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1)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价值观是青年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和动力所在。
英格尔哈特首先观察到了世界青年价值观演化。
根据他的理论,“物质主义”价值观强调经济发展和人身安全的价值取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强调自我表现、生活质量。
就长期价值观变迁而言,“后物质主义”(自我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偏好的形成与“代际更替”有关:年轻一代比老一代更容易接受“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近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后物质主义”取向也开始在中国“‘00后’一代”青年身上出现。
青年作为社会变革的晴雨表,其思想行为、价值观念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上海社会科学院“‘00后’一代认知特点、思维方式研究”课题组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大城市“‘00后’一代”的思想行为呈现出如下新特征、新变化。
第一,呈现认同传统文化与理性爱国的情感特征的同时,外来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仍占据重要位置。
第二,对社会问题看法呈现“观念分层”新特征。
第三,传统“权威意识”渐趋淡化,“偶像”开始成为他们的崇拜对象。
第四,存在“热血奋斗”与“躺平佛系”二元并存行为特征。
第五,兼具“物质主义”与“后物质主义”的“混合价值”取向。
第六,平权意识、规则意识增强的同时,对“私领域”行为态度宽容,对“公领域”道德爱憎分明。
由于“‘00后’一代”一出生就已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物质上更加丰富,上学时迎来互联网快速普及时期,眼界更为开放,导致这一代人兴趣爱好的选择更为广泛,思想观念更为多元与兼容。
“00后”仍是以独生子女为主流的一代,因而也具有独生子女的特性,例如较为自我、更关注个人感受等。
从观念建构理论来考察,青年一代是历史的产物,社会重要事件给每代人的成长都烙下了时代印记。
并非所有事件都和价值观念变化有关。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2024级“高中”10月高一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姜还是老的老”“我上次听到这句话,还是在上次”……这类毫无意义却又挑不出毛病的语句,被人们戏称为“废话文学”。
在信息获取和观点表达日益便捷的今天,这类对文本符号的二次改造与“语言玩梗”大行其道,不禁让人好奇,互联网语境下,“不好好讲话”的魔力究竟在哪儿?最初的“废话文学”,内含着人们戏谑、反讽与抵抗意味的阴阳怪气。
过去“路遥车马慢”,信息承载量与传播速度都很低,寄信隔着万水千山,发短信要字斟句酌,人们恨不得一句话把所有事情讲完。
互联网时代,看完某篇形式主义言辞空洞的文章,围观一个长达几分钟但内涵不超过两句话的无效视频,大家惊觉,原来互联网时代,早已不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出于对低信息增量内容的不满,人们开始用语言予以反击。
这一届年轻人偏爱“躺平”,消解无用信息的方式,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风险对冲。
于是,“废话”式名言警句被改造出来,并活学活用于各类语境。
“废话文学”的生产十分简便,把单位从分钟变成秒、用同义词西红柿替换番茄……实在不行,还可以向鲁迅先生学习,把说过的句子再说一遍,“你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废话,另一句也是废话”。
由此一来,“不好好说话”便演变成某种社交策略,“废话文学”在本身语义之外,逐渐衍生出各场景独有的意义和情绪表达。
面对朋友空洞的长篇大论,一句“除了内容,你说得都挺好”,就能以戏谑的口吻表达出某种不满,含蓄中夹着杀伤力,对方也不至于下不来台。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统编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与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
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
“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无答案

高一考试语文试卷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容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最独特的,在我看来,是形成了一种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这种孤绝超拔、沉雄道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
正是这种“昌耀体”使他的诗歌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存在。
这种“昌耀体”当然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风格,而是和昌耀的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亲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昌耀体”的显著标记,正如人们看到的,首先来自昌耀高度自觉地与汉语言古典传统接通,由此给我们的“新诗”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蕴、调性和文白之间的语言张力,带来了一个“文明之子”才具有的那种崇高感、历史感和文脉贯穿之感。
这让人不能不惊羡:在一个早已与古典传统相断裂或脱节并日趋平白粗浅松散的中文语言环境里,昌耀是怎样形成这样一种孤绝超拔的文体的?这简直是一个谜!或许正是在《慈航》之后,昌耀不能再忍受他早年的那种语言方式和诗风了,在我们对他的一些重写作品的文体比照分析中,便可清晰地看出这种变更的轨迹。
李曼在其论文中也曾举出昌耀《船,或工程脚手架》这首重写之作对旧作《船儿啊》的详细改写,如把“多雨的日子”改为“蒙蒙雨雾”,把“不愿离去”改为“淹留不发”,等等。
而这种变更,在我看来不单是词汇上的,也是整体句法和诗学性质上的,诗评家程一身借用昌耀的一句诗“钟声回到青铜”来命名由他编选的一本昌耀诗歌精选,便体现了他对昌耀后期诗歌语言某种整体上的敏锐洞察。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宝鸡中学2024级高一第一学期阶段考试(一)试题语文本试卷共四大题,19小题;考试时长120分钟,卷面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一些年轻人开始重拾“文字之美”,他们从浅阅读、快餐式阅读中回归,严肃、经典的文学名著和人文专著重新走红,成为“心头好”。
与此同时,年轻人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值得关注的变化,书籍的数字化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他们打开了“阅读社交”这扇崭新的大门,引领了一股在阅读中分享、在分享中阅读的风潮。
这股风潮不仅让年轻人更愿意抽时间读书,也使阅读变得更加富有乐趣。
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读书感悟,与同龄人在社交媒体上互动……这些行动表明了当代青年对阅读的需求。
社交化阅读,不仅仅是阅读形式的变化,也赋予了阅读新的角色与功能。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社交化阅读提供了技术平台,作为“数字原住民”,年轻人特别容易接受和适应这种阅读方式。
与此同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阅读与社交结合到一起,也符合读者的心理需求。
事实上,阅读不只是读者从书本中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读者发挥自身主体性,得出感悟与结论的过程。
对于这些感悟,倘若有交流的渠道,大多数读者都不想敝帚自珍。
事实上,“阅读社交”并非全然是一个新现象,只不过在过去往往要依赖读书会等线下活动。
今天,通过网络与人交流何其便利,社交化阅读的风潮再度兴起,并不令人意外。
社交化阅读以人为核心,倡导共同创造和多向互动,从而最大化地实现阅读价值。
广西南宁市兴宁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宁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月考(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重要载体,汉字既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性,又参与塑造了这些特性。
汉字是世界上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之一,也是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
汉字体系的悠久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记录、保存和传承,形成了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的古典文献。
汉字贯通古今,通过汉字典籍可以神交古人,理解和掌握中华文明的内核和精髓。
汉字本身也承载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准确揭示和科学阐释其中蕴藏的内涵,可以直接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展示中华文化传承有序的历史。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标志,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无论历史长河经历多少曲折,汉字体系一直保持基本稳定,犹如定海神针,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根脉,推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传播。
汉字是中华文化自主孕育的智慧结晶,彰显了中华民族锐意创新的精神。
汉字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就在于能够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完善文字构造方式,丰富字词表达。
汉字由产生之初的象形文字为主,发展出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再到形声字为主,突破以形表意,体现出中华民族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演变。
汉字形体由不规则的块状逐渐演变成正方形的进程,映照着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历程。
待到秦汉之际的“隶变”和后来发展出的楷书、行书等,汉字更加线条化、符号化,书写更加便捷。
汉字不是封闭的语言符号系统,而是不断接纳新事物,守正又创新。
近代以来,科技领域出现大量术语,对此,汉字创制了许多新词。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汉字鲜明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而且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有机更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在民族众多、疆域广袤的中华大地,汉字在统一思想文化观念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浙江省嘉兴市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嘉兴一中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10月阶段性测试卷命题人:高一语文组审题人:高一语文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
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
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
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
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暖云”则是带着春天的感受。
罗隐《寄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
”“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
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辛弃疾《贺新郎》:“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
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杜甫的“故园心”却系在了孤舟上,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
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唐山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命题人:高一语文组审核人: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XX分。
考试时间XX分钟。
2.将第Ⅰ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卡上。
(1—8题,命题人李雨洋)1、下列各项加点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劲急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尝:曾经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族:聚集处2、下列各项加点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闻:知道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
耻:并列3、下列各项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用心躁.也躁:暴躁B.木直中.绳中:合乎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功:功劳D.金就.砺则利。
就:承受4、下列加点的“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B.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C.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下列加点的“焉”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或师焉.,或不焉。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选出下列语句中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2分)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君子不齿.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7、选出下列语句中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2分)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A.用心一.也B.吾师.道也C.小.学而大.遗D.輮.以为轮8、选出下列语句中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2分)苟全.性命于乱世A.吾从而师.之B.圣人之所以为圣.C.故圣.益圣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9—14题,命题人段睿)9.下列各项中前后两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2分)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耻学于师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马之千里者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0.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类型一致的一项是:()(2分)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不拘于时,学于余C.大王来何操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1.下列各项句式类型划分一致、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一食而尽粟一石②铸以为金人十二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④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⑤生乎吾前⑥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⑧不拘于时⑨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⑪輮以为轮⑫曰师曰弟子云者A.④⑤⑧⑪B.③⑥⑨⑫C.②④⑦⑧D.①②⑦⑨1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3.下列各项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金就砺则利輮使之然也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C.人非生而知之者其真无马邪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木直中绳14.下列各项句子中,通假字数量最多的一项是()(2分)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而绝江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同舍生皆被绮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益圣,愚益愚C.或师焉,或不焉輮使之然也玉盘珍羞直万钱D.人非生而知之者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哀怨冷漠愁怅浮藻B.云采揉碎招摇衣袖C.愁怨悠愁金柳星辉D.静默漫溯芬芳满载2.下列加点部分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 氾.南(Fàn) 失其所与.(yù) 亡郑以陪.邻(péi) 舍.郑(shě)B. 缒.(zhuì) 佚.之狐(yì) 焦、瑕.(xiá) 秦伯说.(yuè)C. 共.其乏困(ɡōnɡ) 夫.晋(fú) 朝济..(zhāo jì) 杞.子(qǐ)D. 逢.孙(pánɡ) 以鄙.远(bǐ) 阙.秦(quē) 肆.其西封(sì)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齐白石画册的一幅画上,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长...物.,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真是一片“神境”。
B.大力提倡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有人认为,文章写得不好就是文字功夫不好,只要掌握了文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是一种误解。
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次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部署今年政府系统反腐败工作和廉政建设工程。
B.温家宝强调指出,商业贿赂发生在经营者的交易活动中,因此与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有密切关系。
C.总体而言,黄金投资的大幅增长可以归因于诸多宏观经济及目前的政治紧张状况,也归因于黄金的基本因素表现强劲。
D.对购买多套住房用于投资及投机的买家,原则上应不给予按揭,或首付比例提高到70%以上。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D.《史记》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6.对下列各句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②群臣侍殿上者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④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1○2不同,○3○4不同 B. ○1○2相同,○3○4相同 C.○1○2相同,○3○4不同 C. ○1○2不同, ○3○4相同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之壮也之:放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唯君图之唯:只有C.将焉取之焉:哪里 D.郑即知亡矣既:已经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微夫人..之往来,..之力不及此 B. 行李共其乏困C. 以其无礼..于晋 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9.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 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 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0.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A. 《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学名著。
B.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并称“孔孟”,唐朝诗人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C.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一个音阶。
D. 古时对别人称自己亲属时,常在称号前加“家”或“舍”;称别人亲属时加“令”。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共19分)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延英雄。
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
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
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
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
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
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
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
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
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
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上策。
”固后以母丧去官。
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
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宪遣固将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
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驰诣.阙上书诣:往,到B.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涂:通“途”C.方复求为交通..交通: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D.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高人:高超之人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B.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C.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D.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班固天资聪颖。
他九岁时就能著文诵诗,刚成年,就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向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B.班固发现父亲先前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尽,于是就私自修改写作新国史,后来被人告发,囚系狱中。
弟弟班超急驰至京都向皇上上书求情。
皇上就召见了班固,并赦免了他。
C.班固眼光长远。
当北单于要求与汉和亲时,有官员认为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用汉建立以来与匈奴的战与和为例,来说明接受和亲为上策。
D.班固以中护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窦宪派遣班固迎接北单于的使臣,因匈奴内部发生骚乱而返回。
后来窦宪破败,班固受连坐而被免官。
14.翻译(10分)(1)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
(3分)(2)显宗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3分)。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5~16题(8分)太阳的话艾青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1942年1月14日15.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16.诗中的太阳象征着什么?。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5分)(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2)《再别康桥》中点名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4)《烛之武退秦师》中,,;”一句表明一个人如果反过来去伤害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这是不仁道的;表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
(5)戴望舒的《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有“,,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6)《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
(7)《次北固山下》中的:“,”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了江面的开阔。
(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
(9)曹操《观沧海》中“,。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10)《使至塞上》中,以大漠之景表达孤寂之情的诗句是,。
(11)《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
(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13)《饮酒》(其五)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14)《诗经·蒹葭》第一章中描写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相寻得诗句是,。
(15)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就是佐证。
五.现代文阅读(共14分)诗文大家余光中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
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
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呎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下戏称他为“小巨人”。
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
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
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
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
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
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
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
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