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小学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共4篇)

篇一: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题前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
知识梳理1、说明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一般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列数据、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回答三个字: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小学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12篇)

(1)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
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
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
学习是急不来的。
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
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
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
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
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
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
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而且全是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
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
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
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
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
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
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
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
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答案(一)奇妙的唾液答案(12分)1. 答案示例:口腔“润滑油”的作用(润滑口腔),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使人健康长寿(使人保持年轻)。
(答出两点即可,2分)2. 答案示例:作比较(1分)。
将口腔内伤口与其他地方伤口的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突出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2分)。
3. 答案示例:不能(1分)。
“几乎”指大部分,表明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大部分消失,并不是全部消失,如果去掉“几乎”就成了全部消失,与事实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随意不能删去(2分)。
4. 答案示例:含羞草受到触摸就会闭合;痒痒树受到触摸时,树枝会摇摆;猪囊草会捕捉小昆虫;变色龙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等。
(写出两点即可,2分)(二)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答案(10分)5.①引出说明对象(砷/有机砷/有机砷制剂);②从社会热点入手,引发读者关注;③使文章更贴近社会.实用性更强。
6.①灭菌杀虫;②促进生长;③改善品相。
7.“长期”说明食用时间之长,“大量”说明摄入量之大;如果删去就变成短期微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8.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数小时后”90%以上会排出体外,准确地说明了“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
9.示例一:补充说明,在得出结论后,又补充说明猪排泄的有机砷会转化为无机砷污染环境,使文章内容更全面。
示例二:警示我们要保护环境,要为改善生存环境不懈努力。
(三)玻璃之王答案(14分)10.①玻璃之王(或金属玻璃,后同)的诞生②玻璃之王形成的原理③玻璃之王的获得④玻璃之王的应用(4分)11.逻辑顺序(1分)12.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3分)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质液体。
(1分)13.不能删掉。
(1分)“可能”表猜测,说明金属玻璃在将来也许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去掉了过于绝对化,与实际不符。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①说到食品添加剂,估计很多人会敬而远之,一些人对食品添加剂还存有根深蒂固的误解。
那么,我们对食品添加剂必须退避三舍吗?②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只是众多添加剂中的一种。
添加剂还包括: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油墨添加剂、汽油添加剂等。
三聚氰胺是添加剂,但它是水泥添加剂,在水泥里面作为高效减水剂;也是塑料添加剂,在塑料里面作为阻燃剂;还可以作为涂料添加剂,在涂料里面作为甲醛吸收剂。
但是,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
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块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
所以,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对维护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③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何一定要使用食品添加剂呢?其实,对于现代生活来说,食品添加剂不但重要而且必要。
因为,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反倒会更加危险。
④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发疾病,是食品安全头号问题,所以如果不使用防腐剂和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话,肉制品、烘烤食品、方便食品、水果,甚至酱油和醋等食物或调味品就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而那些号称不添加防腐剂的食品,事实上更容易在开封后受到污染和变质,且无污染和无添加往往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而造出的噱头而已。
⑤有些人不喜欢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往往是带有一种传统的情结。
但食品添加剂并非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而是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的悠久。
如油、盐、酱、醋以及点豆腐用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早就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⑥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且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
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大量的方便食品供应,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说明文阅读训练3篇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3篇含答案芯片国产化任重道远①2019年5月15日,美国对华为的一纸禁令闹得满城风雨。
禁令中包括停止供货,终止进行中的订单等多种措施。
一时之间,“芯片”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②芯片是怎么被造出来的?为什么我们造芯片难度那么大?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从芯片的工作原理说起。
③众所周知,只要是电子产品,就离不开芯片。
芯片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功能芯片,比如我们常说的中央处理器(CPU),就是带有计算功能的芯片;另一种就是存储芯片,比如电脑里的闪存(F lash),是一种能储存信息的芯片。
④这两种芯片,本质上都是载有集成电路的硅片。
怎么理解呢?就是我们在一片硅片上,按照设计刻出一些凹槽,在凹槽里填充一些介质,从而使硅面上形成许多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让这片硅成了复杂的电路,得以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芯片放大图上有那么多弯曲、平行的凸起和纹路。
⑤听起来不难,做起来可要命。
芯片的诞生分三个步骤,分别是设计、制作和封装,难度依次减弱。
现在全球芯片设计基本集中在美国,制作集中在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中国大陆大部分承担的是封装工作,也就是把芯片装到板上拿出去卖。
可以说,在芯片的电路设计这个领域,中国的竞争力远不如美国和韩国。
⑥设计难,制作也不简单。
我们来看具体过程。
首先,需要提取纯硅,就是把二氧化硅(其实就是沙子)还原成硅单质,把硅打成硅锭切片,就得到了硅片——这相当于芯片的地基。
这个步骤简单,我们的技术做得很不错。
⑦有了硅片后,就要在上面涂上一层胶,名为“光刻胶”。
这是一种感光胶状物,当用紫外线加透镜去照射某一个部位,胶面会发生变化,之后利用化学原理进行腐蚀,光照过的部分就会被腐蚀掉,留下凹槽。
此时,往凹槽里添加硼、磷等介质,就会出现一个半导体或者电容。
以此类推,我们再涂一层胶,再照,再腐蚀,再掺入……不断重复,像搭房子一样搭出一个复杂的集成电路,也就是芯片的核心部分。
⑧然而,以上说的只是光刻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操作起来要复杂得多,还会涉及波长等问题。
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一、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
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
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
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
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
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简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
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等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
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
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
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
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
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
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tīng),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
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3分)2、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用是。
(3分)3、“这样的垃圾”是指。
(3分)4、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地方很多,请找出一个体现此特点的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分析说明。
(3分)5、防治高科技污染是每个人都应关心的问题。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准确预报地震,不是一件易事目前,在地震学界内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地震不可知论,认为在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震是有规律可循的,探索其规律进行短临预报并非完全不可能。
两种观点的对立十分尖锐,因不可知论占据主流地位,所以社会上一度形成这样的鉴别标准:说地震不可知的是科学家;说地震可以预报的可能是骗子。
不错,就人类当下的科技水平而言,要想清晰地搞清地壳的运动规律还存在一定困难,在此背景下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仍是难题。
在纳税人的呼吁下,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震预报的合作研究。
他们认为,与其让遥遥无期的空洞研究浪费资金,还不如扎扎实实地做好防灾救灾的实际工作。
而我国的情况有点复杂。
从形式和规模上来看,我国的地震研究监测机构无疑是全世界最健全、最庞大的。
可遗憾的是,近些年我国科研人员能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却越来越少。
中国的地震专家真的如此无能吗?其实不然,笔者熟知的地震学界的几位专家学者,他们对地震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也都有过比较准确预报地震的经历。
目前,世界上地震短临预报的最高准确记录是30%,这个记录就是由中国保持的。
即使如此,地震预报却仍然是全世界公认的棘手难题。
其原因很简单,我们对地震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
从科学上讲,预测地震有两条途径:一是寻找地震前出现并且与地震发生有明确关系的自然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震兆,进而利用震兆预测地震。
二是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基本规律,即震因,利用震因对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做出准确的识别。
关注震兆与研究震因两者缺一不可。
遗憾的是,震兆与震因至今仍如两座科学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难以逾越。
在地震史上,中国宣称曾成功预报了海城和青龙地震,但世界地震学界对此的评价是:偶然的运气。
有人说,我们曾经成功预报过海城和青龙地震,为什么不能把这两次预报的经验运用到后续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呢?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地震预报难就难在地震的机理和触发条件等复杂多变,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
10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大全(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何祚庥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张家界(节选)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张家界叫青岩山。
据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滥杀功臣,心寒的留侯张良隐匿江湖,几经辗转颠簸来到了青岩山。
见到这里群山环抱,水量丰沛,民风淳朴,张良隐居下来,修行学道,并留下张氏一脉子孙。
青岩山也改名换姓,叫做“张家界”。
张家界地处湘西,属武陵山脉支系,西南依靠在云贵高原的边缘,东西方向是广阔平坦的洞庭湖平原,北边则与万里长江遥望衔接。
说到“界”,当然是指界限、范围,但张家界人讲起来,这“界”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指高高的山。
当中国的名山大川,几乎被人们踏遍之时,张家界却久在深闺人未识。
直到20 世纪80 年代初,人们才认识到它的真面貌。
距张家界城区约八公里的“天门山”以造型奇特著称。
该山四面绝壁矗立,巍然支撑在天地之间,其雄其险,犹若直上云天。
远眺过去,那孔巨大的石洞就像通天的石门。
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宏伟奇特的景观?据考证,天门山经长期风化剥蚀,山体断裂,再加上地震,就形成了现在的奇绝造型。
更有趣的是,天门山的景观中,有许多数字与中国吉祥数字9 相符。
人为的奇思妙想与天然巧合相得益彰。
登上天门洞的999 级台阶,回看山腰上的“通天大道”,顺山势修建的公路,刚好有99 个弯,暗合了“天有九重,云有九霄”之意。
此外,张家界还有数不清的石柱、石峰,是举世罕见的石英砂岩山体。
那么,大自然是如何造就了这里的奇峰异石呢?大约在三亿八千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量海洋生物的遗体化为尘土,凝结成岩石,沉积为大约520 米厚的石英砂岩,随着地球的旋转,地壳的运动,张家界终于以它峥嵘的面貌,浮出了海面。
(节选自《再说长江》解说词,有删改)12.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介绍了天门山。
作为张家界的风景名胜,天门山具有哪些特点?(2 分)13.文章第一段引用了张良逃难隐居的故事,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2 分)14.亲爱的同学,透过解说词,我们感受到张家界秀美的风光。
如果你是一位导游,请用生动的语言为张家界的朋友介绍山西的一处风景名胜(例如晋祠、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五台山、汾河公园�6�7�6�7)。
(不少于80 字)(4 分)[友情提示]晋祠,位于太原西南25 公里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奉祀西周初晋国开国侯唐叔虞的祠堂,距今已有 1500 余年的历史,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历史文化遗产。
目前主要景点是:内有 43尊宋代彩色泥塑的圣母殿、鱼沼飞梁、周柏隋槐和难老泉等。
[友情提示]平遥古城在山西太原以南90公里处,始建于西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城是由完整的城墙、街道、店铺、寺庙、民居等组成的一组庞大古建筑群。
2.东方宝石——褐马鸡①褐马鸡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被誉为“东方宝石”,山西省将它定为省鸟,中国鸟类学会也以褐马鸡为会标。
②褐马鸡仅.见于我国山西吕梁山、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
1987年调查野生种群仅有数百只,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我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7900。
只左右..③褐马鸡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
它白天多活动于灌草丛中,夜间栖宿在大树枝权上,冬季多活动于1000米-1500米的高山地带,夏秋两季多在1500米-1800米的山谷、山坡和有清泉的山坳里活动。
④褐马鸡全身呈浓褐色,头部和颈部为灰黑色。
它的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头侧连目有一对白色的角状羽簇伸出头后,宛如一块洁白的小围嘴。
褐马鸡最爱炫耀的是它那引人瞩目的尾羽。
其尾羽共有22片,长羽呈双排列。
中央两对特别长而且很大,被称为“马鸡翎”,外边羽毛披散如发并下垂。
平时,它高翘于其他尾羽之上,披散时又像马尾,故称“褐马鸡”。
褐马鸡整个尾羽十分蓬松,向后上方翘起,泛着紫蓝色光亮,形似竖琴,十分美观。
⑤褐马鸡性强好斗,不畏强暴,它敢于和狐狸、金雕抗争,即使羽毛全被金雕啄光,还要拚搏,因此,人们把它看作顽强的象征。
相传,古代武士头盔上插的那根羽毛,就是褐马鸡的尾羽,意在激励自己发扬顽强奋战、宁死不屈的精神。
还有一个传说,相传黄帝和炎帝争夺天下的时候,在河北阪泉大战,就曾“帅熊狼,驱虎豹为前,驱雕鹖(hé)鹰为旗帜”,其中“鹖”指的就是褐马鸡。
将褐马鸡与这些凶兽猛禽为伍,可见其勇武善战。
⑥褐马鸡为单婚制,即“一夫一妻制”,在占区、营巢、产卵、孵卵过程中,整日成双成对,形影不离。
每窝产卵4—17枚,卵呈椭圆形,卵色以淡赭、鸭蛋青、鱼肚白色为主,卵的长径6厘米,短径4.5厘米,重约60克。
褐马鸡为早成鸟,一出壳就睁眼伏巢蠕动,发出鸣叫声。
刚出壳的雏鸡,头顶、眼后及背部中央为暗淡黄色,枕部有一黑色块斑向后颈伸至上背,形成一条宽的黑褐色条纹,嘴锋淡黄色,嘴端稍黑下弯,呈橘色。
雏鸡出壳第二天即可随雌鸡活动。
⑦褐马鸡是一个“大饭桶”,它既吃荤,也吃素,对山珍野味从不放过。
它全年采食的种类达80种以上。
其中,植物性食物包括苔藓、蕨类、草本、灌木、乔木,摄食部位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树皮等。
当然,对不同种类的食物,摄取的部位也不同。
此外,动物性荤食18种,山珍野味5种。
⑧为了保护褐马鸡这一我国特有的鸟类,国家已把它列为一类保护动物,并在它的集中分布地,设立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和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
11.阅读文章,简要概括褐马鸡被誉为“东方宝石”的原因。
(3分)12.文章③一⑦段分别从活动范围、、、繁殖和五个方面介绍了褐马鸡。
(3分)13.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1)褐马鸡仅.见于我国山西吕梁山、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
(2)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我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7900只左右..。
14.《辞海》中介绍褐马鸡有这样的话:“翅短,不善飞行,只能从山上向下滑翔式地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
”请将这段平实的介绍改写成生动的说明,至少有一处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分)3.鸟中诸葛乌鸦的名声不好,有人厌恶它,视其为不祥之物,认为“乌鸦叫,祸来到”。
其实乌鸦的聪明机灵令人吃惊,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鸟中的诸葛”。
在欧洲的一些公路两旁,常常可以看到乌鸦。
因为每当载重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地面震动往往迫使地下的虫子爬出地面,这样,乌鸦一伸嘴便可把虫子吃掉。
乌鸦还会把核桃扔在路上,让汽车替它们把壳压碎,它们再吃壳里的果实。
还有,乌鸦看到狗在吃东西,往往会有几只飞去啄它的屁股,待狗反身攻击时,另外几只即迅速将它放下的食物抢走。
如果有一只乌鸦在某个地点落入猎人的网中,那么,即使猎人改用其他完全不同的圈套,也不能诱骗第二只乌鸦中计。
长大后的小乌鸦很孝顺父母。
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便到处寻食,衔回来一口一口地喂。
老乌鸦一旦病死,小乌鸦还召集亲友为其送葬。
有时群集数以千计,众乌鸦哀鸣着盘旋数圈,向遗体告别后将死乌鸦放入深坑。
乌鸦的模仿能力也很强,它能重复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也能学人说话,有个别乌鸦可掌握百余个词呢!新喀多尼亚岛上的乌鸦还会用树叶和细枝制作捕捉昆虫的“工具”。
它们折断一些钩形小枝以脚固定,除去树皮和叶片,用喙把钩部整理成像鱼叉且带有倒钩的工具,然后用这种工具设下陷阱引诱并捉住猎物。
草原上的乌鸦还会衔着羊粪“空投”于狼爪下,给狼报信和“导航”,饥饿的狼跟踪乌鸦找到羊群,乘牧羊犬疏忽之时叼走小羊。
狼饱餐之后,乌鸦再飞来吃“残羹剩饭”。
但有一些人认为,碰见乌鸦是不祥之兆,说它是“报丧之鸟”。
其实,乌鸦并非不祥之鸟,报丧之谜已被揭开。
乌鸦喜欢吃动物尸体腐烂之物,其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出来的微弱气味,从而竞相飞至。
久病垂危的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
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巳闻息而来,这也许..12.文章介绍了乌鸦怎样的特点?(2分)13.概括说说“乌鸦是鸟中诸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任选三处)(3分)(1)(2)(3)14.这也许..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一句中加点词可否删去,为什么?(3分)15请你设计一则“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语。
(2分)4.题目:在以往的传统体育训练当中,经验主义大行其道,而当先进的仪器和观念进入体育领域之后,整个局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除了刻苦的训练之外,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成为提高运动员成绩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有时候所谓极限的突破,可能仅仅是因为改变了一下运动姿势,所以您可千万别小看了运动姿势这个细节。
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时,大部分参赛选手都是采用传统的站立姿势起跑,而美国选手伯克却在脚前挖两个小坑,双手手心向下按在地上,然后两腿前后分开,臀部高高抬起。
伯克的这个姿势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大笑。
不过正是凭借这种当时被看成是怪异的起跑姿势,伯克最终夺得了冠军。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种姿势就是具有充分科学依据的蹲踞式起跑的雏形。
为什么仅仅因为姿势的不同,在成绩上就有那么大的差别呢?通过对两种起跑姿势进行生物力学对比发现,这两种姿势的肌肉用力顺序是不一样的:蹲踞式起跑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比较大,而站立式起跑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比较小;另外,蹲踞式起跑时获得的水平后蹬力要明显大于站立式起跑的水平后蹬力。
正因为这些差别,蹲踞式起跑可以使加速过程加快,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运动员达到最高的速度。
这就是说,只有找到最符合力学原理的姿势,才能最大限度地突破运动极限。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跳高比赛中,背越式是大多数运动员采用的姿势,这种姿势的优点是只要人的头部能够越过的地方,全身也一定能够飞越过去。
跳高项目正是通过改进动作姿势得以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最经典项目。
早在1876年,英国运动员布鲁克斯采用跨越式的跳高姿势最先突破了l米83的大关;随后在1887年,美国选手佩基用改良过的剪式跳高姿势成功越过了l米93的高度,这才只是跳高纪录刷新的开始;1968年的墨西哥城奥运会,跳高运动当时还被俯卧式姿势统治着,美国运动员理查德·福斯伯凭借自己创造的背越式姿势一举突破了2米24的高度。
正是这个创新使人类跳高的极限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上升了20多厘米,达到了2米45。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跳高运动的历史完全是一部跳高姿势的演变史,跳高成绩的每一次飞跃都跟运动员寻求更加科学的跳高姿势密不可分。
最后跟您说说与姿势交叉最紧密的运动,那就是游泳。
早期的奥运会游泳比赛不以泳姿而是以比赛的距离来分项目的。
l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美国选手杜克第一次采用了自由泳泳姿,结果把100米游泳的世界纪录整整提高了5秒。
比赛结束后,裁判们将信将疑,反复4次测算了他的游泳距离,才承认成绩有效。
从此自由泳泳姿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打破陈规,接受新事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时期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