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市场发展历史及分析报告
关于我国纯碱行业分析报告

关于我国纯碱行业分析报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纯碱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其纯碱行业在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我国纯碱行业进行分析,并探讨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一、行业概况1.市场规模:中国纯碱市场规模庞大,2024年纯碱产量约为280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六分之一左右。
2.产业集中度:中国纯碱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和竞争激烈的问题,但行业大致呈现出“三强鼎立”的格局,三大主要企业包括宝鸡碱业、海螺集团和天津盐业。
3.出口情况:中国纯碱产品主要出口到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等地,出口占比较高,但面临国际市场需求不稳定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
二、行业挑战1.产能过剩:近年来,中国纯碱行业的产能迅速扩张,导致供需失衡,价格竞争激烈。
这意味着企业利润空间较小,对行业发展构成了制约。
2.环境压力:纯碱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和氨气等有害气体和废水。
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使得纯碱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以减少环境污染。
3.资源问题:中国纯碱行业依赖天然苏打矿石作为主要原料,但国内天然苏打矿石资源逐渐减少,企业需要加强与海外矿山的合作,降低矿石依赖度。
三、发展前景1.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国内外玻璃、化肥、洗涤剂以及铝工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纯碱市场需求会持续增长,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2.技术创新:纯碱行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开发新型环保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通过技术升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
3.市场国际化:纯碱是一种全球性的商品,中国纯碱企业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拓展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我国纯碱行业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加大环保投入,寻求国际化发展,以及探索新的市场需求,中国纯碱行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全球纯碱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2024年纯碱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述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工业、化学工业等多个领域。
2024年,纯碱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将对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二、行业现状1. 市场规模:2024年纯碱行业市场规模为xx亿元。
2. 产能:全国纯碱产能为xx万吨,其中xx%由国内外知名企业占据。
3.消费需求:纯碱主要消费于玻璃工业和化学工业,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对纯碱的需求也在增加。
4.价格波动:2024年纯碱价格呈现波动上涨的态势,主要受原材料价格、环保要求等因素的影响。
三、竞争格局纯碱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对较为稳定。
目前,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一些新进入者也在积极参与竞争,增加了行业的竞争程度。
四、发展趋势1.产能扩张:随着纯碱市场需求的增加,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扩大产能规模。
2.技术创新:纯碱生产技术正不断更新换代,企业不断追求技术突破,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环保要求:随着环保法规的加强,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改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以达到环保要求。
4.市场多元化:纯碱的市场需求逐渐多元化,不仅应用于传统的玻璃工业和化学工业,也广泛用于建材、纺织等行业。
五、风险和挑战1.原材料价格波动:纯碱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2.环境压力:纯碱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企业需要积极应对环保要求,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措施。
3.市场竞争: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保持竞争力。
六、发展建议1.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原材料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3.关注环保问题,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措施,以满足环保要求。
4.拓展市场多元化,寻求新的应用领域,降低市场风险。
总结:2024年纯碱行业面临着市场规模扩大、竞争格局稳定、技术创新等多重挑战和机遇。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等行业。
本文将对纯碱行业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方面,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2. 市场规模分析2.1 产能与产量纯碱市场的规模主要由产能和产量决定。
产能是指企业的生产能力,产量是指实际生产出的产品数量。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纯碱的产能逐年增长。
目前,中国是全球纯碱产能最大的国家,其产能占据全球市场的较大份额。
另外,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也拥有较大的纯碱产能。
2.2 市场需求纯碱是许多行业的基础原料,其市场需求与相关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以玻璃行业为例,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建筑业的发展,玻璃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进而推动了纯碱市场的扩大。
此外,纯碱还广泛应用于造纸、洗涤剂等行业,在这些行业的发展带动下,纯碱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增长趋势。
3. 竞争格局分析3.1 主要企业纯碱行业存在着一些主要的企业,它们在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以中国市场为例,主要的纯碱生产企业包括XXX公司、YYY公司和ZZZ公司等。
3.2 竞争方式在纯碱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
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和优化服务等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
3.3 未来竞争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纯碱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未来,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以保持竞争优势。
4. 发展趋势分析4.1 技术进步纯碱行业受益于科技进步的推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涌现,使得纯碱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
4.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纯碱行业也不例外。
未来,企业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3 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合作对纯碱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可以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研发和生产,提高竞争力。
2024年纯碱制造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纯碱制造市场前景分析引言纯碱(也称为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多个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纯碱制造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产业竞争以及未来发展机遇等方面。
1.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纯碱制造市场在过去几年内保持稳定增长。
原因之一是纯碱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制造、制造业、医药行业等领域。
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纯碱的市场规模也相应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法规的促使,纯碱的需求逐渐增加。
例如,在玻璃行业中,环保要求使得纯碱替代传统的玻璃制造工艺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未来几年,纯碱制造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产业的需求增加、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都将为市场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2. 产业竞争格局纯碱制造市场目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集中度。
全球范围内,存在着一些主要的纯碱制造企业,如山西阳泉煤制气公司、宜兴市苏州平煤燃机二厂、攀钢集团等。
这些企业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来保持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纯碱制造市场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其他新进入市场的企业也将投入资金和资源来开发新的纯碱制造技术和产品。
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导致价格竞争,对市场上的成本和利润率产生影响。
3. 发展机遇和挑战纯碱制造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
发展机遇方面,技术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新的纯碱制造技术和工艺的开发将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改进产品质量。
此外,市场的扩张和新增应用领域的发展也为纯碱制造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然而,纯碱制造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环保压力。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企业需要采取更加环保的纯碱制造工艺,并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
另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以及竞争的加剧也是市场面临的挑战。
结论纯碱制造市场具有稳定增长的前景。
市场规模扩大,产业竞争加剧,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2024年纯碱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玻璃、化肥、合成洗涤剂等行业。
2024年,纯碱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市场需求将继续扩大。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生产的不断推进,对纯碱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二、行业发展趋势1.绿色环保:2024年,纯碱行业将更加注重环保问题。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将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对污染排放将进行更严格的控制。
纯碱企业将加大对环境保护设施的投资和研发,提高生产工艺的环保性能,推动整个行业向绿色发展。
2.技术创新:2024年纯碱行业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纯碱生产技术将不断涌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纯碱企业也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产业升级:目前,纯碱行业中大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工艺生产,规模效益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
然而,在2024年,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规模化生产将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
大型纯碱企业将进一步扩张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三、竞争态势1.行业竞争格局:2024年,纯碱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行业中将涌现出更多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可以通过成本控制来获取价格竞争优势。
同时,这些企业还具备更强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推广来获取市场份额。
2.市场份额变化:大型纯碱企业将通过并购、技术引进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小型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小型企业在2024年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寻找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同时,小型企业还可以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四、市场前景1.国内市场:2024年,国内纯碱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国家对于工业化生产的推动将使得玻璃、化肥、合成洗涤剂等行业的发展空间增大,从而带动纯碱行业的需求增长。
同时,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建筑业对玻璃的需求也将增加,进一步拉动纯碱市场。
2.国际市场:2024年,国际纯碱市场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国纯碱行业市场分析

国纯碱行业市场分析国内纯碱行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行业,主要包括天然碱和合成碱两个方面。
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市场规模、市场需求、竞争格局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内纯碱行业进行市场分析。
一、行业现状目前,国内纯碱行业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状态。
行业生产规模较大,产能过剩的现象比较严重。
随着技术的提升以及产能的扩大,纯碱的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另外,纯碱的产业链较长,涉及到矿石资源的开采、生产加工、物流运输等多个环节,也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市场规模国内纯碱市场规模庞大,应用领域广泛。
纯碱在化工、玻璃、建材、冶金等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玻璃行业中,纯碱是主要原料之一,市场需求量巨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纯碱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三、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纯碱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在冶金、建材、玻璃等行业中,纯碱作为重要原料之一,市场需求量稳定增加。
另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纯碱在环保行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
四、竞争格局目前,国内纯碱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主要集中在一些具有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大型企业之间。
例如宁夏吴忠市纯碱公司、鲁西化工集团等。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此外,一些小型企业也在市场中存在,但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五、发展趋势未来,国内纯碱行业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是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规模优势的企业将加速扩张,小型企业难以生存;二是技术升级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三是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纯碱行业向绿色、低碳发展,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四是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出现,将推动纯碱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出现更多的应用领域。
综上所述,国内纯碱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市场营销,满足市场需求。
2024年纯碱制造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纯碱制造市场环境分析简介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制造、印染、造纸等行业。
本文将对纯碱制造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市场需求等方面,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市场规模纯碱制造市场规模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全球纯碱制造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xx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x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x%。
其中,亚洲地区是全球纯碱制造市场最大的消费地区,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xx%。
竞争格局纯碱制造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由几家大型企业主导,其中包括国际化大型化工企业以及一些本土企业。
国际化大型化工企业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具有优势,能够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成本优势。
而本土企业则在市场本地化、渠道拓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此外,纯碱制造行业的竞争程度较高,市场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包括技术壁垒、资金壁垒以及资源壁垒。
这些壁垒限制了市场新进入者的参与,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市场需求纯碱作为化工原料的需求主要来自玻璃制造、印染、造纸等行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这些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纯碱的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进一步推动了纯碱的市场需求。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纯碱制造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关注。
相关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推动绿色制造,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市场趋势纯碱制造市场面临着一些变化和趋势。
首先,环保要求的提高将对纯碱制造产业链的整体结构产生影响。
企业需要适应环保要求,调整生产工艺和技术,推进绿色制造,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技术创新将推动纯碱制造行业的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有可能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企业应积极关注技术创新,为自身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
最后,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内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通过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手段来抢占市场份额,确保自身的持续发展。
2023年纯碱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目录绪论 (4)一、2023-2028年纯碱业市场运行趋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4)(一)、2023-2028年纯碱业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4)(二)、现阶段纯碱业存在的问题 (5)(三)、现阶段纯碱业存在的问题 (5)(四)、规范纯碱业的发展 (7)二、纯碱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7)(一)、中国纯碱市场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7)(二)、纯碱行业结构分析 (8)(三)、纯碱行业各因素(PEST)分析 (9)1、政策因素 (9)2、经济因素 (10)3、社会因素 (10)4、技术因素 (11)(四)、纯碱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11)(五)、纯碱行业特征分析 (11)(六)、纯碱行业相关政策体系不健全 (12)三、纯碱行业政策环境 (12)(一)、政策持续利好纯碱行业发展 (12)(二)、纯碱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13)(三)、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3)(四)、宏观环境下纯碱行业定位 (14)(五)、“十三五”期间纯碱业绩显著 (14)四、纯碱行业(2023-2028)发展趋势预测 (15)(一)、纯碱行业当下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15)(二)、纯碱行业经营理念快速转变的意义 (16)(三)、整合纯碱行业的技术服务 (16)(四)、迅速转变纯碱企业的增长动力 (17)五、纯碱业发展模式分析 (17)(一)、纯碱地域有明显差异 (17)六、纯碱行业企业转型思考(2023-2028) (18)(一)、纯碱业的内生延伸——选择与定位 (18)(二)、纯碱跨行业转型延伸 (19)(三)、纯碱企业资本计划分析 (19)(四)、纯碱业的融资问题 (19)(五)、加强纯碱行业人才引进,优化人才结构 (20)七、纯碱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0)(一)、基础工作薄弱 (20)(二)、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20)(三)、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21)(四)、技术相对落后 (21)(五)、隐私安全问题 (21)(六)、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22)(七)、管理效率低 (23)(八)、盈利点单一 (23)(九)、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24)(十)、法律风险 (24)(十一)、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24)(十二)、人才问题 (25)(十三)、产品质量问题 (25)八、关于未来5-10年纯碱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建议 (25)(一)、2023-2028年纯碱业发展趋势展望 (25)(二)、2023-2028年纯碱业宏观政策指导的机遇 (26)(三)、2023-2028年纯碱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26)(四)、2023-2028年纯碱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7)九、纯碱产业投资分析 (27)(一)、中国纯碱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7)(二)、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28)(三)、中国纯碱行业投资风险 (28)(四)、中国纯碱行业投资收益 (29)十、纯碱行业企业差异化突破战略 (30)(一)、纯碱行业产品差异化获取“商机” (30)(二)、纯碱行业市场分化赢得“商机” (30)(三)、以纯碱行业服务差异化“抓住”商机 (31)(四)、用纯碱行业客户差异化“抓住”商机 (31)(五)、以纯碱行业渠道差异化“争取”商机 (31)十一、纯碱行业未来发展机会 (32)(一)、在纯碱行业中通过产品差异化获得商机 (32)(二)、借助纯碱行业市场差异赢得商机 (33)(三)、借助纯碱行业服务差异化抓住商机 (33)(四)、借助纯碱行业客户差异化把握商机 (34)(五)、借助纯碱行业渠道差异来寻求商机 (34)绪论本文主要分析了纯碱行业公司在未来五年(2023-2028)中的市场突破份额,并提供了指导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碱市场回顾及趋势性分析报告纯碱行业发展历史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强化资源和环境保护,世界纯碱等基础化工原料生产重心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纯碱行业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得到了十分迅猛的发展。
到2010年,全世界纯碱装置总能力大约为6000万吨/年,总产量4500万吨,中国分别占41.50%、44.56%。
回顾中国纯碱工业发展历程,经历从1988年以前以联碱为主的发展模式,到1989-1997年联碱、氨碱、天然碱并重,以原盐产地为重心的大规模发展和高速增长,再到1998年至今的结构调整和2005年之后的新一轮“大发展热潮”。
纯碱供求也从1992年以前连续15年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发展到之后连续18年成为净出口国。
从以上发展历程中可见,中国纯碱工业在发展中壮大,在发展中完善,形成了目前基本满足国内整体经济发展需求、相对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
然而,国内市场从2008年因金融危机引发严重供过于求的矛盾开始,行业性产能过剩日趋严重,纯碱与下游行业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纯碱装置利用率不断下降。
一、近十年纯碱行业发展概况近十年来,中国纯碱行业发展迅猛,装置能力从2001年的975万吨/年发展到2010年的2520万吨/年,增加了1545万吨/年,年均增长9.96%,并从2003年起跃居世界第一纯碱生产和消费大国。
1、生产发展情况据中国纯碱协会公布的数据,2001-2010年中国纯碱生产发展情况如以下表、图所示。
2、产业布局和结构纯碱耗盐比重约为1:1.28吨/吨,耗盐总量约占原盐总产量的35%,因此,纯碱产业布局与原盐产地的分布密切相关。
如图1、2所示,我国原盐产地分布与纯碱生产布局惊人的相似。
纯碱产能集中在华东、中原、西南、华北等原盐主产区,西北湖盐近年开发较快,纯碱产能大幅提升,以2011年中盐集团在青海德令哈将建成100万吨/年纯碱装置,西北地区的纯碱装置能力将超过西南。
按产业结构划分,我国拥有联碱、氨碱、天然碱三大产业结构,如图3、4所示,原盐产业结构对纯碱产业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联碱产业在1988年以前、2007年之后都是我国纯碱生产的主要方式,主要以井矿盐、部分以海盐为原料,Array 2010年装置总能力1250万吨。
联碱装置虽然具有盐利用率高、污染少、能耗低等优点,但需配套建设合成氨系统,一次性投资较大,联产氯化铵又易受农业生产和复混肥行业发展的制约,因此,联碱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和氯化铵消费增长的影响,规模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氨碱产业从1989年起进入成熟发展时期,在2007年之前的17年中得到迅猛发展,一直占据纯碱产业的主导地位,主要以湖盐和海盐为原料,2010年装置总能力达1100万吨。
氨碱装置建设规模大、产品质量高,需要丰富的原盐、石灰石、焦炭、水等资源供应,且要排放大量废渣、废液,因此厂址必须选在沿海或西北等上述资源丰富且具有荒滩或排污条件的地方。
这就使氨碱拥有了规模化生产的基本条件。
天然碱产业集中在内蒙、河南等天然碱湖区,具有高质量、低成本优势,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主要以天然碱为原料,严格的说,天然碱装置实际上采用的是改良后的氨碱生产工艺。
3、企业布局及规模化程度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以原盐产地为纯碱企业建设重心的战略之后,大型纯碱企业大多集中在原盐产地或其周边区域。
原盐生产的相对集中和东部经济的飞速发展,决定了东、北部地区纯碱企业规模化程度远高于中、西、南部地区,近几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和纯碱行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也拥有了如青海碱业、四川和邦投资集团、宜化集团等几个百万吨级的大型纯碱企业。
纯碱企业规模化发展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见,2005-2010年是中国纯碱企业规模化发展较快的时期。
以十大碱厂为例,2005年之前中、西部仅有湖北双环(第七位)和自贡鸿化(第八位)两家,产量仅占十大碱厂总产量的12%,2006年在青海碱业建成投产后,取代鸿化进入十大碱厂行列,但仍只有两家,此后随着四川和邦80万吨/年、宜化万州80万吨/年装置的建成,中西部地区在十大碱厂中虽然仍只有青海碱业、宜化集团(包括湖北双环和重庆万州)、四川和邦投资集团三家企业,但占十大碱厂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了32.05%,大大增强了中、西部地区对全国纯碱市场的影响力。
全行业规模化发展进入快车道。
目前中国拥有纯碱装置能力百万吨/年以上的纯碱企业如下表所示:4、产品结构三种生产工艺的不同特点和下游行业的不同需求,决定了纯碱产品结构的组成。
通常按堆积密度划分为轻碱和重碱两大类,按品质(主要是盐份含量)不同划分为普通纯碱和低盐纯碱(一般指重质纯碱),按用途(主要是重金属和砷含量)不同划分为工业纯碱和食用纯碱、高纯和试剂级纯碱等,一般分为轻质、重质和食用三大类。
如图5所示,目前我国纯碱产品结构仍以轻碱为主,重碱比重仅占4成多一点,虽然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比重,但基本能满足国内下游行业发展需求和出口需要,食用碱则由于其使用范围和行业的限制,仅占很低的比重。
如图6所示,西南地区纯碱产品结构与全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目前,西南地区重碱比重仅占1/4强一点,而食用碱比重远低于全国水平。
可见,西南地区纯碱产品结构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重碱方面,西南地区现有鸿化、和邦、宜化(万州)三家虽然具备120万吨/年重碱生产能力,但由于外供不足和工艺技术水平的限制,2010年重碱生产量只有70万吨,其中低盐重碱只有54万吨左右。
二、近十年纯碱消费发展概况2005年全国纯碱消费总量约1200万吨,人均纯碱消费量仅9.23kg ,相当于发达国家(大于20kg )的46%,差距还很大。
西南地区消费总量约130万吨,人均消费量只有6.5kg ,与全国和世界人均消费水平都有很大差距,消费布局和消费结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1、消费区域布局我国纯碱消费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图7所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纯碱消费比重达63%,而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北、西南地区,纯碱消费比重只占14%。
消费区域布局明显存在不尽合理之处,中、西部地区纯碱消费行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即使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纯碱消费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西南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人均消费水平较低,按当前四省市消费量测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人均纯碱消费量分别为8.02kg 、7.95kg 、5.12kg 、3.54kg ,全部低于全国人均消费水平,因此各省市纯碱消费布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如图8所示,四川省纯碱消费比重最高,人均消费水平也是最高的,云南省纯碱消费比重最低,人均消费水平也是最低的。
2、消费结构从纯碱消费行业结构来看,我国纯碱消费行业结构与全球基本一致,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图9、10所示,我国玻璃、洗涤行业的纯碱消费不仅数量比重低于全球水平,对纯碱质量的要求也低于全球水平;即使是化学品和其他行业,虽然数量比重高于全球水平,但消费质量却处于较低水平。
再看图11,西南地区消费行业结构与全国比较,差异较大。
主要表现在洗涤剂行业所占比重比全国高29个百分点,其中五钠行业的分布是形成这一差别的主要因素,由于全国70%的五钠产量分布在西南地区,其轻碱消费量占西南轻碱消费总量的30%以上,其中云南、贵州又以五钠行业为纯碱消费重心,分别占两省纯碱消费量的80%、75%,导致两省纯碱消费结构相对单一。
可见,西南各省市下游行业发展的不均衡是导致纯碱消费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从全国来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平板玻璃行业作为我国纯碱消费的主要下游行业,有效克服了重复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到2005年,全国52个生产企业拥有130多条浮法玻璃生产线,2005年消费重质纯碱350万吨,加上普通纯碱消费量,平板玻璃行业纯碱消费比重从26%上升到32%,特别是近两年来,平板玻璃行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趋势,对纯碱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进作用,尤其是高档浮法玻璃的大发展,促进了纯碱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消费结构的完善。
平板玻璃行业的发展在西南地区有较为突出的表现,随着深南玻(成都)公司自2005年11月点火,即将于2006年1月投入试生产,西南地区重碱消费需求总量上升到近30万吨/年,其中低盐重碱消费需求总量上升到17万吨/年,对促进西南纯碱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使西南纯碱消费结构日趋合理化。
然而,由于西南纯碱企业全部采用联碱工艺,目前还无法大批量生产符合要求的低盐重碱,还没有完全适应下游行业发展的需要,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城市化导致的企业搬迁问题近20多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猛,福州耀隆、杭州龙山、江苏昆山、江苏华昌、合肥四方、天津碱厂和大化集团等许多纯碱企业已被居民区或商业区所包围,不可避免地面临搬迁的问题,将对我国纯碱今后几年的供应产生较大影响。
由于部分搬迁企业以新建纯碱装置的方式实现搬迁,在新装置完全正常之前,老装置仍处于运行状态,导致近两年来纯碱装置能力迅速膨胀。
规模化进程缓慢纯碱行业作为基础原材料工业之一,生产装置的大型化、自动化、原料产地集中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纯碱企业多达55家,约占世界纯碱企业总数的50%,但平均规模仅29万吨/年,低于世界41万吨/年的平均规模。
如图12所示,按规模等级不同划分,我国大多数纯碱企业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以下,近几年我国纯碱企业规模化程度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很大差距。
四、纯碱产业布局和结构的发展趋势从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沿海地区大型碱厂发展势头迅猛,中西部地区除青海碱业二期90万吨/年项目外,现有碱厂并没有大的扩产计划,因此,纯碱产业和企业布局仍将保持现状。
随着企业改革和经济健康发展的进程,纯碱企业在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前提下,规模化、民营化、上下游企业渗透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为合理调整纯碱产业结构,科学控制产业规模,六大碱厂于2005年10月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加强宏观调控,控制纯碱产业规模发展速度;二是实施准入制度,严格环保、能耗,有效控制纯碱产业规模;三是鼓励纯碱企业重组联合,包括同行业联合、与上下游企业联合等方式,提高竞争能力。
为今后几年我国纯碱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认为上述建议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生产能力向少数大型企业集团集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纯碱工业现状及今后一定时期内投资的可能性,预计今后几年,我国90%的纯碱生产能力将逐步向具有40万吨/年装置能力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集中,并且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主要标志是:彻底解决大型联碱企业油头合成氨的原料改造问题,以及氯化铵销路问题,产品质量水平大幅提升;搬迁企业完成新旧装置的转换或转型,实现长期平稳运行;解决废渣、废液排放问题,为大型氨碱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骨干企业所采用的工艺、设备具有鲜明的特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