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800字
核心价值观讲座观后感

核心价值观讲座观后感前几天参加了一个核心价值观的讲座,那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思想旅行。
刚走进讲座现场的时候,我还在想,这会不会是那种枯燥乏味,让人忍不住打瞌睡的讲座呢?毕竟一提到价值观这种高大上的东西,总感觉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点远。
但是,讲座一开始,我就发现我大错特错了。
讲师就像一个超级有魅力的故事大王。
他没有一上来就干巴巴地念那些价值观的定义,而是从生活中的小事说起。
比如说,他讲了一个在公交车上年轻人给老人让座的故事。
这事儿听起来很普通对吧?但他就从这个让座的小动作里,引出了友善这个价值观。
他说,这一个小小的让座行为,不仅仅是把座位让出去这么简单,而是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友善。
这时候我就想,哟呵,原来这平常都不怎么注意的小事,背后还有这么大的意义呢。
接着,讲师又开始讲诚信。
他讲了一个小商贩的故事。
这个小商贩一开始为了多赚点钱,在秤上做了手脚。
后来呢,被大家发现了,结果生意越来越差。
但是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痛改前非,变得特别讲诚信,哪怕是亏本也不做坑人的事儿,慢慢地,大家又开始信任他,他的生意也重新红火起来。
听到这儿,我就忍不住点头。
诚信这东西,真的是做人做事的根基啊。
就像我们平时交朋友,如果发现朋友老是说谎骗人,那肯定就不想和他来往了。
讲到爱国的时候,那就更激动人心了。
讲师讲了很多革命先烈的故事,那些英雄们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一点都不害怕。
我当时就觉得,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啊。
爱国不是一句空话,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爱护我们的环境,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就想,我虽然是个小人物,但也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也是为国家出份力嘛。
讲座中还有很多互动环节,这可太有趣了。
大家都积极地分享自己身边的故事,有的说自己看到邻居互相帮忙的暖心事儿,有的说自己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经历。
我也忍不住举手讲了一个我朋友拾金不昧的故事。
核心价值观讲座观后感

核心价值观讲座观后感前几天参加了一个核心价值观的讲座,原本以为会是那种枯燥得能把人催眠的讲座,没想到却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派对。
讲座一开始,主讲人并没有直接长篇大论地念那些高大上的定义,而是给我们讲了好多小故事。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他每天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始终坚守着诚信和友善。
有一次他捡到了乘客落下的贵重包裹,想尽办法联系失主,哪怕自己那天因为这件事耽搁了回家的时间,晚饭都没吃上热乎的。
这个故事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核心价值观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它就体现在这些日常生活的小细节里。
说到爱国,主讲人可就更有趣了。
他把爱国比作是对自己家的热爱,说要是有人跑到你家里来捣乱,你肯定第一个不答应。
国家就像我们的大家,每一个公民都是这个家的一份子,我们得像爱护自己的小窝一样爱护国家。
我当时就在想,这比喻可真妙啊,一下子就把那种抽象的情感变得特别具体。
而且他还讲了一些历史故事,那些在战争年代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他们爱国可不是光嘴上说说的,那都是用生命在践行核心价值观呢。
再说说敬业吧。
我本来觉得自己上班或者学习,能把任务完成就不错了。
但听完讲座后,我就感觉自己之前的想法太“小儿科”了。
敬业不是简单的完成任务,而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极致。
就像那些大国工匠一样,他们对自己的手艺精益求精,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就为了把一个小零件做到完美。
我想,我虽然做不了大国工匠,但我也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多付出一点努力,多一点专注,这也是在践行敬业的价值观呀。
至于友善和和谐,讲座中提到社区里那些互相帮助的邻居们。
大家你帮我看个孩子,我给你送点自己做的美食,这种简单的互动背后其实就是友善在传递。
一个社区要是都这样,那不就是和谐的小社会了吗?现在想想,要是整个社会都充满这样的友善和和谐,那得多美好啊。
就像走进一个充满阳光的大花园,到处都是笑脸和温暖的感觉。
这个讲座让我从心底里对核心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心得5篇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心得5篇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心得有哪些?作为法律工作者的律师要把学习和掌握民法典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学好、用好民法典。
一起来看看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心得5篇,欢迎查阅!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心得1从民法典中看立法为民。
立法不公,是最大的不公。
《史记·商君列传》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但在封建王朝统治的两千多年里,这一直是句空话,并且这句话本身就表示出在立法层面上有“王子”和“庶民”两个完全不平等的对象,这就是在立法层面上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极大侵害。
故这句话的用途只能是掩饰封建统治者自身特权,以及安抚不断被剥削的人民群众,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们的“法律遮羞布”。
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则不一样,它在基本规定第四条中提到: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这就能看出,它对于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等民事主体,一视同仁地给予保护,同等保护,平等保护。
从民法典中看司法为民。
群众在司法方面最怕什么?最怕法律规定不清不楚,导致司法裁定浮动巨大。
有可能滋生出面对有钱、有地位的人“唯唯诺诺”,面对普通百姓却“重拳出击”的恶性案例。
所以,一部法律规定得越细致,思考得越全面,对普通群众就越有利。
从民法典宣传图册中“小明的一生”就不难看出,这部法律为了群众真的是“操碎了心”,从出生到成长再到离去,从偶然事件到必然事件,对群众的保护可谓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这部法律就好比群众的一道“长效护身符”,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无时无刻地庇护着我们。
从民法典中看执法为民。
执法,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类,尤其是群众之间发生小型冲突。
在法律不是特别完善的时期,很多群众之间的细微冲突都是通过执法人员的协调来解决。
其中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碰瓷。
碰瓷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催生了行车记录仪这个产业,可见影响有多大。
碰瓷的现象也反映出,现代社会确实存在少数“老赖”,他们以“耍赖皮”为生存的资本,或利用人们的善心,或利用法律盲区来讹诈人们。
核心价值观的专家讲座观后感

核心价值观的专家讲座观后感前几天去听了一场关于核心价值观的专家讲座,那可真是一场让我收获满满又趣味横生的体验。
刚走进讲座大厅的时候,我还以为这会是一场枯燥得能把人催眠的长篇大论。
毕竟“核心价值观”这几个字听起来就特别高大上,感觉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点远。
可是专家一开口,我就知道我错得离谱。
专家就像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老朋友,他没有一上来就给我们念那些干巴巴的定义。
而是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说在一个小镇上,有个面包店老板,他每天都会多做一些面包,然后免费送给那些生活困难的邻居。
这个故事听起来简单,但是专家话锋一转就说到了这背后体现的友善和互助,这就是核心价值观在生活里的一种表现啊。
我当时就想,原来核心价值观不是只存在于书本和标语里,就在这些普普通通的好人好事里呢。
接着,专家开始详细解读各个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讲到诚信的时候,他举了好多商业上的例子。
有些企业因为一次不诚信的行为,最后失去了顾客的信任,慢慢就倒闭了。
而那些一直坚守诚信的企业,哪怕遇到困难,也能凭借良好的口碑重新站起来。
这就像我们做人一样,如果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总是做不到,那谁还愿意和我们做朋友呢?这诚信就像我们在社会这个大圈子里的名片,要是名片都抹黑了,那可就不好混咯。
专家还特别幽默地说爱国不是光喊口号。
他说爱国就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我们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努力让家里变得更好。
那对于国家来说,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遵守社会公德,就是在为国家这个“大家”添砖加瓦。
他还调侃说,如果每个人都乱扔垃圾,那国家就像一个脏兮兮的大屋子,多难看呀。
大家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但是也深刻地明白了爱国其实就在这些小事当中。
整个讲座过程中,我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脱口秀,但是又实实在在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发现核心价值观就像一把万能钥匙,它能打开理解社会、理解人性的大门。
以前我觉得这些东西很抽象,但是现在我知道,它们就贯穿在我们每天的行为、每一个选择当中。
听完讲座出来,我感觉自己看待周围的世界都不一样了。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春节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春节英文回答:After attending the Core Values Hundred Lecture Forum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insightful discussions and thought-provoking ideas presented by the speakers. The event provided a platform for individuals from various fields to share their perspectives on core values and their impact on society.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from the forum was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ity in our daily lives. The speakers emphasized that integrity is not just about being honest, but also about having strong moral principles and sticking to them. They shared personal anecdotes and real-lif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ow integrity can shape one's character and influence others. For instance, one speaker shared a story about a successful business leader who refused to compromise his ethical standards, even when faced with immense pressure to do so. This individual'scommitment to integrity not only earned him the respect and trust of his employees and customers, but also set a positive example for others in the industry.Another core value that was highlighted during the forum was empathy. The speaker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and relating to the experiences and emotions of others. They discussed how empathy can foster better relationships, promote inclusivity, and drive positive social change. One speaker shared a personal story about a volunteer experience where she worked with underprivileged children. Through her interactions with these children, she developed a deep sense of empathy and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providing support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ose who are less fortunate. This experience inspired her to start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that aims to empower disadvantaged youth through education and mentorship.In addition to integrity and empathy, the forum also touched upon the significance of perseverance and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The speakers sharedtheir own stories of overcoming obstacles and setback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determination and a positive mindset. They emphasized that setbacks and failures are not the end, but rather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 and learning. One speaker shared a personal story of how he faced numerous rejections before finally achieving success in his chosen field. His story served as a reminder that perseverance and resilience are essential qualities for achieving one's goals and dreams.Overall, the Core Values Hundred Lecture Forum provided a valuable platform for individuals to reflect on and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core values in our lives. Through the insightful discussions and personal anecdotes shared by the speakers, I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ity, empathy, perseverance, and resilience. These core values not only shape our individual characters, but also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relationships, communities, and society as a whole.中文回答:参加春节期间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后,我对演讲者们提出的深入讨论和发人深省的思想印象深刻。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800字5篇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800字5篇学习作为一种获取学问沟通情感的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行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是我整理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盼望大家喜爱。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1年5月2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凝聚着14亿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幻想。
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妙生活需要的大法。
民法典是一部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进展的大法。
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
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
民法典是一部树立法治大国形象、提升国际法治话语权的大法。
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亲密,可以称之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
民法典有7编加附则共84章、1260个条文构成。
第一编为总则,之后依次为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
这里面其实把一个人在社会上,从出生到死亡所拥有的权利和参加社会生活的方式全部讲到了。
总则讲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作为参加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讲的是人们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资格。
第二编物权则是讲人在社会上实际拥有哪些权利,你已经占有什么、你该占有什么、不该占有什么,讲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能力。
人在社会中,有了物权,有了物品要进行交易,接着进入下一编合同。
有了交易,人吃饱喝足了,就开始考虑自己能活多久、活着要不要讲仁义礼智信等方面,那就进入了第四编人格权,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个人的学问产权,个人信息爱护。
有人说推销电话是盗窃,因为他未经同意打电话占用了你可能1秒时间,相当于偷走了你的1秒时间,毕竟人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偷窃时间可能比偷窃物品还严重。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心得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心得作为百场讲坛的一名观众,我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很多特别优秀的人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思考。
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引领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驱,他们的想法和行动鼓舞人心,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人人都能影响和改变世界的真谛。
以下是我对这百场讲坛的一些感悟。
讲坛一:《活着》电影分享会《活着》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贫困生活的电影,讲述了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
电影的画面、音乐、情节和台词让人无比感动,令我想起了很多自己的亲身经历。
电影中主人公福贵的人生遭遇的磨难、贫困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庭,也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缘故,我也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贫穷,这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贫穷的无助和痛苦,也深切感受到了家庭对我成长的影响。
电影中福贵的人生虽然充满了苦难,但最终他再次成为了一名富有的人。
这说明,只要我们充满信心、勇敢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梦想。
讲坛二:《百年孤独》读后感分享会《百年孤独》是一部由哥伦比亚文学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著,以马格达莱娜和奥雷里亚诺等几代人的生活为线索的文学代表作品之一。
它以神秘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形式探讨了时间、爱、生命等主题,使我深深感动。
小说中描绘的神秘奇幻的场景与塑造的人物角色,令我产生了巨大的阅读冲击力。
当那些颠覆认知的画面出现在前所未有的艺术表达中时,我感触颇深,自己也受到了深深的启发。
读完《百年孤独》后,感到深深被启发,开始思考生命、时间、爱情等更深刻的话题。
小说让我看到了世界更广阔的一面,恰如一幅艺术品,激发了我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和知识的欲望。
讲坛三:《曼陀莉》舞蹈表演《曼陀莉》是一部与梵婀玲相关的舞蹈劲作品。
舞蹈中展现出的生动形象、动人肺腑的情感表达,震撼了我。
身形优美的舞者交替出场,用舞姿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舞蹈重现了梵婀玲的生平、天赋、才情和感情经历,以鲜明的视觉形式、强烈的情感交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梵婀玲的人生历程。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1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基层法治建设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基层应该借助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风口,运用“当好扩音器”、“抓好衡量尺”、“装好配件箱”这三招,推动基层法治建设,更好地发挥民法典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切实保障人民权益的作用。
第一招,当好民法典普法宣传的“扩音器”。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要有效推动民法典更好实施,基层就要自觉当好“扩音器”,广泛开展民法典的宣传普法工作,让民法典真正走进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党员干部要带头学。
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个人自学、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带头学习。
党校和干部培训网络平台应当开设民法典专题课程,组织党员干部行动起来带头学。
尤其是对于基层较为普遍的涉及婚姻、土地产权、邻里纠纷等领域的问题要重点关注,不断提高自身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群众看到“学法有用,学法能用”,在群众中形成“榜样”示范,带动基层群众跟着学、乐意学。
基层要广泛动员一起学。
要将其民法典普法工作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要大力推动民法典宣传普法深入基层社区、村子和中小学校,营造自觉学法、用法、守法的社会氛围,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养成懂爱、爱法、守法的意识和运用民法典维护自身权益的习惯及能力。
基层社区和村子可以通过开专题的公益宣传普法讲座、派发普法宣传手册、播放民法典公益宣传普法广告等方式,营造宣传氛围。
中小学校应当开设相应的普法课程,系统开展普法教育,加强青少年对民法典的认知和理解。
法律专业人员要帮着学。
民法典共7编1260条,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宣传普法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律师、司法工作人员等专业人员的作用,解读好民法典条文和精神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800字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下面是整理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1】刚刚结束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将于2021年1月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
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呼应了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通过具体规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由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
《民法典》是保护人民的法典,它关系着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
她很温柔,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不再保留。
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
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
无论是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给出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生活相关的点点滴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部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给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
时过境迁,生活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生活进步得益于科技发展,《民法典》为中国创新创造保障开路。
《民法典》也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伴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名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等中国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一跃而上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成果来之不易,其中和谐安定、科学规范、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体现,为中国创新创造提供了不断成长壮大的优渥环境。
民法典的出台,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力量,记录着中国法治的改革历程,是中国人民一生守护的人民情怀。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2】《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结出的硕果,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老百姓的生活百科全书,它的实施关系千家万户,做好《民法典》的普法宣传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
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而普法就是要帮老百姓了解熟悉这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法律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全社会对法治的真诚信仰。
只有在普法中把人民群众的法治需要真正重视起来,才能让全社会更好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进而培养起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注重宣传形式。
一方面要做到线上宣传广覆盖。
充分利用网站、两微一端、电子显示屏等新媒介,不断提高民法典普及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另一方面要做到线下宣传讲实效。
通过张贴宣传挂图、设置宣传展板、悬挂横幅、更新普法宣传栏、入户走访面对面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民法典,普及相关法律法规。
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抓好具体措施。
一是要通过讲解《民法典》立法背景、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引导广大群众关注民法、学习民法、运用民法、维护民法,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思维习惯。
二是紧扣重点对象。
将民法典规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重要内容,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内容和单位部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
三是深化宣传成效。
对《民法典》进行系统梳理,突出重点和框架,供全体党员下载、查阅、自学,确保宣传效果喜闻乐见、入脑入心。
广泛深入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要把民法典普法工作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重点来抓,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铺天盖地的强大声势,努力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真正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成为指导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头尊崇民法典、敬畏民法典,自觉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把掌握和运用民法典作为履行自身职责、做好群众工作、推动改革发展的必要知识、必备能力、必需本领,不断提高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3】典,意味着规范,系统。
法典,是对法律的提炼与整合。
萨维尼说:“法典是对全部现有法律系统性的整理与编纂,并且具有由国家赋予的排他性的唯一的法律效力。
”培根说:“应当制定一部法典的时代,必当在智慧上超越此前的一切时代,因此一个必然的结论是,其立法能力必定为其他时代所不及。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首部民法典的问世,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大意义。
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因这部法典的诞生而被深刻改变。
作为新时代的法典,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得以实现。
例如,民法典规范了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
民法典的到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更加有序,让社会更加和谐。
作为一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法律,民法典的实施,在我国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先后经过4次修改,历时五年,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他的出台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需求,它标志着我国私权治理体系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对于民事权利的保护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
我们相信,作为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民法典必将成为新时代制度文明的重要基石。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变化,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应顺应时代潮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要坚持问题导向,适应技术发展进步新需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4】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称民法典),一经公布,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热点。
作为基层干部,就要蹭这个热点,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的同时,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带头人和老实人,让民法典根植于心、笃于行。
以人民为中心,问计于民、服务于民,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
民法典是一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因涉及面广,涵盖面深,对每一个人的言行具有很强的约束意义。
作为基层干部,是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的,是人民群众身边的知心人,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始终做到人民群众在哪里、干部的心就在哪里,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就要去想什么,人民群众盼什么、干部就要干什么。
只要时时处处想着人民群众,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忧,化人民群众之困,人民群众就会把干部的实干精神藏在心头、放在嘴上,干群关系就十分融洽,人民群众就会把干部当亲人,有什么心里话都会跟干部讲,还处处夸奖干部的好,把干部当成无话不说的亲人,大家共同携手为小康生活齐心奋斗。
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做党纪国法的带头人。
民法典第一章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作为基层干部,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人,也是跟人民群众经常打交道的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特别是在服务人民群众领域内的法律法规知识,不仅要熟记,还要落实在行动上,时刻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在民事纠纷、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等调解化解中,要公平公正依法做好人民群众的调解员,在体现法律的公信力的同时,也是体现基层干部带头学习党纪国法、应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也是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要在基层人民群众中,大力开展学法普法宣法活动,基层干部更要时刻以党纪国法规范言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学法用法的典范。
以典型为榜样,学有成效、行有标准,做甘于奉献的老实人。
身处基层就要为基层人民群众谋事干事,首先要讲奉献,奉献是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利益至上等甘于奉献,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要甘于奉献乃至生命。
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的白衣天使、“直播带货”的县长、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张富清、排雷英雄杜国富、奋战在脱贫攻坚付出宝贵生命的黄文秀等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作为基层干部,在学习榜样中、汲取榜样的力量的同时,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修身做表率,才能做到学有成效、行有标准、做有样子,就有人民群众的“口碑”,干部所做的事业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观后感【5】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
无法则无安,这部关系每一人一生的“百科全书”已经开启“阅读模式”,各级党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必须占领法治制高点,在党的领导下,立体布局全面落实民法典精神,更好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经过党支部党课的学习,《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我们不仅要细细体会和思考背后的含义,更要时时去领悟和践行其中的真谛。
人民利益至上,举起法律武器维护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民法典》增强了民事权力种类,确认和保障民事权力,完善了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加强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回应了人民群众需求,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人民需求至上,建德治屏障增进人民福祉。
公平正义是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前提。
新时代下,人民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必然对公平正义有更好层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