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第4章中国地理概况 第5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
[区域地理]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中国的自然资源
![[区域地理]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中国的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ef96c190fd0a79563c1e7285.png)
中国的自然资源考纲解读识记我国主要资源的空间分布以及与经济分布之间的矛盾 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意义1、结合上图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分析山西能源基地的发展方向。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___不均____②区域经济水平不平衡,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该区域存储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1、西气东输⑴线路:由____新疆_的轮南向东经新疆、_甘肃_、宁夏、陕西、__山西___、河南、安徽、江苏至_上海______⑵原因:① 东部地区能源紧张,需求量大 ② 经过经济发达地区,缓解能源紧张 ⑶影响2、晋煤外运3、南水北调4、 西电东送北线:由___北线由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向华北电网输电___输电 中线:由___四川等省向华中、华东电网_____________输电 南线:由__由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向华南输______输电 (二)、能源问题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完成1-3题1.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 .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C .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 .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2.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 .秋季、春季 B .冬季、夏季 C .冬季、春季 D .夏季、秋季 3.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 .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 .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 .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 .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读我国某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示意图,回答4—54.上述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中,地势起伏与下列剖面图一致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5.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A.改善了调出地区的资源浪费问题B.促进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C.前提是促进调出区和调入区共同的可持续发展D.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6.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总量丰富,可再生资源众多,人均占有量呈不断上升趋势B.由于人口增长和资源增加相互抵消,人均占有量保持不变C.由于我国某些资源短缺,而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下降D.人均资源占有量继续减少,自然资源形势严峻7.我国有一类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五分之三,这类自然资源是指()A.土地面积B.矿产资源储量C.耕地面积D.河流年径流量8.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是()A.三江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9.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B.水资源内流区多、外流区少C.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D.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是秋季多、春季少10.在山东省建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A.引滦入津工程B.引黄济青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引滦入津工程11.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的水能蕴藏量占我国水能蕴藏量的()A.60% B.40% C.70% D.90%12.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A.跨流域调水B.防治水污染C.兴修水库D.节约用水13.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水能资源的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水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也占世界前几位B.我国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长江水系最多,黄河第二C.我国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D.我国正在兴修的河南小浪底工程将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14.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C.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15.我国的可垦荒地可以辟为耕地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沿海地区B.青藏高原区C.西北内陆盆地D.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下图为“各国能源消耗强度(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初级能源)此较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课件

3、问题与对策
1)煤炭、石油、电力不足
→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
2)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依法护矿,综合应用
4、资源调配问题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五.海洋资源
1、主要海洋资源 我国海域辽阔,拥有内海、领海37万平方千米和300多 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 1)生物资源: 包括5000多种鱼类和多种藻类、贝类、虾等。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北 部湾渔场。 东海——“天然鱼仓”,舟山渔场——我国最大 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带鱼曾经是东海著名的四大经 济鱼类,如今仅剩下带鱼还有一定产量,前3种都已几 近枯竭。
2.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区。 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旱地,南方水田 草地——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以及青藏高原。 自东向西,草场产草量逐渐递减;四大牧区(内蒙古、 新、青、藏) 林地——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 然林区。西南的横断山区、雅鲁藏江大拐弯地区、喜马 拉雅山南坡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东南丘陵大多是次生林 或人工林。
D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有助于工业的发展
C、近期可以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2、目前我国耕地逐年减少的原因有: A、水蚀、风蚀和 沙漠侵蚀; B、土地次生盐碱化 C、建设用地扩大,大量征用、占用耕地
3、请将耕地逐年减少的原因与有关事项连线 A、水 土 流 失 乱砍滥伐
分布:1)70%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在阶梯交界 处。2)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珠江水系。 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发 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三峡(最大)、葛洲坝、二滩、龙羊 峡、小浪底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中国的自然资源】1.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①工业化、城市化及交通建设占用耕地;②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退耕;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等导致土地退化;④农业结构调整。
(2)解决措施。
①数量保护:节约用地、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问责制等。
②质量保护:国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治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实施耕地环境保护。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及原因:(1)现状。
①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能源消费量低,地区分布不平衡;②能源消费不合理,以煤为主,且单位产值耗能高,使我国污染物排放量大,难控制;③能源需求增长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石油供应紧张,长期大量依赖进口;中国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这些地区政局不稳定,直接影响我国石油进口的可靠性;中国石油进口运输以外国油轮运输为主,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
(2)原因。
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能耗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的现状;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的需求;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⑥我国缺少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
2.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1)开源。
①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②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③稳妥发展核电,利用乙醇汽油;④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水电、风能、海洋能等;⑤石油进口采取多元化战略。
(2)节流。
①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②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公众节约能源的意识;③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3)储备: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特别提醒】长芦盐场和莺歌海盐场的形成条件:(1)长芦盐场:位于渤海沿岸,有适于晒盐的平坦海滩;属温带季风气候,晴天多,光照强,蒸发旺盛。
高考中国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1届高考中国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中国的自然资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我国除有丰富的煤炭能源外,水能资源也十分丰富。
下图是我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地区分布(按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划分)分布比例图。
完成第1题。
1. 与地区⑤相比,地区⑥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丰富B.河流众多C.河流流量大D.河流落差大【答案】1. D【解析】1. 结合所学我国水能资源的地区分布状况,水能资源百分比从小至大依次是华北、东北、华东、西北、中南、西南地区,根据材料,地区⑤是中南,地区⑥是西南。
与地区⑤相比,地区⑥位于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河流落差大,D对。
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河流流量大不是主要原因,A、B、C错。
下图为我国某种自然资源(阴影区)分布图,完成2~3题。
2. 该资源集中分布区的东部边界最接近于A. 1月0 ℃等温线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D. 黑河—腾冲线3. 该资源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酸雨B. 水土流失C. 土地荒漠化D. 石漠化【答案】2. B 3. C【解析】2. 根据图示信息,这种自然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东部、天山、青藏高原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高海拔土地,因此该资源最可能是草场。
图中显示该资源集中分布区的东部边界最接近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据此分析选B。
3. 结合上题可知,这种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东部、天山、青藏高原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高海拔土地,因此该资源最可能是草场。
草场资源如果过垦、超牧易造成土地荒漠化,选C。
读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回答4~6题。
4. 关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我国煤炭资源数量大且种类齐全,但地理分布差异较大B. 煤炭资源的分布格局总体上北多南少C.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全省范围内土地下都有煤田分布D. 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区5. 甲地区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①西气东输②西电东送③南水北调④新能源开发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6. 甲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②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③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④大力发展公路运输,提高煤炭外运能力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4. C 5. B 6. A【解析】4.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故C项错误。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中国的自然资源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共性特点;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运用自然资源分布图,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
知识结构:主干知识梳一、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类:形态:土地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共性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中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分布1、 土地利用类型:耕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特点:①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评价: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4、土地问题和对策:四、中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特点和分布1、 特点:①总量丰富,人均少;②时空分布不均;③污染、浪费严重2、 水资源的分布:① 时间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② 空间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③ 华北和西北缺水原因3、 对策:开源节流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污染和浪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特征 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少④南水北调:三条线路评价4、水能资源的分布①水能蕴藏量世界第一,但开发利用少(原因——地质、环保、经济损失)②70%分布在西南地区(长江、黄河上游、红水河)③长江水系最丰富,雅鲁藏布江水系其次五、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和分布1、特点:①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②人均量少;③分布不均(评价:2、分布:北方以煤、铁、石油为多;南方以有色金属为多。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

(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解决途径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时间分配:夏秋多,冬春少。P77 (2)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华北和西北地区缺 水最为严重)。P78
2.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1)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夏季储水防 洪,冬春供水抗旱。P78 (2)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 P79 (3)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 水更重要。P80
3.分布: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
西部内陆地区。 P68
4.基本国策: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 地,切实保护耕地。 P72
图 12-1
3.分布:
类型
季风区和 非季风区
干湿区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分布区
耕地
_季__风___区
湿润、半湿 润区
北少;从时间上看,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分配不均。
【答案】C
【真题 5】针对我国水资源季节和年际变 化大的问题,相应措施为( C )
A.南水北调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防治水污染
漠
西__北__内__陆__地__区__
4.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目前,土地利用主要存在 _水__土__流__失__、__土__地__荒__漠__化___ 和__乱__占__耕__地__等问题。 (2)措施:基本国策是“十__分__珍__惜__和__合__理__利__用__每__一__寸__土__地__, _切__实__保__护__耕__地__”。
__平__原__、低缓 的丘陵地区
东部地区,北方 以旱地为主,南 方以水田为主
林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 我国的自然资源

我国的自然资源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参考答案】1.B 2.A 3.A2.一般而言,平均气温低于-4℃的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则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
四个选项中葫芦岛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多于60天,日数最多,故A项正确。
3.材料中提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域面积较大且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较多,因此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误;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成本高,故B项错误,A项正确;渤海沿岸水资源需求量大,D项错误。
解题必备我国的自然资源1.特点: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
2.主要的自然资源(2017届烟台模拟)利用耕地重心移动轨迹图能及时获取耕地重心迁移信息,并直观反映耕地分布变化特征。
下图为1953—2005年陕西省耕地重心移动散点图。
陕西省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渭河平原,南部是陕南秦巴山地。
据此,完成1—2题。
1.1953—1998年,耕地重心移动使北部地区A.降水强度降低B.蒸发增强C.地表径流增大D.下渗量增多2.2000—2001年,陕西省耕地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中部城市化速度加快B.北部退耕还林还草C.南部种植业结构调整D.北部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下图为我国某种能源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能源最有可能是A.太阳能B.核能C.风能D.地热能4.M地数值较小,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较高B.距海较远C.地形封闭D.植被稀疏答案【答案】1.C 2.B【答案】3.C 4.C【解析】3.图示能源集中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高原和平原、青藏高原及沿海平原,判断是风能。
高三一轮复习第4章中国地理概况 第5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

第五节中国的自然资源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示意图”,完成1~2题。
1.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C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B.人类不合理灌溉C.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D.夏季风强劲)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
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A.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D.与经济水平成负相关4.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B.植被C.地貌D.土壤)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读“我国三个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回答5~6题。
5.A.省区面积差异较大B.江苏人口远少于浙江C.浙江的水热条件更好D.浙江丘陵多,江苏平原多6.下列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措施,合理的是()①发展沼气,解决农村燃料问题②生产燃料乙醇,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③大面积种植薪炭林,解决我国能源不足问题④提倡燃烧秸秆,以防止蔬菜遭受冻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
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
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
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
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7~8题。
7.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8.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①跨流域调水②大规模修建水库,减小地表径流的入海量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我国盐业资源丰富多样,主要有湖盐、海盐、矿井盐等,储量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示意图”,完成1~2题。
1.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2.C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B.人类不合理灌溉
C.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D.夏季风强劲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
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A.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B.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C.由东向西逐渐减轻D.与经济水平成负相关
4.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植被
C.地貌D.土壤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读“我国三个省区生物
质能资源状况表”,回答5~6题。
5.)
A.省区面积差异较大
B.江苏人口远少于浙江
C.浙江的水热条件更好
D.浙江丘陵多,江苏平原多
6.下列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措施,合理的是()
①发展沼气,解决农村燃料问题②生产燃料乙醇,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③大面积种植薪炭林,解决我国能源不足问题④提倡燃烧秸秆,以防止蔬菜遭受冻害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
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
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
表与地下水的总量。
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
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7~8题。
7.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B.②③
C.①②D.①④
8.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①跨流域调水②大规模修建水库,减小地表径流的入海量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A.③④B.②③
C.①②D.①④
我国盐业资源丰富多样,主要有湖盐、海盐、矿井盐等,储量很大。
我国四川有一口火井,井的水居然是冷的,绝对没有火气,不过用剥开的长毛竹,去除竹节,用漆布把竹管的缝包好,一头插入井底,另一头的上面弯曲连接,把口紧对锅底,在锅里倒入盐水,只见火光熊熊,水立即就烧开了。
打开毛竹查看它,竹管内绝没有半点烧焦的样子。
结合我国盐场分布图,回答9~10题。
9.我国湖盐产区集中在西北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众多,地下水资源丰富
B.湖泊众多,各湖泊蓄水量大
C.气候干燥,下垫面蒸发量大
D.沙漠广布,土壤盐分含量高
10.四川火井盐场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A.天然气B.水蒸气
C.地热能D.可燃冰
下面是某年我国四个省(区)煤、铁、石油、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表,据表回答11~12题。
11.
A.石油、煤、盐、铁B.盐、石油、铁、煤
C.煤、盐、铁、石油D.铁、煤、石油、盐
12.表中的M省(区)可能是()
A.山西B.安徽
C.广东D.新疆
二、综合题
13.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
根据2019年10月23日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19—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9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示意图(图甲)。
图甲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图乙)和耕地减少因素构成图(图丙)。
图乙
图丙
(1)根据图文资料判断,我国耕地减少最多的年份是_____年,
②③⑤地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实现全国耕地保有量2019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的目标,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
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中国(呼伦贝尔)中俄蒙第四届国际风力发电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于2019年7月18日~20日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风能资源富集区,拥有全国50%的风能资源,风电产业发展迅猛。
下图为我国有效风能和主要风电场分布图。
材料二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19年发布的《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对于普通用户自建的发电设施所产生的清洁能源,公司将按国家规定电价予以全额收购。
分布式电源是指位于用户建筑附近,单个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发电设备,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所有清洁能源。
(1)描述我国风能资源的总体分布特征。
(2)分析内蒙古东部大力开发风能资源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3)分析我国推广分布式电源的重要意义。
答案
1.D 2.A第1题,A 位于新疆,地处西北内陆,盐碱地占耕
地比重大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少,盐碱地面积较大;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B 地位于黄河的上游,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不合理灌溉导致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
第2题,C位于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沿海,盐碱地所占比例大是沿海海水侵渍。
3.A 4.C第3题,通过读图可知,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总体上看,西北重于东南,A正确;南方重庆、贵州和海南属于高水贫困地区,其余程度较轻,因此B和C错误;水困程度不仅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还与年降水总量、蒸发量等因素相关,D错误。
第4题,贵州省喀斯特地貌显著,地下多溶洞,地表水易下渗,导致地表水缺乏。
5.D 6.A第5题,不同的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山地适合发展林业,薪柴总量较大;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薪柴总量较小,故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较大主要是地形差异造成的。
第6题,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应尽可能增加能源利用环节,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种植薪炭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状况。
7.C8.A第7题,新疆的土地面积远大于海南,耕地面积也远大于海南;新疆的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种为主。
第8题,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可以减小因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从而降低蓝水足迹的比重。
9.C10.A第9题,西北地区的湖盐产区,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故A,B选项错;沙漠地区与湖盐矛盾。
第10题,考查四川盆地的井盐和天然气资源,根据材料的信息,可以综合得出。
11.C12.B第11题,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时要抓住每一项的最大值、最小值。
河北省因有迁安铁矿、长芦盐场,因而铁、盐所占比
重较大;黑龙江省因有大庆油田等,因而石油资源丰富,但该省几乎没有盐场;四川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主要的井盐产地,因而盐资源丰富。
第12题,由上题可知M省四种矿产中铁所占比重最大,煤次之,石油所占比重最少,则该省应是安徽;山西省煤产量所占比重最大;广东省位于我国南方沿海,油气资源、盐类物质应比煤、铁资源丰富;新疆的四种矿产中产量比重最大的应是石油,其次为煤。
13.(1)2019建设占用耕地(2)开发宜农荒地;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耕地;各种建设少占耕地;切实保护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贯彻国家的政策,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的储备工作(3)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14.解析:第(1)题,据图指出总体分布趋势和两个富集区即可。
第(2)题,内蒙古东部开发风能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高原地区风力大且大风日数多;二是地势平坦,土地充足,地价较低,利于风电场的建设。
第(3)题,分布式电源利用的主要是清洁能源,大力推广可增加我国的能源供应,同时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1)分布不均;由沿海向内陆先减少后增多;主要有两个富集区,即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2)位于高原地区,受西北季风影响大,大风日数较多,风力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充足,地价较低,利于风电场建设(3)可增加我国的能源供应,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