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深入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屏障,具有选择透过性。

一些小分子物质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则通常不能直接通过。

同时,一些化学物质如酒精、乙醚等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原本不能通过的物质能够进入细胞。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新鲜鸡血质量分数为 017 mol/L 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 032 mol/L 的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为 032 mol/L 的甘油溶液质量分数为 017 mol/L 的氯化铵溶液质量分数为 017 mol/L 的硝酸钾溶液95%的酒精溶液2、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离心机四、实验步骤1、制备鸡血红细胞悬液取新鲜鸡血,加入适量的质量分数为 017 mol/L 的氯化钠溶液,制成红细胞稀释液。

将稀释液放入离心机中离心,以 1000 转/分钟的速度离心 5 分钟,弃去上清液。

重复上述操作 2 3 次,直至上清液无色透明,获得纯净的红细胞沉淀。

2、观察正常红细胞形态取一滴红细胞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3、处理红细胞分别在不同的载玻片上滴加等量的质量分数为 032 mol/L 的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为 032 mol/L 的甘油溶液、质量分数为 017 mol/L 的氯化铵溶液、质量分数为 017 mol/L 的硝酸钾溶液和 95%的酒精溶液。

然后分别滴加一滴红细胞悬液,盖上盖玻片,轻轻摇匀,放置一段时间。

4、观察处理后的红细胞形态每隔一段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处理后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并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1、质量分数为 017 mol/L 的氯化钠溶液红细胞形态保持正常,呈双凹圆饼状。

2、质量分数为 032 mol/L 的葡萄糖溶液红细胞形态基本保持正常,无明显变化。

细胞渗透实验报告模板(3篇)

细胞渗透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实验报告名称:细胞渗透性实验报告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实验人员: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

2. 探究不同溶质对细胞渗透性的影响。

3. 分析渗透压对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界面,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只允许某些物质自由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进入或离开细胞。

细胞渗透性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溶质对细胞的影响,了解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组:新鲜红细胞、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葡萄糖溶液、尿素溶液、丙酮溶液等。

2. 对照组:生理盐水。

3.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移液枪、滴管、量筒、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实验组溶液:取一定量的不同溶质,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2. 制备红细胞悬液:取新鲜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后,制成红细胞悬液。

3. 实验分组:(1)对照组: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

(2)实验组:在载玻片上滴加不同浓度的溶质溶液,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

4.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1)记录不同溶质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如溶血、皱缩等。

(2)记录不同溶质对红细胞渗透性的影响,如渗透压、细胞膜通透性等。

5.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溶质对细胞渗透性的影响,探讨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实验结果:生理盐水对红细胞形态无影响,红细胞保持正常双凹圆碟形。

2. 实验组实验结果:(1)NaCl溶液:低浓度NaCl溶液对红细胞形态无影响,高浓度NaCl溶液导致红细胞皱缩。

(2)葡萄糖溶液:低浓度葡萄糖溶液对红细胞形态无影响,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导致红细胞皱缩。

(3)尿素溶液:低浓度尿素溶液对红细胞形态无影响,高浓度尿素溶液导致红细胞皱缩。

(4)丙酮溶液:丙酮溶液导致红细胞迅速溶血。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屏障,其通透性对于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加深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的特性。

一些小分子物质如乙醇、甘油等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则难以通过。

此外,一些物质可以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其通透性。

例如,低渗溶液会使细胞吸水膨胀甚至破裂,而高渗溶液则会使细胞失水皱缩。

三、实验材料1、材料:鸡血红细胞2、试剂:017mol/L 氯化钠溶液、085%氯化钠溶液、10%乙醇溶液、30%乙醇溶液、08mol/L 甲醇溶液、08mol/L 丙三醇溶液、台盼蓝染液3、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移液器、试管、吸管等四、实验步骤1、制备鸡血红细胞悬液从新鲜鸡血中加入适量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离心(1000r/min,5min)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等成分。

用 085%氯化钠溶液洗涤红细胞 2-3 次,最后制成红细胞悬液。

2、观察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取一滴红细胞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记录其特征。

3、低渗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5ml 蒸馏水和 017mol/L 氯化钠溶液。

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1ml 红细胞悬液,轻轻摇匀,静置一段时间。

观察并记录红细胞在低渗溶液(蒸馏水)和等渗溶液(017mol/L氯化钠溶液)中的形态变化。

4、醇类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 2ml 10%乙醇溶液、30%乙醇溶液和08mol/L 甲醇溶液。

向每支试管中加入 1ml 红细胞悬液,轻轻摇匀,静置一段时间。

观察并记录红细胞在不同浓度醇类溶液中的形态变化。

5、丙三醇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2ml 08mol/L 丙三醇溶液和 085%氯化钠溶液。

向每支试管中加入 1ml 红细胞悬液,轻轻摇匀,静置一段时间。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篇一: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 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 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2. 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3. 材料:鸡血红细胞【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

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1. 溶血现象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

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

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

2. 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1)被动运输(不耗能)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和协助扩散。

(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主动运输(耗能)需要跨膜载体蛋白的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

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实验报告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实验报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细胞膜则是细胞的外层保护层。

细胞膜的通透性是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胞膜通透性的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

实验一:渗透压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我们首先选取了洋葱鳞片作为实验材料,将洋葱鳞片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并置于含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

观察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洋葱鳞片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明显萎缩,而在低浓度蔗糖溶液中则保持较为正常的形态。

这说明高浓度溶液中的渗透压会导致水分从细胞内部流失,进而影响细胞的形态。

实验二:酒精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酒精溶液滴加到洋葱鳞片上,并观察其对细胞膜的影响。

我们发现,酒精溶液会导致细胞膜破裂,使细胞质溢出,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这表明,酒精能够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三: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我们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将洋葱鳞片放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浴中,观察其变化。

结果显示,高温会导致细胞膜脂质层破裂,细胞内部物质外溢,细胞死亡。

而低温则会使细胞膜脂质层变得过于稠密,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

这说明温度对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都有重要影响。

实验四:酸碱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最后,我们研究了酸碱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将洋葱鳞片置于不同pH值的溶液中,观察其变化。

我们发现,低pH值的酸性溶液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死亡。

而高pH值的碱性溶液则会使细胞膜脂质层变得过于稀薄,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综上所述,细胞膜通透性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关键环节。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观察到渗透压、酒精、温度和酸碱溶液等因素都会对细胞膜通透性产生影响。

进一步研究细胞膜通透性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机制,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线索。

值得注意的是,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不仅仅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细胞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通透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

2. 探究分子量、脂溶性、电解质性质等因素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3. 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血现象,分析细胞膜对不同溶液的通透性差异。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分子量、脂溶性、电解质性质等。

本实验采用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血现象,分析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人或鸡的红细胞- 0.85%NaCl溶液- 0.085%NaCl溶液- 0.8mol/L甲醇溶液- 0.8mol/L丙酮溶液- 6%葡萄糖溶液- 2%TritonX-100溶液- 离心管- 移液器- 离心机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移液器- 离心机- 显微镜四、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溶液:将0.85%NaCl溶液、0.085%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L丙酮溶液、6%葡萄糖溶液、2%TritonX-100溶液分别置于离心管中。

2. 红细胞制备:取一定量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离心去上清液,重复洗涤两次。

3. 实验操作:- 将洗涤后的红细胞加入各离心管中,每管加入红细胞悬液1ml。

- 将各离心管置于37℃水浴中恒温5分钟。

- 将离心管取出,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血现象。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血时间,分析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0.85%NaCl溶液:红细胞未发生溶血,说明细胞膜对0.85%NaCl溶液具有高度通透性。

2. 0.085%NaCl溶液:红细胞发生溶血,溶血时间为5分钟,说明细胞膜对0.085%NaCl溶液的通透性较低。

3. 0.8mol/L甲醇溶液:红细胞发生溶血,溶血时间为10分钟,说明细胞膜对0.8mol/L甲醇溶液的通透性较低。

4. 0.8mol/L丙酮溶液:红细胞发生溶血,溶血时间为15分钟,说明细胞膜对0.8mol/L丙酮溶液的通透性较低。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深入理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重要特性。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屏障,具有选择透过性。

一些物质能够自由通过细胞膜,而另一些物质则受到限制。

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会影响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

通常,小分子物质如酒精、尿素等可以较容易地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如淀粉、蛋白质等则难以通过。

通过观察细胞在不同物质处理下的形态和生理变化,可以推断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情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新鲜的鸡血红细胞各种化学试剂,如乙醇、丙酮、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等2、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移液器载玻片、盖玻片试管、烧杯等四、实验步骤1、制备鸡血红细胞悬液从新鲜鸡血中加入适量抗凝剂,离心分离出血细胞。

用生理盐水洗涤血细胞 2-3 次,最后制成红细胞悬液。

2、分组处理取若干支试管,分别标记为 A、B、C、D 等。

向 A 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B 试管中加入丙酮,C 试管中加入氯化钠溶液,D 试管中加入蔗糖溶液等,各试剂的浓度和体积根据实验设计而定。

3、加入红细胞悬液向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红细胞悬液,轻轻摇匀。

4、观察与记录在不同时间点(如 5 分钟、10 分钟、15 分钟等),用移液器吸取少量各试管中的混合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并记录。

5、结果分析根据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判断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情况。

如红细胞出现溶血现象(细胞膜破裂,内容物释放),则说明相应试剂能够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五、实验结果1、乙醇处理组随着时间的推移,红细胞逐渐发生溶血。

在 5 分钟时,少数红细胞开始变形;10 分钟时,更多红细胞出现溶血迹象;15 分钟时,大部分红细胞已溶血。

2、丙酮处理组与乙醇处理组类似,丙酮也能使红细胞较快地发生溶血,但速度略快于乙醇。

3、氯化钠溶液处理组在实验观察时间内,红细胞形态基本保持正常,未出现明显的溶血现象。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细胞膜通透性实验的方法和原理。

3.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物质的分子量、极性、脂溶性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1. 实验材料:鸡血红细胞、0.85%NaCl溶液、0.085%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L液、6%葡萄糖溶液、2%TritonX-100。

2. 仪器与设备:显微镜、离心机、吸管、量筒、试管、试管架、烧杯、酒精灯、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取鸡血红细胞,加入适量0.85%NaCl溶液,充分混合。

2. 将混合液倒入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

3. 分别向3个试管中加入0.8mol/L甲醇溶液、0.8mol/L液、6%葡萄糖溶液,各加入等量的红细胞。

4. 将3个试管放入37℃水浴中,观察并记录溶血时间。

5. 向溶血后的试管中加入2%TritonX-100,充分混合,观察并记录溶血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甲醇溶液:实验观察到,在加入甲醇溶液后,红细胞迅速溶血,溶血时间约为5分钟。

2. 液:实验观察到,在加入液后,红细胞缓慢溶血,溶血时间约为10分钟。

3. 葡萄糖溶液:实验观察到,在加入葡萄糖溶液后,红细胞不溶血。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甲醇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影响较大,溶血速度快,说明甲醇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可以破坏细胞膜结构,使红细胞迅速溶血。

2. 液对细胞膜通透性影响较小,溶血速度慢,说明液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较弱,可能与其脂溶性较低有关。

3. 葡萄糖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影响较小,红细胞不溶血,说明葡萄糖不易透过细胞膜。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探讨了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实验目的】
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材料与用品】
1. 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
液、6% 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
2. 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3. 材料:鸡血红细胞
【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

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1.溶血现象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略有不溶性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

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

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

2.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
(1)被动运输(不耗能)
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和协助扩散。

(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2)主动运输(耗能)
需要跨膜载体蛋白的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

3. 影响物质穿膜通透性的因素
(1)脂溶性越大的分子越容易穿膜(非极性的物质比极性的物质更容易溶于脂类物质) (2)小分子比大分子更容易穿膜(小的非极性分子,如O 2 、CO 2等)
(3)不带电荷的分子容易穿膜(离子难溶于脂质物质,离子带水膜使体积增大)
(4)亲水性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要依赖于专一性的跨膜蛋白 【实验步骤】 一、大体流程
二、具体操作
1. 取鸡血6ml ,加0.85%NaCl 溶液4ml ,在1000r/min 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 压积量不 少于 0.6mol )
2. 将上述离心后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总体积应不少于1.2ml )
3. 每组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各3ml : (1)0.85%NaCl 溶液 (2)0.085%NaCl 溶液
(3)0.8mol/L (0.3mol/L 等渗)甲醇溶液 (4)0.8mol/L (0.3mol/L 等渗)丙三醇溶液 (5)6%(5%等渗)葡萄糖溶液
取6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
6只试管分别滴加50%红细胞悬液1滴
混匀后,观察并记录溶血时间
在显微镜下观
察细胞形态
配置50%的
鸡血红细胞悬液
(6)2%(1.5%等渗)TritonX-100
4. 向上述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0%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观察时间1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溶液的细胞。

【实验结果与分析】
I.实验结果
图1:0.85% NaCl溶液图2:0.085% NaCl溶液图3:0.8mol/L甲醇溶液
图4:丙三醇溶液(20min)图5:丙三醇溶液(40min)图6:丙三醇溶液(60min)
图7:葡萄糖溶液图8:Triton X-100
II.观察记录表
III.实验分析
1号溶液和鸡血是等渗的,在短时间不发生溶血(时间若过长,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本次实验中控制溶血观察时间在1h;
2号溶液为低渗溶液,发生完全溶血,因此可将 1号、2号溶液作为对照和另四种溶液进行比对;
3号甲醇溶液中的鸡血红细胞溶血速度很快,在几十秒就已完全溶血,因甲醇的脂溶性高、分子量小,进入细胞的速度很快,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求速度快,在完全溶血前做好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4号丙三醇溶液虽然脂溶性较高,但分子量较大,因此进入细胞的速度慢,溶血过程缓
慢,在20min左右发现有溶血的细胞(图4),在40min以后发现有个别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有变化(图5、图6),因丙三醇进入细胞,且其对光的折射率很高,使细胞看上去有缺口;
5号葡萄糖溶液,因其分子量过大,进入细胞的速度很慢,在1小时的观察中,未发生明显溶血现象;
6号溶液中添加了表面活性剂,可以将膜蛋白抽提出来,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快速发生溶血现象,同时由于有大量膜蛋白被抽提,细胞结构遭到破坏,若操作速度过慢容易观察不到细胞;膜蛋白溶于溶液中使得溶液的透明度没有2号溶液的高;
经过本次实验可以看出,由于溶质的脂溶性、分子量等的差异会导致其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从而导致溶血时间上的不同,因此可把发生溶血现象的时间当做一种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

【注意事项】
1、滴加完50%的血细胞悬液后,可用手指轻弹试管,使其混合均匀,防止血细胞沉入底部,但不要用力震荡,以免细胞遭到人为损坏;
2、注意滴加的顺序,因3号溶液再加入血细胞后溶血时间很短,最好在稍后滴加,并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

以免错过溶血的观察;
3、做好小组分工,丙三醇溶液需每隔10min观察一次,最好安排同一人进行计时;
4、记录好各个溶液发生溶血的时间;
5、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若发现细胞移动的较快,可用吸水纸吸走部分溶液再进行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