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与价值

合集下载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 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很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科学精神强调对客观事实和真理的理智性追求,而人文精神则着重人的主观需要和价值的情感性关怀。事实上,人类对真理的追求,离不开激情、需要、价值观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而对人的需要和价值的真正关怀,须有科学理性的支持。科学与人文、求真与求善,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但又相互渗透,须以辩证的理解.
一、真理与价值的区别
所谓真理,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而哲学范畴的价值,是对各种具体价值形态的抽象与概括,泛指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或者是指客观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符合或相接近。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真理侧重于客体性,价值侧重于主体性。真理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对象的规定性和规律,即按照客体的尺度来规定主体的活动,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客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价值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人的社会需要和利益,即按照人的内在尺度使客体为主体服务,体现了一切对象性关系中主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
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在人类活动中,总是不断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实现着相互之间的过渡。真理与价值的相互贯通,为二者的相互过渡提供了可能性。真理从被发现到进一步具体化和完善化的发展,是朝着更深刻、更全面理解人的生活条件和人本身的价值的方向前进的,这表明真理的发展趋向于价值。人们对客观世界有了新的正确认识,就会提出和实现新的价值目标。反过来讲,人们对价值的不断追求,也势必引起对制约实际效益的客观条件和规律的探索。从价值走向真理,是实践和认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的重要途径.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弘扬科学精神意义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弘扬科学精神意义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弘扬科学精神意义1. 真理与价值:一对好搭档说到真理和价值,大家可能觉得这俩就像是两个不太搭边的家伙,实则不然,它们可是一对儿好搭档,互相依赖,互相促进。

真理,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们探索世界的路;而价值,就像那把钥匙,帮我们打开了理解和运用真理的门。

想象一下,假如我们有了真理,却没有价值,那这真理就像一块儿金子,却没有人看得上,放在那儿只是积灰。

而如果只有价值,没有真理,那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方向,最终只能停滞不前。

那么,这俩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就像是咱们平常吃饭时的米饭和菜肴,米饭是主食,虽然简单,但没有它,咱们就没劲;而那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给咱们的生活增添了滋味和色彩。

真理提供了基础,而价值则让这个基础变得丰盛多彩。

所以,咱们得明白,真理和价值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2. 弘扬科学精神:真理与价值的舞台2.1 科学精神的内涵提到科学精神,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那些穿白大褂的科学家,拿着试管在实验室里搞事情。

其实,科学精神可不仅仅是实验室的专属,它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一种不怕艰难、勇于探索的态度。

科学精神告诉我们,面对未知,不要怕,要去问、去探、去试;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疑精神,时刻保持对现有认知的反思。

这里面,真理就像个宝藏,咱们得通过不断的实验、观察和思考,来发掘它。

而价值呢,则体现在科学成果如何能服务于人类,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就拿疫苗的研发来说,科学家们为了找出有效的疫苗,费尽心思,经历无数次失败,最终不仅发现了真理,也为人类的健康增添了无价的价值。

2.2 价值引导科学探索然而,科学探索可不是一味地追求真理就完事了,咱们还得考虑到这些真理背后的价值。

比如,科学研究应该为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如果一项研究只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好奇心,而不考虑其社会影响,那可就有点儿得不偿失了。

价值观的引导,让科学探索更有方向,不至于迷失在无边的知识海洋中。

何谓真理与价值

何谓真理与价值

仅仅拥有科学知识并不能保证人们行 为的价值取向的正确;
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 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 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 作用。
三、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趋向
价值性
主体
趋向
客体
真理性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 两个基本原则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相互对立
(三)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 是否与客观符合。 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 认识。
真理与谬误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歪曲反映
客体
谬误
认识
真理
互相依赖 互为条件
谬误
(四)真理的检验标准 各种标准 实践标准 逻辑标准
1、真理检验标准的不同观点
实用标准 权威标准 公众标准 实践标准
价 值 的 特 征
社会性
首先,价值的社会性表现在人的需
要具有社会性; 其次,价值的社会性表现为客体价 值属性具有社会性; 其三,价值的社会性还表现在主体 间都具有一些共同的价值需要和价值 观念。
价 值 的 特 征
多维性
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 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性 又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 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 性或全面性。
(三)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对客体 可能具有的价值、实践改造客体后的意 义、成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价。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 识活动,是一种不同于认识事物客观 属性的特殊形式的认识。
(四)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 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评价 实践发展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 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真理与价值的相关原理内容

真理与价值的相关原理内容

真理与价值的相关原理内容
真理与价值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以下是真理与价值的相关原理内容:
1. 真理和价值的区别:真理是指描述或揭示客观事实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是关于事物本质、规律和逻辑关系的正确反映。

而价值是指对事物的评价、意义或目标的重要性,涉及主观诉求和情感价值。

2.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真理和价值是相互关联的,因为真理对于价值的评判具有指导作用,而价值对于真理的追求具有动力作用。

对于价值的追求必须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上,而真理是否被认同常常受到价值观的影响。

3. 真理相对论与价值相对论:真理相对论认为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普遍适用的真理存在,真理是根据不同的视角、文化、历史条件等而不同的。

类似地,价值相对论认为价值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普遍适用的价值标准,价值是根据个体、社会、文化等而不同的。

4. 真理和价值的主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它存在于独立于我们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中。

而价值具有主观性,它是个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和情感体验。

5. 真理对于价值的指导作用:真理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基础,对于价值的评判
和选择提供了客观的标准和规范。

通过科学研究和理性思考,人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真理,进而对价值进行判断。

总之,真理和价值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它们在人类认知和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

真理对于价值的评判具有指导作用,而价值对于真理的追求具有动力作用。

真理和价值的具体关系会随着不同的哲学观点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相关性对于我们的理解和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

真理是什么,如何证明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是不是真理,人们为什么要孜孜不倦的追求真理,最求真理能带来什么价值?一、对真理与价值的理解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指人的意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或者说,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可以说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一致。

第一,真理具有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比如你把瓜的种子种下去了却想得到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真理的客观性还有于它的检验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二,真理具有绝对性。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三,真理具有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有条件性、有限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关系与意义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它是对各种特殊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具有最大的普遍性。

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

价值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性:其一,价值的客观性。

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和方面都是客观的:其一,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其二,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

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后,客观上会对主体的需要构成意义关系。

同一种食物或药品被食用后,对不同的人或人群所产生的效果会是不同的,这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例子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例子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例子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例子【篇一: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例子】真理和价值的统一(1)真理和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引导真理对价值的引导作用是指真理的不断发展引导着人们提出新的相关的价值追求,真理本身也具有价值并推动价值的发展.从真理走向价值是真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价值实现的必要途径.真理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内在环节,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用真理指引自身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改造社会和自然,满足人的价值要求.真理能够引导人们通过实践而创造价值.这种由真理向价值的运动,不仅是实践活动的要求,同时也是真理发展的要求.价值对真理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价值目标的确定,必然推动人们深入全面的揭示客观真理;价值的客观实现必然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这主要是因为价值目标、价值要求对发现和认识真理具有引导作用,并且已经实现了的现实的价值对人们继续认识新的真理也具有引导作用.(2)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和归宿.真理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是具体的,人们不可能一次穷尽真理,也不可能一次满足全部价值要求.真理和价值的统一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的价值目标,不断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真理和价值.总之,真理和价值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引导,并在二者的同一中共同促进人类的实践不断由一种较低的水平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使二者在实践中实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方法论上看,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充分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坚持真理和捍卫人民利益的统一,尊重历史规律和无产阶级及人类解放的统一,也充分体现在社会主义一要发展生产力、二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上.【篇二: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例子】。

真理与价值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与价值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与价值辩证关系原理真理与价值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这一原理被广泛应用于伦理学、哲学、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

在考察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二者割裂开来,而应该以辩证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

首先,真理与价值是相互依存的。

真理是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而价值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评价和期望。

在我们对事物进行评价和期望的过程中,需要基于真理的认识,即我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形成合理的价值观。

反过来,人们的价值观又会影响他们对真理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从而对真理的把握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真理与价值是相互约束的。

真理对于我们的认识和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它是我们认识事物和判断价值的基础。

然而,真理并不是唯一标准,价值也会对我们的认识和行为产生影响。

个体的价值观、道德观念、文化背景等都会对其对真理的评价和接受产生影响。

因此,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客观事实和个体价值之间进行权衡和平衡。

最后,真理与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动态的辩证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成长,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和对价值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

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而不断发展。

价值观也是不断演变和更新的,它会受到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真理和价值之间相互作用和推动,最终形成新的认识和价值观。

总之,真理与价值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这种关系要求我们在对待真理和价值时,既要基于真理的认识来评价和判断,也要考虑个体的价值观和社会背景对其的影响。

只有在辩证的思考和分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真理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为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

有关真理与价值关系的探讨行管1202 xxxx一、真理与价值的含义(一)真理是什么?人类对真理的探讨自古希腊时期便有。

例如德谟克里特认为,真理和现象同一,真理和显现于感觉中的东西毫无区别;柏拉图认为,真理只能在心灵世界中寻找,是对理念世界的认识;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事物的真理与该事物必然相符,最高真理是思维和理念形式的一致;伊斯兰教神秘主义苏非派哲学认为,真理是指派内信徒在追求与真主融合为一的旅途终结并蒙真主启示其本质时所获得的知识;英国的休谟认为,真理是观念与主体感觉相符合;德国的康德认为,真理是思维同它的先验形式的一致;黑格尔则突出强调真理就在于客观性(#绝对真理$的客观性)和概念的同一;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感觉最简单!最经济的复合;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是观念和行为同个人获得成功的意图相符合;存在主义认为,真理是个人心理状态的一种形式;在中国,古代哲学家常用同“非”相对立的“是”来表述认识的真实性,先秦时荀子在《荀子正名》中曾提出“知有所合谓之智”的观点。

(二)价值是什么?与真理相比,人类对价值的探讨则晚得多。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第一次使用“价值”一词,主要指经济上的交换价值。

19世纪时,在新康德主义者洛采和里奇尔以及提出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学说的尼采等影响下,价值的意义被延伸至哲学等更为广泛的领域。

进入20世纪,佩里在《一般价值论》认为价值是任何有益的事物。

(三)马克思主义对真理与价值的界定如今最广为接受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对真理与价值的界定。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真理是实践基础上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一致,是实践认识活动领域的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正确反映;真理是与外界的客观实在相符合的认识,故在真理的认识中包含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中不应含有同客观实际相违背的主观成份,因此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而价值则是实践认识活动中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一种事物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属性或性能,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这种事物对于主体就具有积极的肯定的意义,就被主体认为是有用的,即有价值的!两者含义上的区别,用现代的观念简单来说,真理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价值就是以人为本,从人的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意义上出发,满足人的利益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评价是客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讨论:武汉大学的樱花是国耻吗?
“是耻不是花”与“是花不是耻”
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

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
评价;如果与人民的要求不一致甚至相反,就有能是错误的。
五、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统一: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思考: “华南虎照”事件体 现了什么样的认识论 原理?
“失败是成功之母”
爱迪生发明电灯: 失败了1340次
3、正确对待谬误

谬误产生的原因: 第一,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第二,客观条件的限制。 第三,主观条件的限制。
态度:勇于坚持真理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绝对”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就真理的内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 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在它所要求的条件和范围内不 会被推翻。 其次,就真理的发展趋势来说,真理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一点也是绝 对的、无条件的。
(2)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又称为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但他的光辉名字和伟大思想却永远活在亿万人
的心中。
亚里士多德
夏明翰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还 有 后 来 人 。 ”
杀 了 夏 明 翰 ,
只 要 主 义 真 。
“ 砍 头 不 要 紧 ,
一、真理

真理: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真理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5、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
A 教条主义
B 理论脱离实际
C 本本主义
D 经验论
辨析题: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所有的湖南人爱吃辣
小明是湖南人
所以小明也爱吃辣
符合逻辑,但不是真理
练习:西红柿的发现
西红柿的故乡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它那圆圆的形状,青里透红的色泽, 十分喜人。但是,当地人却一直怀疑它有毒,既不敢碰它,也不敢吃,还给它 起了一个吓人的名字叫“狼桃”。到了16世纪,英国人俄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 期间发现了它,并带了几株回到英国,种在皇家花园里。不过,它当时只是供 皇室贵族观赏,并没有食用。直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精神,决 心要尝试一下,看看西红柿是否有毒。据记载说,这位勇敢的画家在吃西红柿 之前穿好了入殓的衣服,吃完之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结果,这 位画家不但没有死去,而且也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就这样,人们才发现西红柿 原来是可以吃的。从此,西红柿就成为人们的美味佳肴,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真理与价值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布鲁诺
1600年2月17日,一场罪恶的火焰,烧死了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布鲁诺。 布鲁诺反对罗马教会的腐朽制度而离开修道院,并且大胆地宣传哥白尼的“太 阳中心说”,宣扬新思想。他曾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1592年, 布鲁诺被教会追捕并投入了监狱。疯狂的围攻和恫吓,残酷的刑罚和折磨 都没有使他屈服。在囚室八年中他英勇不屈。据当时的档案记载,布鲁诺宣布 他无可招供,也没有做任何可以反悔的事情。最后教会以“异端分子和异端分 子老师”的罪名,将他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在刑场上,面对威胁利诱,布鲁诺响亮的回答: “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 知道我的价值的!” 他的身躯被烈火吞噬了,
主观真理是不存在的

真理客观性的表现: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注意:不能把客观对象本身就当作真理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辨析:“有用就是真理”
此观点是错误的, 是实用主义的真 理观,主观真理 论的代表。真理 是有用的,但是 有用的却并非都 是真理。
皮尔士
杜威
胡适
2、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 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分析: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既不能犯绝对主义的错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僵死不变的教条; 也不能犯相对主义的错误,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二、真理与谬误
1、谬误: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违背,是对客观事物 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2、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对立统一
(1)区别:
符合的就是真理 判断标准: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 不符合的就是谬误
C 辨证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2、经验论的错误表现在于( ) A 经验是第一性的 C 夸大了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 B 否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 强调了精神的作用
3、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本质上是( ) A 反映论 B 经验论 C 科学实验 D 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动的活动
4、所谓客观真理,主要是指( ) A 客观存在 C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 认识的客体 D 人的认识中所包含的客观内容

第四个实验: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并不是最小 的粒子,电子比原子更小。

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 一下就能够穷尽真理,真理一经形成就不再发展、永恒不变,从而 导致教条主义、思想僵化。

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认为真理 没有任何确定性的内容,没有客观标准,从而走向相对主义或诡辩论。

“相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从认识的广度看,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每一个真理并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和过程。
其次,从认识的深度来说,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 条件的、有限的。
真理的相对性
a
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等于多少度? 欧氏:a+b+c=180° 罗氏:a+b+c<180° 黎氏:a+b+c>180°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3、价值评价
所谓价值评价,就是主体在对客体的属性、本质以及变化规律 认识的基础上,以自身需要为内在尺度,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 值关系进行评判。

价值评价的特点:
首先,其评价的对象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关系,也就是看客体能否满足 主体的需要。 其次,评价尺度是主体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因此评价结果是依主体的特 点而转移的。 再次,评价结果是主体对客体能否满足自身利益或需要而作出的断定,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两个凡是”
VS
真理
1、实践作为真理检验标准的原因: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 的正确反映,既然是正确的,其本性就是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只 有实践,才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

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自称自己正确,也不能用另一种认识去检验认识 客观事物本身也无所谓正确和错误
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第一个实验:1887年赫兹在验证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的 实验中,发现了光电效应。

第二个实验: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对“不可入性是物质 的固有属性”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第三个实验: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辐射,表明了化学 元素是能蜕变的,会变成其他元素,改变了人们原来认为化学元 素一成不变的观念。
思考: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
结论: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无论某个阶级承认与否,对于 同一个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种。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思考:有没有一种真理是永恒的、绝对正确的? 真理是客观的,又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在真理问题上 坚持了唯物论
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
(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又称作具有绝对性 的真理或绝对真理。

请用认识论的相关原理分析以上案例。
四、价值
1、什么是价值:所谓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对于 主体需要的积极意义,也就是客体的属性等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 能满足的就是有价值的,不能满足的就是无价值的。 连个关键词:“需要”和“属性”
2、价值的特性

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流沙河《理想》: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不能用另一种认识去检验认识
庄子曰: “儵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 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 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经济特区”的建设:
深圳
2、逻辑证明

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是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 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 相互促进的。

运用:在实践中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
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
居里夫人
袁隆平
练习:
1、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 联系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
在确定的条件下,真理与谬误性质相反,互相排斥, 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
(2)真理与谬误的统一
谬误剑客 真理剑客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

首先,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 其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最后,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案例解析:真假华南虎照
2007年10月3日,陕西村民周正龙 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同时记录了野生 华南虎的照片,其中数码照片40张,胶 片负片31张。照片发出后,立即引起了 “挺虎派”和“打虎派”的大争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