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静脉输液的物理原理分析
静脉输液的物理原理分析

输液的原理医院里的护士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给患者输液.小雨发现照这样做法,护士为患者多次更换药瓶比较麻烦,于是就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瓶串接的方案.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药液为何会匀速滴下?但为何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总是滴得很快?(2)图乙中哪个药瓶中的药液先流完?(3)输液结束时,若不及时从病人身上拔下针头,病人的血会倒流入瓶中吗?(4)根据病房的现有条件,如果要估测出输液过程中的一滴药液的质量,需要收集哪些数据,请写出表达式,并简要说明实验中作了哪些近似处理.解:(1)因为随着药液流出,瓶中的液柱稍有降低,上方气体体积稍有变大,压强稍有减小,使得瓶口处的总压强稍小于外界大气压,外大气压强就将空气从进气管压入瓶中补充,使瓶口处的压强基本上保持在一个大气压,使药液能均匀稳定地滴下,不随瓶中药液的逐渐减少再改变.而开始时瓶中气体的压强大约为一个大气压,瓶口处的压强大于一个大气压,所以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总是滴得很快.(2)甲瓶的药液先流完.因为甲乙丙三瓶采用串联的方式,其工作情况是这样的:药液从丙瓶中流下,丙瓶中空气体积增大,压强下降,乙瓶中空气将乙瓶中药液压入丙瓶补充,是丙瓶液面保持不变;药液从乙瓶中流至丙瓶后,乙瓶中体积增大,压强下降,甲瓶中空气将甲瓶中药液压入乙瓶补充,是乙瓶液面保持不变;药液从甲瓶中流至乙瓶后,甲瓶中体积增大,压强下降,大气压将外界空气压入甲瓶,甲瓶中液面下降;液体如此流动,直到甲瓶中的药液全部流完,这时甲瓶中空气与外界直接连通,连接甲乙两瓶的管子相当于甲瓶当初的进气管;以后的过程是药液从丙瓶中流入血管,乙瓶中药液流入丙瓶补充,空气流入乙瓶,直至乙瓶中药液流完,乙瓶与大气相通.然后才是空气直接进入丙瓶,直至丙瓶中药液逐渐流完.(3)若不改变吊瓶的高度,输液结束时,即便不能及时从病人身上拔下针头,病人的血也不会倒流入瓶中。
因为,药液之所以会流入人体,是因为输液管中液体压强大于血管中血液的压强,当输液管中液柱逐渐变低,液柱压强等于血管中血液的压强时,液体将不再流动。
静脉输液的原理

1、静脉输液的原理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原理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2、静脉输液的原则: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3、静脉输液的反响:发热反响;最常见的,因输入致热物质所致。
静脉炎的处理:马上停止局部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可在局部用95%乙醇或50%酸镁热湿敷。
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体位端坐位、两腿下垂。
高流量吸氧20—30%酒精空气栓塞:体位左侧卧位或头低足高位。
4、输液部位:上肢静脉:手背静脉、头静脉、肱正中静脉、贵要静脉下肢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头皮静脉:额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5/查对制度,三查八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姓名、药名、浓度、剂量、床号、有效期、时间、方法。
6、臀大肌注射定位法:〔1〕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侧画一水平线,再从髂脊最高点做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局部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2〕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7、皮下注射角度30·—40·,肌肉注射角度90·,静脉注射角度15·—30·8、留置针一般可保存3—5天,最多不超过7天。
9、女性导尿顺序,初步消毒,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外到内。
顺序阴阜、大阴唇、小阴唇、最后一个棉球消毒尿道口,再次消毒,原则由上到下,由内到外。
顺序尿道口、小阴唇、尿道口。
女性导尿插入4—6CM.。
见尿后插入1—2CM。
10、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手持持物钳的上1\3局部,保持前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无菌持物钳前端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消毒液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枯燥持物钳存放应4小时更换一次。
11、无菌溶液开瓶后24h内可使用。
12、铺好的无菌换药盘,有效期不得超过4h。
13、医疗垃圾的分类,感染性垃圾、损伤性垃圾、化学性垃圾、病理性垃圾、药物性垃圾。
14、常见的输液故障:一、溶液不滴〔1〕针头滑出静脉外〔2〕针头斜面紧贴静脉壁〔3〕确定针头堵塞〔4〕压力过低*〔5〕静脉痉挛二、茂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静脉输液物理原理

静脉输液物理原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营养液、生理盐水等液体,以维持体内的生理功能。
静脉输液的原理涉及到多个物理学概念和原理,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静脉输液的基本原理静脉输液是将液体通过输液管道注入患者的静脉中,以达到治疗或维持生命的目的。
输液管道通常由输液器、输液管和注射针组成。
静脉输液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静脉内压力和液体的流动性质,将液体从输液器中推入患者的静脉内。
静脉输液的原理涉及到多个物理学概念和原理,如压力、流量、阻力、粘度等。
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二、压力的作用压力是静脉输液中最基本的物理概念之一。
在输液过程中,液体从输液器中流入输液管,然后通过注射针进入患者的静脉。
这个过程中,输液器中的液体受到重力和大气压的作用,产生一定的压力。
当输液器中的液体压力大于静脉内的压力时,液体就可以顺利地流入患者的静脉内。
静脉内的压力是由心脏泵血和血管壁弹性的作用决定的。
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会被推入血管内,产生一定的压力。
而当心脏舒张时,血液则会回流到心脏中,血管内的压力也会降低。
此外,在血管内,血液的流动也会受到血管壁的阻力和粘滞力的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压力。
三、流量和阻力的关系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液体通过输液管道的量。
在静脉输液中,流量的大小受到输液器中液体压力和输液管道的阻力的影响。
输液管道的阻力主要来自管道内壁的摩擦力和液体通过管道时所产生的阻力。
当输液管道内的阻力增大时,液体的流量就会减小。
为了保证输液的流量和速度,输液器和输液管道的设计和选材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输液器的设计应该尽量减小液体的阻力和摩擦力,以增加液体的流量和速度。
而输液管道的材质和内径也会对阻力和流量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内径越大的输液管道,阻力就越小,流量就越大。
四、粘度的作用粘度是指液体流动时所产生的阻力。
在静脉输液中,液体的粘度也会对输液的流量和速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液体的粘度越大,流动时所产生的阻力也就越大,流量和速度也会减小。
静脉输液应用的物理原理是

静脉输液应用的物理原理是1. 引言静脉输液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溶液直接注入患者的静脉中,以达到快速、有效地输送药物或液体的目的。
静脉输液的应用依赖于一系列物理原理,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原理。
2. 流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及其力学性质的科学。
在静脉输液中,流体动力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与静脉输液相关的流体动力学原理:2.1 流体的压力传递在静脉输液中,医生会通过输液袋中的液体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得药物或液体能够顺利地进入患者的静脉系统。
这种压力的传递是基于流体动力学中的布达利定律。
布达利定律指出,流体中的压力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的任意两点之间是相等的,因此输液袋中的液体压力能够在输液管道中传递到患者的静脉中。
2.2 流体的速度和阻力流体的速度和阻力也是静脉输液中非常重要的物理原理。
当液体通过输液管道进入患者的静脉时,会受到管道内壁的摩擦力和阻力的影响,导致流体速度的变化。
为了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液体的黏度来调整输液的速度和流量。
3. 静脉输液器的工作原理静脉输液器是用于控制和调节输液速度的设备。
它基于一系列物理原理实现对液体流入患者静脉的控制,以下是一些静脉输液器的工作原理:3.1 重力输液器重力输液器是最常见的一种输液器,它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液体从输液袋流入患者的静脉。
重力输液器的原理是将输液袋放置在较高位置,使得液体通过输液管道自由流动到患者体内。
医生可以通过调整输液袋的高度来控制输液的速度。
3.2 电动输液器电动输液器是一种通过电动机驱动输液的设备。
它能够精确地控制液体的流速,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电动输液器的原理是利用电动机驱动输液袋内的滚轮或活塞,使液体以指定的速度流入患者的静脉。
4. 输液相关的安全问题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一些与物理原理相关的安全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4.1 静脉壁损伤在输液过程中,如果输液针或输液管道插入静脉时没有正确操作,可能会导致静脉壁损伤。
高中物理知识揭秘医疗中的滴液现象

高中物理知识揭秘医疗中的滴液现象静脉滴注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与护理操作,患者通常情况下都是“跟着感觉走”,自始至终不太在意滴速的快慢。
实际情况是,随着输液瓶内液面的降低,滴速也越来越慢,这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又该如何控制达到“匀速滴液”的良好效果呢?一、静脉滴注的医疗常识1.输液器的滴系数输液器的滴系数是指每毫升药液的滴数,目前常用一次性输液器的滴系数有10、15、20共3种型号。
在临床输液治疗中,经常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输液量、药物性质等情况计划输液时间,并通过调整滴管上的流量调节阀调整每分钟输液滴数。
2.滴斗内液体高度输液器滴斗内液面高度等于或小于液滴自然长度时,由于滴管内液面干扰液滴的自然形成、破坏液滴表面张力从而使液滴变形、变小而过早下落;输液滴数增快,表面上给人造成了输液速度增快的假象,同时也无法再根据输液滴数来正确计算出输液速度。
因此,一般将滴斗内的液面调整在滴斗高度的1/2至1/3范围内。
3.静脉滴注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即靠药液水柱压与静脉压的压力差,将瓶内液体输入静脉。
当药液水柱压力一定时,由于静脉压的降低,使压力差加大,输液速度则相对较快,随着血容量的增加静脉压升高,压力差缩小,输液速度则有所减慢。
静脉压和测量的位置有关,坐姿下肘前静脉压约为10cm水柱,也就是通常我们看到的“回血”状态下输液管内血液的高度。
二、物理现象分析通常,输液过程开始以后,吊瓶的高度和调节阀的开度就保持不变。
在t1时刻瓶内液柱液面最高、压强最大;随着时间的增加,液面逐渐下降、压强逐渐减小,显然滴速会越来越慢。
如果希望在整个过程中滴速不变,则可以通过提升输液瓶高度来达到提升液面、保持液柱压强不变,从而达到预期的“匀速滴液”的目的。
(1)t1至t2时间段:该区域内,可以将液柱看作均匀变化的圆柱体,液面的变化呈线性,同时很容易得出:(2)t2至t3时间段:该区域内,可以将液柱看作非均匀变化的圆椎体,液面的高度变化呈非线性。
静脉输液的物理原理

静脉输液的物理原理
静脉输液是将药物或营养溶液通过注射器或输液器等设备,经过静脉直接输入人体静脉血液循环中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基于以下物理原理:
1. 重力原理:静脉输液通常利用重力作用实现液体流动。
药液通常放置在较高的位置,通过输液器的滴管或注射泵,利用重力将药液从容器流入静脉。
重力作用使得液体在管路中产生压力差,推动液体流动。
2. 流体动力学原理:液体输注过程中产生的输液速度受到管路阻力、管道直径、液体黏度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液体在管路中的流速与管道的压力差成正比,与管径的四次方成反比,与液体黏度成反比。
输液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来控制输液速度。
3. 毛细血管作用:静脉输液时,液体通过注射的方式进入静脉血管,然后在血管中通过毛细血管作用扩散到组织细胞中。
毛细血管作用是指液体从血管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液体从血管管壁的毛细血管壁通过扩散和渗透作用进入组织细胞中。
总结起来,静脉输液通过重力作用和流体动力学原理实现液体在管路中的流动,同时通过毛细血管作用将液体输送到组织细胞中。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将药物或营养溶液输送到人体循环系统中,快速发挥治疗效果。
第十一章-静脉输液和输血PPT课件

静脉输液法
是否与外界相通:密闭式静脉输 液和开放式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法
按照进入血管器材到达的位置 周围静脉输液法 中心静脉输液法
常见的输液故障及排除法
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3、针头阻塞 4、压力过低 5、静脉痉挛
常见的输液故障及排出
静脉输液的目的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预防和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2、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维持血压。
3、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 组织恢复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
一、晶体溶液 是分子量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
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 平衡起重要作用,可有效纠正体 内水、电解质紊乱。 葡萄糖、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 溶液、高渗溶液。
入补液总量的1/2-1/3,其余的在 24-48小时补足。 液种交替 见尿补钾
常用的输液部位
周围静脉: 上肢浅静脉:手背静脉网是病人
输液时的首选部位。PICC置管首 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 脉等。 下肢浅静脉:下肢浅静脉不可作 为静脉输液的首选部位。
静脉输液部位
头皮静脉 适用于3岁以下小儿 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 常用于中心静脉插管,需要长期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是指由于分子量较大, 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 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 提高血压,改善微循环。
右旋糖酐、代血浆(羟乙基淀粉) 血液制品(白蛋白、血浆蛋白)
临床补液原则(重点、考点)
先盐后糖:先输入无盐等渗溶 液,再输入葡萄糖溶液。
先晶后胶: 先快后慢:一般开始的4-8小时输
第十一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
静脉输液
输液原理

小张同学最近因为感冒发热去医院受静脉输液,在观察了整个输液过程后,他产生了一系列问题:1.当输液瓶口刚插入瓶时,有时为何有药液冲出?2.输液瓶为何要插两根管子?3.为何针头刚插入血管时有血液冲出?4.输液瓶为何要吊在高处?5.“吊针”为什么会匀速滴注?6.当药液滴注完时,空气会进入静脉吗?其实,静脉输液主要是利用压强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人体内的.下面我们就一一来分析:1,当护士用针筒把药剂压入瓶子内时,瓶内空气体积变小,空气压强P内增大,因p内>pO,所以当输液针头插入瓶口时,就有药液被压出来,且速度很快,直至p内>pO。
2.假设刚开始时瓶内空气压强等于大气压pO,瓶口处的压强为pA=pO+rou 液gh,当输液针插入瓶口后,因pA>pO,所以有一部分药液经管子流出。
当药液高度降低到,瓶内空气变大,压强变小,A减小,当pA=pO时,药液就不再流出,所以要用另一根管子将瓶内与大气连通。
3.由于心脏的收缩,在静脉中有附加压强p'。
而护士在给病人打“吊针”前,都是把药瓶挂在架子上,接着打开输液管中的调节器,随着药液向下流,排出管中的空气后,关闭调节器(此时药液不流动),从而使调节器上下液柱隔断。
护士在把针头刺入病人静脉前,调节器是关闭的,针头刺入病人静脉时,由于静脉中血液的压强大于调节器以下至针头内的压强,所以静脉内血液冲入管内。
护士正是根据有血液冲出,才判断针头已刺进静脉,不需重刺。
此时,迅速打开调节器和绑在手臂上的橡胶管,药液的压强大于血压,血液又很快随药液进入静脉。
4.人处于大气中,人体内的液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强O,所以静脉内真实压强为p=pO+p'。
吊针时,药液通过进气管与大气相通,故药液底部的压强必须大于人体静脉内血液的压强pO+p',才能使药液进入静脉。
通常输液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药液底部压强就要更大。
所以,药瓶要挂在一定高度的支架上端,使rou液h2g足够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的原理
欧阳光明(2021.03.07)
医院里的护士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给患者输液.小雨发明照这样做法,护士为患者屡次更换药瓶比较麻烦,于是就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瓶串接的计划.请阐发回答:
(1)图甲中药液为何会匀速淌下?但为何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总是滴得很快?(2)图乙中哪个药瓶中的药液先流完?(3)输液结束时,若不及时从病人身上拔下针头,病人的血会倒流入瓶中吗?(4)根据病房的现有条件,如果要估测出输液过程中的一滴药液的质量,需要收集哪些数据,请写出表达式,并简要说明实验中作了哪些近似处理.
解:(1)因为随着药液流出,瓶中的液柱稍有降低,上方气体体积稍有变年夜,压强稍有减小,使得瓶口处的总压强稍小于外界年夜气压,外年夜气压强就将空气从进气管压入瓶中弥补,使瓶口处的压强基本上坚持在一个年夜气压,使药液能均匀稳定地淌下,不随瓶中药液的逐渐减少再修改.而开始时瓶中气体的压强年夜约为一个年夜气压,瓶口处的压强年夜于一个年夜气压,所以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总是滴得很快.
(2)甲瓶的药液先流完.因为甲乙丙三瓶采取串连的方法,其工作情况是这样的:药液从丙瓶中流下,丙瓶中空气体积增年夜,压强下降,乙瓶中空气将乙瓶中药液压入丙瓶弥补,是丙瓶液面坚持不变;药液从乙瓶中流至丙瓶后,乙瓶中体积增年夜,压强下降,甲
瓶中空气将甲瓶中药液压入乙瓶弥补,是乙瓶液面坚持不变;药液从甲瓶中流至乙瓶后,甲瓶中体积增年夜,压强下降,年夜气压将外界空气压入甲瓶,甲瓶中液面下降;液体如此流动,直到甲瓶中的药液全部流完,这时甲瓶中空气与外界直接连通,连接甲乙两瓶的管子相当于甲瓶现在的进气管;以后的过程是药液从丙瓶中流入血管,乙瓶中药液流入丙瓶弥补,空气流入乙瓶,直至乙瓶中药液流完,乙瓶与年夜气相通.然后才是空气直接进入丙瓶,直至丙瓶中药液逐渐流完.
(3)若不修改吊瓶的高度,输液结束时,即便不克不及及时从病人身上拔下针头,病人的血也不会倒流入瓶中。
因为,药液之所以会流入人体,是因为输液管中液体压强年夜于血管中血液的压强,当输液管中液柱逐渐变低,液柱压强即是血管中血液的压强时,液体将不再流动。
因此不必担心病人的血会倒流入瓶中。
(4)收集数据和计算过步调如下:①从药瓶上的刻度读出药液的体积V;②当某一滴药液刚好落下时数“0”开始计时,当数到第“n”个液滴淌下时停止计时,记下所用时间t0;③算出连续两液滴淌下的时间间隔为:T= t0/n④记下完成一瓶滴注的时间t;⑤算出一瓶的总滴数N= nt/t0;⑥算出每滴药液的体积为:V0=V/N=Vt0/(nt);⑦则每滴药液的质量m=ρ水V0=ρ水Vt0/(nt);
上述估算中两处做了近似处理:①把药液的密度看作水的密度.②忽略了输液结束时瓶中残留的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