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在农业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农药使用的重要性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药使用的重要性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药使用的重要性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病害和杂草侵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药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药的重要性农药是用于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等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

它可以有效地阻止农作物受到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围绕着几个方面来介绍农药的重要性。

首先,农药能够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

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不加以控制,病虫害会导致大量农作物的减产甚至死亡。

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消灭和控制这些有害生物,从而保护作物的生长。

另外,农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侵害,如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对产量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而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些障碍,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健康和稳定,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农药的使用还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农业生产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防止作物的损失。

这样可以减少农民的经济压力,降低生产成本,并最终提高他们的收入。

农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尽管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分析农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首先,农药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环境污染。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如使用剂量过大或频率过高,农药可能会残留在土壤和水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这种污染不仅对农田和周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还可能危害人类健康。

此外,农药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还会引发害虫抗药性的问题。

过度使用同一种农药会使害虫逐渐产生对该农药的抗药性,使其失去原有的防治效果。

这种情况下,农民需要使用更多或更强效的农药来应对病虫害,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最后,农药使用不当还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农药除去有害生物的同时,也会影响一些有益的昆虫或动物,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进而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普及和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农业生产正在逐渐向可持续、低毒、高效的方向转变。

在这个背景下,生物农药技术应运而生,被视为是一种更加安全、环保、健康的农业生产方式。

那么,究竟生物农药技术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呢?生物农药技术,简单来说,是利用生物学原理或者利用生物制造的农药,是一种绿色的农业生产方式。

与化学农药不同的是,生物农药技术具有下面这些优点:1. 低毒性。

生物农药具有天然性,不会像化学农药一样残留在土壤和作物中,不会造成长期的污染。

2. 目标明确。

生物农药往往是针对特定虫害或病害制作的,针对性强,能更好地控制害虫和病菌。

3. 对环境影响小。

生物农药技术对农业生态循环和生态平衡有利,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 无副作用。

生物农药对蜜蜂等有益生物无害,不会破坏生态平衡,而化学农药对有益生物有毒性作用。

那么,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应用方式:1. 生物提取物。

生物提取物是利用植物、昆虫和微生物等天然物质通过提取工艺制成的农药。

比如硫酸铜、烟尘、菊酯等。

2. 生物制剂。

这种农药是由单个或多个微生物通过发酵、提取等多个环节制作而成的,如甲基多菌灵、拟除虫菊酯等。

3. 生物修饰剂。

这种农药是利用生物技术将基因工程技术与农药的动态制备技术相结合,通过微生物、植物或转基因技术等改良已有的农药或制造新型农药。

如转基因作物、生物控制等。

4. 生物防治。

这种农药涉及到生物学的防治原理,通过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特殊生物对害虫或病害等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比如利用甲壳化虫、线虫、真菌等来防治病害。

生物农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无疑是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方向。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生物农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经费和技术支持,受限于制约创新的客观条件;生物农药的作用时间和作用效果有时受自然因素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农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不够高。

农药的种类及应用

农药的种类及应用

农药的种类及应用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蔬菜大棚和家庭园艺等领域。

农药的种类繁多,根据其用途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几大类。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类农药的应用及特点。

首先是杀虫剂,杀虫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消灭各类昆虫害虫。

常见的杀虫剂有有机磷杀虫剂、氯氟化烃等。

有机磷杀虫剂具有广谱、毒力强、毒效稳定等特点,常被用于防治柑橘螨、棉花蚜虫、水稻蓟马等害虫。

氯氟化烃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对多种害虫有很高的杀灭效果,但由于其具有持久性和易积聚的特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杀菌剂是用来预防和治疗植物病害的农药。

多用于防治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病害。

常见的杀菌剂有三唑酮、多菌灵等。

三唑酮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残留的杀菌剂,可用于防治大部分作物的真菌病害。

多菌灵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对多种真菌具有杀灭效果,但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喷药时机,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杂草,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常见的除草剂有草甘膦、草灵等。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杀草剂,对多种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草灵是一种有选择性的除草剂,主要用于除去禾本科杂草。

杀螨剂主要用于防治螨虫害,螨虫是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

常见的杀螨剂有氧化钡、绿盲螨净等。

氧化钡是一种杀螨剂,可用于防治香蕉、葡萄、苹果、桃等作物的螨虫害。

绿盲螨净是一种专用于防治蔬菜大棚中的绿盲螨的杀螨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能够改变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化学物质。

在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和控制植株生长。

例如,瘤果灵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番茄、黄瓜等果蔬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遵守农药使用规范和安全措施。

首先,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配方进行防治,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和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来选择合适的农药。

其次,注意使用剂量和喷药时机,以避免农药过量或喷洒不当导致的作物中毒或环境污染。

农药对农业的贡献及发展趋势

农药对农业的贡献及发展趋势

农药对农业的贡献及发展趋势农药作为控制农林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危害的特殊商品,在保护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油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

了解农药开发与使用对农业的贡献、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可使人们走出对农药的误区。

1.农药对农业的贡献大使用化学农药能有效控制作物病、虫、草害,全世界每年可挽回农作物总产量损失30%~40%,挽回经济损失3000亿美元。

诺贝尔奖获得者、墨西哥小麦育种学家罗曼·布朗说:“没有化学农药,人类将面临饥饿的危险。

”英国人柯平博士在2002年曾指出“如果停止使用农药,将使水果减产78%,蔬菜减产54%,谷物减产32%”。

英国的试验证明,一年期间不使用农药会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42%、甜菜产量下降67%,而两年不用农药,则产量损失又增加1倍。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及6%的淡水资源,供养占世界22%的人口,农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更为明显。

据统计,全国年均使用农药28万余吨(折百),施用药剂防治面积达48亿亩次。

通过使用农药,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4800万吨、棉花180万吨、蔬菜5800万吨、水果620万吨,总价值在550亿元左右。

近年来,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的出现,使用的投入产出比已高达1∶10以上,一般农药品种的投入产出比也达1∶4以上。

由此可见,农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2. 提高粮食单产离不开农药全球人口65亿还在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种植结构改变、异常气候频发等导致粮价不断攀升,2008年世界粮农组织估计饥饿人数达到9.23亿,比1990~1992年基准期增加了8000多万。

全世界粮食收获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112.5亿亩,减少至2005年的102.3亿亩。

从土地条件及水源考虑,全球耕田面积极限为120亿亩。

全球粮食总产从1961年的8.77亿吨增至2005年的22.19亿吨,平均单产达217.33公斤,但仍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农药的重要作用

农药的重要作用

农药的重要作用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
的重要工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控制或消灭农作物、林木、牲畜等农业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

农药的使用早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展示了农药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1. 提高农产品产量
农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消灭对作物有害的病虫草害,保护植物生长,减少疾病和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保障粮食安全
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作
物损失,确保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供应稳定,保障人类的饮食安全。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合理正确使用农药,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减少对生
态环境的污染,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保护生态环境。

4. 节约劳力和资源
农药的使用能够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节约人力资源,并减少对农业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5. 抗病性和抗虫性的改良
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可以提高农作物抗病性和抗虫性,使农作物在病虫害季节不易受到损害,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结论
总的来说,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正确地使用农药,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节约劳力和资源,并改善作物的抗病虫性。

但是,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使用,避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希望未来农药的研发和使用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为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益处。

农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

农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

农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农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化学物质,用于保护农作物免受虫害、杂草和病菌的侵害。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农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

农药的迁移是指农药在环境中的移动和传播过程。

根据农药的性质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农药可以通过空气、土壤、水和生物体等途径迁移。

例如,农药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颗粒物和雾滴降落到土壤和水体中,也可以通过渗透、流动和蒸发等方式迁移。

农药的迁移速度和距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类型、降水量、温度和风向等。

此外,农药还可以被微生物、土壤颗粒和植物根系等过程吸附和降解,从而减少其迁移的程度和速度。

农药的转化是指农药在环境中经过生物降解和化学反应等过程转变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农药的转化可以通过微生物、土壤颗粒和植物根系等方式进行。

微生物是农田土壤中的重要转化因子,它们可以分解和转化大多数农药。

微生物通过酶的作用将农药分解为无害的物质,例如,农药中的有机磷化合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为无机磷酸盐。

此外,土壤颗粒和植物根系也可以吸附和降解农药,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农药的生物有效性是指农药对目标生物的毒杀效果。

农药的生物有效性是农药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评价农药安全性和效果的重要指标。

农药的生物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农药的种类、剂量、应用时间和作物类型等。

例如,某些农药只对特定的昆虫或杂草有效,而对其他生物无毒;农药的剂量过低则可能无法达到有效杀虫的效果,而剂量过高则可能对非靶标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时间,以兼顾农药的生物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农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问题。

了解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农药的环境风险,而了解农药的生物有效性则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使用农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

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

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生物农药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技术创新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旨在阐明其对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环境和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生物农药的概念和分类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资源和生物活性物质,通过特定的生物制剂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一种农药类型。

根据杀虫、杀菌、杀螨和除草等特定作用对象,生物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和除草剂四大类。

二、生物农药的开发过程1. 发现与筛选:生物农药的开发过程通常从大量的微生物或植物资源中筛选出具有抗病虫害潜力的生物活性物质。

通过实验室中的大规模筛选和鉴定,确定可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生物农药原料。

2. 制备与提取:将筛选出的生物农药原料进行精细提取和纯化,得到具有高效活性的生物农药制剂。

同时,为了提高生物农药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剂工艺研究。

3. 安全性评估:对生物农药进行安全性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确保其在农业生产中不会对作物、人畜健康和环境造成损害。

这是生物农药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生物农药应用效果的关键。

4. 田间试验与推广:通过田间试验,评估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和适用性。

根据试验结果,推广和应用生物农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物农药的应用价值1. 提高农产品质量:由于生物农药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性高,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化学残留物在农产品中的积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较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较小。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更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生物农药可与其他农业环保技术相结合,形成综合防控体系,减少农药抗药性的发生,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4. 增加农民收益: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降低农药成本,减少因农药过量使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有机磷农药化学结构

有机磷农药化学结构

有机磷农药化学结构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有机磷农药的化学结构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一、有机磷农药的基本结构
有机磷农药的基本结构由磷酸和有机基团组成。

其结构中的磷酸部分
主要是二甲基磷酸基、二乙基磷酸基、甲基磷酸基等,有机基团则包
括苯环、脂肪基、芳香族基等。

这些有机磷农药化合物可以根据它们
的分子结构分为三类:硫代磷酸酯、氨基磷酸酯和酰胺磷。

其中最常
用的是硫代磷酸酯。

二、有机磷农药的作用机理
有机磷农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
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它们与AChE结合后,产生一个稳定的磷酸酯酰化
酶物质,抑制AChE的反应性,因此减少了神经递质的降解。

这会导致
神经递质的浓度升高,出现不能抑制神经传递的效果。

有机磷农药作
用于昆虫体内的的AChE,导致神经递质不能正常地受到控制,从而引
起中毒死亡。

三、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中的应用
有机磷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如棉花、蔬菜、水果、农作物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其作用效果比无机磷农药更具优势。

此外,有机磷
农药也常常被用于不同的非常规方法,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强制设备的
表面上喷涂,或直接用于灭蝇或灭鼠。

总之,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农药。

无论在理
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中,对其结构与作用机理的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由于有机磷农药在使用中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一定的风险,因此应注意遵守相应的安全标准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在农业中的应用
(理学院,沈杭莉,应用化学092班)
摘要:农药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一把双刃剑,若能科学合理使用,则对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药作为控制农林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危害的特殊商品,在保护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化农业不可或缺的生产
资料和救灾物资。

关键词:农药;农业;双刃剑
一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主要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是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和转基因产物,并可以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生物源制剂,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线虫、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等。

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环境安全、原料来源广泛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已成为全球农药发展的新趋势。

特别是近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等逐步渗入到生物农药生产中之后,各国对生物农药的发展更加重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生物农药将成为今后农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传统农药
传统化学农药一般毒性较高,活性较低,使用量较大,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一般采用乳油、可湿性粉剂等传统剂型,具有采用大量芳烃溶剂和粉尘大等不足,对环境及施用人员影响大;传统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的农药残留问题还会造成其毒性在生态系统中的富集,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对各级生物造成危害。

长期以来,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除引起人畜的直接中毒死亡外,还由于它在土壤和作物上的残留,对土壤、地下水、河流、湖泊造成污染,尤其给后代的生存、健康带来危险。

使用高效、广谱的化学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消灭了大量有益天敌,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害虫再生猖獗,使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此外,化学合成剧毒农药在粮食、瓜果、蔬菜及牧草表面的残留量多、滞留时间长、不易分解,给人、畜、禽的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三应用
由于传统农药的危害较大,目前使用较多的诶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作为农药杀虫剂,可以在甘蓝、番茄、柑橘、草莓、葡萄等多种蔬菜和水果上安全使用,杀虫谱也比较广,对斜纹夜蛾、小菜蛾、棉铃虫和粉蚧类等大多数鳞翅目和同翅目害虫都有很好的驱杀效果。

同时
它具有残留量低、半衰期短、降解快、毒性小和安全性高等特点。

白僵菌菌株对玉米螟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白僵菌孢子感染玉米螟幼虫,无论在室内还是在田间均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导致杀虫速度较慢,但感病幼虫的进食量、排泄量及活动量都明显减少,对作物的侵害明显降低,这与其他感病昆虫相似。

被白僵菌侵染的幼虫致死后的1-3 d均能长出白色菌丝,后布满虫体,直至产生白色孢子,在喷过菌的玉米田,第2年仍有大量这种布满白色孢子的僵虫存在,因此通过人工连年释放白僵菌孢子,可增加田间白僵菌存量,形成生物圈,提高了自然寄生率,促使流行病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日光蜂是苹果绵蚜的主要天敌昆虫。

日光蜂的增加和扩散能有效压低绵蚜的蚜群数量,在苹果绵蚜发生初期人工释放日光蜂可有效提高寄生效率。

在不施药情况下,日光蜂可以有效控制苹果绵蚜种群数量,并且效果明显。

日光蜂对苹果绵蚜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可作为防治苹果绵蚜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害虫生物防治中,杆状病毒几丁质酶基因ChiA可直接作为杀虫剂,或作为苏云金杆菌和杆状病毒等微生物杀虫剂的增效剂使用,杆状病毒ChiA也可转入植物,获得具有持续杀虫及抗病活性的转基因植物;将杆状病毒ChiA的内质网定位序列删除、突变,或在病毒基因组中插入外源ChiA,重组病毒的杀虫活性增强。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删除病毒基因组ChiA或V Cath,可改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分泌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的表达。

杆状病毒几丁质酶适应鳞翅目幼虫中肠的碱性环境,同时具有几丁质内切酶和外切酶活性,转基因植物同时具备抗虫和抗真菌特性,因此在害虫生物防治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田本志等的实验结果表明,2%苦参碱水剂是一种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白菜)害虫菜青虫的良好药剂。

该药剂具有杀虫效果好,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对白菜生长安全,且持效期较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