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内容分析法
第五章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一般分析方法

2024/8/3
30
综合评分法
• 综合评分法的定义 • 综合评分法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 综合评分法的特点
2024/8/3
31
综合评分法的定义
综合评分法是将各项指标的优劣,统 一实行数量化,再集中用一个数量综合 起来,求得总体得分的高低,用以表示 项目或方案的好坏
2024/8/3
32
综合评分法的定义
• 其次,一般分析具有对数学只是需求不多, 数据容易收集,用常规计算工具计算的特点。 因此,容易掌握、便于推广、花费不大,省 人力、省费用、省时间,这符合我国经济管 理水平的现状。
2024/8/3
4
比较分析法
• 比较分析法的定义 • 比较分析法的原则与条件 • 比较分析法的应用对象与评价内容 • 比较分析法的分类
中郊区 404.25 101.43 23.62 126.23 149.85 165.87 292.07 126.20
远郊区 239.33 84.83 38.93 121.14
160.07
220.07 265.87 45.74
12
比较分析法的分类-分组比较法
• 分组比较法:将评价对象的各种技术经 济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志分组,然后, 再按组反别统计计算出有关技术经济指 标值进行评比
化肥单价(元) 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元)
计划数
3 390 0.36 46.8
实际数
3.75 412.5
0.4 44.0
比较
+0.75 +22.5 +0.04 -2.8
2024/8/3
27
某单位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影响因素分析表
指标
计划数 第一次代替 第二次代替 实际数
企业战略管理 第五章 投资组合分析技术

应用
产品D:正处于扩张期,同时其市场占有 率和竞争地位都很佳。 产品E和F:是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因发 展已达饱和或接近衰退,所以不宜过分 扩大投资规模,而应采取维持战略。 产品G:犹如波士顿矩阵中的“瘦狗类产 品”。
28
五、三种矩阵的选择
1.企业如果考虑测定其总体投资组合,应 该首先选择波士顿矩阵。这个矩阵简单, 所需要的数据也最少。 2.企业如果需要着重分析某项或某些经 营业务,则应该根据企业的类型和经营 业务的集中程度来决定是选择GE矩阵, 还是选择产品/市场演变矩阵。
32
克服劣势 转变或压缩 分离 清理 Ⅱ 创新 集中 市场开发 产品开发 Ⅲ 纵向整合 联合性多种经营 Ⅰ Ⅳ 合营 横向整合 同心圆式多种经营
企业内部调 整资源配置
通过收购或 合并从外部 增强资源
增强优势
战略选择矩阵
33
影响战略选择的行为因素
1、过去战略的影响 2、企业对外界的依赖程度 3、对待风险的态度 4、企业内部的人事和权利因素 5、竞争对手的反应
21
行业吸引力评价步骤
Step 1: 选择一组指标用以比较各行业的吸引力 Step 2:给出每个因素的权重 Step 3: 给出每个因素的量度(模量),最好是 从 1到 10变化。 Step 4: 根据每个领域的具体情况,计算出吸引 力的加权平均值。
22
相对竞争地位评价步骤
Step 1: 选择一组指标用以比较个经营单位的竞 争地位 Step 2:给出每个指标的权重 Step 3: 给出每个因素的量度(模量),最好是 从 1到 10变化。 Step 4: 根据每个经营单位的具体情况,计算出 竞争地位的加权平均值。
(二)动态分析法
净现值法 内部收益率法
第五章句法分析.

句法成分分析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限性呢? 原因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分析的过程中不大关 注语法结构的层次性。 从表面看,一个句子或者句法结构是词的线性 序列,其实句子或句法结构里词与词之间结合的松 紧程度是不一样的,词和词的组合有着层次的透景。 一个句子或者句法结构的词和词,总是按一定的句 法规则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的。如:他刚来。 句子或句法结构所具有的这种构造特征,一般 称之为“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分析的过程是: (1)先看清全句的主要成分,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 语; (2)再看充当谓语的动词是不是及物动词,以决定后 面是否有连带成分宾语; (3)最后指出附加在主语、宾语、谓语前后的所有附 加成分。
二、句子成分分析法表示方法:
1.加线法 比较通用的符号是: 主语= 谓语 —宾语 ~~~ 补语 < >
•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 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 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 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法就是“层次分 析法”。 • 如:他弟弟喜欢外国小说 • 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
分析过程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切分,第 二步是定性。如: 他 去年 去 了 一趟 美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谓关系 |___| |______________| 状中关系 |________| |__| 述宾关系 | _| |__ _| 述补关系 切分过程中应注意: ①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当,后面便容易全都切 错 ②必须逐层切分,直至分析出每个实词 ③为避免切分过程中的遗漏,一般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逐块切分的分析步骤。
• 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成 分的显性语法关系(亦称语法结构关系), 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隐性的语法关系 (亦称语义结构关系)。
第五章 作业分析

第五章 作业分析5.1 作业分析概述 5.1.1作业分析的基本概念作业分析是研究如何使工人的操作以及工人和机器的配合达到最经济和最有效的程度。
这种分析是研究一道工序、一个工作地的工人(一人或多人)使用机器或不使用机器的各个操作活动。
它与程序分析的区别是:程序分析是研究整个制造的运动过程,分析到工序为止;作业分析是研究一道工序的运动过程,分析到操作为止。
1.操作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 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独立完整的劳动活动,是加工工序或作业的再分解,同时操作也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若干个动作。
2)分类 基本操作、辅助操作 2.作业分析的含义及目的 1)含义作业分析是指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三者科学地组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工时消耗、缩短整个作业的时间,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
2)目的作业分析的总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操作疲劳,使操作者能高效、舒适的工作。
具体有以下几点:(1)使作业内结构合理,删除多余无效的操作,使操作最有效,总数最少; (2)使人和机器能很好的协调配合工作,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能; (3)改进操作方法和工作地布置,减轻操作者的疲劳。
3.作业分析的方法作业分析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作业分析可分为人机作业分析、联合作业分析和双手作业分析三种。
(1)在使用机器的作业中用人机作业分析,研究人和机器在作业过程时间上的协调配合关系,尽量减少人和机器的空闲时间,使人和机器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2)在有多个操作者共同完成的作业中用联合作业分析,目的是为了发现空闲与等待的作业时间,使共同工作中的每一个作业人员的工作负荷趋于平衡,以获得更好的较低的人工成本。
减少周期(程)时间。
(3)在以手工作业为主的作业中用双手作业分析,研究双手的动作及其平衡,左、右手5.1作业分析概述 5.2人机作业分析 5.3联合作业分析 5.4双手作业分析本章学习要点 理解人机作业分析、双手作业分析、联合作业分析的定义及主要用途;掌握人机作业分析图、双手操作分析图、联合作业分析图的基本结构及分析改进重点。
药物分析第05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医学ppt
13
2. 化学性质 (1) 弱酸性
巴比妥类药物分子结构中都有1,3-二酰亚 胺基团,能发生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异构,在水 溶液中可以发生二级电离。因此,本类药物的水
溶液显弱酸性(pKa为7.3-8.4),可与强碱形成
水溶性的盐类。
医学ppt
14
O H
R1 C N
C
CO
R2
CN H
O
O
R1 C N
医学ppt
41
2. 芳环取代基的反应
(1) 硝化反应
含有芳香取代基的巴比妥类药物,与硝酸 钾及硫酸共热,可发生硝化反应,生成黄色 硝基化合物。
苯巴 K 比 N 3H 妥 O 2S4 O 黄色
医学ppt
42
2. 芳环取代基的反应
(2) 与硫酸-亚硝酸钠的反应
苯巴比妥与NaNO2—H2SO4反应生成橙 黄色→橙红色
医学ppt
36
2. 与铜盐的反应
取 供 试 品 约 50mg , 加 吡 啶 溶 液 ( 1→10 ) 5m1,溶解后,加铜吡啶试液(硫酸铜4g,水 90ml溶解后,加吡啶30m1,即得)1m1,即显 紫色或生成紫色沉淀。
医学ppt
37
(二)熔点测定
巴比妥类的钠盐+酸 → 游离巴比 妥类药物↓ → 过滤 → 洗涤 → 干燥 → 测熔点
C
CO
CN
H O
苯巴比妥
Phenylb医学aprpt bital
8
O
H
CH2 CH CH2 C N
C
C ONa
C3H7 CH C N
CH3 O
司可巴比妥钠
Secobarbital
医学ppt
第五章 内容分析法

本),把样本转化成分析类目的数据形式,最后对数据进
问题。
2、结构化研究
内容分析法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的
参与者按照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
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便于用计算机模拟与处
理相关数据,因此,内容分析的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
结构化:指的是研究过程遵循一定的标准化程
序,抽样方案和测量工具中途不可更换。 问卷调查和实验法都是高度结构化的定量方法。 内容分析是高度非结构化的定量方法,研究者在研 究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作相应修整。
深刻、更精确、更全面的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
实的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的联系和规律。
5、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 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
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
述学术发展的历程;依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其 次,揭示宣传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的可读性, 发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的文献体裁类型特 征,反映个人与团体的态度、兴趣,获取政治、军事和
在最近几十年中,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内容分析软件的开 发,内容分析法的应用领域从传播学逐步扩展到图书馆学\ 情报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二、内容分析法的概念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 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 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内容分析法是媒介以及传播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五、 “文献分析”与“内容分析”的比较:
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
频、视频等记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但是
第五章自上而下语法分析

第五章⾃上⽽下语法分析第五章⾃上⽽下语法分析1、教学⽬的及要求:本章介绍编译程序的第⼆个阶段语法分析的设计⽅法和实现原理,包括⾃上⽽下分析的⽆回朔的递归下降分析、 LL(1)分析法。
要求理解递归下降分析、LL(1)⽂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回朔的递归下降分析的设计和实现、LL(1)分析表的构造与分析⽅法。
◇能够对⼀个给定的⽂法判断是否是LL(1)⽂法;◇能构造预测分析表;◇能⽤预测分析⽅法判断给定的输⼊符号串是否是该⽂法的句⼦;◇能对某些⾮LL(1)⽂法做等价变换:①消除左递归②提取左公共因⼦可能会变成LL(1)⽂法。
这样可扩⼤⾃顶向下分析⽅法的应⽤。
2、教学内容:语法分析器的功能,⾃上⽽下语法分析(递归下降分析法,预测分析程序),LL(1)分析法,递归下降分析程序构造,预测分析程序。
3、教学重点:递归下降⼦程序,预测分析表构造,LL(1)⽂法。
4、教学难点:对⼀个⽂法如何判断是否是LL(1)⽂法,由于在判断 LL(1)⽂法时⽤到⽂法符号串的开始符号集合(FIRST集)和⾮终结符后跟符号集合(FOLLOW集)的计算,⽽⼀般学⽣往往因概念不清或不够细⼼对这两个集合的计算常常出错,导致判断和分析结果的错误。
5、课前思考为了了解⾃顶向下(⾃上⽽下)分析的⼀般过程和问题,请学⽣⾸先回顾本章之前介绍的有关基本概念:◇句⼦、句型和语⾔的定义是什么?◇什么叫最左推导?◇什么叫最右推导和规范推导?◇什么叫确定的⾃顶向下语法分析?◇⾃顶向下语法分析是从⽂法的开始符号出发,反复使⽤各种产⽣式,寻找与输⼊符号匹配的推导。
◇确定的⾃顶向下语法分析中⽤的是哪种推导?◇在确定的⾃顶向下语法分析过程中,当以同⼀个⾮终结符为左部的产⽣式有多个不同右部时,如何选择⽤哪个产⽣式的右部替换当前的⾮终结符?◇确定的⾃顶向下语法分析对⽂法有何限制?6、章节内容第⼀节概述第⼆节 LL(1)分析⽅法第三节递归下降分析法5.1 概述LL分析法确定的⾃上⽽下分析⾃上⽽下分析递归下降分析法语法分析不确定的⾃上⽽下分析——即带回溯的分析⽅法算符优先分析⾃下⽽上分析LR分析⼀、带回溯的⾃顶向下分析⽅法是⾃顶向下分析的⼀般⽅法,即对任⼀输⼊符号串,试图⽤⼀切可能的办法,从树根结点(识别符号)出发,根据⽂法⾃上⽽下地为输⼊串建⽴⼀棵语法树,或者说,从识别符号开始,根据⽂法为输⼊串建⽴⼀个推导序列,这种分析过程本质上是⼀种试探过程,是反复使⽤不同规则谋求匹配输⼊串的过程。
第五章 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法主要包含电化学分析法、光 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 (1)电化学分析法:以被测物质的电 化学性质而进行分析的方法。按电化 学原理可分为电势分析法、电解分析 法、电导分析法和伏安分析法等。
(2)光学分析法:根据被测物质的光学性质 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吸收光 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 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核磁共 振波谱法等)、发射光谱分析法(荧光分 光光度法)、折光分析法、旋光分析法等。 (3)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利用被测样 品中各组分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测定的分 离分析方法。主要包含经典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4) 干扰杂质的排除:在分析过程中,若试样 组分较简单且彼此互不干扰,则经分解制 成溶液后便可直接测定。复杂试样中含有 多种组分,在测定某一组分,共存的其它 组分有干扰时,应当消除干扰。消除干扰 的方法主要有掩蔽和分离。
(5) 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的评价: 分析过程中将得到相关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 据的处理,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同时 也要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评价。
(三)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
根据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化 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 1. 化学分析法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 为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历史悠久, 又称为经典分析法,主要包括重量分析 法和滴定分析法。
(1) 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是根据被测物质 在化学反应前后的重量差来测定组分含量 的方法。 (2) 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是根据一种已知 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液)与 被测物质完全反应时所消耗的体积及其浓 度来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方法。依据反应 类型不同,滴定分析法又可分为酸碱滴定 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 滴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巢湖学院
教育系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1.3内容分析法的特征和优缺点
2. 内容分析法的优点
第一,内容分析按统一、固定的分析维度进行, 分析材料取样科学性强,评判记录结果有信度 检验,从而保证了结果的客观、可靠性,能较 好地消除主观印象和偏见。 第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重,结果可以量化, 易于进行统计分析和运用计算机处理。 第三,适用于难以采用其它方法的情景。 第四,相对而言,采用内容分析法时,研究者 对分析材料影响较小。 第五,比较节省经费。
2. 查找3篇使用内容分析的学术论文,比较它们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数据 的方法。
3. 查找有关内容分析法的10篇文章,并对其进行分类,指出每一篇文 章属于内容分析法的哪一种应用模式。
4. 搜集一个关于教育技术学国际会议的信息,对会议议题进行类目表 格设计。
参考信息如下:你可以从网上搜集关于历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 (International Foru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简称: ETIF) 国际会议的信息。
核心概念
比较分析,它是通过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资 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来自不同对象的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对比, 从而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2.3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的基本模式
A、B代表不同对象的资料来源,它 们的样本用XA和XB表示;Y则代表 类目项,即测量变量。在比较分析中 ,尽管分析对象不同,但分析类目 Y只有一个,即在共同的测量标准 下才能作出有效的比较。
5.1.3
5.1.4
内容分析法的步骤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1内容分析法的概述
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 有哪些特征和优缺点呢?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什 么?我们如何在研究中该如何使用内容分析法?
巢湖学院
教育系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1.3内容分析法的特征和优缺点
1. 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客观化 系统化
数量化
明显化
在内容分析 的过程中, 分析的结果 是客观的。
内容的判断、 记录、分析 过程是以特 定的表格形 式、按一定 的程序进行 的。
内容分析的 结果可以用 数字表达, 并能用某种 数学关系来 表示 。
4 发展完善期:
80年代以来,内 容分析方法不断吸 收当代科学发展的 养料而得到完善发 展。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1.2内容分析法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1. 内容分析法的概念
核心概念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研究内容作客观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 一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伯纳德〃贝雷尔森 (Bernard Berelson)定义 霍尔斯蒂(Holsti)定义 克里本道夫(Krippendorf) 定义 华里泽和韦尼(Wallger and Wienir) 定义 柯林杰(Kerliger) 定义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3.2典型个案分析
根据“我国教育技术期刊主要栏目的内容分析”(陶芳、张屹、 刘梅,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第11期)的论文内容,对内容 分析法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详细分析。
巢湖学院
教育系 课后练习——
课后实践
1. 查阅资料,了解内容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的区别。 Nhomakorabea4.
5. 根据研究的主题合理的制定类目表格,并能准确地用统计方 法分析问题并对研究课题做出结论。
巢湖学院
教育系 内容结构
巢湖学院
教育系 章节学习
内容分析法的渊源
5.1.1 5.1 内容分析 法的概述 5.1.2
内容分析法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内容分析法的特征和优缺点
巢湖学院
教育系
内容分析法是对各种材料、记录的内容、形式、 心理含义及其重要性进行客观、系统和数量化 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通常是先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然后将 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的分析单元,并按预先 制定好的分析类别与维度系统地、严格地进行 评判记录,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董 奇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 内容分析法
巢湖学院
教育系 内容大纲
1 2 3 4
学习目标 内容结构 章节学习
课后练习
知识拓展
5
巢湖学院
教育系 学习目标
1.
2. 3.
解释什么是内容分析法,说出内容分析法的特征和优缺点。
能用实例解释和分析内容分析法的应用模式。 描述内容分析法的步骤,并能准确地计算内容分析的信度 系数。 能够熟练地应用内容分析法来开展教育技术研究,能从研 究内容中分析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2.1特征分析
核心概念
特征分析也称为意向分析。它是通过某一对象,在不同问题或不 同场合上所显示出的内容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 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稳定的、突出的因素,从而可以判定这一 对象的特征。
巢湖学院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1.3内容分析法的特征和优缺点
3. 内容分析法的缺点
①内容分析受材料的限制较大,已有材料的真实性、 倾向性和是否易于收集到等都影响着研究结果, ②内容分析的结果以描述为主,它能揭示材料的内 容与结构,并由此了解有关被试的心理特征,但却 难以说明为什么,解释能力较差, ③内容分析工作比较费时费力、枯燥乏味,要求研 究者特别耐心、仔细,并进行长时间的阅读,评判、 记录与计算; ④对评判者的素质有较高要求, ⑤由于分析维度固定,对许多新事物,新情况、突 发事件等难以灵活处理。
内容分析就 是通过对直 接显示的内 容的量化处 理来判别其 间接的、潜 在的动机和 效果。
巢湖学院
教育系
有人曾对苏联敦育学家凯洛夫的《教育学》 进 行 研 究 。 发 现 凯 洛 夫 在 该 书 中 l00 多 处 讲 “传授知识”,仅有10多处谈“发展智力”。 因此,他得出了:凯洛夫的教育学,是一部传 授知识的教育学的判断。这样研究方法就是运 用了内容分析法。
教育系
5.2.1特征分析
特征分析的基本模式
A代表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资料来 源,X代表对象在不同情境、不同 场合时所显示的资料内容,Ax1、 Ax2则分别代表在场合X1和场合X2 时的资料样本。Y则表示类目项, 即为测量变量。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2.2发展分析
核心概念
发展分析也称之为趋势分析。它通过某一对象,在同一类问题上, 在不同时期内所显示的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结 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发生变化的因素,从而可以判断这一对象在某 一类问题上的发展倾向。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3.1类目设计的案例
类目设计的注意事项
1
类目必须在 进行内容分 析判断之前 预先制定, 不能一边分 析,一边修 改与补充。
2
类目应当互 相排斥而且 彼此不能重 叠。
3
内容分析的 分类还必须 包容无遗。
1
类目系统应 该是确实可 信的。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1.2内容分析法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
在教育研究中,作为内容分析的资料来源常有如下几种: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各种教育期刊、报纸、论文、研究报告 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学位论文 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其他CD-ROM电子出版物 教学电影或电视录像节目(电视教材) 教师课堂教学的实况录像资料 各类学术、专题报告的录音、录像资料 各类教育法令、会议文献资料 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 学生的练习、考试卷及其他有关学生响应反馈的信息资料
巢湖学院
教育系
文献分析与内容分析的区别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1.4内容分析法的步骤
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确定研究课题、限定总体和选择样本、 选择分析单元、设计类目表格、评判记录、信度分析、分析数据、得 出结论这八部分。
巢湖学院
教育系 章节学习
特征分析
5.2.1
5.2 内容分析 法的应用模式 5.2.2
发展分析
比较分析
5.2.3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2内容分析法的应用模式
问题的提出
上节内容我们学习了内容分析法的渊源、概念、特征和优缺点 以及它的步骤。那么内容分析又有哪些模式呢?在研究中如何使用 呢?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2.4 内容分析的评价
巢湖学院
教育系 章节学习
5.3.1
类目设计的案例
5.3 案例分析
典型个案分析
5.3.2
巢湖学院
教育系 5.3案例分析
问题的提出
在应用内容分析法时如何设计类目?设计类目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呢?内容分析法在具研究过程中的步骤是什么呢?
巢湖学院
教育系 知识拓展
1. 2.
3. 4. 5. 6.
李克东.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邱均平,绉菲. 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 (2):17. 吴世忠. 内容分析方法论纲.情报资料工作,1991(2):37-39,47. 卜卫.试论内容分析方法. 国际新闻界,1997(4): 55-59,68. 李本乾.描述传播内容特征检验传播研究假设:内容分析法简介 (下). 当代传播,2000(1): 47-49,51. Weare Christopher,Lin Wan-Ying.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World Wide Web: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