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振动安全距离与围岩爆破松动圈范围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

行业资料:________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6 页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6.2.1评价各种爆破对不同类型建(构)筑物和其他保护对象的振动影响,应采用不同的安全判据和允许标准。
6.2.2地面建筑物的爆破振动判据,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水工隧道、交通隧道、矿山巷道、电站(厂)中心控制室设备、新浇大体积混凝土的爆破振动判据,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峰值振动速度。
安全允许标准如表4。
表4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注1:表列频率为主振频率,系指最大振幅所对应波的频率。
注2:频率范围可根据类似工程或现场实测波形选取。
选取频率时亦可参考下列数据:硐室爆破<20Hz;深孔爆破10Hz~60Hz;浅孔爆破40Hz~100Hz。
a选取建筑物安全允许振速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质量、新旧程度、自振频率、地基条件等因素。
b省级以上(含省级)重点保护古建筑与古迹的安全允许振速,应经专家论证选取,并报相应文物管理部门批准。
c选取隧道、巷道安全允许振速时,应综合考虑构筑物的重要性、围岩状况、断面大小、深埋大小、爆源方向、地展振动频率等因素。
d非挡水新浇大体积混凝土的安全允许振速,可按本表给出的上限值选取。
R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单位为米(m);Q炸药量,齐发爆破为总药量,延时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单位为千克(kg);第 2 页共 6 页V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单位为厘米每秒(cm/s);K、a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表5选取,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表5解区不同岩性的K、a值群药包爆破,各药包至保护目标的距离差值超过平均距离的10%时,用等效距离R,和等效药量q分别代替R和Q值。
Rc和Qe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值法。
矿山爆破对安全距离的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矿山爆破对安全距离的要求(正式)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1016-100 矿山爆破对安全距离的要求(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爆破时,必然产生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碎石飞散及有害气体,因而危及爆区附近人员、设备、建筑物及井巷等的安全。
因此,爆破设计时必须确定爆破危害范围并指定安全距离。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爆破地震安全距离炸药在岩体中爆炸后,在距爆源一定距离的范围内,岩体产生弹性震动波,即是爆破地震。
爆破作业地震强度主要与炸药量、爆源距离、岩石特性、爆破条件和方法以及地质地形条件有关。
《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振动速度的要求”,并规定了建(构)筑物地面质点振动速度控制标准。
2.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空气冲击波的安全距离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对地面建筑物的安全距离,空气冲击波超压值计算和控制标准,爆破噪声,空气冲击波的方向效应与大气效应。
控制空气冲击波的方法主要有:(1)避免裸露爆破,特别是在居民区更需特别重视,导爆索要掩埋20em或更多,一次爆破孔间延迟不要太长,以免前排带炮使后排变成裸露爆破。
(2)保证堵塞质量,特别是第一排炮孔,如果掌子面出现较大后冲,必须保证足够的堵塞长度。
爆破安全距离计算表及振动测试资料

注:各栏取值范围内数值,可用插值法确定。
当考虑爆破区与观测点或防护目标的高程差对近地点振动速度传播规律的影响时,可
新浇筑大体积砼基础面上安全质点振动速度
W--爆破装药量,齐发时取总装药量,分段起爆时视具体条件取有关段的或最大一段的
D、H--爆破区药量分布的几何中心至观测点或建筑物、防护目标的水平距离和高和差
K、α、β-—与地质条件、岩体特性、爆破条件,以及爆破区与观测点或建筑物、防护目标相对位置K、α-—与地质条件、岩体特性、爆破条件,以及爆破区与观测点或建筑物、防护目标相对位置等有V--质点振动速度,cm/s;;
质点振动速度传播规律的经验公式
D--爆破区药量分布的几何中心至观测点或建筑物、防护目标的距离,m;
W--爆破装药量,齐发时取总装药量,分段起爆时视具体条件取有关段的或最大一段的
V--质点振动速度,cm/s;;α
)/(3D W k V =β
α)
/()/(33H W D W k V =
时,可用下述经验公式:
一段的装药量,kg
高和差,m;
或建筑物、防护目标相对位置等有关的常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筑物、防护目标相对位置等有关的常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一段的装药量,kg。
爆破对软岩巷道松动范围影响的测试

( 第 43 卷第 11 期)
分析·探讨
爆破对软岩巷道松动范围影响的测试与分析
汪海波, 徐 颖
( 安徽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1 )
要: 针对巷道掘进爆破施工药量日益增大, 促 进了 岩 体 内 裂 隙 的 扩 展, 使 巷道 围 岩 松 动 圈 增 大。根据现场施工实际, 对爆破前后围岩的松动圈半径进行测试, 分析了巷道掘进爆破施工对巷 摘 道松动范围扩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巷道稳定后的松动圈半径在 1. 8 m 左右, 其中爆破 10% , 25 ~ 30 m ; , 振动的影响约占 爆破动载对松动圈影响的范围在 通过调整支护参数 增加锚杆 长度, 提高了支护的安全可靠性。最后从爆破参数 和 装 药 结 构 2 个 方 面 提 出 了 降低 巷道 掘 进 爆 破动载强度的措施。 关键词: 软岩巷道; 爆破施工; 松动圈; 测试 + 中图分类号: TD235. 4 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3 - 496X( 2012 ) 11 - 0198 - 03
2 断面积 20. 631 m 。 永久支护采用“锚杆 + 锚网 + # 全封闭 U29 型钢棚 + 喷射混凝土 ” 复合支护, 喷射
混凝土强度为 C20 、 厚度 150 mm。 测试段巷道岩性 砂质泥岩为主, 坚固性系数 f = 4 左右, 属于 以泥岩、 较软岩石。 1. 2 爆破施工方案与爆破参数 爆破施工采用楔形掏槽, 掏槽眼深度 2. 5 m, 其 2. 3 m 。 它炮眼深度为 炸药采用三级煤矿水胶炸 1 ~ 5 段毫秒电雷管; 其中, 药, 掏槽眼采用 40 mm
Testing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Blasting on Soft Rock Roadway Loose Zone
6.2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

6.2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6.2.1 评价各种爆破对不同类型建(构)筑物和其他保护对象的振动影响,应采用不同的安全判据和允许标准。
6.2.2 地面建筑物的爆破振动判据,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水工隧道、交通隧道、矿山巷道、电站(厂)中心控制室设备、新浇大体积混凝土的爆破振动判据,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峰值振动速度。
安全允许标准如表4。
6.2.3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可按式(1)计算。
311Q V K R α⎪⎭⎫⎝⎛= (1)式中:R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单位为米(m );Q ——炸药量,齐发爆破为总药量,延时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单位为千克(kg ); V ——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单位为厘米每秒(cm / s ) ;K 、a ——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表5选取,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表5 解区不同岩性的K 、a 值群药包爆破,各药包至保护目标的距离差值超过平均距离的10%时,用等效距离R,和等效药量q分别代替R和Q值。
R c和Q e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值法。
对于条形药包,可将条形药包以1~1.5倍最小抵抗线长度分为多个集中药包,参照群药包爆破时的方法计算其等效距离和等效药量。
6.2.46.2没有包括的一般保护对象的爆破振动安全标准,可参照6.2的规定由设计论证提出;特别重要的保护对象的安全判据和允许标准,应由专家论证提出。
城镇拆除爆破安全允许距离由设计确定。
6.2.5在特殊建(构)筑物附近或爆破条件复杂地区进行爆破时,应进行必要的爆破振动监测或专门试验,以确保保护对象的安全。
6.2.6在复杂环境中多次进行爆破作业时,应从确保安全的单响药量开始,逐步增大到允许药量,并按允许药量控制一次爆破规模。
爆破地震安全距离(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爆破地震安全距离(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爆破地震安全距离(最新版)爆破地震,是指炸药爆炸的部分能量转化为弹性波,在岩土中传播引起的震动。
爆破地震波,对爆区附近的地层、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井巷和露天边坡产生破坏作用。
爆破地震波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使用炸药的性能、炸药量、爆源距离、岩石的性质、爆破方法以及地层地形条件。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地震波的危害,应采取如下有效措施:(1)爆破前应调查了解爆破区域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露天边坡稳定状况,井巷围岩稳定及支护等情况。
(2)根据爆区的周边环境,采用减震爆破方法和控制炸药量,如微差爆破、缓冲爆破、预裂爆破等爆破方法。
(3)爆破地震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如下:R=(K/V)1/α×Qm式中R——爆破安全距离(m);Q——炸药量(kg);V——地震安全速度(cm/s);k、a-——与爆破地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
岩性ka坚硬岩石50~1501.3~1.5中硬岩石150~2501.5~1.8软岩石250~3501.8~2.0根据公式计算:k取150;V为2cm/s(采石方提供);a取1.5;Q为60kg(采石方提供)结果为:约等于69.52m。
云博创意设计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爆破安全距离

爆破安全距离一、一般规定各种爆破、爆破器材销毁以及爆破器材仓库意外爆炸时,爆炸源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应按各种爆破效应(地震、冲击波、个别飞散物等)分别核定并取最大值。
二、爆破地震安全距离(一)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震动速度的要求,主要类型的建(构)筑物地面质点的安全震动速度规定如下:1、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 1.0 cm/s2、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 2~3 cm/s;3、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5 cm/s;4、水工隧洞 10 cm/s;5、交通隧洞 15 cm/s;6、矿山巷道:围岩不稳定有良好支护 10 cm/s;围岩中等稳定有良好支护 20 cm/s;围岩稳定无支护 30 cm/s;(二)爆破地震安全距离可按式(1)计算式中:R—爆破地震安全距离,m;Q—炸药量,kg;齐发爆破取总炸药量;微差爆破或秒差爆破取最大一段药量;V—地震安全速度,cm/s;m—药量指数,取1/3;K、α—与爆破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可按表1选取。
或由试验确定。
表1 爆区不同岩性的K、α值(三)在特殊建(构)筑物附近或爆破条件复杂地区进行爆破时,必须进行必要的爆破地震效应的监测或专门试验,以确定被保护物的安全性。
三、爆破冲击波安全距离(一)露天裸露爆破时,一次爆破的炸药量不得大于20kg,并应按式(2)确定空气冲击波对掩体内避炮作业人员的安全距离。
式中:R k—空气冲击波对掩体内人员的最小安全距离,m;Q—一次爆破的炸药量,kg;秒延期爆破时,Q按各延期段中最大药量计算;毫秒延期爆破时,Q按一次爆破的总炸药量计算。
(二)药包爆破作业指数n<的爆破作业,对人和其他被保护对象的防护,应首先核定个别飞散物和地震安全距离。
当需要考虑对空气冲击波的防护时,其安全距离由设计确定。
(三)地下爆破时,对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的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由设计确定。
地下大爆破的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应邀请专家研究确定,并经单位总工程师批准。
爆破安全距离规定,爆破安全距离规定最新2024

引言概述:爆破安全距离规定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旨在减少爆破活动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潜在危害。
本文将探讨爆破安全距离规定的最新发展,主要包括爆破安全距离规定的含义、其制定的目的与背景、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等内容。
正文内容:1.爆破安全距离规定的含义1.1定义:爆破安全距离规定是指在进行爆破作业时,要求设定一定的距离,确保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1.2目标:爆破安全距离规定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爆破活动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噪音、震动和颗粒物等危害程度。
2.爆破安全距离规定的制定目的与背景2.1目的:制定爆破安全距离规定的目的在于保障公众的安全和权益,减少爆破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2.2背景:爆破活动的不规范及不合理使用炸药等因素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损害,因此制定爆破安全距离规定成为必要举措。
3.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3.1国内情况:在我国,爆破安全距离规定主要由国家标准和地方政府规定来制定,如《爆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等。
3.2国外情况:国外各国也对爆破活动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如美国的《环境清洁法案》和欧盟的《爆破安全指令》等。
4.爆破安全距离规定的制定与实施4.1制定依据:爆破安全距离规定的制定需要依据相关行业经验和实际调研数据,结合技术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
4.2主要内容:爆破安全距离规定通常包括爆破作业时的最小安全距离、使用的炸药种类及规模的限制、爆破作业时的监测和报告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5.爆破安全距离规定的最新发展5.1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监测手段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和遥感技术等可以用于实时监测和评估爆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2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爆破安全距离规定也逐步得到更新和改进,以确保更好的环境保护和公众安全。
总结:爆破安全距离规定是在爆破作业中保障周围环境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制定规定并实施监督,可以有效降低爆破活动对环境和人员的潜在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破振动安全距离与围岩爆破松动圈范围的确定
1. 爆破振动安全距离
根据实测中的爆破参数及测试数据,按《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中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计算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即:
R=(K /V)1/α×Q1/3
式中,R为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m);K、α为与地质条件、爆破方法等相关因素的系数和地震波衰减指数,围岩条件越好,K值越大;V为建(构)筑物安全允许质点振动速度;Q为单段最大起爆药量。
根据重庆地区地质条件,围岩级别以Ⅳ﹑Ⅴ级为主,考虑到地质破碎带的存在,K值应适当降低,取90,α为地震波衰减系数,取1.5。
对于建(构)筑物安全允许质点振动速度V,取一般砖混结构房屋安全允许振速为2.7cm/s,隧洞有大掉块与小的塌落时的质点振速为25cm/s,衬砌砼出现裂缝,隧洞顶板有塌方时的质点振速为45 cm/s;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于单段最大起爆药量Q,考虑到分部开挖中的最大断面施工,可取一次爆破总药量中最大掏槽段药量,为25kg。
由图1可知,对于一般砖混结构房屋,其安全允许的质点振速为2.7cm/s,对应的距离振源的安全距离至少为31m;对于隧洞出现大的掉块或小的塌方,其安全允许的质点振速为25cm/s,对应的距离振源的安全距离至少为7m;对于隧道衬砌砼出现裂缝,隧洞顶板有塌方,其安全允许的质点振速为45 cm/s,对应的距离振源的安全距离至少为5m。
同时,如果要将地表建筑物质点的振速控制在1.5cm/s(地铁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影响的控制标准),从图1中可知,建筑物距离振源的安全距离至少应为45m。
从重庆地铁6号线情况看,以北培站主体结构为例,隧道掌子面距离海宇大厦地表基础约为28m,无法满足地表建筑物距离振源的最小安全距离。
因此,首先必须控制一次爆破总药量中最大掏槽段药量,进而控制爆破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不利影响。
2. 围岩爆破松动圈范围
以重庆地铁6号线北培站主体结构为例,计算掌子面爆破开挖中,将地表建筑物的质点爆破振速控制在1.5cm/s时,一次爆破总药量中最大掏槽段药量Q,同时,以衬砌砼可能出现裂缝,隧洞顶板可能出现塌方时的范围为爆破振动引起的围岩松动圈范围,并以此时质点的爆破振速45cm/s为控制区域进行计算。
Q=[ R(K /V)-1/α]3
将相关参数R=28m,K=90,α=1.5,V=1.5cm/s代入上式,可得:Q=6.1kg。
将Q=6.1kg,V =45cm/s等代入式(1),可得此时爆破振动引起的围岩松动圈范围为:R=2.9m。
由以上分析可见,为了将地表建筑物允许的质点振速控制在1.5cm/s,首先要控制一次爆破总药量中最大掏槽段药量Q不大于6.1kg,因此就必须要严格执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控制每次开挖的断面大小,此时,爆破振动引起的围岩松动圈范围为2.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