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通流部分汽封改造
浅析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及效果

(c o lf nry n o e E gnei , h nsaU ies o c nea dTc n l y C ag h 10 6C ia S h o o E e a dP w r n ier g C a gh nvr砂 fS i c n eh oo , h n sa4 0 7 ,hn ) g n e g
s a n h f s a n t e s it e ie Th a s o ma i n o r i e f w e t n i t e e f ci e me s r st e l d s a t e l d o h ra ss v c . e ̄ n f r t f u b n o s ci h fe t a u e a a d o t l o s v o
高机组效率、节能降耗 的有效措施。文章介绍 了自 0 9 2 0年以来某地区汽轮机组改造的技术特点、原则和 内 容, 结合现场性能考核试验对改造效果进行 了分析, 并提 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为国内同类型机组的改造和试
验提 供 了借 鉴 。
关键 词 :通 流部 分 ;汽轮 机 ;改造 ;性 能试 验
22 自带 围带设 计技 术 .
由于 国产2 0MW 及3 0MW汽 轮 机 组 设计 年 0 0 代早, 限于 当 时设 计 技 术水 平 和 制造 条 件 , 之 运 加 行 时 间长 ,主 设备 严重 老 化, 力 系统 过于 复杂 的 热 通病 , 以汽 轮 机 通 流 部分 效 率较 低 , 耗 、煤耗 所 热 高 ,机组 热力 性 能较差 , 与现代 大 型汽 轮发 电机 组 相 比,缺 少 竞 争 力 。 因此 , 为 了提 高汽 轮 机 通 流 部分 效 率 、增加 功率 及 降低 煤 耗 ,提 高机 组 运行 可 靠 性 , 强 机 组 在行 业 中的 竞争 力 , 用 现代 科 增 应
浅谈新余发电公司302号机组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

铆 钉 联接 方 式 ) 围带 内斜 外 平 , , 顶部 外 圆设 有 3 4 —
左 右 , 且 机组 的安 全可 靠性 也有 大 幅度 提 升 。 并 从 国内电力 行业 以往 4 0多 台机组 改造 情况 和 0
最 新 汽轮机 技术 的发 展来 看 ,对 老机组 进行 现代 化
道 汽封 齿 以减少 叶顶 泄漏 , 提高 了级效 率 。 消 了动 取 叶 拉筋 , 减小 了扰 流损 失 ( 台机 仅保 留末 级动 叶 一 整
叶 片宽 。 叶片两 头低 于 围带 2 3 m 改 为伸 出 围带 原 ~m
1 — mm, .2 5 保证 了主 焊缝 焊 接质 量 , 高 了主焊 缝 强 提
是 技术 上 的彻底 改造 , 组 的安全 可靠性 、 用率 和 机 可
经 济性 能完 全可 以保 证达 到 国内 同等级 机组 的先 进 水平 , 机组 的使用 寿命 与新 机 等 同。 因此 , 投资 回 从
第2 4卷
第 3期
江 西 电力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 in x c t n la dTeh ia olg fEe tct o r a a g i oJ Vo ai a n c nc l l eo lcr i o C e i y
Vo _4 No3 l . 2
电 机 为 哈 尔 滨 电 机 厂 生 产 的 Q S 2 0 2型 F N一0 —
2 0 W 发 电 机 .汽 轮 发 电 机 组 的 铭 牌 功 率 为 0M 20 0 MW 。汽 轮 机 在 额 定 纯凝 工 况 下 的设 计 热 耗 为 8 9 k/ W ・ ,高压 缸 设 计 通 流效 率 为 8 . %, 3 2 Jk h 45 4 中 压 缸设计 通 流效 率为 8 . %。 93 4 新 余 发 电公 司 # 0 3 2汽 轮机 通 流 部 分 改造 前具
国产引进型3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改造

中图分类号 :K 2 7 T 6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64—15 (0 0 0 0 5 O 17 9 1 2 1 )2— 0 1一 3
表 2 中 压 轴 向通 流 间 隙数 据 mm
9级 叶 顶 汽封 9环 , 、 高 中压 缸 轴 端 汽 封 电端 、 端 调 内侧 汽封各 2环 ( 4环 ) 低 压 缸 轴端 汽封 电 端 、 共 , 调端各 4环 ( 8环 ) 其 中从 内侧 数 , 端 的第 2 共 ( 每 、 第 3环 更换 为 触及 式 蜂 窝 汽 封 ) 高 压 缸 内外 缸 夹 , 层 下缸 部分 在挡 汽环处 加装 阻汽 片 。其 余 活动汽 封
第3 2卷 第 2期
21 0 0年 2 月
华 电技 术
Hu d a c n lg a in Te h o o y
Vo . No 2 132 . F b 2 0 e . 01
国产 引 进 型 3 0MW 汽 轮 机 通 流 部 分 的 改 造 0
段 永 成
( 国华太仓发 电有限公 司 , 江苏 太仓 摘 253 ) 14 3
要: 国产引进型 30MW 机组经常 出现高 压缸 效率低 和轴 封漏 汽量 大 的故 障 , 响 了机 组运行 的经 济性 。介绍 了 0 影
30MW 机组通流部分采用布莱登汽封 和蜂窝 汽封 相结 合的改造方法 , 0 对改造 前 、 的性能数据进 行了 比较 , 出了合 理 后 得 使用新 型汽封模式且 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机组性能 的结论 。
中压 轴 向通 流 问隙数 据 见表 2 。
125MW

125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研究学生姓名:贾向宾学号: 2007LBH76018 所在函授站:北京教学站班级: 07级热能动力指导教师:谭欣星完成日期: 2009年3月目录1 改造的必要性1.1 机组概况1.2 机组实测热耗值与国际水平比较2 改造的目标3 改造的可行性3.1 原机组效率低的原因3.2 通流部分的改造措施3.2.1 汽轮机转子和汽缸3.2.2 轴承和轴承座4 改造施工4.1 改造前主要改造部件安装前的准备4.2 低压缸安装4.3 低压缸负荷分配4.4 高压缸安装4.5 汽机通流间隙测量调整4.6 通流间隙测量调整4.7 隔板套、隔板找中心5 改造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5.1 改造的效果5.1.1 改造后机组试运概况5.1.2 轴系的安全性5.1.3 改造后的经济效益5.2 存在的问题6 结论125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电力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目前发电与电网分离的机制已经确立,竞价上网成为必然趋势,不断提高火力发电机组的经济性,降低煤耗成为各个发电厂重要任务。
国产125MW汽轮机最初设计于20世纪60年代,设计和制造技术落后,热力性能较差。
早期投产机组的运行热耗率大多在9000—9170kJ/kW·h之间,与制造厂的设计热耗率相比有较大差距。
随着汽轮机通流部分的三元流动设计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汽轮机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致使汽轮机的经济性有了明显的改善。
尤其是随着汽轮机技术的进步,国际上一些工业先进国家亦将老机组改造放在重要位置上,因为老机组采用新技术进行改造,不仅是效率的提高,出力的增加,而且可大大节省电厂的基建投资。
关键词: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汽轮机组是火力发电机组的三大主机之一,它的经济特性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发电厂的经济指标乃至经济效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先进国家对发电机组设备的改造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汽轮机通流部分的设计改造就是其中一项。
300MW汽轮机的通流部分改造

第 4期
热 力 透 平
THERM AL TURBI NE
Vo . 9 No 4 13 .
21 0 0年 1 2月
De .2 0 c 01
30 0 MW 汽轮 机 的 通 流部 分 改 造
张东 梅 , 张 岚 ’
( 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 司上海汽轮机厂 , 上 上海 20 4 ) 0 20
Absr c t a t: T ef w ahrt ft go e3 0 h o p t eri i ft 0 MW ta tr iei a gigP we ln . u i i many l o tn h se m ubn n W n t o rP a tNo 1 nt s n 1 il
显著效果 。 为后 续 通 流 改 造 项 目提 供 了成 功 的 经验 。
关 键 词 :0 M 汽 轮 机 ; 流部 分 ; 造 ; 率提 高 30 W 通 改 效 中 图分 类 号 :K 6 T 2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54 (0 0 0 0 5 0 17 5 9 2 1 )4— 2 5— 3
i r d e The i nto uc d. mpr v o eme ta d rto ti g ha e b e a re o o n n e rf tn v e n c rid utf rHP—P s a ig ec. Th e u t h w h tt e i I e ln t e r s ls s o ta h
摘
要: 主要介绍 了望 亭电厂 1 号 30 1 0 MW 汽轮 机的通流部 分改造 , 通过对 高 中压缸 汽封等进 行 改进 、 改型 ,
表 明漏汽量 大大减 少 , 汽缸效率提 高, 热耗 、 煤耗 降低 , 从而达到 降低发 电成本 的 目的。本文改造事例证 明, 该
汽轮机本体通流部分改造及效果分析尉帅

汽轮机本体通流部分改造及效果分析尉帅摘要:汽轮机通流部分是工质在汽轮机的本体中流动做功所经过的汽轮机部件的总称。
汽轮机的通流部件主要是包括了截流调节装置、汽轮机静叶栅和动叶片、汽封和轴封及其它辅助装置。
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技术改造是提高机组的效率、进行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
本文简要分析了汽轮机流通部位改造的技术原则及主要内容,并对改造后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国内企业改造汽轮机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机组汽轮机;流通部位;改造;效果分析为了能够满足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近几年来,国家关于节能降耗的政策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稳步的推行,而火力发电厂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的消耗大户,降低火电厂供电煤耗对实现国家号召的节能减排政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国家电源建设高速发展,电力的供需矛盾日益趋于缓和。
节能降耗与发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前发电企业的迫切需要。
供电煤耗是影响发电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火电厂热经济性的分析研究表明,电厂的煤耗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汽轮机通流部分的效率低。
虽然高参数、大容量的机组在我国陆续的投产,但是在我国,低参数、小容量的机组还是占有一定的比例,从我国当前的机组运行的情况来看,机组的实际运行的供电煤耗率均大于设计值。
我国自20世纪8O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研究汽轮机组的技术改造的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通过围绕提高机组效率和电厂效益、改善污染环境、降低成本的理念,在现阶段,国内诸多企业纷纷将多种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融入到汽轮机改造之上,开始有计划、有步骤、有规模、有针对性地实施对国内的老旧机组的通流部分进行改造,以增加机组出力、降低电厂煤耗。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经过研究,已被证实是提高机组效率的有力措施。
1汽轮机本体改造的必要性采用最新的汽轮机设计技术对超临界660MW等级机组高、中、低压通流部分进行改造,最大限度提高通流效率,尽可能的消除内漏,从设计上提高机组整体效率并确保运行效率与机组设计效率趋于吻合,从而最终降低机组热耗率,提高机组经济性。
3#机通流改造汽封作业指导书

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汽轮机通流改造汽封调整作业指导书2012年11月26日通则1、汽封径向间隙除用贴胶布法测调外,下半左右侧应用塞尺进行测量复查,塞尺厚度不超过3片,整圈汽封相邻两个弧段特别是汽封齿不得有高低错口;两弧段接触面用0.05mm塞尺应塞不进。
2、汽封间隙范围:实际执行值下限按照东汽要求下限,实际执行值上限为东汽要求范围的下限+0.10mm。
3、汽封间隙要求按照“上下”“左右”给出,但实际安装调整时适当考虑:对于高中压部分汽封左右侧间隙,应注意可倾瓦轴心轨迹与原椭圆瓦轴心轨迹差别,无特殊要求保持左右侧间隙一致。
高中压部分上侧间隙大于下侧间隙(中后除外);低压部分汽封注意区分左、右、上、下位置差别。
4、由于尖齿汽封与蜂窝汽封制造间隙大于宽齿汽封0.10mm,所以实际安装调整中无特别注明外主要以观察同一汽封块中宽齿的间隙为准,但为防止制造中的误差必须检查每处尖齿与蜂窝汽封的间隙。
5、高、中压部分叶根汽封间隙按照通流要求实测。
6、汽封块压板上膨胀间隙0.3-0.4mm,汽封块下膨胀间隙0.3-0.4mm。
压板阻挡汽封退让间隙>3mm。
7、汽封块退让间隙≥2.5-3mm,接触齿退让间隙≥2.5mm。
8、圆周膨胀间隙为上下部分的总间隙,上下部分分别为总间隙的二分之一。
可依照各热力级温度差别在要求范围内配做此间隙。
9、汽封齿与轴颈凸台轴向距离执行设计间隙标准(以汽封圈总图为准)。
汽封块脖颈间隙0.40-0.54接触齿轴向覆盖度满足转子±1mm串动量的覆盖高中压间汽封(第1列~12列)接触式汽封(东汽)尖汽封齿与转子设计间隙上、下0.65-1.025,左、右0.4-0.675 (东汽)宽汽封齿与转子设计间隙上、下0.55-0.975,左、右0.3-0.625尖汽封齿与转子径向间隙上.下0.60-0.70 左.右0.40-0.50宽汽封齿与转子径向间隙上.下0.50-0.60(2#机0.55-0.65)左.右0.30-0.40汽封块圆周膨胀间隙0.40-0.60 汽封块脖颈间隙0.25-0.40浮动齿与转子径向间隙0.20±0.05(2#机0.25±0.05)浮动齿圆周膨胀间隙0.40-0.50 浮动齿脖颈间隙0.40-0.50高中间汽封高压2-10级叶顶汽封中压1-5级叶顶汽封中压6级叶顶汽封低压正反6级叶顶汽封汽封结构形式与安装间隙汇总(单位:mm)。
浅析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及效果

浅析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及效果摘要:汽轮机是火力发电项目中的关键性动力设备,能够将蒸汽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目前火电厂中的大部分现役汽轮机机组都存在着运行效益低的问题,因此进行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是现代化火电项目全面升级的要求之一。
在对汽轮机通流部分进行改造后,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机组改造前后的部分参数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出现经济效益降低的情况,经分析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为机组通流能力偏大、蒸汽参数偏低、缸效率偏低等,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实改造目标,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于汽轮机制造工艺的研究,科学应用过载补汽技术,合理设置机组初参数,加强调节级喷嘴的改造,加强汽轮机通流部分设计,并优化汽轮机性能考核方式。
关键词: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效果电力能源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而火力发电是电力能源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为了贯彻执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环保理念,火电项目环保改造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就包括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项目[1]。
汽轮机是一种可将蒸汽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是火力发电站中的关键性动力设备,由于设计水平及制造工艺的限制,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滑销系统卡涩、机组振动大、中低压转子弯曲等事故,影响到汽轮机机组的正常运行,使得火力发电工序由于设备故障而不得不中止,影响到火力发电的经济效益及生产安全。
因此,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火力发电厂对对汽轮机通流部分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
1.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对汽轮机通路部分进行改造,通常有以下4种改造方式:①通流部分的全面改造,将内缸、转子等零构件更换掉,这一方式适用于运行时间常、经济性差的机组;②通流部分的局部改造,一般情况下只改造汽封系统等部分关键构件,将内缸、低压转子等零件更换掉,这一方式适用于运行时间较短的机组,能够降低机组煤耗率;③机组的增容改造。
为响应国家火电项目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建设要求,各大汽轮机生产商家利用现代化的制造技术,对现役汽轮机通流部分进行了全面的改造,进一步提升了汽轮机的经济性和环保性[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电设备( 2009 No. 4)
表 1 汽轮机组大修前性能试验主要计算结果
项目
设计值
负荷/ MW 阀位
凝汽器压力/ kPa 主蒸汽压力/ MPa
主蒸汽温度/ # 高压缸排汽压力/ MPa
高压缸排汽温度/ # 中压缸进汽压力/ MPa
中压缸进汽温度/ # 高压缸效率/ % 调节级效率1) / %
中压缸效率( 名义) / % 再热压损/ %
326. 41 1 086. 79
3. 34
3. 34
3. 33
8 707. 55 8 678. 78 8 646. 91
6 阀全开 5 阀全开( 1) 5 阀全开( 2) 5 阀全开
( 2)
隔离工况
非隔离工况
301. 166 282. 737 280. 227 280. 375
6. 000 11. 869 16. 131
5. 000 11. 159 16. 833
5. 000 11. 067 16. 598
5. 000 11. 152 16. 627
531. 1 3. 837 334. 1 3. 619 528. 0 80. 47 37. 73 87. 76 5. 70 267. 2
527. 8 3. 491 316. 9 3. 323 516. 5 79. 47 44. 10 86. 43 4. 81 279. 9
1 917. 00 300. 11 907. 03
3. 02 7 918. 50
注: 1) 含主汽门、调速汽门节流损失。
300 M W ( 1)
300 M W ( 2)
6 阀全开 ( 1)
301. 639 301. 086 8 304. 951
5. 193 12. 396 16. 465
5. 193 11. 546 16. 594
分别为 79. 59% 和 86. 95% , 6 阀全开工况时分别 为 80. 57% 和 87. 77% , 高压缸效率处于较好的水 平, 而中压缸效率较差。另外, 调节级效率太低, 约为 45% , 与设计值( 额定工况 71. 64% ) 相比低 26% , 是影响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 3) 汽轮机中压平衡活塞汽封漏汽率偏高。 实测漏汽率为 6. 72% , 设计值为 1. 4% , 流量为 10. 4 t/ h, 超过设计值 5. 32% 。5 阀全开( 1) 工况时 再热蒸汽流量为800. 72 t / h, 漏汽量达53. 8 t/ h, 比 设计值增大43. 4 t/ h[ 3] 。
另外在启动过程中, 可避免因汽封齿与轴碰 摩而产生的振动。安装条件是汽封 块前后必须
有较大压差, 所以低压部分不能使用。 ( 2) 蜂窝汽封的结构特点是将传统汽封低齿
车削, 由蜂窝状汽封取代。蜂窝是由内孔表面为 蜂窝形状的六边形小孔组成, 板厚 0. 05 mm, 芯格 尺寸 0. 8~ 6 mm, 深度 1. 6~ 6 mm。蜂窝带网格
∀ 251 ∀
发电设备( 2009 No. 4)
汽轮 机通流部分汽封改造
大小及高度的选取是有依据的, 在不同的压力、不 同的轴径、不同的转速、不同气体的品质条件下选 用的蜂窝带规格是不相同的。蜂窝汽封退让仍采 用传统汽封的背部板弹簧结构, 所以安装间隙一 般取传统汽 封径向间隙设计 值的上限。与现有 高、低齿结构汽封相比, 由于该汽封具有高效阻透 气效应及良好的气旋效应, 从而密封效果大大提 高。由于仍采用原传统汽封退让结构, 在启动过 程中可能会产生碰摩, 但由于蜂窝带采用的是一 种镍基高温合金, 其室温抗拉强度 b= 755 MPa, 延伸 率 45% , 室 温 平均 硬 度 HB130, 固 溶 温度 1 177 # , 这样, 一旦轴与蜂窝接触, 蜂窝带快速磨 掉, 而不会损伤轴。
型等, 并对结构采取了一些完善措施。试验表明, 在 6 阀全开时汽轮机高压缸效率也只能达到 79% ~ 81% 。高压缸效率低的问题, 主要原因在于通流 叶栅, 而在很大程度上受汽轮机结构的影响[ 2] 。
机组大修前进行的性能试验结果见表 1。 ( 1) 因考虑外部泄漏无法测量, 故在 5 阀非 隔离工况下进行了外部隔离, 如关闭连 排门、定 排门、除氧器排氧门等。而 5 阀隔离工况不仅对 外部泄漏进行隔绝, 同时对内部泄漏 进行隔离, 如关闭疏水手动门等。从表 1 看, 两工况的结果 相差不大, 说明内部泄漏隔离后, 阀门仍在泄漏。 ( 2) 汽轮机内效率:
533. 8 3. 450 322. 0 3. 279 521. 2 79. 71 45. 13 87. 47 4. 95 279. 2
534. 7 3. 451 323. 3 3. 282 522. 4 79. 29 43. 55 87. 22 4. 91 279. 5
1 057. 19 9 125. 82 325. 74 1 089. 71
改善, 机组的热耗率显著降低。
关键词: 汽轮机; 汽封; 热耗; 效率
中图分类号: T K 26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086X( 2009) 04 0250 04
Sealing Gland Retrofit for Flow Passage of Steam Turbines
2 汽封改造
2. 1 布莱登汽封、蜂窝汽封及侧齿汽封的特点 ( 1) 布莱登汽封的技术特点是改进了传统汽
封块背部采用板弹簧的结构, 由安装在两相邻汽
封块垂直断面上的 螺旋弹簧代替。在自由和空 负荷工况下, 汽封 块在螺旋弹簧的弹 力作用下, 汽封块张开, 可退让径向间隙 1. 5 mm 左右。随 负荷增加, 汽封块在 背弧蒸汽压力的作 用下, 克 服弹簧弹力, 各级逐渐关闭。一般设计在 20% 负 荷前, 各级汽封完全闭合。设计闭合后的径向间 隙为 0. 25~ 0. 50 m m, 达到最小径向间隙。若各 级汽封都能按设计正常闭合, 其间隙值将小于现 在传统结构通流汽封 0. 75 mm 的间隙值, 从而减 少了汽封漏汽量; 若 不能正常闭合, 其间隙值为 退让间隙 1. 5 m m 加闭合间隙 0. 25~ 0. 50 mm, 径向间隙总量为 1. 75~ 2. 00 m m, 将大于传统汽 封 0. 75 mm 的间隙值。布莱登汽封齿的结构, 仍 采用传统汽封的直 齿结构。密封效 果主要是由 径向间隙缩小体现。
535. 5 3. 899 338. 3 3. 676 536. 9 80. 66 38. 68 87. 77 5. 71 265. 9
1 051. 57 9 182. 19
318. 81 1 065. 11
1 050. 86 9 114. 93 315. 41 1 054. 49
1 058. 85 9 138. 09
1 问题的提出
机组投产后,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各项经济指 标未能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 汽轮机出力存在不 足[ 1] 。引进型 300 MW 汽轮机采用现代化的设计 和加工技术, 高压缸效率却常常达不到 80% 。近 年来, 制造厂对这种类型汽轮机进行了通流部分叶 栅的改型设计, 设法提高汽缸效率, 如 F156、H 156
6 阀全开工况, 高压缸效率为 80. 66% , 中 压缸名义效率为 87. 77% ;
! 300 M W 工况高压缸效率为 79. 82% , 中
收稿日期: 2009 03 机设备维修及技术改造管理工作。
∀ 250 ∀
汽轮机通流部分汽封改造
Keywords: steam t ur bine; se aling g land; hea t consumption; e ff iciency
N300 16. 7/ 538/ 538 型汽轮机是引进美国西 屋公司技术制造的亚临界、中间再热式、高中压 合缸、双缸双排汽单轴 凝汽式汽轮机, 机组整个 通流部分共 35 级叶片, 其中高压缸有 10 级反动 级加 1 级调节级, 中压 9 级, 低压共 14 级。调节 级动叶片为铆接围带结构, 动叶片除低压缸末 3 级为扭转叶片外, 其余均为等截面叶片。高、中、 低压缸隔板、静叶均为扭叶片。
最终给水温度/ # 计算主汽流量/ ( t∀h- 1 ) 试验热耗率/ ( kJ∀kW - 1∀h- 1 )
修正后功率/ MW 修正后主蒸汽流量/ ( t∀h- 1 ) 修正后汽耗率/ ( kg∀k W- 1∀h- 1 ) 修正后热耗率/ ( kJ∀kW - 1∀h- 1)
300. 029 5. 000 4. 900 16. 670 538. 0 3. 570 317. 6 3. 210 538. 0 86. 32 71. 64 92. 24 10. 08 273. 8 907. 03
发电设备( 2009 No. 4)
汽轮 机通流部分汽封改造
汽轮机通流部分汽封改造
张孝东, 朱志坚 ( 江苏利港电力有限公司, 江阴 214444)
摘 要: 针对国产引进型 300 M W 汽轮机经济性能未达设计 要求、高压缸 效率低 的问题, 提出 了对通 流
部分汽封进行改进和更换新型调节级喷嘴的建议。经改造后测定, 调节级效率大幅提 高, 高中 压缸效率 明显
Z HAN G X iao dong, Z HU Z hi jian ( Jiangsu Ligan g Elect ric Power Co., L td., Jiangyin 214444, Chin a)
Abstract: In or der to solve the pr oblem enco unter ed by the dome stic m anuf actur ed licensed type 300 M W turbine, w hose e cono my didn t rea ch the o rigina l de sig n r equir eme nt, due to lo w ef fic iency o f its hig h pr essure cy linder , sugg estions by retr o fitting the se aling gland at f lo w passag e and apply ing new ty pe no zzle s at co ntr o l stage w er e pro pose d. M easure ment re sults made a fter re tro fit sho w that the eff iciency at co ntr ol stage has been r aised gr eatly, a nd at high and medium pr essure stag e r aised o bviously, while the ther mal consumptio n o f the w hole unit re duced nota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