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张学良

合集下载

张学良观后感

张学良观后感

张学良观后感引言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的战争、动乱和变革。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张学良的事迹和贡献非常感兴趣。

最近,我看了一部描述张学良一生的纪录片,对他的一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张学良的深刻触动和感悟。

一、张学良的家世与成长背景张学良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父亲张作霖是中国东北军的创立者之一。

从小,张学良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他对于战争和军事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他小时候与父亲相处的场景,他的父亲严厉而又慈爱,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

这种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培养了张学良坚强的意志和军事才能。

二、张学良的历史贡献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军事家之一,他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不仅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还参与了一系列抗战胜利的战役。

纪录片中,我看到了张学良亲自指挥战斗、鼓舞士气的场景,他的领导才能和勇敢精神让我深深钦佩。

他始终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为保卫国家的尊严和独立奋斗到底。

三、张学良的人格魅力张学良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有思想和情感的人。

他在纪录片中的许多讲述和回忆,展现出他对家人、朋友和下属的关心和关爱。

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想法,善于团结和调动人心。

在纪录片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那是他亲自前往伤员住院的场景,他不仅慰问和鼓励了伤员,还为他们解忧解难。

这种人格魅力让我对张学良产生了更深的敬佩之情。

四、张学良的悔意与反思张学良的一生并不完美,他也曾犯下错误和做出伤害他人的决策。

纪录片中,他对自己曾经逼迫父亲追求权力的行为深感悔意,并表示自己懊悔不已。

这种悔意和反思展示了他作为人的成长和进步,也让我对他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五、对张学良的思考和启示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不仅对张学良的事迹和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人格和思想产生了更深的认同。

张学良的一生是一个充满曲折和挣扎的历程,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国家的利益。

关于张学良的作文

关于张学良的作文

关于张学良的作文嘿,咱今天就来聊聊那位大名鼎鼎、传奇得不得了的人物 —— 张学良。

张学良,那可是民国时期的一颗璀璨巨星,光芒万丈,耀眼得让人不敢直视。

他一出场,就仿佛自带背景音乐和闪光灯,那气场,简直能把周围的人都震得七荤八素。

这位少帅,生得那叫一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

据说,他往那一站,所有的姑娘都得心跳加速,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他的颜值,那可不是一般的高,简直可以和现在的大明星们一较高下。

要是那时候有选美比赛,张学良肯定能轻松夺冠,成为 “民国第一美男子”。

张学良不仅长得帅,还特别有个性。

他就像一匹不羁的野马,谁也别想轻易驯服他。

他想干啥就干啥,从来不受拘束。

有一次,他心血来潮,决定去参加一场舞会。

结果,他一进舞场,就成了全场的焦点。

那些贵族小姐们都争着和他跳舞,他呢,却挑三拣四,谁也看不上。

最后,他竟然拉着一个卖花姑娘跳起了舞,把那些贵族们气得直跺脚。

张学良的胆子也大得吓人。

有一回,他听说有个土匪头子在附近为非作歹,老百姓们苦不堪言。

他二话不说,带着一队人马就冲了过去。

那土匪头子一看是张学良,吓得差点尿裤子。

张学良却不慌不忙,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走到土匪头子面前,用手指着他的鼻子说:“你小子要是再敢欺负老百姓,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那土匪头子吓得连忙跪地求饶,发誓再也不敢作恶了。

张学良还是个多情种子。

他的爱情故事,那可真是丰富多彩,比电视剧还精彩。

他爱过的女人,那是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有个性。

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更是传为佳话。

他们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不离不弃,让人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据说,张学良被囚禁的时候,赵四小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给他做饭、洗衣、讲故事。

他们的爱情,就像一首浪漫的诗,让人回味无穷。

不过,张学良可不仅仅是个花花公子。

他也是个有抱负、有担当的男子汉。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毅然决定发动 “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这一壮举,震惊了全世界。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勇气。

我心中的张学良

我心中的张学良

我心中的张学良——读《张学良传》有感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说过,‚千古功臣‛四字最能概括张学良先生。

尽管在延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对这为曾经的英姿飒爽的大将军的评论总那么的两级分化,对他这人生的意义的评价是那么的褒贬不一,但是,在读了他老人家的传记之后,我个人来说,十分认同周总理的说法。

我认同说张将军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非说张将军是无瑕的完人,相反的,他身上待遇哦一个凡人应该有的真实感。

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纨绔子弟公子哥的习气,那是因为他是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呀。

谁生在那样的家庭,大体都得吃喝玩乐吧。

有人说他吃喝嫖赌抽俱全还能活100多岁如何如何的,尽是那四傲视说话,说那也是说说,权当玩笑罢了。

真正让张将军处于风口浪尖的,就只有那两件事,一是918,另一个,就是是西安事变了。

918事变,无需多说,作为守边大将,当时北中国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面对敌人的侵略不奋起反抗,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

我想在一点上,张学良将军自己也深深的自责,否则就不可能有以后发生的种种事情了。

但是我还要说一点,张将军有他自己的过错,那么作为当时中国最高领导者的蒋介石在处理918事变上也有着不可推卸的果实责任。

因为,他没有采取抵抗、反击的动作。

他面对侵略也是坐着看,然后祈求国联的调解,没有一点反抗外辱的气节。

英雌,我看来,918事变由一个突发的事件继而坐实成为东北沦陷的事实,不是张学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政局的责任。

再说西安事变,其实看过各种张学良的事迹,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张学良是一个非常忠厚非常善良的直性子人,甚至可以说相当单纯,这种性格的人处于一个这么重要的位置上,的确是很容易出事。

也许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的存在,才会有显示变得发生。

回到西安事变本身上,当时的张学良身背国恨家仇,头上顶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心情当然不是滋味。

而蒋介石调东北军去西北打仗,这既令东北军因远离乡土而致士气低落严重受挫,又因为蒋介石不停的催战而使华北面临的危机如遇加重。

张学良作文600字

张学良作文600字

张学良作文600字
《张学良》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很厉害的人的故事,他叫张学良。

张学良是个特别勇敢的人。

在国家遇到危险的时候,他一点儿也不害怕,勇敢地站了出来。

有一次,日本人侵略我们的国家,张学良和他的伙伴们坚决抵抗。

他们不怕敌人的枪炮,努力保卫我们的家园。

张学良还很有智慧呢!他知道怎么带领士兵们打仗,想出很多好办法来对付敌人。

他的勇敢和智慧让我们记住了他,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勇敢又聪明的孩子,保护我们的祖国和家人。

《张学良》
同学们,你们知道张学良吗?
张学良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当年,我们的国家被坏人欺负,到处乱糟糟的。

这时候,张学良站了出来。

他就像动画片里的超级英雄一样勇敢。

比如说,有一回敌人很强大,大家都有点害怕,可是张学良一点儿也不退缩,带着士兵们往前冲。

而且啊,张学良很聪明,他能想到很多奇妙的点子来对付敌人。

就像我们玩游戏,他总能找到获胜的方法。

因为有了张学良这样勇敢又聪明的人,我们的国家才能慢慢变好。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勇敢面对困难,用聪明的脑袋解决问题。

这样的人让我作文600字张学良

这样的人让我作文600字张学良

这样的人让我作文600字张学良
华声报讯:爱国将领、“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先生15日在夏威夷病逝,结束他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一生,尽管西安事变给他带来褒贬不一的
两极化评价,但是美国西部华人社区对这位改写中国历史的东北大将军,
一致给予功大于过的正面评价。

在洛杉矶,不少华人对这位中国近代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张学良
将军病逝,深感遗憾。

他们高度评价这位西安事变的主角,称他为一位不
折不扣的英雄。

南加州东北同乡会理事长蒋丽莎说,张学良将军在东北一直受到
民众极大尊敬。

因为他一直主张中国统一。

当年西安事变也是为了促进两
党合作,就像周恩来总理所说的,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英雄。

她说,
虽然张学良已经去世,但在东北老百姓心中会永远缅怀他的丰功伟绩。

三藩市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刘伟森推崇张学良的历史贡献,
说张学良对于促成中国统一以及加速中国全面抗日上扮演着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国民党驻美国总支部常委张人睿认为张学良整体上来说功大于过。

来自东北的华侨刘立男对张学良更是有一份至高的敬重,认为他
敢作敢当,勇于面对作为及承担过失。

作为一个东北乡亲,刘立男除了对
张学良有份无限的追思之外,还深深为张学良一生被幽禁而抱不平。

他说,国民党桎梏张学良的后半生对张学良极为不公平,张学良如果在对日抗战
结束后被放出,或许可以在国共关系上居中协调。

他希望大家将对张学良的哀悼之心化为力量,早日促成两岸统一。

少帅推荐信蒋夫人(3篇)

少帅推荐信蒋夫人(3篇)

第1篇您好!在此,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您推荐我国杰出的军事将领——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将军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我对张学良将军的简要介绍,以及为何推荐他给您的原因。

一、张学良将军的生平简介张学良,字汉卿,190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东北军领导人之一。

张学良将军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张学良将军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1928年,张学良将军接管了东北军,并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东北军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地方军队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将军坚决主张抵抗日本侵略,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

1936年,张学良将军与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抗日,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6年,张学良将军被迫离开大陆,赴美国定居。

二、推荐张学良将军的原因1. 爱国情怀:张学良将军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他坚决主张抗日,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展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 军事才能:张学良将军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军事将领,他善于用兵,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在他的领导下,东北军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地方军队之一,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改革创新:张学良将军在担任东北军领导人期间,积极推行改革,使东北军面貌焕然一新。

他主张军队现代化,提高士兵素质,为我国军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民主进步:张学良将军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主张民主、进步,反对封建专制。

在“西安事变”中,他迫使蒋介石抗日,为我国民主进步事业做出了贡献。

5. 个性魅力:张学良将军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他待人真诚、热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他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

我喜爱的名人——张学良_初一作文

我喜爱的名人——张学良_初一作文

我喜爱的名人——张学良
历史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张学良的故事,我便开始关注他,在网上我第一次看到他二十岁时的照片,一下子我便惊呆了,这分明就是从韩剧里走出来的英俊小生,真不愧是民国时期的"四大美男子"之一。

我早先以为他应该是五大三粗、胡子拉碴的花花公子,没想到竟如此的标致,尤其是那双清澈的眼睛,令他的气质优雅、沉静、云淡风轻,总之就这样被他征服了。

后来,我从网上下载了他的生平、经历、照片和演讲视频等包括他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的照片,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深刻的印象。

惊涛骇浪般的人生注定这位将军的不平凡,他用军人的作风掂量着国事、家事,所以他太独特,太大胆,太洒脱,太惊心动魄。

他经历了种种常人难以忍受的打击,父亲被日本人炸死,东北三省遭日本人践踏,三千万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恨家仇未报,他便靠吸食毒品来麻醉自己的神经,排遣内心的痛苦。

然而,他并未沉溺于哀伤太久,他用惊人的毅力戒了毒,忍受着毒瘾发作时万箭穿心般的痛苦。

历史的车轮轧过到现在,恐怕连张学良也料想不到他死后,现在的许多歌星、影星居然也因为压力大动不动就吸毒。

有的还因为压力大去自杀,不知道张学良地下有知会有何感想。

他是一个传奇,他在抗日演讲中的思路清晰,慷慨激昂,阐
第1页共2页
述能力极强已超过奥巴马的就职演讲。

他是一个神话,他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的惊世骇俗。

他不是贪生怕死,唯唯诺诺两头都不得罪的人。

他是一个浪漫的人,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与赵四小姐执着相爱。

他生活的那段历史因他熠熠生辉,每个角色都被他演绎得如此精彩,他不愧是一个伟人。

第2页共2页。

形容张学良的句子

形容张学良的句子

形容张学良的句子张学良,这是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

他就像一颗璀璨而又独特的星辰,高悬于历史的天空,闪耀着复杂而迷人的光芒。

我常常想,张学良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出生于富贵之家,本可以安享荣华富贵,做一个富家公子哥,整日里吃喝玩乐。

可是他没有。

他就像一头年轻而充满热血的雄狮,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心中装着家国天下。

他看着自己的国家被列强欺凌,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怎能无动于衷?张学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年轻的时候就掌握着东北的军权,那可是一方举足轻重的势力啊。

他手下的兵将众多,就如同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每一棵树木都是一名忠诚的战士。

当时的东北,在他的治理下本可以有一番新的气象。

他本可以在东北这块土地上大展宏图,建立起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

可命运却像是一个爱捉弄人的顽童,把他推向了更为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

咱们来聊聊他和蒋介石的关系吧。

蒋介石当时是国民政府的领袖,张学良就像是蒋介石麾下的一员大将,可这员大将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主见。

蒋介石让张学良“剿共”,可张学良心里清楚,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他就像是一个明眼人,看透了局势。

他深知真正的敌人是日本侵略者,在东北,自己的父老乡亲还在日本的铁蹄下受苦呢。

他怎么能忍心去攻打那些同样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共产党军队呢?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西安事变。

这西安事变啊,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张学良就像是一个勇敢的舵手,在狂风巨浪中果断地扭转了船的方向。

他不顾个人安危,扣押了蒋介石。

当时他心里肯定想:“我这么做是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民族的命运,我不怕得罪任何人。

”这一扣,就把蒋介石逼到了和共产党谈判合作抗日的路上。

这难道不是一种英雄之举吗?这就好比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所有人都在盲目地乱撞,而张学良一下子就找到了那扇通往光明的门,并且用力地把它推开了。

可是,张学良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蒋介石后来把他囚禁起来了。

这一囚禁啊,就是几十年的光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中的张学良——读《张学良传》有感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说过,“千古功臣”四字最能概括张学良先生。

尽管在延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对这为曾经的英姿飒爽的大将军的评论总那么的两级分化,对他这人生的意义的评价是那么的褒贬不一,但是,在读了他老人家的传记之后,我个人来说,十分认同周总理的说法。

我认同说张将军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非说张将军是无瑕的完人,相反的,他身上待遇哦一个凡人应该有的真实感。

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纨绔子弟公子哥的习气,那是因为他是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呀。

谁生在那样的家庭,大体都得吃喝玩乐吧。

有人说他吃喝嫖赌抽俱全还能活100多岁如何如何的,尽是那四傲视说话,说那也是说说,权当玩笑罢了。

真正让张将军处于风口浪尖的,就只有那两件事,一是918,另一个,就是是西安事变了。

918事变,无需多说,作为守边大将,当时北中国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面对敌人的侵略不奋起反抗,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

我想在一点上,张学良将军自己也深深的自责,否则就不可能有以后发生的种种事情了。

但是我还要说一点,张将军有他自己的过错,那么作为当时中国最高领导者的蒋介石在处理918事变上也有着不可推卸的果实责任。

因为,他没有采取抵抗、反击的动作。

他面对侵略也是坐着看,然后祈求国联的调解,没有一点反抗外辱的气节。

英雌,我看来,918事变由一个突发的事件继而坐实成为东北沦陷的事实,不是张学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政局的责任。

再说西安事变,其实看过各种张学良的事迹,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张学良是一个非常忠厚非常善良的直性子人,甚至可以说相当单纯,这种性格的人处于一个这么重要的位置上,的确是很容易出事。

也许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的存在,才会有显示变得发生。

回到西安事变本身上,当时的张学良身背国恨家仇,头上顶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心情当然不是滋味。

而蒋介石调东北军去西北打仗,这既令东北军因远离乡土而致士气低落严重受挫,又因为蒋介石不停的催战而使华北面临的危机如遇加重。

在中国人继续打中国人,与中国人团结一致、共御外辱这两个选项上,如果让其他的政治家去选择,也许他们会踟蹰不前,或希冀第三条路。

但是在单纯的张学良这里,没有其他的答案!选项对于他来说,其实就只有一个。

西安事变过去好久了,现在有些吃饱了撑着的人发出种种非议,他们就想不到如果没有西安事变,那么蒋介石当时势必调“中央军”精锐到西北打红军,双方如此消耗下去,到了七七事变之时,面对日军的突然侵略,我们中国人拿什么抵抗?可以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千钧一发之际,是张学良将军用一生的命运挽回了局势。

再次回到我的观点,就是张学良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是合格的中国人!不计私利的政治家,在政坛上也许会被看做傻瓜;不计私利的军阀,除了张学良将军找不出第二个。

西安事变只是张将军作为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一个失去故土的东北人,一个身背国恨家仇的将领的本能做法,真正让张将军永垂中华青史的,则是东北易帜那黑土地啊,奉系的地盘,可是张作霖和一帮能人将士用十几年打下来的。

作为东北的地方军阀,张家又怎会无条件服从任何人的号令?当时东北军又十万之众,打内战可使一股强大的力量啊,然爱国张家征得不买蒋家的账,蒋介石亦无可奈何。

更何况小日本视东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蒋介石又对日本人有三分惧意,所以南京国民政府对奉系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皇姑屯事件之后,把日本鬼子戏耍的恼羞成怒的张大帅被炸死,东北的大权,落在了不到30岁的张学良手中,东北的前途,也掌握在他的手里。

何况在东北举足轻重的元老们,大多看不上蒋介石,张学良大可自立山头树反对易帜。

在当时,如果换成是你或者我,那会怎么做?实话实说,凡有一点私心的人,都不会放弃这么巨大的利益诱惑而去服从一个刚刚和自己打完仗的政权。

但是张学良就是张学良。

1928年底,东北易帜,中华民族再次统一。

有人说,这不都是张学良一个人的决定吗?东北已经在自己的手里了,像将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这有什么难的?但是,这么说的人要知道,当时日本人的势力是有多大,气焰是有多嚣张;还要知道,当时东北高层内部的反对声有多激烈,张学良是顶住多少的压力。

况且,在当时的强权时代,如果一块领土没有国际法的认可,弱势的一方你是不可能守住的。

那外蒙古,从清代开始就是中国领土,但是到后来就是保不住。

东北也同意道理,如果张学良不易帜,那么东三省当时就不是国民政府管辖,以后出了什么事,你真的说理都没地方说,苏联人能让贫瘠的外蒙古独立了,要是某个列强硬是不放过沃野千里的东北黑土地,四万万人又有谁又底气说不?!所以说,东北易帜从形式上使中国完成了统一,从这以后无论哪条国际法,都不能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即便日本人强占东北并扶持傀儡政权,一样不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正是因为东北易帜,二战后东北才能顺利的回到中国的版图,从这一点上说,张学良将军当之无愧的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敢问在如今的台湾,又有哪一位仁兄,能像张伟人那般,站出来,宣布台湾易帜呢!时光流转,现在张将军早已作古,但是爱其巍峨的身影后,仍然断续传出人们的不小议论声。

在近现代的中国,有很多被追捧上神台的英雄;在当代的中国,被追封的英雄和被翻案的“好人”也不在少数,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张学良将军所做的、真正惠及后代的事迹呢?放弃私利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在先,力挽民族危局于即到在后。

还是那句话,他也许不是个精明的政治家,但是他是个对民族立有大功的中国人。

论张学良将军张学良将军,这位曾在中国历史上极具震撼力的人物。

当我品读他的一生时,内心颇有感触。

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从这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身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走进张学良将军。

东北易帜,是奉张割据东北地方政权一件大事,易帜以前,张是关外王,易帜以后,就成了地方政府,听命于国民党中央了。

从这一重大事件的处理,可以看出张学良之果断与民族气节。

因为在决定这个问题时,内有老臣宿将之反对,外受日本帝国主义之威胁利诱,要冲破这两大阻力,不是很容易的事。

回首1928年的东北,日本军阀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原期必然引起东北内部之混乱,可以乘乱攫取东北更多的权益,岂料张学良能平静无事继统大业,局势稳定,使日本无机可乘,乃改变手法,鼓励引诱张学良拒绝南方国民党之招降拉拢,由日本大力支持。

在东北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权,与南方抗衡。

可谓“日本人”之心,路人皆知。

日本处心积虑要侵吞中国东北,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向外扩张的基本国策,是决不会改变的,日本军阀是把中国的满蒙看作大和民族的生命线,对东北的侵蚀,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日本对张学良威胁利诱。

可见,武力权势无法使一个人改变自己的信念及对祖国的忠诚。

张学良心中明白:换不换旗这是关系东北前途,也关系中国大局的问题,日本不愿意我们换旗,其用心所在,大家都清楚,就是要要挟东北独立,但要俯首听命与他,做一个傀儡。

这等于出卖民族利益,成为历史罪人,再者,先大帅尸骨未寒,岂能认贼作父,良心上也不许。

要靖国难,报家仇,只有全国统一,合理对付日本,换旗以后,北伐军要进兵关外,师出无名,而且只要拥有实力,也不会失去自主。

张就这样冲破了外部与内部的阻力,东北易帜。

从此,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力量继续存在,这样,中国完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统一。

且不说家仇,试想,如果张学良将军在日本的诱惑下同意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政权。

众所周知,东北是日本打开中国的门户,如果日本阴谋达成,内外勾结,日本将以东北为根据地,进一步加快侵略中国内地的步伐。

用国的资源,人力攻打中国政府,杀害中国百姓。

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张学良将军将民族大义展现的淋漓尽致,更像日本人展现了国人的气节。

但为什么对于日本入侵东三省,东北军不抵抗?张学良在一次回答记者问题时,明确回答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可能要占领全中国,我想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借口扩大战事。

我们采取‘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最后不能‘杀不出血’。

杀到全中国来了,我们只能拼死一搏。

我承认那时判断失误。

”我想,除了所谓的“错估局势”,张学良可能还有不愿意直说的原因,那就是东北军根本不是日本关东军的对手,如果抵抗就是全军覆没。

包括张学良在内的中国军阀们,都使靠部队多少存在的,没有了东北军,就没有了张学良的地位。

张学良曾为争夺铁路权率东北军和苏俄军队交过手,结果大败,被迫签订屈辱条约。

那次惨败,等于向日本展示了东北军不是东北虎,而是纸老虎。

1933年3月热河一战,日本仅用128名先头骑兵,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热河省会承德,可想而知东北军的战力。

当时进攻东北的日本军队只有几万人,而热河失手,故张学良的体力和精力,知识和训练,都不是能够担当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的。

另外,张学良既无指挥能力,又不亲赴前线督师,但却恋权不放,陷东北百姓于水火,,贻误国家。

东北军的不抵抗使张学良东北易帜的英明黯然失色。

从整个抗战北京来看,蒋介石对张学良在东北不抵抗基本是持某种默许态度的,主要原因是蒋对当时中国和日本的军事实力悬殊有比较清醒的认知,倾向于忍让、不扩大事端,以争取事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学良采取不抵抗,在策略上也不完全是错,它可以为国民政府保存一定军事实力,以后从长计议。

因此可以说,东北不抵抗是张、蒋两人的共识。

东北军的不抵抗使学良东北易帜的英明黯然失色。

我个人认为张学良的不抵抗也都有他自己的酸楚。

如果张学良没有东北军做后盾,蒋介石恐怕不会容忍张的存在。

西安事变再一次将张学良将军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双十事变,全国的目光聚集西安。

张学良为什么发动兵谏?热河是受后,全国舆论沸腾,责骂政府无能、不抗日。

据大陆作家王朝柱的《张学来那个和蒋介石一书(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93年出版)中引用的张学良秘书王卓然当年的日记,热河失守后,蒋介石曾和张学良密谈,蒋介石说,现在全国群情沸腾,我们两人(指张蒋)同乘一条小船,现在风浪太大,必须下去一人否则船沉;将来军事平稳,下船的人再上来,张学良表示:“我身体不好,精神萎靡,东北失守…….这次热河失守,我更是责无旁贷。

愿引咎辞职。

”随后张学良下野,去欧洲“考察”。

从此张学良被人骂为不抵抗将军。

“本来是张、蒋的共识——为避免扩大事端而不抵抗,最后责任落在张学良一个人身上。

张学良的痛苦、压力可想而知。

在中国没人不知道张学良将军,但是最近几年不知道怎么了,对张将军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很多人甚至用很恶劣的语言攻击张将军,把很多不实之词加在他的身上。

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我善意的认为,这些人是历史盲,而不是别有用心。

如何评价张学良将军的历史功过呢?恐怕周总理说的“千古功臣”四字最能概括吧。

说张将军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非说张将军是无瑕的完人,相反的,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纨绔子弟公子哥的习气,谁让他是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呢?谁生在那样的家庭,大体都得吃喝玩乐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