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 黄土高原课件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ppt课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ppt课件




内蒙古高原







级 阶
高 原
四川 盆地




太 行
乌鞘岭


秦岭
旧孟津
黄土高原的范围
黄土高原的省区范围
内蒙古自治区

甘 青 海

回 族

自 治
西


山 西
河南
一、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1)黄土高原东起太__行__山__西至 _乌__鞘__岭__ 南至 _秦__岭____北至 _长__城____,跨越了_山__西_省___ 、 __陕__西__省_ 、 _宁__夏__回__族__自__治__区、 _甘__肃__省___等 省。
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黄 土高原来说,水土易流失。
二、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自然地
主要特征
理要素
地形
高原地形,海拔800-25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 低;地表沟壑纵横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河流 河流多,含沙量大;径流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较低
二、建设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1、黄土高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工农 业。 2、利用能源优势,建设了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 地,现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三、城市化建设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
导入新课 自然地理概况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课堂练习
生 物 措 施 与 工 程 措 施 结 合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8.5 黄土高原(共31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8.5 黄土高原(共31张PPT)
探究一 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
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 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黄土土质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地表植被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降水强度


黄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
地形坡度
农业生产 小麦 谷子
农业生产 放牧
生活方式 窑洞 咸菜 辣椒 面食 陈醋

坡耕地
水平梯田
区域发展 环境整治—打坝淤地 拦截泥沙
区域发展 发挥区域优势 建设能源基地
区域发展 建立经济开发区
现代新居
新闻报道 黄河变清调查:每年泥沙减少7亿吨
课堂小结
水土流失严重 环境脆弱 问题 生态措施 工程措施 治理
区 域 发
展 黄土高原
黄土广布 植被稀疏 沟壑纵横
位于 长城以南 秦岭以北 太行山以西 乌鞘岭以东
A.四合院
B.窑洞 C.竹楼 D.蒙古包
(2)范围:主要省(区)有 _____甘__肃__省___________ 、 _宁___夏__回__族__自__治___区_____ 、 _____陕__西__省___________ 、 _____山__西__省___________ 。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陕 西
西 省

河南省

自然环境 黄土然地理概况
据图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位于中国的中部偏北。
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
1 自然地理概况 找一找,说一说黄土高原的范围
(1)位置:
东起 ___太__行__山___ , 西至 ___乌__鞘__岭___ , 北起 __长___ _城____, 南抵 ____秦_ _岭____ 。

湘教版八下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课件共35张PPT

湘教版八下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课件共35张PPT

A 4.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草场退化 C.土地沙化 D.湿地萎缩
C 5.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A .毁林开荒,过度垦殖 B .开挖煤矿,毁坏森林
C .黄土疏松,多暴雨 D .经济落后,伐林为薪
D 6.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不正确的是( )
C 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地区( )
A.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A 2.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鄱阳湖平原
B 3.关于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 B.千沟万壑 C.雪山连绵 D.崎岖不平
区域,实施城__市__化__发__展__与__生__态__环__境__保__护__同__步_的战略。
拓展延伸 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国家为什么要花费巨资 来实施生态移民? 答案: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 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一方面可以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 的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二是 可以通过异地开发,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三是减 小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压力,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 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A.过度樵柴,植被受破坏
B.不合理开垦,植被受Biblioteka 坏C.开采矿产,植被受破坏
D.圈养牲畜,植被受破坏
1.黄土高原东起 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 ,北抵长 城。
2.黄土高原主要分布的省级行政区有 山西、 陕西、宁夏、 甘肃。 3题.黄是土高水原土最流。主失要的地表形态是沟壑纵横,主要的环境问
应用
• 遨游大海@小王:窑洞据说冬暖夏凉,适 合居住。窑洞与楼房相比,有什么不足?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课件(35张PPT,内嵌视频).ppt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课件(35张PPT,内嵌视频).ppt

总结提升
位置 范围 气候
自然 地理 概况
黄土高原的 区域发展与 居民生活
区域发 展与生 活质量 提升
形成 地貌 水土 流失
黄土高 原的形 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 土流失
传统生活方 式的转变
传统 生活 方式
现代 生活 方式
综合治理 发展前景
实战演练
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A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学习新知 环节三: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3.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 信天游、泰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你了解黄土高 原这些传统文化吗?请把你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同学。
剪纸
腰鼓
泰腔
学习新知 环节三: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1)陕西剪纸是流行于陕西安塞的一种民间艺术。但凡喜庆的日子,安塞妇女都 要剪纸、贴窗花。腊月天,妇女们围在一起,早早就为春节剪纸,临近年关,家 家户户新糊的洁白窗户纸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剪纸。安塞剪纸不仅造型美观,剪 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考 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2)陕北(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 000年以上的历 史,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秦腔,也称“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戏曲艺术中 最古老的剧种,是京剧、豫剧、川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鼻祖,其特点是慷慨激 昂,宽音大嗓。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秦腔最为著名。秦腔产生于民间,生动反映 出人民的愿望、爱憎、痛苦和欢乐,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信天游是流行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它是人们在地表沟壑纵横、交通不便的高原上劳动时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件(共59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件(共59张PPT)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已是千沟万壑的状态 B.人为因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进行自然条件 的改造 D.黄土上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是形成水土流 失的唯一原因 5.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D )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不平 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不大 C.黄土覆盖,地面坦荡无垠 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黄土以粉砂颗粒为 主,无层理,垂直节 理发育,土质疏松, 抗侵蚀能力低 这种结构有何后果? 易流失、崩解
延安属于什么气 候类型?降水具 有什么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于7、8、 9月,夏季多暴雨
这样的天气与水土 流失有何联系?
降水强度大,冲涮作用明显,加重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与地表坡度的关系
想一想
黄土剖面
海拔 面积 黄土厚度 1000--2000米 64万平方千米 100米以上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 的?为什么别的地区没有?
黄土高原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 水土流失面积27万平方千米, 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支离破碎
千沟万壑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 蚀的不同程度
窑洞简介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
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 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 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水土流失的危害
(1)加剧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 (2)加大河流泥沙含量,导致下游淤积加重,河床抬高,加剧洪涝灾害。
练一练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件 (共24张PPT)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件 (共24张PPT)

安 降水量(mm) 6.9
9.6 28.6 43 60.2 54.4
月份
7
8
9
10
11
12
太 气温(℃)
23.4 21.9 16.5 10.1 2.5
-3.7
原 降水量(mm) 102.1 107 51.6 25.6 10.7
3.2
西 气温(℃)
26.6 25.3 19.9 13.9 6.9
1.3
安 降水量(mm) 98.6 70.8 91.6 59.9 23.9
A.水土流失严重
B.现在是水稻的主要产区
C.传统粮食是青稞和杂粮
D.目前采矿业比较落后
学以致用
A 3、黄土高原各种地貌中,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是( )
A.黄土塬
B.黄土坡
C.黄土峁
D.黄土梁
A 4、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是( )
A.窑 洞
B.高脚屋
C.四合院
D.竹楼
学以致用
D 5、黄土高原的传统交通工具是( )
合作探究1:自然地理概况
【小组抢答】阅读太原和西安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
月份
1
2
3
4
5
6
太 气温(℃)
-5.5
-2
4.2 12.2 18.1 21.8
原 降水量(mm) 3.2
5.2 13.4 19.9 33.3 55.9
西 气温(℃)
-0.1 2.9 8.1 14.7 19.8 24.8
5.8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合作探究1:自然地理概况
【小组抢答】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黄土塬

八级地理下册湘教版课件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共30张PPT)[可修改版ppt]

八级地理下册湘教版课件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共30张PPT)[可修改版ppt]

开垦
采矿 修路
使地表更加疏松,植被更少
辩论台 是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还是千沟万壑引起水土流失?
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严重,主要是因为 这里千沟万壑,地表 光秃裸露。
千沟万壑导致水土 流失严重。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 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 破坏,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 如今的千沟万壑景观,是长期严 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区域发展 水土保持
主导思想:可持续发展
具体做法:加强生态 建设,改善环境
社会 经济 生态
植树种草,建梯田, 修挡土坝
退耕还林﹑还草, 适度放牧
生态建设的成功案例
效果
环境 优美了
农民收入 提高了
生活
富裕了
【合作探究】
打坝
淤地
种田
读图,分析打坝淤地和林草护坡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课 件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
“千沟万壑”——黄土高原
的你 自能 然够 景看 观出 吗图 ?片
中 反 映 的 是 哪 里
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地貌特点。(重、难 点) 3.了解黄土高原治理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读图,说说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打坝淤地能够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堆积形成肥沃的田地林草护坡 能够有效减缓沙尘暴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涵 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黄土高原上的退耕还林
治理后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选择题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有( D) A.降水集中,且多为暴雨 B.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C.黄土中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D.乱砍滥伐,过度开垦和放牧 2.下列不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的是( B) A.植树种草 B.开荒种地 C.修建梯田 D.修挡土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5.5
-2
4.2
12.2 18.1 21.8
原 降水量(mm)
3.2
5.2
13.4 19.9 33.3 55.9
西
气温(℃)
-0.1
2.9
8.1
14.7 19.8 24.8
安 降水量(mm)
6.9
9.6
28.6
43
60.2 54.4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3.4 21.9 16.5 10.1
2.5
-3.7
原 降水量(mm) 102.1 107
51.6 25.6 10.7
3.2
西
气温(℃)
26.6 25.3 19.9 13.9
6.9
1.3
安 降水量(mm) 98.6
70.8
91.6
59.9
23.9
5.8
(1)对照 地图上的高度 表,说一说, 黄土高原的海 拔高度有何特 征?
(2)对照 地形图上的颜 色差异和河流 流向,描述黄 土高原的大致 地势特征。
小麦
谷子
辣椒
山西醋
窑洞
剪纸
阅读教材正文,填写下表。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主食
面食和谷子
佐食
咸菜、辣椒和醋
民居
窑洞
交通工具
马车、驴车
窑洞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 靠门窗处采光较好,里面则略显阴暗。传统窑洞造价低廉, 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 良田。如果山崖较高,往往开凿多层窑洞,类似于现代的楼 房。
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 鱼肉蔬菜四季不断。
民居 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
或住进新窑洞,或搬到 高楼房。
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
交通或通 信方式
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对内对外联系不便
出行方便;通过电脑及 手机上网
高原绿了,农民富了
“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 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在延安市宝塔区张新庄村 群众眼中,这首“信天游”不但唱出了自己村庄的变化,也 唱出了整个黄土高原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 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 晓。你了解黄土高原这些传统文化吗?请把你了解的内容介 绍给同学。
剪纸
腰鼓
秦腔
阅读教材正文,填写下表。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黄土高原现代生活方式
食物结构
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咸菜、 辣椒、醋为佐食,食物结构简 单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 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 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河流下游 地区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 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 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 重的地区?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
黄土高原地区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太行 山以西,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 一部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阅读太原和西安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归纳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
(1)说一说,黄土高原的生态发展了哪些变化? (2)想一想,黄土高原的生态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 何影响? (3)黄土高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近些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注重对传统窑洞的改良,多采用 新型建材,注重空间分隔,不仅继承了传统窑洞的优点,而 且通过增设采光、通风装置,妥善解决了旧式窑洞内部阴暗 潮湿的不足。新式窑洞群立面美观,富有现代气ຫໍສະໝຸດ 传统窑洞陕北新窑居
(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 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三、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
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 降水集中,多暴雨。
四、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黄土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2000米,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 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长期 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 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 貌类型。
(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 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 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 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
山西人喜面食,尤其是各 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 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 又有助于消化
山西的饮用水碱 性较重,多食些 醋,有利于身体 内的酸碱平衡。
安塞腰鼓
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 理位置特征。
黄土高原
(1)找出长 城、秦岭、乌 鞘岭、太行山 等地理事物, 描述黄土高原 的边界范围。
(2)说一说, 黄土高原包括 哪些省级行政 区?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地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西部,居于内陆。 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 北临内蒙古高原、西临青藏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南临秦岭。
得益于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开始披上绿装。陕 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而随着高原的 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
张新庄村一位农民高兴地说:“10年前自己家种90亩山地, 守黄土高坡受穷受累;如今87亩山地变成了林子,栽种了果 树,自己家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有的地方还将旅游和特色农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农民收 入增加了,逐渐摆脱了贫困。
黄土塬
黄土峁
黄土梁
黄土高原的塬、梁、峁
在黄土高原上,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地,周围为沟谷所环 绕,是高原表面受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地貌。面积较大者 如陇东的董志塬、陕北的洛川塬。黄土塬地势坦荡,有利于 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梁是指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是指孤 立的黄土丘。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其中沟 谷纵横,流水深切。梁、峁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 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五、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
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六、水土流失的危害
(1)加剧当地水土资源紧缺,土壤生产力下降,加剧旱灾。 (2)加大河流泥沙含量,导致下游淤积加重,河床抬高, 加剧洪涝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