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总复习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第四版_考试所有重点复习资料环境监测复习资料第⼀章绪论⼀、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定条件下,氧化1L⽔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表⽰。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标准⽅法是重铬酸钾法(1)重铬酸钾法(K2Cr2O7法)(GB)CODCr(2)恒电流库仑滴定法(3)KMnO4法(⾼锰酸钾指数)CODMn。

在强酸溶液中,⽤⼀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Ag2SO4)存在条件下氧化⽔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剂,⽤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溶液由蓝绿⾊变为红棕⾊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再以蒸馏⽔作空⽩溶液,按同法测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重铬酸钾氧化性很强,可将⼤部分有机物氧化,但吡啶不被氧化,芳⾹族有机物不易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存在于蒸⽓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

氯离⼦⼲扰可加⼊适量硫酸汞络合。

(⼆)⾼锰酸盐指数(I Mn)CODMn以⾼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称为⾼锰酸盐指数,以氧的质量浓度(单位为mg/L)表⽰。

其中碱性⾼锰酸钾法⽤于测定氯离⼦浓度较⾼的⽔样,酸性⾼锰酸钾法适⽤于氯离⼦质量浓度不超过300mg/L的⽔样。

(三)⽣化需氧量(BOD)⽣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物在分解⽔中有机物的⽣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有机物在微⽣物的作⽤下,好氧分解氛围含碳物质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硝化阶段在5~7d,甚⾄10d以后才显著进⾏,⼀般⽔质检验所测BOD只包括含碳物质的耗氧量和⽆机还原性物质的耗氧量,因此五⽇培养法能减少硝化阶段对耗氧量的影响。

(四)总有机碳(TOC)(1)测定意义2.意义:⽐BOD、COD更能直接表⽰有机物的含量,所以,更能⽤来评价⽔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的程度。

测定⽅法:燃烧氧化-⾮⾊散红外吸收法(五)挥发酚(1)定义:沸点在230 ℃以下,能随着⽔蒸⽓蒸出的酚类为挥发酚。

环境监测总复习提纲

环境监测总复习提纲

环境监测总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环境监测概念: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来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

简单说:监视环境变化、测定变化量。

2、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3、环境监测的分类(1)按监测目的分类①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监督监测)和污染源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②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根据特定目的可分为四种: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③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包括标准方法样品监测、污染规律研究监测、背景调查监测、综合评价研究监测(2)按监测介质分类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和固废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噪声振动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电磁辐射监测、其它)4、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污染物的阈值、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5、环境监测的特点6、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基本概念:①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筛选过程为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②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③优先污染物的特点:毒性大、难降解、出现频率高、可生物积累、属三致物质、检测方法成熟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标准适用于全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域。

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其目的是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保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对象复杂手段多样数据处理要综合考虑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人员区域环境质量保证体系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以及改善地面水质量和促进生产。

环境监测总复习

环境监测总复习

环境监测总复习1、环境监测分类:1)按检测目的分类:①监视性检测: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监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保工作的进展)②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③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

(环境本地的监测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影响研究、新污染因子监测方法、痕量超痕量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样品复杂、干扰严重的样品研究等)2)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等。

3)可按专业部门进行分类:如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2、环境标准分级:分国家标准(GB)和地方标准(DB):地方标准严于国标,有地方标准先执行地方标准。

3、水质标准:(2~3个例子)1)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污染物按性质分为:1)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

例如:重金属(总汞、总铬、总铅)、放射性物质等。

2)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

例如:pH值、色度、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硫化物、有机物(苯类)、总有机碳、余氯等。

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举例子)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6、噪声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标准、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7、地表水监测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重金属、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杆菌等。

8、生活饮用水监测项目:肉眼可见物、色、臭和味、浑浊度、总硬度、重金属、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性固体、耗氧量、氯仿(效度副产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游离余氯、放射性等。

环境监测总复习

环境监测总复习

环境监测总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监测概念: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分类:按监测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2. 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3.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3、按筛选原那么,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4、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包括14个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国家环保部对监测方法分类?P38分为三个层次:A国家或行业标准方法;B统一方法;C等效方法。

2、.简述地面水监测方案的制定包括哪些内容?P42〔1)根底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考察(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确实定(4)采样及检测技术的选择(5)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方案3、具体说明地表水检测中河流监测断面,采样垂线及采样点布设的内容。

P42—44 (1〕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①背景断面:设在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的水系污染程度。

②对照断面:设在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流入处和回流处。

③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废水与江、河水根本混匀处。

④削减断面: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2)根据水面宽度确定断面上的监测垂线: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小于等于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在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大于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3)根据监测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缺乏0.5m时在二分之一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0.5—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大于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及二分之一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环境监测复习总结

环境监测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环境监测: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 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掌握)环境监测的过程: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了解)1)环境监测的分类:2)按监测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2.特定目的监测①污染事故监测②仲裁监测③考核验证监测④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3)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监测等。

环境监测的对象: (了解)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优先污染物: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特点:难以降解, 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 出现频率较高, 具有生物积累性, 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 毒性较大, 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水体污染一般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类型。

化学型污染系指随废(污)水及其他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系指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物质造成的污染。

生物型污染系指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

废(污)水监测项目第一类: 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第二类: 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测定无机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①化学分析方法②原子吸收光谱法③分光光度法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⑤电化学法⑥离子色谱法⑦其他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①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有:②气象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③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其他方法: 在常规检测中如有机物类别测定、耗氧有机物测定、石油类测定等, 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非红色散红外吸收法等也有一定应用。

环境监测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监测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监测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标准溶液浓度通常是指()的浓度,否则应予校正。

A、16℃B、18℃C、20℃D、22℃正确答案:C2、下列关于水中悬浮物样品采集和贮存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样品采集可以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B、采样瓶采样前应用洗涤剂洗净,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C、采集的样品应尽快测定,如需放置,则应低温贮存,并且最长不得超过7DD、贮存水样时应加入保护剂正确答案:D3、《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B、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C、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正确答案:D4、污水监测中,部分监测项目采集时须注满容器,不留顶上空间,如()。

A、烷基汞B、化学需氧量C、总磷D、硫化物正确答案:D5、采集()时须注满容器,不留顶上空间。

()A、挥发性有机物B、微生物C、动植物油类D、悬浮物正确答案:A6、用碱式滴定管滴定时,正确的操作是()。

A、右手捏玻璃珠的左上侧胶管B、左手捏玻璃珠的右上侧胶管C、右手捏玻璃珠的右下侧胶管D、左手捏玻璃珠的左下侧胶管正确答案:B7、准确量取20.5ml溶液,应选用()。

A、25ml滴定管B、50ml量筒C、20ml移液管D、100ml的容量瓶正确答案:A8、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六价铬时,采集的水样应加入固定剂调节至PH()。

A、<2B、约8C、约5正确答案:B9、反渗透在提高给水温度,而其它条件不变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通量增加,盐透过量也增加B、水通量下降,盐透过量也下降C、水通量下降,盐透过量增加D、水通量增加,盐透过量下降正确答案:A10、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高效的()A、氧化剂B、聚合物C、脱水剂和絮凝剂D、营养剂正确答案:C11、配制20%的食盐溶液500g,不需要下列哪种仪器:()。

A、500ml容量瓶B、托盘天平C、烧杯D、玻棒正确答案:A12、反渗透的给水处理中,为去除水中的微生物,需要加入的药剂是()。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环境标准是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答案:对2.地方可以制定环境方法标准。

答案:错3.地方可以制定标准物质标准。

答案:错4.国家可以制定标准物质标准。

答案:对5.国家可以制定环境基础标准。

答案:对6.地方可以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对7.地方可以制定宽于国家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错8.地方可以制定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对9.地方可以制定宽于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错10.废水中COD值通常高于BOD值。

答案:对11.对于着色很深的工业废水,真色和表色相近。

答案:错12.水质监测时,统一分析方法比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更加成熟准确。

答案:错13.消减断面通常设在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km以上的河段上。

答案:错14.共沉淀指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沉淀出来的现象。

15.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体酸度时不受水样有色、浑浊的限制。

答案:对S、HS-和S2-,酸溶性的金属硫化物,以及不溶性的硫化16.水中硫化物包括溶解性的H2物和有机硫化物。

答案:对17.COD是一个能反映废水中可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数量的指标。

答案:错/COD>0.3,废水适宜采用生化处理方法。

18.一般认为,BOD5答案:对19.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的方法,称为网格布点法。

答案:对20.地方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

答案:对21.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执行过程中产生矛盾进行的环境监测,属于研究性监测的范畴。

答案:错22.地方标准中可以制定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

答案:对23.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监测的对象相同。

答案:错24.控制断面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km-10km处。

答案:错25.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称为共沉淀法。

答案:错26.膜电极法可以测定水中的溶解氧。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大全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大全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二、环境监测目的: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三、环境监测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四、环境监测的分类(一)按监测目的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根据特定的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

(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律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环境监测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型监测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环境监测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等。

五、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一)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排放强度随时间而变化。

2、空间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总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监测概念: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分类:按监测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2. 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3.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3、按筛选原则,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4、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个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国家环保部对监测方法分类?P38分为三个层次:A国家或行业标准方法;B统一方法;C等效方法。

2、.简述地面水监测方案的制定包括哪些内容?P42(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考察(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4)采样及检测技术的选择(5)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3、具体说明地表水检测中河流监测断面,采样垂线及采样点布设的内容。

P42—44 (1)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①背景断面:设在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的水系污染程度。

②对照断面:设在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流入处和回流处。

③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废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

④削减断面: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2)根据水面宽度确定断面上的监测垂线: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小于等于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 时,在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大于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3)根据监测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不足0.5m时在二分之一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0.5—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大于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及二分之一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4、工业废水在检测时应如何设采样点?P47(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5、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P48瞬时水样: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混合水样:分为等时混合水样和等比例混合水样,前者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后者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的混合水样。

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

6、举例说明水样的保存措施有哪些?P53(1)选择适当材料的容器(2)冷藏或冷冻保存法: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率,冷藏温度控制在4℃,冷冻在-20℃左右,适用:酸、碱、有机物、BOD、色度(3)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①加入生物抑制剂:如在测氨氮、硝酸盐氨、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中加HgCl2 ,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②调节pH值:如测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HNO3溶液酸化至PH值为1-2,即可防止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又可避免金属被器壁吸附③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如测溶解氧的水样需加少量MnSO4溶液和KI溶液固定溶解氧7、水样预处理的内容?P56(1)水样的消解(2)富集与分离8、硝酸消解法常用于消解测定哪一类化合物的水样?P56较清洁的水样9、萃取率与分配比之间的关系换算?P60E(%)=100D/(D+V水相/V有机相)D=∑[A]有机相/∑[A]水相10、水温计法和颠倒温度计法各适合测定什么样的水温?P66水温度计法:测量范围:-6-41℃。

用于表层水温度的测量。

颠倒温度计法:用于测量深层水温度,一般装在采水器上使用。

11、水的颜色可分为几种?如何定义的?P67两种。

表色: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所具有的颜色。

真色: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

12、水的固体物分为哪几种?各是什么?P70分为总固体物(总残渣)、溶解固体物(可虑残渣)和悬浮物(不可虑残渣)三种13、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汞的原理;画出冷原子吸收测汞仪的工作原理图并举例说明?原理:对特征波长(253.7nm)的光的吸光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图见p781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四个主要构成部分并说明其作用? P81①光源:发射特征光②原子化系统:将被测元素转变成原子蒸汽的装置,分为火焰原子化系统、无火焰原子化系统③分光系统:将被测元素的特征谱线与邻近谱线分开④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测量15、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铬的原理?P89在酸性溶液中,首先将水样中的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然后,加入二苯碳酰二肼显色,于540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16、标准加入法的操作方法?P82取四份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从第二份起按比例加入不同量的待测元素的标准溶液,并稀释至相同体积。

17、什么是酸度,什么是碱度,有哪些测定方法?P92—93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强酸、强酸弱碱盐等。

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等。

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滴定法、电位滴定法18、PH值有哪些测定方法?P94玻璃电极法和比色法、差分电极法19、如何采集测定溶解氧的水样? P96测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有碘量法、修正的碘量法、氧电极法、荧光光谱法等,清洁水可用碘量法,受污染的地表水和工业废水必须用修正的碘量法或氧电极法。

20、写出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及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水样中含有氧化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对测定结果有哪些影响?P96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

以淀粉为指示剂,有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以计算出溶解氧含量。

反应式如下:MnSO4+2NaOH==Na2SO4+Mn(OH)2 ↓2Mn(OH)2+O2==2MnO(OH)2↓棕色沉淀MnO(OH)2+2H2SO4==Mn(SO4)2+3H2OMn(SO4)2+2KI==MnSO4+K2SO4+I22Na2S2O3+I2==NaS4O6+2NaI水样中含氧化性物质结果偏高、还原性结果偏低21、修正的碘量法主要有哪些,各为消除什么物质干扰?P96叠氮化钠修正法:亚硝酸盐高锰酸钾修正法:亚铁盐、亚硝酸盐及有机物22、氰化物测定时常用蒸馏方法有哪些?P99—(1)、(2)23、什么是氨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时,如果水样中含有钙、镁、铁等金属离子时,应如何消除干扰?P104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也称非离子态氨)和离子态氨形式存在的氮,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消除干扰:加9,10-酸钾钠23、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mg/L表示。

24、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原理、实验步骤、计算公式?P114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用一定量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将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再以蒸馏水做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记录V0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公式:CDD(O2,mg/L)=〔(V0-V1)×C×8×1000〕/V实验步骤为老师上课给抄的,较复杂,不打了25、测定高锰酸钾指数时,酸性高锰酸钾法和碱性高锰酸钾法各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117在碱性条件下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比酸性条件下稍弱,此时不能氧化水中的氯离子,故常用于测定氯离子浓度较高(>300mg/L)的水样,酸性高锰酸钾法适用于氯离子质量浓度不超过300mg/L的水样26、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27、什么是五大培养法?P118将水样或稀释水样充满溶解氧瓶,密闭后在暗处于20±1℃条件下培养5d,求出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含量,二者的差值为BOD5。

28、稀释水和接种稀释水如何配制?稀释水一般用蒸馏水配制,先通入经活性炭吸附及水洗处理的空气,曝气2-8小时,使水中DO接近饱和,然后20℃下放置数小时。

临用前加入少量氯化钙、氯化铁、硫酸镁等营养溶液及磷酸盐缓冲溶液,混匀备用。

稀释水的pH值应为7.2,BOD5<0.2mg/L。

接种稀释水是在稀释水中接种微生物,即在每升稀释水中加入生活污水上层清夜1-10mL或表层土壤浸出液20-30mL或河水湖水10-100mL,使PH=7.2,BOD5值约在0.3-20mg/L 间为宜,配后立即使用。

29、测定BOD时引入稀释水和接种稀释时的目的?稀释水—保证在培养过程中有充足的溶解氧接种稀释水—引入能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30、BOD结果上报数据时有何要求?耗氧率在40%-70%间31、BOD的计算?P119非稀释法:不接种:BOD5(mg/L)= ρ1- ρ 2接种:BOD5(mg/L)=(ρ1-ρ2)-(ρ3-ρ4)稀释法:BOD5(mg/L)=[(ρ1-ρ2)-(ρ3-ρ4)f1]/f232、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总有机碳(TOC)原理。

画出并说明TC、IC、TOC各自含义及关系?P122将一定量水样注入高温炉内的石英管,在900-950℃下,以铂和三氧化钴或三氧化二铬为催化剂,使有机物燃烧裂解转化为二氧化碳,然后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CO2含量,从而确定水样中碳的含量。

(此为总碳量,TC)要测TOC量,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先将水样酸化,通入氮气曝气,驱除各种碳酸盐生成的CO2,然后再注入仪器内测定。

方法二,把等量水样分别注入高温炉和低温炉,则水样中有机碳和无机碳均转化为CO2,依次导入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分别测得总碳(TC)和无机碳(IC),二者之差即为TOC。

图p12333、特定有机污染物主要有哪些,通用的测定方法是什么? P127挥发性卤代烃、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方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34、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主要有哪些?P141细菌、原生动物、藻类35、污泥沉降比、污泥浓度、污泥体积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