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常规灌溉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章节水灌溉基础理论总结ppt课件

式中:P为大气压强,kpa;Z为海拔高度,m。
(3)确定作物表面净辐射Rn
Rn Rns Rn1
n、N为实际日照
时数与最大可能日
照时数,N
24
s
Rs-太阳短波辐射
Rns 0.77 Rs
Rs
(as
bs
n N
) Ra
式中:as、bs为短波辐射比例系数,我国一些地方的as、bs值,可以从
表2-4中查的,如无实际的太阳辐射数据,可取as =0.25, bs=0.50。
修正后作物实际需水量公式: Kc Kcbks kw
Kc作物系数的修正
Kc Kcbks kw
式中: Kcb—基本作物系数,指土壤表面干燥、长势良好且供水充分时 作物需水量与ET0的比值; Ks—水分胁迫系数; Kw—反映降雨或灌水后湿土蒸发增加对作物系数影响的系数
(1)基本作物系数
• 介绍FAO推荐伦鲍斯和普鲁伊提出,并经豪威尔 等人修正的估算方法。
RHmin 100
eo (Tmin) 2
RHmax 100
其中:RHmax、RHmin为最大、最小相对湿度,%。
缺乏资料RHmax、RHmin, 而只有平均相对湿度的资
ea
RH min [ eo (Tmax) eo (Tmin) ]
100
2
料
。
(2)湿度计γ确定
0.665 103 P
P 101.3( 293 0.0065Z )5.26 293
(3)确定作物表面净辐射Rn
Rnl-净长波辐射
Rni
0.4903(Tm4ax,k
T4 m in,k
2
)(0.34 0.14
ea
)(1.35
Rs Rs0
(3)确定作物表面净辐射Rn
Rn Rns Rn1
n、N为实际日照
时数与最大可能日
照时数,N
24
s
Rs-太阳短波辐射
Rns 0.77 Rs
Rs
(as
bs
n N
) Ra
式中:as、bs为短波辐射比例系数,我国一些地方的as、bs值,可以从
表2-4中查的,如无实际的太阳辐射数据,可取as =0.25, bs=0.50。
修正后作物实际需水量公式: Kc Kcbks kw
Kc作物系数的修正
Kc Kcbks kw
式中: Kcb—基本作物系数,指土壤表面干燥、长势良好且供水充分时 作物需水量与ET0的比值; Ks—水分胁迫系数; Kw—反映降雨或灌水后湿土蒸发增加对作物系数影响的系数
(1)基本作物系数
• 介绍FAO推荐伦鲍斯和普鲁伊提出,并经豪威尔 等人修正的估算方法。
RHmin 100
eo (Tmin) 2
RHmax 100
其中:RHmax、RHmin为最大、最小相对湿度,%。
缺乏资料RHmax、RHmin, 而只有平均相对湿度的资
ea
RH min [ eo (Tmax) eo (Tmin) ]
100
2
料
。
(2)湿度计γ确定
0.665 103 P
P 101.3( 293 0.0065Z )5.26 293
(3)确定作物表面净辐射Rn
Rnl-净长波辐射
Rni
0.4903(Tm4ax,k
T4 m in,k
2
)(0.34 0.14
ea
)(1.35
Rs Rs0
农田水利学一灌溉工程PPT课件

农田灌溉原理
水量平衡制定旱作物灌溉制度
• 考虑计划湿润层增加时的灌溉制度确定。 – 腾发量减去计划湿润层增加的水量、地下水 补给量,是实际消耗的土壤水的数量。 – 当土壤中储水量小于适宜含水量时,需要灌 溉。
农田灌溉原理
4、水田灌溉制度的制定—列表法
• 基本原理,当田面水层低于适宜灌水深度时,灌水至适宜上 限;
• 灌水定额;作物的种植比例;灌水延续时间。 – 当灌水定额;作物的种植比例确定后,主要取决于 灌水延续时间。 • 灌水延续时间与作物种植面积、作物所处的生育 阶段、灌水条件等有关。 • 面积越大,延续时间越长。
农田灌溉原理
2.灌水率图及其修正
• 灌水率随时间变化的直方图。 • 修正的原因:
– (1)不同时间灌水率差异较大,造成渠道水位差异大; – (2)供水连续性差,管理部方便。 – 应该修正,使灌区渠道供水连续,水位差小。
• (1)净灌溉用水量:某作物一次灌水灌到田间的水量: – W=m×A • A-某作物面积;m-该作物的灌水定额 –各类灌溉作物累加,可达到灌区某个时段的净灌溉 用水量。
n
M净 (Ai mi) i1
农田灌溉原理
(2)综合净灌溉定额
• 相对于整个灌区而言,单位面积上某个时段内的平 均灌溉定额
– 包括不灌溉的耕地。
– 可以通过灌区面积和综合净灌溉定额计算净灌溉 用水量
n
(Ai mi) n
m净 i1 At
(t mi) i1
农田灌溉原理
综合净灌溉定额
–若灌区中面积20000公顷(其中12800公顷不灌溉) ,则5.1-5.15之间,综合净灌溉定额为 978/20000*10000=489方/公顷
农田灌溉原理
– 某些阶段的水分胁迫,具有改善品质的效果。
水量平衡制定旱作物灌溉制度
• 考虑计划湿润层增加时的灌溉制度确定。 – 腾发量减去计划湿润层增加的水量、地下水 补给量,是实际消耗的土壤水的数量。 – 当土壤中储水量小于适宜含水量时,需要灌 溉。
农田灌溉原理
4、水田灌溉制度的制定—列表法
• 基本原理,当田面水层低于适宜灌水深度时,灌水至适宜上 限;
• 灌水定额;作物的种植比例;灌水延续时间。 – 当灌水定额;作物的种植比例确定后,主要取决于 灌水延续时间。 • 灌水延续时间与作物种植面积、作物所处的生育 阶段、灌水条件等有关。 • 面积越大,延续时间越长。
农田灌溉原理
2.灌水率图及其修正
• 灌水率随时间变化的直方图。 • 修正的原因:
– (1)不同时间灌水率差异较大,造成渠道水位差异大; – (2)供水连续性差,管理部方便。 – 应该修正,使灌区渠道供水连续,水位差小。
• (1)净灌溉用水量:某作物一次灌水灌到田间的水量: – W=m×A • A-某作物面积;m-该作物的灌水定额 –各类灌溉作物累加,可达到灌区某个时段的净灌溉 用水量。
n
M净 (Ai mi) i1
农田灌溉原理
(2)综合净灌溉定额
• 相对于整个灌区而言,单位面积上某个时段内的平 均灌溉定额
– 包括不灌溉的耕地。
– 可以通过灌区面积和综合净灌溉定额计算净灌溉 用水量
n
(Ai mi) n
m净 i1 At
(t mi) i1
农田灌溉原理
综合净灌溉定额
–若灌区中面积20000公顷(其中12800公顷不灌溉) ,则5.1-5.15之间,综合净灌溉定额为 978/20000*10000=489方/公顷
农田灌溉原理
– 某些阶段的水分胁迫,具有改善品质的效果。
灌溉基础知识ppt课件

头有可以转动的,转动可以是360度回转也可以是转动一定角度。喷枪还可 以用于工业防尘。
19
• 如果将喷头和水源用管子连接,使得喷头可以移动,为移动式 喷灌,将塑料管卷到一个卷筒上,可以随着喷头移动放出,也 可以人工移动喷头。
• 喷灌的缺点是由于蒸发也会损失许多水,尤其在有风的天气时, 而且不容易均匀地灌溉整个灌溉面积,水存流在叶面上容易造 成霉菌的繁殖,如果灌溉水中有化肥的话,在炎热阳光强烈的 天气会造成叶面灼伤。
•
时针式喷灌机的旋转可以由水力推动,也可以由电机推动,目前大多数
都使用电机。这种机械灌溉面积是一个圆形,因此在每个圆形之间的空档不
能被灌溉利用,只适合在耕地面积充分的地区使用。
25
平移式喷灌机 • 也叫连续直线移动式喷灌机,是一个长管道,每隔一定间隔有
一个支架,支架上有轮子,喷头在管子上,整个管道平行移动 喷洒,水由管道一头输入,所以喷灌面积可以大到几千公顷。
20
微喷灌
•
微喷灌是利用折射、旋转、或辐射式微型喷头将水均匀地
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的灌水形式,隶属于微灌范畴。 微喷灌
的工作压力低,流量小,既可以定时定量的增加土壤水分,又
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
果园、药材种植场所,以及扦插育苗、饲养场所等区域的加湿
降温。
21
滴灌
• 是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植物根系附近土壤中 的灌溉形式,滴水流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 少蒸发损失,如果再加上地膜覆盖,可以进一步减少蒸发,滴 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部 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 作用入渗和扩散。
26复合灌溉技术施工27地膜与滴灌结合28施工完成29促进作物生长30棉花作物31棉花成熟32传统北方小麦灌溉渠施工33南方水稻灌溉34经济作物灌溉35适合于大型农场36机械化操作37牧草灌溉38美国现代灌溉发展39美国土耳其以色列发展最为迅速40未来中国灌溉的发展趋势41中新网2月1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
灌溉排水工程学 ppt课件

ppt课件
14
第二阶段:
开始于土壤含水率减少到θ=θk 时,由于土壤含水率降 低,土壤向上输送水分的能力减弱,土壤水分的蒸发强
度取决于大气蒸发力与土壤向上输送水分能力二者的制
约关系。该阶段的土壤水蒸发强度随含水率减小而逐渐
减小,所以称为蒸发强度递减阶段。
该阶段土壤蒸发强度ε由下式计算;
ε =(aθ+b)E0
重力水:如地下水位高,停留在根系层 的重力水影响土壤的通气,这部分水称 为过剩水。
田间持水率: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它是重力 水和毛管水、有效水分和过剩水分的分界线。
ppt课件
3
二、作物生长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
水对作物的生长的影响: (1)水是作为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 (2)水使作物保持正常、稳定状态; (3)水是作物营养元素、矿物质的载体; (4)水分是作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 (5)水分可以调节作物体温。
将实验资料I、t按时序求出i=△I/△t,取lg i及1g t,点
绘于双对数纸上,可拟合成一条直线,如图1—5所示。
ppt课件
12
由于(lg i1-lg i2)/ (lg t1-lg t2)=-t gθ=-α 即α为拟合直线与横轴的夹角的正切值
拟和直线与纵轴的截距即为l g i1
则累积入渗量I与入渗时间t的关系
植物(P) 应用统一的能量指标“水势”来定量研究整个系统中各个 环节能量水平的变化:
式中:
C(h)=dθ/d h表示压力水头减少一个单位时,单位体积
土壤中所能释放出来的水体积,其量纲为[ L-1 ],称为容
水度或比水容量,它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上的斜率。
ppt课件
10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ppt课件

25
灌水量的计算(M)
P0+M+K=E +⊿W
M
一次灌水量(M)计 算公式:
M =Wmax- W实
=667 H(θmax-θ实)
一次灌水最大量计算式:
M =Wmax- Wmin
=667 H(θmax-θmin)
在解决以上各种数据之后,可以进 行编程计算求得灌溉制度,也可以
用图解法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
将图中每次灌水量,即灌水定额相加,即得到作物 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2,即
M2=m1+m2+….+mn
31
生
育 起止日期
H
阶
(日期-日期)
m
段
Wmax m3/亩
Wmin m3/亩
21/4-30/4
1/5-10/5
幼
11/5-20/5 21/5-31/5
1/6-10/6
11/6-20/6
0.5
117.3
21
③有效降雨量P0:蓄存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可供作物利用的雨量。 指天然降雨量排除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量后的雨量。 P0=σP=P-P径流-P渗漏 σ:降雨有效利用系数,其值与一次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延 续时间、土壤性质、地面覆盖及地形等因素有关。 一般根据资料确定:一般认为一次降雨量小于5mm时,α为0; 当一次降雨量在5~50mm时,α约为1.0;当次降雨量大于50mm 小于100mm时,α=1.0~0.8;100-150时,α=0.8 ~ 0.7;大于150 时为0.7。 安徽:淮北平原 >0.65 江淮丘陵 0.55-0.65 皖南山区 0.45-0.55 陕西:小麦 春季 0.95 夏秋 0.9 棉花夏季 0.799-0.924 玉米夏季 0.671 河南、山西:0.7-0.8 黑龙江:P<5mm 0 P=5-50mm 0.8-1.0 P>50mm 0.7-0.8
灌水量的计算(M)
P0+M+K=E +⊿W
M
一次灌水量(M)计 算公式:
M =Wmax- W实
=667 H(θmax-θ实)
一次灌水最大量计算式:
M =Wmax- Wmin
=667 H(θmax-θmin)
在解决以上各种数据之后,可以进 行编程计算求得灌溉制度,也可以
用图解法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
将图中每次灌水量,即灌水定额相加,即得到作物 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2,即
M2=m1+m2+….+mn
31
生
育 起止日期
H
阶
(日期-日期)
m
段
Wmax m3/亩
Wmin m3/亩
21/4-30/4
1/5-10/5
幼
11/5-20/5 21/5-31/5
1/6-10/6
11/6-20/6
0.5
117.3
21
③有效降雨量P0:蓄存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可供作物利用的雨量。 指天然降雨量排除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量后的雨量。 P0=σP=P-P径流-P渗漏 σ:降雨有效利用系数,其值与一次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延 续时间、土壤性质、地面覆盖及地形等因素有关。 一般根据资料确定:一般认为一次降雨量小于5mm时,α为0; 当一次降雨量在5~50mm时,α约为1.0;当次降雨量大于50mm 小于100mm时,α=1.0~0.8;100-150时,α=0.8 ~ 0.7;大于150 时为0.7。 安徽:淮北平原 >0.65 江淮丘陵 0.55-0.65 皖南山区 0.45-0.55 陕西:小麦 春季 0.95 夏秋 0.9 棉花夏季 0.799-0.924 玉米夏季 0.671 河南、山西:0.7-0.8 黑龙江:P<5mm 0 P=5-50mm 0.8-1.0 P>50mm 0.7-0.8
《农业灌溉讲座》课件

将田地分成若干畦,将水引入畦中,浸润土壤。适用于地势不平坦、水源充足的情况。
03
02
01
通过水泵加压,将水通过管道输送至喷头,喷头将水喷洒至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洒落在作物上。
喷灌的原理
节水、节能、省工、省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气候等。
喷灌的优点
设备投资较大、受风影响较大等。
喷灌的缺点
通过水泵加压,将水通过管道输送至滴头,滴头将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地滴入土壤中。
某地区在农业灌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灌溉设施老化、水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制约了该地区农业的发展。
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某地区采取了多种改进措施。首先,该地区对老化灌溉设施进行了更新和改造,提高了灌溉效率。其次,该地区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调配,确保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此外,该地区还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水源保护
定期检查
定期对灌溉系统进行检查,包括管道、喷头、水泵等部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农业灌溉的未来发展
智能灌溉系统是未来农业灌溉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总结词
智能灌溉系统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数据,根据作物需求和生长状况,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时间,实现精准控制。这种智能化的灌溉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制定时间表
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灌溉需求,制定合理的灌溉时间表,确保作物在关键生长期得到充足的灌溉。
定期对灌溉水源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灌溉标准,防止因水源污染对作物造成危害。
水质监测
根据灌溉需求和供水情况,合理控制水量,避免浪费水资源或因水量不足影响灌溉效果。
03
02
01
通过水泵加压,将水通过管道输送至喷头,喷头将水喷洒至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洒落在作物上。
喷灌的原理
节水、节能、省工、省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气候等。
喷灌的优点
设备投资较大、受风影响较大等。
喷灌的缺点
通过水泵加压,将水通过管道输送至滴头,滴头将水以水滴的形式缓慢地滴入土壤中。
某地区在农业灌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灌溉设施老化、水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制约了该地区农业的发展。
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某地区采取了多种改进措施。首先,该地区对老化灌溉设施进行了更新和改造,提高了灌溉效率。其次,该地区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调配,确保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此外,该地区还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水源保护
定期检查
定期对灌溉系统进行检查,包括管道、喷头、水泵等部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农业灌溉的未来发展
智能灌溉系统是未来农业灌溉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总结词
智能灌溉系统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数据,根据作物需求和生长状况,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时间,实现精准控制。这种智能化的灌溉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制定时间表
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灌溉需求,制定合理的灌溉时间表,确保作物在关键生长期得到充足的灌溉。
定期对灌溉水源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灌溉标准,防止因水源污染对作物造成危害。
水质监测
根据灌溉需求和供水情况,合理控制水量,避免浪费水资源或因水量不足影响灌溉效果。
传统地面灌溉技术原理与应用PPT课件

沟灌的主要优点是,灌水后不会破坏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结构, 可以保持根部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不会形成严重的土壤板结,能 减少深层渗漏,防止地下水位升高和土壤养分流失;在多雨季节,还 可以利用灌水沟收集地面雨水,并及时排水,起到排水沟的作用;沟 灌能减少作物植株之间的土壤蒸发损失,有利于土壤保墒。
畦灌
定义:用土埂将耕地分隔成长条形的畦田,水流在畦田上形成薄 水层,借重力作用沿畦长方向流动并浸润土壤的灌溉方法。
畦灌根据地形分类:畦田通常沿地面最大坡度方向布置,这种沿 地面坡度布置的畦田,即顺坡向布置,叫顺畦。顺畦水流条件好,适于 地面坡度为0.001~0.003的畦田。在地形平坦地区,有时也采用平行 等高线方向布置的畦田,即横坡向布置,称为横畦。因水流条件较差, 横畦畦田一般较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漫灌
漫灌是在田间不做任何沟埂,灌水时任其在地面漫流,借重力作 用浸润土壤,是一种比较粗放的灌水方法。 没有或只有简陋的田间灌水工程,水引入田面及顺坡漫流,渗入 土壤。此法灌水质量差,浪费水量大,一般用于灌溉草场或引洪淤灌。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畦灌使用作物:畦灌适宜小麦、谷子、花生等窄行距、密植作物, 在蔬菜、牧草和苗圃的灌溉中也常采用。 畦灌技术要素:畦田规格受供水情况、土壤质地、地形坡度、土 地平整等状况的影响。 畦田灌水技术要素包括:畦田规格、入畦单宽流量、灌水时间。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讲座精品PPT课件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研究与应用情况介绍
2008年7月·庆安
主要内容:
一. 控制灌溉的基本涵义 二. 控制灌溉研究与应用情况 三. 取得的效果 四. 应用前景及推广建议
一.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一)基本概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科学家与澳大利亚科学家 合作开始研究控制灌溉,当时研究的重点是果树和大田作 物盆栽试验,90年代开始在大田作物开展实验。1996年, 河海大学专家开始在水稻上研究控制灌溉,并取得成功。
二. 研究与应用情况
(二)研究情况
2004年,省水利厅开始与河海大学合作,探讨 高寒地区引进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开展了大规模的 本土化应用研究。历经三年,到2006年,基本得出 了适合高寒地区特点的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模式。
控 制 灌 溉 试 验 站 点 分 布 图
试验站
二. 研究与应用情况
控制灌溉试验设计
水稻控制灌溉是秧苗本田移栽后,薄水返青活苗,在 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田面不再保留水层,以根层土壤 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的一种灌水 新技术。
一.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水稻控制灌溉
水稻调亏灌溉
适时调亏,人为胁迫 微幅增产,大幅节水 与传统的充分灌溉不同: 灌水依据:水层深度 土壤含水量 灌水程度:充分灌溉 人为调亏 田间水层:建立水层 长时间无水层
0 常灌 控Ⅰ 控Ⅱ 常灌 控Ⅰ 控Ⅱ 常灌
控Ⅰ 控Ⅱ
理论产量
样方产量
实测产量
系列1 8456 8916 8994 7679 7984 8125 7047 7217 7516
2004年各处理 产量分析对比图
2005年各处理 产量分析对比图
1、提高了产量和稻米米质
不同试验处理稻米品质分析报告(2005.东北农大)
2008年7月·庆安
主要内容:
一. 控制灌溉的基本涵义 二. 控制灌溉研究与应用情况 三. 取得的效果 四. 应用前景及推广建议
一.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一)基本概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科学家与澳大利亚科学家 合作开始研究控制灌溉,当时研究的重点是果树和大田作 物盆栽试验,90年代开始在大田作物开展实验。1996年, 河海大学专家开始在水稻上研究控制灌溉,并取得成功。
二. 研究与应用情况
(二)研究情况
2004年,省水利厅开始与河海大学合作,探讨 高寒地区引进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开展了大规模的 本土化应用研究。历经三年,到2006年,基本得出 了适合高寒地区特点的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模式。
控 制 灌 溉 试 验 站 点 分 布 图
试验站
二. 研究与应用情况
控制灌溉试验设计
水稻控制灌溉是秧苗本田移栽后,薄水返青活苗,在 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田面不再保留水层,以根层土壤 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的一种灌水 新技术。
一.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水稻控制灌溉
水稻调亏灌溉
适时调亏,人为胁迫 微幅增产,大幅节水 与传统的充分灌溉不同: 灌水依据:水层深度 土壤含水量 灌水程度:充分灌溉 人为调亏 田间水层:建立水层 长时间无水层
0 常灌 控Ⅰ 控Ⅱ 常灌 控Ⅰ 控Ⅱ 常灌
控Ⅰ 控Ⅱ
理论产量
样方产量
实测产量
系列1 8456 8916 8994 7679 7984 8125 7047 7217 7516
2004年各处理 产量分析对比图
2005年各处理 产量分析对比图
1、提高了产量和稻米米质
不同试验处理稻米品质分析报告(2005.东北农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5.浅水打苞。
水稻拔节孕穗期需水最多, 其中在水稻抽穗前5-15天 内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充实 期对水分最敏感,每次灌 水后水层深3厘米,水耗尽 后3~4天再灌水。
.
10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6.湿润壮籽
水稻抽穗结实期既不能缺水 也不宜长时间淹水。应采取 间隙落干与湿润灌溉相结合 的方法。其作用在于增加土 壤氧气,促进新根生长和保 持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 以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具体做法是:灌一次水 (2cm),3-4天让其自然 落干,湿润2-3天再灌一次 新水,如此反复进行直至黄 熟。
水稻常规灌溉技术
.
1
一 水稻需水特点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
2
一 水稻需水特点
水稻是“喜水作物”其对水分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 1.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正常生理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 如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物质的吸收、转化和运输,有机物的合成 和分解等所需要的水。
。
.
3
一 水稻需水特点
2.生态需水:为水稻创造良好生长环境所需的水 ① 调肥 ② 调节温度 ③ 促、控水稻生长发育
④ 协调水稻群体结构矛盾
⑤ 防除杂草、病虫害
⑥ 以水压洗盐碱和排洗
.
其他有毒物质
4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水稻科学灌水主要措施为:
① 湿润育秧, ② 寸水返青, ③ 薄水分蘖, ④ 够蘖晒田, ⑤ 浅水打苞, ⑥ 湿润壮籽, ⑦ 黄熟落干,
.
7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3.薄水分蘖
水稻分蘖期宜采用干湿交替, 适当保持水层的灌溉方法。一 是满足植株对水分的需要,使 代谢作用正常进行,促进叶蘖 生长;二是使植株基部和土壤 接受阳光照射,提高土温和水 温,增加土壤含氧量和速效养 分,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分蘖的 产生;三是有利于低位分蘖芽 萌发,降低分蘖节位,使叶鞘 变短,分蘖迅速伸出。
.
5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1.湿润育秧
种子出芽阶段具有旱长根、 水长芽,热长根、冷长芽, 有氧长根、无氧长芽的生 理特性。因此,应保持土 面湿润(土壤含水量达 70%为好),以水保温, 补水灌溉为好。
.
6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2.寸水返青
移栽时根部受到损伤,吸水力 减弱,而叶面蒸腾并未减少, 容易失去水分平衡。如果秧苗 栽后淹水过深又容易引起缺氧 死苗或延迟返青。所以移后保 持1寸(3.3cm)左右的水层, 可营造一个比较保温,保湿的 温湿环境,缓和失水与供水的 矛盾,以促进新根发生而迅速 返青活棵。
.
11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7.黄熟落干 黄熟期自然落干,遇雨排水。可节水10%~30%,便于 机械化采收(例外)。
.
12
.
13
.
8
二 稻田各生育期供水
4.苗够晒田
水稻进入分蘖末期落干晒田(轻、中、 重),适宜时期在在有效分蘖临界期, 最晚不超过穗分化前期,对分蘖能力 强的品种,当分蘖数达到计划茎数的 80%就应开始晒田,分蘖能力弱的品 种可在达到计划茎数时开始晒田。
晒田作用,一是更新土壤环境,增强 根系活力,加强微生物的活动;二是 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 分蘖成穗率;三是有利于壮杆,增强 抗倒伏能力;四是调节长相,增强植 株抗逆性,减轻病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