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供电方式
牵引供电-供电方式

牵引网供电方式的比较
AT供电方式特点 1) AT供电方式特点 25kV系统,供电电压比直供方式高一倍, kV系统 ① 2×25kV系统,供电电压比直供方式高一倍,电压 损失降为1/4 , 牵引网单位阻抗约为直供方式的1/4 损失降为 1 牵引网单位阻抗约为直供方式的 1 实际略高) 电能损失小,显示了良好的供电特性; (实际略高),电能损失小,显示了良好的供电特性; 牵引变电所的间距大,易选址, ② 牵引变电所的间距大 ,易选址 ,减少了外部电源 的工程数量和投资; 的工程数量和投资; 减少了电分相数量,有利于列车的高速运行; ③ 减少了电分相数量,有利于列车的高速运行; 牵引网回路是平衡回路,防干扰效果, ④牵引网回路是平衡回路,防干扰效果,可改善电磁 环境,并减少防干扰费用; 环境,并减少防干扰费用;
• •
IC 1
•
•
•
IC 2
I
•
•
•
C
I1
AC
U1
55kV
•
•
I2
T
IT 1
•
IT 2
U2
I1
′ U1
•
IF
′ U2
•
•
I2
F C
T
F
复线末端并联AT网络 复线末端并联 网络
电流分配关系
•
• •
I1
•
IC 1
•
IC 2
•
•
U1
•
I
•
IT 1
•
IT 2
U2
I2
′ U1
•
•
IF
′ U2
•
•
I2
I1
x
D
单线短回路中的电流分配
牵引网供电方式课件

4
•吸流变压器—回流线装置BT
在牵引网中,每相距1.5km—4km间隔,设置 一台变比为1:1的吸流变压器。吸流变压器设在分 段中央,其原边串入接触网,副边串入沿铁路架 设的回流线。回流线通常就悬挂在铁路沿线的接 触网支柱外侧的横担上。
牵引网供电方式
5
1—牵引变电所;2—馈电线;3—接触网;4—电力机车; 5—钢轨;6—回流线;7—吸流变压器;8—吸上线。
所以实际装置是在供电臂内设置长度不大的许多吸上 分段,每个分段仅长2—4km,每个分段中央设置一台吸 流变压器。分段以吸上线为界,吸上线一端接回流线,另 一端焊入钢轨。
牵引网供电方式
10
按照这种安排,半段效应长度大大缩小,且只有处在一个分段 中的机车的电流而不是牵引网总电流在该分段产生半段效应影响。
但当高速、大功率机车在这种电路中通过吸 流变压器分段时,在受电弓上会产生强烈电弧, 为了克服此缺点,后来发展了一种新的牵引网供 电方式—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
牵引网供电方式
12
1/2I
T
n2
n2
I
R
n1
n1
F
AT1 1/2I
AT2
T—接触网;R—轨道;F—正馈线; AT—自耦变压器 AT供电方式:由接触网T、正馈线F、轨道大地系统R以 及每隔一定距离的自耦变压器(AT)构成。 AT并联于接触导线与正馈线之间,AT中点与钢轨相连。
缺点:1. 电力机车处于吸流变压器附近时防护效果差。
机车电流经轨道与大地,然后经回流线流回,接触网在a、
b段中没有电流,而回流线中有电流,则在ab段的长度内
等于没有防护。
牵引网供电方式
9
回流线cd 中无电流,在 接触网cd 段的长度内等于 没有防护。
(完整版)牵引供电方式

—轨道大地回路,改变为距离相对很小的接触网—回流线线路。而且,
方向相反,它们
这样就达到了牵引供电回路比较对称的目的,显著的消
使牵引电流在邻近的通信线路中的电
方式牵引网结构复杂,造价较高,由于吸流变压器串入接触网,使得牵
BT分段(火花间隙),不利于高速、
BT方式的钢轨电位低,抑制通信干扰的效果很好。
接触网对机车的供电方式
1) 直接供电方式
牵引网结构最简,投资最小,但钢轨电位较高,的直接供电方式
DN供电方式:在钢轨上并联架空回流线(又
。
原来流经轨道、大地的回流,一部分改由架空回流线流回牵
其方向与接触网中馈线电流方向相反,架空回流线与接触网距离较近,
G入地。在钢轨对地泄漏电阻和机车取流较
AT区段中部加横向连接线CPW,将钢
并联于牵引网中,克服了BT串入网中BT分段的缺陷,使供电电压成倍
170%-200%),网上压
5) CC供电方式
同轴电缆内外导体间的互感系数很大,吸流效果和抑制通信干扰的效果均
BT和AT供电方式。CC供电牵引网阻抗和供电距离与AT方式相近,钢轨
以加长带有不同电位的两段钢轨之间的距离,此外,当
--回方式比吸--轨方式抑制通信干扰的效果好。我国采用的BT方式均为
-回方式,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也如此,而英国、法国、瑞典两种方式都有应用,
BT-钢轨方式。
1:1的特殊变压器,其特点是要求励磁电流小。吸
1.5-4km 设置
在两个吸流变压器中间,把轨道和回流线连接起来,这个连接
AF与T架设在同一支柱上。牵引变压器的次边以55kV,在供电臂上并接
。AT两半线圈匝数n1=n2,即原、次边变比为2:1,使供给接触网上的电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概述

1.1 牵引供电方式
2.BT供电方式
BT供电方式就是在牵引供电系统中加 装吸流变压器(3~4 km安装一台)和 回流线。这种供电方式由于在接触网 同高度的外侧增设了一条回流线,回 流线上的电流与接触网上的电流方向 相反,因此大大减轻了接触网对邻近 通信线路的干扰。采用BT供电方式的 电路是由牵引变电所、接触悬挂、回 流线、轨道及吸上线等组成。牵引变 电所作为电源向接触网供电;动车组 列车运行于接触网与轨道之间;吸
正馈线与轨道之间的电压也是25 kV。自 耦变压器是并联在接触悬挂和正馈线之间 的,其中性点与钢轨(保护线)相连接。 彼此相隔一定距离(一般间距为10~16 km)的自耦变压器将整个供电区段分成 若干个小的区段,叫作AT区段,从而形 成了一个多网孔的复杂供电网络。接触悬 挂是去路,正馈线是回路。接触悬挂上的 电流与正馈线上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因此其电磁感应影响可以互相抵消, 故对邻近的通信线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高
速 铁
项目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概述
路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概述
高速铁路的牵引供电系统,其本身没有发电设备,而是从电力系统获取电能。 目前,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方式有直接供电方式、BT供电方式、AT供电方式、 同轴电力电缆(coaxial cable,CC)供电方式、直供加回流线供电方式、单 边供电方式和双边供电方式等。
1.1 牵引供电方式
3.AT供电方式
随着铁路电气化技术的发展及动车组的投 入运行,传统的供电方式已不能适应铁路 发展的需要,各国开始采用AT供电方式。 AT供电方式就是在牵引供电系统中并联 自耦变压器的供电方式。实践证明,AT 供电方式是一种既能有效地减弱接触网对 邻近通信线的电磁感应影响,又能适应高
牵引网供电方式

• 直接供电方式
单边和双边供电为正常的供电方式,还有一种非 正常供电方式(也称事故供电方式)叫越区供电, 如下图所示。
1—故障牵引变电所;2—越区供电分区。
• 直接供电方式
越区供电是当某一牵引变电所因故障不能正 常供电时,故障变电所担负的供电臂,经开关设备 与相邻供电臂接通,由相邻牵引变电所进行临时供 电。这种供电方式称越区供电。因越区供电增大了 该变电所主变压器的负荷,对电器设备安全和供电 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只能在较短时间内实行越区 供电,是避免中断运输的临时性措施。
1 3 5 2
1
4
2
I2
I1
5
•1—接触网; •2—为轨道; •3—为回流线; •4—为吸流变压器,变比1:1,一次线圈串接入接触网, 二次线圈串接入回流; •5—为吸上线,一端接回流线,另一端与轨道或吸流变压 器线圈中点连接,以提供从电力机车到轨道的返回电流流 到回流线中去的通路。
这种装置的防护作用在于:把本来是尺寸很大的接触 网—轨道大地回路改变成尺寸相对很小的接触网—回流线 回路。 当牵引电流流经吸流变压器原边时,副边在回流线中 产生很大的互感电势。吸流变压器的作用也就是在接触网 和回流线之间集中地加大互感。即: 设吸流变压器原边电流为I1,匝数为ω 1;副边电流I2, 匝数为ω 2。根据磁势平衡关系: I 2 ω 2 ≈ I1 ω 1 又因为变比为1:1,则ω 1=ω 2,所以 I2≈I1 说明:采用吸流变后,只有变压器原边的激磁电流仍 流经轨道和大地,且电流数量很小。 如果不设吸流变,单凭接触网和回流线之间的分布互 感,仅约10-20%牵引电流经回流线流回。
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AT) 日本铁路为防止通讯干扰,在实行交流电气 化的前期,在牵引网中普遍应用了BT供电方式。 但当高速、大功率机车在这种电路中通过吸 流变压器分段时,在受电弓上会产生强烈电弧, 为了克服此缺点,后来发展了一种新的牵引网供 电方式—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
(完整版)牵引供电方式

接触网对机车的供电方式(1)直接供电方式牵引网结构最简,投资最小,但钢轨电位较高,对通信线的干扰感应最大, 主要适用于通信线路(主要是明线)较少或很易将受扰通信线迁改径路的场合。
基本型直接供电方式在法国、英国、原苏联都广泛应用。
牽引变电所 K(2)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简称 DN 供电方式:在钢轨上并联架空回流线(又 称为负馈线)。
增加回流线后,原来流经轨道、大地的回流,一部分改由架空回流线流回牵 引变电所,其方向与接触网中馈线电流方向相反,架空回流线与接触网距离较近, 因此相当于对邻近通信线路增加了屏蔽效果; 另外,钢轨电位大为降低,对通信线的干扰得到较好抑制。
还能降低牵引网阻抗,使供电臂延长30%以上。
牵引变电所 Z\l(3) BT 供电方式在牵引供电系统中加装吸流变压器-回流线装置的供电方式,称为吸流变压 器供电方式,简称BT (Booster Transforme )供电方式。
它是在牵引网中,每相 距1.5-4km ,设置一台变比为1: 1的吸流变压器,其一次线圈串接入接触网, 二次线圈串接在回流线中,(即吸流变压器-回流线方式,简称吸-回方式),或串吸流变压器-轨道方方式)。
吸轨方式需要自吸流变压器处作绝缘轨缝,将轨道进行绝缘分段,依靠吸流变压器的作用,使绝大部分回归电流流经由轨道和吸流变压器二次线圈流回牵引变电所。
与吸--回方式相比,吸轨方式造价要低得多,对接触网的运行维护也比较有利,对于地形比较困难,或穿越长大隧道的的电气化区段是有意义的。
但是, 对邻近线路的防护效果要差一些。
而且,在绝缘轨缝两侧的轨端之间可能出现数百伏的电压,对线路维修人员的安全是个威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可在吸流变压器出做两个绝缘轨缝,以加长带有不同电位的两段钢轨之间的距离,此外,当列车通过绝缘轨缝的整段时间内,吸流变压器由于副边线路被短路而失去作用。
吸--回方式比吸--轨方式抑制通信干扰的效果好。
牵引供电方式识别与应用—接触网供电方式(高铁牵引供电系统)

供电臂
牵引变电所
输电线
钢轨
机车 供电臂1 供电臂2
牵引变电所是沿着电气化铁 路线路分布,每个变电所有 一定的供电范围。通常把一 个变电所至其所供电的末端 称为一个供电臂。一个供电 臂的长度对应于线路的区间 数约为2-5个区间。
单线双边供电方式
牵引变当相邻两牵引变电所之间的两段接触网通过分 区所的联络开关连通时,则电力机车将从两个变电所 同时获得供电,这种供电方式称单线双边供电。
双边供电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列车可从两个牵引变电所取流,每条 馈电线的电流相对减小,从而可减小 牵引网中的电压损失和电能损失,有 利于改善供电臂的电压水平,降低铁 路的运营成本,且牵引变压器和接触 网悬挂的负荷较均匀。
牵引变电所与分区所的保护相应都要 复杂一些。同时,当两牵引变电所的 电压有差异时,还可能出现不平衡电 流,从而产生附加的电能损失等。
AT供电方式的特点 三大优点
(1) 供电电压提高一倍。 相同牵引负荷条件下, 接触悬挂和正馈线中的 电流大致可减少一半。
(2) 供电能力强。牵引网 单位阻抗低,大大减小 电压损失和电能损失。
(3)AT所处的接触悬挂无 电分段,电力机车通过 AT所时,受电弓上不会 产生强烈电弧,能满足 重载、高速列车运输的 需要。
BT供电方式的缺点
为何现在不采用BT供电方式了?
BT供电方式的缺点
①牵引网阻抗增大
②电压损失增大
由于每台吸流变压器是串联在 接触网回路中, 相当于串联了 一个较大阻抗。
与直接供电方式相比较,BT供 电方式的牵引网单位阻抗增大 约51%。
在相同负载电流条件下,BT供 电方式的牵引网电压损失相应 地增大约51 %。因此严重恶化 了供电臂的电压水平。
牵引变电所的几种供电方式

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装置,又称为牵引供电系统,其系统本身没有发电设备,而就是从电力系统取得电能。
目前我国一般由110kV以上得高压电力系统向牵引变电所供电。
目前牵引供电系统得供电方式有直接供电方式、BT供电方式、AT供电方式、同轴电缆与直供加回流线供电方式四种,京沪、沪杭、浙赣都就是采用得直供加回流线方式。
一、直接供电方式直接供电方式(T—R供电)就是指牵引变电所通过接触网直接向电力机车供电,及回流经钢轨及大地直接返回牵引变电所得供电方式。
这种供电方式得电路构成及结构简单,设备少,施工及运营维修都较方便,因此造价也低。
但由于接触网在空中产生得强大磁场得不到平衡,对邻近得广播、通信干扰较大,所以一般不采用。
我国现在多采用加回流线得直接供电方式。
二、BT供电方式所谓BT供电方式就就是在牵引供电系统中加装吸流变压器(约3~4km 安装一台)与回流线得供电方式。
这种供电方式由于在接触网同高度得外侧增设了一条回流线,回流线上得电流与接触网上得电流方向相反,这样大大减轻了接触网对邻近通信线路得干扰、BT供电得电路就是由牵引变电所、接触悬挂、回流线、轨道以及吸上线等组成。
由图可知,牵引变电所作为电源向接触网供电;电力机车(EL)运行于接触网与轨道之间;吸流变压器得原边串接在接触网中,副边串接在回流线中。
吸流变压器就是变比为1:1得特殊变压器、它使流过原、副边线圈得电流相等,即接触网上得电流与回流线上得电流相等。
因此可以说就是吸流变压器把经钢轨、大地回路返回变电所得电流吸引到回流线上,经回流线返回牵引变电所。
这样,回流线上得电流与接触网上得电流大小基本相等,方向却相反,故能抵消接触网产生得电磁场,从而起到防干扰作用。
以上就是从理论上分析得理想情况,但实际上由于吸流变压器线圈中总需要励磁电流,所以经回流线得电流总小于接触网上得电流,因此不能完全抵消接触网对通信线路得电磁感应影响。
另外,当机车位于吸流变压器附近时回流还就是从轨道中流过一段距离,至吸上线处才流向回流线,则该段回流线上得电流会小于接触网上得电流,这种情况称为“半段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接触网对机车的供电方式
(1)直接供电方式
牵引网结构最简,投资最小,但钢轨电位较高,对通信线的干扰感应最大,主要适用于通信线路(主要是明线)较少或很易将受扰通信线迁改径路的场合。
基本型直接供电方式在法国、英国、原苏联都广泛应用。
(2)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简称DN供电方式:在钢轨上并联架空回流线(又称为负馈线)。
增加回流线后,原来流经轨道、大地的回流,一部分改由架空回流线流回牵引变电所,其方向与接触网中馈线电流方向相反,架空回流线与接触网距离较近,因此相当于对邻近通信线路增加了屏蔽效果;另外,钢轨电位大为降低,对通信线的干扰得到较好抑制。
还能降低牵引网阻抗,使供电臂延长30%以上。
(3)BT供电方式
在牵引供电系统中加装吸流变压器-回流线装置的供电方式,称为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简称BT(Booster Transformer)供电方式。
它是在牵引网中,每相距1.5-4km,设置一台变比为1:1的吸流变压器,其一次线圈串接入接触网,二次线圈串接在回流线中,(即吸流变压器-回流线方式,简称吸-回方式),或串接在轨道中(即吸流变压器-轨道方式,简称吸-轨方式)。
吸轨方式需要自吸流变压器处作绝缘轨缝,将轨道进行绝缘分段,依靠吸流变压器的作用,使绝大部分回归电流流经由轨道和吸流变压器二次线圈流回牵引变电所。
与吸--回方式相比,吸轨方式造价要低得多,对接触网的运行维护也比较有利,对于地形比较困难,或穿越长大隧道的的电气化区段是有意义的。
但是,对邻近线路的防护效果要差一些。
而且,在绝缘轨缝两侧的轨端之间可能出现数百伏的电压,对线路维修人员的安全是个威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可在吸流变压器出做两个绝缘轨缝,以加长带有不同电位的两段钢轨之间的距离,此外,当列车通过绝缘轨缝的整段时间内,吸流变压器由于副边线路被短路而失去作用。
吸--回方式比吸--轨方式抑制通信干扰的效果好。
我国采用的BT方式均为吸-回方式,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也如此,而英国、法国、瑞典两种方式都有应用,挪威只用BT-钢轨方式。
吸流变压器采用变比为1:1的特殊变压器,其特点是要求励磁电流小。
吸流变压器的原边串接在接触网上,次边串接在回流线中。
间隔约1.5-4km 设置一台吸流变压器,在两个吸流变压器中间,把轨道和回流线连接起来,这个连接成为吸上线。
它是机车电流返回回流线的通路。
吸流变压器工作时,使接触网和回流线间集中的加强了互感耦合,设吸流变压器的原边电流为I1,匝数为w1,负边电流为I2,匝数为w2,根据变压器的原理,I1 w1= I2 w2,而w1= w2,所以,I1= I2 ,I1和I2的差别是I1种含有吸流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励磁电流流经轨道和大地,但数值很小。
吸--回方式能迫使由轨道回路和大地返回牵引变电所的机车牵引电流的绝
大部分经由回流线路流回牵引变电所,而不经由轨道和大地。
从而把本来距离很大的接触网—轨道大地回路,改变为距离相对很小的接触网—回流线线路。
而且,回流线中流回的电流与接触网内流过的牵引电流大小基本相等,方向相反,它们形成的电磁场相互抵消,这样就达到了牵引供电回路比较对称的目的,显著的消弱了接触网和回流线周围空间的交变磁场,使牵引电流在邻近的通信线路中的电磁感应影响大大的减小。
BT方式牵引网结构复杂,造价较高,由于吸流变压器串入接触网,使得牵引网阻抗变大,供电臂长度将减小;因存在BT分段(火花间隙),不利于高速、重载等大电流运行;但BT方式的钢轨电位低,抑制通信干扰的效果很好。
(4)AT供电方式
AT供电方式又称为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
自耦变压器(Auto-Transformer)是一种电力变压器,它并接与接触网、钢轨和正馈线之中。
这种方式由接触网、钢轨、正馈线和自耦变压器组成供电回路,并在接触网和正馈线之间每隔10-15公里并入一台自耦变压器,其中心抽头与钢轨连接,正馈线与接触悬挂同杆架设,架设于接触网支柱的田野侧。
在AT牵引变电所中,牵引变压器将110千伏三相电降压成单相55千伏,则钢轨与接触网间的电压正好是自耦变压器两端的电压的一半即27.5千伏。
AT线圈两端分别接到接触网(T)和正馈线(AF)上,其中点抽头与钢轨(R)相接,AF与T架设在同一支柱上。
牵引变压器的次边以55kV,在供电臂上并接AT。
AT两半线圈匝数n1=n2,即原、次边变比为2:1,使供给接触网上的电压仍按27.5kV馈出。
设机车取流为I,则AT原边电流为I/2,即牵引变压器次边为机车取流的一半。
由于接在T与R间和AF与R间的AT两半线圈是电压相等的,在理想情况下,T与AF中流过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正馈线如同BT方式中的回流线作用一样,因此可以对通信明线的影响进行有效地防护。
AT方式与BT方式相比,在机车取流相同情况下,从变电所至最靠近机车的AT间,接触网与正馈线上电流只有机车电流的一半,对通信明线干扰将大大减弱。
另外,在机车取流的两个AT间的区段内,机车电流总是由左右两侧接触网双边供给,方向相反,对通信明线的干扰互相抵消,因此具有更好的防护效果。
应当指出,实际上AT供电回路中的电流分布是非常复杂的。
电力机车在任意一个AT区间取流时,除相邻的两个AT供给电流外,供电臂上其它的AT也要向该机车供给部分电流。
机车电流通过该供电臂中所有AT的正馈线和钢轨之间的线圈与钢轨——大地形成的链形电路返回变电所,这种电流分布用一般的方法来计算将十分困难,通常都采用电子计算机计算。
实际的AT供电方式往往还增加一根接地保护线PW。
在AT处,保护线与接触悬挂金属支座或双重绝缘子中部相连,并与钢轨连接,在自动闭塞区段则与轨道电路中的信号扼流线圈中点相连。
保护线电位一般在500V以下,正常情况下不流过牵引电流。
当绝缘子发生闪络时,短路电流可通过保护线作回路而不经信号轨道电路.提高了信号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保护线又是随接触网支柱架空悬挂的,相当于架空地线,对接触网起屏蔽作用,减小对架空通信线的干扰,同时
也起到避雷线的作用,通过放电器G入地。
在钢轨对地泄漏电阻和机车取流较大的情况下,为降低钢轨电位,还可在AT区段中部加横向连接线CPW,将钢轨与保护线并接。
AT并联于牵引网中,克服了BT串入网中BT分段的缺陷,使供电电压成倍提高,牵引网阻抗小,供电距离长(改为直接供电方式的170%-200%),网上压损和能损都小,是一种适于高速、重载等大电流牵引的供电方式。
(5)CC供电方式
同轴电缆内外导体间的互感系数很大,吸流效果和抑制通信干扰的效果均好于BT和AT供电方式。
CC供电牵引网阻抗和供电距离与AT方式相近,钢轨电位较低,接触网结构较简单,对净空要求低,宜于重载、高速等大电流运行。
但同轴电缆的造价太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一般只在铁路城市、桥隧的低净空地段等特殊场合采用。
日本已在局部电气化区段使用,我国还在研究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