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解剖结构
海马解剖结构

AP室床通路 6齿状回分子层
PP穿通路
• 经颞叶中部做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海马呈双重C环抱的外形,大C代表海马, 开口向腹内侧,小C代表齿状回,位于海马沟的背内侧,开口朝背侧
• 依据细胞形态及皮质发育的差源自,海马被分为CA1、CA2、CA3、CA4四个扇 形区
细胞类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接受 – 内嗅皮质:谷氨酸、ENK – 隔区:Ach、GABA、 – 蓝斑:NA – 中缝核:5-HT – 腹侧被盖、黑质:DA
• 纤维分布 – Ach:遍布海马各区 – NA:门区、腔隙分子层 – ENK:齿状回
纤维联系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内部神经环路
– 三突触回路:
1. 嗅区II及III层锥体细胞轴突 (形成穿通径路PP)-齿 状回分子层外2/3-颗粒细 胞树突树突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位
置
• 海马 (hippocampus, Ammon horn)
– 位于侧脑室下角底 及内侧壁,形状如 海马,全长约5cm, 呈一条镰状隆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外形
• 海马前端膨大称海马足 , 被2-3个浅沟分开,沟 间隆起称海马趾
• 海马表面被室管膜上皮 覆盖,下方有一层有髓 纤维称为海马槽(室 床),室床纤维沿海马 背内侧缘集中,形成纵 行白色扁带称海马伞
– 外侧份II层-齿状回分子 层2/3和CA1、CA3腔 隙分子层
– III层穿通纤维-CA1腔隙 分子层
• 对侧海马结构:CA3锥体细 胞-对侧海马CA1、CA3
• 乳头体:乳头体-齿状回通 路(抑制性传入)
• 脑干:蓝斑核、中锋核、腹 侧被盖-齿状回(多形细胞 层)
海马结构

纤维联系
• 内部神经环路 – 三突触回路:
1. 嗅区II及III层锥体细胞轴 突(形成穿通径路PP)-齿 状回分子层外2/3-颗粒细 胞树突树突棘; 2. 颗粒细胞轴突苔藓纤维CA3透明层-锥体细胞顶树 突基部; 3. CA3锥体细胞轴突的 Schaffer侧枝-同侧CA1腔 隙层,终止于锥体细胞顶 端树突干。
传入纤维
• 隔区:隔-海马径路 • 内嗅区: – 内侧份II层-海马槽CA1腔隙分子层(室床 径路) – 外侧份II层-齿状回分 子层2/3和CA1、CA3腔 隙分子层 – III层穿通纤维-CA1腔 隙分子层 • 对侧海马结构:CA3锥体细 胞-对侧海马CA1、CA3 • 乳头体:乳头体-齿状回通 路(抑制性传入) • 脑干:蓝斑核、中锋核、腹 侧被盖-齿状回(多形细胞 层)
传出纤维
穹隆是海马传出的主要径路 • CA1区-伏核、尾壳核 • CA3区-双侧外侧隔核、同侧 CA1区、对侧CA1、CA3及齿 状回、外侧视前区、下丘脑 前份、中脑中央灰质吻部 • 部分下托-形成联合后穹隆乳头体 • 内嗅区皮质-旁嗅回、海马 旁回、扣带回、额叶、眶额 皮质、伏隔核、尾壳核
海马解剖结构
神经生物学系 施 静 2009.11.
位
• 海马(hippocampus, Ammon horn)
– 位于侧脑室下角底 及内侧壁,形状如 海马,全长约5cm, 呈一条镰状隆嵴
置
外
• 海马前端膨大称海马足 , 被2-3个浅沟分开,沟间 隆起称海马趾 • 海马表面被室管膜上皮 覆盖,下方有一层有髓 纤维称为海马槽(室 床),室床纤维沿海马 背内侧缘集中,形成纵 行白色扁带称海马伞 • 齿状回是一条窄的皮质, 由于许多血管进入而被 压成许多横沟成齿状
海马解剖与MR表现

部分海马肿瘤会侵犯周围结构,如内嗅区、视辐 射通路等,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
海马病变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颞叶内侧硬化症与海马肿瘤的鉴别
颞叶内侧硬化症主要表现为海马体积缩小、T2高信号,而海马肿瘤则表现为占 位性病变,形态多不规则,强化表现也不同。
海马硬化症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鉴别
海马硬化症主要表现为颞叶内侧的萎缩和T2高信号,而阿尔茨海默病则主要表 现为颞叶内侧的弥漫性萎缩和T2低信号。
05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MR成像技术在海马研究中的应用
7T高场强MR成像
01
利用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更清晰地显示海马结构细节,有助于
深入了解海马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扩散张量成像(DTI)
02
通过测量水分子扩散方向和程度,评估海马白质纤维束的结构
完整性,对早期诊断海马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功能性MR成像(fMRI)
03
研究海马在认知过程中的激活状态,揭示海马与认知功能之间
的内在联系。
海马病变的早期诊断与干预
早期诊断
利用高分辨率MR成像技术,提高对 海马病变的检出率,为早期治疗提供 依据。
干预措施
根据海马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康 复训练和手术治疗等。
海马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病变形态。
T2加权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血管成像序列
突出组织间T2弛豫时间 差异,显示病变内部结 构及水肿等病理改变。
反映水分子的扩散运动, 用于诊断急性脑梗塞等
病变。
如MRA,显示血管结构 及血流情况。
MR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 多参数成像,可进行功能成像和 灌注成像等。
海马的解剖与血供

3
门区的神经元具有多种类型,能够与其他脑区进 行复杂的交互作用。
脑室壁
位于海马结构的内侧,与脑室 相连,是海马结构中较为薄弱
的区域。
脑室壁主要由室管膜细胞和 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具有维 持脑室形态和调节脑脊液流
动的作用。
脑室壁的细胞类型和功能尚不 完全清楚,但与海马神经元的
发育和功能密切相关。
颗粒细胞层
位于海马结构的内侧中心位置,主要由神经元组成。
颗粒细胞层是海马神经元的主要聚集区域,参与记忆和空间认知功能的实 现。
颗粒细胞层的神经元具有多种类型,包括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篮状细胞 等,它们之间通过复杂的突触连接进行信息传递。
03 海马血供特点
动脉血供
前脉络膜动脉
主要供应海马前端部分,其分支在海马沟回处形 成动脉吻合网。
后脉络膜动脉
主要供应海马后端部分,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脉络膜中动脉
供应海马的主要动脉,其分支在海马沟回处形成 丰富的吻合网。
静脉血供
前脑镰静脉
收集海马前部的静脉血。
后脑镰静脉
收集海马后部的静脉血。
基底静脉
收集海马及附近脑组织的静脉血,汇入大脑大静脉。
毛细血管
血-脑屏障
海马的毛细血管具有血-脑屏障功 能,能够限制血液中的某些物质 进入脑组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海马血供异常与疾病
缺血性海马损伤
原因
血流灌注不足导致海马神经元死亡。
症状
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等。
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如药物治疗和认知康复训练。
血管性痴呆与海马血供
关系
血管性痴呆与海马血供密切相关,供血不足可导致海马神经元损伤, 进而引发痴呆。
(医学课件)解剖-海马

05
海马的比较解剖学和进化
海马在脊椎动物中的比较解剖学
海马属于硬骨鱼纲
海马属于脊椎动物门,硬骨鱼 纲,海龙科,海马属。
形态特征
海马身体呈弯曲的管状,头部可 以伸缩,口鼻部分膨大,眼睛高 度近视,身体由多数环片组成, 有背鳍、臀鳍和胸鳍。
海马损伤与精神健康问题
海马损伤与记忆障碍
海马损伤会导致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障碍,尤其是情节记忆的受损。
海马损伤与认知障碍
海马损伤可能导致认知障碍,包括注意力、反应时间、学习和执行功能的改变。
精神健康状况对海马的影响
抑郁症与海马体积减小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积普遍较小,尤其是右侧海马 。
精神压力与海马神经元损伤
06
海马的生物地理分布和生态影响
海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马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物种,在食物链中处于中上层,同时也是 许多物种的猎物。
生物指示剂
海马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常常被用作生物指示剂,用于监测海洋生态 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环境变化。
海马的生物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
海马在生物多样性中的地位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马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特殊生态位
海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特殊的生态位,主要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同时也可以利用周围的有机物残渣。
保护意义
随着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影响,海马也面临着生存威胁,因此保护海马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 有重要意义。
1
海马是脑内的一个内侧颞叶结构,与记忆、学 习、情感和空间认知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海马解剖结构与海马硬化磁共振(MRI)诊断

左图为正常海马,右图为硬化侧海马
研究发现,海马 的前段病变常较 后段为重。 评定标准: NAA/(Cho+Cr)头 部:<0.68 体部:<0.70 尾部:<0.75
病例1
病例2
例 3 容 积 效 应 造 成 波 谱
例4
谢 谢 大 家 !
更多内容请进溜达网址导航:
海马硬化( hippocampal sclerosis,HS ) 是难治 性颞叶癫痫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主要病理改变为 抑制性神经元数目的减少, 神经元树突棘的丧失 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在大体结构上, 海马变小变硬。
•
• 海马硬化性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ies, TLE)为颞叶内侧癫痫,具有典型的发作症候学, 以复杂部分性发作(complex partial seizures)为 主,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发作(psychomotor seizures),发作时可有上腹不适、上升感及恐惧等 先兆,继续进展出现意识模糊、口、手自动症等 惊厥表现,惊厥后一般有较长时间的意识模糊期。
• 下托(subiculum),下 托是指位于海马旁回皮 质和海马之间的过渡区 域。 • 下托是由3 层皮质向6 层皮质转变的移行区, 按其移行变化的状况通 常将下托再分为4个带, 即旁下托、 前下托、 下托和下托尖。 旁下 托与海马旁回的内嗅皮 质互相延续。
HS的病理改变
HS的病理改变
海马解剖结构与海马硬化 磁共振(MRI)诊断
概念
• 海马(hippocampus):为颞叶的一部分, 因其外形类似海马而得名,为颞叶内侧结 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海马伞 (fimbria hippocampi ):海马背内 侧缘的一扁带状白质 • 海马结构(hippocampal formation):包括海 马、齿状回、下托、邻近的内嗅区皮质 (海马旁回)等。
海马结构名词解释解剖学

海马结构名词解释解剖学
海马结构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解剖学结构,它位于颞叶内侧,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
海马结构对于记忆、情感调节和空间定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海马结构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结构特点:海马结构由两个相互对称的海马组成,每个海马又包括一个凸出的头部和一个弯曲的尾部。
海马的头部和尾部通过一个狭窄的颈部相连,形成一个类似于马鞍的形状。
2. 功能特点:海马结构在记忆、情感调节和空间定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研究表明,海马结构的损伤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情感失调和空间定位能力减弱等症状。
3. 临床应用:海马结构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海马结构的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诊断脑部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
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形态的学科,海马结构作为颞叶内侧的一部分,在解剖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解剖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海马结构的形态特征和功能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之,海马结构名词解释解剖学是一个涉及神经解剖学、功能解剖学和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海马结构

海马结构2010-06-18 10:19:05| 分类:专业相关|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概述海马结构(hippocampal formation)包括海马(又称安蒙角cornu AmmonisCA)、下托、齿状回和围绕胼胝体形成一圈的海马残件。
齿状回至胼胝体压部,消失齿状外形,改称束状回,束状回向前上与覆盖胼胝体上面的深层灰质称灰被(又称胼胝体上回)相连续。
灰被中埋有一对纵纹,分别为内侧纵纹与外侧纵纹。
灰被与纵纹就是海马及其白质的残件。
它们向前经胼胝体膝与终板旁回连续。
位置与外型海马(hippocampus)形如中药海马故名。
位于侧脑室下角底兼内侧壁,全长5 cm。
海马前端较膨大称海马足,它被2-3个浅沟分开,沟间隆起称海马趾。
海马是一条镰状隆嵴,自胼胝体压部向前到侧脑室的颞端。
海马至胼胝体压部时,从齿状回和海马旁回间翻出称Retzius回。
海马结构的位置海马表面被室管膜上皮覆盖。
室管膜上皮下面有一层有髓纤维称为海马槽(又称室床alveus)。
室床纤维沿海马背内侧缘集中,形成白色扁带称海马伞(fimbria of hippocampus),它自海马趾伸向压部,续于穹隆脚(crus of fomix)。
海马伞的游离缘直接延续于其上方的脉络丛,两者间隔以脉络裂。
海马结在下角的发育齿状回(dentate gyms)是一狭条皮质;由于血管进入被压成许多横沟呈齿状,故名。
它位于海马的内侧,介于海马沟与海马伞之间。
齿状回向前伸展至钩的切迹,在此急转弯,成光滑小束横过钩的下面,这横行段称齿状回尾。
齿状回尾将钩分成前部的前钩回,后部的边叶内回。
齿状回向后与束状回(fasciolar gyrus)相连。
在海马结构发育较好的颞中平面,作一个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海马结构呈双重“C”形环抱的外形,大C锁住小C。
大C代表海马,它开口向腹内侧。
小C代表齿状回,位于海马沟的背内侧,开口朝向背侧。
海马沟的腹侧为下托(subiculu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Structured Projections: EC Layer II vs. III
EC layer II EC layer III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26
Layer II Projections
MPP/LPP = medial/lateral perforant path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21
Mossy Fiber Synapse Onto CA3 Cells
●
The dentate gyrus projection to CA3 terminates in large mossy fiber synapses. CA3 dendrites have “thorny excresences” with complex spine shapes. A mossy fiber can make 30-40 synapses within one excresence. Each granule cells contacts only about 15 CA3 pyramidal cells. Each pyramidal cell receives input from only about 72 granule cells.
●
their axons form the mossy fiber pathway
– –
Molecular layer: gc dendritic tree; afferent connections Polymorphic cell layer (hilus): interneurons, mf collaterals
suprapyramidal blade
infrapyramidal blade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20
Stucture of the Dentate Gyrus
–
Granule cell layer holds principal cell bodies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22
●
●
09/25/13
Structure of CA3
●
stratum radiatum: entorhinal afferents; mossy fibers enter from DG, make synapses in s. lucidum stratum lucidum stratum pyramidale stratum oriens: recurrent collaterals
2
Human Hippocampus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3
Hippocampus Means “Seahorse”
Dissected human hippocampus next to a specimen of hippocampus leria, one of several dozen species.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8
●
09/25/13
Early Anatomy: Cajal's Drawings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9
Rat Hippocampus
09/25/13
CA1
The mossy fiber synapse is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powerful synapses in the brain.
Recurrent collaterals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5
Ammon: Egyptian god with ram's horns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6
Rat Hippocampal Formation
septal
temporal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12
Basic Circuit
Layer III perforant path
EC
Layer II perf. path
DG
Mossy fibers
CA3
Schaffer collaterals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10
Monkey Hippocampus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11
Human Hippocampus
The volume of the human hippocampus is about 100 times that of the rat, and 10 times that of the monkey.
●
Dorsal and ventral commissures link hippocampi
– –
dorsal: purple ventral: green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17
09/25/13
Alveus/Fimbria/Fornix
EC
Other cortical & subcortical areas
DG
mf
pp
Hilus
●
DG: dentate gyrus
–
CA3
Sch
mossy fibers project to CA
●
CA3
–
CA1
Schaffer collaterals to CA1
Sub
●
Sub: subiculum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09/25/13
15
Even More
PR: perirhinal cortex; POR: postrhinal cortex; EC: entorhinal cortex; PrS: presubiculum; PaS: parasubiculum; DG: dentate gyrus; CA: Cornu amonis; S: subiculum; RSP: retrosplenial cortex; Par/Oc: parietal/occipital cortex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16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4
Rat Hippocampal Formation
septal
temporal
From (Amaral & Witter, 1989)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27
Layer III Projections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28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18
(commissural pathway)
(perforant path)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19
Dendritic Arborization of Principal Cells
Anatomy of the Hippocampus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Lecture 3.2
David S. Touretzky September, 2013
Human Hippocampus
09/25/13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
CA3/CA1
– –
330K /420K pyramidal cells various interneurons
●
Entorhinal cortex layer II
–
Around 200K cells (20% interneurons?)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eural Systems 23 thorny excresences
●
●
●
09/25/13
Structure of CA1
●
stratum lacunosummoleculare: entorhinal affer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