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复习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复习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复习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 . 远 香远益清
远:_形__容__词___作__动__词__,___远__播__。
古今异义词
6. 馨 惟吾德馨 古义:__德__行__美__好____;今义:__馨__香__,__温___馨。 7. 形 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_形__体__,__躯___体__;今义:___形___状__。___ 8. 鲜 陶后鲜有闻 古义:__少__________;今义:____新__鲜__。___
重点句子翻译
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 有什么简陋的呢?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我的)耳朵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事文书使(我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 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刘__禹_锡__:__陋__室__不_陋__;__颜__回_:__不__改__其__乐_。__安__贫__乐__道_。_______。
反馈练习2: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牍劳形。
角度 居住环境 交往人物 生活情趣
特点 清幽宁静 高雅博学 闲适恬淡
陋室陋否? 陋 室 不 陋
2.《爱莲说》从哪些角度描写莲的?莲有怎样特点?和君子有何相似处?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 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
《培根随笔》摘抄
“幸运中并非没有诸多的忧虑与灾祸,而厄运中也不乏种种的慰藉与希望。”说明在
幸运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说不定下一秒钟就有灾难;在厄运中的人不能灰心丧气,或
所以,读书广,才能广泛的得到效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独具一格!
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 余秋雨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 庸就十分困难。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 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 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 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第一层次)读书的几种目的
• 怡情 • 傅彩 • 长才
说说同学们什么时候读书为了怡情的愉快体验?
多读书,不但口才好,而且写作时文采也会 特别好,有这种体验吗?
读书真的能长才吗?为什么这世上还有很多书
呆子?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道理论证的!
(第二层次)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
说说你自己最为得意的读书方法!!!
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预习检查
怡( yí )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狡黠( xiá ) 诘(jié)难
要诀( jué )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滞( zhì)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 )然贯通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x课件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pptx课件

消散
tuí
坠落 指人间
共同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都
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
实是/欲界之仙都。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欣赏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 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 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 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 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 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 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 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 处。
骈文这,两魏篇晋短以文来在产行生文风的格一上种有文很大不同。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答 体主,要谢又特中称 点书骈 是书俪 以》文 四带、 六有四句骈文六式的文为特。主点其,,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 讲究感对较仗强,;因间句用式散两句,两参相差对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 犹如显两易马懂并,驾但齐为驱了,形式故的称整为齐骈,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康乐:谢灵运。他好游水、善营园林,容貌出众、可至高位而多次归隐田
园。他是 六朝文人心目中“雅好自然”的典范,他还长于赋诗,堪称山水 诗的宗匠。
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短文两篇》复习课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短文两篇》复习课ppt课件
•译: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短文两篇》
二、目标三:赏析重点语句;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苏轼复杂的 内心感受。 复习指导三: 复习内容: (1)赏析写景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2)如何理解文章末句的“闲人”?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而复 杂的情感? 复习方法:小组讨论,整理答案。 复习时间:5分钟
《短文两篇》
三、目标三:赏析重点语句;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苏轼复杂的内心 感受。
复习检测三: (1)赏析写景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如何理解文章末句的“闲人”?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情感? 明确:运用比喻修辞,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倒影比作水中藻荇,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竹柏倒影之清丽淡雅,描绘出一个空灵摇曳似真亦 幻的境界。想象奇特,笔墨简练。
《短文两篇》
二、目标二:准确翻译和默写重点句子。 复习指导二: 复习内容:全文背诵,重点句子翻译,默写 复习方法:背诵、口头翻译 复习时间:8分钟
《短文两篇》
二、目标二:准确翻译和默写重点句子。 复习检测二: (1)背诵: (2)默写重点句子: (3)翻译下列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 元复习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短文两篇》
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识记、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2、准确翻译和默写重点句子。 3、赏析重点语句;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苏轼复杂的内 心感受。
《短文两篇》
一、目标一:掌握文学常识,识记、积累重点文言知 识。 1、复习指导一 复习内容:
文言知识: 字词解释: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 中庭 空明 一词多义:何夜无月 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 夕日欲颓 古今异义:月色入户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晓雾将歇 复习方法:朗读、识记课下注释,归纳整理。 复习时间:5分钟

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PPT课件(2024版)

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PPT课件(2024版)

了解张怀民
展示自学成果
遂 寝 藻 荇
qǐn
zăo
suì
xìng
掌握字音
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同学们,苏轼的这篇小品文描写了怎样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呢?我们首先聆听课文录音,在美文经典中感受一千多年前苏轼的人生感悟。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读懂文章内容
1
原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读懂文章内容
短文两篇
2017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资源。无数的文人用心灵观察、体悟自然风物之美,发现独到的审美趣味,也有许多雅士寄情山水,排遣人生的种种苦闷与无奈,由此产生了一批模山范水、体察自然之趣的诗文。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短文两篇》,与文人雅士一起欣赏山水之美,体悟人生况味。板书课题《短文两篇》。
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
简介作者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留有《陶隐居集》。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5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5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沾染(污秽)。

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
指莲的柄中间贯 指莲的柄外部
通。
笔直。
名词作动词,生 藤蔓,生枝茎。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竖立。
靠近赏玩。亵, 亲近而不庄重。
水波。
清涟而不 妖,中
过分艳丽。
益 清,亭亭净植,
更加。
耸立的样子。
【译文】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 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室 铭
陋室不陋
山水
陋室
比喻起兴
仙龙
德馨
安 贫

环境优美(清幽雅致)

托物言志
交友高雅(高雅脱俗)


生活情趣(雅致恬淡)
傲 岸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爱 莲 说
文体知识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
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 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 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 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整体感知
爱莲说
周敦颐(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PPT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PPT教学电子课件

(3)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 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合作 探究
理解文 本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 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 本层第一句指出读书要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 迷信书本和寻章摘句。
(2) 对不同的书,作者主张用不同的方法来读。
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
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自主 探究
感知整 体
作者围绕“读书”这一话题,作了哪些论述?
①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自主 探究
初步感知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模式是: 竖靶子——批靶子——摆观点
合作 探究
整体感知
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第1段):竖靶子,提出观点——盲目地 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第二部分(第2~4段):追根溯源,分析陶渊明的 读书态度,阐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合作 探究
合作 探究
理解文 本
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句子, 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认识。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将“修剪移接”比喻 “求知学习”,这是为了论证“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 语言形象生动,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合作 探究
理解文 本
②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 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③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 咀嚼消化。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秀课件(共80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秀课件(共80张ppt)

举例论证 反例:普列汉诺夫;正例:诸葛亮 对比论证
有许多书看一边两边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 道理论证 读懂了…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 9)
驳论与立论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两种。 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 见解或主张。 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 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荒谬 二、提供论据批驳对方论据 不真实,难以置信 三、批驳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存在逻辑错误
反面举例:普列 汉诺夫曲解马克 思的著作还以为 自以为把著作读 透了。说明必须 理解精神实质。
正面举例:诸葛 亮读书独“观其 大略”。已在说 明观其大略的人, 往往知识更广泛, 了解问题更全面
5、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要做到“不求甚解”是不是就意味着马马虎虎、不认真)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 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 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 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在会意,不要死抠一字一句 (读书时不必强求处处清清楚 楚,不懂的且先放过,看完后 不因小失大,不为一个局部 可能就能融会贯通,或者将来 而放弃整体(7)。因此,要 某个时候想起来豁然开朗) 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 卷。
举 例
❸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读 书 作 用
读史—读诗—数学—科学 —伦理学—逻辑修辞之学 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 一如各种运动 如各种不善及其应对 凡有缺陷 皆言名句呢?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 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复习)
《陋室铭》《爱莲说》
.
1
❖复习目标:
❖1、能够正确地背诵和默写课文。 ❖2、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并学会迁移运用到课外文言文中。 (判断句式;虚词“之”) ❖3、学习写作方法,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
2
自学指导(5分钟)
❖ 1、快速背诵一遍课文。(1分钟) ❖ 2、读课下注释,积累文言词语,同桌口头互提。(3分钟) ❖ 3、回顾笔记,理解本篇主要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1分钟)
.
11
迁移拓展
.
12
课堂练习
❖ 1、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陶后鲜有闻
②无鲜肥滋味之享
❖ B.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是谓大同
❖ C.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尝遗余核舟一
❖ D. ①不蔓不枝
②青树翠蔓
❖ 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草色入帘青
②色愈恭,礼愈至
官府的文书
使……劳累
.
7

洗❖涤1、可爱者甚蕃
美丽而不端庄
蔓❖延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生枝节
❖4、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应当

. 立,树立
8
❖“之”字有下列用法:A、用作代词,代指人或事或物;
B、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C、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D、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E、 用作动词,译作“到”“往”等。
.
3
基础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与课文理解。 二、课文背诵与默写。 三、文言字词积累。 四、重点句子翻译。
.
4
一、文学常识与课文理解
1、《陋室铭》作者是
(朝代)诗人
(人名),
《爱莲说》作者是
(朝代)哲学家
(人名)
2、两篇短文都采用了
的写法,《陋室铭》借赞美陋
室表达了作者
《爱莲说》
借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
3、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
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
10
判断句
1、以 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借用“者”“也”构成。 陈胜者,阳城人也。 夫战,勇气也。 环滁皆山也。
2、借助于“乃”“是”“为”“则”“为”“悉”“本” 等词构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臣本布衣。
❖ 试着辨析下列句子的“之”字属于哪种用法?
v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v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何陋之有?
v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v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9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
这是简陋的屋子。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的生活态度。
3、《爱莲说》还写到了菊和牡丹,是为了
莲的高
洁。
.
5
二、默写
1、斯是陋室,

2、无丝竹之乱耳,

3、予谓菊,
;莲,

4、《陋室铭》中表现主人居室环境清幽的句子
是: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



5、从生长环境方面描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6
文言词语——其他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 ❖2、斯是陋室 这 ❖3、惟吾德馨 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5、无案牍之劳形
出淤泥而不染:指处于污浊环境,保持纯真。 不蔓不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
14
我易人也易,我比别人不大意, 我难人也难,我比别人不畏难。 六月的中考舞台, 一定有我们精彩的亮相!
.
15
❖ B. ①斯是陋室
②素湍绿潭
.
13
请用你本节课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红色字。
鲜为人知 老当益壮 相得益彰 2、判断下列成语运用是否正确。
A、她虽然在娱乐场工作,但出淤泥而不染,极为自爱。 B、这篇作文,写得简洁流畅,不蔓不枝,中心突出,堪称范 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