是造了什么孽呀!”我一边爬一边嘟囔着。

好不容易爬到了门口,却发现门是关着的。

我用头顶着门,试图把它推开,可是那门却纹丝不动。

我又用我的腿不停地踢打着门,希望能引起外面人的注意,可是除了发出一些微弱的声响,什么用都没有。

就在我感到绝望的时候,我听到了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我的心里顿时燃起了一丝希望,我大声地呼喊着:“救命啊!快开门!”可是从我嘴里发出的,却是一阵奇怪的嘶鸣声。

门开了,是妈妈。

她看到我变成了这副模样,吓得尖叫起来:“啊!这是什么东西!”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妈妈,是我呀!我是你的儿子!”我拼命地喊着,可是妈妈根本听不见。

我沮丧地瘫倒在地上,心里充满了失落和恐惧。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也不知道该如何变回原来的样子。

汉语言文学论文 谈《变形记》中“变形”的内涵

汉语言文学论文 谈《变形记》中“变形”的内涵

摘要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讲述了推销员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故事。

“由人变虫”这一写作手法在西方作品中经常见到,在此文中,作者运用变形手法主要通过格里高尔的生理“变形”,萨姆沙家经济状况的“变形”,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来揭示人与自我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扭曲,反映了工业文明下、人性却不断沦丧的悲哀,格里高尔从人变成虫,看似不经意,实则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变形;扭曲;抗争AbstractRepresentative of Austrian writer Franz Kafka's "Metamorphosis," Gregory told the salesman into the story of the beetle.” From person to change bug” works of the writing style often seen in the wes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mainly through the use of distortion technique Gregor physical "deformation", Samsa family economic status of the "deformation", Georgiain the Gore family's psychological, "deformed" to reveal the people and self, between man and society, the distor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reflecting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he human tragedy has continued to decay, Gregory Seoul from the people into insects, seemingly inadvertently, but in reality has deep social meaning and value. Kafka, the master of modernism, to see how he describes the process.Key words: deformation; distortion; protest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引言.. (1)一、身体变形 (1)二、家庭经济状况变化 (3)三、家庭关系的异化 (5)结语 (8)参考文献 (9)谢辞 (10)咸阳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引言“变形”是指对常态的偏离,是人类通过外在形象的改变实现对原来本质特征的异化。

卡夫卡变形记论文

卡夫卡变形记论文

本科课程论文姓名杨倩琼班级汉语言专升本131学号201350513104课程名称外国文学任课老师吴剑《变形计》中的人物浅析摘要:《变形计》讲述的是以旅行推销员为生的主人翁-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身体的变化,亲人对自己态度的变化都让格里高尔的人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也体现了卡夫卡艺术上最为鲜明的荒诞特色。

关键字:格里高尔葛蕾特甲虫一、格里高尔文中的格里高尔,是一个工作勤勤恳恳,善良弱者的形象。

旅行推销员这个职业对他来说,是一个累人的差使,长年累月在外奔波,不仅饮食低劣无规律,而且也没有推心置腹的朋友可以互相依赖和倾诉,每天浑浑噩噩的上班下班。

格里高尔心里虽有抱怨,但从没想过放弃,因为父母欠的债要靠这份工作来偿还,还需五六年才能解脱,所以格里高尔还是为此坚持着。

在他变成一只甲虫后,却没有任何过激的反应,而是坦然自若的状态,一句心里活动“我出了什么事?”道出了唯一的反应。

我想这对他来说就是一场噩梦,但他却如此淡定,仿佛早有准备似的,让人开始难以理解。

在通读整篇小说之后,会发现格里高尔变身为甲虫与整个社会是相关的,社会的生存压力,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导致格里高尔惨剧的发生。

变身后,他还是为接下来赶车上班,领导对他迟到的态度一系列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想,这就说明了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他对这个家庭有担当,不想因为自己连累家人。

小说第一部分说到,家人敲门叫他起床时,他暗自为自己锁门的行径感到庆幸,这一点说明了格里高尔与家人的关系并不亲昵。

在变身后,听着父母,妹妹的谈话,一开始他因能让家人住在这样一个不错的房子里生活而感到自豪,但又害怕因为自己,这一切的平静、舒适与满足的日子都要恐怖的告一结束。

五年没做事的父亲,身材因此发胖,行动也多有不便的他也面临着外出工作;患有气喘病的母亲,不能挣钱养家,只能在家干干家务活;而年仅十七岁的妹妹,花样年华,应该尽情享受着少女生活的年纪,也因家境的变化而需外出找工作度日等等情况都让格里高尔感到苦恼和自责。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一、本文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卡夫卡的《变形记》这部作品所蕴含的荒诞与真实。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社会寓意和强烈的荒诞感,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变形记》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早晨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随后他的生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对这一荒诞情节的描绘,卡夫卡展现了一个充满压迫、异化和孤独的世界,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扭曲。

文章将首先概述《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以便读者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分析作品中的荒诞元素,包括人物形象的荒诞、情节的荒诞以及社会背景的荒诞,从而揭示出卡夫卡如何通过荒诞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包括对人性的揭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我们将总结《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如何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并指出其对我们理解和思考现实世界的启示意义。

二、荒诞的外壳:变形与异化卡夫卡的《变形记》以其独特的故事设定,呈现出一个荒诞而又令人震撼的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竟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设定本身便是荒诞至极,与日常生活经验背道而驰,然而,正是这种荒诞的外壳,让卡夫卡得以探讨更为深刻和真实的主题——变形与异化。

变形,在卡夫卡的笔下,不仅仅是指格里高尔身体上的转变,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逐渐失去自我、被异化的命运。

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旅行推销员,他努力工作,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然而,当他变成甲虫后,他的存在变得多余,甚至成为了家庭的负担。

这种转变,正是卡夫卡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境遇的隐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为劳动的工具,他们的价值往往被衡量为经济利益,而非作为个体的存在。

异化,则是这种变形的必然结果。

卡夫卡的《变形记》作文400字(10篇)

卡夫卡的《变形记》作文400字(10篇)

卡夫卡的《变形记》作文400字(10篇)卡夫卡的《变形记》作文400字(篇1)《变形记》是卡夫卡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说。

小说的主人卜公格雷高尔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推销员,长年累月到处奔波。

在一个普通的早晨,他从不安的睡眠中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更令他感到不安的是自己没能够按时起床赶火车上班。

他的父母和妹妹看到他没能按时走出自己的房间,都感到极度的惊讶。

然而,尽管他竭尽全力,也没能成功起床。

随后,公司的经理亲自登门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并且威胁他说,如果再不立即去上班就开除他。

在家人和公司经理的催促下,他挣扎着起床去开门。

可是,他的身体变化越来越大,起初还可以说话,但终于完全丧失了人的声音,整个人彻底的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的新形象吓跑了经理,几乎吓昏了母亲,于是被父亲粗鲁的用手杖赶回自己的房间。

从此格雷高尔成为家庭中的丑闻,成为亲人们的累赘,与他最亲近的妹妹都不再理解他,并且成了对他误解最深的人。

终于,家人不能够容忍他了,妹妹公然宣布人不能和动物生活在一起而他也由于长期不吃东西,最后悄然死去。

有人说,格雷高尔之所以会变形,就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个人受到迫害,不再可能作为真正的人而存在,因此发生了异化,变成了非人。

其实,我们从细节上可以看出,格雷高尔的变形仅仅是表面上的,他真正的内心仍然执著于以往的一切,没有大的改变。

换言之。

格雷高尔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异化”。

《变形记》中反复提到的是社会主义和家人对格雷高尔的误解,他的“真实形象”——一只巨大的甲虫一再让人们惊恐并遭到无情的拒绝。

在这些心酸的文字下面,潜伏着的是卡夫卡对于“绝对孤独”的体验和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之匮乏的痛苦描述。

卡夫卡笔下的“公司”和“家人”都不能够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他们绝不仅仅单纯指代他的单位领导或者他自己的父母和妹妹,因为卡夫卡所深切渴望的并不是宽容温暖的情感。

而且,事实上他的生活中视乎并不真正的缺少他们。

变形记论文3000字

变形记论文3000字

变形记论文3000字篇一:变形记论文《外国文学史》期中论文班级:新闻092 姓名:金添学号:070912210格里高尔一家人的“变形”金添(文学院新闻092,070912210)摘要:奥地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变形记》企图规避现实表面,挖掘指向心灵痛苦的。

小说通过“变形”手法,表现十九世纪西方现代文明掩盖下的种种弊端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心灵创痛,表现众多劳动个体的异化状态。

《变形记》中“变形”的真正指向绝不是人变成虫的意象,而是在格里高尔变形之后给这个家庭每个人带来的生活上思想上的变形,对这些人生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观、存在主义的变化扭曲的透视。

关键词:变形记;思想;变形《变形记》这一短篇小说,以一种平淡而绝望的笔调开头。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是小说的第一句话。

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好梦之后,他的世界顿时走了样。

在小说中变成甲虫前的格里高尔是一个为替家人还清债务而兢兢业业、忍气吞声工作的青年。

他的全部生活不外乎工作、责任、爱、家庭。

然而终有一天,他身体的形状的变异导致他的生活形状也随之发生变异。

躯体变成了甲虫但仍然有着人的思维和灵魂的格里高尔,躲在沙发底下,狭窄的空间里,观察和聆听着人们的行动和言语。

透过一扇扇“门”,格力高尔看到的只有人性的麻痹,自私冷漠,这让格力高尔更加的痛苦无助与孤独。

他挣扎,乞求聆听,但没有人能懂他,最后格力高尔被世界无情的抛弃,最终干瘪。

小说中,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之后,家人对他的态度是小说的主要冲突线索。

他的家人从最初的恐惧到爱恨交加,直到最后他们完全对他感到羞耻仇恨,以至于要驱逐他。

表面上变形指的是格里高尔由人变为甲虫,但实际上,在整个过程中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三个成员都经历着起伏的“思想变形”。

一、失去赚钱能力的格里高尔的悲剧在故事的一开始,主人公格里高尔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

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

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一、本文概述《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弗朗茨·卡夫卡经典作品《变形记》中异化主题的学术论文。

本文将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变形记》的简要介绍、异化主题的提出、以及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其异化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重要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而闻名。

该作品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由人变成甲虫的荒诞经历,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生存的困境。

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一异化主题,探讨卡夫卡如何通过这一主题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背景知识。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异化主题在《变形记》中的具体表现,包括主人公萨姆沙的异化过程、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以及人性的异化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异化现象,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卡夫卡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总结《变形记》中异化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指出卡夫卡通过这一主题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类困境的普遍性。

本文还将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卡夫卡作品和异化主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二、《变形记》概述《变形记》是卡夫卡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15年。

这部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寓言,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变成甲虫后的荒诞遭遇。

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个旅行推销员,他忠诚于工作,勤勉于家庭,然而突如其来的身体异化使他从一个有社会地位和职责的人变成了一只无法被社会接纳的甲虫。

这一转变不仅是对个人身份的颠覆,更是对整个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讽刺。

在这部小说中,卡夫卡巧妙地运用了现实与幻想、荒诞与逻辑的结合,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

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说《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1915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

这篇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极大讶异与关注。

《变形记》作为卡夫卡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体现了卡夫卡艺术上最鲜明的荒诞特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变形记》中的荒诞世界。

一、荒诞变形中透着真实
这是一篇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

卡夫卡用简单通俗的语言给我们讲了一个荒诞、非逻辑性的故事情节。

小说写了一个名叫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旅行推销员,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这是一件让人感到多么可怕和难以置信的事情: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

这可不是梦 (1)
接下来,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行为也是让人匪夷所思:面对突如其来的这个厄运,格里高尔·萨姆沙没有像一般人有的恐惧、害怕,而是非常平静地琢磨他作为一名推销员的艰辛,惦记着他得赶紧上路工作,思考着如何替自己找一个迟到的理由。

他实在觉得“身体挺不错,只除了有些困乏”!
这真是一件怪诞离奇、不可思议的事情,甚至连一点儿预兆都没有,更让人觉得荒诞的是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

虽然从外形到生活习性都已经虫化,他的“语言”和声音已让人听不懂,但他仍然有人的思维和理性,有强烈的生存要求和人性本能,清醒地活在人间,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母亲和妹妹葛蕾特对他的突然“虫化”后的焦急和同情。

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场恶梦之后,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和存在的事情,它完全是一个荒谬虚妄之说。

但由于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笔触,对格里高尔生活的社会环境做了极其逼真细致的描述,就使得荒谬虚妄之说落到了真实之处,产生了合乎真实的效果。

在作品中,主人公生活、工作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他在一家衣料公司里当旅行推销员,这是一件“累人的差使”,“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伙食……”,“这家公司的老板,对待雇员们粗暴专横、冷酷多疑,职员们只要有小小的差错,马上就会招来最大的怀疑”,“格里高尔只是为了养活家庭,为父母还清债务,一直谨小慎微、忠于职守地工作着”。

尽管如此,“旅行推销员在公司里不讨人喜欢,……大家以为他们赚的是大钱,过的是逍遥自在的日子”,由于“旅行推销员几乎长年不在办公室,他们就很容易成为闲话,怪罪和飞短流长的目标,可他自己却几乎完全不知道,所以防不胜防,直待他精疲力竭地转完一个圈子回到家里,这才亲自体验到连原因都无法找寻的恶果落到了自己的身上。

”作品中对格里高尔生活、工作环境真实细致的描述,使读者感觉到,格里高尔的异化和变形,并非是不可能的,而是完全可能的。

这样一来,人变成甲虫这种荒诞离奇的故事,竟成为真实可信的事了。

卡夫卡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去表现违反现实的事件,变荒诞为真实。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内心世界同他的外界行为却是一对矛盾体。

心里是想着逃避压力和责任的,但真有虫形,仍难以摆脱作为人的烦恼。

他认为这“纯属心理作用”,这一切不过是个幻觉,竟忙着挪动自己的虫子身体要赶往公司,直到秘书主任亲自登门问罪,格里高尔的内心
愿望才得以真正实现——咄咄逼人的怪样把平常趾高气扬的主任吓得逃跑,而他不再是那个受气包推销员。

自然他也真正地梦想成真,摆脱了与这份差事的瓜葛。

这显然比起他只是生了一场重病要来得干脆利落——因为在他老板的医药顾问看来,世界上除了健康之至的假病号,再也没有第二种人了。

格里高尔除了父亲挥动手杖赶他让他受点伤外,他竟发现他的食欲这时竟出奇的旺盛!
这个对于我们讲很荒谬不合情理的行为,恰恰是卡夫卡用反传统的思维方式给予我们一个“非理性”的真实———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骨子里头真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虫,因为只有成为一个寄生动物,才能摆脱作为人应承担的责任和烦恼,他才能获得彻底的自由。

我们在这充满着象征,寓意的梦魇世界里,荒诞的情节和非世俗常人的人物中找到了真实。

二、荒诞变形中的平淡叙述
初读《变形记》的人,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很不习惯的审美感受。

人们往往把这种不习惯归咎于作品中“人变甲虫”的内容。

如果硬要说我们审美时所感受到的“不习惯”确实与《变形记》的“变形”有关,那么这个“变形”的所指其实并不是格里高尔的变成甲虫,而是卡夫卡的美学,是他叙说格里高尔变形的话语方式。

昆德拉说:“卡夫卡,首先是一场巨大的美学革命,一个艺术的奇迹。

”[2]“这个人用它的晦暗不明的美学把我们置于一种难堪之中。

”[3]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说:“是卡夫卡使我懂得了可以用另外的方法写作。

”[4]作为卡夫卡美学革命的主要方面之一,即马氏所言的“另外的方法”,其实就是他在《变形记》等小说中所采用的“变形”了的话语方式。

如果说,卡夫卡的创作意味着一场“美学革命”,那么这场“革命”的起点当始于《变形记》开头的第一句话:“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个著名的开头用一个极为平淡无奇的语句,推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灾难性事件,也使我们“发现”了卡夫卡“变形”的美学的革命意义。

卡夫卡用合乎情理的叙述去表现荒诞的事件,使不合理的事件顺理成章的合理化。

作品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原是家庭中经济上的台柱子,他整日地为一家人的生活到处奔波,由于他的疲于奔命的工作,全家人的生活才得以维持。

然而,当格里高尔变形(实为突然生病致残)后,不但未得到家人们的关怀照顾,反而受到了厌弃冷遇。

母亲不敢也不愿意来看他。

妹妹葛蕾特起初曾对他表示同情和怜悯,她每天给格里高尔送来一些食物,但后来也懒得来照顾他了。

父亲更是两次打伤了他。

家里将格里高尔的寝室当了贮藏室,他整天躺在房间里最阴暗的地方,谁也不来看他照顾他。

他死后,不仅未引起亲人们的悲哀,恰好相反,他们好像除掉了一件沉重的包袱一样的轻快。

次日,一家三口人特地到郊外旅游,“车厢里充满温暖的阳光,只有他们这几个乘客,他们舒服地靠在椅背上谈起了将来的前途。

”亲属们的这种冷漠态度,实在令人愤慨。

但作者并未写出任何谴责的语言。

相反,他让作品给读者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亲人们对格里高尔的态度是合情合理,无可指责的。

为什么呢? 因为格里高尔已经变了。

他已不再是人,不但在体形上已不再是人,而且连语言和生活习性上都已不再是人了。

在体形上,格里高尔长着“坚硬得像铁甲一样的背”,“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好多块弧形的硬片”,“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这就是说,格里高尔变为甲虫,不是虚妄的想象,而是真正地从人形蜕变成甲虫形了。

既然如此,当然就要按最适合于甲虫生活方式的办法对待,那样才是合乎情理的,如果再按照对待人的方式去对待甲虫,反倒不合情理了。

《变形记》的这种将亲属们对格里高尔的极不符合人情天理的态度,用完全合乎情理的手法安排叙述,使得本来不合情理的事情,竟然完全变成了合乎情理的事情,使人不得不叹服卡夫卡真不愧为本世纪最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平淡、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