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各民族文化是中华 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合集下载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多个民族各自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它们共同构成了新疆特有的多元文化景观。

新疆维吾尔族是新疆最大的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在新疆乃至整个中国民族文化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和舞蹈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吾尔族的音乐和舞蹈多以传统历史故事为题材,如《帕米尔高原》、《阿依塔木》,这些曲子都有着悠扬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和手工艺品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传统维吾尔族饰品、刺绣、建筑等。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不仅有利于维吾尔族文化的传承,也对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为新疆的多元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以马文化和草原文化为主要特征,其传统音乐和舞蹈体现了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柯尔克孜族则以其特有的游牧文化和民间传统文化而闻名,其传统民居和服饰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蒙古族和塔吉克族的传统文化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其民间歌舞和婚俗习惯都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特点。

新疆的汉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汉族的迁徙和定居,汉文化逐渐融入新疆各族群体中,形成了独特的新疆汉族文化。

新疆的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汉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汉族文化。

在新疆的城市中,汉族文化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多元的文化景观。

新疆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新疆地区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新疆的多元文化使这里成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化花园,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文传统。

在全国范围内,新疆的多元文化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在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新疆地区也加大了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王,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王,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王,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
部在中华文化,蒂花莫惊,和谐共融,汇总五千年的文明辉煌,构筑新的中华文化精彩舞台。

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于“礼仪之邦”的伦理道德,在于以维系家庭为基础的传统家庭观,在于保持精神文明的“先人尊敬”的文化精神,在于以“孝礼”为普世价值的伦理观念和礼义观念,在于保持“尊师重教”,“乐学修辞”的文化习惯,在于以礼仪为基础的民族文化地位礼仪等。

各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文化地域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汉族文化有佛教、儒家思想等,蒙古族文化有马头琴、蒙古牧马舞等、壮族文化有脱锅舞、火把节等等。

这些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筑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汇聚成一个丰富而美丽的中华独特文化景观。

新疆民族团结篇要点提示

新疆民族团结篇要点提示

九年级教材民族团结部分内容及《新疆民族团结篇》九年级教材民族团结部分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新疆民族团结篇》内容:第一课1、民族概念及其特征(民族含义、特征) P2-2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上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2、我国的民族概况及人口分布特点(我国民族的数量、人口分布特征) P3-3、4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许多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地,又散居全国各地。

(民族人口分布状况,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

)3、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什么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P4-5小标题(1)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2)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4)各族人民共同捍卫着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4、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公元前60年,西汉又设立西域都护府,统管整个西域地区的军政事务。

这标志着新疆地区从那时起,已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2)唐朝在西域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军政机关,分管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为什么说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说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说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答: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彩绚丽,每一个民族不论大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中华各民族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文化就在中国大地上呈现出多元区域性发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趋势。

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西北的马家窑文化,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辐射、汇聚共同点燃了中华文明之火。

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夏商周三代,实际上是华夏与周边众多民族共同组成的部落联盟。

历史典籍和考古资料都可以证明,华夏民族是由炎黄部族集团为主源,以周边不同部族为支源融合形成的民族共同体,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大的多源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

多元性的统一,既是多民族国家的构成方式,也是中华文化的内在特征。

上世纪80年代,一首"龙的传人"唱响了大江南北,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方,都自认是龙的传人。

而龙作为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正是在早期多个部落、氏族的交融碰撞中,由不同氏族的图腾融合而成的。

龙,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

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巨大,回鹘诗人坎曼尔曾作诗说:"古来汉人为我师;而汉族则有"回鹘衣装回鹘马"的现象,从战国时代就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后来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织锦技术。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始终贯穿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在长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少数民族不仅给汉族带来了胡琴、胡瓜、大宛马等看的见的物质成果,更主要的,他们为长期生活在农耕文化状态下的汉族人民增加了一种锐意进取的开拓意识和兼容博纳的文化胸襟,使汉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断得到丰富与升华。

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地位及关系的认识

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地位及关系的认识

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地位及关系的认识介绍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民族的文化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

中华文化是中国的根,各民族文化则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和关系,并分析它们的相互影响和共存方式。

中华文化的地位中华文化的定义中华文化是指传统的汉族文化,它包括了汉族人民的语言、宗教、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文字、礼仪、音乐、绘画等都源于中华文化的传统。

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儒家思想,它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华文化的地位中华文化在中国的地位不可替代。

它是中国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无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不再适用,它仍然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传统和历史。

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各民族文化的定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包括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俗、宗教和传统。

各民族文化是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各民族的语言、艺术、习俗得以传承和弘扬。

中国的宪法也明确保护各民族的文化权利。

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各民族文化在中国的地位与中华文化一样重要。

中国强调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各民族都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文化地位。

各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交流与影响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交流和影响。

各民族的文化在与中华文化的交流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它们对中华文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文化共存与融合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在中国共存并相互融合。

中国强调民族团结和多元一体的文化建设,各民族的文化在共存中相互交流、学习和吸收,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贡献了力量。

各民族文化的自治中国政府支持各民族文化的自治和发展。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地带,是一个多民族、多民族文化共存的地区。

新疆各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自己的独特特点,又与中华文化形成了多元共生的关系。

新疆各民族文化在宗教信仰方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

新疆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各民族信仰不同,既有伊斯兰教、佛教、东正教等外来宗教,也有古尔邦节、哈萨克斯坦波罗的海儿土族的萨满教等本土宗教。

这些宗教和信仰的存在丰富了新疆的宗教文化,并且富有包容性、开放性,与中国的汉族文化和谐共生。

新疆各民族文化在饮食方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融合性。

新疆是一个土地广袤、资源丰富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相处和交流中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汉族的包子、饺子、面食等与维吾尔族的羊肉串、拌面、油馅饼,哈萨克族的奶茶、抓饭、烤全羊等,共同构成了新疆的特色美食。

这些美食不仅丰富了新疆的饮食文化,也表达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共享。

新疆各民族文化在服饰方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各民族在服饰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以大方、色彩鲜艳的样式为主,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以骑士服装为基础,土族的传统服饰则以装饰较为华丽的方式呈现。

而汉族则在不同的节日和场合使用不同的服饰,如春节时穿着喜庆的对襟汉服,丰富了新疆的服饰文化。

这些服饰的多样性使得新疆成为民族风情的集合地,各民族之间的服饰文化相互交融,共同表达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新疆各民族文化在艺术表演、节日庆典等方面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新疆各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和表演形式,如维吾尔族的迪瓦那、土族的大花鼓、哈萨克族的努尔巴赫、柯尔克孜族的玛依达尔等,这些艺术表演反映了当地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新疆各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也与中华文化形成了多元共生的关系。

各民族文化在宗教信仰、饮食、服饰、艺术表演等方面融合、交融,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中华文化。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

谈新课程后,如何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

民族传统体育指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

目前在我国各民族中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其主要有:射箭、武术、摔跤、举重、划龙舟、骑马、围棋、千秋、跳绳、拔河、放风筝等等,其中不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被各类学校体育引进和采纳并深受喜欢。

在学校开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活动,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学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学校体育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民族荣誉感。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材实行三级管理,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体育项目是地方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开发与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更好的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淡化竞技运动,强调学生的体验。

1、民间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民间体育产生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生产和生活方式之中,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既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哲学内涵,又有人类渴望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特点,将德、智、体、美融于一体,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寓体育于游戏、审美之内。

更因其因时、因地、因习俗制宜,具有与自然环境协调、与日常生活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成为本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而在民间广为流传,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开展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对弘扬民族精神,抒发民族激情,加强民族大团结,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极强的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2、做好民间体育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开发利用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项目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近期学习,我对新疆的历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族人民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要从祖国历史的角度看待新疆历史,时刻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面就“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谈谈自己的理解;新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做出了历史性的宝贵贡献;鉴于新疆的自然、历史、社会等诸种因素,新疆文化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表现特征和发展面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同时又是多宗教信仰地区,古丝绸之路的开通等使新疆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融合等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疆文化深受祖国内地文化的影响,形成丰富的内涵,同时,新疆文化又对祖国内地文化产生积极影响;新疆古代、近代和现代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郁,科学、艺术价值珍贵;生活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的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等十二个少数民族、各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发展经济生活和宗教信仰;因此他们的文学艺术也各具自己的特色、在我国万紫千红的文化大花园里、它们是异彩分呈的重要一角;下面是我通过学习、查找资料,了解到一些新疆各民族的文化瑰宝、祖国文化的经典:1. 史诗玛纳斯;史诗玛纳斯最初产生于9至10世纪,经过柯尔克孜天才歌手们世世代代的琢磨,溶进了全民族的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浓烈的民族特色;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着名英雄和首领,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玛纳斯这部史诗叙述了他一家八代,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异族统治者的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进行斗争的故事;2.阿肯弹唱;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哈萨克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优美动人的诗歌是哈萨克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最集中的表现;阿肯则是诗歌的创作者、演唱者和传播者,无论是婚丧嫁娶、宗教典礼、生活习俗等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传统演唱;这些诗歌对民族发展史、民族关系史和宗教史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价值;同时,它又是研究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的重要资料;阿肯弹唱是哈萨克草原上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每逢节日喜庆、婚嫁礼仪都要举行隆重的阿肯弹唱,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阿肯弹唱作为一种民俗风情旅游将成为主要内容之一;3.回族花儿;回族花儿俗称山曲儿,最早流传于宁夏、甘肃、青海一带;后传入昌吉,经二百余年演变,已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花儿曲调高亢,节奏明快,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昌吉一带流行的曲令有“河州大令”、“河州三令”、“白牡丹令”、“尕马儿令”、“大眼睛令”等,旧时花儿多在民间传唱,内容大都为颂扬爱情忠贞、惩恶扬善、反映人民疾苦;4. 麦西来甫;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的一种传统歌舞娱乐形式,以舞为主,配以歌唱,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舞者手持绢花,边歌边舞,围者席地而坐,以掌击节,助以歌唱;同时有唢呐、手鼓等器乐奏鸣,造成热烈气氛;这种歌舞也常被婚礼、节庆利用,出现在街头巷尾,庭前院中,深受群众欢迎;5.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渊源于西域土着民族文化,又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木卡姆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十二木卡姆的源流,从时代和地域因素上讲,一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地方音乐,即库车、喀什、吐鲁番、哈密和和田音乐以及刀郎音乐;资料中的这些新疆民族文化,每一种都让我心动;一幅幅画面在脑海中呈现:“柯尔克孜族的牧民们在毡房边围成一圈,篝火映着天边的晚霞,歌手们用低沉的声音咏诵着英雄史诗玛纳斯……;哈萨克族的马队缓缓而行,他们前往下一个牧场,青年们坐在马背上,歌者一边弹琴一边在弹唱……;在沙枣树林里,传来姑娘的银铃般笑声和回族青年高亢的花儿,……;在浑厚的音乐中,头戴高帽的维吾尔族围成一圈跳起奔放的麦西来普……”——新疆各民族文化由于其独特的气质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新世纪到来,改革开放的深化,现代"丝绸之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新疆民族文化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作为一名新疆本地人,我热切盼望新疆文化能够为祖国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说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答: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彩绚丽,每一个民族不论大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中华各民族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文化就在中国大地上呈现出多元区域性发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趋势。

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东北的红山文化、西北的马家窑文化,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辐射、汇聚共同点燃了中华文明之火。

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夏商周三代,实际上是华夏与周边众多民族共同组成的部落联盟。

历史典籍和考古资料都可以证明,华夏民族是由炎黄部族集团为主源 ,以周边不同部族为支源融合形成的民族共同体,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大的多源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

多元性的统一,既是多民族国家的构成方式,也是中华文化的内在特征。

上世纪80年代,一首"龙的传人"唱响了大江南北,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方,都自认是龙的传人。

而龙作为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正是在早期多个部落、氏族的交融碰撞中,由不同氏族的图腾融合而成的。

龙,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

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巨大,回鹘诗人坎曼尔曾作诗说:"古来汉人为我师;而汉族则有"回鹘衣装回鹘马"的现象,从战国时代就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后来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织锦技术。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始终贯穿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在长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少数民族不仅给汉族带来了胡琴、胡瓜、大宛马等看的见的物质成果,更主要的,他们为长期生活在农耕文化状态下的汉族人民增加了一种锐意进取的开拓意识和兼容博纳的文化胸襟,使汉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断得到丰富与升华。

正是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新鲜注入,中华文化才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特别是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后,便会迎来中华文化的空前发展,从而造就了宏阔豪迈的"秦汉雄风"、雍容大度的"盛唐气象"、强健有为的"康乾盛世",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几个辉煌时期。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瑰宝,它们与汉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各有优点和特色。

比如,汉族书面文学很发达,文献典籍很丰富,而一些少数民族口头文学在某些方面超过汉族。

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并称我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其长度超过世界上任何史诗,这是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重要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超过80种。

演唱艺术就有几十种,舞蹈艺术有数百种。

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等民族的舞蹈,以其鲜明的特点、优美的舞姿,成为我国艺术舞台的常见节目。

笛子、大胡、二胡、琵琶等最早源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至今仍然是我国民族乐器不可或缺的常见乐器。

雄伟的布达拉宫、美丽神奇的丽江古城成为中华建筑的杰出代表。

纳西族创制的东巴文,是世界上最完整、沿用时间最长的象形文字,与甲骨文并称我国两件古文字珍品。

这些少数民族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盛开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也是中华各族人民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独特贡献。

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统一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性,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

多样性统一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强大思想基础,也是各民族文化的依托和根基。

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以各民族文化的新发展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