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习题答案(新)
赵凯华陈煕谋《电磁学》第三版思考题及习题答案(完整版)

1、 在地球表面上某处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与它本身的重量相等, 求该处的电场强度 (已知电 子质量 m=9.1×10-31kg,电荷为-e=-1.610-19C). 解: 2、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基本电荷-e)最先是由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密立根设计的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个很小的带电油滴在电场 E 内。调节 E,使作用在油滴上的电场力与 油滴的重量平衡。如果油滴的半径为 1.64×10-4cm,在平衡时,E=1.92×105N/C。求油滴上 的电荷(已知油的密度为 0.851g/cm3) 解: 3、 在早期(1911 年)的一连串实验中,密立根在不同时刻观察单个油滴上呈现的电荷, 其测量结果(绝对值)如下: 6.568×10-19 库仑 13.13×10-19 库仑 19.71×10-19 库仑 8.204×10-19 库仑 16.48×10-19 库仑 22.89×10-19 库仑 11.50×10-19 库仑 18.08×10-19 库仑 26.13×10-19 库仑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推得基本电荷 e 的数值为多少? 解:油滴所带电荷为基本电荷的整数倍。则各实验数据可表示为 kie。取各项之差点儿 4、 根据经典理论,在正常状态下,氢原子中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 5.29× 10-11 米。已知质子电荷为 e=1.60×10-19 库,求电子所在处原子核(即质子)的电场强度。 解: 5、 两个点电荷,q1=+8 微库仑,q2=-16 微库仑(1 微库仑=10-6 库仑) ,相距 20 厘米。求 离它们都是 20 厘米处的电场强度。 解: 与两电荷相距 20cm 的点在一个圆周上,各点 E 大小相等,方向在圆锥在上。 6、 如图所示, 一电偶极子的电偶极矩 P=ql.P 点到偶极子中心 O 的距离为 r ,r 与 l 的夹角为。 在 r>>l 时,求 P 点的电场强度 E 在 r=OP 方向的分量 Er 和垂直于 r 方向上的分量 Eθ。 解:
(完整版)第六章酸碱滴定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6章思考题与习题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 2O ,H 2C 2O 4,H 2PO 4-,HCO 3-,C 6H 5OH ,C 6H 5NH 3+,HS -。
答:H 2O 的共轭碱为OH -;;H 2C 2O 4的共轭碱为HC 2O 4-;H 2PO 4-的共轭碱为HPO 42-;HCO 3-的共轭碱为CO 32-;;C 6H 5OH 的共轭碱为C 6H 5O -;C 6H 5NH 3+的共轭碱为C 6H 5NH 3;HS -的共轭碱为S 2-;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 2O,NO 3-,HSO 4-,S 2-,C 6H 5O -。
答:H 2O 的共轭酸为H +;NO 3-的共轭酸为HNO 3;HSO 4-的共轭酸为H 2SO 4;S 2的共轭酸为HS -;C 6H 5O -的共轭酸为C 2H 5OH3.为什么一般都用强酸(碱)溶液作酸(碱)标准溶液?为什么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宜太浓或太稀?答:用强酸或强碱作滴定剂时,其滴定反应为:H ++OH -=H 2OK c =]][[1OH H =WK 1=1.0×1014(25℃)此类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 t 相当大,反应进行的十分完全。
但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太浓时,滴定终点时过量的体积一定,因而误差增大;若太稀,终点时指示剂变色不明显,故滴定的体积也会增大,致使误差增大。
故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均不宜太浓或太稀。
4.HCl 与HAc 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0 mol ·L -1),能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 mol ·L -1NaOH 溶液直接滴定其中的HCl ?此时有多少HAc 参与了反应?解:C 1=0.10mol ?L -1,K a2=1.8×10-5,所以(1)不能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准确滴定HCl(2)因为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 3.1~4.4所以当pH=4.0时为变色转折点pH=pKa+lgHA A 4.0=4.74+lg%1.0%x x x%=15%5.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用混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2)用吸收了CO 2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H 3PO 4至第一计量点;继续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对测定结果各如何影响?答:(1)使测定值偏小。
最新地球概论复习思考题部分参考答案

《地球概论》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hm 坐标点 高度 方位 赤纬 时角赤经 天顶「 90 °P 30°6h 30m 天底 -90 °-30 °12h18h 30m北天极 30 ° 180° 90° 南天极 -30 ° 0-90 °东点 0 270° 0 18h 12h 30m 西点 0 90° 06h 30m 南点 0 0 -60 ° 0 6h 30m 北点0 180° 60° 12h 18h 30m 上占 —L-八、、60 ° 0 0 0 6h 30m 下点-60 °180°12h18h 30m11. 在北京($ =40° N ),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最大与最小各为多少?那时春分点位于什么位置?试绘图表示之。
当春分点与东点重合时,图中 A 点距天北极10°,填空:A 点的 a 90°; S 80°;入 90°; 3 56° 34';夏至点的 t 12h ; S 23° 26'; h -26° 34A (方位)180° Q解: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最大为 90° -40° +23 ° 26' =73 ° 26',春分点位于西点。
最小为90° -40 ° -23 ° 26' =26 ° 34',春分点位于东点。
12.我国古代有人在同一点观测到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是73° 38 ',冬至日的太阳高度是26° 22',求此人所在地的纬度和当时的黄赤交角。
解:黄赤交角:(73° 38' -26° 22') /2=23 ° 38 '13. 有人在北半球某地观测到一恒星上中天时的高度为 绘图求出此人所在地的纬度和恒星的赤纬分别是多少?此人所在地的纬度:纬度等于天顶的赤纬(90° -73 38') +23° 38' =40 ° N50度,下中天时的高度为 20度。
空气调节工程_思考题_习题答案

绪论1.人类对空气调节工程提出了哪些要求空气调节系统是如何满足这些要求的答:对空气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和清洁度进行调节,使空气达到所要求的状态。
另外,就目前社会发展来看,人类对空调工程的要求远不止这些,其中对节能、环保以及对社会安全性的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空调系统采用换气的方法,保证所要求环境的空气新鲜,通过热湿交换来保证环境的温湿度,采用净化的方法来保证空气的清洁度。
不仅如此,还必须有效的进行能量的节约和回收,改进能量转换和传递设备的性能,优化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来达到节能的目的以满足人类要求。
2.空气调节与全面通风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空气调节由哪些环节组成答:全面通风往往达不到人们所要求的空气状态及精度。
空气调节是调节空气的状态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两者同样是改变了人体所处环境的空气状态,但是空气调节包括了通风、供暖和制冷等过程。
空气调节包括:空气处理、空气运输、空气末端分配以及气流组织。
3.空气调节技术目前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答:节能、环保、生活安全性。
空调新技术的发展:如空调系统的评价模拟、温湿度分别处理、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等。
第一章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焓湿图1.为什么湿空气的组成成份中,对空气调节来说水蒸汽是重要的一部分答:湿空气是由干空气和水蒸气组成的,干空气的成分比较稳定,其中的水蒸气虽然含量较少但是其决定了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2.为什么夏季的大气压力一般说比冬季要低一些答:温度升高,空气体积增大压力减小。
3.饱和与不饱和水蒸汽分压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否受大气压力的影响答: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的饱和程度代表了对应压力下的不饱和湿空气可吸收水蒸气的最大值。
饱和水蒸汽分压由湿空气温度唯一决定,而不饱和水蒸汽分压与大气压力有关,由实际的大气压决定。
4.为什么浴室在夏天不象冬天那样雾气腾腾答:夏天的气温高于冬季,浴室的水蒸气的露点温度一定,夏季空气的温度高于露点温度,而冬季空气的露点温度低于其露点温度。
5.冬季人在室外呼气时,为什么看得见是白色的冬季室内供暖时,为什么常常感觉干燥答:人呼出的空气的露点温度一定,而冬季空气温度低于其露点温度。
最新现代移动通信-蔡跃明-第三版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chapter-3

第三章 思考题与习题1. 组网技术包括哪些主要问题?答:(1)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区域覆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支撑网络有序运行的要素;(4)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5)无线资源的有效共享。
2. 为何会存在同频干扰?同频干扰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答:同频干扰是指所有落在接收机通带内的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的无用信号的干扰,这些无用信号和有用信号一样,在超外差接收机经放大、变频而落在中频通带内,接收系统无法滤出无用信号,从而产生同频干扰。
同频干扰会带来的问题:影响链路性能、频率复用方案的选择和系统的容量限制等问题3. 什么叫同频复用?同频复用系数取决于哪些因素?答: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频率利用率,在相隔一定距离以外,可以使用同的频率,这称为同频复用。
影响同频复用系数的因素有:一个区群(簇)中小区的个数(区群的大小),小区的大小,形状等。
4. 为何说最佳的小区形状是正六边形?答:小区形状的设计要求:小区无空隙、无重叠的覆盖整个服务区域。
全向天线辐射的覆盖区为圆形,不能无空隙、无重叠的覆盖整个区域。
在考虑交叠之后,实际上每个辐射区的有效覆盖区是一个多边形。
满足无空隙、无重叠条件的小区形状有三种: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而在服务区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正六边形小区的形状最接近理想的圆形,用它覆盖整个服务区所需的基站数最少,也就最经济。
5. 证明对于六边形系统,同频复用系数为22Q N i j ij ==++。
证明:同频复用系数Q 的定义为在同频些小区距离)(D 与小区半径)(R 的比值。
同频小区的距离也就是两个同频小区的中心距离,对于正六边形系统它是这样确定的,从一个小区的中心出发,沿着一边的中垂线数i 个小区,在向顺时针转060再向前数j 个小区,起点和终点的两个小区的距离就是同频小区的距离。
由余弦定理可得R ij j i D )(322++=,又因为ij j i N ++=22 所以N RR N R D Q 33===即得证。
无机化学思考题 习题答案(629出品).

第一章思考题1. 一气柜如下图所示:AN2(2L) CO2(1L)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
试问:(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浓度是否相等?物质的量不等而浓度相等(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 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 T 和P 会不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而浓度会改变2. 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100kPa)的纯气体、纯液体或纯固体3.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 对某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4. 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 试说明之。
5. 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 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 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根据ΔU=Q+W, (1) ΔU=-60+(-40)=-100KJ (2) ΔU=+60+40=+100KJ ,(3) ΔU=+40+(-60)=-20KJ (4) ΔU=-40+60=+20KJ因此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过程的ΔU最大.8.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体系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六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思考题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推测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答:ⅠA、ⅡA族与ⅥA、ⅦA元素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较大,易形成离子键,而处于周期表中部的主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不大,易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1)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
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2)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
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3)sp2杂化轨道是由某个原子的1s轨道和2p轨道混合形成的。
×由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轨道杂化而成。
(4)中心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杂化时,必形成数目相同的杂化轨道。
√(5)在CCl4、CHCl3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2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呈四面体形。
×sp3,CCl4呈正四面体形;CHCl2和CH2Cl2呈变形四面体形。
(6)原子在基态时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不能形成共价键。
×成对的电子可以被激发成单电子而参与成键。
(7)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
×不等性的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不一致。
3.试指出下列分子中那些含有极性键?Br2CO2H2O H2S CH44.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F3分子却是三角锥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解释。
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NF3分子的N原子采取不等性的SP3杂化。
5.CH4,H2O,NH3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哪个分子键角最小的是哪个分子为什么 CH4键角最大(109028,),C采取等性的SP3杂化,NH3(107018,), H2O分子中的N、O采用不等性的SP3杂化,H2O分子中的O原子具有2对孤电子对,其键角最小(104045,)。
第5章思考题及习题5参考答案

第5章思考题及习题5参考答案一、填空1.如果采用晶振的频率为3MHz,定时器/计数器T x(x=0,1)工作在方式0、1、2下,其方式0的最大定时时间为,方式1的最大定时时间为,方式2的最大定时时间为。
答:32.768ms,262.144ms,1024µs2.定时器/计数器用作计数器模式时,外部输入的计数脉冲的最高频率为系统时钟频率的。
答:1/243.定时器/计数器用作定时器模式时,其计数脉冲由提供,定时时间与有关。
答:系统时钟信号12分频后,定时器初值4.定时器/计数器T1测量某正单脉冲的宽度,采用方式可得到最大量程?若时钟频率为6MHz,求允许测量的最大脉冲宽度为。
答:方式1定时,131.072ms。
5. 定时器T2 有3种工作方式:、和,可通过对寄存器中的相关位进行软件设置来选择。
答:捕捉,重新装载(增计数或减计数),波特率发生器,T2CON6. AT89S52单片机的晶振为6MHz,若利用定时器T1的方式1定时2ms,则(TH1)= ,(TL1)= 。
答:FCH,18H。
二、单选1.定时器T0工作在方式3时,定时器T1有种工作方式。
A.1种B.2种 C.3种D.4种答:C2. 定时器T0、T1工作于方式1时,其计数器为位。
A.8位B.16位C.14位D.13位答:B3. 定时器T0、T1的GATE x=1时,其计数器是否计数的条件。
A. 仅取决于TR x状态B. 仅取决于GATE位状态C. 是由TR x和INT x两个条件来共同控制D. 仅取决于INT x的状态答:C4. 定时器T2工作在自动重装载方式时,其计数器为位。
A.8位B. 13位C.14位D. 16位答:D5. 要想测量INT0引脚上的正单脉冲的宽度,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的内容应为。
A.87HB. 09HC.80HD. 00H答:B三、判断对错1.下列关于T0、T1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特殊功能寄存器SCON,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酸碱滴定法思考题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什么是两性物质?各举例说明。
答: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如HAc、HCl、NH4+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如,NH3、F-、CO3 2-,可以给出质子,又可以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
例如HCO3-、H2PO4-。
2.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的不同点主要是什么?答: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对酸碱的定义不同;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而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3.判断下面各对物质哪个是酸?哪个是碱?试按强弱顺序排列起来。
HAc , Ac-;NH3 , NH4+;HCN, CN-;HF, F-;H3PO4, CO3 2-答:酸:H3PO4 HF HAc HCN NH4+碱:CO3 2- NH3CN- Ac- F-4.在下列各组酸碱物质中,哪些属于共轭酸碱对?(1)H3PO4—Na2HPO4;(2)H2SO4-SO42-;(3)H2CO3-CO32-;(4)HAc-Ac-答:属于共轭酸碱对是(4) HAc-Ac-5.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H2PO4-,NH4+,HPO42-,HCO3-,H2O,苯酚。
答:HPO42-, NH3 , PO43- , CO32- , OH- , C6H5O-6.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H2PO4-,HC2O4-,HPO42-,HCO3-,H2O,C2H5OH。
答:H3PO4,H2C2O4,H2PO4-,H2CO3,H3O+,C2H5OH2+7. HCl要比HAc强得多,在1mol·L-1HCl和1mol·L-1HAc溶液中,哪一个酸度较高?它们中和NaOH的能力哪一个较大?为什么?答:1mol·L-1HCl溶液的酸度大。
由于HCl+NaOH NaCl+H2O NaAc+H2O 1mol·L-1HCl和1mol·L-1HAc消耗的NaOH的量是一样的,所以1mol·L-1HCl和1mol·L-1HAc 溶液中和NaOH的能力一样大。
8.写出下列物质的质子条件:NH4CN;Na2CO3;(NH4)2HPO4;(NH4)3PO4;(NH4)2CO3;NH4HCO3答:NH4CN [H+]+[HCN]=[NH3]+[OH-]Na2CO3 [HCO3-]+[H+]+2[H2CO3] =[OH-](NH4)2HPO4[H+]+[H2PO4-]+2[ H3PO4]=[NH3]+[PO43-]+[OH-](NH4)3PO4[H+]+2[H2PO4-]+3[ H3PO4]+[ HPO42-]=[NH3] +[OH-](NH4)2CO3[H+]+2[H2CO3]+[HCO3-]=[NH3]+[OH-]NH4HCO3[H+]+[H2CO3]=[NH3]+[CO32-]+[OH-]9.有三种缓冲溶液,它们的组成如下:(1)1.0 mol·L-1HAc + 1.0 mol·L-1NaAc;(2)1.0 mol·L-1HAc + 0.01 mol·L-1NaAc;(3)0.01 mol·L-1HAc + 1.0 mol·L-1NaAc。
这三种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或缓冲容量)有什么不同?加入稍多的酸或稍多的碱时,哪种溶液的pH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哪种溶液仍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答:(1)的缓冲溶液弱酸及其共轭碱的浓度比为1,且浓度较大,对酸、碱都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
当加入稍多的酸或碱时pH变化较小。
(2)的缓冲溶液弱酸及其共轭碱的浓度比为100,其抗酸组分(NaAc)浓度小,当加入稍多的酸时,缓冲能力小。
(3)的缓冲溶液弱酸及其共轭碱的浓度比为0.01,其抗碱组分(HAc)浓度小,当加入稍多的碱时,缓冲能力小。
10.欲配制pH为3左右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括号内为p K a):HOAc(4.74),甲酸(3.74),一氯乙酸(2.86),二氯乙酸(1.30),苯酚(9.95)。
pK可知,应选一氯乙酸及其共轭碱配制pH为3左右的缓冲溶液。
答:由pH=a11.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答: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滴定的pH突跃范围内;指示剂的变色点等于或接近化学计量点的pH。
在实际滴定中,指示剂选择还应考虑人的视觉对颜色的敏感性,如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容易辨别,甲基橙由黄色变为橙色,即颜色由浅到深,人的视觉较敏感,因此强酸滴定强碱时常选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时常选用酚酞指示剂指示终点。
12. 下列各种弱酸、弱碱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加以测定?如果可以,应选用哪种指示剂?为什么?CH3ClCOOH,HF,苯酚,苯胺,CCl3COOH,苯甲酸答:CH2ClCOOH,HF,苯酚,CCl3COOH,苯甲酸为酸,其pKa分别为2.86,3.46,9.95,0.64,4.21。
CH2ClCOOH,HF,CCl3COOH,苯甲酸很容易满足cK a≥10-8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
苯酚的酸性太弱,cK a<10-8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
苯胺为碱,其pK b为9.34,不能满足cK b≥10-8的准确滴定条件,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
13. 有人试图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NaAc的含量,先加入一定量过量标准HCl溶液,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HCl。
上述操作是否正确?试述其理由。
pK=9.26,所以不能用强酸HCl进行直接滴定,凡是答:上述操作不正确。
因为Ac-的b不能用直接滴定法进行直接滴定的,也不能用返滴定法。
14. 用NaOH 溶液滴定下列各种多元酸时会出现几个滴定突跃?分别应采用何种指示剂指示终点?H 2SO 4,H 2SO 3,H 2C 2O 4,H 2CO 3,H 3PO 4答:根据是否符合4910/1021>≥-a a a K K cK 和进行判断,若各多元酸的浓度不小于0.1mol ·L -1,结果如下表:15. 有一碱液,可能为NaOH 、Na 2CO 3、或NaHCO 3,或者其中两者的混合物。
今用HC1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时,消耗HCl 体积为V 1;继续加入甲基橙指示剂,再用HCl 溶液滴定,又消耗HCl 体积为V 2,在下列情况时,溶液由哪些物质组成:(1)V 1>V 2,V 2>0;(2) V 2>V 1,V 1>0;(3) V 1=V 2;(4) V 1=0,V 2 >0;(5) V 1>0,V 2=0 答:(1)NaOH+Na 2CO 3 (2) NaHCO 3+Na 2CO 3 (3)Na 2CO 3 (4)NaHCO 3(5) NaOH 16. 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用部分风化的H 2C 2O 4·2H 2O 标定NaOH 溶液浓度。
(2)用混有少量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 。
(3)用吸收了CO 2的NaOH 溶液滴定H 3PO 4至第一化学计量点;若滴定至第二化学计量点,情况又怎样?(4)已知某NaOH 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有0.4%的NaOH 转变为Na 2CO 3。
用此NaOH 溶液测定HAc 的含量。
答:(1)因为c (NaOH)=)NaOH ()O 2H O C H ()O 2H O C H (22222422V M m ⨯⋅⋅,当H 2C 204·2H 2O 有部分风化时,V (NaOH)增大,使标定所得NaOH 的浓度偏低。
(2)因为c (NaOH)=VM m⨯,当邻苯二甲酸氢钾混有少量邻苯二甲酸时,消耗更多的碱使V (NaOH)增大,标定所得NaOH 的浓度偏低。
(3)CO 2与NaOH 反应生成Na 2CO 3,用NaOH 滴定H 3PO 4至第一计量点时,pH 为4.7,Na 2CO 3被中和到CO 2和H 2O ,对测定没有影响。
滴定H 3PO 4至第二计量点时,pH 为9.7,Na 2CO 3被中和到NaHCO 3和H 2O ,将消耗更多的NaOH ,使测定结果偏高。
(4)HAc 与NaOH 反应生成NaAc ,计量点时的pH 约为8.7,Na 2CO 3被中和到NaHCO 3和H 2O ,将消耗更多的NaOH ,使测定结果偏高。
17. 用蒸馏法测定NH 3含量,可用过量H 2SO 4吸收,也可用H 3BO 3吸收,试对这两种分析方法进行比较。
答:在用过量H 2SO 4吸收NH 3时,H 2SO 4的量要准确计量,需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过量H 2SO 4,用甲基红作指示剂;用H 3BO 3吸收NH 3时,H 3BO 3的量无须准确计量,只要过量即可。
生成的H 2BO 3-要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而过量的H 3BO 3不会被HCl 标准溶液滴定。
18. 今欲分别测定下列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试拟出测定方案(包括主要步骤、标准溶液、指示剂和含量计算式,以g·mL -1表示)。
(1) H 3BO 3+硼砂; (2)HCI+NH 4C1; (3)NH 3·H 2O+NH 4Cl ; (4)NaH 2PO 4+Na 2HPO 4; (5)NaH 2PO 4+H 3PO 4; (6)NaOH+Na 3PO 4 答:(1)硼酸+硼砂H 3BO 3 a pK =9.24,其共轭碱H 2BO 3-,b pK =4.76,H 2BO 3-可满足b cK >10-8的要求。
取试液V(mL),用HCl 为标准溶液,以甲基红为指示剂。
计算公式为: H 3BO 3的测定再取试液V(mL),加入甘露醇,使H 3BO 3强化,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酚酞为指示剂,VM V c 3333310)BO H ()NaOH ()NaOH ()BO H (-⨯=ρ(2) HCI+NH 4C1取试液V(mL),以NaOH 为标准溶液,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测定HCl 。
计算公式为: 再取试液V(mL),用甲醛法测定NH 4+4NH 4+ +6HCHO3H + +(CH 2)6N 4H + + 6H 2O以NaOH 为标准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测定HCl 和NH 4+的总量。
(3)NH 3·H 2O+NH 4Cl取试液V(mL),以HCl 为标准溶液,以甲基红为指示剂,测定NH 3·H 2O :VM HCl V c 3232310)O H NH ()()HCl ()O H NH (-⨯⋅=⋅ρ然后向溶液中加入甲醛,以NaOH 为标准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测定NH 4+的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