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发展规划
广电2024年工作计划

广电2024年工作计划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播电视行业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2024年,广电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以应对未来的发展需求。
以下是广电2024年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
一、加强内容建设,提升节目质量在2024年,广电行业将继续加强内容建设,提升节目质量。
通过加大对优质节目的投入和支持,引进国际先进的节目制作理念和技术,提高国内节目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内容的监管和管理,严格把关节目质量,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水平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广电行业将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服务水平。
2024年,广电行业将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广播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制作和传输,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管理和规范,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和稳定传输。
三、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在2024年,广电行业将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通过加强对广播电视行业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机制和行业标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广播电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同时,加强对广播电视企业的监管和服务,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2024年,广电行业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通过加大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改革力度,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广播电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行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行业素质在2024年,广电行业将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行业素质。
通过加大对广播电视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行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广播电视人才的激励和保障,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总之,广电2024年工作计划将围绕加强内容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行业监管、深化改革创新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工作,以应对未来的发展需求,推动广电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
CMMB单频网规划建议

2 S h a ia Bod at g C roain hnd 1 0 6 h i ) i un C n racsn o rt ,C e u 6 0 1,C n c h i p o g a
【 b ta t I hs at l,sme go ugs os a otsvrli pr n rbe n C A s c】 n ti rce o od sget n b u eea m o a tpo l r i i t ms o MMB n tok ae g e o ri h e r y i n t a e te w v s
是采 用大功率 的 1k W发射 台 , 天线也多采用 四层 四面偶 要 明确 : 极板 天线 , 在建 网初期 迅速实 现 网络 部署实 现覆盖是 可 ( )天线距 离覆盖区域的最近距 离 、 1 最远距离 ;
【 摘 要】为 了 高 中国移动 多媒体 广播 ( M B 网络的规划 水平 , 提 cM ) 通过分 析 C M M B网络规划 中的重点 问题 , C M 单 频 网规 对 M B 划 中覆盖 区域 的确 认、 天线选 型和设理提 出建议 , 以进 一步提 升网络建设 质量 , 进而
YU S u y n h n o g,WA in,Y u h a,L N Z n y NG J AN J n u I G o g i a ( .Sc n n C mmu i t n R sa c ln ig & D s nn o, 正 h n d 1 0 1 h n ; J i a o h nc i ee rh P a nn ao ei i C . g g ,C eg u 6 0 4 ,C ia
已经点状 分布覆 盖大部 分地级市 ( ) 州 主城 区 , 并逐 步开 盖范 围 , 然后根据 台站天线 ( 通过 规划 或实际勘察获取其
中国CMMB的现状及发展探讨

1 C MMB的概念
C MMB 是融合 了新通信技术与广播技术, 集传媒等多功能、 多 应用 、 多种媒 体形 式于一体的新兴媒 体形 式。 其通过卫 星和地面无 线数 字 广 播 电视 网 络 相 结 合 的 无缝 协 同覆 盖 , 向 手机 、 笔记 本 电脑 手持 终 端 及 车船 上 小 型接 收 终 端等 提 供 无 线数 字广 播 电视节 目、 综 合信 息和 紧急 广 播 服 务 。 搭建集视频 、 音频 、 图像 、 文字“ 四位 一 体 ” 的“ 全媒 体” 系统 , 其具有贴身性 、 个性化 、 多媒体性等特征 。
学 术 论 坛
- 十 l f 数 字 五 技 术 鬲
中国 C MMB的现状及发展探讨
侣 秋 娟 刘 辉 ( 渭南广播 电视 发 射 台 陕 西渭 南 7 1 4 0 0 0 )
摘 要: 本文 主要 围绕 中国移动 多媒 体 广播 ( C MMB ) 目前的发展 当中存在 的 网络覆 盖 、 节 目内客 问题和 面 q g 3 G" 3 k 务 的挑战, 分析 了问题 产生的 原 因, 探 讨 了一些发 展之 策, 为C MMB 未来 的发展提 供 建议 。 关 键词 : C MMB 现状 发展 之道
嫌 盗 版 的 问题 , 因此 , 当前 还 无法 通 过 C MM B 看 到 很 多精 彩 的 节 目; 再就 是面 临3 G 网络 的冲 击 , 随着 3 G网络 的飞 速 发 展 , 具备 强 大 功能的3 G可提 供 图像 、 视频、 音 乐 等个 性 化 服 务 , 并 且 网 络 覆 盖 率 不断提高 , 网络速度 也大幅提高 。 在 时 时 与 CMM B争 夺 用 户 , 使 C MMB 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2024年移动电台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移动电台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概况移动电台市场是指广播、音频以及相关媒体内容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传播和消费的市场。
近年来,随着移动技术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智能化,移动电台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移动电台作为一种时尚、便捷的媒体形式,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二、市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移动电台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2019年移动电台用户规模已超过5亿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亿人。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归因于移动设备普及率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数字媒体内容的需求不断增加。
三、市场竞争移动电台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传统广播电台、音频平台以及社交媒体。
传统广播电台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和用户基础。
音频平台以其独特的音频内容吸引用户,成为了移动电台市场的重要竞争对手。
社交媒体则通过社交关系链,打造个性化精准定制的移动电台服务,进一步挑战了传统广播电台和音频平台的地位。
四、市场趋势移动电台市场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内容多样化用户对于移动电台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音乐、娱乐节目外,用户对于新闻、教育、健康等领域的需求也在增加,移动电台平台需要不断扩大内容覆盖面,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2. 个性化定制移动电台平台应通过用户数据分析,进行个性化推荐,定制用户专属的音频内容,提高用户黏性和满意度。
个性化定制不仅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增加用户留存率。
3. 直播互动移动电台平台应提供直播互动功能,让用户能够参与到移动电台节目中来,通过弹幕、礼物赞赏等形式与主播互动,增加用户参与感和粘性。
4. 广告变现移动电台平台可以通过广告变现来实现盈利。
在提供免费服务的同时,通过精准广告投放,提升广告的点击和转化率,实现盈利。
五、市场挑战移动电台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以下挑战:1. 内容版权保护移动电台平台需要加强对音频内容版权的保护,防止盗播等侵权行为,保证合法合规的内容供用户消费。
2. 用户黏性移动电台市场竞争激烈,用户黏性成为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探析

术 ,采 用 了 广 电 行 业 自 主 研 发 的 S i ( 星 、 地 面 交 互 式 T Mi 卫
展 进程 。手 机 电视 国标 应该 在终 端功 耗 、屏 幕显示 分辨 率、
码流 速率 、 高速移 动性 、建 网成本 、抗 干扰 能力、 知识 产权 自主性 、信 道传 输技 术 、信 源压 缩 技术 等方面 进行 客观 公正 的评 估 。手 机 电视业务 不 能简 单地 定性 为 电信增值 业务 ,广 电行业 具有 明确 的 主导作 用 ,广 电总局 拥有 手机 电视 内容 牌 照 的发 放权 ,并 拥 有对 全国 广 电频 段 资源 的分 配权 。我 国手 机 电视 国标 应 该 采 用具 有 自主 知 识 产权 的 手机 电视 标 准 ,
分 ,如 : 分 发 信 道 帧 结 构 、 信 道 编 码 和 调 制 、 视 频 、 音 频 、
3 MMB .C 系统 的信道传 输技 术
图 1 CMMB系 统 技 术 架 构 示 意 图 ,ST Mi 术 作 为 为 i 技
CMMB 准核 心 部 分 的 信道 传 输 技 术 ,是 针 对我 国 幅 员辽 标
密和 授 权 、 用 户 管理 、 用户 服 务体 系 、计 费管 理 、终 端 功
统 一 标准 、全 国全 程全 网覆 盖 、全 国漫游 的移 动 多媒体 广播 网络 ,移 动终 端可 以同时接 收 卫星信 号和 地面 信号 ,卫 星和
地面信 号 不会互相 干 扰 ,而是互相 增补 。
能、性 能和 配置 、终端软 件应 用编 程接 口等。 2 手机 电视 国标 评估 尺度 。
一
、
引言 广 电总局颁布 的广 电行 业标 隹CMMB (中国移 动 多媒体
移动多媒体广播数字电视网络覆盖规划

移动多媒体广播数字电视网络覆盖规划
华南院;李荣
【期刊名称】《江苏通信》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通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在覆盖时,受到各种的地理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CMMB弱信号区和盲区,特别是室内弱覆盖区域十分明显。
此时如果通过建设CMMB电视发射台来解决室内分布不均匀的弱信号和盲区现象,覆盖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且施工难度和工作量大,工程造价也非常高。
为解决这种大面积分散的弱信号和信号盲区,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室内分布系统和直放站的方式进行系统组网覆盖。
介绍了CMMB网络系统设计的整体思想和一般过程。
【总页数】3页(P57-58,61)
【作者】华南院;李荣
【作者单位】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49.2
【相关文献】
1.无锡移动多媒体广播无线覆盖规划与实践 [J], 陆建华;陈宏;张殷希;张伟
2.满足国标地面数字电视和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发射机输出带通滤波器研究 [J], 王轶冬
3.移动多媒体广播数字电视网络覆盖规划 [J], 华南院;李荣
4.无锡移动多媒体广播无线覆盖规划与实践 [J], 陆建华;陈宏;张殷希;张伟
5.基于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数字电视接收终端设计 [J], 刘艳;郭德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媒体环境下电台广播创新发展路径

多媒体环境下电台广播创新发展路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环境下的电台广播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传统的电台广播在多媒体环境下,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需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发展路径。
本文将从多媒体环境对电台广播的影响、创新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创新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环境对电台广播的影响1.1 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环境下的电台广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电台广播形式需要与新媒体进行整合,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1.2 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在多媒体环境下,受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他们希望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娱乐和服务,电台广播需要适应受众需求的变化,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内容。
1.3 竞争压力的增大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电台广播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各种形式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保持市场地位。
二、创新发展的挑战与机遇2.1 挑战在多媒体环境下,电台广播面临着内容同质化、受众流失、收入下降等挑战。
如何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找到合适的创新发展路径是摆在电台广播面前的重要问题。
2.2 机遇多媒体环境下的电台广播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如多样化的内容生产、个性化的受众服务、与新媒体的融合等。
通过创新发展,电台广播可以更好地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拓展受众群体,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创新发展路径3.1 强化内容创新在多媒体环境下,内容创新是电台广播创新发展的核心。
电台广播需要根据受众需求,开展多样化的节目制作,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节目内容。
3.2 加强平台建设电台广播需要加强对多媒体平台的建设,包括建立网站、手机客户端、社交媒体账号等,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接触渠道和互动空间,提高用户粘性,扩大影响力。
3.3 强化品牌建设在多媒体环境下,电台广播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策划举办品牌活动、开展品牌推广等方式,提升电台广播的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受众。
2024年广播电视工作计划

2024年广播电视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2024年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通过加大创新力度,提高节目质量,拓宽传播渠道,增强服务功能,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提升广播电视事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节目开发1. 推出“百花奖”节目季,重点展示精品剧集、综艺节目和纪录片。
通过“百花奖”评选活动,挖掘和奖励优秀作品,提高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和观众认可度。
2. 加大原创节目的开发力度,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和话题性的优秀作品。
通过引进高水平创作团队和加强创作环境的建设,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水平和品质。
3. 增加儿童节目和教育类节目的数量和质量,满足广大观众对于儿童教育和成人学习的需求。
同时,注重提高节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其中。
4. 加强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推出更多具有专业性和深度的专题节目。
通过与权威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合作,提高节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满足观众对于知识和信息的需求。
三、传播渠道1. 加大网络传播的力度,推出更多在线视频节目和直播活动。
通过构建自媒体平台和视频直播平台,扩大广播电视事业的传播范围,满足观众随时随地观看的需求。
2. 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和管理,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推广,积累更多观众粉丝,在线互动,提高广播电视事业的社交影响力。
3. 制定并实施移动端发展计划,推出移动APP和移动端节目,满足观众随时随地的需求。
通过移动支付、个性推荐和智能推送等方式,提高观众使用移动端产品的便捷性和体验感。
四、技术创新1. 推动5G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领域的应用,提高传输速度和传播质量。
通过加强与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厂商的合作,推动5G 技术的落地,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2. 加大对高清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力度,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观看体验。
通过引进高清节目和虚拟现实节目,带动广播电视设备的升级换代,促进广播电视产业的升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道传输技术
S-TiMi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 • 采用 OFDM调制 • 采用多种码率的LDPC编码 • 支持单频网结构(空间和地面SFN) • 采用时间分片技术,支持终端省电模式;
已完成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标准
• 06年10月24日, 颁布GY/T220.1-2006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1部分:广播信道编码、调制和帧结构》。
移动多媒体广播发展规划
姜文波
2007年12月27日
什么是移动多媒体广播
移动接收
卫星广播电视天线跟踪 系统
广播电视数字化
数字内容平台 (影视\动画\游戏\流媒体\多媒体信息)
内容制播 内容管理
内容集成 内容分发 版权保护 内容创作
有线数字 电视网
卫星数字 直播网
地面数字广播
互联网
电视网
广播系统
分发信道采用Ku波段上行,下行采用Ku波段 ,TDM调制方式,带宽25M;
S波段地面增补网络采用Ku-S移频转发、S-S 同频转发两种方式。
UHF城市补点覆盖网络规划
• 奥运和广州深圳城市覆盖 • 37个城市覆盖
8城市(奥运城市和广州深圳)规划
北京地区CMMB单频网规划
北京地区单频网发射点分布
• 06年11月29日, 颁布GY/T220.2-2006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2部分:复用》。
• 07年8月00日, 颁布GY/T220.3-2006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2部分:电子节目指南》。
• 07年11月16日, 颁布GY/T220.4-2006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4部分:紧急广播》。
• 08年1月, 将颁布GY/T220.3-2006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5 部分:数据广播》。
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技术体系
CMMB技术标准覆盖整个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系统 的、端到端的完整技术体系。包括:
广播信道、节目分发信道、复用、电子节目指南、 紧急广播、用户管理、加密授权、数据广播、卫星传 输(Ku)、卫星覆盖(S)、地面(UHF)单频网、 地面(UHF)增补转发系统、地面(S)单频网、地面 (S)增补转发系统、传输与覆盖网络管理、接收终
端等撑体系 • 内容业务形态
全国传输与覆盖网
• 卫星传输网(Ku) • 卫星广播覆盖网(S) • 地面覆盖网(UHF) • 地面覆盖网(S)
全国覆盖网的目标
天地一体 星网结合 统一标准 全国漫游
组网原则
• 满足良好的覆盖效果,充分发挥CMMB技 术优势,采用多种技术方式进行覆盖网络优 化,不断改善覆盖效果;
• 尽量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资源; • 按照中央领导的指示,满足奥运播出的需要; • 地面覆盖网络在全国同步推进;
组网进度计划
• 2007年8月以来,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青岛、秦 皇岛、广州和深圳等8个城市开展地面UHF覆盖网络试验工 作;
• 2007年11月以来,在北京用3个发射点构建单频网(SFN) ,并开展SFN测试工作;
• 在浅室内,可通过接收无线CMMB信号,用小功率 进行同频增补转发系统解决室内盲区覆盖;
• 在室外,如果盲区范围较大,最好采用增加单频 网发射点用较大功率解决覆盖,如果设台存在问 题,可采用小功率同频增补转发系统逐步解决盲 区覆盖。
N
11
7
5
3
8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北京地区10个发射点组成的覆盖网(室外便携)预测
北京地区10个发射点组成的覆盖网(室内便携)预测
移动多媒体测试系统
移动多媒体测试系统
37城市(奥运城市、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规划
地面UHF覆盖网络
• UHF地面覆盖网络采用单发射台站或地面单频网实 现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域的有效覆盖,OFDM调制方 式,带宽8M。
Ku1下(TDM) 12.2175GHz
卫星
S( OFDM)2.6475GHz
增补转发器
信号上行系统
S(OFDM)2.6475GHz
S(OFDM)2.6475GHz
卫星传输与覆盖网络
S波段卫星通过广播信道和分发信道进行全 国覆盖,广播信道用于直接接收,分发信道 用于地面增补转发。
广播信道采用Ku波段上行,采用S波段下行 ,OFDM调制方式,带宽25M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移动多媒体 广播网
存储器
服
信息安全 务
系统
支
业务支撑 系统
撑 系
统
用户管理 系统
支付结算 系统
移动 终端
游戏机
数字电视
家庭电脑
十七大报告:
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 新的文 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 体系。
移动多媒体广播
• 移动多媒体广播是面向多种移动便携终端( 手机、PDA、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进 行广播、电视、数据广播的一种新的广播电 视业务形态。 作为传播的一种新的形式,移动多媒体 广播在世界范围内正成为广播电视的一项重 要业务。
• 2008年初,在35个城市开始建设UHF覆盖网; • 2008年6月,将发射CMB-Star广播电视卫星建设卫星传输
与覆盖网; • 2008年上半年,完成全国天地一体的覆盖网络第一期建设
和调试等技术工作,为奥运提供服务做好准备工作。
卫星传输与覆盖网示意图
S( OFDM)2.6475GHz
KKu1u上2上((TDOMFD)1M3.)81137.854G7H5Gz Hz
• 范围较小的城市,采用单发射台站覆盖,在盲区 采用小功率同频转发进行网络优化;
• 大中城市采用单频网(SFN)实现覆盖,在构建一 个基本的SFN覆盖网络后,然后再在盲区采用小功 率同频转发进行网络优化;
城市地面传输覆盖示意图
发射站
发射站
发射站
发射站
节目传输分配中心
发射站
城市地面UHF室内覆盖
• 在深室内,可采用有线电视网络传输CMMB节目信 号,并在室内采用小功率同频转发进行覆盖;
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研究回顾
• 2003年,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牵头,会 同系统内外多家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 对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进行研究。
• 2005年5月,广电总局下达了《卫星移动多 媒体广播移动接收技术》科研项目任务。
• 2006年9月,广电总局对课题组研究的几种 技术体制进行了测试和评议,确定了基于STIMI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的移动多媒体广播 技术体系(CM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