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01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02 下肢(胫神经)为例: 03 P40波的潜伏期 04 临床应用:补充SCV的不足,对感觉神经 05 近端特别是后索病变较敏感。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1. 各波的起源:
2. 、听神经的颅外段
2. 、a、耳蜗核 3. 听神经的颅内段 4. a+b
③ 、上橄榄核 ④ 、外侧丘系腹侧核群 ⑤ 、与外侧丘系及下丘的中央核有关
A
重复神经刺激技术(RNS)
高 低 频 RNS 应 用 比 较
重症肌无力 递减明显 无或递减
肌无力综合症 递 减 显
递增明
低 频 RNS RNS
高频
肉毒毒素中毒 递增
无或递减
01 脑 诱 发 电 位
03
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 动。
05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07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ERP)
02
理表现
周围神经病
肌源性疾病
锥体外系疾 病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1
肌电图(EMG):神
2
经源性损害+束颤电位
注:神经源性损害:
3
静息状态:可见自发电 4 位(纤颤波、正锐波)
轻收缩:运动单位 5 电位:宽时限、高 波幅、 多相波百分比增多
壹
神经传导速度(NCV)
贰
运动:MCV稍减慢或正常
叁
感觉:SCV正常
202X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演讲人姓名
神经电生理学 脑电图学 肌电图学 脑诱发电位学
针电极肌电图(EMG)
肌电图是测定整个运动系统功 能的一种手
肌电图检测及临床应用

02
神经肌肉疾病诊断:通过肌电图检测,判断神经肌肉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03
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神经肌肉疾病,如肌无力、肌萎缩、肌炎等
04
诊断方法:通过肌电图检测,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评估目的:了解 肌肉功能、神经 传导速度、肌肉
力量等
02
评估方法:通过 肌电图检测,分 析肌肉活动情况
肌电图检测及临床应 用
演讲人
01 肌电图检测原理 02 肌电图检测临床应用 03 肌电图检测注意事项
04 肌电图检测发展趋势
目录
1 肌电图检测原理
肌电图检测方法
检测原理:通过检测肌肉的电活动,了解肌肉的 功能和病变情况
检测方法:使用肌电图仪,将电极放置在肌肉表 面,记录肌肉的电活动
检测步骤:准备肌电图仪、电极、导线等设备, 清洁皮肤,放置电极,记录电活动,分析结果
谢谢
4
应用范围:适用 于各种肌肉功能 障碍的康复治疗 效果评估,如运 动损伤、神经损 伤等
3
肌电图检测注意 事项
检测前准备
01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化妆品和护肤品 02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便于检测 03 避免在检测前24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 04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和焦虑
检测过程中注意事项
01
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感染
03
保持电极位置准 确,避免误差
02
保持肌肉放松, 避免肌肉紧张
04
保持检测环境安 静,避免干扰
检测后处理
检测结果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 判断肌肉功能 状态
01
患者指导:根 据检测结果, 指导患者进行 康复训练
03
02
报告撰写:根 据检测结果, 撰写详细的报 告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8页
三、广泛周围神经病变
是一组由各种病因引发急性或迟缓起病, 多同时孙海英四肢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效 周围神经病变,其损害能够是轴索损害为主, 也能够是以脱髓鞘损害为主或二者兼有。
病因: 炎症或感染性、遗传性、中毒性、 代谢性、血管源性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9页
四、运动神经元病
第4页
周围神经解剖
记住两个结构: 髓鞘和轴索 (髓鞘-感觉、轴索-运动)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5页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分类
一、神经根病变 二、神经丛病变 三、神经病变 四、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五、肌病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6页
常见病变异常肌电图类型
一、急性神经损伤: 神经失用(节段脱髓鞘)、 轴索断裂、神经断伤。
桡神 桡神经麻痹 桡神经沟处 经
后骨间神经 前臂处损害 病综合征 (纯运动)
垂腕 垂指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3页
跖管综合征 胫神经跖管 足心烧痛跖管处叩压痛 处
下 腓总神经病 腓骨小头处
足下垂
肢 股神经病 腹股沟韧带 大腿肌无力、萎缩,抬
神
处
腿、伸膝困难
经 股外侧皮神经 髂前上棘处 大腿前外测感觉障碍
能屈曲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1页
Guyon管综合征 腕部
尺神 经
肘管综合征
肘部
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 出口
同肘部损伤,但扣痛 在腕部,手背尺侧感
觉正常
爪形手,小鱼际肌无 力或萎缩,小指和手
背尺侧感觉障碍
同肘部损伤以及前臂 尺侧感觉障碍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2页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一、引言本章节介绍肌电图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二、肌电图的原理本章节介绍肌电图的产生原理,包括肌肉电位的形成、电极的选择与布置等。
三、临床应用1:肌失用性疾病1.1 肌无力的诊断和监测1.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和监测1.3 其他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2:运动系统疾病2.1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2.2 运动系统肿瘤的辅助诊断2.3 运动系统损伤的康复监测3:神经系统疾病3.1 癫痫的辅助诊断3.2 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3.3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4:其他领域的应用4.1 康复医学中的应用4.2 运动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4.3 生物反馈治疗中的应用四、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肌电图实验报告范例2:肌电图仪器操作手册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肌电图:也称为肌肉电图,是一种测量肌肉电活动的方法,可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
2:肌无力:指肌肉力量减弱或丧失的病症。
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为渐冻人症,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肌肉萎缩和运动功能障碍。
4:运动神经元疾病:指影响运动神经元的疾病,如脊髓性肌萎缩症等。
5:神经系统疾病:指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
6:癫痫: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
7:康复医学:专注于恢复受伤或患病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医学领域。
8: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监测生理参数并向患者提供反馈,帮助他们控制自身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
肌电图临床应用课件

肌电图临床应用课件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用于检测肌肉电活动的生理学方法,通过记录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位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肌肉、神经系统或神经-肌肉连接是否存在异常。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肌电图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指导康复训练。
一、肌电图原理肌电图是通过将导电粘贴电极或针电极插入患者肌肉组织中,记录肌肉发出的生理电位来反映肌肉的活动情况。
正常肌肉在休息状态下也会有一定的电活动,称为静息电位。
当肌肉受到神经冲动或自发激活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表现为一系列电位波形。
通过测定这些波形的形状、幅度、时程等参数,可以判断肌肉活动的异常情况。
二、肌电图临床应用1. 神经肌肉疾病诊断: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鉴别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和神经-肌肉连接疾病等不同类型的疾病。
例如,通过检测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的肌电图波形变化,可以明确诊断肌无力、肌肉病变等疾病。
2. 评估神经肌肉功能:肌电图可以在手术前后或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疾病的进展情况。
例如,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可以通过肌电图检测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情况,指导康复训练方案。
3. 针灸治疗效果评估:肌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针灸治疗效果,通过监测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的肌电图变化,可以客观反映针刺对肌肉功能的影响,指导针灸治疗的方向和进程。
4. 运动损伤康复监测:对于运动员或者运动损伤患者,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受损肌肉的康复情况,指导运动康复训练的方案设计,以提高运动员的康复速度和效果。
5. 重症监护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肌电图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情况,及时评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三、肌电图的局限性尽管肌电图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肌电图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操作技术、测量环境、患者情绪状态等因素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短暂的电位,这就是插入电活动。
持续时间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的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所兴奋的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
(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
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
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的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的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的MUP。
2、异常肌电图(1)插入活动的异常:①插入活动的减少和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肌纤维颤搐③肌强直放电。
(2)异常MUP①短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
常见于肌肉疾病和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
这些MUP的波幅增高,时限的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的再支配等。
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的MU数量以及MU发放的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是减少型。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1、引言
1.1 肌电图的定义
1.2 肌电图的测量原理
1.3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概述
2、肌电图的测量方法
2.1 电极的安装位置
2.2 信号采集设备
2.3 测量过程和注意事项
3、肌电图信号分析
3.1 肌电图信号的频谱分析
3.2 肌电图信号的时域分析
3.3 肌电图信号的空间分析
4、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4.1 肌电图在肌无力症的诊断中的应用
4.2 肌电图在神经根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
4.3 肌电图在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
5、肌电图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5.1 肌电图在康复评估中的应用
5.2 肌电图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5.3 肌电图在康复监测中的应用
6、肌电图技术的发展趋势
6.1 肌电图信号处理算法的改进
6.2 新型肌电图传感器的研究
6.3 肌电图与其他生物信号的联合分析
7、结论
附件:
附件1:肌电图测量数据表格
附件2:肌电图信号分析软件截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诊断:根据症状和体征判断疾病或病变的过程。
2、神经根病变:指神经根受到损伤或压迫引起的病变。
3、周围神经病变:指周围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病变,如周围神
经炎等。
4、康复评估: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功能障碍及康复潜力进行评估。
5、康复训练:通过运动、物理疗法等手段促进患者康复的过程。
6、康复监测:对康复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以及对治疗方
案进行调整。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得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狭义得肌电图就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得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得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得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得短暂得电位,这就就是插入电活动、持续时间就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得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得一群肌纤维所兴奋得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
(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
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得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 (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得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得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得MUP。
2、异常肌电图(1)插入活动得异常:①插入活动得减少与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肌纤维颤搐③肌强直放电。
ﻫ(2)异常MUP①短时限得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得正常范围、常见于肌肉疾病与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得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得正常范围。
这些MUP得波幅增高,时限得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得再支配等、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得MU数量以及MU发放得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就是减少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神经
坐骨神经:
外伤、生殖器、泌尿系统肿瘤 侵润、骨盆骨折、不正规肌肉注射 均可产生坐骨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根及各段神经传导速 度测定,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测 定,坐骨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测定, H反射,F反射均可帮助诊断。
坐骨神经
腓总神经:
单独损害腓总神经。腓总神经 转过膝关节侧面经过腓骨小头上面 而下行,故腓骨小头上面是腓总神 经受压损害的最常见部位,另外外 伤、骨折也是其另一原因。
尺神经
尺神经微移试验
微移试验
桡神经:
局灶性损害多见。最常见部位在 肱骨上的螺旋沟处。其原因多见于 骨折、压迫、新生儿脐带绕上臂; 另外使用拐杖不当导致有腋部桡神 经损害等。肌电图对选择手术,鉴 别桡神经受损分支,受损程度
股神经:
常见于骨盆损伤、骨盆肿瘤、 膀胱导管插入术损害。
所测股神经运动潜速率减 慢,所支配的股四头肌可神经 源性损害。
腰椎间盘脱出:
病 变 多 见 于 L4---L5 及 L5---S1 间 , 肌 电 图 对诊断和定位诊断有帮助。如脊旁肌的肌电 检查有纤颤电位,说明是后肢分出以前损害, 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可以下降, 而传导速度不受损。H反射有利于S1根受累 的诊断,下肢F波或下肢感觉诱发电位 (SEP)有时也有一定帮助。国内材料表明 在腰椎间盘脱出者,肌电图的阳性率与手术 发现的符合率为87%,国外材料表明肌电图 异常与CT扫描相比正确率更高。
插入电位延长
格 林 ∣ 巴 利 综 合 症
格 林 ∣ 巴 利 综 合 症
⒈ 多发性神经病
1 炎症及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病。如格林---巴利综合 症、慢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麻风性神经病、遗 传性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共济失调性神经病。
2 与内科疾病有关的多发性神经病。如糖尿病性周 围神经病、尿毒症性神经病、酒精中毒性神经病。另 外:癌性神经病包括淋巴癌、白血病、肺、肝癌所伴 周围神经病、甲状腺低下引起的神经病(肢端肥大)。
病变范围肌肉失神经损害表现。可见多 个肢体的肌肉中经常在病人无主诉和体 症的下肢肌肉可见:纤颤电位和多相波 明显增多的大运动单位,感觉传导速度 多为正常,运动传导速度轻微减慢,动作 电位减少。
⒉ 神经根、神经丛疾病
颈神经根及臂丛损害:多见于颈椎病伴神 经根损害、外伤、颈肋、腋动脉造影术、 难产、颈动脉搭桥术、胸出口综合症、内 侧胸骨切开术等都可成为臂丛损害的病因。 肌电图检查除相应节段肌肉检查外,最好 包括肌肉、传导速度、诱发电位、磁刺激。 有时H反射、F反射都有价值。应多次在急 性期、慢性期随访。肌电图可以帮助诊断 受损范围、节段、受损程度及预后诊断。 可协助决定是否手术。
3 营养性与中毒性神经病。VB1、VB6、VE 缺乏长期服用异菸肼造成VB6缺乏。药物中毒:如 苯妥英纳、戒酒药物、氯霉素、雷米封、灭滴灵、氯 喹、磺胺类、呋喃类等。金属中毒:铅、汞、锂、金 等金属中毒。工业中毒:二氧化碳、砷化物、乙醇农 业中毒:有机磷、敌敌畏等中毒。
⒉ 单神经病和嵌压综合症
常见单神经损害
外伤、腕管综合症等为正中神经 损害常见原因。除进行常规正中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其支配肌肉 的测定外,还应进行腕部上下正 中神经测定,对选择是否行腕部 减压术有关。
尺神经:
肘管综合症、外伤、职业性迟 发性尺神经麻痹,除常规尺神经及 支配肌电图肌电检查外,应测定肘 上下段尺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若上下相差为10M/S可确 定为肘管综合症。
腰、骶丛神经根损害
圆锥病变:如室管膜瘤、动静脉畸形、脂 肪瘤 等。肌电图主要测定会阴部提肛肌、 肛门括约肌。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因为 损害节前纤维,故感觉传导速度正常,运 动传导速度可见肌肉动作电位减少。另有 马尾病变,如肿瘤、椎间盘脱出多见,肌电 图可以在腰骶神经根支配的肌肉中测出神 经源性损害。其中包括肛门括约肌、尿道 括约肌、脊旁肌。
(一)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⒈锥体系病变:侧索硬化、脊髓 截瘫、大脑发育不全。
⒉锥体外系病变:震颤麻痹、舞 蹈病。
震颤麻痹
特发性震颤
(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应用肌电图检查最有帮助。损害部位不 同,各部位表现肌电图变化也不一。
⒈前角细胞损害: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包括婴儿型、少儿 型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 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等。
测定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变 化和局部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对诊 断有帮助。
腓总神经
胫神经:
最常受损处在内踝的屈肌韧带处, 临床称“跖管综合症”,由于外伤、 腱鞘炎、关节痛、静脉梗塞。足小肌 肉肌电图见神经源性损害。在内外侧 跖神经刺激和在内踝上方收集的神经 动作电位可见潜伏期延长,在内踝上 方刺激时的末端运动潜伏期延长,感 觉传导速度减慢。
肌电图‐诱发电位 临床应用
肌电图室
鲁秀容 满 园
人体骨骼肌由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支配,这 两个系统的任何一部位病变及骨骼肌本身各种 病变都将引起肌电的变化。不同的部位、不同 的程度、不同的病期的病变所引起的肌电变化 是不同的,所以可以根据这些特异性肌电变化, 协助临床做出定位诊断,确定损伤程度及恢复 情况。但不同病因引起同一部位病变时,其肌 电表现可能是相同的,所以肌电图并不能做出 病因诊断。
腰丛、骶丛损害:
多见于外伤、骨折、脱囚、手术不适当的牵拉、 肿瘤如:肛门肿瘤、前列腺肿瘤、骨盆肿瘤、肌 瘤或淋巴瘤转移都可产生。肌电图测定在脊旁肌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髂腰肌可见失神经损 害。
F波、H反射可表现潜伏期延长或消失。
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时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及F、H 反射具有重要诊断意义,损害神经所支配的 肌肉神经源性损害(插入电位延长,肌萎缩 明显者可减弱或消失。肌肉静止状态可见纤 颤电位、束颤电位、正相波等。轻度收缩可 见高电压长时程运动单位电位,多相明显增 多。最大收缩高电压单纯相)有帮助
1 面神经麻痹:五官科手术并发症、BE LL‘S麻痹、糖尿病、带状疱疹、格 林---巴利综合症并发双面神经麻痹。肌 电检查时可见为神经支配的肌肉如:眼 轮匝肌口轮匝肌的神经源性损害,
2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双侧潜伏期比较、 运动波幅比较、速度比较)对诊断及预 后有帮助。
面神经损害 肌电图
正中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