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接地与共用接地有哪些区别
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适用范围

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适用范围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是电气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不同的场景和环境下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介绍这两种接地方式,并探讨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
1. 单点接地的适用范围让我们先来了解单点接地在电气工程中的适用范围。
单点接地是指将整个电气系统中的所有设备的接地点连接到一个共同的接地点上。
这种接地方式适用于小型电气系统,如家庭用电系统、小型工业生产设施等。
在这些场景下,单点接地能够简化接地系统的设计,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多点接地的适用范围而对于大型电气系统,如发电厂、变电站、大型工业生产设施等,则需要采用多点接地的方式。
多点接地是指将电气系统中的不同设备的接地点分别连接到各自的接地电极上,然后再将这些电极通过等电势连接在一起。
这种接地方式能够有效减小接地电阻,提高接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无论是单点接地还是多点接地,都是为了确保电气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而选择采用哪种接地方式,则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和需求来进行权衡和决策。
在电气工程设计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电气系统的规模、工作环境、安全要求等因素,从而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以保障整个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
4.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适用范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无论是单点接地还是多点接地,都是为了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而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需要充分考虑具体的场景和需求。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接地方式。
结语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对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适用范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电气工程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对于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各种接地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从而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谢谢阅读!按照要求,我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了“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适用范围”,并采用了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并且确保了字数符合要求。
独立接地

一.独立接地独立接地:是指对需接地的系统分别建立独间的接地网,各接地网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其优点在于各接地系统之间不会产生干扰,这对于通讯系统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电磁环境特别恶劣的情况下。
缺点是儿立的计算机通讯系统,在雷电瞬时电压很高时,各接地系统点的电位可能相差很大,其设备元件容易损坏。
相对于共同接地方式,采用独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遭遇雷击的几率高行多,同独立接地对设计和施工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人工接地体制作安装人工接地体分垂直和水平安装两种。
接地极制作安装,应配合土建工程施工,在基础土方开挖的同时,应挖好接地极沟并将接地极埋设好。
(一)垂直接地体制作垂直接地体,截取长度不小于2.5m的L50×50的角钢、DN50钢管或ø20圆钢,圆钢或钢管端部锯成斜口或锻造成锥形,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尖点应保持在角钢的角脊线上并使两斜边对称制成接地体,如下图所示。
垂直接地体制作图接地体制作好后,在接地极沟内,放在沟的中心线上垂直打入地下,顶部距地面不小于0.6m,间距不小于两根接地体长度之和,如下图所示,即一般不应小于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少一些距离,但一般不应小于接地体的长度。
垂直接地体做法(a)钢管接地体;(b)角钢接地体1—接地体;2—接地线采用大锤打入接地体时,应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
为了防止将接地钢管或角钢顶端打劈,应按下图,制成保护帽套在接地体的顶部。
使用大锤敲打接地体时,要把握平稳,不可摇摆,锤击接地体保护帽正中,不得打偏,接地体与地面保持垂直,防止接地体与土壤间产生缝隙,增加接触电阻影响散流效果。
敷设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或土壤电阻率大于100Ω·m的潮湿土壤中接地装置,应适当加大截面或热镀锌。
接地体顶端保护帽(a)钢管接地体用;(b)角钢接地体用ø—钢管内径;B—钢管管壁厚度(二)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多用于环绕建筑四周的联合接地,常用-40mm×40mm镀锌扁钢,最小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
独立接地和共用接地课件

确保接地电极与设备 或系统的连接牢固可 靠,避免接触不良引 起的干扰。
考虑土壤湿度、电导 率等因素对接地电阻 的影响,进行必要的 修正。
独立接地系统的应用场景
适用于对电磁兼容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如电子设备生产车间、数据中心等。
在存在大量高频干扰的场合,独立接地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干扰对设备或系统的影 响。
接地的作用和重要性
提供安全的电位参考
接地可以为电气系统提供一个安全的电位参考点,使得设备和人 员能够安全地与电气系统交互。
防止触电
接地可以减少触电的风险,特别是在故障情况下,接地能够将电流 引导到大地,从而保护人员免受电击。
防止设备损坏
接地可以防止设备损坏。对于一些精密的电子设备,不正确的接地 可能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或损坏。
CHAPTER 05
接地系统的测试与维护
接地系统的测试方法
接地电阻测试
通过测量接地装置的电阻值,评估接地效果。
跨步电压测试
检测接地装置在不同位置的电位差,判断接地是 否均匀。
接触电压测试
测量设备与接地装置之间的电位差,判断接地是 否安全。
接地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接地电阻值过高
可能是由于接地装置老化、腐蚀等原因导致。
遵循相关规范
共用接地系统的设计应遵 循相关的工程规范和标准 ,以确保系统的合规性和 可靠性。
共用接地系统的应用场景
工业厂房
工业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和 仪表通常需要接地保护, 共用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 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办公大楼
办公大楼内的计算机房、 通信设备等需要接地保护 ,共用接地系统可以提供 可靠的保护。
提高安全性
多个接地系统共用同一个接地网, 可以减少接地故障的风险,提高系 统的安全性。
独立接地

一.独立接地独立接地:是指对需接地的系统分别建立独间的接地网,各接地网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其优点在于各接地系统之间不会产生干扰,这对于通讯系统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电磁环境特别恶劣的情况下。
缺点是儿立的计算机通讯系统,在雷电瞬时电压很高时,各接地系统点的电位可能相差很大,其设备元件容易损坏。
相对于共同接地方式,采用独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遭遇雷击的几率高行多,同独立接地对设计和施工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人工接地体制作安装人工接地体分垂直和水平安装两种。
接地极制作安装,应配合土建工程施工,在基础土方开挖的同时,应挖好接地极沟并将接地极埋设好。
(一)垂直接地体制作垂直接地体,截取长度不小于2.5m的L50×50的角钢、DN50钢管或ø20圆钢,圆钢或钢管端部锯成斜口或锻造成锥形,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尖点应保持在角钢的角脊线上并使两斜边对称制成接地体,如下图所示。
垂直接地体制作图接地体制作好后,在接地极沟内,放在沟的中心线上垂直打入地下,顶部距地面不小于0.6m,间距不小于两根接地体长度之和,如下图所示,即一般不应小于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少一些距离,但一般不应小于接地体的长度。
垂直接地体做法(a)钢管接地体;(b)角钢接地体1—接地体;2—接地线采用大锤打入接地体时,应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
为了防止将接地钢管或角钢顶端打劈,应按下图,制成保护帽套在接地体的顶部。
使用大锤敲打接地体时,要把握平稳,不可摇摆,锤击接地体保护帽正中,不得打偏,接地体与地面保持垂直,防止接地体与土壤间产生缝隙,增加接触电阻影响散流效果。
敷设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或土壤电阻率大于100Ω·m的潮湿土壤中接地装置,应适当加大截面或热镀锌。
接地体顶端保护帽(a)钢管接地体用;(b)角钢接地体用ø—钢管内径;B—钢管管壁厚度(二)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多用于环绕建筑四周的联合接地,常用-40mm×40mm镀锌扁钢,最小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
独立接地与共用接地

7
V
I
电位分布
电位上升 Δ V≈0
接地极
8
当然,在工程中只要把电位上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看成是相 互独立的。 此时的接地极其间距决定以下三个重要因素: 1)发生的接地电流的波形和其最大值; 2)电位上升的容许值; 3)该地点的大地的电阻率。
12
7.3 共用接地
所谓共用接地就是把几个设备系统汇集在一起,连接到设置在 一个或几个地点的共用接地电极上的接地。其中,有连接接地线或 把接地线汇集到一点。所以,在评价共用接地时,应该把接地作为 系统来考虑。
13
7.3.1 共用接地的优点
1)接地线少,接地系统简单,维修检查容易;
独立接地的间隔距离(m)
电位上升的容许值Δ V 2.5V
63 318 637
接地电流I (A )
10 50 100
25V
6 32 64
50V
3 16 32
注:本表相对于电阻率为ρ =100Ω ·m。
11
如果大地的电阻率很高,即使接地电流很小,间隔距离也会增 大。
由表所知,在实施独立接地时,必须采取大的电极间隔。在有 限的场地内如有多个接地系统时,要找到足够的接地施工的空间是 很困难的。
9
在这里介绍以棒状接地极(半径为7mm,c长度为3m)为例,研究 因工频接地电流I产生的电位上升(Δ V)与间隔距离S的关系。表 为有工频接地电流流入A电极时,计算出B电极发生电位上升到容 许值Δ V的间隔距离。
V I S
电位上升 Δ V≈0
电位分布
接地极
A
B
10
19
3)保证整个DCS系统的所有接地点都在同一个共用接地网上 在石油化工企业里,有许多高的金属塔器是直接利用金属塔器 的金属壁作引下线的,而金属塔器上又有许多测量元件和变送器, 高的金属塔器一当遭到雷击,由于强大的雷电流通过金属塔的接地 装置,使位于金属塔上的变送器随整个塔产生电位浮动,相对于DCS 系统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地电位差,随即会产生闪络(反击)使变送 器、DCS损坏。 为了防止产生反击(反击的原理见后图),应把避雷针和DCS的 接地装置都连接到共用接地网上。
独立接地

一.独立接地独立接地:是指对需接地的系统分别建立独间的接地网,各接地网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其优点在于各接地系统之间不会产生干扰,这对于通讯系统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电磁环境特别恶劣的情况下。
缺点是儿立的计算机通讯系统,在雷电瞬时电压很高时,各接地系统点的电位可能相差很大,其设备元件容易损坏。
相对于共同接地方式,采用独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遭遇雷击的几率高行多,同独立接地对设计和施工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人工接地体制作安装人工接地体分垂直和水平安装两种。
接地极制作安装,应配合土建工程施工,在基础土方开挖的同时,应挖好接地极沟并将接地极埋设好。
(一)垂直接地体制作垂直接地体,截取长度不小于2.5m的L50×50的角钢、DN50钢管或ø20圆钢,圆钢或钢管端部锯成斜口或锻造成锥形,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尖点应保持在角钢的角脊线上并使两斜边对称制成接地体,如下图所示。
垂直接地体制作图接地体制作好后,在接地极沟内,放在沟的中心线上垂直打入地下,顶部距地面不小于0.6m,间距不小于两根接地体长度之和,如下图所示,即一般不应小于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少一些距离,但一般不应小于接地体的长度。
垂直接地体做法(a)钢管接地体;(b)角钢接地体1—接地体;2—接地线采用大锤打入接地体时,应一人扶着接地体,一人用大锤敲打接地体顶部。
为了防止将接地钢管或角钢顶端打劈,应按下图,制成保护帽套在接地体的顶部。
使用大锤敲打接地体时,要把握平稳,不可摇摆,锤击接地体保护帽正中,不得打偏,接地体与地面保持垂直,防止接地体与土壤间产生缝隙,增加接触电阻影响散流效果。
敷设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或土壤电阻率大于100Ω·m的潮湿土壤中接地装置,应适当加大截面或热镀锌。
接地体顶端保护帽(a)钢管接地体用;(b)角钢接地体用ø—钢管内径;B—钢管管壁厚度(二)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多用于环绕建筑四周的联合接地,常用-40mm×40mm镀锌扁钢,最小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
独立接地和联合接地的优缺点

独立接地和联合接地的优缺点一、相关定义独立接地:是指对需接地的系统分别建立独立接地网,且各接地网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其优点在于各接地系统之间不会产生干扰,这对于通讯系统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电磁环境特别恶劣的情况下。
缺点是独立接地的计算机通讯系统,在雷电瞬时电压很高时,各接地系统点的电位可能相差很大,其设备元件容易击穿而损坏。
相对于共同接地方式,采用独立接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遭遇雷击的几率要高得多,同时,独立接地对设计施工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联合接地:是把所需接地的各系统连接到一个地网上,使其成为电气相通的统一接地网。
共用接地又有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两种方式。
多点接地是指将通信与计算机系统中各设备接地线从不同地方分别连接到接地平面或接地母线上,而单点接地是将通信与计算机系统中各设备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母线的同一点或同一平面上。
多点接地优点是以最短的连线接至地网,使其串联阻抗减至最小,从而有效抑制因电容效应而产生的干扰。
单点接地方式,能消除公共阻抗耦合和低频接地环路引起的干扰,适用于1MHZ以下频率的干扰。
二、独立接地网存在什么问题,它为什么会被共用接地网取代?接地时避雷技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他形式的雷,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
因此没有良好的接地装置是不可能有效避雷的。
现代建筑物,往往在一座建筑物内有许多不同性质的电气设备,需要多个接地装置,如防雷接地、电气保护接地、电气工作接地(接零)、通信及计算机系统接地(也叫直流接地,在数字逻辑系统中叫逻辑接地)等。
各通信系统和交流电源系统的接地是为了获得一个零电位点。
如果各系统分别接地,当发生雷击的时候各系统的接地点的电阻可能相差很大,图a中的1、2、3三个接地网之间瞬间电位差很大,假设其中“1”为交流电源接地,“2”为计算机逻辑接地,“3”为机壳安全保护接地,又假设雷电冲击波从其中一条路“1”即交流电源送进来,由于雷电的瞬间电压往往是几万伏甚至几十万伏,那么一台电子计算机电路板上分别与电源、通信或外壳相连的各部分就承担各地网之间的高电压而被击穿,对于微机网络来讲,一般是调制解调器和网卡首先被击穿。
电路设计方案中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混合接地

电路设计中的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混合接地地线也是有阻抗的,电流流过地线时,会产生电压,此为噪声电压,而噪声电压则是影响系统稳定的干扰源之一,不可取。
所以,要降低地线噪声的前提是降低地线的阻抗。
众所周知,地线是电流返回源的通路。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高频电路的广泛应用,低阻抗的地线设计在电路中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就简单列举几种常用的接地方法:单点接地单点接地,顾名思义,就是把电路中所有回路都接到一个单一的,相同的参考电位点上。
如下图所示。
单点接地可以分为“串联接地”和“并联接地”两种方式。
串联单点接地的方式简单,但是存在共同地线的原因,导致存在公共地线阻抗,如果此时串联在一起的是功率相差很大的电路,那么互相干扰就非常严重。
并联单点接地的方式可以避免公共地线耦合的因素,但是每部分电路都需要引地线到接地点上,需要的地线就过多,不实用。
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采用串联和并联混合的单点接地方式。
在画PCB板时,把互相不易干扰的电路放一层,把互相容易发生干扰的电路放不同层,再把不同层的地并联接地。
如下图所示。
单点接地在高频电路里面,因为地线长,地线的阻抗是永远避免不了的因素,所以并不适用,那怎么办呢?下面再介绍“多点接地”。
多点接地当电路工作频率较高时,想象一下高频信号在沿着地线传播时,所到之处影响周边电路会有多么严重,因此所有电路就要就近接到地上,地线要求最短,多点接地就产生了。
多点接地,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地线的阻抗,在高频(f 一定的条件下)电路中,要降低阻抗,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减小地线电阻,二是减小地线感抗。
1,减小地线导体电阻,从电阻与横截面的关系公式中我们知道,要增加地线导通的横截面积。
但是在高频环境中,存在一种高频电流的趋肤效应(也叫集肤效应),高频电流会在导体表面通过,所以单纯增大地线导体的横截面积往往作用不大。
可以考虑在导体表面镀银,因为银的导电性较其他导电物质优秀,故而会降低导体电阻。
2,减小地线的感抗,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大地线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接地与共用接地有什么区别?
∙浏览:1229
∙|
∙更新:2014-01-20 11:49
导电性的土壤,具有等电位,且任意点的电位可以看成零电位;导电体,如土壤或钢船的外壳,作为电路的返回通道,或作为零电位参考点;电路中相对于地具有零电位的位置或部分。
接地用导线或长导体将不带电金属和电气设备某部分与接地体在电气上连接为一体。
接地体为达到与地连接的目的,一根或一组与土壤片(大地)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土壤(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的导体。
接地线指构成地的导线,该导线将设备、装置、布线系统或中性线与接地体连接。
接地网由埋在地下的互相连接的裸导体构成的接地体群,用以为电气、电子设备和金属结构提供共同的地。
接地装置用来构成地的连接。
由接地线、接地体和围绕接地体的大地(土壤)组成。
保护接地(PE)对人身或电气、电子设备进行保护所需的一种与地连接的方式。
它用来对外露的导电部件、外来的导电部件、主接地端子、接地体、电源的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进行电气连接。
在电源电路发生接地或人易事故时传导电流,在出现雷过电压和过电流时从防雷保安器中接受电流。
接地系统在规定区域内由互相连接的多个接地装置组成的系统。
接地电阻接地体和具有零电阻的远方接地体之间的欧姆电阻。
独立接地指需要接地的系统分别独立建立地网。
共用接地也叫统一接地,是指把各需要接地的各系统统一接到一个地网上,或把各系统原来的接地网通过地下或者地上用金属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成为电气相通的统一接地网。
一点接地法把各系统的接地线接到接地母线同一点或同一金属平面上,这样的连接法叫“一点接地法”。
环型接地网就是把接地体沿建筑物周围围成一个闭合环。
1、独立接地网存在什么问题?
2、它为什么会被共用接地网取代?
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他形式的雷,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
因此,没有合理饿良好的接地装置是不可能可靠的避雷的。
现代建筑物,往往在一座建筑物内有许多不同性质的电气设备,需要多个接地装置;如避雷接地、电气安全接地、交流电源工作接地、通信及计算机系统接地(也叫直流接地,在数字逻辑系统中叫逻辑接地)等。
各通信系统和交流电源系统的接地是为了获得一个零电位点。
如果各系统分别接地,当发生雷击的时候各系统的接地点的电位可能相差很大,三个接地网之间瞬间电位差大,假设其中…1‟为交流电源工作接地,…2‟为计算机逻辑接地,…3‟为机壳安全保护接地,又假设雷电冲击波从其中一条路…1‟即交流电源送进来,由于雷电的瞬时电压往往是几万V乃至几十万V,那么在同一台电子计算机电路板上分别与电源、通信或和外壳相连的各部分就承担各地网之间的高电压而被击穿,对于微机网络来讲,一般是调制解调器和网卡首先被击穿。
据我们了解,在微机通信网中,电源、逻辑、安全保护和避雷各独立接地的系统被雷击坏的几率远远高于共用接地的情况。
其次,在一座楼房要分别做几个相互没有电气连接的地网是很困难的,尤其是现代的大城市更是如此。
因为要求个地网之间最小要有几M乃至20M的距离,同时又要与各种地下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屏蔽层,各大金属构件都要有足够距离就不易做到,即使在新建接地系统时做到了,但在日后的维修工作中,由于接手人不了解情况容易破坏以上的要求.基于上面两个原因,所以独立接地系统已不适合现代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
如果采用共用接地,雷电流I在冲击接地电阻上产生的高电压,将同时存在各系统的接地线上,各系统地线之间不存在上面讲到的高电位差,也不存在同一台设备的各接地系统之间的击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