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医儿童保健

合集下载

0-36月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

0-36月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最为关注的焦点,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儿童保健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了解和掌握 0-36 月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对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0-3 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一)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免疫活性成分等,能够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

母亲在哺乳前应洗净双手,保持乳头清洁。

哺乳时应让婴儿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避免空气吸入,以免引起溢奶和吐奶。

哺乳后应将婴儿竖抱,轻拍其背部,排出胃内空气,防止溢奶。

(二)起居护理新生儿居住的环境应保持安静、整洁、舒适,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4℃,湿度在 55-60。

室内要注意通风换气,但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婴儿。

新生儿的衣物要柔软、宽松、透气,尿布要勤换,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较长,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三)推拿保健1. 摩腹方法: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在婴儿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摩动,每次 5-10 分钟。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2. 捏脊方法:让婴儿俯卧,背部裸露,操作者用双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起婴儿脊柱两侧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渐向上提捏,至大椎穴处,反复操作 5-7 遍。

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四)常见疾病预防1. 黄疸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现象,生理性黄疸一般在诞辰后 2-3 天出现,7-10 天消退。

如果黄疸出现过早、过重或消退延迟,应及时就医。

中医可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进行治疗。

2. 感冒注意保暖,避免婴儿受寒。

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婴儿房间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如婴儿出现感冒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可采用推拿、中药等方法进行缓解。

二、4-6 个月儿童中医药保健(一)辅食添加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母乳或奶粉已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此时应开始添加辅食。

0-36月儿童中医日常保健知识

0-36月儿童中医日常保健知识

中医倡导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根据 季节、气候的变化调整儿童的饮食、 起居等,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调理脾胃 对于儿童保健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 饮食和适当的药物调理,可以保护脾 胃功能,促进营养吸收。
儿童体质辨识与调理
体质辨识
中医通过观察儿童的形体、面色、舌象、脉象等,判断儿 童的体质类型,如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等。
0-36月儿童中医日常保健 知识
汇报人:XX
• 中医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认识 • 0-12个月儿童中医保健要点 • 13-24个月儿童中医保健要点 • 25-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要点 • 儿童常见病症的中医防治方法 • 家长在儿童中医保健中的作用和责任
01
中医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认识
儿童生长发育特点
01
掌握常用中医保健方法
学习并掌握一些常用的中医保健方法,如推拿、按摩、艾灸、拔罐 等,以便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适当的中医保健服务。
了解儿童常见病的中医防治
了解儿童常见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防治方法,以便在孩子生病时 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中医保健措施。
观察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保健措施
观察孩子身体状况
运动锻炼
引导儿童进行适当的运 动锻炼,如跑步、跳跃 、舞蹈等,提高身体素 质和免疫力。
注意事项
在进行推拿按摩和运动 锻炼时,应注意安全, 避免过度运动和损伤。
心理发展与情感关怀深入
1 2
心理发展
关注儿童心理变化,培养其独立、自信、乐观的 性格品质。
情感关怀
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增强其安全感和归 属感。
预防接种与疾病防治
预防接种
按时接种各类疫苗,提高婴儿免 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中医儿童保健

中医儿童保健

中医儿童保健中医儿童保健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和预防疾病。

中医儿童保健注重平衡体内的阴阳、气血,以及营养的调理,通过草药、针灸等治疗方法,维护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在中医儿童保健中,养生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宝宝出生后的体质是虚弱的,对外界环境易感。

因此,父母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首先,要注意给宝宝提供健康的饮食,包括蔬果、谷类、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宝宝各个方面的发育需求。

其次,室内空气要保持清新,要避免烟雾和有害气体的接触。

此外,适当的户外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加宝宝的体力和免疫力。

在儿童保健中,中医还注重调理儿童的脾气。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不仅影响着消化吸收,还与情绪、睡眠等方面有关。

因此,中医儿童保健强调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多的辛辣、油腻等食物,同时提倡适量的运动,以促进脾胃的健康功能。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中医儿童保健中,经络和穴位的调理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按摩、针灸等手段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调节脏腑的功能,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比如,按摩涌泉穴、太冲穴可以缓解宝宝的失眠症状;按摩内关穴、合谷穴可以缓解宝宝的腹痛;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宝宝的头痛症状。

然而,父母在运用中医保健方法时应格外小心,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宝宝的安全与健康。

除了中医的传统疗法,中医儿童保健还倡导预防为主的理念。

中医强调防病于未病,提倡合理膳食,增强体质。

中医认为很多疾病根源于体内的阴阳失调或者气血不畅,因此通过草药调理,可以纠正体内的不平衡状态,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此外,中医儿童保健还注重季节性的调理,比如夏季要注意清凉解暑,冬季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及春秋季要注意空气湿度的调控。

这些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宝宝生病的风险,并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

中医儿童保健经典实用

中医儿童保健经典实用
•中医儿童保健
四、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
(一)常用推拿方法 1.揉脾经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2.揉肺经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3.揉板门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 位置:手掌的大鱼际隆平面。 4.揉四神聪穴 主治: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供血,有醒神益智、助眠安神、消除 疲劳、强健精神的养生功效;同时还可祛除头皮瘙痒、增加毛发生长、减少皮屑 脱落等。 位置:在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5.揉迎香穴 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也可预防感冒。
(五)察大便 正常儿童的大便应该是色黄而干湿适中,日行1~2次。若大便干结成球,排
便困难,数日一行,或大便清稀,夹有未消化食物或粘液,一日数次,均为异常。
•中医儿童保健
三、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
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完善,尤其表 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应加强儿童日常保健。
6月龄 12月龄 18月龄 24月龄 30月龄 36月龄
根据儿童 不同月龄 对家长 进行儿童 中医药 健康指导
6、12月龄 18、24月龄 30、36月龄
•中医儿童保健
中医饮食起居 指导:传授摩 腹和捏脊方法
中医饮食起居 指导:传授按 揉迎香穴、
足三里穴
中医饮食起居 指导:传授 按揉四神聪穴
(四)服务要求 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要求: 1、应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 2、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3、服务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 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4、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 长愿意接受服务。 5、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_中医小儿保健方法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_中医小儿保健方法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_中医小儿保健方法提高儿童健康素质,增加中医保健知识是必需的,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儿童中医保健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儿童中医保健知识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完善,尤其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应加强儿童日常保健。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二)起居调摄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

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

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二)起居调摄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三)运动保健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三、儿童饮食宜忌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饮食调养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0-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

0-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

0-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0-36个月儿童中医保健指导内容:一、营养指导:1.婴儿期(0-12个月):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如无条件喂养母乳,可选择合适的婴儿配方奶粉进行喂养;2.幼儿期(12-36个月):加强配餐均衡,多样化食物种类,保证孩子获得充足的营养,避免偏食。

二、睡眠指导:1.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2.注重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3.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兴奋的情绪刺激。

三、环境指导: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污染;2.避免暴露于有害辐射源,如电视、电脑等;3.安全防护,避免儿童受伤。

四、情绪管理指导:1.注重照顾儿童的情绪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2.鼓励儿童表达情感,提供适当的情绪释放方式;3.避免过度依赖儿童保持母子分离。

五、常见疾病预防指导:1.防止感冒:注意儿童个人卫生,注意保暖,避免过度接触病原体;2.预防腹泻:定期洗手,避免饮用不洁水源,注意食品安全;3.预防疫苗相关疾病:按时接种疫苗,遵循免疫程序;4.预防意外伤害:保持儿童活动空间安全,避免尖锐物品、电源插座等危险因素。

六、活动指导:1.合理安排儿童的活动时间,保证适当的锻炼;2.促进儿童参与社交活动,培养社交能力;3.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游戏,培养团队意识。

七、中医调理:1.了解儿童的体质特点,根据体质调整饮食习惯;2.按摩保健:适量进行婴幼儿按摩,促进血液循环;3.中药调理:如有需要,可以寻求中医师指导下的中药调理。

附件:1.《0-36个月儿童营养需求表》2.《儿童安全防护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儿童卫生保健法》:我国修订的儿童卫生保健领域的法律,强调保障儿童的健康权益。

2.《儿童安全法》:我国制定的法律,保护儿童的生命、健康和人身安全。

儿童中医保健指导

儿童中医保健指导

儿童中医保健指导由于生理上既有脏腑功能未全的一面,又有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一面,所以在病理上造成小儿容易发病,“易虚易实”和“易于传化”的特点,加上小儿寒温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且脏腑功能状态与疾病的关系来说,又突出地表现在“脾常不足”(指消化系统薄弱),“肝常有余”(指神经系并发症多),“卫外不固“(指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等,而在病情的发展、变化上,往往较成人迅猛而重笃,所以古人特别重视”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疾病,要求把握病机,及时治疗,避免损伤正气。

小儿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较高,往往可以“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面而摄取之,“则一药可愈”,说明只要调治及时得当,疾病的康复程度比成人来得快。

在中医保健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喂养节饮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体格、智力以及脏腑功能均不断的趋向完善成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较多,质量要求较高。

《幼幼集成?初生护持》指出“盖儿初生,借乳为命”,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对六个月以下的小儿更适合,若无母乳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可采用人工喂养,通常予以牛奶、羊奶、奶糕、豆浆等代乳品,鲜牛奶可作首选,若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全部用母乳喂养,可采用混合喂养。

少儿不同阶段的食品应以营养充足、适应并促进发育为原则,及时添加辅食,并逐渐向成人膳食过渡,要注意食物品种的多样化及粗细粮、荤素菜的合理搭配,要特别注重提高幼童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比重,让孩子使用足量的鱼、肉蛋及豆类食物。

肾气对人的生长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幼童的肾气未充,牙齿、骨骼、脑髓均处于发育中,因而不要忽视补肾食品的供应,如动物的肝、肾、脑髓及核桃仁、黑芝麻、桑椹、黑豆等。

然而小儿为“纯阳之体”宜少食或忌食温补滋腻厚味否食品,如羊肉、鸡肉、火腿、海参等脾胃为后天之本,但是小儿“肠胃脆弱”、“脾常不足”,饮食又不能自节,喂养稍有不当,就会损伤脾胃,妨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影响生长发育,因而,幼儿的喂养应着眼于保护脾胃。

中医儿童保健

中医儿童保健

中医儿童保健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对于儿童的保健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价值。

中医儿童保健注重维护孩子的健康,促进其身心发展,通过调理体质和防治疾病,让孩子茁壮成长。

一、调整饮食习惯中医儿童保健首先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因为饮食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根据中医理论,儿童的脾胃功能较为脆弱,需要特别注意饮食的均衡和易消化。

父母应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谷物,减少高糖、高油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另外,中医认为食疗也是儿童保健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据孩子的体质特点,选用有益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生长发育的食材和药膳。

二、按摩推拿中医推崇按摩推拿的方法,对于儿童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按摩推拿可以促进孩子的血液循环,调理经络气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父母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如腹部揉按、背部推拿等,可帮助儿童缓解肠胃不适、促进睡眠。

此外,中医还强调按摩推拿时要注意手法温和,适度用力,以保护孩子的生长发育。

三、中药调理中医儿童保健中,中药调理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中药以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对儿童的疾病和体质调理有着显著的效果。

然而,使用中药需要谨慎,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给孩子规范用药、合理配方。

中医药常用于儿童常见病的防治,如感冒、咳嗽、腹泻等。

同时,中药调理也可以用于改善孩子的体质,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经络养生在中医儿童保健中,经络养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的调理可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儿童经络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孩子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或者经络保健操等方式,促进经络的畅通,消除体内的寒湿,提高免疫力。

此外,经络养生还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活化经络,促进内脏的协调运行,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抵抗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心理调节中医注重身心的平衡,儿童保健同样重视心理的调节。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压力和情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小儿这一特性,我们人为的根据年龄段的不同 把体质分型,以指导中医儿童保健运用。
Page ▪ 10
一、0-3岁体质分型
0-3岁婴幼儿,提出“两体论”
其一、将孩子的体质总体分为两个大类,平和体质和偏颇体质。
其二、在偏颇体质的孩子中,再次一分为二,将其归类为心肝 有余(热体)和肺脾不足(寒体) 两大类。 0-3岁小孩偏颇体质大致都可以划分成寒体和热体两类。
Page ▪ 5
中医儿童保健基础
辨体
保健
纯阳说
稚阴稚 阳说
少阳说
脏腑说
体质
不同保 健方法
三有余,四不足
阳长有余,阴长不足;肝常有余、心常 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
望、闻、问、切四诊和参,以望诊和问诊为主
Page ▪ 7
望诊内容
视“精明”:小儿精气充盛则二目神光充沛、反之则呆滞无神。 (辨虚实)。眼影:过敏性疾病或有。
黄帝内经讲: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 七,常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 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Page ▪ 19
一、饮食疗法
常见情况的饮食保健: 1、脾肺气虚体质的儿童,一般消化功能较差,一般比较 容易患风寒感冒、咳嗽、腹泻等。平时要吃温性的食物。 2、内有蕴热的儿童,平时饮食应清淡、清凉性食品, 不宜煎炒、油炸香辣食品。 3、发热的饮食:清淡饮食,不吃牛奶、油腻的食物。 (因:脾常虚) 4、泄泻的饮食:清淡饮食,不吃牛奶、油腻的食物。 5、因时饮食:夏季多选用清凉饮食(虚证不适合)、 冬季的温性补宜(热体不适合),注意排湿。
中医儿童保健
彭州市中医医院
文钦
2013年7月24日
● 问题1. 日常给小儿补吃化验结果显示 所缺少的元素总是补不上去。
● 问题2. 还有一些儿童检查化验一切正常, 但就是体质差、精神不振、容易 感冒等等。
Page ▪ 2
● 尝试用中医理论体系和方法来解决 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良好效果;
● 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小儿日常 保健中的盲点就能得以解决。
Page ▪ 3
● 当前中医保健存在的问题:
1、对儿童体质辨识未形成统一标准; 2、现有资料多着眼于如何对儿童进行体质辨识
之后对质下药,停留在临床用药治疗方面; 3、保健形式单一,并未上升到预防保健层面,
未形成系统保健模式。
Page ▪ 4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生长发育始终处于
一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中,不同年龄段小儿在 解剖、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具有与年龄相关 的规律性。因此,应根据小儿体质的形态特征脏腑 功能的个体倾向性及阴阳气血 津液的盛衰虚实, 总结出各自规律,从而划分出不同年龄段的体质 类型,据此,归纳出形成该体质的先天、后天因素 ,推导其发病及病机突变特点,继而指导中医进行 预防保健在此基础上提出“辨体保健”这种具有中医 特色的个性化儿童保健理念。
这一阶段小儿的特点: 这个时段的小儿更易感触外感时邪,感邪之后,因于脏腑娇嫩更 易传遍,伤阴化热而患时令热病;内陷心肝,邪热鸥张,化火生 风而出现高热、惊风等症。 心肝有余的孩子哭吵不休, 面目通红,大便干结一派热相,脾胃 不足的孩子则胃纳不佳,面色白,动则汗出, 表现出较为明显的 寒性体质
Page ▪ 11
观体态:形体强弱与五脏盛衰一致,肌肉、步态等(辨虚实) 察面色:气血外侯。“赤者热也”、“黄者脾怯”、青者惊风”、
“既白神怯”、“黑者肾虚。(辨五脏)(面色分属五脏图)
儿童中医体检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印堂
准头
睑结 膜 咽 扁桃 体
青、黄、青筋显露、正常 黄色、 正常充血、 淡白、 正常 充源自、 淡红、 正常 红、 肿大、 正常
Page ▪ 17
关于饮食疗法的认识误区
▪ 盲目相信广告,追逐所谓新产品。 ▪ 听一所谓验方,如获至宝,盲目服食。 ▪ 须不知儿童存在着个体差异,体质强弱不同,方不对症, ▪ 往往适得其反。鸡蛋含胆固醇高,应该少吃或不吃鸡蛋 。
Page ▪ 18
关于饮食疗法的认识误区
▪ 药与食不分。 ▪ 天然与合成不辨。 ▪ 有毒与无毒不知。 ▪ 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有病则病受之,无病则人受之。
二、4-6岁体质分型
4-6岁儿童体质分为: 均衡型 脾肺气虚型 内有蕴热型
Page ▪ 12
二、4-6岁体质分型
均衡型
均衡型体质的儿童对寒热耐受性较好, 比较少患病,一旦患病康复也较容易。
脾肺气虚型
脾肺气虚型体质的儿童,一般消化功能较差, 一般比较容易患风寒感冒、咳嗽、腹泻等。
内有蕴热型
内有蕴热型体质的儿童,一般是比较容易出现 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等感染型疾病,应用 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比较好。
Page ▪ 9
上述研究表明
1、体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印堂山根、准头、睑结膜和指纹及面色在各年龄组之
间的变化是缓慢的, 较能反映儿童的体质;
2、体质又是可以变化的: 咽峡、扁桃体、舌质、鱼际、口唇等五个方面变化是
较大的, 较能够反映儿童的体质的变化。这一点也可以作 为中医干预体质形成的重要原因。
Page ▪ 13
综上所述:中医儿童保健,是以中 医体质辨识法为基础,根据儿童不同年 龄段的不同体质给予个性化的保健措施。 (体质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这种 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调 治的。)
Page ▪ 14
中医儿童保健方法
一、饮食疗法 二、运动疗法 三、情志疗法 四、中药疗法 五、外治法 六、小儿推拿
一、饮食疗 法
饮食疗法: 制定个性化食谱药膳; 强调日常喂养侧重点。
怎样吃好,不必赘述。
Page ▪ 16
关于饮食疗法的认识误区
▪ 吃补品无害,多食补品增强体质。 ▪ 人参、燕窝、虫草不断, 鸡、鸭、鱼、肉餐餐都有。 ▪ 过补致害而不觉醒。 ▪ 过补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 一则孩子肥胖, 甚有早熟; ▪ 另则厌食、瘦弱多病
口唇
鱼际 (大)
色红、 色淡、 正常 色青、 正常
舌质
淡、 红、 正常
指纹 淡红、 紫、 活、 涩
注: 正常指采集内容之正常指标
Page ▪ 8 注:上表来源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中医望诊对学龄前儿童体质状况判断的探讨》
问诊内容
大便:色赤、黑,为热毒内盛,肠络受伤;色白乃胃 寒,色青为大肠虚冷,洞利不止为脾虚气困;泻痢赤 自,里急后重,腹痛扭撮,乳食减少,为暴伤乳哺, 冷热兼杂,络脉受伤等。 小便:钱氏指出其色赤黄或血尿,为内热伤络;色如 “屋尘色”,则见于黄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