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三国演义46-50回阅读指导PPT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0(教师版46—50回)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0(教师版46—50回)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0(教师版
46—50回)
第46回
本回以刘备攻打夏侯惇为主线,展现了刘备的智勇和统帅能力。

同时也揭示了刘备与关羽之间的深厚感情。

通过本回的阅读,学生
可以对刘备的领导才能和人际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47回
本回主要讲述了刘备通过借荆州与刘表结盟,打破敌我之间的
围剿局面。

同时也透露了刘备与刘表的矛盾和不信任。

本回的阅读
可以使学生对刘备的外交手腕和政治智慧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48回
本回以刘备的儿子刘禅被迎立为帝为主题,揭示了刘备一系列
安抚关羽的心机和计谋。

通过本回的阅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刘备
的权谋手段和对待亲人的行为。

第49回
本回主要讲述了曹操之死以及刘备、孙权的追悼活动。

通过本回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曹操的性格和对整个三国局势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看到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合作与纷争。

第50回
本回以诸葛亮舌战群儒为主线,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言辞之间的辩论。

通过本回的阅读,学生可以对诸葛亮的智谋和个人魅力有更全面的了解。

以上是《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0(教师版46—50回)的简要概述。

希望这份讲义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促进对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ppt课件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ppt课件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ppt课件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 英雄豪杰的江湖争霸。
背景介绍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末黄巾起义为起点,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与政治斗 争。
《三国演义》的作者
1 罗贯中
民间小说家,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以其雄浑的文字和生动的描写而闻名。
阅读指导
1 了解历史背景
理解《三国演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
2 分析人物性格
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对故事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要仔细分析。
3 体会主题与意义
深入思考各个主题和意义,领会作者的用意和对人性的思考。
结论和要点
《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作品,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 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刻探讨了权力、勇气和忠诚等主题。
主要人物为忠义之神。
诸葛亮
蜀国丞相,聪明智慧,以智谋 破敌,受到智囊团敬仰。
吕布
曹操麾下武将,勇猛无敌,但 心志不稳定,最终覆亡。
故事情节梗概
争霸开始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刘 备、孙权三方逐渐崛起,争 夺天下。
英雄豪杰
各地英雄豪杰纷纷登场,如 关羽、张飞、赵云等,各显 神通。
三分天下
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 鼎立的局面。
主题与意义
英雄与枭雄 权谋与智慧 忠义与背叛
故事中既有忠诚正直的英雄,也有狡猾阴险 的枭雄,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天下,不惜使用策略与谋 略,展现了智者的智慧和谋士的才华。
描述了忠义之士的英勇与舍生取义,也有背 叛之人的利己主义和欺诈行为。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课件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课件
主要成就
罗贯中的代表作品包括《三国演义》和《隋唐两朝志传》等。他的作品以历史 为背景,融合了民间传说和戏曲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三国 演义》更是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三国演义》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为背景,这一时期发生了 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同时也有许多著名 的历史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等。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针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 战争策略、政治格局等方面提出 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展开小组讨
论。
例如:你认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 人?他在《三国演义》中扮演了
怎样的角色?
通过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文本内容,同时锻炼他们的口
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作品
文学角度
历史角度
欣赏小说的叙事结构、情节安排、人物形 象塑造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文学魅力。
结合历史背景,评价小说对三国时期政治 、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再现和解读。
思想角度
艺术角度
探讨小说所反映的忠诚、勇敢、智慧等思 想价值观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品味小说中的艺术特色,如夸张、对比、讽 刺等手法,以及音乐、戏曲等多元化艺术表 现形式。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三国演义》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可以是对某个人物的喜 爱、对某个情节的感悟等。
例如:在阅读《三国演义》时,我被关羽的忠诚和勇猛所感动,我认为他是真正的 英雄。
通过分享个人心得,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和表达能力。
提出疑问并寻求解答

三国演义46-50回阅读指导PPT

三国演义46-50回阅读指导PPT


亮与瑜各写破操策于手心,皆“火” 字。曹操连连失手,派蔡瑁族弟 蔡和 、 蔡中诈降东吴,周瑜再次将计就计。为 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黄盖夜见周瑜, 愿为诈降之人,决定用 苦肉计 骗过曹营 细作,也去诈降。(周瑜打黄盖——一 个愿打一个愿挨)
【经典情节复述】
• 1、草船借箭
• 答:①周瑜决意杀诸葛亮,委任他十日打 造十万支箭。②诸葛亮领命说只需三日, 并立下军令状。③他算定第三天江上会有 大雾,便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草船,于是夜 趁雾色靠近曹营。④曹军不知虚实,只命 射箭不止。⑤孔明不费一兵一卒借回十万 多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 思考题2:试分析本回书在赤壁之战中的作 用。
• 参考答案:承接前回书中的反间计、苦肉 计及本回中的诈降计、连环计,实际上东 吴多计连环,引曹上钩,而曹操连连中计 ,决定了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吴蜀联军。
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情节梳理填空】
徐庶为报刘备厚恩未揭穿庞统连环计的目的,徐庶 利用庞统的妙计,终于从曹营脱身而去守西凉。曹操以 为胜券在握,于大船之上置酒设乐,大会诸将,面对长 江,横槊赋诗《短歌行 》,刘馥 指出曹操诗中不吉之 处(失败已有先兆),曹操大怒,刺死 刘馥 。操试调 遣,西北风起,大喜, 程昱 提醒曹操防备火攻,操言 隆冬只有西北风不会有东风南风,不以为意。曹操开连 环战船与东吴交战,袁绍的旧将 焦触、 张南 自告奋勇 前去挑战,却被吴将 韩当 、周泰 所杀。周瑜见曹操的 黄旗(三国时的黄旗即为官旗)被风吹倒,旗角于瑜脸 上拂过,想起一事,口吐鲜血昏倒。
• (4)对方周密谋划,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 瑜、黄盖、庞统等人先后设施的反间计、连环 计等。(5)从当时的战略角度考虑,曹操之所 以在赤壁惨败,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及时攻击 屯驻于夏口的刘备残余势力,促成了处于弱势 的孙、刘之间的联盟,并以夏口为据点向曹军 发起反攻。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件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件

人物的身份
பைடு நூலகம்
刘备:刘豫州、益州牧、汉中王、先主、刘先主 关羽:汉寿侯 诸葛亮:军师、武乡侯、武侯、丞相、汉相、汉丞相
人物的美称或蔑称
刘备:刘皇叔、英主 曹操:曹公、老瞒、汉贼、国贼、奸雄 关羽:关公、美髯公 诸葛亮:卧龙
初读体验
读《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 雄首立功”,梳理情节,说说主要内容。
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 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
借助次要人物,烘托人物形象
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 一惊,措手不及……
初读体验
思考:读了第一回,你感受到古典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独 特之处?
半文半白
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 “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玄德出,张飞大怒 曰:“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 若不杀之,难消我气!”
阅读指导课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
志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第一 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 罗贯中。书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 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是 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
章回目录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之极
的地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比得上,近三百年来,向来
称之为“第一才子书”,或“第一奇书”。
——金庸
《三国演义》结构之宏伟与人物活动地域舞台之广 大,世界古典小说均无与伦比。
——(日)吉川英治
阅读计划表
阅读书目 阅读时限 阅读状况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ppt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ppt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
天下? 3、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 4 、被称为卧龙先生的是谁? 5 、被称为奸雄的是谁? 6 、三国歇后语知多少?
曹操
• 曹操(155.2.24-220.1.15),一名 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政治方面, 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 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 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文化 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 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 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 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三国歇后语知多少?
• 诸葛亮借箭—
有借有还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飞)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当堂检测
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பைடு நூலகம்义”的一个故事。
• 答①: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甘、 糜二夫人及关羽迫降于曹操。曹操赞赏关羽为人 和勇武,先后拜其为偏将军和汉寿亭侯,且待之 甚厚,并将赤兔马送与关羽,当关羽得知在袁绍 军中,并不留恋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即刻封金 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张二 人重逢。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评论三国人物时,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请试举《三国演义》中的例子加以评论。

答:曹操是奸雄,既奸诈又狠毒。官渡之战中, 他对前来投奔自己的许攸赤脚相见,并接受许攸 的计策,偷袭袁绍粮仓,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后来又因许攸对自己多次无礼而残忍地将其杀害。 但曹操也有可爱的一面。他为了迎回被自己骂回 娘家的丁夫人,亲自上门,又是笑脸,又是好话, 甚至允许丁夫人改嫁。所以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三国》精读示例 课件(共52张PPT)

《三国》精读示例 课件(共52张PPT)

当夜,行数里,月明中敲开客店门投宿。喂饱了 马,曹操先睡。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 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 后患。”便欲拔剑来杀曹操。正是:设心狠毒非 良士,操卓原来一路人。毕竟曹操性命如何,且 听下文分解。
却说陈宫临欲下手杀曹操,忽转念曰:“我
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而他往。” 插剑上马,不等天明,自投东郡去了。操觉,不 见陈宫,寻思:“此人见我说了这两句,疑我不 仁,弃我而去;吾当急行,不可久留。”遂连夜 到陈留。
依 据
什么对象 怎么刻画 鉴赏评价
方法提示:鉴赏人物形 象必须抓住文中的细节 等描写,不可脱离文本
情节叙述 泛泛而谈。
人物描写
①神态、动作描写(对比): “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 ②语言描写: “……还能哭死董卓否?”
“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 耳。”
“……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 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县令屏退左右,谓操曰:“汝休小觑我。我非俗 吏,奈未遇其主耳。”操曰:“吾祖宗世食汉禄, 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吾屈身事卓者,欲乘 间图之,为国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 县令曰:“孟德此行,将欲何往?”操曰:“吾 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 吾之愿也。”县令闻言,乃亲释其缚,扶之上坐, 再拜曰:“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曹操亦拜, 问县令姓名。县令曰:“吾姓陈,名宫,字公台。 老母妻子,皆在东郡。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 从公而逃。”操甚喜。是夜陈宫收拾盘费,与曹 操更衣易服,各背剑一口,乘马投故乡来。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③侧面烘托:“宫曰……”“陈宫寻思……”
多疑、狡诈、残忍、自私——奸枭的一面
比较异同
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 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 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曰:太祖过伯 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 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 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 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 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遂行。

三国演义分章回读书41-50回 PPT课件

三国演义分章回读书41-50回 PPT课件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 赵云救得阿斗,但被困长坂桥。曹操大军随后追来, 张飞巧设疑兵,叫随从的二十余个骑兵在马尾上拴上 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 轻进。张飞横矛立马桥头,面对桥西的曹军,发出三 声巨雷般的断喝,竟然将曹操的一员大将夏侯杰吓得 肝胆碎裂,坠马而死,一时乱了曹军阵脚。曹操几十 万大军被吓退。事后,曹操率兵追袭刘备败军,路遇 关羽率领的江夏士兵,关羽击退曹军。关公、孔明、 刘琦接应刘备投江夏,荆州军民投降曹操。曹操计点 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水陆并进,沿江 而来。东吴孙权集众谋士商议御操之策,孙权想借曹 刘大战之机,夺取荆州城.因为荆州不仅地势险固, 而且土地富饶,物产丰富。孙权派鲁肃到江夏,借吊 唁刘表为名见到了刘备和孔明,而此时诸葛亮正欲前 去东吴联合孙权抗曹,于是两家共商联合抗曹之事。
• 却说A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 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 名!”B应声曰:“吾乃常山B也!”曹洪回报曹操。A曰 “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B 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B得脱此难;此亦 阿斗之福所致也。这一场杀:B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 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 五十余员。
孔明智激周瑜
• 孔明随鲁肃来见周瑜,周瑜孔明两人 心中早有主意,却故意用言语来刺激 对方。鲁肃大惑不解,夹在两人中间 互相劝说。孔明故意念了曹植的《铜 雀台赋》曲解其中意思,说曹操是为 了二乔而来,激起周瑜大怒,周瑜请 求孔明相助,共破曹操。
思考题:孔明本为联吴抗曹而来,却为何认同周瑜降操,这 是一种怎样的论证方法?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黄盖夜遣参谋阚泽到曹营献降书。二蔡亦使人 密告黄盖受刑之事,曹遂不疑。(经过二)结 果赤壁一战中,黄盖以投降为名率先引火船冲 入曹营,成功展开火烧赤壁之战。(结局)
【阅读研讨探究】
• 思考题1: “草船借箭”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作 者是怎样刻画诸葛亮的?
• 参考答案:
• 因素:知天:三天后必有大雾;知地:回来时顺 风顺水;知人:鲁肃忠厚必能相助,曹操多疑不 敢出兵。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 义46-50回
第46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 【情节梳理填空】
• 诸葛亮在鲁肃前揭穿 周瑜使蒋干中计之事, 使周瑜更加嫉恨,欲害诸葛亮,故意让诸 葛亮在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而孔明以为 只需三日即可。诸葛亮算定三日后有大雾
,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曹操下令
放箭,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
江,横槊赋诗《短歌行》,刘馥 指出曹操诗中不吉之 处(失败已有先兆),曹操大怒,刺死 刘馥。操试调 遣,西北风起,大喜, 程昱提醒曹操防备火攻,操言
隆冬只有西北风不会有东风南风,不以为意。曹操开连
环战船与东吴交战,袁绍的旧将 焦触、张南 自告奋勇 前去挑战,却被吴将韩当 、周泰 所杀。周瑜见曹操的
黄旗(三国时的黄旗即为官旗)被风吹倒,旗角于瑜脸 上拂过,想起一事,口吐鲜血昏倒。
• 刻画方法:多次以鲁肃的“不解其意”、事事被 动的愚钝反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 思考题2:鲁迅认为,《三国演义》表现孔明 的机智太夸张了,“多智而近妖”。你认为 呢?请以“草船借箭”为例分析说明。
• 参考答案: (1)同意。孔明“料定”三日后有大 雾且没有误差,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不符合客观 实际。何况,“对面不相见”的大雾中,孔明的20 条船确实难以接近曹军水寨。再说,长江水流很急 ,曹军船只可以靠岸停泊,孔明的20条船无法在江 流中停泊。可见,太夸张了。(2)不同意。孔明“ 算定”大雾,是有科学根据的。孔明抓住曹操多疑 性格,利用大雾,大胆冒险,完全符合心理情感的 真实。曹军弓弩手“约一万余人”,每人射几十枝 ,就有几十万枝箭;同时,孔明20条船,“各束草 千余个”,每船得箭“约五六千”,并不难。
【阅读探究研讨】
• 思考题1:谁人最先识破庞统的连环计,为何没 有向曹操说破,请简述之。后来又是谁向曹操提 醒,而曹操为何不担心,原因又是什么?
• 参考答案:徐庶。因为曹操杀害了徐庶的母亲, 徐庶也曾发誓终身不再为曹操出谋划策。程昱提 的醒: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曹 操的理由是:现在是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哪 里有东南风呢?我们现在驻扎在西北的江边,而 东军又都在南岸呀。依据曹操的推断,在那个时 节根本就不可能有东南风。

【经典情节复述】
• 1、庞统巧授连环计
• 答:①周瑜密谋使用连环计火攻破曹,可 是没有人去曹营实施计策。②正巧曹操又 派蒋干来探消息,庞统受周瑜之命,将计 就计,随蒋干至曹营。③蒋干向曹操引荐 庞统。④庞统以曹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 战、多生疾病为由,建议船只首尾相连。 ⑤曹操不谙水战,被庞统所骗。连环计为 周瑜火攻成功创造了条件。
• 思考题2:试分析本回书在赤壁之战中的作 用。
• 参考答案:承接前回书中的反间计、苦肉 计及本回中的诈降计、连环计,实际上东 吴多计连环,引曹上钩,而曹操连连中计 ,决定了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吴蜀联军。
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情节梳理填空】
徐庶为报刘备厚恩未揭穿庞统连环计的目的,徐庶 利用庞统的妙计,终于从曹营脱身而去守西凉。曹操以 为胜券在握,于大船之上置酒设乐,大会诸将,面对长
【经典情节复述】
• 1、横槊赋诗
• 答:赤壁之战前曹操夜晚巡视水寨时,命部下 在大船上置酒设乐,与诸将会饮。曹操告诉众 将官自己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的愿望。酒醉 时狂言如得江南即取二乔返中原,把这两个美 人收留在铜雀台上供自己玩乐。并取槊赋诗, 这首诗就是后来的《短歌行》。此时的曹操志 得意满,乐不可极。但是当时刺史刘馥认为此 乃不祥之词,结果被曹操用槊当场刺死。后来 曹操酒醒,深悔不已,遂厚葬刘馥。(奸雄本 色)
第47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情节梳理填空】
东吴参谋 阚泽受黄盖之命前去曹营献诈降 书。二蔡(蔡中、蔡和)使人密告黄盖受刑之 事,操不疑泽,令还东吴。操对甘宁、黄盖之 降持疑, 蒋干 再次自告奋勇前往东吴探听虚 实。周瑜与 庞统 经过密议,又一次将计就计 。周瑜把蒋干安置在西山,蒋干夜访庞统。庞 统受周瑜之命随蒋干见操,献“连环计”,使 得曹操将全部战船钉在一起,为周瑜火攻成功 创造了条件。后回东吴,却为 徐庶 识破。
• 亮与瑜各写破操策于手心,皆“火” 字。曹操连连失手,派蔡瑁族弟蔡和 、
蔡中诈降东吴,周瑜再次将计就计。为
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黄盖夜见周瑜,
愿为诈降之人,决定用 苦肉计骗过曹营
细作,也去诈降。(周瑜打黄盖——一
个愿打一个愿挨)
【经典情节复述】
• 1、草船借箭
• 答:①周瑜决意杀诸葛亮,委任他十日打 造十万支箭。②诸葛亮领命说只需三日, 并立下军令状。③他算定第三天江上会有 大雾,便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草船,于是夜 趁雾色靠近曹营。④曹军不知虚实,只命 射箭不止。⑤孔明不费一兵一卒借回十万 多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 2、黄盖行苦肉计(周瑜打黄盖)
• 赤壁之战前,周瑜苦思破曹之际,适逢曹操派 蔡瑁族弟蔡中、蔡和诈降东吴,周瑜将计就计 。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黄盖夜见 周瑜,愿为诈降之人,献苦肉计。 (起因)第 二天,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黄盖假 装不服从军令,与周瑜顶撞起来,周瑜大怒, 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经过一)
【阅读研讨探究】
• 思考题1:相比于阚泽献书时的谨慎,曹操为 何对庞统的连环计深信不疑?
• 参考答案:阚泽献书时曹操并未轻易相信,而 是再三寻找破绽,如“非公能辩,则盖徒受苦 矣”(黄盖语)。深信庞统,原因有三:一是 蒋干中计引荐;二是庞统名声在外,司马徽老 先生曾扬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 下”,曹操亦想得之以与诸葛亮对抗;三是“ 连环计”表面上似乎真能曹军解决“水军多疾 ”的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