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推进曲靖现代农业建设

合集下载

曲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曲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曲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曲靖市位于中国云南省中北部,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发展。

农业是曲靖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市区经济增长和农民生活贡献巨大。

本文将对曲靖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曲靖农业发展现状1. 年份农业产值总体增长态势良好曲靖市的农业产值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土地利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

以2019年为例,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XX%。

2. 农产品供给相对充裕曲靖市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油料作物、蔬菜、水果等。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高。

市区和周边地区的蔬菜、水果供应相对充足,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3. 农产品加工业逐渐兴起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曲靖市的农产品加工业逐渐兴起。

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当地农产品优势,开展绿色食品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业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带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这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二、曲靖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未来,曲靖市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同时,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科学家和农民合作,推动科技研发和农业实践的深度结合。

2.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未来,曲靖市农业发展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布局。

例如,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

此外,进一步促进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空间。

3. 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未来,曲靖市农业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通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打造绿色食品品牌,提升消费者对曲靖农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意愿。

此外,加强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建设,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曲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曲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曲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1.25•【字号】曲政办发〔2022〕119号•【施行日期】2022.1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曲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曲靖市“数字曲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1月25日“数字曲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为全面落实全市“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部署要求,加快“数字曲靖”建设,以曲靖“城市大脑”建设为总抓手,推进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打造高效数字政府,构建便捷数字社会,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数字云南”“数字曲靖”的部署要求,围绕打造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市大脑”为抓手,从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着力推进“数字曲靖”建设。

全面提升政府治理、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水平,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助力曲靖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统筹布局、引领发展。

依托“城市大脑”基础底座统一汇聚、数据赋能等能力,深化跨部门、跨层级联动,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活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统筹推进“数字曲靖”建设。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8条措施的意见-曲政发〔2019〕26号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8条措施的意见-曲政发〔2019〕26号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8条措施的意见正文:----------------------------------------------------------------------------------------------------------------------------------------------------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8条措施的意见曲政发〔2019〕2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省“两会”、省十三届人民政府第四次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市“两会”、市五届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会精神,围绕中央“六稳”工作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度挖掘消费潜力,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措施的意见》(云政发〔2019〕1号),结合曲靖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全力促进投资有效增长(一)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

多渠道筹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市财政加大对项目前期工作投入力度。

开展“补短板、增动力”重大项目库建设,紧扣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六大重点产业,着力围绕产业、交通、水利、能源、生态环保、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分行业、分区域策划储备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各县(市、区)、曲靖经开区储备的项目年度投资项目总投资不得低于2018年度实际完成投资的150%,同时要力争储备项目转化率达到50%以上。

全市纳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的项目,确保2019年内全部开工;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的项目,力争2020年底前开工;2019年6月底前启动“十四五”重点项目谋划。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9.26•【字号】曲政办发〔2022〕86号•【施行日期】2022.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曲靖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9月26日曲靖市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安排,全面开启曲靖农业现代化新征程,结合曲靖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各项部署,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耕地保护三条底线,始终将农民增收作为产业发展的落脚点,优化粮经种植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畜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健全农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建设集生产、加工、流通、科技、品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主导优势产业集群,绿色高效做优一产,加工增值做强二产,融合发展做大三产,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曲靖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坚持系统观念、整体谋划、“一盘棋”推动,聚焦粮食、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生猪、肉牛、肉羊8个重点优势产业,从抓产品到抓产业、抓生产到抓链条、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力争实现“三年跨越、六年倍增”。

到2024年,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由2021年的1800亿元增加到2800亿元以上、年均增15.8%以上,种植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年均增18.2%以上,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600亿元以上、年均增12.6%以上;农产品加工水平快速提升,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重点产业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8以上。

曲靖市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推进情况

曲靖市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推进情况

曲靖市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推进情况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部门面对百年不遇特大旱灾,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及早安排部署,积极主动应对,狠抓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实,为确保粮食生产不减产、农民收入不滑坡、农村发展不减速赢得了主动,全市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

一、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一)农业经济稳定增长。

全市农牧渔业产值“五增一减”,农牧渔业完成产值280.05亿元,同比增18.7%,实现农业增加值140亿元,增18.6%,其中:粮食产值52.2亿元,增24.9%;油料产值2.25亿元,减46.4%;特色产业产值75.1亿元,增44.8%;水果产值3.5亿元,增59%;水产产值7亿元,增5.3%;畜牧产值140亿元,增7.7 %。

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4158元,同比增506元,增13.8%。

(二)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收成。

今年,由于市场牵动、政策驱动、科技带动、服务推动、龙头拉动、协会促动,全市粮食生产呈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良好态势。

粮食播种面积完成880万亩,同比增22万亩,增2.6%;产量25.41亿公斤,同比增1.41亿公斤,增5.9%,比计划增0.41亿公斤,增1.6%;粮食平均单产289公斤,同比增9公斤,增3.2%。

全市连续7年获得粮食丰收(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全市加大蔬菜、蚕桑、魔芋、花卉、中药材、水产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力度,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区域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生产规模达到了三年规划的发展目标。

全市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完成366万亩,同比增44万亩,增13.7%,比规划目标增16万亩,增4.6%;产量356万吨,同比增28万吨,增8.5%;实现产值82.1亿元,同比增23.58亿元,增40%。

(四)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1-9月,全市主要畜禽存栏、出栏和畜产品产量出现回升趋势。

大牲畜存栏131.5万头(匹),同比增2.4%;生猪存栏616.4万头,增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69.5万头,增9%;山绵羊存栏195万只,增6.8%;肉猪出栏805万头,增12%;肉牛出栏40万头,增24%;肉羊出栏108万只,增13%;肉禽出栏1560万只,增9%;肉类总产95万吨,增13%;禽蛋产量3万吨,增19%。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8.11•【字号】曲政办发〔2023〕51号•【施行日期】2023.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曲靖经开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曲靖市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8月11日曲靖市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有关工作要求,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我市质量总体水平,根据《云南省深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云政办发〔2023〕1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堵点、关键核心技术质量难点、消费领域质量痛点,一个一个行业、一类一类产品抓,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更好支撑我市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有效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改善,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到96%,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不断提高,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

三、重点任务(一)全力推进重点产业质量提升行动1.全面提高重点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围绕“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云南副中心城市”四个定位,深入推进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重点建设新能源电池、绿色硅光伏、绿色铝精深加工3个千亿级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有机硅新材料、稀贵和液态金属、高端钢材深加工、高端精细化工、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烟草产业6个百亿级优势产业;加快建设“世界光伏之都”和“中国液态金属谷”;充分发挥曲靖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加快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市场化步伐,打造一批高端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不断扩大曲靖高原特色绿色农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打造“麒沾马”中部现代康养旅游区、以罗平为龙头的南部休闲观光旅游区、以会泽为核心的北部历史文化旅游区,把曲靖建成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和川渝黔及滇中地区的旅游休闲康养目的地,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水平。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4.11•【字号】云政发〔2022〕22号•【施行日期】2022.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发展规划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现将《云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4月11日云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三章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第四章深入打造“绿色食品牌”第五章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第六章扩大农业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第七章统筹农业发展和安全第八章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第九章全面推进乡村建设第十章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第十一章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第十二章深化农村改革第十三章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十四章环境影响分析第十五章保障措施第一章规划背景“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

做好“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全省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事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意义十分重大。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根据全国《“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以脱贫攻坚统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位推进打造“绿色食品牌”,全方位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三农”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为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曲靖市2009年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曲靖市2009年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曲靖市2009年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尊敬的省人大代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的关心、支持和监督下,我市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的思路,牢固树立“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将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全面实施到村到户的“1231”工程和农业龙头企业“127”工程,确保全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曲靖农业呈现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优势特色突出、龙头带动力增强、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的局面,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巩固提升粮油产业围绕粮食安全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对粮油生产的领导,稳定播种面积,不断提高单产水平,推动全市粮油生产稳定发展。

广泛宣传各项惠农政策,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稳定和增加粮油播种面积, 开展“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带动”高产创建和“科技样板工程示范”活动,强化样板示范和带动功能,进一步提升粮油生产水平。

2009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2万亩,比2008年的820万亩增加12万亩,增1.5%;预计粮食总产达23.68亿公斤,同比增2.7%。

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12万亩,同比增3%,产量2.22亿公斤,同比减0.8%;秋粮播种面积620万亩,产量21.46亿公斤;油菜籽产量7616万公斤,同比减2%。

(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粮食产业的品种品质结构。

加快发展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粮、经、饲之比由去年的56:29:15调整为今年的55:30:15。

(三)着力建设优势产业生产基地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十大种养基地的目标,将特色产业种养殖基地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曲靖现代农业建设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

曲靖市委、市政府历来都把“三农”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农民就业方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成效(一)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粮食产业的品种品质结构。

2005 年粮、经、饲比重由59:27:14调整为2008年的56 :29 :15;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比值由50.8%增加到60.1%,粮食总产中优质粮食所占的比例由59.4%增加到72.9%。

(二)特色优势产业规模质量效益不断增长——蔬菜产业:200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78.8万亩,总产量267.5万吨,总产值29亿元,2009年种植200万亩。

新引进了陆良田园、麒麟勇记、沾益富亿农等一批供港蔬菜生产企业,对提升我市蔬菜生产的水平、带动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水产产业:以池塘高产精养为基础,以库区养殖为突破,以稻田养鱼为补充,着力发展特色冷水鱼(鲑鳟鱼)和热水鱼(罗非鱼)养殖,促进了水产产业规模和效益的提高。

2008年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26.4万亩,产量6.33万吨,产值5.51亿元。

2009年水产养殖27.84万亩。

罗平新海丰公司加工的罗非鱼片远销墨西哥等国家,成为我省最大的农产品出口企业。

——中药材产业:将中药材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适宜发展的中药材品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好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中药材的加工营销。

2008年全市种植中药材12万亩,产值2.15亿元。

2009年种植18万亩。

——魔芋产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农民增收为目标,提高效益为核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产品,我市成为国内外较大的魔芋生产和魔芋淀粉加工供应地区。

2008年全市魔芋种植面积17万亩,产量3.3亿公斤,产值4.7亿元。

2009年魔芋种植总面积达20万亩。

全市现有魔芋淀粉加工企业6个,具有年加工6000吨魔芋精粉的生产能力。

——蚕桑产业: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机遇,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龙头、做优质量、做响品牌,走农业循环经济之路,推动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突破传统的蚕桑产业仅限于蚕茧加工的局限,开发桑条造纸、蚕沙提取叶绿素、桑叶制作桑茶,充分利用蚕桑产业的副产物,变废为宝,增加收益。

2008年全市桑园面积达25.1万亩,养蚕40万张,鲜茧产量1230万公斤,蚕桑综合产值达3.1亿元。

2009年桑园总面积达27.5万亩。

——花卉产业:依托我市工业用原料花卉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将工业用原料花卉与鲜切花作为花卉产业的发展重点。

通过举办培训及办示范样板,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着力提高单产、提高效益。

2008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17.2万亩,产值2.9亿元,其中,工业用花卉(万寿菊)15.7万亩,产鲜花2.3亿公斤,产值1.38亿元,鲜切花及球根花卉种球繁育1.5万亩,生产鲜切花6亿枝,产值1.55亿元。

2009年已经种植花卉22.33万亩,其中万寿菊20.11万亩、鲜切花2.22万亩。

——杉木林产业:按照因地制宜、科学种植、规范管理的要求,确保杉木林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快速健康发展。

全市杉木林面积已经达到60万亩。

——核桃产业:把核桃产业作为林业产业的重点加以扶持,精选良种,规范种植,强化管理。

截止2009年初已经种植核桃250万亩。

——畜牧产业: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饲养与防疫两手抓,做强做优生猪产业,突出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加快发展禽蛋和奶类产业,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8年大牲畜存栏121万头,生猪存栏520万头,山绵羊存栏178.7万只;出栏肉猪890万头、肉牛41万头、肉羊123万只、家禽1840万只;肉类总产106万吨、禽蛋产量3万吨、奶类产量1.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05亿元,总收入76亿元。

(三)农业龙头企业实力和带动能力增强目前全市固定资产规模5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189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省级30个,市级98个。

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4.3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达44.49亿元;净利润2.58亿元,上缴税金9406.5万元;创汇2839万美元;辐射种植基地面积227.6万亩、养殖3343万只(头)群,带动农户273.9万户(含重复带动)、促进农户增收11.98亿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由2005年的70%上升到2008年的77%,农民增收的42%以上来源于产业化经营。

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已发展成为同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中:万寿菊加工、魔芋淀粉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和火腿加工、马铃薯淀粉加工、植物油脂(菜籽油)精炼、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加工等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国内和省内影响较大的企业。

曲靖博浩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年加工万寿菊鲜花20余万吨,生产干花颗粒2万吨、油膏900吨的生产能力,产品产量占全国的1/3,全球1/4,已发展成为国际重要的叶黄素生产企业;曲靖富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富源县光华魔芋开发有限公司、富源金田原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蕻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四个魔芋加工企业,建成年产4500吨魔芋精粉生产能力,使我市成为国内外较大的魔芋淀粉生产、供应地区之一;云南润凯淀粉有限公司马铃薯淀粉年产量可实现6万吨,是亚洲最大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云南罗平丰瑞粮油产业有限公司年压榨、精炼15万吨油料油脂,是西南片区最大的植物油脂生产企业;云南东恒经贸有限公司年饲养大河乌猪4万头、年屠宰加工肉猪15万头、年加工火腿1500吨、年生产饲料1万吨,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集养殖、加工、饲料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龙头加工企业;宣威宣泰火腿有限公司和宣威市荣升火腿有限责任公司的火腿加工、麒麟蔬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速冻蔬菜加工、陆良万客齐公司的朝鲜蓟加工、云南曲辰种业有限公司和宣威种子公司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师宗华海木业有限公司的木材加工已发展为国内、省内同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

沾益县富亿农、麒麟区勇记、绿联、乐颐、陆良县田园公司建成为省内较大的供港蔬菜企业。

(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稳步发展现在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59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08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47个),专业协会147个、专业联合会4个;成员总数达13.8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23.07万户。

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23653.7万元,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3469.24万元,专业合作组织注册商标14个,36个合作组织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

(五)农产品品牌创建成效显著宣威市火腿行业协会的原产地证明商标“宣威火腿”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宣威宣泰火腿有限公司的“宣泰”牌宣威火腿等8个企业的商标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马龙云昆养殖有限公司的“深沟鸡”等15个企业的商标被评为曲靖市知名商标;宣威宣泰火腿有限公司的“宣泰”牌宣威火腿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云南曲辰种业有限公司的“QUCHEN”牌曲辰三号玉米种子等7个产品被评选为云南名牌农产品。

农产品“三品”认证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有87个587.316万亩产地获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25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8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5个产品获有机农产品认证。

金田原公司研制开发的“润麒牌”魔芋胶通过了日本AFAS 有机认证机构的JAS有机食品加工认证。

(六)农业标准化建设有新突破制定并组织实施49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7个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罗平油菜、小黄姜,会泽马铃薯、乐业辣椒、陆良马铃薯、烤烟,富源大河乌猪)已全部通过验收,会泽马铃薯的7项地方标准和乐业辣椒的2项地方标准、罗平小黄姜的4项地方标准成为了云南省地方标准。

通过规范生产,使农产品走上了按标准生产、规范安全的轨道,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确保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组织保证曲靖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抓好“三农”工作是富民强市的重中之重工作不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不放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不松懈,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统筹安排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确立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责任明确、配合密切、多方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明确目标,配套政策,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营造良好氛围多年来,围绕农业产业化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曲靖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曲靖市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出台了《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明确了到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其中特色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农民增收的基本产业实现“1231”目标,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实现“127”目标,并分别就核桃、杉木林、蔬菜、烤烟、蚕桑、魔芋、花卉、中药材、水产养殖及畜牧业等10大特色优势产业,下发了《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步入了正规化的发展轨道,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奠定物质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以及十大特色产业发展意见,着力推动全市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按照布局区域化、种植连片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了以麒麟、陆良、师宗、罗平、沾益为重点的商品蔬菜生产区;以陆良、沾益、麒麟、师宗、宣威为重点的蚕桑生产区;以沾益、宣威、会泽为重点的中药材生产区,以富源、宣威为重点的魔芋生产区;以沾益、马龙、师宗、陆良、宣威为重点的工业用原料花卉生产区,以麒麟、陆良、师宗为重点的鲜切花生产区,以宣威、会泽为重点的球根花卉种球繁育区;在水产养殖上,外向型渔业以罗平、会泽为重点发展,商品鱼基地以麒麟、沾益、陆良、宣威为重点发展,稻田养鱼以师宗、马龙、宣威、富源、会泽为重点。

经过几年的发展,特色产业面积、产量、产值同步增长。

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效益不断提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