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7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西晋的建立和统一,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然而,由于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内乱,西晋在316年灭亡。
在此期间,北方各族的内迁也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
2.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晋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西晋统一的影响和北方各族内迁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互相提问,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学习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方法指导一: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
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
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1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34页)

生活,不断向 内地迁移。魏 晋统治为了补 充兵源和内地
文化先进,不善征战
劳动力,也常 强制他们入塞。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
2.内迁民族概况
五 胡 内 迁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 戎狄居半。
——《晋书·江统传》
民族
原居住地 內迁地
氐族、羌族 匈奴、羯族
鲜卑族
西北 蒙古高原
西晋的统一
263年
魏26灭6蜀年司28马0年炎称帝 西建晋立完西成晋统一
●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废魏代晋; ●280年,晋灭吴。
统一魏是历史西2晋80灭年的主流
依据图示简要复述西晋建立及统一的过程
263年
魏灭蜀
266年
司马炎 代魏建晋
280年
西晋灭吴 统一全国
是时(指西晋建立之初),天下无事,赋税 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不食肉糜?”
丁
——《晋书·惠帝纪》
1.背景 (3)八王之乱
元康元年(291年)——光熙元年(306年)
291年开始,先后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 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 王争夺皇位,在洛阳一带相互攻杀,战乱历时16年,史称八王之乱。
2.原因
北方
(由西向东) 陕西关中
(由北向南) 山西
辽宁; 陕西及河套
地区
为何称少数民族迁徙为“内迁”
有一种自外向内的向心力——向 长安、洛阳等西晋统治中心迁徙
阅读教材P88相关史事:内迁后,中原地区胡汉各族 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民族交往与交融加强
少数民族开始转入农耕生活,发展手工业,着汉人 流行的服饰。 汉族也学习经营畜牧业,文化习俗也受到少数民族 的影响。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精品教学课件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指司马家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 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最终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这场战乱 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
另外: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八王”主 要仅指主要参与者。
自主学习(八王之乱)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七王之乱” D.西晋迁都
3.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
D 徙高潮发生在(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4.东汉、魏、晋时期,大量少数民族内迁,下列属于内迁的少数民族是
(C )
①匈奴 ②满 ③羯 ④氐 ⑤羌 ⑥鲜卑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 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01 西晋的建立
三国实力比较表
户数 魏 103万 蜀 28万 吴 52.3万
人口 443万 94万 230万
兵力 60万 10.2万 23万
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
魏灭蜀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利 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 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 刘禅出降,蜀亡。
脑
筋
结论
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根本) 启示:
2.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提倡节俭;处理好民族关系;注
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意兵民反族晋平。等团结
03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敕勒川狩猎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 见牛羊。”是我国北方游牧民 族的生活写照。
2.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过程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课件

随堂检测
1.制作时间轴是梳理历史事件的重要方式,下面的横线上应填入( A )
A.司马炎 280 B.司马懿 280
魏灭蜀
_____自立为帝, 西晋灭吴,
改国号为晋
统一全国
C.诸葛亮 317
D.孙权 317
263年
263年
____年
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
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内迁情况: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 任务五:问题探究:结合材料,说一说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有何影响?
材料一:撞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
农耕生活,发展了治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
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
青绛色的衣服。内迁各族领袖大都仰慕中原文
气,毒于骨髓”,“怨怒思乱”,因而反抗不断地发生。
——《中国古代史》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西晋灭亡。 腐朽的西晋王朝在八王之乱和北方民族南下的双重打击之下灭亡。
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逐水草而居的 游牧生活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 任务四:读图学史:阅读课本P102-103,观察地图,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 情况。
——课本P101 材料二: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 排 而金已门!”而入②紫社阔会。上危下可道使德安沦,丧死,可唯使利活是,图贵,可享使乐贱之,风生盛可行使。杀……凡今之人,惟钱
——《晋书·鲁褒传》 材料三: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 不断扩大宗室诸③王诸的王权势力力。强诸大王,可威自胁行中选央用统国治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后又陆 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标内容通过了解西晋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西晋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知道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
2.时空观念:解读《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3.史料实证: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各族内迁。
4.历史解释:通过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
5.家国情怀:认识到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西晋政治黑暗的重要原因,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西晋短暂而亡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史书《三国演义》的开篇第一句: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是很自然的事,而“分久必合”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国是如何统一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课堂,探究三国统一的历史过程吧!板书课题——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新课探究探究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教师讲解: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263年,魏灭蜀。
曹魏中期,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就出自此时。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由此,三国尽归司马氏。
教师提问:西晋完成国家统一之后,司马炎是如何治理这个国家的?学生回答: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教师讲解:西晋建立过程中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
作为回报,朝廷格外照顾他们的利益,允许他们占有大量土地,还给予很高的官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优秀课件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建立
背景 三国末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
两国日益衰落
公元263年,魏灭蜀
西晋建立
背景 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
即位的小皇帝
西晋建立
背景 司马懿逐渐控制魏国军政大权
西晋建立
背景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
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后果
对社会造成灾难性伤害 物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
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八王之乱
后果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 纷纷逃离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 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匈 奴 羌 氐
羯
鲜 鲜 卑 卑
内迁人口
本地人口
公元 316 年
祝你学有所成
八王之乱
背景 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
势力,导致孤立而亡
八王之乱
背景 大封同姓诸王,陆续派遣诸王据守 州郡重镇
八王之乱
背景 出镇的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
事,势力日益强大
八王之乱
背景 西八王之乱
晋惠帝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
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公元 316 年,西晋灭亡
公元 317 年
公元 317年,东晋建立
公元 4世纪初
公元 5世纪前期
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 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为战 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4世纪后期
由苻氏建立的、逐渐强盛的 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的统治
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的影响,皇帝苻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

蜀 吴 280年
统一全国
266年,司马炎称帝,是为 晋武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西晋 “三国尽归司马氏”
263年,司马昭灭蜀汉, 刘禅被送至洛阳,封“安 乐公”。(乐不思蜀)
280年,晋灭吴, 三国鼎立局面结 束, 西晋统一。
阅读地图及史料,思考西晋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意义: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再次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下来, 有利于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问政西晋
①西晋统治阶层竞相奢侈,生活腐化。 ②社会风气败坏,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③分封诸侯导致诸侯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 ④晋惠帝昏庸无能。 ⑤统治腐朽、民族矛盾突出。
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概括“八王之乱”的影响。
1、严重削弱了西晋国 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 的转折点。 2、中原人口锐减,大 量人口逃往南方,形成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 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3.南方出现成汉政权, 成为统一王朝分裂的开 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材料二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钱能够推开富贵官 宦之家的朱门和宫廷)。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 钱而已!” 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 “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词。
赤壁之战 局面形成 魏灭蜀 西晋建立
208年 229年 263年 2一全国
280年
4
听文物讲故事
“归义侯”金印:方寸之间见证融合时代
5
“孔方兄”的来历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钱)
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东吴·大泉五千铜钱 西晋时多用三国时所铸旧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汉 末年 军阀 混战
三西 国晋 鼎统 立一
十六国 东晋
南 北朝 北
朝 南朝
历史时期特点: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3.我国古代历史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 徙高潮。
课堂练习:导学案“课时作业、达标巩固”部分。
移民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社 会现象,我们海南岛现在居民的祖辈 大部分是从其他地方迁来的。同学们 可以在课后做个调查,看看你是否也 属于移民的后代;几百年前,你的祖 辈生活在哪里。
内迁各少数民族,同汉族杂居相处,在 长期的接触中,互相学习,逐渐融合,成为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这是历史的进步, 因而不能排斥,应该虚心接纳。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东 晋 十 六 国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氐族苻氏苻坚建立的前 秦政权,任用王猛为相,统 一了黄河流域。
吴国众叛亲离。279年冬,司马炎 兵分六路大举伐吴。280年,孙皓
孙
投降,吴国灭亡。
皓
西晋的短暂统一
任务二:阅读思考,分析归纳(阅读课 本第85页-第86页“相关史事”“教材研读” 和“八王之乱”一目)
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1.材 料 研 读: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 “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 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 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 的同义语。
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定都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229年
孙权
建业
(南京)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 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西晋的短暂统一
2.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昏庸无能,你能举 例说明吗?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导致“八王之乱”,西晋衰落; 形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八王之乱
八王混战给社会造 成巨大灾害,当时 米价飞涨,贵到一 万钱一石,人民饱 受痛苦。“八王之 乱”历时16年,西 晋从此衰落。
河间王司马颙 赵王司马伦 齐王司马冏
东海王司马越 楚王司马玮
汝南王司马亮
成都王司马颖 长沙王司马乂
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鲜卑
鲜卑 羌(qiāng)
匈奴 羯(jié)
氐(dī)
讲授新课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讲授新课
任务三:阅读思考(阅读课本第87-88页), 你怎么看待少数民族的内迁这一历史现象?
任务一:自主学习,预习反馈 1.课前完成导学案知识填空部分, 已完成的由小组长检查登记。 2.预习反馈——导学案判断部分。
一、西晋的短暂统一
晋
司马炎(236年 -290年),字 安世,晋朝开国 皇帝。司马懿之
武 帝 司 马
孙、晋文帝司马
炎
昭嫡长子、晋元
帝司马睿从父
264年暴君孙皓即吴国皇帝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