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思维导图速记《己亥杂诗》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知识点整理《己亥杂诗》(精校版可打印)

题 目 解 读
“己亥杂诗”这样的题目你是看不出什么内容和情感的,由“其五”也只能判断出这是一组诗歌,不止一首。这一类的题目类似于“无题”,你学过哪些类似的“无题”诗?请你设想一下这些诗人如此命题的原因何在?
创 作 背 景
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接迎家眷,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是第五首。
(4)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名称大约起于南朝。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5)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其次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满怀无限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东指:东方故里,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浙江。即:到。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2)干支纪元:“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己亥杂诗》精品课件(共25张PPT)

课堂总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 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 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 ,耐人寻味。
板书设计
内容:满载离愁,远归故里 自比落红,仍呵护花
名句: 情感:
新知讲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赏析诗歌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
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
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 ,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 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新知讲解
朗读诗歌,读懂诗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新知讲解
读懂诗意
惨白的太阳渐渐西沉,那胸中的离愁就像一江春水 浩荡汹涌;我骑马奔向东方,奔向那遥远的海角天涯。 此时正是暮春时节,落花满地,然而这落花并不是无情 无义的东西,它们会变成肥沃的泥土,培育养护着自己 的生身之木,使它更加欣欣向荣。
新知讲解
5.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①诗人以落花自喻,写自己虽辞官归隐,仍然要像落花化 为春泥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表明诗 人仍要为国为民尽一份心力的志向。 ②这两句诗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护花”是 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 求,这是一首甘于奉献的赞歌。
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课件(共34张PPT)

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是离别之感。诗人因为敢于揭露封 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朽,所以受到排挤,仕途 受到挫折,不得不离开京城,奔向遥远的南方,心情是愁苦郁闷的。 二是诗人并未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 奋斗,表现了其不忘报国、为国家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的精神。
扫清字词
biān hào xiá
鞭浩 斜
初读感知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由朗读古诗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歌描写了什么自然景物? 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翻译课文
浩荡:这里形容愁 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吟鞭:诗人的马 鞭。吟,指吟诗。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 和韵律。(重点)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难点)
3.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重点)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 和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 号字庵,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道光 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 民。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 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 家主权,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散 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 有“龚派”之称,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 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 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有《龚自珍全 集》。
①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
诗的前两句既抒情又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 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 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 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 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思维导图专辑

关于思维导图,我想说两句
这算是思维导图专辑二了,
虽然还粗糙,但也还算顺手了。
每首诗歌3-6个小时的制作,
劳神费力,有过放弃的想法。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
让我觉得再累也是值得。
同事说,要继续,她死撑我;
还有同事说,好好经营,有文化价值;费了心思,同行人都看出来;
也有网友说,材料都很棒,每个都收藏了,能精心去整理钻研,相当佩服。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我不言,而你却都懂。
这,真的让屏幕这边的我深深地感动。
未来还会继续多久,我也不懂,我也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
正如,一开始,就遵从本心,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只要,所有的大家,都怀着诚意,那就,继续慢慢走下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思维导图专辑1、《木兰诗》思维导图
2、《竹里馆》思维导图
3、《春夜洛城闻笛》思维导图
4、《逢入京使》思维导图
5、《晚春》思维导图
6、《登幽州台歌》思维导图
7、《望岳》思维导图
8、《登飞来峰》思维导图
9、《游山西村》思维导图
10、《己亥杂诗》思维导图
11、《泊秦淮》思维导图
12、《贾生》思维导图
1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思维导图
14、《约客》思维导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已亥杂诗》课件(共14张PPT)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积累写“落花”的诗句。 3.阐明以下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或诗人的思想情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叙事抒情:离开京城,
——愁绪万千
亥
远离朝廷
不不
杂
畏甘 落红——自己的身世 虽然辞官, 挫 沉
诗 比喻明志
但仍关心 折 沦
花——朝廷(社会、 国家的前
国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课件
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 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 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 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 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 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2.朗读诗歌,用“/”划出诗句的节奏。
浩荡/离愁/白日/斜, 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著有《龚自珍全集》。 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作春泥后滋养了更多花儿。
己亥/杂诗(其五) 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作春泥后滋养了更多花儿。
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 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龚自珍(1792~1841),号定盒,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背景介绍
《己亥杂诗(其五)》: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即己亥年,是 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朝廷分为主战与主和 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 他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往返途中创作了大型组诗《己 亥杂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词五首——己亥杂诗(其五)》课件(共28张PPT)

(龙东地区中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考点 赏析诗词名句
[答题思路]①定角度:题目中已给赏析角度,则根据所给角度进行赏析;题 目中未给赏析角度,则可从炼字、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法、表现手 法等)、句式与结构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②析效果:结合诗词作者、题材, 分析诗(词)句创设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理趣。
“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 己亥年,这里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 题目交代了诗歌的写作时间,龚自珍创作 的诗集《己亥杂诗》共315首,是一组自 叙诗,这是其中第五首。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9年版)。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 一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家属,在南北往 返的途中,写成了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 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 友朋,等等。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作 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字词清单
字音识记: 吟鞭(yín)
词类活用: 吟鞭东指即天涯
天涯( yá ) 名词作状语,向东
诗歌朗诵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 的节奏和韵律。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诵读指导]朗读本诗时,前两句为降调,宜读得缓慢低沉;后两句为升调, 宜读得高昂紧凑一些,其中“更”字重读,读出坚定不移的语气。
不甘沉沦
一心奉献
[参考答案]①对生命的赞美;②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③对国家的关心 和热爱,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句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 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课件(共21张PPT)

2、选用“九州”、“风雷”、“万马”、 “天公”的意象,具有怎样的寓意。
“风雷”喻指社会的变革;“天公”即指造物主,又指 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2《、己选亥用杂“九诗州·九”州、生“风气雷恃”、风“雷万》马是”、清“代天诗公人”的龚意自象珍,创具作有的怎一样首的七寓言意绝。句,是《己亥杂来诗》源中于的第人125材首。,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
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1、找出诗中的成语:
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
2、这是一首 诗,多用
,
想象丰富奇特。
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2、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的意象,具有怎样的寓意。
3、赏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 才”这一传诵久远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 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 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 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 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 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 呼唤未来。
诗题:诗人经过江苏镇江镇时,恰逢举行祈祷玉皇、风神、雷神的庙会,有道士请他撰写文字,他借题发挥,写下了这首名诗。
清道光十九年,即己亥年,龚自珍往返京城和杭州老家之间时,共作诗305首,统称只为有己亥这杂诗样。,中国才有希望。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及总复习思维导图课件

9.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单元字词汇总
11. 台阶
10.老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从治学、待人、为文等方 面记叙叶圣陶先生生前的一些琐事,表现了先生 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语言平实朴素,感情真
《短文两篇》中《陋室铭》《爱莲说》立意鲜明,是作者对自己志趣与节操的表白。我们要体会古 人立身处世的崇高境界。
第四单元梳理
三、课内文言文梳理
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 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 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 虽是一个粗人, 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 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 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一、课文内容梳理
粗拙zhuō:粗糙低劣。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深不可测: 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五、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春夜洛城闻笛
(三)逢入京使
(一)竹里馆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 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最苦与最乐》中,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 告诫我们: 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 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思维导图《己亥杂诗》
四图速记学习流程
拓展链接
关于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代表作有《病梅馆记》《己亥杂诗》
等。
背景透视:
《己亥杂诗(其五)》: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即己亥年,
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朝廷分为主战
与主和两派。
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
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往返途中创作
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
满怀离愁看着太阳西下,
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指,前面便是海角天涯。
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
它化作春泥后滋养更多花儿。
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
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落红】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