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形成
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形成

2.植物分类系统 ⑴分类系统:指按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生活史
和生活习性等,对植物进行分门别类、顺 序排列的方法。 ⑵人为分类系统:指仅就植物形态、习性 或用途上的某些性状进行分类的方法。
可编辑版 3
①按种子是否裸生
裸子植物:(木本称针叶树材,左下:南洋杉)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木本称阔叶树材,右下:柚木)
可编辑版 4
单子叶植物(竹类及棕榈科植物)
大皇爷
粉丹可编竹辑版
沙草
5
②按植物性状
木本植物:
乔木-分枝高,有明显的主干。(左下:柚木) 灌木-分枝低,没有明显主干。(中下:米仔兰) 藤本植物:需攀援它物而生长的植物。(右下:鸡血藤) 草本植物:木质部不发达,短期内死亡的 植物。(沙草)
可编辑版 6
⑶自然分类系统:
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 程度对植物进行归类 与排列的方法。
①裸子植物分类系统: (郑万钧系统) G1苏铁科, G2艮杏科, G3松科, G4杉科, G5柏科, G6南洋杉科, G7罗汉松科,G8三尖杉科,G9红豆杉科。
可编辑版 7
②阔叶树材(双子叶植物)分类系统:
项目 原始特征
图1—2b
可编辑版 15
1.2.2 木材形成
1.2.2.1 形成层原始细胞的分裂
1.纺缍形原始细胞
(1)向内分裂生成:轴向管胞,导管分子,木纤维, 木薄壁细胞,树脂(胶)道分泌细胞,阔叶材管胞。
(2)向外分裂生成:筛胞(针),筛管分子(阔), 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
2.射线原始细胞
射线薄壁细胞,射线管胞(针)。
1.2.1 树木生长
1.顶端分生组织 由许多体积小,直径相等 的多面体薄壁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具有强烈的分生 能力,没有细胞间隙,新陈 代谢旺盛,从而不断增加 细胞数量,增大细胞体积 (见图1—1a )
树木生长的过程

树木生长的过程一、引言树木生长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学的知识。
树木的生长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积累的过程,更是对环境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了解树木生长的过程,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利用木材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树木生长的基本阶段1.胚胎发育阶段:从种子形成到胚芽出土的阶段,此时树木开始初步构建其生命体系。
2.幼苗生长阶段:从胚芽出土到形成较为完整的树冠之前,这个阶段树木主要进行根系和茎干的生长。
3.成熟树木阶段:树木已经形成完整的树冠,进入稳定生长期,主要进行木材的形成和积累。
4.衰老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木逐渐衰老,生理机能衰退,直至死亡。
三、影响树木生长的因素1.气候条件:光照、温度、湿度和降雨等气候因素对树木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2.土壤条件:土壤的酸碱度、养分、水分和通气性等条件对树木的生长也有显著影响。
3.生物因素:病虫害、竞争和共生关系等生物因素也会影响树木的生长。
4.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和行为对树木的生长也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过度砍伐、植树造林和城市化等。
四、树木生长的监测与管理1.监测方法:通过测量树木的直径、高度和生长量等指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可以监测树木的生长情况。
2.管理措施:通过合理施肥、灌溉、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
同时,也需要采取法律和政策手段,防止过度采伐和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五、树木生长的应用价值1.木材生产:树木生长是木材生产的直接来源,通过合理管理和采伐,可以提供人类所需的大量木材资源。
2.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恢复,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生态服务,如碳储存、水源涵养等。
3.景观设计:树木生长在景观设计中也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合理配置和养护,可以美化城市和乡村环境。
4.科学研究和教育:通过研究树木生长的过程,可以为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木材学》课程教学大纲

《木材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木材及木质资源材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蓄积量大,具有可再生、可循环利用、对环境无污染、经济成本低、符合生态环境材料要求等特点,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木材学这门课程,能够了解木材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理解木材学的广义含义——指木质化天然材料及其制品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生产、加工的科学依据;理解木材学的狭义含义——是研究木质原材料的学科,它的范围包括木材结构、性质、缺陷和性能改良理论等。
木材学是探索木材及木质资源材料的本质问题,是学习与掌握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是实现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必备前提。
木材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木材宏微观解剖构造特征和检索表应用基础上,初步掌握木材识别的基本方法以及木材的基本特性;熟练掌握木材的化学、物理和力学性质,掌握科学、合理的利用木材资源的手段与方法;初步掌握木材材料的各种测试方法和相关的国家(国际)标准,为木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及要求本课程重点采用课堂多媒体讲授的教学方法,讲授时间为40学时,包括木材的宏观、微观和超微观构造,木材的各种性质及加工应用机理。
要求学生课前能预习、课后能复习,同时课堂讲授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
在课堂理论讲授的基础上,结合16学时的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掌握木材构造和性能测定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木材的结构特征及识别木材的技能,掌握木材的化学,物理和力学性质和木材的各种性质和加工利用的关系,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明确木材作为可再生资源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巨大功能和作用,深刻领会加大木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力度的重要意义,为学好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木材学(2.4.2)--树木的生长与木材的形成

第二章 树木的生长与木材的形成树木的概念:木本植物的统称,包括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但其间并无严格界线。
而且有些木质藤本年久会变成乔木状,许多木本植物在寒冷或高海拔地带为矮小灌木,而在其它地区可能生长成参天大树(乔木)。
乔木: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
中国特有树种:指仅在中国境内天然分布的树种,但也包括少数以我国境内分布为主,少量分布到国外邻近地区的树种;据统计,中国特有树种的科有5科86属。
其中,据初步统计裸子植物有10科,33属,200余种。
其中特有科是银杏科。
特有属有银杏属、银杉属、金钱松属、水松属、水杉属和白豆杉属等6属;树种有:银杏、银杉、水杉、白豆杉等。
乔木: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
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
灌木: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中国特有树种:指仅在中国境内天然分布的树种,但也包括少数以我国境内分布为主,少量分布到国外邻近地区的树种。
桢楠:我国特有,乃民间所称的金丝楠,是全国各地群众和明、清皇家所喜爱的树种之一。
分布于我国的四川、贵州、湖南和湖北等省,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植物分类:植物分类学家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程度,把植物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是科、属、种三级;植物学家然后把相似的种归纳为一属,再将相似的属归为一科,再合科为目,合目为纲,如此类推组成门、界。
每一种植物都有一个自己的位置,就像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户口一样。
这样就可从系统单位中反映出植物的亲缘关系。
木材名称:俗名或别名为非正式名称,是木材种类的通俗叫法,往往具有地方性,故又称地方名。
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往往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经济价值等给它们取名;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种子植物:具有由胚珠发育形成的种子,以种子繁殖后代的高等植物,根据胚珠是否被心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1.2木材的构造(1.宏观)

思考:
1.心材、边材、早材、晚材这四个概念有何区别?
2.年轮分界线和早晚材过度线有何区别?
材,称为径切板;将板宽面与生长轮之间
的夹角在0°~45°的板材,称为弦切板。
主要宏观特征(心材和边材、
生长轮、早材和晚材、管孔、木射线、 轴向薄壁组织、胞间道及髓斑和色斑)
边材(sapwood)和心材(heartwood)
一些树种树干的外围部位,水分较多, 细胞仍然生活,颜色较浅的木材称为 边材;
新陈代谢旺盛,从而不断增加细胞数量, 增大细胞体积
直径生长(次生长)(secondary
growth):形成层(即侧生分生组织) 细胞向平周方向分裂的结果。 形成层原始细胞向内形成次生木 质部,向外韧皮部,于是树木的直径 不断增大。
(二)树干的构造 (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组成)
1.树皮 指包裹在树木的干、枝、根次生木质部圆柱体外侧的全部 组织。作用:识别原木;造纸;水上救生用具;药材。 2.形成层(cambium)
一些树种的树干中心部位,水分较少, 细胞已死亡,颜色比较深的木材称为 心材。
注: 200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红木国家 标准,规定红木为“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 豆属及铁刀木属树种的心材,其密度、结构和材 色(以在大气中变深的材色进行红木分类)符合 本标准的必备条件的木材。此外,上述5属中标 准未列入的其它树种的心材,其密度、结构和材 色符合标准的也可称为红木。”
幼龄材的纤维(管胞或木纤维)长度均小于相应的成熟 材; 树干的螺旋纹理倾角(针叶树材的管胞倾角)和细胞壁 微纤丝倾角均大于成熟材; 幼龄材干缩系数大,木制品尺寸不稳定,易产生翘曲变 形。 因此幼龄材在一些用途方面要受到限制。
木材的生长与生命周期

木材的采集:通 过砍伐、剥皮、 切割等过程,将 木材从树木上分
离出来
木材的采伐
采伐时间:根据树木的生 长周期和用途确定
采伐方法:选择合适的采 伐工具和方式,以减少对
树木和周围环境的破坏
采伐后的处理:对采伐后 的树木进行适当的处理,
如去皮、切割、干燥等
采伐的影响:采伐对树木、 森林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
有重要影响
木材的经济效益与产业贡献
木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 于建筑、家具、包装等领域
木材的加工和利用可以带动相关产 业链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木材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为当 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木材的环保价值和文化价值也越来 越受到重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资源
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 虫、微生物 等生物来防 治病虫害
化学防治: 使用农药、 杀虫剂等化 学物质来防 治病虫害
物理防治:通 过改善环境条 件、调整种植 方式等物理方 法来防治病虫 害
5
木材的品质与特性
木材的硬度与强度
硬度:木材抵抗外力压入 的能力,与木材的密度、
的生长速度
光照强度对木材质量的影 响:光照强度影响木材的 密度、硬度和颜色等物理
和化学性质
光照强度对木材纹理的影 响:光照强度影响木材的 纹理和颜色,从而影响木
材的美观性和价值
光照强度对木材病虫害的 影响:光照强度影响树木 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从而
影响木材的质量和价值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危 害:影响木 材品质和产 量
环境和生态平衡。
木材的文化传承意义:木材 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和装饰 材料,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 化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传
木材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影响因素:温 度、湿度、风 速、木材种类
等
注意事项:防 止过度干燥导 致木材强度下
降和变色
木材的防腐和防虫
防腐处理:使用化学药剂或物 理方法,防止木材腐烂、霉变 和虫蛀
防腐剂的选择:根据木材的种 类、用途和所处环境选择合适 的防腐剂
防虫处理:使用杀虫剂或生物 防治方法,防止木材被虫蛀
防腐处理的方法:浸泡、涂刷、 喷涂等,根据木材的种类和所 处环境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木材的导热性受多种因素影 响,如树种、密度、湿度等
木材的导热性随温度升高而 增加,随湿度降低而增加
木材的导热性在垂直方向上 大于水平方向,因此在建筑
设计中需要考虑这一点
电导率
木材的电导率与其含 水量有关,含水量越
高,电导率越大
木材的电导率与其树 种有关,不同树种的
电导率不同
木材的电导率还与其 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其他化学成分
半纤维素:木材中的次要成 分,占木材干重的20%30%
纤维素:木材的主要成分, 占木材干重的40%-50%
木质素:木材中的主要成分, 占木材干重的20%-30%
提取物:木材中的次要成分, 包括树脂、挥发油、单宁等
木材的物理性质
4
密度
密度与木材的种类、生长环 境、年龄等因素有关
木材的密度是衡量木材质量 的重要指标之一
电导率越大
木材的电导率与其加 工工艺有关,加工工 艺不同,电导率也不
同
木材的加工利用
5
木材的锯割
锯割工具:锯子、锯床等 锯割方法:横截、纵剖、斜切等 锯割质量:光滑、平整、无裂纹等 锯割注意事项:安全操作、避免浪费等
木材的干燥
目的:减少木 材中的水分, 防止变形和开
木材的形成与生长过程

半纤维素:占木材干重 的25%-35%
木质素:占木材干重的 20%-30%
提取物:占木材干重 的5%-10%,包括树 脂、挥发油、单宁等
矿物质:占木材干重的 1%-2%,包括钙、镁、
钾、钠等元素
种子萌发:种子在适 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
长出幼苗
树干和树枝的形成:树 干和树枝在适宜的环境 条件下生长,逐渐形成
步骤
造纸业对木材的需求量 巨大,对森林资源的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建筑行业:木材广 泛应用于建筑结构、 室内装修、家具制 造等领域
交通运输:木材可 用于制造船舶、车 辆、飞机等交通工 具
体育用品:木材可 用于制造体育器材 ,如棒球棒、网球 拍等
艺术品制作:木材 可用于雕刻、绘画 等艺术创作,如木 雕、木版画等
木材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组成
纤维素是木材的主要成分,决定了木材 的强度和硬度
半纤维素是木材的次要成分,决定了木 材的韧性和弹性
木质素是木材的次要成分,决定了木材 的耐腐蚀性和防水性
木材的化学性质还与木材的种类、生长 环境、年龄等因素有关
木材的强度: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 木材的弹性:包括弹性模量、剪切模量等 木材的硬度:包括硬度、耐磨性等 木材的韧性:包括抗冲击性、抗弯折性等
防火板:使用防火板覆盖 木材表面,提高木材的防
火性能
防火门窗:使用防火门窗, 防止火势蔓延到木材上
再生利用的定义:将废弃 木材进行回收、加工、再
利用的过程
再生利用的好处:减少木 材浪费,保护环境,降低
生产成本
再生利用的方法:热解、 生物降解、化学回收等
再生利用的应用:家具、 建筑、包装等领域
保护措施:合理砍伐、保 护森林、防止病虫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植物分类系统 ⑴分类系统:指按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生活史 和生活习性等,对植物进行分门别类、顺 序排列的方法。 ⑵人为分类系统:指仅就植物形态、习性 或用途上的某些性状进行分类的方法。
3
①按种子是否裸生
裸子植物:(木本称针叶树材,左下:南洋杉)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木本称阔叶树材,右下:柚木)
8
原始特征 原始科属 目科范围
单子叶植物与 双子叶植物比 较 采用地区
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 物原始 长江以北各省区
1.1.2
木材名称
1.木材的科学名称(树木的学名,拉丁名)
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命名并被国际采用的树木名称, 称为树木的学名;由于它是用拉丁文书写,所以又称拉丁名。 由于树木命名是以花、果、叶为基础的,木材为树木的一 部分,所以,木材的学名也就是树木的学名。 树木的学名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属名、种名和命名人姓 名。并规定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图1-8 树木的组成部分
23
1.3.2 树干的组成
树皮:树木的韧皮部,占树干体积的
6~25%。 形成层:位于树皮和木质部之间,具 有分生能力很强的细胞组织。 木质部:即木材,占树干体积的80~
90%;是木材利用最主要部分,也是
木材研究的主要部分。 髓心:位于树干的中心,多数树木的 髓心很小,通常呈圆形,仅有少数树 木的髓心较大(泡桐)。
4.木材的别名:(俗称、别称、土名)
槭木-五角枫 印茄-波罗格 降香黄檀-黄花梨 铁木豆-红檀
12
1.2 树木生长与木材形成
1.2.1 树木生长
1.顶端分生组织 由许多体积小,直径相等 的多面体薄壁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具有强烈的分生 能力,没有细胞间隙,新陈
代谢旺盛,从而不断增加
细胞数量,增大细胞体积 (见图1—1a )
第一章 树木生长与木材形成
本章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讲授树木高生长、 直径生长,木材细胞分裂与木材形成; 树木分类基础知识。难点是理解与认识 树木生长与木材形成的机理。 本章主要内容: 1.1 树木分类与木材名称 1.2 树木生长与木材形成 1.3 树木组成部分
1
1.1 树木分类与木材名称
1.1.1 树木分类
22
1.3 树木的组成
1.3.1 树木的组成部分
树冠:树木的枝叶部分,占树木总 体积的5~25%,为树木有机养分的加 工厂。 树干:地面至树冠第一个大枝条的 主干,为树木主体,是商品材或树木利 用最主要部分,占树木总体积的50~ 90%。
树根:树木地下部分,为树木无机养 分和水分吸收的场所,占树木总体积 的5~20%。 (见 图1—8 树木的组成部分)
图1—2a
图1—2b
15
1.2.2 木材形成
1.2.2.1 形成层原始细胞的分裂
1.纺缍形原始细胞
(1)向内分裂生成:轴向管胞,导管分子,木纤维, 木薄壁细胞,树脂(胶)道分泌细胞,阔叶材管胞。
(2)向外分裂生成:筛胞(针),筛管分子(阔), 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
2.射线原始细胞
射线薄壁细胞,射线管胞(针)。
于树木形成层每年的活 动很有规律,故树木每年 都在增加其直径,也就是 木材的生成过程。
图1-5树木幼茎结构
图1-5树木幼茎结构
20
1.2.3 树皮的生成
1.树皮生成的过程
木质部细胞不断增加与木质 化→树木表皮破裂→木栓形成 层→周皮(木栓层、栓内层) →
树木再增粗→新的周皮(树皮)。
(做成动画示树皮的生成)
24
图1—9 艮杏幼茎横切面
4
单子叶植物(竹类及棕榈科植物)
大皇爷
粉丹竹
沙草
5
②按植物性状
木本植物:
乔木-分枝高,有明显的主干。(左下:柚木) 灌木-分枝低,没有明显主干。(中下:米仔兰) 藤本植物:需攀援它物而生长的植物。(右下:鸡血藤) 草本植物:木质部不发达,短期内死亡的 植物。(沙草)
6
⑶自然分类系统:
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 程度对植物进行归 类与排列的方法。
10
2.木材的标准名称:
通过标准化的形式发布的木材名称。 例如: GB/T16734—1997 《中国主要木材名称》 GB/T18513—2001《中国主要进口木材名 称》 GB/T18107—2000 《红木》
11
3.木材的商用名称:
木材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使用的名称。它可以 指一个属的木材,也可指某类材色或材性相近的 木材。例如: 椎木属(红椎、黄椎、白椎), 黄檀属(香枝木、黑酸枝木、红酸枝木) 紫檀属(紫檀木、花梨木)
1. 树木的分类单位 : 通常分为七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植物界 Plantae 门——种子植物门 Spermatophyta 亚门——被子植物亚门 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s 目——楝目(Ordo Meliales) 科——楝科(Familia Meliaceae) 属——楝属(Genus Melia) 种——苦楝(Species Melia azedarach)
例如:艮杏Ginkgo biloba L.
如果是变种, 在种名后加上变种词(var.)。例如: 擎天树 Parashorea chinensis var. kwangsiensis。
9
树木的学名,有其特定的含义,属名一般是名词, 种名一般为形容词,可以表示树木某部分特征、产 地或人名。例如: 艮杏 Ginkgo biloba 其中Ginkgo意指艮杏的 果实(假种皮)成熟时是金色的;biloba意指艮杏的 叶端是呈二裂状的。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中的 Cunningham为人名(官宁汉),lanceolata意指杉木 的叶子是披针状的。 福建柏 Fokienia hodginsii中的Fokien为地 名(福建省),hodgin为一个男人名字。
①裸子植物分类系统: (郑万钧系统)
G1苏铁科, G2艮杏科, G3松科,
G4杉科, G5柏科, G6南洋杉科,
G7罗汉松科,G8三尖杉科,G9红豆杉科。
7
②阔叶树材(双子叶植物)分类系统:
项 目 恩格勒系统 (1887-1909) 无花被、柔夷花序 木麻黄科、杨柳科、 桦木科、壳斗科 较大;豆目仅豆科 哈钦松糸统 (1926-1934) 花各部离生,螺旋状排列 木兰科、八角科 较小;豆目分为:含羞草科, 苏木科,蝶形花科 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 进化 长江以南各省区
18
引入(蚁蚕孵化→二龄蚕→吐丝结茧1→ 羽化过程)说明木材细胞的形成过程 参考动科院《桑蚕生产与经营》课件: 蚁蚕孵化→二龄蚕→吐丝结茧1→羽化
19
1.2.2.3 树木的直径生长(木材形成)
由树木维管形成层原始 细胞进行平周分裂或垂 周分裂,向内分裂形成木 质部(木材),向外分裂
形成韧皮部(树皮)。由
16
图1—3 形成层原始细胞及其分裂生成的细胞
17
1.2.2.2 木材细胞的生 成过程 形成层原始细胞 (分裂)→幼小木质部 细胞(原生质体活 动)→形体增大(液泡 出现)→细胞定型(原 生质体消耗)→ 次生 壁出现(原生质体消耗) →胞壁加厚(木质素 沉积)→胞壁木质化 →细胞死亡
图1—4 剌槐导管分子发育过程
图1—1a 白皮松苗端
13
图1—1b 苗端分区图解①顶端原始细胞群,② Nhomakorabea央母细胞区,
③侧面分生区, ④肋状分生组织区。
图1—1b苗端分区图解
14
2.高生长
由于树木茎尖和根尖的顶 端分生组织细胞连续分裂, 使树干不断向空中伸展, 使树根不断向土壤深层伸 展。
图1—2a 榧树顶芽纵切面, 图1—2b 油松根尖纵切面。 RC根冠,RI原分生组织,St1 基本分生组织,Co原形成 层,Ep原表皮层。 (做成动画表示生长过程)
图1—6 白皮松树皮横切面
21
2.树皮小于木质部的原因
(1)形成层原始细胞每年分裂成木质 部细胞为韧皮部细胞的6~8倍。 (2)木质部细胞数量没有损耗,而树皮 常因树干直径增粗而发生破裂以至
脱落。
(3)木质部细胞一般木质化,韧皮部细 胞多数不木质化而被压扁或风化脱 落。 (见图1-7形成层原始细胞分裂) 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