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简史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简史

中国文学简史
第十八章批评文学的 发端
第十九章故事集与笑 谈集
第二十章六朝的辞赋
1
第二十一章六 朝的散文
2
第二十二章北 朝的文学
3
第二十三章隋 及唐初文学
4
第二十四章律 诗的起来
5
第二十五章开 元天宝时代
第二十六章杜甫
第二十七章韩愈与白 居易
第二十八章古文运动
第二十九章传奇文的 兴起
第三十一章词的起 来
第三十章李商隐与 温庭筠
第五十六章 近代文学鸟 瞰
02
第五十七章 昆腔的起来
03
第五十八章 沈璟与汤显 祖
04
第五十九章 南杂剧的出 现
06
第六十一章 拟古运动第 二期
05
第六十章长 篇小说的进 展来自第六十三章嘉隆后 的散曲作家们
第六十二章公安派 与竟陵派
第六十四章阮大铖 与李玉
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字西谛,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 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文学史家。他于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曾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 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等多职;出版过《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取火者的逮 捕》等作品,其作品以率真、博识、深情、清净的风格独树一帜,为读者呈现出文字的朴实之美。1958年10月17 日,他因飞机失事殉职,终年60岁。
读书笔记
读了某一国的文学史,较之读了某一国的百十部的一般历史书,当更容易于明了他们。 整体非常详细,是其优点,也是缺点。 引用作者一句话:本书所包罗的材料,大约总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他书所未述及的翻阅一遍,受益良多。 非常喜欢这本文学史,不是老生常谈的那些东西,从先秦到明清,每个作者选取的代表作都很有见地,点评 三言两语就能切中要害,独具个人风格。 和现行的大学教材对照着阅读,文采斐然。 古诗,诸子机辩散文,秦汉作赋,魏晋风骨诗成于几步之间,璀璨诗文耀宇大唐,诗余称词雄于宋时,一曲 秋思诉尽千古难尽之事,灿灿元史光耀一时之宇内,明清传奇数不尽道不清世间世事纷纷。 非常严谨的学术著作,文史哲不分家,除了耳熟能详的经典外,还涵盖变文、戏本、散曲等,是非常好的提 纲挈领之作。

中国文学简史txt

中国文学简史txt

中国文学简史t某t中国文学的历史,按照所带来的成就,或者说是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算是自西周之前;第二阶段是自东周至西汉;第三阶段是自东汉至南北朝;第四阶段是自隋唐至清。

至于从民国至今,尚且不能盖棺定论,所以这第五阶段,我们尚且不提,中国文学简史论文仅仅是从这四个阶段入手讲解。

首先,第一阶段,自西周以前:有人说:各国文学之发达,韵文皆先于散文。

我们国家最早的文学也都是格式整齐,文末押韵的。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尚书》这本巨著。

因为在那个时候的古人文字语言甚至还未能统一,所以很多书本的含义混杂无序,而且彼时伐竹做简,刻竹为书,传播起来极为困难,所以大多经文书籍都是口耳相传。

而口耳相传的,当然琅琅上口的文字最为容易,所以都把每句编成简单押韵的句子,从而方便日夜诵习。

“诗三百“不仅在压住韵脚的基础上整齐了格式,还能描绘出优雅的环境与积极的精神,所以一直被奉为经典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的很多文章即便有些文末无法压住韵脚,也只是会用质朴的文字而不愿用没有实际含义的助词去滥竽充数,相较日后日益华丽的文风,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呢其次,第二阶段,东周至西汉。

东周一直到秦朝的文学大体继承了西周的风格,短短几笔就能描绘出来一个完整的意境,不过,随着文字的统一,带来思想的发达;思想的发达,带来言语的不讳;言语的不讳引起了散文的兴起。

这种流畅的文体一出世就展现了极强的生命力,随后一直流传至今。

等到了西汉初期,韵文依旧兴盛,散文也萌芽已久。

二者虽有矛盾,但并非针尖对麦芒,在司马相如、东方朔等大文学家的作品“撮合下“二者渐渐有了彼此融合的趋势,这种新的文体集二者之长,不仅讲究句调的整齐,辞藻的美丽,还含有深刻的思想,这就是”骈文“。

至于彼时诗的写作,则效仿”诗三百“的格律,不过随着乐体的变化,汉武帝下令建”新乐府“,它汇集了曾经”赵、代、秦、楚“的旋律,乐师李延年进行后期制作,司马相如等才子为它编写了无数优美的辞。

中国文学简史整理

中国文学简史整理

周人的史诗——《诗经》1体裁特点:古代四言诗开始成熟2周人《大雅》中史诗的篇章,《大雅》是民族史诗的记录3现存《大雅》共三十一篇,其中较早的有《生民》,《公刘》,《绵》,《皇矣》,《荡》,《大明》(任选2)4诗歌总集:①数量上②作者的群体性③时间跨度(600多年)+地理跨度(南江淮,北沙漠以南,西青藏边缘,东大海)5民歌(从各地采集的民间歌谣)的黄金时代与“十五《国风》”;《国风》活跃了四言诗;风格:起兴,比喻,回环,洗炼6受《国风》影响的《小雅》(《小雅》大多是个人情感的表达)7所谓“十五国风”就是《周南》、《召南》、《豳风》、《王风》、《邶风》、《鄘风》、《卫风》、《齐风》、《秦风》、《郑风》、《魏风》、《唐风》、《陈风》、《桧风》、《曹风》。

有人以为二南不应列入国风,所以或称“十三国风”;又有人以为《豳风》《王风》都是王畿之风(洛阳附近)《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予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8《国风》又长于使用比喻,后人传统上常常就以“比兴”代表《国风》的特色《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典型的起兴,由彼物及此物,事物的相关性)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中国文学简史

中国文学简史

中国文学简史1.伟大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的脉搏,爱国主义的精神,和平的愿望,对于祖国的历史河山与乡土的爱恋,对于内外压迫者的反抗,对于斗争中优良品质的礼赞.2.神话的起源——解释自然与征服自然。

神话的宝库——《山海经》。

太阳与月亮的传说,大地的传说,夸父逐日与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的故事,羿射十日的故事,黄帝与炎帝及蚩尤.3.现存《大雅》共三十一篇,其中较早有的《生民》,《公刘》,《绵》,《皇矣》,《荡》,《大明》。

等,所叙述的是周民族从部落时代直到战胜殷商的事迹。

4.《国风》活跃了四言诗。

其风格:起兴,比喻,回环,洗炼。

5.说理的散文:〈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

6.《穆天子传》开野史的先河。

7.寓言是哲理与文学的结合,是智慧的具体事物上的体现,它发人深省,增加人们的智慧,它原来虽是哲学的,却无疑地丰富了散文的表现,成为文学园地的花果。

8.孟子是以辩才出名的,所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直逼的那些君王不得不“顾左右而言他”9.庄子的散文以颖悟见长,所谓“相视而笑,莫逆于心”10.屈原以第一个诗人出现的意义:他的出现非特使得无声无息的诗坛重整旗鼓,而且使得诗坛从此出现了诗人。

从屈原开始出现了有人以全力来写诗,以一生的思想感情来丰富诗,并且通过诗表现了自己整个的人格。

刘向集屈原及宋玉贾等作品,才采用了“楚辞”两字。

11.《楚辞》中的兮是用作产生节奏的字,是语吻词,使用方式约有两种:一,是把“兮”字还用在句尾,同时把两个四言重叠起来构成一个诗句。

二,别一种是把“兮”字放在句子中央来用,这一种形式不受四言或几言的限制,只要把一个句子分为上下对称的两节就行了,而“兮”字也就正放在这两节之间,使得上下的对称更为明显,这是可以尽量的从不整齐的散文中创造新的诗歌语言的一条道路。

12.《离骚》主题上具有丰富的想像与艺术的形像,活生生出现在诗篇当中,民开了广阔的视野与天地》这就是积极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先秦时代在文化上整个就是一个富于浪漫主义精神的启蒙时代;一方面是个性的尽情的解放,一方面是对于权贵势力的豪迈的反抗,而这些就是统一为屈原这样一个典型的发族诗人,集中为《离骚》这样一个典型的诗歌的表现。

中国文学简史课程总结

中国文学简史课程总结

中国文学简史课程总结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的文学作品就表现出了鲜明的中外文化特征。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文学就极具特色,从中国古典诗词到先秦哲学思想,以及更早期的文学作品,都在传达一种独特的文化理念。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学经历了多次演变,从古代文艺文学到近世文学,再到现代文学,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在不断地推动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中国文学简史课程主要集中在介绍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作家等方面。

从先秦时期开始,我们介绍了中国文学的历史,尤其是汉代的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史记》、《书经》和《易经》等。

其中,《诗经》和《楚辞》集中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当时的风俗和思想,同时也是中国经典文学的代表作品。

《史记》和《书经》则收录了中国早期古代历史的重要档案,《易经》更是一部较为完整的关于易学、道学思想的教科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

继汉朝文学发展之后,中国近世文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宋明时期的文学天人,到明清时期的文学风潮,再到民国时期的文学发展,每一次变化都推动着中国文学的进步。

这一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从宋明古典诗词到明清小说、抒情诗和戏剧,再到民国时期新文学的兴起,都丰富了中国近世文学的内涵。

宋明时期的文学天人,包括米芾、苏轼、白居易等人,都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佳作,把中国文学发展至一个新高度。

而在明清时期,更多的小说作品问世,其中,《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对后人影响极大。

在现代文学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也是一场革命,如《红楼梦》、《朱门酒肆》、《家》等经典作品,都在探索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并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20世纪,中国文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除了文学理论创新之外,“新文学”流派也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新文学”到“现实主义文学”,再到“抒情文学”,新任文学流派不断推动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许多后辈的文学作品也与现代文学不断交融,使得中国文学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文学简史林庚笔记

中国文学简史林庚笔记

中国文学简史林庚笔记
林庚的《中国文学简史》是一本总结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著作,以下是林庚的一些笔记:
1. 文学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最早的文学作品是《尚书》中的六经和《诗经》中的诗歌。

2.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的初期发展阶段,出现了众多的诸子百家,如儒家、墨家、道家等。

其中儒家的经典《论语》和《孟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3.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文学开始繁荣起来。

汉赋和乐府诗成为当时的主要文学形式,代表作有《长恨歌》和《孔雀东南飞》等。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文士开始有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出现了许多名家之作,如曹操的《观沧海》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5.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如杜甫、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清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时文学逐渐受到政治和社会的制约,却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代表作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7. 现代文学的兴起,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文学应该批判现实,关注社会问题。

以上是林庚的《中国文学简史》的一些笔记,这本书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是研究中国文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中国文学简史

中国文学简史



一、先秦文学
二、汉魏六朝文学 三、隋唐五代文学
四、宋元文学 五、明清及近代文学 六、现代文学 七、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的几种形式: ◇古代歌谣、神话 (例•诗经‣、•山海经‣) ◇史传、散文 (例•左传‣、•战国策‣) ◇诗歌、辞赋 (例•楚辞‣、•乐府民歌‣•上林赋‣) ◇诗、词 (例•静夜思‣、•满江红‣、•如梦令‣) ◇小说 (例•三国演义‣、•红楼梦‣) ◇戏曲 (例•西厢记‣、•桃花扇‣)

文字的发明创造:把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智慧和历史
事件及人们的口头创作用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从而使其广泛流传。 (殷墟的甲骨卜辞、商周的铜器铭文)

诗歌的兴盛: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公
元前770年,西周为犬戎所灭,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社会进 入春秋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有 周民族发展的史诗,有表现反剥削、反压迫的诗歌(如•硕鼠‣), 还有反映劳动生活(如•伐檀‣)和爱情(如•关雎‣)的诗作。 •诗经‣是我国文学成熟的光辉起点。
曹 操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 以咏志。
汉魏六朝文学的历史成就和代表人物及作品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记写人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 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余年的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 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

中国文学简史【精】

中国文学简史【精】

中国文学简史【精】中国文学史-导言中国文学从夏初起有历史记载到今天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1.现实主义精神2.积极浪漫主义精神3.人民性、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先秦文学一、古代诗歌与神话传说(远古时代)1、社会背景: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严重。

2、内容与特点●最早的文学是人民的口头创作——歌谣与神话故事●口头诗歌,最早是随口冲出,只有节奏,没有意义的诗歌,如“杭育杭育”调节劳动节奏的歌声。

后来逐渐演变为有节奏又有意义的简单唱辞。

一般是原始人类劳动生活的展现,现实主义文学。

●神话,是人民对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在生产劳动中产生征服自然地愿望,对自然与英雄人物形象化与神化●神话的特点:A其基础是现实生活,但表现出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神是人类智慧的化身;B 其创造活动是全民性的,属于低级阶段中的产物;C 神话不同于迷信,前者是积极地,具有反抗精神的,后者是统治阶级的工具3、代表作品●神话:《女娲补天》、《嫦娥奔月》、《愚公移山》4、意义与贡献●说明了人民征服自然地强烈愿望二、甲骨卜辞与《周易》(殷商时代)属于史传散文1、社会背景:奴隶制度趋于成熟2、内容与特点●甲骨卜辞是最朴素的散文,它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因此大部分是极其简拙粗糙的语言。

●《周易》周代的卜筮书,较之于甲骨卜辞进步。

3、代表作品●《周易》中的卦爻4、艺术特点:●《周易》已用简单的比兴手法、句法整齐,间或用韵5、意义与贡献●《周易》作了《诗经》的先驱。

三、《诗经》(春秋时代)1、社会背景:奴隶制盛极将衰;殷已灭亡,诸侯称霸,农业生产提高2、内容与特点:●《诗经》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北方黄河流域为主的诗歌总集;最早称《诗》、《三百篇》;●“颂”指歌颂其先王的功业;“雅”则反映了统治阶级的生活,一般为士大夫所作;“风”则是民间歌谣;整部三百篇实际上是西周为主的史诗和东周为主的民歌。

●主要内容:A尖锐的社会矛盾与阶级对立B 人民对于劳役兵役的反感C 揭露统治阶级的丑恶与罪行D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E妇女的命运和婚姻问题F描写爱情生活的恋歌G 劳动生产的讴歌H 爱国主义诗篇I 叙事史诗3、代表作品●《七月》、《关雎》4、艺术特点:●A概括的叙述B 复叠的抒写C 精妙的比喻D 形象的刻画与景物的描写E 优美的语言与和谐的音律5、地位与影响●是我国现实主义长河的初源,民间诗歌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给后代读者以美的教育和享受四、《尚书》、《春秋》、《左转》、《国语》、《战国策》(春秋战国时代)史传散文1、社会背景2、内容与特点:●《尚书》,世称《书经》,记言史书,是汉时期伏生所口述,六经之一,写殷的比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介绍
《简史》为文学史“写心”的第一个方面是致力于古代文学精神内容的探讨,抓住了古代文学精神内容的精华。

《简史》为文学史“写心”的另一方面是为解决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些普遍问题而总结历史上文学表现人生体验与感情的语言和形式的演变,提示古代诗歌语言和形式发展的奥秘。

《简史》为文学史“写心”的又一方面是通过文学史上真正的创造性精神的发掘与总结,揭示文学创作的奥秘。

创造性精神是本书评价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的重要价值标准,同时也是本书论述的中心问题之一。

《简史》对文学史发展的论述,特别着眼于富有创造性的高潮,描述其表现,探寻其形成的各种条件,并总结其创造性的经验,尤其是关于盛唐文学的论述,可以作为典型的例子。

本书只论述鲍照和谢灵运,而对当时拥有重望的颜延之,则略过不谈,这主要就是因为颜延之并未给诗坛提供具有创造性价值的作品。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明林先生对具有创造性价值的作品的重视。

总之,这部《简史》是以“心在创作”为研究出发点,以“文学本位”为思考角度,以揭示文学的创造性奥秘为研究依归,真正为文学史“写心”的力作。

因此它的价值,还不仅仅在于其中精彩纷呈的具体论述,更在于总体上所达到的极记境界和从中体现的高明的
更多
作者简介
姓名:林庚著
作者简介:
作品:《中国文学简史:插图本》《空间的驰想》《中国文学简史》《西游记漫话》《空间的驰想》《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话》《林庚诗文集(全九卷)(精装)》《林庚楚辞研究两种》《林庚推荐唐诗》《中国历代诗歌选:唐五代》《中国历代诗歌选:先秦至隋代》《西游记漫话》《唐诗综论》
目录
总序
导读
导言
第一章史前的短歌与神话传说
短歌与神话的发生
神话的流传与佚亡
第二章周人的史诗
史诗的流传与写出
雅颂时代
第三章民歌的黄金时代
十五《国风》的出现
民歌的内容
《诗经》的编订
第四章散文时代
散文的新阶段
散文名著
第五章诗人屈原
屈原与楚辞
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第六章秦与两汉的文坛
秦与西汉文学
东汉文学
历史与文学的分工
第七章建安时代
社会动荡与建安文学
曹操曹丕
曹植
其他代表作家
第八章魏晋文学
阮籍嵇康
左思
太康文学
刘琨郭璞
笔记小说
第九章江南民歌与陶渊明
江南民歌
陶渊明
第十章南朝文学的发展
鲍照谢灵运
齐梁时代诗文
批评与选集
南北文风的交流
庾信
第十一章诗国高潮
唐初诗歌的发展
盛唐时代的诗歌高潮
王维
第十二章李白、杜甫
李白
杜甫
第十三章诗歌的落潮与古文运动大历诗风
苦吟的时代
古文运动
第十四章苦难的呼声
时代的中心主题
白居易
其他作家作品
第十五章文坛的新潮与词的发展市民文学的起来
唐人传奇
词的成长
第十六章宋代文坛
时代的变迁
思想的分化
散文的成就
理性的玄学
文艺清谈
第十七章宋诗的老化
程式化的形成
口语化与七绝
爱国的中心主题
第十八章宋词的盛衰
以小令为先锋的五代宋初词
宋词的新阶段
词的赋化与小令余音
词的诗文化
寒士文学向市民文学的过渡
第十九章宋元市民小说的兴起宋元市民文学的特点
话本小说
讲史话本
第二十章元散曲的发展
金元时代的特征
金元诗文
第四乐府
第二十一章金院本与元杂剧戏剧的产生
金院本与元杂剧
第二十二章从北曲到南戏
舞台重心
关汉卿
王实甫
马致远
以故事为主的剧情
杂剧的南移
宋元南戏
第二十三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