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
一种脑卒中标志物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一、概述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对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免疫传感器作为一种高灵敏、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脑卒中标志物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二、脑卒中标志物脑卒中标志物是指在患者脑卒中发病后,体内产生的特定蛋白或其他化合物,如S100β蛋白、NSE、GFAP等。
这些标志物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疾病进展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1. 选择标志物特异性抗体免疫传感器的制备首先需要选择一种特异性高的标志物抗体,通常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进行筛选和鉴定。
2. 表面功能化处理将传感器的检测表面进行功能化处理,引入活性基团,以便能够高效地固定抗体。
3. 抗体固定将选定的标志物特异性抗体固定在传感器的检测表面上,通常可以采用化学交联或物理吸附等方法。
4. 传感器包衣为了增强传感器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通常需要对传感器进行包衣处理,形成一个稳定的检测系统。
5.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完成四、免疫传感器的检测方法1. 样品预处理患者样品(如血清、尿液等)需要经过一定的预处理,去除干扰物质,并将其稀释至合适的浓度。
2. 样品检测将预处理好的样品滴加在制备好的免疫传感器上,利用传感器的特异性抗体与标志物结合的原理,通过一定的信号转换机制测定样品中的标志物浓度。
3. 数据分析通过相应的仪器设备(如光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检测和测定,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应用前景和展望基于脑卒中标志物的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特异、快速、便捷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传感器制备和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脑卒中标志物的免疫传感器将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六、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一种基于脑卒中标志物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

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便是免疫检测技术。
这种技术已经成为医生们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重要工具,而且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接下来将介绍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中的新进展。
一、简介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机体细胞或者体液中存在的特定抗体或者抗原来诊断疾病的技术。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免疫检测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二、新型免疫检测技术1、核酸扩增技术核酸扩增技术是一种从病原体中扩增出特定基因片段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这种技术具有灵敏、特异、快速等优点,是目前最常用被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检测。
通过核酸扩增技术,医生可以从体液样本中直接筛查出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对于快速准确地确定某些病原体的存在有重要的意义。
2、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通过将数千种蛋白质分子固定在芯片上来检测生物体内某些蛋白质含量和变异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复现性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
3、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将生物识别分子与传感器结合,通过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信号变化来检测疾病或药物的技术。
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便携等特点,能够应用于各种现场检测和实时监测的场合,如无线设备和移动设备等。
三、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检测技术有望在临床中更广泛,更深入地应用。
首先,免疫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筛查肿瘤早期。
在临床实践中,早期的肿瘤大多不会出现症状,但通过免疫检测技术,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肿瘤细胞群,促进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其次,免疫检测技术也可以用于预测药物的反应。
通过分析病人体内的生物标志物,医生可以预测不同类型的疾病对不同药物的反应,为病人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免疫传感器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免疫传感器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分析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免疫传感器以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响应等优点,在生物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在国内外的研究中也已经成为了热门的研究方向。
二、免疫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目前,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即基于光学以及基于电化学的研究。
基于光学的免疫传感器通常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荧光、拉曼等技术,这些技术在生物分析中具有灵敏度高、实时性强等优点,在肿瘤标记的检测、毒素检测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电化学的免疫传感器则是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信号来检测生物分子的含量,如氧化还原反应、热释电反应、电感耦合等。
这种类型的免疫传感器通常具有响应迅速、灵敏度高、便携性强等特点,已经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免疫传感器的进展和应用主要集中在药物研发、生物分析、食品产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三、免疫传感器在生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一)蛋白质检测与鉴定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对于蛋白质的检测和鉴定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免疫传感器可以通过对特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识别和分析,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检测和鉴定。
通过免疫传感器检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生物样品中的抗体等,可以快速、准确、高敏感地检测特定的蛋白质,并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二)DNA检测和定量DNA是构成生命的基础分子之一,它的变异或缺陷会导致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问题。
因此,DNA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疫苗研发、生物材料检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免疫传感器的DNA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荧光检测、拉曼光谱检测和电化学检测等。
DNA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性,能够检测到非常低的浓度下的DNA,因此在基因诊断、基因工程和新药研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免疫学分析免疫学分析是通过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免疫反应物,来确定免疫状况的一种检测方法。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2016年第35卷第12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3991·化工进展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张浩春,吕佳,张冰,高文超,李兴,常宏宏,魏文珑(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摘要: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主要途径是早期诊断和治疗,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可实现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且具有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本文重点综述了碳纳米材料、贵金属纳米材料、氧化物纳米材料、量子点纳米材料等新型纳米材料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原理及其在甲胎蛋白、前列腺抗原、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了基于不同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各种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优缺点,并展望了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应以微型化、高通量化和商业化为研究重点,并实现对肿瘤标志物的快速、在线、实时检测。
关键词:肿瘤;肿瘤标志物;电化学传感器;纳米材料中图分类号:O 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12–3991–10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16.12.036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s for the detection of tumor markersZHANG Haochun,LÜ Jia,ZHANG Bing,GAO Wenchao,LI Xing,CHANG Honghong,WEI Wenlong(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Shanxi,China)Abstract:Tumor is one of the severe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The death rate of malignant can mainly reduced through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refore tumor markers are of significant clinic valu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nanomatericals can make the detection of tumor marker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The protocol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of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s using new nanomaterials such as carbon nanomaterials,noble metal nanoparticles,oxide nanomaterials,and quantum dot nanomaterials. It also focused on the applications of those immunosensors in the detection of alpha-fetoprotein,prostate antigen,carcinoembryonic antigen,and other tumor marker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lectrochemistrical sensors constructed on different nanomaterials in the detection of various tumor marker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s should be focus on miniaturization,high capacity,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fast repoense,on-line,and real-time detection of tumor markers.Key words:tumor;cancer biomarkers;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s;nanomaterial癌症也称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1]。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 器 ;食 品安全 ;检测 ;致病 菌;毒素 ;药物残 留
中图分类号 :T 2 7 S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2 1 (0 1 0 0 1 0 0 6— 5 3 2 1 )1— 2 6— 7
Re e c d a c t d fee to h m ia m m u o e s s ar h a v n e s u y o lc r c e c li n s n or
( . Lann e a oa r f em na o eh ooy c ol f i o i l 1 ioigK yL b rt yo r e t i T cn l ,S h o o o g a o F tn g B l c
En i e rn gn e i g, Dai n Po ye h i i e st la l tc n c Un v riy, Da in 1 0 4; l 6 3 a 1
v rei s a p i ain f lc r c e c l mmu o e s r i e o ma c n p i zn o d t n n t e a ay i a e l— ai t p l t so e to h mia e c o e i n s n o , t p r r n ea d o t s f mii g c n i o si h n lss r e i ' p re r e e t . E e t c e c mmu o e s rh smo e a v n a e a t e t o s b c u et e a e b t r o td mo e r c n l y lc r h mia i o l n s n o a r d a t g st n oh rme h d e a s h y h v et h e s lc ii n ih rs n i vt . T e eo e t e r p l d w d l n fo a i t n T i p p rito u e h ls e e t t a d h g e e st i vy i y h rf r , h y a e a p i i ey i d s n t i . hs a e r d c d t e ca — e o ao n s c t n o lc r c e c mmu o e s ra d i a i p n il s Ac o dn h i ee t n p c i gsg as i c n i a i fe e to h mia i i f o l n s n o n sb sc r cp e . t i c r i gt te d f rn s e t in l , t a O f i n b iie n o p t ni l u r n n o d ca c e d vd d i t o e t ,c r t d c n u tn e a e a r T e p o r s fr s ac n p l ai n o lc r— . h r g e so e r h a d a p i t fee t e c o o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综述

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综述一、本文概述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集成了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的设备,其在生物、医学、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旨在综述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原理、分类、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重点关注近年来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创新技术和研究成果,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简要介绍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工作机制和主要构成部分。
接着,我们将根据生物识别元件的不同,对生物传感器进行分类,并详细讨论各类生物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分析近年来在生物传感器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和应用。
我们还将探讨生物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如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和寿命等问题,并就此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展望生物传感器未来的发展趋势,预测其在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关于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的全面视角,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识别元件与物理或化学换能器相结合,对生物物质进行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检测的新型分析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将生物分子识别过程(如酶促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核酸杂交等)与信号转换器(如电化学电极、光学器件、压电晶体等)相结合,通过生物识别元件与待测物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将生物化学反应产生的信息转化为可检测的电信号、光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从而实现对待测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生物传感器的核心技术包括生物识别元件的制备与固定化技术、信号转换与处理技术,以及传感器的微型化与集成化技术。
生物识别元件的制备是实现生物传感器特异性与灵敏度的关键,常见的生物识别元件包括酶、抗体、核酸适配体、细胞和组织等。
信号转换与处理技术是生物传感器将生物识别信号转化为可测量电信号的核心,常见的信号转换方式有电化学转换、光学转换、热学转换等。
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

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艾民;张文艳【摘要】免疫传感器是将高灵敏的传感技术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结合起来,用以监测抗原抗体反应的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已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各个领域。
随着传感器的发展,出现了压电免疫传感器、脂质体免疫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光导纤维免疫传感器等新型免疫传感器。
近年来,纳米技术逐步进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领域,并引发突破性的进展。
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研制和发展具有超高灵敏度、超高选择性的免疫传感器。
本文就新型免疫传感器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Immunosensors,with the features of rapid,sensitive,high selectivity and simple operation,combining highly sensitive sensor technology with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are biological sensors used to monitor the antigen-antibody reaction and are widely used in【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1)006【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免疫传感器;临床;生物传感器【作者】艾民;张文艳【作者单位】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长春130022;吉林省妇幼保健院,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2.2自从1972年,Shons等[1]首次在石英晶体表面涂覆一层塑料薄膜以吸附蛋白质,成功制备了用于测定牛血清白蛋白抗体的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从而使压电现象用于免疫测试的想法成为现实。
压电免疫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免疫检测系统,因其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响应快、小型简便等特点,,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已经用它对多种抗原或抗体进行快速的定量测定及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摘要: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是将高灵敏度的电化学发光和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的一种交叉学科研究的成果。
电化学发光主要应用在免疫系统、生物酶等方面的研究,而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在临床领域中有较明显的成果。
因此,本文将从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两个方面,对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尤其在医学方面能够有更多突破,实现在更多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研究;应用现状;一、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概念(一)电化学发光的概念电化学发光即电致化学发光,是一种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一定电压,用来引发物质在电极表面进行电化学反应,反应产生的能量激发发光物质由基态迁移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物质不稳定会返回基态,在这一过程中会伴随光信号产生,产生光信号后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来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
ECL分析法不仅具有仪器简单,灵敏度高,还具有试剂用量少、时空可控性强等优点,现阶段,电化学发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分析、生物分子和其他生物分子检测中。
(二)免疫传感器的概念免疫传感器是一种将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高超的物理转换器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类器件。
由于免疫反应具有强的特异性,加之物理转换器的高的灵敏度,使得免疫传感器也成为一种有效检测样品的方法,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
目前,免疫传感器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检测等领域。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概念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是一种将电化学发光与免疫传感器结合起来的一种具有很高免疫特性的一种装置。
利用电化学发光的高灵敏度的传感技术,再结合特异性免疫反应,最终可以达到一种对临床中微量物质进行定量的检测。
二、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是将抗体或者抗原通过一定方式负载在电极上作为识别探针,当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后,其产生的复合物与电化学发光信号之间建立一定关系,然后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对目标物进行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6期长春大学学报Vol.21No.6 2011年6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June2011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艾民1,张文艳2(1.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长春130022; 2.吉林省妇幼保健院,长春130061)摘要:免疫传感器是将高灵敏的传感技术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结合起来,用以监测抗原抗体反应的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已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各个领域。
随着传感器的发展,出现了压电免疫传感器、脂质体免疫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光导纤维免疫传感器等新型免疫传感器。
近年来,纳米技术逐步进入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领域,并引发突破性的进展。
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研制和发展具有超高灵敏度、超高选择性的免疫传感器。
本文就新型免疫传感器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免疫传感器;临床;生物传感器中图分类号:TP2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907(2011)06-0083-031压电免疫传感器自从1972年,Shons等[1]首次在石英晶体表面涂覆一层塑料薄膜以吸附蛋白质,成功制备了用于测定牛血清白蛋白抗体的压电晶体免疫传感器,从而使压电现象用于免疫测试的想法成为现实。
压电免疫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免疫检测系统,因其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响应快、小型简便等特点,,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已经用它对多种抗原或抗体进行快速的定量测定及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
Shen等[2]研制了直接检测癌胚(CEA)的压电免疫传感器,为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将蛋白A用定向固定化方法与免疫反应催化剂聚乙烯二醇(PEG)结合来放大传感器频率信号。
CE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66.7 466.7nmol/I。
Zeng等[3]研制出用于急性白血病临床免疫分型的压电免疫阵列,白血病单克隆抗体通过纳米金,蛋白A固定在晶体表面,传感器能在5min内检测出白血病样品,并能动态地监测免疫反应过程,与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
Minunni等[4]将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某抗原表位的人工合成肽固定于石英晶体电极表面,检测体液标本中的HIV抗体。
Yao C等[5]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压电石英微阵列免疫传感器,可用于乙肝病毒的测定。
这种微阵列传感器的检测速率快,能在50分钟内完成检测,而且抗干扰能力强,临床特异性达到94.44,对乙肝病毒的检测极限为8.6pg/L。
Thomas W等[6]研制了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流感病毒的直接检测,检测线为4virus particles/mL。
Y Ding等[7]发展了检测甲胎蛋白的新型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限15.3-600.0ng/ml。
笔者应用循环伏安研究了水相中琉基苯并咪哇的电化学氨化过程,并应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监测了此氧化成膜的过程。
2脂质体免疫传感器脂质体免疫传感器(LIS)是将脂质体应用于免疫传感器而建立起来的一类新型生物传感器。
不仅保持了传统免疫传感器高度的专一性和高效性的优点,并且极大地增强了响应信号。
当抗原(或抗体)与脂质体结合后,传感器只对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吸附进行检测,避免了非特异性吸附的干扰,从而提高了脂质体传感器的灵敏度。
脂质体免疫传感器为临床诊断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快速的、高效的分析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将脂质体应用于免疫传感器,利用其包埋的大量信号物质放大免疫响应信号,可以极大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并使免疫传感器免受非特异性连接干扰。
目前已开发出各类新型的脂质体免疫传感器,如脂质体电化收稿日期:2010-03-14作者简介:艾民(1968-),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教学与研究。
48长春大学学报第21卷学免疫传感器、脂质体荧光免疫传感16-17器、脂质体石英晶体微天平免疫传感器等。
Viswanathan等[9]利用Nation和MWCNTs修饰电极,有效改善了电极的导电性,增强了传感器的灵敏度.Ho等[10]发展了一种脂质体免疫传感器,用于胰岛素测定。
检测线性范围10pM-10nM,总的分析时间不到30分钟。
随后他们又研究了基于脂质体和PEDOT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共修饰的霍乱毒素免疫传感器,首次将包覆PEDOT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作为固定抗霍乱毒素抗体的载体基质用于构建霍乱毒素电位型免疫传感器。
3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自从1982年Nylander等首次将SPR技术用于免疫传感器领域以来,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免标记及检测快速、可以实时监测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特点,表面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的应用。
Lee等研究了超灵敏的等离子体免疫传感器检测β淀粉样肽(1-40),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检出限达1fg/ml。
Siriwan等比较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和电容免疫传感器测定人血清样本CA125,SPR检测限是0.1U/ml,电容免疫传感器检测限为0.05U/ml。
结果表明,两个系统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Dudak等综述了表明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Park等发展了自组装表面等离子体生物传感器检测SARS病毒。
近年来,SPR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方向逐渐由单一的抗原抗体检测分析深入到了对生物分子的结合动力学、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抗原决定簇(表位)库的研究和应用中,并且向小型化、自动化、多样化、与相关技术联用等方向发展,用于遗传分析,也将会使SPR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
4基于纳米材料的免疫传感器纳米材料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位点多,以及优良的光电特性和较强的生物亲和性,可加快响应界面电子传导或催化电极表面化学反应,作为载体吸附和支撑免疫分子,有效改善传感器各方面性能。
因此,被大量应用于免疫传感器研究。
新型纳米材料的合成为发展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提供了新的途径。
纳米材料,尤其是新型的纳米生物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层次,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良好的定向能力和生物兼容性,为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Du等用纳米金和碳糊成功构建了能在2-30U/mL范围内对血清中CA19-9含量进行测定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
Xu等结合微电子和自组装技术制备了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
该电极具有高的选择性和再生性,对微型免疫传感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Yang等将甲胎蛋白固定在金纳米线/ZnO纳米柱的复合膜上,充分利用金纳米线的直接电传导能力和ZnO纳米柱良好生物相容性,发展了基于金纳米线与ZnO纳米柱共修饰的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
朱俊杰等将CdSe纳米晶体(NCs)与壳聚糖包覆的碳纳米管制备得到的纳米复合物(CdSeNCs/CNT-CHIT composite)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具有高电化学发光强度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稳定复合物界面;采用APS(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作为交联剂与复合物界面共价结合,再通过GLD(utaricdialdehyde)固定抗体,得到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测速度快,线性范围宽(0.02ng/mL 200ng/mL)的HIgG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Singh等在导电聚TTCA膜表面电沉积纳米金颗粒,通过共价键合固载单克隆(OPG)抗体,构建了检测线性范围为2.5pg/mL-25pg/mL,检测下限2pg/mL的OPG免疫传感器。
Dianping Tang等基于金纳米线,研制了检测肿瘤相关抗原CA125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Liang等通过修饰高导电能力的功能化纳米金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比表面大、吸附性能强且高导电能力的功能化纳米金层,并进一步吸附甲胎蛋白抗体,将其固定到电极表面,从而制得甲胎蛋白抗原免疫传感器。
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1.25-200.0n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3,检出限为0.23ng/mL。
Panini N V等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研究出免疫传感微流控集成系统,用于在人血清样本中,快速、灵敏、定量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
鼠单克隆抗体(5G6)被固定于旋转圆盘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鼠单克隆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反应,过氧化氢作为催化剂,电化学检测在1分钟内完成,整个检测过程30分钟。
笔者对01,10-菲咯林-5,6-二酮(PD )和六氟磷酸三(1,10-菲咯林-5,6-二酮)含铁(II )(FePD )进行了改进合成,用溶液—凝胶技术制备了FePD /碳陶瓷杂化材料电极。
FePD /碳陶瓷杂化材料电极对碘酸盐的电化学还原较高的催化活性,故被用作食盐中碘酸盐测定的电化学传感器。
5结论与展望综上所述,随着抗体制备技术的进步、光导技术和信号放大技术的改进、免疫传感器与微流控或分离等技术联用,以及纳米材料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为各种新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免疫传感器正朝着集成化、智能化和商品化的发展,同时也向微型化、阵列化方向发展。
多通道实时检测是未来免疫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总之,随着免疫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各种新型免疫传感器的不断涌现,免疫传感器将会成为医学诊断领域广泛使用的新型检测手段。
参考文献:[1]Shons A ,Dorman F ,Najarian I.An immunospecific microbalance [J ].Biomed Mater Res ,1972;6(6):565-570.[2]Sen G Y ,Wang H ,Deng T.A novel piezoelectric immunosensor for detection of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J ].Talanta ,2005;67(15):217-220.[3]Zeng H ,Wang H ,Chen F P.Development of quartz-crystal-microbalance-based array for clinicalimmunophenotyping of acute leukemias [J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2OO6;351(1):69.[4]Minunni M ,Tombelli S ,Gullotto A ,et al.Development of biosensors with aptamers as bio-recognition element :the case of HIV-1Tat protein [J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04;20(6):1149-1156.[5]Yao C.,Zhu T.,Tang J ,et al.Hybridization assay of hepatitis B virus by QCM peptide nucleic acid biosensor [J ].Biosens Bioelectron ,2008;23(6):879-85.[6]Owen ,TW ,Al-Kaysi ,RO ,Bardeen ,CJ et al.ChristopherMicrogravimetric immunosensor for direct detection of aerosolized influenza A virus parti-cles [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07;126(2):691-699.[7]Y Ding ,J Liu ,H Wang et al.A piezoelectric immuno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alpha-fetoprotein using an interface of gold /hydroxyapatite hybridnanomaterial [J ].Biomaterials ,2007;28(12):2147-54.[8]许博,朱果逸,张文艳.分析化学[J ].2000,28(9):1129-1132.[9]Viswanathan S ,Wu L C ,Huang M R ,et al.ElectrochemicalImmunosensor for Cholera Toxin Using Liposomes and Poly (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Coated Carbon Nanotubes [J ].Anal.Chem ,2006,78(4):1115-1121.[10]Ho J A ,Zeng S C ,Huang M R.Development of liposomal immunosensor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sulin with femtomole detection [J ].Analyticachimica acta ,2006,556(1):127-132.责任编辑:钟声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mmunosensorsAI Min 1,ZHANG Wen-yan 2(1.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China ;2.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care Service Center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61,China )Abstract :Immunosensors ,with the features of rapid ,sensitive ,high selectivity and simple operation ,combining highly sensitive sen-sor technology with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are biological sensors used to monitor the antigen-antibody reaction and ar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area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ensors ,there have been new types of immunosensors such as piezoelectric immunosensors ,liposome immunosensors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munosensors and optical fiber immunosensors.In recent years ,nano-technology gradually enters the field of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s and gets a disruptive progress.Because of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nano-materials ,they are widely applied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immunosensor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high selectivity.This paper reviews a new type of immuneosensor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s.Keywords :immunosensor ;clinical ;biosensor 58第6期艾民,等: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