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习题大全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案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案

设 意
计 图
作者周敦颐,宋代人,哲学家,学者 亦称他 濂溪先生,本文构思角度托 物言志。 作者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 况, 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追慕富贵的世
巩固文学 常识。
二、巩固字词
解释加点的字,并翻译全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 清 . . 涟而不妖 . 染:沾染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1、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 3、予谓 菊,花之隐逸者也。 . 谓:认为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 的隐士。 4、菊之爱, 陶后鲜 有闻。 鲜: 少 . 译:
熟记字词。 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 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 妖媚。 【亵:亲近而不庄重 译:可 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 去轻慢地玩弄啊。 】
对于菊花的爱好, 陶渊明以后很少听 到了。 三、阅读训练 1、 作者赋予 “莲” 哪些高洁的品格? 2、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 丹的目的是什么? 3、按要求默写填空。 ①从莲的生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境看, 表现莲高洁的 句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 芳香的 【高洁、质朴、正直、清高。 】 【衬托莲的高洁。】 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 解答问题 的能力。
②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 俗的生活情致的子: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③用类比赞美 “陋室’ 的句子: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教 学 内 容
《爱莲说》 : 一、巩固文学 知识
教 教 师 活 动


动 学生 活 动
风,表达了自己对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的赞赏 与追求,对追名逐利、趋炎附 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句子是: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③写出文中高度概括莲高贵 品质的句子:莲,花之君子者 也。

《爱莲说》《陋室铭》复习教案

《爱莲说》《陋室铭》复习教案

《爱莲说》《陋室铭》复习教案雷斌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课文2、掌握作者及作品3、掌握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

4、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复习提纲一、背诵并默写课文二、文学常识1、《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宋代著名的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等。

世称“濂溪先生”。

“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动植物会给我们带来启迪。

笔直向上的白杨树让我们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人。

如果你要借助某件事物来抒发感情,可以用到“托物言志”这种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篇短文《陋室铭》。

《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铭”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铭,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脚,读来铿锵有力。

说,这种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教学方式多媒体二、整体感知《爱莲说》(大家齐读课文)(大屏幕出示一幅与课文描绘一致的照片)1、重点字词解释①可爱者甚蕃(多)②出淤泥而不染(沾染)③、濯清涟而不妖(洗涤)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⑥陶后鲜有闻(少)⑦宜乎众矣(当然)2、重点句子翻译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莲,花之君子者也。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一词多义①远: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远处)亲贤臣,远小人(疏远)②鲜:陶后鲜有闻(少)芳草鲜美(鲜艳)③益:香远益清(更加)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至于斟酌损益(增加)④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译为:生枝蔓;长枝节5、文言句式判断句式:莲,花之君子者也。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第一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含答案《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一、翻译句子(11分)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斯()是陋室鸿()儒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亵玩()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1.水陆草木之花之: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之: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5.渔人甚异之。

之: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

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六、阅读训练(36分)㈠课内巩固(一)(13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教学】陋室铭和爱莲说教案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教学】陋室铭和爱莲说教案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和《爱莲说》;(2)理解两篇古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3)分析比较两篇古文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古文的韵味和美感;(3)学会运用古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古文;(2)理解两篇古文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词汇和句子;(3)分析比较两篇古文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文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陋室铭》和《爱莲说》的作者及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篇古文,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2)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古文内容,遇到问题可以组内讨论。

3. 合作探讨:(1)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古文的理解和感悟;(2)组间讨论两篇古文的写作特点和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2)重点讲解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句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实践:(1)学生进行古文朗读和背诵;(2)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古文的表达方式。

四、课后作业1. 完成古文两篇的朗读和背诵;2. 选择一篇古文进行深入解读,写一篇读后感;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古文的表达方式,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古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3. 学生创意写作的表现,运用古文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展示古代陋室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生活环境。

陋室铭爱莲说的练习题

陋室铭爱莲说的练习题

陋室铭爱莲说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陋室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作品B.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C. 《陋室铭》采用了对仗工整的骈文形式D. 《陋室铭》主要描绘了作者在陋室中的奢华生活2. 下列关于《爱莲说》的描述,正确的是:A.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作品B. 《爱莲说》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C. 《爱莲说》采用了散文的形式D. 《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二、填空题1. 《陋室铭》中,“山不在高,______;水不在深,______。

”2.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陋室铭》的主题思想。

2. 请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品质的赞美。

四、翻译题五、分析题1. 请分析《陋室铭》中作者如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

2. 请分析《爱莲说》中作者如何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抒发自己对君子品质的向往。

六、拓展题1. 请结合《陋室铭》的内容,谈谈你对“安贫乐道”的理解。

2. 请结合《爱莲说》的内容,谈谈你对“出淤泥而不染”品质的认识。

七、对比分析题1. 比较《陋室铭》与《爱莲说》在表达作者情操和理想方面有哪些异同。

2. 请分析《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与《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两句在表现作者品质方面的共通之处。

八、仿写题1. 请仿照《陋室铭》的结构,写一段关于“书房”的铭文。

2. 请仿照《爱莲说》的风格,写一段赞美“竹子”的文字。

九、名句默写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十、应用题1. 请结合《陋室铭》的内容,给出一些建议,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安贫乐道”的境界。

2. 请以《爱莲说》中的莲花品质为参照,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和保持高洁的品格。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习题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习题

《短文两篇》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1.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 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D. 《爱莲说》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水陆草木之花B. 莲,花之君子者也C.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濯清涟/而不妖B. 可爱者/甚蕃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同予者/何人4.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 孔子云:何陋之有B. 无案牍之劳形C. 春冬之时D. 观之正浓7.读《陋室铭》,本文在写作方法方法典型的特点是()A. 借景抒情B. 借物抒情C. 运用象征D. 动静结合8.读《陋室铭》,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爱莲说》练习题一、课文分析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3.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6.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7.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二、填空题:1、作者在第一段中从、、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的品质。

2、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在《爱莲说》中找出一句:、3、作者以自况;表明了他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的世风。

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

三、阅读《爱莲说》,回答文后几道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蕃:) ②陶后鲜有闻(鲜:)③亭亭净植( 植:) ④濯清涟而不妖(濯:)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6、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

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陋室铭》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每空2分)名()灵()斯()馨()鸿()调()案牍()劳形()二、翻译下列句子(每句4分)(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云:何陋之有?三、填空(①题每空1分,②③题每空2分)(1)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逐题解析)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逐题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古文两篇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2)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3)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5)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6)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7)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8)不蔓不枝(___________)(9)香远益清(___________)(10)亭亭净植(___________)(11)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12)宜乎众矣(___________)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爱莲说》习题大全《短文两篇》理解性默写《陋室铭》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描写了陋室幽静淡雅的景色,居室环境的句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证明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

(填《陋室铭》中的句子)5、《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1、《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人都喜欢用《爱莲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3、《爱莲说》中描写莲花正直,不旁逸斜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莲说》一文中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莲说》中描写莲生长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爱莲说》短文两篇小测班级:姓名:得分:(一)词句归类练习1、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4分)(1)惟吾德馨(古义:;今义:)(2)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B.有仙则名莫名其妙C.濯清涟而不妖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3、下列对“陋室不陋”的原因理解错误的项是。

(3分)A.因为陋室处在一个有仙有龙的地方。

B.因为陋室里住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C.因为陋室环境幽美清雅,陋室生活恬然自适。

D.因为陋室主人安贫乐道、情趣高雅。

4、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划三处)(3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0分)之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活用词(10分)(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7、解释句中加点词(10分)(1)谈笑有鸿儒()(2)往来无白丁()(3)可以调素琴()(4)亭亭净植()(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8、指出句式:(8分)(1)菊之爱:(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何陋之有?:9、翻译下列句子(16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二)填空题(22分)1、两篇短文所采用的写作手法相同,都是2、《陋室铭》的作者是代文学家。

《陋室铭》表明中心的语句是,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笑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哪个句子的意思与它相近?,4、《爱莲说》中体现莲的高洁品质的千古名句是,。

5、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盛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

6、“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以,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其作者是(时代)的(人名),本文选自《》(三)简答题(11 分)1、两篇短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3、《爱莲说》中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3分)一词多义】⒈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⒉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词类活用】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⒉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

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例句:无案牍之劳形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

例句:苔痕上阶绿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例句:苔痕上阶绿【古今异义】1. 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⒊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同意。

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

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

(也可有自己的看法)[课文内容理解]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

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

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4.“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

6.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7.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8.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9.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0.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2.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3.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

(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

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

”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

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

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

(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