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共20页
全面质量管理3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 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 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 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 程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设计过程
制造过程
辅助过程
第18页/共139页
使用过程
(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
第26页/共139页
(3)组织技术检验,把好工序质 量关。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贯 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不是否 定技术检验的把关作用。必须 根据技术标准的规定,对原材 料、外购件、在制品、产成品 以及工艺过程的质量,进行严 格的质量检验,保证不合格的 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零部 件不转序、不合格的产成品不 出厂。质量检第27验页/共1的39页 目的不仅是 发现问题,还要为改进工序质
第1页/共139页
(2)统计质量检查阶段
二战初期,美国大批生产民用 品的公司转为生产各种军需品。 当时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 由于事先没有办法控制废品的 产生。1941年和1942年,美 国制定了一系列战时质量管理 标准。相对于检验把关的传统 管理来说,统计质量管理是概 念的更新、检查职能的更新, 是质量管理方第2页法/共13上9页 的一次飞跃。 但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侧重于
第4页/共139页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TQM)?
国家标准对质量下的定义为: 质量是产品 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 特性的总和。
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 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 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 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 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 体系。
引言
质量管理的三个历史衍变阶段分别是: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 控制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制度(doc 20页)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制度(doc 20页)质量标准规定一、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词汇(一)为了制订和应用质量标准以及便于国际交流中的相互理解,本国际标准规定了有关质量概念的基本术语,它们适用(二)下列定义中,凡引入字母索引中的术语都用半黑体字印刷,在每个术语的定义中所引用到的其他术语都列出了它们————————1.通用术语(1)——————(2)注: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
(3)注1 许多情况下,程序要形成文件(如质量体系程序)。
注2 已成文的程序,常用“书面程序”或“文件化程序”注3 “书面程序”通常包括:某项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和如何做;要用什么材料、设(4)注1 产品包括服务、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或它们的注 2 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或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或它们的组合。
注3 产品可以是有意生产的[如提供给顾客或无意中形成的( (5)为了满足顾客需要,在供方和顾客接触之间的活动和供方注1 接触时,供方或顾客可以由人员或设备来代注 2 顾客与供方接触时的活动对于服务提供可能很重注 3 有形产品的提供或使用可构成服务提供的组成部注4(6)(7)具备自身职能和独立经营管理的公司、社团、商行、企事业或公共机构,或其一部分,不论是否是股份制,也不论是注:上述定义适用于质量标准,在ISO/IEC指南2中对术(8)某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格局而安排的职责、权限及其(9)注1注2 顾客可以是诸如最终消费者,使用者、受益者或需注3(10)注1注2 “供方”可以是诸如生产厂、销售商、进口商、装注3(11)注:有时将“需方(12)注1注 2 在法文中,有时将“titulaire contrat”称之为“contractant(13)注1注2 在法语中,“分承包方”亦可称为“sous-traitant”或“sous-commmandier 2.(1)反映实体满足规定和潜在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注1 在合同环境或法规环境(如核安全领域)下,“需要”是给定的,而在其他环境中“潜在需要”应予标识和确定。
焊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20页精选文档

焊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编写:尹大帅日期:2019年8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 2 - 第二章应遵循的主要法规和规定............................................- 3 - 第三章职责 ..........................................................................- 5 - 第一条业主职责 ..................................................................- 5 - 第二条承包商(施工单位)职责: ..................................- 6 - 第三条承包商(监理单位)职责 ......................................- 7 - 第四章施工质量管理细则........................................................- 8 - 第一条土建结构施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备基础)、建筑物、构筑物、钢结构、筑炉、衬里等) ..............................- 8 - 第二条地下管网施工 ..........................................................- 8 - 第三条设备器材安装 ..........................................................- 9 - 第四条工艺管道 .............................................................. - 11 - 附件1:钢制阀门检验试验管理规定...................................... - 16 - 附件2:高温阀门堵头管理规定.............................................. - 2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前,大部分国内以焊接生产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中,焊接质量管理还是往往停留在对产品焊接后的质量检验。
全面质量管理(PPT200页)

2024/1/28
29
内部审计流程完善及外部审计对接
2024/1/28
实施审计程序
按照审计计划,执行相应的审计 程序,如检查、观察、询问等。
编制审计报告
将审计结果汇总成审计报告,并 提出改进建议。
30
内部审计流程完善及外部审计对接
选择合适的审计机构
根据企业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具有 专业资质和经验的审计机构。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管 理哲学和方法论。
发展历程
从20世纪50年代的质量检验阶段,到 60年代的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再到80 年代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理 论和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
2024/1/28
4
核心思想与原则
核心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客户为中心,追求零缺陷和持续改进,通过全员参与和团 队合作,实现组织的长远成功。
确定质量方针
明确公司的质量理念、原 则和价值观,为全体员工 提供明确的质量方向。
2024/1/28
设定质量目标
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市 场需求,制定具体、可衡 量的质量目标,如产品合 格率、客户满意度等。
目标分解与落实
将质量目标逐层分解到各 个部门和岗位,确保每个 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质量责 任和任务。
8
原则
包括领导作用、全员参与、以客户为中心、过程方法、系统管理、持续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8项原则。
2024/1/28
5
与传统质量管理区别
关注点不同
参与人员不同
传统质量管理关注产品质量和检验,而全 面质量管理关注整个组织的质量和持续改 进。
第三节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概念

第三节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概念一、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通常认为,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一)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前,产品质量基本上依靠操作者的技艺和经验来保证,可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到了20世纪初,由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容易造成质量标准的不一致和工作效率的低下,因而不能适应生产离得发展。
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罗(F.W.Taylor)提出了在生产中应该将计划于执行、生产与检验分开的主张。
后来,在一些工程中开始设立专职的检验部门,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鉴别合格品或废次品,从而形成所谓“检验员(部门)的质量管理”。
这种人专职制订标准、有人负责实施标准、有人按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的“三权分立”的质量管理是质量检验阶段的开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现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便从此诞生。
(二)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由于“事后把关”的检验不能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对于大批量生产和破坏性检验也难以适用。
于是,促使人们去探寻质量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前苏联等)相继制订并发布了公差标准,以保证批量产品的互换性和质量的一致性。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研究概率和梳理统计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926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室工程师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了“事先控制,预防废品”的质量管理新思路,并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发明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解决了质量检验和破坏检验在事后把关的不足。
后来,美国人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Romig)又提出了抽样检验法,并设计了可实际使用的“抽样检验表”,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在应用中的困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提高军品质量和可靠性,美国先后制定了三个战时质量控制标准,即AWSZ1.1-1941《质量管理指南》、A WSZ1.2-1941《数据分析用控制图表》、AWSZ1.3-1942《工序控制图法》,并要求军工产品承制厂商普遍实行这些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2022年《质量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2022年7月份编制的《质量知识竞赛题库》(内含答案 )一、质量管理基础(一)单选题1、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过程的质量,决定其合格与否的都是()。
5 分A、材料的因素B、机器的因素C、环境的因素D、人的行为因素答案:D2、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缩写为()。
5 分A 、CECCB 、IECC 、CMCD 、IS0答案:D3、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以( )为中心。
5 分A、产量B、利润C、质量D、效益答案:C4、在某公司的质量例会上,听完质量经理汇报后,就质量应该涉及的领域发生了争论,你认为哪个是不正确的()5 分A、所有的有形产品或服务B、质量就是质量部的事C、是各部门和全体人员的共同责任D、新员工也要有质量意识答案:B5、七项质量管理原则不包括()。
5 分A、全员参与B、领导作用C、质量改进D、过程方法答案:C6、我国于1978年从()引进全面质量管理。
5 分A、美国B、日本C、德国D、法国答案:A7、当代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是()。
5 分A、全面质量管理B、朱兰博士的质量理论C、七项质量管理原则D、预防为主答案:C8、理解质量的定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分A、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B、特性是针对产品而言的C、某产品的赋予特性不可能是另外产品的固有特性D、对特性的要求均应来自于顾客答案:A9、我国标准可划分为国家标准、()。
5 分A、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B、专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C、部门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D、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答案:A10、()对产品质量特性无直接影响。
5 分A、产品开发人员B、产品制造人员C、产品检验人员D、工艺设计人员答案:C11、第三方认证中的第三方是指()。
5 分A、顾客B、公司内审员C、供应商D、认证机构答案:D12、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单位是()。
5 分A、生产单位B、监督单位C、公司领导D、上级主管部门答案:A13、质量是客体一组()满足()的程度。
二、现代的控制方法 _管理学基础_[共6页]
![二、现代的控制方法 _管理学基础_[共6页]](https://img.taocdn.com/s3/m/cb2b8ab40b1c59eef8c7b4db.png)
好坏,而且对组织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影响。
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过越好,存货周转率较高,表明组织变现的速度越快,周转额越大,资金占用水平越低。
4.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一种用各种图表或表格的形式表示组织实际情况的控制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得益于对原始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处理,如果掌握了能够连续反映组织运营情况的原始记录,就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现代的控制方法(一)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T)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
它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产品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设计质量、维持质量、提高质量等活动构成一体,形成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1)始终关注顾客。
对于组织而言,顾客已成为组织的衣食父母,“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正逐渐被世人所接受并推崇。
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价值,其主导思想就是“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
为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组织的业务流程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要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最终让顾客放心满意。
(2)不断进行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组织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确保组织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全面质量管理PPT

第二十二页,共90页。
顾客眼中的价值
顾客从产品或劳务中得到的收益减去商业本钱所得的利益。
收益:所获效用;实用性:购物享受……
本钱:金钱支出;为获得满足所花时间、精力、获取信息和实物
时所经历的种种不便。
产品功能——效用。
更多功能
利益——隐含的个性化需求
更长寿命
更易操作
• 一线员工可以通过瞬间感受建立或破 坏企业的质量形象
• 管理者支持并帮助一线人员完成高质 量的业务流程
第二十六页,共90页。
TQM的内涵 -2
顾客完全满意要点: 1. 从顾客角度而言,经营企业的唯一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要并使
顾客完全满意。 2. 企业销售的不是产品、效劳,而是效用与价值。
3. 顾客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事物的价值的,要想令顾客满意,就必须 以顾客的目光来对待企业。
10. 为不满意的顾客提供一个下次再来的理由。 11. 给顾客以意外的惊喜。要想留住一位不满的顾客,必须投
入额外的价值去弥补最初许诺却未能兑现的价值。
12. 将每一位顾客都视作长久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暂时的顾客 来对待。
13.制造、销售产品和提供效劳的全过程,必须遵循进步顾客满意 度与忠诚度的原那么。
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还与组织 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应顾客的投诉、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效 劳等都有关系。
第三十页,共90页。
TQM的内涵 -6
〔4〕准确地度量。
TQM采用统计度量组织作业中人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展比较以发现 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从而到达消除问题、进步品质的目的。
7. 假设决心致力于成功处理与不满的顾客间的关系,工作重心应 在顾客身上,而不是销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