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朗克《长笛与钢琴奏鸣曲》合作演奏技巧
弗朗西斯·普朗克与他的艺术歌曲

弗朗西斯普朗克与他的艺术歌曲
黄萱
【期刊名称】《音乐爱好者》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弗朗西斯·普朗克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
他从小跟随其母学习钢琴,7岁便开始作曲,18岁时,创作的《黑人狂想曲》(Rapsodienhgre)使巴黎公众为之惊叹,同时也为年轻的普朗克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不久,他就成为了“六人团”(Les Six)的成员之一。
“六人团”这个词是法国音乐评论家亨利·科利特用来称呼当时一群法国年轻作曲家的,他们受萨蒂和科克托的影
【总页数】1页(P64)
【作者】黄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6.2
【相关文献】
1.弗朗西斯·普朗克声乐套曲《短稻草》的研究 [J], 孙雨丰
2.弗朗西斯·普朗克的音乐风格形成 [J], 周雅姝
3.音协新编第二版十级考级曲目浅析
——弗朗西斯·普朗克《新事曲》No.2创作风格和演奏要点 [J], 秦莉萍
4.浅析弗朗西斯.普朗克钢琴作品《三首小品》 [J], 王湉
5.浅谈弗朗西斯·普朗克《长笛与钢琴奏鸣曲》背景及演奏技巧 [J], 孙萌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弗朗西斯普朗克和他的《长笛与钢琴奏鸣曲》

论弗朗西斯·普朗克和他的《长笛与钢琴奏鸣曲》
弗朗西斯·普朗克(Francis Poulenc)是二十世纪法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音乐作风轻松而具有情感深度,善于表达内心的感觉和情感。
其中,《长笛与钢琴奏鸣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认为是现代法国音乐的杰作。
《长笛与钢琴奏鸣曲》共分为三个乐章,每个乐章的音乐语言都各具特色。
第一乐章展示了长笛和钢琴分别的个性,乐曲整体结构松散,充满了即兴的情感和活力。
第二乐章则更加柔美优美,长笛和钢琴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情感逐渐加深。
第三乐章以节奏强烈的快板为主,展现了强烈的音乐冲击力和风格的多样性。
《长笛与钢琴奏鸣曲》在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表达了弗朗西斯·普朗克的音乐特点和风格,也成为了法国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普朗克与传统法国音乐的关系,也反映了他对当时时代氛围和流行文化的敏感。
因此,这部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
弗朗西斯·普朗克《长笛与钢琴奏鸣曲》赏析--优秀毕业论文

分类号:
密 级:
学 号:09001062
西安音乐学院 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弗朗西斯·普朗克《长笛与钢琴奏鸣曲》赏析
弗朗西斯.普朗克的《长笛与钢琴奏鸣曲》此曲顾名曰奏鸣曲,是一个体裁 与风格上的概念,不是曲式结构的概念,实则只算 Sonata 的奏鸣套曲。弗朗西 斯.普朗克的《长笛与钢琴奏鸣曲》是受美国柯立芝基金会(Coolidge Foundation) 委托而创作,为了纪念美国的艺术推动者伊丽莎白.柯立芝夫人( Elizabeth Sprague Coolidge,1864-1953)于 1957 年完成的作品,献给法国著名长笛家朗帕 尔并由其担任首演。现如今,这首《长笛与钢琴奏鸣曲》已经成为了长笛演奏者 的必备曲目。同时,这首作品显示了法国乐坛杰出的木管成就,具有典型性和代 表性。F.普朗克为了表现与真实世界的扭曲与矛盾,善于运用法国民间音乐的自 然元素和特点旋律去装饰 20 世纪音乐的不协和性。音乐作品具有超现实主义的 色彩。周而复始的节奏型及频繁交替的调性变化,使得作品结构质朴简练而又多 姿多彩。在作品的演奏特点方面,乐器演奏的音域适中、力度变化丰富、风格独 特等。目前国内对于 F.普朗克及其作品熟知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该作品展开 具体的研究,从而提供给演奏者更深入的关于 F.普朗克的史料。笔者将由演奏 法、音色情感及创作特征等方面入手,可以提供学习者一定程度上关于演奏与技 巧的专业知识。《长笛与钢琴奏鸣曲》音乐内容丰富。
研究Hale Waihona Puke 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动机贯穿与和声组织逻辑——普朗克《长笛与钢琴奏鸣曲》(FP.164)第二乐章音乐分析

17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8(二)平行和声平行和声是十九世纪末印象主义惯用的技法之一,它是旋律立体化的表现形式,既可以突出横向旋律的线性进行,也可以体现纵向和声的紧张度,从而创造出新颖的音响色彩,给音乐披上一层朦胧的诗意美。
弗朗克受印象派风格影响,在该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平行和声技巧,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一,平行音程;二,平行和弦;三,复合平行。
如展开段(例3)第35节,钢琴上下两个声部音高组织完全相同,并且外声部都以平行六度音程构筑,即以b E-C为基础框架形成的一系列平行和声,第36小节变化重复一次。
第38小节较35-36小节,声部数量减少至三声部,两个外声部依然保持平行六度框架,中声部则加入了和弦音,形成连续的平行六和弦(即以bE-G-C为基础框架)。
第39小节钢琴声部数量再次削减,仅由两个平行三度的声部构成。
复合平行是指两层或更多层次的平行和声,但不完全是平行六和弦。
如第49-51小节(例4),第一层是高低两个外声部以F-b D为框架形成的半音化平行六度,高声部旋律线条依次为b d 2-c 2-b c 2-b b 1-a 1,低声部为F-b F-b E-D-#C。
第二层是中声部以F-A为框架的平行三度;第三层是以b A-F为框架的平行六度;第四层为平行八度的运用。
(三)其他特色和声设计除以上和声手法,弗朗克还运用了其他一些特色和声。
如三全音的使用,一般作为过渡材料,起点缀作用,例如第3-6小节,首尾为b b小调主和弦,且建立在主音持续上,中间夹杂增四减五度音程,增加了音乐的紧张度;另外,第10小节第4拍两个三全音(f-b 与b g-c 1)以及第22小节e 1-b b 1都出现在乐句的结束处,目的就是为了过渡到下一乐句。
持续音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其中较为有特色的是再现段之前的属准备(第52-55小节),以b b小调的K 64-V为和声框架,低音是F与b G的交替,由密集的半拍交替到1小节一次交替,上方声部还加入了其他和声进行,中声部融入了一些半音的材料过渡。
不会消失的传奇——杜蒂耶《长笛与钢琴小奏鸣曲》解析

不 会 消 失 的 传 奇
杜蒂耶 长笛 与钢琴小奏 鸣曲 解析
孙 晓琳
) ( S o n a t i n a f o r F l u t e a n d P i a n o )  ̄ J 作于 1 9 4 3 年, 此曲是杜蒂 [ 内 容 提 要】 长笛与钢琴 小奏鸣曲) 耶应 巴黎音 乐学院之邀 , 为其长 笛专业学生所创作 的 “ 测试作 品” 。 本文将对 长 笛与钢琴 小奏呜 曲》 的结构和演奏技 法进行分析研 究, 有针对性 的总结 归纳。 这 首杜蒂耶创作 的唯一 一部 长笛作 品, 是长 笛乐曲库 中不可多得 的瑰宝。笔者结
【 1 】 作者 简介 : 孙 晓琳( 1 9 8 5 ~ ) 女, 沈 阳音 乐学院 艺术 学院讲 师。 [ 2 ] 加斯 顿 ・ 克伦 埃 尔( G a s t o n C o u r e l l e , 1 8 9 8 —1 9 9 0) : 巴黎 国立音 乐学院长笛教授 , 曾教授 过让. 皮埃尔 ・ 郎帕 尔、 詹 姆
a n n e a u d u R o i ) ) 获得 了罗马大 奖。 他 曾担 任过法 国广播 电台音 学院长笛教授 , 加斯顿 ・ 克伦埃尔 与杜蒂耶于 1 9 4 4 年 1 月
乐听众服务 部主任, 在职期 间, 参与 了戏剧 、 电影、 广播等众多 1 7日首演 , 当时的杜蒂耶 只有 2 8岁。 艺术形式的音乐创作实践 , 这使他得 以接触 到多种流派的音 这首小奏鸣 曲创作于 1 9 4 3 年, 当时 , 新古典主义 、 表 现主 乐风格, 兼收并蓄的不断创新形成 自己独特的艺术 风格 。 2 0 0 4 义、 民族 主义等 2 0 世纪新兴艺术风格与后浪漫主义等较 为传 年 获得 法 国文 艺界 的最高 荣誉—— 法兰西 文化 艺术骑士 勋 统的艺术风格正处“ 共融的阶段” 。 虽然这首作 品没有 明显归 章。 他被视 为莫里斯 ・ 拉威尔和阿 尔伯特 ・ 鲁塞尔实至名归 类于某一种 当时 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手段 , 但在整个作 品中却 的接 班人 。 不难发现 同时代艺术风格和技术手段 的痕迹 ,同时这部作 品 西方音乐进入 2 O世纪以后 , 新 的音乐流派 、 音乐技法层 又有一种典型的法 国印象派 的和声音 响, 所 以属于一个较为 出不穷, “ 先 锋派” 作 曲家们追逐着风格迥 异的作 曲技术 , 表现 “ 融合” 的作品 , 在本曲的某些片段 中还有 “ 自由十二音 ” 的影 出对 传统音 乐的背离 , 但杜蒂耶 却没有一味地追逐这股 “ 疯狂 子 , 同时兼具古典作品 中的结构 思维 。笔者从不 同的视 角分 创新” 的大 潮, 他继承 了音乐家先辈们传统作 曲技法的精华 , 析, 判断这 部奏鸣曲是一部较为多元化的作 品。 完美地糅合 了各 种优 秀的音乐元素 , 形成 了 自己 独特 的风格 。 2 0世纪时 , 既能够被公众欣赏又被 同行认可 的作 曲家凤 毛麟 结 构特 征 角, 杜蒂耶就是 其中之一 。他 的作 品中既有精 良丰富的现代
普朗克长笛奏鸣曲

普朗克长笛奏鸣曲引言普朗克长笛奏鸣曲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音乐作品,它结合了音乐的美妙和长笛独特的声音,带给听众一场视听盛宴。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普朗克长笛奏鸣曲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进一步了解普朗克长笛奏鸣曲普朗克长笛奏鸣曲是由著名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于18世纪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
它被认为是长笛演奏的经典之作,并成为了长笛演奏家们的必备曲目。
1. 长笛演奏的技巧要求普朗克长笛奏鸣曲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非常高。
长笛是一种木管乐器,演奏时需要通过吹气和控制手指的位置来产生不同的音高和音质。
演奏者必须具备精确的音准、灵活的指法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技巧,才能演绎出曲目中丰富的音乐内容。
2. 曲目结构与音乐特点普朗克长笛奏鸣曲由多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整首曲目运用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语言,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其中包括了优美的旋律、复杂的和声以及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
每个乐章都展现了巴赫作为作曲家的才华和想象力。
普朗克长笛奏鸣曲的演绎普朗克长笛奏鸣曲在演奏上有着多种不同的风格和解读方式。
不同的演奏者会通过个人的理解和技巧赋予曲目独特的诠释和表现力。
1. 演奏家的个人风格不同的长笛演奏家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来演绎普朗克长笛奏鸣曲。
有些演奏家可能更加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强调情感的起伏和变化;而有些演奏家则可能更加追求技巧的完美,展示出长笛的各种音色和演奏技巧。
2. 指挥家和乐团的演绎普朗克长笛奏鸣曲也经常在乐团的演奏会中出现。
指挥家和乐团的演绎会对曲目的解读和演奏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指挥家通过对乐团的指挥和音乐表达的引导,使得整个演奏更加统一、协调,给听众带来强烈的音乐冲击。
对普朗克长笛奏鸣曲的评价普朗克长笛奏鸣曲被广泛认为是长笛演奏的经典之作,得到了乐迷和音乐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1. 音乐的美妙和表现力普朗克长笛奏鸣曲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音乐结构严谨巧妙。
长笛乐曲演奏技巧说明

乐曲说明咏叙调与急板这首作品由“咏叙调”与“急板”两部分组成。
咏叙调是介于咏叹调与宣叙调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兼有两者的一些特点。
第一部分“咏叙调”由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由一种乐思贯穿始终,音乐朴素自然,如叙述一般。
乐曲中有比较多的装饰音,演奏时应遵循古典音乐风格的特点胡演奏规则,以免破坏作品的风格。
其次,由于作品所采用的音乐材料变化不大,因此要尽可能地按照乐谱的要求,将力度变化充分表现出来,否则容易陷于平淡无奇的境地。
第二部分“急板”,在演奏时首先应该把握好作品动机中连贯的八分音符,做到节奏准确、时值平均。
A段以后的连续十六分音符要演奏的干净利落。
J段由于低音较多,在演奏时要多给一些气,以免声音发虚。
最好先做慢速练习,待声音质量得到保证后再按照乐曲要求的速度演奏。
女王莎芭的欢宴这首作品选自亨德尔的交响乐《索罗门》的第三乐章。
该作品风格与维瓦尔迪的风格有些相近,情绪热烈、风格典雅、雍容华贵,带着贵族气息。
作品已大篇幅的连续十六分音符开始,贯穿始终。
这既是练习断音很好的范例,同时也是对一个演奏员在这方面技巧的公里考验。
应该先从慢速练习开始。
从第59小节的高音开始,腹部气息要撑住,以使高音获得足够的支持。
从第70小节开始的连续切分音,要演奏的干净利落,节奏要更加鲜明。
整首作品演奏要一气呵成。
幻想曲这首《幻想曲》是法国演奏家、作曲家保罗·塔法奈尔取自法国作曲家托玛斯的歌剧《安布罗斯》中的一些音乐材料创作而成的。
全曲机构紧凑、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音乐会效果。
作品分“慢板”遇“快板”两大部分。
慢板部分前面的引子如歌如吟,具有戏剧性和咏叹调的性质,音乐既自由又有一定的节奏,演奏时要张弛有度。
作品的主题是一首缓慢的浪漫曲,情绪内在而深邃,演奏时要用气将音乐连起来;同时要把握好乐句,要有大句子的感觉。
从第53小节开始,是一大段密集的带有分解和弦式的快速音群,旋律在钢琴声部,长笛是伴奏声部。
普朗克《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末乐章的分析

I ( J ) I J
20 8 23 6
主题 的主体部分 是一个八 小节 的乐句 ,由第 一钢琴演开 。 7 、第 七 部 分 ( 2 0 8 — 2 8 0 )是 对 第 四 部 分 主 题 的换 调 再 现 ,首 先 是在E 大 调 上 再 现 第 四 部 分 的 第 一 乐 句 ,并 且 重 复 一 次 ;随 后 在在 主 调 的 同主 音 大 调 上 对 第 四 部 分第 二 乐句 的 再现 , 并 重 复 四 次 。 第 2 7 3
一
5
琴
旋律 以八 分音 符的级进 为主 ,如谱例所示 :
到 的 巴 厘 岛 音 乐 的 回响 。 甚 缓 板 虽然 是 按 莫 扎 特 的 行 板 的 样 子 ,但
b
中段 的速 度却是 快速 的圆舞 曲,终 乐章则玩 弄一种作 曲家决非无 意 的 、深 思熟虑 的、精力充 沛的主题 。这一 部多少含有技 巧性的协奏
D
da
a
i , b
E
A
d
# F
g
, I b
d
, A
E
D
1 、第一部 分 ( 卜3 5 )为 引 子 部 分 , 在 主 调 d 4 , 调 的主 和 弦 后 用
了同主音大 调音阶 为主的 音乐材料 ,由第 一钢 琴的轻巧炫 技部分开
始 , 随 后 第 二 钢 琴进 入 ,双 钢 琴 在 快 速 流 动 的协 和 与 不 协 和 之 间 演
普 朗克的 《 d 4 , 调 双钢琴 协奏 曲》 , 是应 著名的 艺术赞助人 埃德
蒙 德 ・波 利 尼 亚 克 王 妃 之 约 而 创 作 的 两 首 协 奏 曲之 一 , 完 成 于 1 9 3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普朗克《长笛与钢琴奏鸣曲》合作演奏技巧
作者:闻敏胡萍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27期
【摘要】钢琴与长笛合作演奏是典型的室内乐二重奏形式,普朗克《长笛与钢琴奏鸣曲》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二重奏作品之一,被人们广泛演奏。
本文将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自身演奏体会,列出该曲典型性的合作技术重点难点,提出合理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大家更深入理解该曲的合作技术形态,更好地演奏该曲。
【关键词】普朗克;合作;演奏;室内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040-02
室内乐是一种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西方传统音乐体裁,原本是在房间内演奏的小型音乐,后来变成在较小的场所内演奏的音乐。
现在一般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是指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
由于参演人员较少,区别于大型管弦乐的宏伟磅礴,音色丰富多变,室内乐声部相对独立清晰,具有优雅、情感细腻的特点。
钢琴与长笛合作演奏是典型的室内乐二重奏形式。
普朗克的《长笛与钢琴奏鸣曲》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二重奏作品之一,被人们广泛演奏。
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列出该曲典型性的合作技术重点难点,通过细致的分析和归纳,提出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大家更深入理解该曲的合作技术形态,并将技术正确合理的运用到其他演奏中去。
一、普朗克及其《长笛与钢琴奏鸣曲》概述
弗朗西斯·普朗克是十九世纪法国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于一身的作曲家,钢琴家和管风琴家。
1920年正式成为法国“六人团”其中一员,他的作品兼具古典主义和浪漫时期风格特点和法国民族特点。
《长笛与钢琴奏鸣曲》是普朗克1957年为了纪念美国的艺术推动者柯立芝所作的作品,题献给长笛演奏家让·皮埃尔·朗帕尔,并由其担任首演。
该作品显示了二十世纪法国乐坛杰出的木管成就。
二、普朗克《长笛与钢琴奏鸣曲》音乐分析
(一)第一乐章
忧郁而悲凉的快板,2/4拍,♩=84,复三部曲式,以e小调为主调,中间段多次转调,最后回归e小调结束。
第一主题由弱起小节开始,乐句结构是古典式的规整的4+4结构,四个三
十二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引出主题动机,中大小调交织出现,给人惆怅的听感。
第二主题转入明亮的F大调,情绪变得略欢快,40至50小节转入f小调,长笛与钢琴交替演奏出主题旋律,再现了非完整性的主题动机,平行大小调交织使调性色彩发生改变。
接着由连接部回到第一主题,恢复原速,调性起自a小调,4小节为一个乐句。
尾声回到e小调,音量逐渐柔和,速度减慢,结束第一乐章。
(二)第二乐章
如歌的乐章,4/4拍,♩=52,三段体结构,以降b小调为主调。
1、2小节为引子,钢琴要模仿长笛的音响效果,与长笛使用相同的动机演奏出悠扬、如歌的效果,为主题拉开序幕。
第二乐章旋律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和抒情性,速度要适当的慢且有流动性。
钢琴声部的八分音符要弹奏均匀具有流动性,烘托出长笛声部旋律的优美。
中段为乐章的高潮段落,长笛与钢琴都需要调动情绪,变得积极和亢奋。
再现段回到主题动机,长笛再次奏出主题旋律,回到忧伤凄美的情绪。
(三)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是欢快的急板,♩=160-168,2/4拍,以A大调为主调,再现四部曲式。
作为终乐章,将全曲音乐情绪推向顶峰,也把演奏技巧提到到一个新高度。
苏珊·菲勒《新古典主义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中提到:从高音音域的突然狂飙到中高音区的快速炫技吐音,再到音程转换的大跳和音乐性格的比较,使整部乐曲以华美曲调完结。
三、该曲合作演奏技巧难点
在17世纪的欧洲,钢琴与管弦乐器的二重奏形式就出现了。
当时,现代钢琴的前身——大键琴和羽管键琴,作为可以演奏和声的乐器开始与管弦乐器进行协作演奏。
到19世纪之后现代钢琴慢慢取代了羽管键琴,在室内乐中钢琴声部随之丰富起来,织体变化也越来越复杂。
钢琴与不同管弦乐器合作时,由于管弦乐发音方式有很大不同,钢琴声部演奏方法有着很大的差异。
笔者以普朗克《长笛与钢琴奏鸣曲》为例,列举几个在平时实践过程中觉得在合作上有难度的部分,分析在这部作品中钢琴与长笛合作时涉及到的一些合作技巧难点,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一)旋律声部的转换
旋律声部的转换是指旋律由一个乐器声部转换到另一个乐器声部。
在第三乐章第39至47小节,长笛首先吹出浪漫的旋律,结束在小字3组e上时钢琴声部紧接着奏出相同旋律,并且要求接过长笛的音量,尽量弹奏出与长笛相同的悠扬浪漫的的音响效果,将旋律线条要清晰地交待出来,到45小节钢琴声部旋律在长音E结束,此时长笛继续
由钢琴的音量mf渐强到f,二者要做到均衡融合。
在平时练习中钢琴演奏者要学会听长笛的声音,熟悉长笛搭档的气息处理,在合作时气息保持一致。
第二乐章第19至22小节,旋律在长笛声部时,钢琴右手的中音区和弦要弱,左手低音声部要触键深刻来支撑长笛高音旋律,第20小节钢琴声部弹奏与长笛前一小节相同的旋律,钢琴旋律线条清晰模仿长笛弹奏,左手负责低音声部的长音和中音声部和弦,中音声部要适当的轻。
当长笛吹长音升F时,钢琴声部这时要稍微突出。
(二)乐句的同步处理
协作钢琴在与长笛合作时需要更多注意气息统一,一般钢琴与长笛合作气息设置的位子分为两大类:一是长笛演奏者生理性换气,二是为了作品音乐性表达的音乐性换气(一般称为“呼吸”)。
长笛演奏者应先确定好换气的位置,并与钢琴演奏者商量好,在合作演奏过程中钢琴也要作出相同的气息处理。
第三乐第175-191小节是一种舞曲的感觉,钢琴声部要显得活跃,稍微突出中声部的四分音符,右手高琴声部要弹奏轻巧灵活。
长笛声部在这部分音符较少,但都是十六分音符,吐音要清晰且灵活轻巧,并且要和钢琴一起由pp到p再到mf、f直至最后189小节情绪涨到最高ff。
长笛在吹奏颤音时,钢琴左手变为八度和弦,烘托出热烈的气氛,最后落到F音,回到主题旋律。
第三乐章第149-165小节中,长笛的旋律声部以4小节为一个乐句,三个乐句中间设计换气,从p逐渐加强到mf直至ff,将音乐推向高潮。
钢琴声部左手八度和弦和右手和弦始终比长笛部分弱一个单位,直到161小节长笛五个小节颤音,钢琴力度也提高到ff。
并且在这一部分中,钢琴八分音符要和长笛十六分音符头音合上。
第三乐章27、28小节是两个乐段的连接部,有许多乐句开始时钢琴声部的和弦与长笛的音准确合上,由于第三章是欢快的急板,速度是♩=160-168,所以钢琴与长笛配合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长笛要准确地把握好27小节钢琴八分休止符的空拍,在28小节与钢琴一起对上第一拍重音。
这一部分长笛音符较少,钢琴要注意重音,带动曲子的情绪,将乐曲带入小高潮。
要求演奏者之间达成高度的默契,首先长笛演奏者不仅仅需要平时大量的合作练习,还需要设计一些肢体语言来帮助配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室内乐二重奏和独奏的区别在于独奏只有一个主角,而室内乐二重奏中乐器声部角色在不停地变动,所以在演奏中不仅要了解这首曲子的风格和音乐内容,还要两个乐器配合默契将曲子的旋律线条完美地衔接起来,突出主题内容。
在重奏中,钢琴与其他乐器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互相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钢琴在与木管乐器长
笛合作演奏时,与长笛“同呼吸”,配合长笛圆润饱满的音色突出丰富的和声色彩,从而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姜寒露.论弗朗西斯·普朗克和他的《长笛与钢琴奏鸣曲》[D].吉林艺术学院,2016.
[2]聂晶.钢琴与管弦乐器二重奏中协作钢琴演奏的差异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
[3]高原.谈钢琴室内乐演奏技术[J].戏剧之家,2011.
[4]苏乐.法国新古典主义乐派“遗珠”——普朗克室内乐作品浅析[J].艺术教育,2017.
[5]曹慧.室内乐演奏中的钢琴角色研究——以三首室内乐作品分析为例[J].戏剧之家,2016.
[6]刘若莎.试论钢琴与木管乐器室内乐的合作[D].中央音乐学院,2010.。