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通透性实验报告细胞通透性实验报告引言:细胞通透性是指细胞膜对物质的渗透和传递能力。
了解细胞通透性的特点对于研究细胞生物学和药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细胞通透性的变化,探究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渗透。
材料与方法:1. 细胞培养物:选用人类肺癌细胞株A549。
2. 细胞培养基:DME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
3. 荧光染料:荧光素钠。
4. 实验仪器:荧光显微镜,细胞培养箱,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与处理:a. 将A549细胞培养在含有DMEM培养基的细胞培养箱中,维持在37°C、5% CO2的恒温恒湿条件下。
b. 将细胞培养至80%的密度后,用PBS洗涤细胞3次,以去除培养基中的荧光素钠。
c. 添加不同浓度的荧光素钠处理细胞,如0.1μM、1μM、10μM等,培养时间为30分钟。
d. 用PBS洗涤细胞3次,以去除未被细胞内部吸收的荧光素钠。
2. 荧光显微镜观察:a.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荧光素钠的分布情况。
b. 通过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荧光素钠的荧光强度。
结果与讨论: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细胞内荧光素钠的分布情况。
在低浓度的荧光素钠处理下,荧光素钠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荧光强度较低。
而在高浓度的荧光素钠处理下,荧光素钠不仅分布在细胞质中,还进入到细胞核内,荧光强度明显增加。
这表明细胞膜对荧光素钠具有一定的通透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选择性。
低浓度的荧光素钠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但无法进入细胞核,说明细胞膜对荧光素钠的通透性较高,而对细胞核的通透性较低。
而高浓度的荧光素钠则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核,说明细胞膜对荧光素钠的通透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细胞通透性的变化可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有关。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双层组成,其中包含有丰富的脂质和蛋白质。
脂质双层的疏水性使得细胞膜对水溶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则可以通过特定的通道或转运蛋白介导物质的跨膜传递。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深入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以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屏障,具有选择透过性。
一些小分子物质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则通常不能直接通过。
同时,一些化学物质如酒精、乙醚等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原本不能通过的物质能够进入细胞。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新鲜鸡血质量分数为 017 mol/L 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 032 mol/L 的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为 032 mol/L 的甘油溶液质量分数为 017 mol/L 的氯化铵溶液质量分数为 017 mol/L 的硝酸钾溶液95%的酒精溶液2、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离心机四、实验步骤1、制备鸡血红细胞悬液取新鲜鸡血,加入适量的质量分数为 017 mol/L 的氯化钠溶液,制成红细胞稀释液。
将稀释液放入离心机中离心,以 1000 转/分钟的速度离心 5 分钟,弃去上清液。
重复上述操作 2 3 次,直至上清液无色透明,获得纯净的红细胞沉淀。
2、观察正常红细胞形态取一滴红细胞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3、处理红细胞分别在不同的载玻片上滴加等量的质量分数为 032 mol/L 的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为 032 mol/L 的甘油溶液、质量分数为 017 mol/L 的氯化铵溶液、质量分数为 017 mol/L 的硝酸钾溶液和 95%的酒精溶液。
然后分别滴加一滴红细胞悬液,盖上盖玻片,轻轻摇匀,放置一段时间。
4、观察处理后的红细胞形态每隔一段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处理后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并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1、质量分数为 017 mol/L 的氯化钠溶液红细胞形态保持正常,呈双凹圆饼状。
2、质量分数为 032 mol/L 的葡萄糖溶液红细胞形态基本保持正常,无明显变化。
细胞渗透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实验报告名称:细胞渗透性实验报告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实验人员: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
2. 探究不同溶质对细胞渗透性的影响。
3. 分析渗透压对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界面,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只允许某些物质自由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进入或离开细胞。
细胞渗透性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溶质对细胞的影响,了解细胞膜的通透性及其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组:新鲜红细胞、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葡萄糖溶液、尿素溶液、丙酮溶液等。
2. 对照组:生理盐水。
3.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移液枪、滴管、量筒、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实验组溶液:取一定量的不同溶质,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2. 制备红细胞悬液:取新鲜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后,制成红细胞悬液。
3. 实验分组:(1)对照组: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
(2)实验组:在载玻片上滴加不同浓度的溶质溶液,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
4.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1)记录不同溶质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如溶血、皱缩等。
(2)记录不同溶质对红细胞渗透性的影响,如渗透压、细胞膜通透性等。
5.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溶质对细胞渗透性的影响,探讨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实验结果:生理盐水对红细胞形态无影响,红细胞保持正常双凹圆碟形。
2. 实验组实验结果:(1)NaCl溶液:低浓度NaCl溶液对红细胞形态无影响,高浓度NaCl溶液导致红细胞皱缩。
(2)葡萄糖溶液:低浓度葡萄糖溶液对红细胞形态无影响,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导致红细胞皱缩。
(3)尿素溶液:低浓度尿素溶液对红细胞形态无影响,高浓度尿素溶液导致红细胞皱缩。
(4)丙酮溶液:丙酮溶液导致红细胞迅速溶血。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屏障,其通透性对于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加深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的特性。
一些小分子物质如乙醇、甘油等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则难以通过。
此外,一些物质可以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其通透性。
例如,低渗溶液会使细胞吸水膨胀甚至破裂,而高渗溶液则会使细胞失水皱缩。
三、实验材料1、材料:鸡血红细胞2、试剂:017mol/L 氯化钠溶液、085%氯化钠溶液、10%乙醇溶液、30%乙醇溶液、08mol/L 甲醇溶液、08mol/L 丙三醇溶液、台盼蓝染液3、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移液器、试管、吸管等四、实验步骤1、制备鸡血红细胞悬液从新鲜鸡血中加入适量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离心(1000r/min,5min)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等成分。
用 085%氯化钠溶液洗涤红细胞 2-3 次,最后制成红细胞悬液。
2、观察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取一滴红细胞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记录其特征。
3、低渗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5ml 蒸馏水和 017mol/L 氯化钠溶液。
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1ml 红细胞悬液,轻轻摇匀,静置一段时间。
观察并记录红细胞在低渗溶液(蒸馏水)和等渗溶液(017mol/L氯化钠溶液)中的形态变化。
4、醇类物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 2ml 10%乙醇溶液、30%乙醇溶液和08mol/L 甲醇溶液。
向每支试管中加入 1ml 红细胞悬液,轻轻摇匀,静置一段时间。
观察并记录红细胞在不同浓度醇类溶液中的形态变化。
5、丙三醇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2ml 08mol/L 丙三醇溶液和 085%氯化钠溶液。
向每支试管中加入 1ml 红细胞悬液,轻轻摇匀,静置一段时间。
细胞通透性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9年3月14日姓名系年级17级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实验实验题目观察细胞的通透性仪器编号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血现象及细胞通透性的一般规律;2. 观察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对物质的通透具有选择性,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会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发生溶血。
将红细胞放入含有不同溶质的溶液中,由于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则不能,渗入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
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hemolysis )。
随着水分不断进入,红细胞最终破裂并引起溶血。
因而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以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因此,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人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三、实验用品1.实验材料鸡血(事先取好,加入Alsever液,混匀后制悬液,4℃保存);2.实验试剂0.85%的氯化钠溶液(等渗溶液);0.0085%的氯化钠溶液(低渗溶液)0.8mol/L的甲醇、0.8mol/L的丙三醇、6%的葡萄糖溶液、2%的Triton X-100溶液(高渗溶液);3.实验器材试管(此处用的是刻度离心管)六支、离心机、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1.取血吸取预先处理好的鸡血溶液6mL,加入4mL的等渗0.85%的氯化钠溶液,混匀后放入离心机,1200rpm离心5min;姓名系年级17级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实验实验题目观察细胞的通透性仪器编号2.制细胞悬液用滴管吸取上清液,加入与沉淀量相等的等渗NaCl溶液,混匀制成悬液。
(如果沉淀量少于1.2ml,则补充鸡血)3.溶血现象观察在离心管之中分别加入0.85%的氯化钠溶液、0.0085%的氯化钠溶液、0.8mol/L的甲醇、0.8mol/L的丙三醇、6%的葡萄糖溶液、2%的Triton X-100溶液3mL,滴入两滴细胞悬液,立即混匀并计时,溶血现象发生后,记录溶血时间,并制片观察溶血情况:0.0085%的氯化钠溶液、0.8mol/L的甲醇、2%的Triton X-100溶液(高渗溶液)反应非常迅速,因此需立即观察;0.8mol/L的丙三醇、6%的葡萄糖溶液反应程度不剧烈,所以,每间隔10分钟观察记录溶血情况,观察1h。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篇一: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 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 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2. 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3. 材料:鸡血红细胞【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
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1. 溶血现象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
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
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
2. 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1)被动运输(不耗能)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和协助扩散。
(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主动运输(耗能)需要跨膜载体蛋白的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
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实验报告

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实验报告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实验报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细胞膜则是细胞的外层保护层。
细胞膜的通透性是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胞膜通透性的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实验。
实验一:渗透压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我们首先选取了洋葱鳞片作为实验材料,将洋葱鳞片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并置于含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
观察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洋葱鳞片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明显萎缩,而在低浓度蔗糖溶液中则保持较为正常的形态。
这说明高浓度溶液中的渗透压会导致水分从细胞内部流失,进而影响细胞的形态。
实验二:酒精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酒精溶液滴加到洋葱鳞片上,并观察其对细胞膜的影响。
我们发现,酒精溶液会导致细胞膜破裂,使细胞质溢出,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这表明,酒精能够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三: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我们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将洋葱鳞片放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浴中,观察其变化。
结果显示,高温会导致细胞膜脂质层破裂,细胞内部物质外溢,细胞死亡。
而低温则会使细胞膜脂质层变得过于稠密,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
这说明温度对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都有重要影响。
实验四:酸碱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最后,我们研究了酸碱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将洋葱鳞片置于不同pH值的溶液中,观察其变化。
我们发现,低pH值的酸性溶液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死亡。
而高pH值的碱性溶液则会使细胞膜脂质层变得过于稀薄,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综上所述,细胞膜通透性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关键环节。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观察到渗透压、酒精、温度和酸碱溶液等因素都会对细胞膜通透性产生影响。
进一步研究细胞膜通透性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机制,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线索。
值得注意的是,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不仅仅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细胞通透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
2. 探究分子量、脂溶性、电解质性质等因素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3. 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血现象,分析细胞膜对不同溶液的通透性差异。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分子量、脂溶性、电解质性质等。
本实验采用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血现象,分析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人或鸡的红细胞- 0.85%NaCl溶液- 0.085%NaCl溶液- 0.8mol/L甲醇溶液- 0.8mol/L丙酮溶液- 6%葡萄糖溶液- 2%TritonX-100溶液- 离心管- 移液器- 离心机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移液器- 离心机- 显微镜四、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溶液:将0.85%NaCl溶液、0.085%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L丙酮溶液、6%葡萄糖溶液、2%TritonX-100溶液分别置于离心管中。
2. 红细胞制备:取一定量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离心去上清液,重复洗涤两次。
3. 实验操作:- 将洗涤后的红细胞加入各离心管中,每管加入红细胞悬液1ml。
- 将各离心管置于37℃水浴中恒温5分钟。
- 将离心管取出,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血现象。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血时间,分析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0.85%NaCl溶液:红细胞未发生溶血,说明细胞膜对0.85%NaCl溶液具有高度通透性。
2. 0.085%NaCl溶液:红细胞发生溶血,溶血时间为5分钟,说明细胞膜对0.085%NaCl溶液的通透性较低。
3. 0.8mol/L甲醇溶液:红细胞发生溶血,溶血时间为10分钟,说明细胞膜对0.8mol/L甲醇溶液的通透性较低。
4. 0.8mol/L丙酮溶液:红细胞发生溶血,溶血时间为15分钟,说明细胞膜对0.8mol/L丙酮溶液的通透性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9年3月14日姓名系年级17级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实验实验题目观察细胞的通透性仪器编号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血现象及细胞通透性的一般规律;2. 观察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对物质的通透具有选择性,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会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发生溶血。
将红细胞放入含有不同溶质的溶液中,由于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则不能,渗入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
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hemolysis )。
随着水分不断进入,红细胞最终破裂并引起溶血。
因而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以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因此,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人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三、实验用品1.实验材料鸡血(事先取好,加入Alsever液,混匀后制悬液,4℃保存);2.实验试剂0.85%的氯化钠溶液(等渗溶液);0.0085%的氯化钠溶液(低渗溶液)0.8mol/L的甲醇、0.8mol/L的丙三醇、6%的葡萄糖溶液、2%的Triton X-100溶液(高渗溶液);3.实验器材试管(此处用的是刻度离心管)六支、离心机、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1.取血吸取预先处理好的鸡血溶液6mL,加入4mL的等渗0.85%的氯化钠溶液,混匀后放入离心机,1200rpm离心5min;姓名系年级17级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实验实验题目观察细胞的通透性仪器编号2.制细胞悬液用滴管吸取上清液,加入与沉淀量相等的等渗NaCl溶液,混匀制成悬液。
(如果沉淀量少于1.2ml,则补充鸡血)3.溶血现象观察在离心管之中分别加入0.85%的氯化钠溶液、0.0085%的氯化钠溶液、0.8mol/L的甲醇、0.8mol/L的丙三醇、6%的葡萄糖溶液、2%的Triton X-100溶液3mL,滴入两滴细胞悬液,立即混匀并计时,溶血现象发生后,记录溶血时间,并制片观察溶血情况:0.0085%的氯化钠溶液、0.8mol/L的甲醇、2%的Triton X-100溶液(高渗溶液)反应非常迅速,因此需立即观察;0.8mol/L的丙三醇、6%的葡萄糖溶液反应程度不剧烈,所以,每间隔10分钟观察记录溶血情况,观察1h。
注意:6%的葡萄糖溶液有强烈的诱导细胞融合的作用,因此,必须严格混匀之后进行观察。
五、实验结果判断(一)判断指标(1) 不溶血:液体分二层,上层浅黄色透明,下层红色不透明。
镜检红细胞完好。
(2) 不完全溶血:溶液混浊,上层变成红色,镜检有部分红细胞有缺口或破裂。
(3)完全溶血: 液体变红而且透明,镜检发现细胞全部成碎片。
姓名 系年级 17级 学号 同组者 科目 细胞实验 实验题目 观察细胞的通透性 仪器编号六、 实验结果照片1. 0.85% NaCl 溶液(对照组)2. 0.0085% NaCl 溶液图 1 0.85% NaCl 溶液下的细胞形态(放大倍数10 ×40): 细胞轮廓明显清晰,细胞大小正常,细胞质透光正常。
图 3 加0.0085%NaC l 溶液后的细胞形态(10×40):溶血后,细胞破裂,留下一个模糊的血影(较暗视野观察)。
图 2 加入后30s ,细胞悬液出现溶血现象:(右为等渗对照,左为实验组)由深红色溶液变为,透明、颜色较浅的溶液。
姓名 系年级 17级 学号 同组者 科目 细胞实验 实验题目 观察细胞的通透性 仪器编号3. 0.8mol/L 甲醇溶液4. Triton X-100 溶液图 4加入后8s ,细胞悬液发生溶血现象: (右为等渗对照,左为实验组)由深红色溶液变为透明、颜色较浅的溶液。
图 5 加0.8mol/L 甲醇溶液后细胞形态: (10×40):溶血之后,仍是细胞破裂,留下模糊的血影(在较暗视野下观察)。
图 6加入后9s ,细胞悬液发生溶血现象:(右为等渗对照,左为实验组)由深红色溶液变为透明、颜色较浅的溶液。
由于细胞不完全破裂,所以透明度相对较差,细胞液浑浊。
图 7加入Triton X-100后细胞的状态(10×40):溶血后,细胞膜遭到破坏,细胞内容物流出,留下模糊血影(暗视野下观察)。
5.0.8mol/mL的丙三醇溶液宏观变化: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9年3月14日姓名系年级17级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实验实验题目观察细胞的通透性仪器编号镜检观察结果:图8 加入丙三醇溶液0min,细胞悬液未发生太大的颜色变化。
(左为等渗对照,右为实验组)图9 加入丙三醇溶液之后60min,细胞悬液明显变得较为澄清。
(左为等渗对照组,右为实验组)图10 丙三醇加入后0min的显微状态(10×40):视野中细胞全部为完全状态,细胞轮廓清晰,不发生细胞破裂。
溶血率=0% 图11 丙三醇加入后10min时的显微状态(10×40):视野之中,细胞仍然为完全状态,轮廓清晰,不发生溶血。
溶血率=0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9年3月14日姓名系年级17级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实验实验题目观察细胞的通透性仪器编号图12 丙三醇加入后20min后的显微状态(10×40):视野之中,开始出现很多丙三醇油滴,连接在细胞膜表面,开始有少部分细胞发生破裂,形成轮廓模糊的血影。
溶血率=0.5% 图13 丙三醇加入后30min后的显微状态(10×40):视野之中,油滴数目开始减少,细胞边缘开始出现不规则不圆滑的断裂,这标志着丙三醇已经开始进入细胞。
溶血率=1.3%图15丙三醇加入后50min后的显微状态(10×40):视野之中更多的细胞边缘不规则化,细胞破裂的速度明显加快,形成更大数量的血影。
溶血率=10%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2019年3月14日姓名 系年级 17级 学号 同组者 科目 细胞实验 实验题目 观察细胞的通透性 仪器编号6. 6%葡萄糖溶液图 14丙三醇加入后40min 后的显微状态(10×40):视野之中更多的细胞边缘不规则化,丙三醇已经逐步进入细胞。
同时,破裂细胞数量也在增加。
溶血率=3.1%图 16 丙三醇加入之后60min 的显微状态(10×40):视野中,细胞破裂速度更加迅速,出现了大量轮廓模糊的血影,但溶液仍未完全溶血,预计完全溶血时间>1h 。
溶血率=50%图 17 加入葡萄糖溶液0min ,细胞悬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左为等渗对照,右为实验组)图 18 加入葡萄糖溶液60min ,细胞悬液颜色较为澄清。
(左为等渗对照,右为实验组)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2019年3月14日姓名 系年级 17级 学号 同组者 科目 细胞实验 实验题目 观察细胞的通透性 仪器编号镜检结果:图 19 加入葡萄糖溶液后0min 的显微状态(10×40):由于葡萄糖溶液具有降低细胞表面表面张力的作用,因此会诱导细胞融合,所以视野中有细胞融合成团。
溶血率=0%图 20 加入葡萄糖溶液之后10min 的显微状态(10×40):细胞全部轮廓清晰,没有破裂现象,但部分细胞发生融合,因此一定要混合均匀,避免融合现象影响观察。
溶血率=0%图 21加入葡萄糖溶液之后20min 的显微状态(10×40):细胞开始出现破碎,内容物流出的现象,形成部分血影。
溶血率=7.5% 图 22 加入葡萄糖溶液之后30min 的显微状态(10×40):更多的细胞发生破碎,标志大部分细胞的渗透压已经高于环境:溶血率=10.0%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2019年3月14日姓名 系年级 17级 学号 同组者 科目 细胞实验 实验题目 观察细胞的通透性 仪器编号图 23 加入葡萄糖溶液之后40min 的显微状态(10×40):视野中,部分细胞边缘扭曲变形,细胞破裂的速度加快,出现更多的血影。
溶血率=13.3%图 24 加入葡萄糖溶液之后50min 的显微状态(10×40):视野中,细胞溶血现象更加明显,在此段中,速度相对最快。
溶血率=30.0%图 25 加入葡萄糖溶液之后60min 的显微状态(10×40):视野中,细胞悬液同样没有完全溶血,部分细胞仍然状态完整,轮廓清晰,预计完全溶血时间>1h 。
溶血率=40.5%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9年3月14日姓名系年级17级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实验实验题目观察细胞的通透性仪器编号七、实验思考与总结1.实验中有六组实验,其中四组完成速度较快,结果记录较为方便,而剩余两组:丙三醇和葡萄糖溶液的实验之中,实验周期较长且实验记录较多,因此可以进行组内分工,分为两组更加高效的完成实验;2.由于Triton-x试剂和甲醇溶液对于细胞反应的较为迅速,所以,完全溶血状态很难稳定准确的观察到,所以应该在滴加血细胞溶液之前,做好准备计时,加入后迅速混匀观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