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一)
历史趣谈:柳宗元的不幸婚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柳宗元的不幸婚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导语:中国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
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中国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
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的思想、行为、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自觉不自觉影响后人的生活。
家庭、家族的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种DNA。
柳宗元一生受此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河东柳氏的来源我们先来说一下柳氏的祖籍。
柳宗元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生于京城长安。
长安是柳宗元的出生地,但不是祖居地。
柳宗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是一个是官宦的世家。
河东,从地理范畴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河东历史上也为郡名,古称蒲州,唐玄宗时曾改蒲州为河东郡,其治所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古时的河东县也设在这个地方。
古人以封地为姓氏。
据史料记载:柳氏先祖是鲁孝公的儿子伯展,因封在柳下这个地方,死后得谥(shì)号“惠”,后人称柳下惠。
后来鲁为楚灭,柳氏归于楚国。
秦统一天下,楚又被秦灭,柳氏这才迁到山西河东这个地方。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此也有记载:说“秦并天下,柳氏迁于河东。
”柳宗元父亲天宝年间避难的天屋山就在河东境内。
柳宗元母亲顺宗时也是按河东县人受封为“太君夫人”的。
关于柳下惠,史书多有记载,说他是清高廉洁之士,为官时,曾三次被贬黜(chù罢免)。
《论语·微子篇》孔子赞柳下惠为人做官,说他虽三次遭贬黜,也不诲生活常识分享。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简介ppt课件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永州八记》之一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 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互,不可知其源。
《黔之驴》
探究
▪ 黔之驴.被人们视为外强中干的“庞然大物”,成了 “无能平庸”的代名词。
▪ 从“虎”的角度分析 :1、“虎”作为百兽之王,面 对着一只无犬齿利爪的“驴”,竟“以为神”, “立蔽林间”,当“驴一鸣”,虎便“大骇,远 遁”,“终不敢搏”。可见,虎虽凶猛,但愚昧中 干。
▪ 由此,我们可揭示出“任何貌似强大的凶恶之徒, 其本质都是虚弱的”寓意。
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一方面精确准确
《始得西山宴游记》 再现了优美的山水景色,使读 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另一方
《钴鉧(gǔ mǔ)潭记》 面又把自己的坎坷遭遇和忧愤
《钴鉧潭西小丘记》 心情编织进去,处处浮现着自
己的身影,真正做到了情景交
《小石潭记》
融,使永州笼罩上了一层浓郁
《袁家渴记》
的凄幽的情调。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 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 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 ,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小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 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柳宗元典故简短

柳宗元典故简短1.柳宗元的简短资料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
汉族。
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
纪念在山西省永济市为纪念柳宗元,特建设柳园公园,柳园位于永济市城西区,东临河东大道,南隔富强路与永济电机厂世纪花园小区毗邻。
右图1为永济柳园局部图柳宗元一生笔锋犀利,见解精辟。
2.柳宗元的小故事最多五十字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唐代顺宗永贞年间,二人共同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来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职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时还没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贬职到永州任司马.到了任上,柳宗元写信给同样贬谪的刘禹锡,说:[我远离家乡被贬到这个土地荒芜瘟疫横行的地方,将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泽之间,倍感压抑穷困烦闷,只好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赋诗作文上了.]刘禹锡就时常写信给柳宗元,以自己乐观的情绪鼓励安慰他.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禹锡则再次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给皇帝说:[播州条件恶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我实在不再忍心让他忍受这样的困顿,这没法向他母亲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么刘禹锡母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因而,我恳请陛下批准让我和他交换,我去播州,他去柳州.]这种患难真情感动了朝中许多大臣,于是有人站出来为刘禹锡求情.后来皇上虽然没有批准柳宗元的奏请,但最终还是对刘禹锡罔开一面,让他改去联州上任.你自己适当抄吧,不用全部抄3.柳宗元的故事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
柳宗元人物评价800字

柳宗元人物评价800字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人物评价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才华、哲学思想以及政治才能上。
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备受赞誉。
他的文笔犀利而独特,以婉约清新、质朴自然的风格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永州司马青衫泪》以及《天台山记》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他的作品对当时社会政治、民俗风情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他的诗歌作品也被人们称为“柳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
他的诗作多涉及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借鉴。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开创了唐代文人的新风貌。
他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观念,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主张人要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境地。
他的《致伯阳王书》被后人尊为“文章圣教”,对后世文人的思想启迪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哲学思想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智慧,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柳宗元的政治才能也是人们评价他的重要方面之一。
他曾任唐朝官员,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如监察御史、江淮节度使等。
他在任职期间以廉洁自律、公正无私的作风著称,深受百姓和下属的爱戴。
他在政务上勤勉尽责,积极改革,力图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他的政绩和清廉形象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柳宗元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文学才华、哲学思想以及政治才能都为后世所称道。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政绩和清廉形象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唐宋八大家知识点汇总

唐宋八大家知识点汇总唐宋八大家知识汇总101韩愈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韩愈比较著名的散文有《师说》、《马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
02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溪居》、《江雪》、《渔翁》。
03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北宋诗文的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影响力最大的一篇文章是《醉翁亭记》。
04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王安石。
影响力比较大的作品有《登飞来峰》、《泊船瓜洲》、《梅花》等。
05曾巩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代表作有《墨池记》、《游山记》、《醒心亭记》等。
06苏轼苏轼,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其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柳宗元是哪一个朝代

柳宗元是哪一个朝代柳宗元是哪一个朝代柳宗元生于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共享年47岁。
散文和诗歌,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那么柳宗元是哪一个朝代的呢?一起来看看小编的分享吧!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柳宗元是唐朝时期的人,于公元773年生于唐代宗年间。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哲学家。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
公元773年,柳宗元在长安出生。
柳宗元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
母亲卢氏出于书香门第,柳宗元小时候深受母亲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父亲在朝为官,柳宗元自幼了解朝廷的腐败无能。
柳宗元九岁的时候,遭遇建中战乱,柳宗元为了躲避战争前往父亲任职的夏口。
过了三年,柳宗元再一次遭受战乱,两次战争经历让柳宗元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他希望统治者能建立清明朝廷,不让百姓遭遇颠沛流离之苦。
柳宗元二十一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
后来,柳宗元和王叔文推行政治革新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柳宗元被贬谪到贫困的永州,虽然柳宗元官职为永州司马,却有名无实。
柳宗元在仕途上非常坎坷,后来他寄情于山水之间。
每天研究文学散文和诗歌,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柳宗元在散文、哲学、辞赋、寓言等领域均有涉猎,并且都有很高的成就。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大多以描写山间景色为主,借美景衬哀思;柳宗元在寓言作品上,以小故事讽刺现实,语言辛辣发人深思。
柳宗元世称什么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和“柳柳州”。
柳宗元为河东人,所以称为“柳河东”,因遭到贬谪到柳州做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在朝廷为官时,和同僚王叔文持有相同的政见。
他们都倡导以改革来治理国家政事,期间推行了“永贞革新”,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柳宗元倡导压制藩镇权力。
除此之外,为了肃清朝廷腐败现象,柳宗元等人贬谪了朝廷贪污官员。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得罪了保守权贵派。
柳宗元

逝世日期:819年11月28日职业:官员主要成就: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中文名:柳宗元外文名:Liu Zongyuan别名:柳柳州、柳河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出生日期:公元773年代表作品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溪居》《江雪》《渔翁》《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捕蛇者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黔之驴》《种树郭橐驼传》《哀溺文序》《蝜蝂传》柳宗元政治哲学思想轶事拾遗福民驱鬼《龙城石刻》失而复得的“荔子碑”柳宗元做的四大好事永州市柳宗元纪念馆对柳宗元的评价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 (一)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终年四十七岁。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少年时代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政治打击。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第三,还有一个很要命的地方,唐顺宗是个什么人啊,是个说不出话来,行动不便的一个半身不遂的人。所以他坐着皇帝(位置),全国人民跟着担心。就有一个强烈的诉求,什么诉求啊?想尽快地立一个太子。这太子立谁啊?就是当时的广陵王李纯,就是后来的英明神武的唐玄宗。可是你知道,这家伙很危险,为什么呢,王叔文等人他们一块儿拥立了李诵唐顺宗,现在这个太子要立了的话,太子的心思肯定是跟他们不对付的,而且太子身边也有另外一拨宦官,就是那帮掌握军权的宦官,他们早就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个太子拉到了一起。这样一来就很麻烦,你知道为什么吗,本来王叔文等人进行的革新运动,他的目标是针对谁的?宦官、藩镇、朋党、种种的弊政,但是现在如果要立了这个李纯为太子,矛盾就转变成什么了?转变成你想不想立他为太子,你想立谁为太子,这直接就关系到说你想将来让谁当皇帝的问题,这麻烦可就大了,这就变成个政治问题了。你知道柳宗元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吗?柳宗元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六逆论》,它里边有一个很核心的观点,是比较要命的,他说什么呀?他说继承大统其实没有什么贵贱之分的,高贵的人如果智能不够,也不一定能继承大统。低贱的人如果脑子聪明也不是不可以继承大统。还有一条,就是嫡出的呢还是庶出的,也不应该受限制,对不对?你说你是嫡出的能继承,你脑子不够用,你也不能继承皇帝的宝座。那我说我这庶出的,如果脑子聪明,就也可以继承。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考证这篇文章,是不是为了配合太子的拥立的问题写的,但是他的立论本身,你说这个后来的唐宪宗看了能高兴吗?这就是舆论工作。所以说,王叔文等人当时就比较沉重,因为这问题就变得非常复杂了,问题就是李纯最终还是被立为太子,这就是埋下了一个大地雷,你知道吗,李纯心里很清楚,你们这帮人就不想让我当太子。其实我们知道,唐宪宗后来是一个锐意改革的君主,他改革那些举措,咱说白了,跟王叔文他们那改革举措有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呢?一点都没有。关键是谁掌握领导权的问题,特别是你想让谁当皇帝的问题,这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一、教学目标:了解柳宗元的生平、主要成就、主要作品和评析,以便在学习柳宗元作品时能够知人论世,了解其人,理解其文。
二、教学重点:柳宗元的生平经历对于其作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柳宗元作品的风格解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人物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二)人物生平:1、早年生活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
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
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
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
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
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
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
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少年成才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
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
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
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
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
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3、革新期间805年(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
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
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
(此时,在王叔文周围还有许多相同政见的政治人物,包括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
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
)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805年(永贞元年)4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
5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
7月,宦官,大臣请太子监国。
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
八月五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
李纯即位,即宪宗。
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
8月6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
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
4、左迁永柳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
)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
经过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
815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
815年(元和十年)1月,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
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
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不同意重新启用。
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
3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达。
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
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
享年47岁。
第二课时一、文学作品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骈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为六类。
(一)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
笔锋犀利,论证精确。
《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
(《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
《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
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20](二)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
(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
)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三)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四)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
(典范之作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五)诗词骚赋:独具特色(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
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
《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
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
)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
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
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
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
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
(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渔翁》《溪居》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六)作品集: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
宋代注本较多,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为现存柳集最早本子。
明蒋之翘辑注有《柳河东集》。
事迹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
二、思想理论1、哲学思想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
柳宗元的哲学论著中,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
他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
柳宗元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
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
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
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并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砷”。
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
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的言论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
2、佛学思想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
”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为幼时的盲目、为政时期的附会时尚和贬官后的自觉三个阶段。
他在长安应举和为政时期,曾与文畅等出入官场文坛的僧侣结交,很欣赏晋宋以来名家人与和尚支道林、释道安、慧远、慧休的关系,并极力称赞那些与自己同时代人的那种“服勤圣人之教,尊礼浮图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
柳宗元认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焉。
”这正是他改革失败后被贬永州的真实心理状态。
于是,“自肆于山水间”,更有意识地从自然山水中寻找慰藉,以排解心中的郁结。
柳宗元绝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执着的。
他虽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儒家的。
他一生有两项重大活动:一是参与永贞革新,一是领导古文运动。
这二者都与他复兴儒学、佐世致用的思想有关。
他既身体力行了“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政治理想,又明确提出“文者以明道”“辅时及物”的主张和以儒家经典为“取道之源”的原则。
尽管柳宗元自称“自幼好佛”,天台宗也把他列为重巽的俗家弟子。
但他却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博采众家,苏轼赞许他“儒释兼通、道学纯备。
”他对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领会佛教义理,以图“统合儒释”,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