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格局变化对闽东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旅游交通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浅析旅游交通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浅析旅游交通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摘要】旅游交通对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着游客选择目的地的便利程度和整体体验质量。

交通便捷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捷的交通可以增加游客对目的地的好感度和旅游意愿。

不同交通工具也会对游客的旅游体验产生影响,例如公共交通会增加游客的独特体验感,而私人交通则更加灵活便利。

交通拥堵也会对旅游体验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游客的行程规划和心情。

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也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交通规划可以提升目的地的整体形象。

交通发展也对整个旅游业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和游客流量的增加。

旅游交通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关键词】旅游交通,旅游目的地,影响,交通便捷性,交通工具,交通体验,交通拥堵,交通规划,交通发展,旅游业,综合影响。

1. 引言1.1 旅游交通对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旅游交通对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旅游交通是连接游客和目的地的桥梁,对旅游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便捷性是吸引游客选择某一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和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游客可以更加便利地到达目的地,从而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不同交通工具对旅游体验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乘坐飞机可以缩短旅行时间,提高效率;而乘坐火车或汽车则能享受沿途的风景,体验不同的旅途乐趣。

交通拥堵对旅游体验也有着显著影响。

交通拥堵会导致游客在路上耗费大量时间,影响旅行计划。

交通管理和规划尤为重要,需要综合考虑游客出行需求和城市交通情况。

交通规划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可以提高游客的出行体验,促进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和形象提升。

交通发展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

随着交通的发展,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不断完善交通设施,提升交通服务质量,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交通便捷性对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影响交通便捷性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景区交通改善方案

景区交通改善方案

景区交通改善方案一、引言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景区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保障游客的安全,同时优化景区交通环境,特制定以下景区交通改善方案。

二、方案目标1.提高景区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提升景区交通效率,减少游客等待时间。

3.优化景区交通环境,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三、具体措施1.加强景区道路建设o增加道路数量和规划:根据景区游客数量的增长趋势,合理规划和增加道路数量,特别是在游客流量大的区域增加道路宽度和数量,以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

o提高道路质量:采用先进的道路建设技术和材料,提高道路的抗压能力和耐久性,减少道路损坏和塌陷现象,确保游客安全通行。

o增设交通标志和标线:在景区道路上设置清晰明确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引导游客正确行驶,避免交通混乱和事故的发生。

2.加强交通管制和管理o安装监控设备:在景区关键路段和交叉口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测交通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事故和拥堵情况。

o加强交通巡逻:增加交警力量和巡逻频次,加强对景区内外交通情况的监管。

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和驾驶员进行严厉执法,以起到威慑作用。

o设置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在景区高峰期或活动期间,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如限制车辆通行、设置人行区域等,以保证游客的安全。

3.推广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o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景区内设置公共交通站点,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鼓励游客使用公交车、观光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数量,降低环境污染。

o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在景区内设置自行车租赁点、步行道等,鼓励游客采用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既减少交通拥堵,又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4.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o制作宣传资料:制作相关宣传资料,如宣传单页、海报等,向游客介绍景区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提醒游客遵守交通规则,共同维护交通安全。

o开展宣传活动:在景区入口、游客服务中心等显眼位置设置宣传展板、展示区域等,向游客进行现场宣传,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加深游客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景区交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分析

景区交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分析

景区交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分析景区交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分析引言:在当代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追求放松和享受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前往景区,引发了日益严重的景区交通问题。

本文将探讨景区交通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期改善景区交通状况。

一、景区交通问题的背景1.1 景区旅游业的发展概况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景区度假或旅行。

这导致了景区的客流量迅速增长,特别是在旅游旺季,交通压力变得更加巨大。

1.2 景区交通问题的严重性景区交通问题主要包括拥堵、交通事故频发、交通不便利等。

这些问题对游客的体验产生不利影响,也给景区管理带来了困难。

因此,解决景区交通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二、景区交通问题的主要原因2.1 缺乏规划和管理一些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交通系统无序混乱。

例如,景区内道路建设不合理,交通标识不清晰等,使得车辆和游客流动不畅。

2.2 汽车和旅游车辆过多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大量自驾车和旅游车辆涌入景区,使得景区道路承载能力迅速达到极限。

停车位不足也加剧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2.3 交通信息不畅通一些景区没有完善的交通信息系统,游客难以获取准确的交通信息,导致迷路、拥堵等问题。

此外,景区周边交通设施的缺乏也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困难。

三、解决景区交通问题的对策3.1 加强规划和管理景区管理部门应加强规划和管理,科学设计景区内道路系统,确保交通流程的顺畅。

此外,加强交通标识的设置,提高游客的交通安全意识,是解决景区交通问题的关键。

3.2 限制汽车和旅游车辆的数量限制汽车和旅游车辆的数量,可以通过提高停车费用或引入交通管制等方式来实施。

同时,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加大公共交通投入,鼓励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3.3 改善交通信息系统和周边交通设施景区应建立完善的交通信息系统,包括根据实时交通情况提供准确的导航服务,发布景区交通信息等。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说课稿ppt课件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说课稿ppt课件
• 小结:我国城市分布与交通运输布局有什 么关系?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商业网点的概念、形成条件
山区的商业网点示意 平原的商业网点示意 读图分析,图中两个商业网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密度为什么不同?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说教法
• 3)情景教学法:
•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架构 新旧知识连接的桥梁。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说教学过程
• 1)理论依据
• 由于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形象化的东西比抽象的东
西更易于接受,因此对知识的引入要遵从具体—抽象—具 体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完成思维的转换并容易 接受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使抽象的知识具 体化,熟知之后再抽象总结,然后在具体到时候中进行运 用,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说教材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了解我国和家乡交通运输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 感
• 通过对家乡城镇分布和商业网点布局的观察与分析,增强建设美好家 乡的信心
说学法
• 2、说学法指导
• 学生是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教学过程要围绕“学教 并重,以学为本”,不仅教知识,还教方法。本节从以下 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公路建设与旅游业的关系研究

公路建设与旅游业的关系研究

公路建设与旅游业的关系研究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而公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与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公路交通条件能够极大地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反之,滞后的公路建设则可能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公路建设对于旅游业的积极影响首先体现在便捷性方面。

优质的公路网络能够缩短游客的旅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比如,在过去,一些偏远的旅游景点由于道路崎岖、通行困难,游客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到达,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些景点的吸引力。

而如今,随着公路的不断修建和改善,游客可以更加轻松地抵达目的地,这不仅增加了游客的数量,还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

公路建设能够拓展旅游市场的范围。

新的公路线路的开通,可以将原本交通不便的地区纳入旅游版图。

一些原本不为人知的小众景点,因为公路的延伸而逐渐被游客发现和青睐。

这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供给,也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比如,一些山区由于修建了盘山公路,原本封闭的山村成为了热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了众多城市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公路的建设还对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公路将分散的旅游景点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方便游客进行游览。

例如,一条贯穿多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公路,可以将这些城市的古迹、名胜等旅游资源串联起来,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提升旅游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

公路建设对于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公路条件有利于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和运营。

舒适、快捷的旅游大巴、自驾游车辆能够更加顺畅地行驶在公路上,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行体验。

同时,公路沿线的配套设施,如加油站、休息区、餐饮服务等,也能够随着公路建设的完善而不断优化,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的水平。

然而,公路建设如果不合理或者不完善,也可能给旅游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一些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影响了旅游景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降低了旅游资源的品质。

2020年高速公路沿线重要生态敏感区环境保护探讨论文

2020年高速公路沿线重要生态敏感区环境保护探讨论文

高速公路沿线重要生态敏感区环境保护探讨论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高速公路沿线的典型重要生态敏感区的环境保护及措施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如何保护的观点。

高速公路;生态敏感区;环境保护1.1对风景游赏系统的影响(1)施工期影响分析由于拟建项目工程量大,施工周期较长,新开辟的施工便道、新搭建的施工营地,临时堆料场以及施工期间对基坑、隧道开挖过程中排出的土石方、路基施工作业的废渣料等都可能会占领部分风景区用地和破坏自然环境。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随意排放,影响景观环境,如果不慎排入大井河,还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施工期间对大气的污染主要工程挖掘、平整土地、铺筑路基、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环节产生的扬尘和废气。

这些都可能对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营运期影响分析线路建成后,将在该区域内划出一条明显的人工化印迹,会使景观空间的连续性和自然性被破坏,给景观视线带来一定的影响。

桥梁及部分路基属于重要敏感点,会对不同的敏感区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桥梁对景观环境会产生切割效应,尤其是跨越大井河大桥,会对水上游线的视觉造成一定冲击;隧道开挖过程中排出的土石方,路基的水泥混凝土边坡,及公路的构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会有一定的不协调。

(3)对景区动植物群落的影响项目建设对于当地动植物群落最突出的影响表现在施工期,特大桥建设中,人员和施工器械的入驻,以及桥体修建过程对于局部湿地环境及水域环境产生较大的干扰,会破坏占压部分现有植物类群,同时驱使动物群落远离施工区域。

施工期这种不利影响在施工结束后,将逐渐消除。

1.2对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1)鱼类资源的影响项目跨越大井河处为T梁桥。

大桥建设施工阶段对保护区产生的直接影响包括施工产生的噪声、施工废水、以及施工临时占用保护区水域等临时影响。

由于个大桥预定施工期限约3年,施工期内,其影响将一直存在。

施工期的噪声可能会使产卵或洄游鱼类受到惊吓,从而导致该区域鱼类群体的变动,甚至影响到鱼类的产卵或洄游行为。

交通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交通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交通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交通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到农村地区游玩、体验农村风光、风俗、文化等,并享受乡村自然环境和农民朴实的生活方式的旅游方式。

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乡村旅游不仅具备了旅游的性质,也是一种生态文明的建设方式。

而交通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交通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1. 交通对乡村旅游的基础建设:发展乡村旅游需要优质且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

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那么许多游客是没有办法到达乡村旅游区的,导致缺乏游客,旅游产业难以发展。

2. 交通对乡村旅游的效率和便捷程度影响:对于乡村旅游发展来说,交通的快捷度和便捷度极其重要。

如果游客需要走很长的路程,并且需要转换多次不同的交通工具,那么将会影响其游玩的效率和体验,招来不满和抱怨。

3. 交通对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交通不仅对游客的游玩体验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样对于乡村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也会有所影响。

交通与旅游业相辅相成。

如果交通建设得不好,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也就很难以为继。

乡村旅游业若欠缺游客,那么其发家致富的商机和潜质也就很难挖掘出来。

二、交通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1.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针对乡村旅游区的具体情况,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逐步完善公路与铁路系统,以满足游客快速到达及交通转换的需求。

2. 加强交通运营服务质量:要将交通系统逐渐完善,加强和提高交通运营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比如,在车站与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建设出售、服务等待设施以满足游客需要,降低游客游玩中心理障碍。

3. 推广智能化交通技术:当前,智能化交通技术,如GPS 导航、智能监管等技术正在加速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交通运营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增加了游客的出行便捷性。

政府和企业需要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交通打造中去,以更好地满足游客对于交通安全和旅游体验的需求。

旅游交通知识:如何通过旅游交通推动文化与娱乐行业的持续发展

旅游交通知识:如何通过旅游交通推动文化与娱乐行业的持续发展

旅游交通知识:如何通过旅游交通推动文化与娱乐行业的持续发展旅游和交通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它们对文化和娱乐行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旅游交通不仅能够促进人们的出行,还能够创建和发布文化和娱乐产品,使它们更广泛地传播和消费。

一、旅游交通对文化行业的影响旅游交通业的连通性对文化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旅游交通的发展,文化产品的销售区域不再局限于本地市场,而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到更多地域,并享有更大的影响力。

通过旅游交通,游客可以更容易地到达文化景点和旅游景点,欣赏当地的文化活动和遗产保护品。

另一方面,旅游交通也对文化行业的想象力和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项目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吸引更多的游客。

通过旅游交通,文化机构能够将文化和旅游景点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互动和体验式的文化参观活动。

此外,旅游交通还可以为文化品牌提供机会,促进品牌的走出国门,影响更多的人群。

二、旅游交通对娱乐行业的影响旅游交通和娱乐行业的渗透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行业可以创造和宣传娱乐活动,并吸引更多的游客。

例如,旅游地区可以因此举办音乐节、文化节和农民市场等活动,为旅游者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放松。

另一方面,娱乐业通过旅游交通可以拓展市场并扩大游客群体。

旅游和娱乐活动的结合还可以为游客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旅行体验和乐趣。

例如,游客既可以享受美食,也可以参与户外娱乐和文化活动。

三、旅游交通的先进技术对行业的影响随着旅游交通行业的发展,先进技术也愈加普及。

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为旅游业、文化探索和娱乐活动创造了新的领域。

例如,旅游公司使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来向游客推广与其旅行相关的娱乐和文化产品,以此增加游客的活跃度和消费意愿。

此外,3D可视化技术不仅对旅游和文化景点的宣传,也为游客的观光游等活动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体验。

四、结论在文化和娱乐行业之间,旅游和交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旅游交通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和文化的联系不断加深,文化和娱乐活动与旅游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5-11。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J01209);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B08055)。

作者简介:骆培聪(1966-),男,福建惠安人,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

第28卷第4期2010年10月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 nal of S heny ang N or mal Univer sity (N atur al Science)Vol 28No.4Oct.2010文章编号:1673-5862(2010)04-0539-06交通格局变化对闽东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骆培聪(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旅游学院,福州 350007)摘 要:交通条件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以及未来几年,闽东地区已经建设或将会建设若干条交通线路。

交通格局变化给闽东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变化和影响,即游客数量增加、客源地范围扩大、游客出行方式改变等,闽东地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 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具有旅游资源易于整合,可进入性增强,适宜开展福州、温州等城郊休闲度假避暑胜地等优势;存在着大旅游产业意识薄弱,接待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劣势;面临实施若干战略决策的更好条件、有利落实城市规划旅游空间定位等机遇;面临通达性增强容易造成客源流失,加大旅游设施和服务管理压力等挑战。

文章最后提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意识,调整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加强旅游要素体系建设,深化区域旅游合作等对策。

关 键 词:交通格局变化;旅游业;SW OT ;对策;闽东地区中图分类号:F 592.7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5862.2010.04.0230 引 言交通是影响旅游行为实现的重要因子,是旅游地能否开发的先决条件[1-3]。

旅游活动一般是以景点为节点,以交通线路为连线而形成闭合系统,区域旅游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将对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4],交通条件将直接影响着旅游的客源、收入、旅游服务水平及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5-6]。

广义的闽东指福建东部地区,包括福州、宁德两市。

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闽东,狭义的闽东是福建省宁德市的俗称,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南连省会福州,北接浙江温州,西邻南平,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地形以丘陵山地兼沿海小平原相结合为特点,山地丘陵面积最大占73 3%。

大陆海岸线长878 16km 。

全地区辖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霞浦县、古田县、寿宁县、屏南县、周宁县、柘荣县等1区2市6县。

过去由于山地多,交通条件差,闽东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旅游业发展缓慢。

经过近几年来的开发建设,闽东地区旅游发展迅速,已基本形成了以太姥山、白水洋为龙头,以九龙 、鲤鱼溪、鸳鸯溪、白云山、杨家溪、三都澳等重点景区为载体的大太姥山、环三都澳、泛白水洋开发格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 闽东北亲水游 线路。

2008年,闽东地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51 8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1 26亿元,接待境外旅游人数4253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27 51万美元。

目前以及未来几年规划建设形成的交通格局变化凸显闽东地区旅游业发展优势、机遇,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劣势和挑战,文章拟对交通格局变化后的闽东地区旅游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 闽东地区交通格局现状及其发展状况分析目前,闽东地区境内有沈(阳)海(口)高速公路、温(州)福(州)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后,闽东地区对外南北交通距离大大缩短。

此外,正在规划建设的交通设施有:衢(州)宁(德)铁路、(北)京福(州)高速铁路古田段、宁(德)武(夷山)高速公路、南(平)古(田)宁(德)高速公路、(北)京台(北)高速公路古田段(含古田至屏南连接线)、福(安)泰(顺)高速公路、沈(阳)海(口)高速公路闽东地区段复线等交通路段。

这几条交通路段通车后,闽东地区将形成南联北接、东出西拓之势。

衢宁铁路建成后,可连接浙赣通道与沿海通道,并可与即将启动建设的九(江)景(德镇)衢(州)铁路、既有的武(汉)九(江)铁路形成中西部地区新的出海通道,将贯通闽浙两省,连接长江流域 东南沿海,对今后闽东地区开发港口建设意义重大,促进对台旅游合作与交流十分必要。

京福高速铁路古田段、京台高速公路古田段(含古田至屏南连接线)是连接闽东地区与江西、安徽周边省份的重要通道,也是完善闽东地区内部交通条件的重要设施。

宁武高速公路、南古宁高速公路是闽东地区重要的西进通道,并与已开工建设的上饶-武夷山高速公路构成连接闽东地区与江西上饶及周边城市,连接武夷山-黄山-婺源-三清山等四省边界离岸旅游城市群。

福泰高速公路从福安经寿宁至浙江泰顺,并与浙江龙游-丽水-温州高速公路对接,该路段开通后将缩短闽东地区境内和至浙江的交通时间。

沈海高速公路闽东地区段复线建设将提高闽东地区与福州、温州等地以及闽东东部地区公路运输的速度。

闽东地区南有福州机场,北有温州机场,中间的霞浦军机场民用部分正加紧推进前期工作,不久的将来航空条件十分便利。

樟湾对台口岸建设和启用,促进了宁(德)台(湾)交流与合作。

此外,境内重要路面建设、疏港公路建设都在顺利推进。

2 交通格局变化给闽东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影响2.1 交通格局变化后闽东地区旅游业发生的变化首先是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

沈(阳)海(口)高速公路2003年通车后,温(州)福(州)高速铁路2009年投入运营后,闽东地区对外南北交通时间距离大大缩短,吸引大量游客来闽东地区旅游,游客数量大幅度上升。

这里对比沈海高速公路通车前后闽东地区国内游客数量变化(见表1),通车前闽东地区国内游客数量2000~2004年均增长率为9 02%,通车后闽东地区国内游客数量2004~2008年均增长率为19 72%。

通车后比通车前年均增长率要大得多。

因此,可以说沈海高速公路建设是促进了闽东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1 沈海高速公路通车前后闽东地区国内游客数量变化比较年 份2000年2004年2004年2008年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259.22366366751.82年均增长率/%9.0219.72资料来源:福建省旅游局计财处其次是游客客源地范围扩大。

随着闽东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旅游产品营销的不断加强,旅游品牌知名度日益扩大,使得游客客源地结构从以宁德本市以及福、泉、厦为主要客源方向转向以福、厦、泉等省内周边城市及浙江、上海、广东等邻近省份为主要客源方向。

第三是旅游出行方式变化明显。

闽东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改变了游客到闽东地区旅游的出行方式,如自驾游和自助游增多。

个人或与亲友旅游方式从2004年55 58%增长到2008年73 91%,单位组织的旅游方式相应从19 24%下降到13 23%。

说明来宁德市旅游的自主性明显增强,自驾车旅游和自助旅游迅速增长。

表2 2004年与2008年闽东地区旅游方式比重变化情况对比%项 目旅游方式单位组织旅行社组织个人或与亲友其他方式2004年19.24 6.1855.5819.002008年13.239.0773.91 3.78资料来源:福建省旅游局计财处540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8卷2.2 交通格局变化后闽东地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 分析2.2.1 优 势2.2.1.1 景观独特的旅游资源易于整合,形成竞争优势闽东地区旅游资源量丰质高、景观独特。

首先,旅游资源量丰质高。

根据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18972 2003)中要求的技术和方法。

闽东地区拥有按国家标准分类的旅游资源8主类31亚类中的8主类22亚类,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共300多处,已开发大小景区30多个。

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占福建全省9市和浙南温州、台州、金华、丽水、衢州等5市全部旅游资源总数7 37%,居于中上水平。

旅游资源单体优良级数量占福建全省9市和浙南5市优良级旅游资源总量8 29%,排在第4名。

其次,旅游资源景观独特。

闽东地区有相当数量的旅游资源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福鼎太姥山山海川岛一体自然景观在福建具有唯一性;白水洋奇特现象在中国少见;屏南鸳鸯溪自然保护区、周宁鲤鱼溪 人鱼同乐 ,是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为中国罕见;福安白云山 石臼群 规模大、形态类型丰富在全国少见;享有福建省两大女神之一的古田靖姑,其羽化地古田临水宫是国内外众多临水宫的祖殿,为对台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和场所;三都澳由海、岛、山、渔排等综合景点组成,在全省具有唯一性;闽东地区是全国畲族人口最聚居的地区,拥有独有的畲族风情;廊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 ,而闽东地区木拱古廊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为中国桥梁史上 侏罗纪公园 ,被称为 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 等等。

闽东地区这些优质的旅游资源遍布各县(市、区),又相对集中泛太姥山、环三都澳和白水洋 鸳鸯溪三个区域,加上对外对内交通条件将不断改善,使得在短时间内可以安全、舒适、快捷畅游闽东地区主要旅游景点,因此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把这些分散的优质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整体合力。

因此从旅游资源整合和线路编排来看,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发挥闽东地区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效应,形成闽东地区旅游的独特性和竞争优势。

2.2.1.2 区位优势彰显,游客可进入性增强闽东地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北连浙江温州,南接省会福州,东与台湾隔海相望,西邻武夷山,处在闽浙三个重要旅游城市的结合部。

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闽东地区距离福州和温州仅需半个小时火车行程和1个多小时自驾车程,距离上海仅需4个小时火车行程,对外南北交通方便快捷,不但可成为福州、温州的后花园,并可成为福建省连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市场的桥梁,是未来中国东南沿海黄金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岸直接 三通 后,闽东地区还具有对台旅游的区位优势。

闽东地区一直是台湾民众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有统计数据显示,10多年来共接待海上和陆上来闽东地区经济和文化交流、寻根祭祖、探亲、旅游观光等台胞达15万多人次。

环三都澳战略规划将宁(德)台(湾)旅游对接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台湾观光客可以通过闽东地区前往长江三角洲,闽东地区成为台湾对大陆的一个重要通道。

因此交通条件改善提高了闽东地区区位优势,也使得游客可进入性增强。

2.2.1.3 生态优美,夏季凉爽,适宜开展城郊休闲度假避暑胜地闽东地区依山面海,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区适游期较长。

年平均气温18 5~19 3 之间。

周宁、寿宁、屏南、古田、柘荣等山区县7月平均气温在24~25 之间,较宁德市区一般低4 左右,也是福建全省7月份气温最低的几个县市,这为闽东地区西部山区开展休闲度假避暑旅游创造了优越的气候条件。

闽东地区山清水秀,海阔天蓝,林木葱笼、奇石林立,碧水澄澈。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是中国沿海为数不多没有受人为严重破坏和污染的处女地,是不可多得的旅游生态环境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