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 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0 短文二篇-优质课件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2021/7/252021/7/252021/7/25Jul-2125-Jul-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7/252021/7/252021/7/25Sunday, July 25, 2021
答谢中书书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信。 中书,是谢征的官
职。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 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 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 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美文欣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7/252021/7/252021/7/252021/7/25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八上短文两篇课件

两篇文章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读后让人 深思,领悟生活的真谛。
优美和谐
两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充 分展现了中文语言的魅力。
05
《短文两篇》的阅读理 解与赏析
阅读理解方法
整体感知
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 大意,把握文章结构和
主题。
细节理解
逐段细读,理解段落大 意和句子含义,注意关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和美好,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 的隐逸情趣。
描述陋室的自然环境
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陋室的幽静、雅致,展现了一个与世 隔绝的美好世界。
陋室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陋室中的人物形象,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展现了作 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交往,体现了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作者在个人经历中深感人生短 暂和无常,这些感受成为创作 的灵感来源。
文化背景
受到西方文学和哲学思想的影 响,作者尝试将东方哲学与西 方文学技巧相结合。
写作动机
作者希望通过作品传达对人生 的思考和感悟,启发读者对生
命和存在的探索。
作品影响
文学价值
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 作,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八上短文两篇课件
目录
• 《短文两篇》的作者及背景介绍 • 《短文两篇》的主题思想 • 《短文两篇》的艺术特色 • 《短文两篇》的语言风格 • 《短文两篇》的阅读理解与赏析
01
《短文两篇》的作者及 背景介绍作者生平01源自020304
作者概况
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拥有 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作品多
次获奖。
《爱莲说》的语言风格
生动形象
周敦颐的《爱莲说》语言生动, 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莲花的美展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1/3/23
检测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沉 醉山水的愉悦、欢快之情和自豪,得 意之情。
2021/3/23
承
记承天寺夜游
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 2:《记承天寺夜游》
2021/3/23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2021/3/23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复
信
谢征,作者的朋友。 中书,是谢征的 官职。
2021/3/23
陶弘景
2021/3/23
• (456——536),字通 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 京)人。南朝齐、梁时期 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 山。
2021/3/23
坠落
潜游在水 中的鱼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仙生活的美好世界。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文中有欣赏、 领悟的意思。
指山水诗人谢灵运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 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 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021/3/23
交相辉映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 交相辉映。
2021/3/23
四季
都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 季都有。
2021/3/23
消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 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八上 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PPT课件

21世纪教育网
展示自学成果
文体简介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是一 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 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 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言优 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 都可以算作小品文。
21世纪教育网
展示自学成果
了解写作背景
原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 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 存。
21世纪教育网
读懂文中之景
原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 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 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 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 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 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 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 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 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21世纪教育网
品味诗意美景
3 文中描写的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山峰:高耸入云。 溪流:清澈见底。 石壁:色彩斑斓。 树林:青葱。 竹子:翠绿,四季常存。 晓雾:将要消散。 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夕阳:快要落山。 鱼儿:潜游在水中,争相跳出水面。
21世纪教育网
品味诗意美景
4 结合语句,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在文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短文两篇》,与文人雅士一起欣 赏山水之美,体悟人生况味。板书课题《短文两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

其后一贬再贬,直到以琼州别驾身份流落海南。宋徽宗即位后,才将他召回,次年死于常州。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 才能的艺术家。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 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在散文方面,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 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2、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 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 3、林子的泥土夹杂着清新的气味,草叶慢慢地探头,在树根,在灌木丛,在你的脚下,安静地蔓延着不为 人知的浅绿。像淡淡的水粉。
• 4、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拼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种有耳无耳 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 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这月色有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皎洁 空灵 (或清澈透明)
清丽 淡雅
悟一悟 品心境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在句子前试着加“噢”字读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作者怎 样的心境?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

阿西莫夫
2020年10月2日
1
生字
蟾蜍( chán chú ) 褶皱( zhě zòu ) 劫( jié)难 遗骸( hái )
追搠( sù) 天衣无缝( fèng )
俯( fǔ )冲 尘埃( āi )
2020年10月2日
2
词语解释:
【褶皱】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 形成的弯曲。
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线能互相衔接,两岸
的地层、构造、岩相、古生物和古气候等
极为相似并呈连续状的现象提出的。认为
大西洋两岸和其他地区间的古生物有亲缘
关系,不是由于“陆桥”的存在,而是由
于非洲和南美洲等曾直接连接;古生代二
叠纪肘,地球上只有一个联合大陆,当时
大西洋和印度洋并不存在;中生代以后,
联合大陆开始破裂并漂移,逐步形成现今
阅读《恐龙无处不在》质疑、讨论: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 明了么问题?
3.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 论?
2020年10月2日
9
“大陆漂移假说”是以大陆和海洋形成的几种
理论为关基础于所“形大成陆的漂大移陆学假说说之”一。它是
1912年由德国A.L.韦格纳根据大西洋章都是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来证 明“恐龙的灭绝是由大陆漂移”和“恐龙 的灭绝是由撞击造成”这两种观点。例证 是科学 2020年10月2日 的求证方法,也是平实说明的一13种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
A.循(xún)环 贮(zhù)藏 底蕴(yùn) 粗 糙(cāo)
海陆布局。
2020年10月2日
10
复述“泛大陆”如何分 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2020年10月2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教学讲义(新人教部编版).ppt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 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 尽在其中
32
• 2、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
16
品味探究(1)
•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 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
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 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
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7
品味探究(2)
• 2、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
3、晓雾将( 歇 ),猿鸟乱鸣; 消散 4、夕日欲( 颓 ),( 沉鳞 )竞跃。坠落 指欣赏 5、未复有能( 与 )其奇者。 潜游在水中的鱼
二、本文运用了什么结构?运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山川之美? 总—分—总的结构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
三、文中哪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 实是欲界之仙都。
了解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3、探究,体会作者沉迷山水之怡然自得。 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5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6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 —536),字通明, 丹阳秣陵(今江苏 南京)人。南朝齐、 梁时期思想家、医 学家。隐居茅山。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 事,常去山中征询 他的意见,时人称 为“山中宰相”。
•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作者简介(8页)

“黄州成就了苏东坡||,苏东坡成就了黄州”如果说用余秋雨的文章来解释"苏东坡与黄州"的关系的话||,那我想作者在文章中的一些关于黄州与苏东坡的议论便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现在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的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以上是文章中的原文||,简单地说来||,谪居黄州期间||,因仕途的不顺和精神上的打击使他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在此期间||,他的创作却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就.苏东坡在黄州期间所作的二赋一词(即《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大江东去》)||,标志着苏轼在黄州谪居时期||,是其文学创作的鼎盛期||,或称高峰期.此所谓“黄州成就了苏东坡”.而黄州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苏东坡的传世名作而变得为世人(尤其是众多文人)耳熟能详||,人们纷纷向往“黄州赤壁”的伟岸沧桑||,而人们对黄州与黄州赤壁的向往是源于苏东坡的作品里对黄州气势磅礴的描述||,此所谓“苏东坡成就了黄州”.甚至于苏轼“东坡居士”的雅号也是得自黄州.苏轼被贬职黄州后||,每月薪俸不多||,生活不宽裕.后经老友马正卿为他请得黄州城东旧时营防废地数十亩||,让他在那里亲自带人开垦耕种.贬职后第二年的冬雪天||,苏轼即乔居黄州坡东坡躬耕||,在荒地树林里筑起了一间草房||,并在房壁上绘上雪景||,名曰“东坡雪堂”||,因而自号“东坡居士”.而且苏东坡在黄州期间的作品绝不仅限于“两赋一词”||,他的诗(《初到黄州》、《东坡》、《南堂》、《海棠》等)、词(《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西江月》(照野弥浅浪)等)、散文(《赤壁赋》等)以及数量可观的笔记小品和书札(如《记承天寺夜游》、《游沙湖》、《记樊山》、《别文甫子辩》等)||,均真切自然||,动人心弦.在黄州期间的创作正是苏东坡创的一个巅峰时期苏轼:我与黄州成就了彼此?关注桃李国学堂||,与您一起辨明经典的精髓||,与您一起研习经典的教法||,与您交流学习经典的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短文两篇》,与文人雅士一起欣 赏山水之美,体悟人生况味。板书课题《短文两篇》。
21世纪教育网
出示学习目标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积
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 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两位作者发现的
景物之美。
3 分析文章描写的景物特征,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倾听山水之美
1 、有感情朗读文章。
同学们,优美的景色,精巧 的文字,你是否被打动了呢?我们 也来有感情朗读这篇文章,抒发内 心的感动吧!要求读准字音,读出 节奏、读出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倾听山水之美
2 你会给文章划分朗读节奏吗。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短文两篇
2017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 地大物博,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资源。 无数的文人用心灵观察、体悟自然风 物之美,发现独到的审美趣味,也有 许多雅士寄情山水,排遣人生的种种 苦闷与无奈,由此产生了一批模山范 水、体察自然之趣的诗文。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读懂文中之景
原文: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 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 了。
21世纪教育网
品味诗意美景
同学们,文章描写的景物有 什么特点?景物之美表现在什么 地方呢?让我们美美地吟咏涵诵 文章,思考下面的问题,品味山 水之美。
21世纪教育网
展示自学成果
文体简介
书,即书信,古人 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 “信札”,是一种应用性 文体,多记事陈情。
21世纪教育网
展示自学成果
了解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 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中书谈山 水之美的一封信笺。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 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 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所处的境界,即人间。
自: 从。 与: 参与,这里指欣赏。
21世纪教育网
读懂文中之景
2 翻译语句,看谁翻译的准确、流畅。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 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 澈见底。
读懂文中之景
原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 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 存。
21世纪教育网
读懂文中之景
原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 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 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掌握字音
tuí
xiē
lín yù
颓 歇鳞与
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 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 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 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21世纪教育网源自倾听山水之美同学们,陶弘景笔下的山水是一幅清丽的山 水画,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给我们带来许多美的 享受。现在,请大家认真倾听配乐朗读录音,注 意朗读的节奏,在美文中感受山水之美。
中你能感受到哪些美?
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与“清流见底”的山水 之景相映之美。
21世纪教育网
读懂文中之景
同学们,我们进行知识抢答赛吧!看哪个小 组的回答最准确。
1 理解重点字语的意思。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四时: 四季。 歇: 消散。 夕日:夕阳。
读懂文中之景
颓: 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借代指鱼。 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
21世纪教育网
展示自学成果
简介作者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 士,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 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 “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 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留有《陶隐居集》。
4 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
处,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
21世纪教育网
学习新课
学习《答谢中书书》
21世纪教育网
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 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 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 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 况进行补充或纠正。
21世纪教育网
品味诗意美景
1 这篇文章抓住了哪一个字来写的?
抓住了第一句 话“山川之美,古 来共谈”中的“美” 来写。
21世纪教育网
品味诗意美景
2 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山水景物?
山峰、溪流、石壁、树 林、竹子、晓雾、猿鸟、夕 阳、鱼儿等。
21世纪教育网
品味诗意美景
3 文中描写的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山峰:高耸入云。 溪流:清澈见底。 石壁:色彩斑斓。 树林:青葱。 竹子:翠绿,四季常存。 晓雾:将要消散。 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夕阳:快要落山。 鱼儿:潜游在水中,争相跳出水面。
21世纪教育网
品味诗意美景
4 结合语句,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在文
21世纪教育网
倾听山水之美
3 品味一下文章的语句有什么特点?有怎样
的表达效果?
主要是四字短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使文章句式整齐,声韵和谐,具有文字之美。
21世纪教育网
读懂文中之景
同学们,作者描写了哪些山水之景呢?请大 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这篇文章的意思, 看谁理解的又快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